• 安森美半导体任命麦满权为韩国及南亚区销售副总裁

    【导读】安森美半导体,麦满权,韩国及南亚区销售副总裁 全球领先的高性能、高能效硅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任命麦满权为韩国及南亚区销售副总裁,负责的区域包括韩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全球领先的高性能、高能效硅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任命麦满权为韩国及南亚区销售副总裁,负责的区域包括韩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麦先生履新后,将致力于建立及加强安森美半导体在韩国及南亚区的销售和现场应用专业人员团队,把公司的销售成绩带至另一高峰。     安森美半导体亚太区销售副总裁周永康说:“我们任命麦先生出任该职,是公司不断在亚太区主要市场加速促进成果和尽力发挥业务潜力的部署,尤其是在目前颇具挑战的环境之下。麦先生经验丰富,且对客户很熟悉,这将襄助公司在充满商机的韩国及南亚区域推进销售策略及成绩。”     麦先生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过17年的丰富经验。他于1999年8月加入安森美半导体,曾在供应链策略规划、IT业务系统管理、客户和产品市场营销等领域出任与日重要的职务。麦先生在履新前为安森美半导体标准产品部全球市场营销副总裁。加入安森美半导体之前,他于1991年在摩托罗拉开启他的职业生涯。     麦先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分立器件分会理事,还是英国特许市务学会Chartered Marketer,以及香港董事学会荣誉会员。     麦先生持有香港城市大学运筹学学士学位、香港公开大学理学学士学位与电子学(及管理)荣誉学位、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市场营销管理硕士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香港浸会大学公司管治与董事学理学硕士(优异)学位。

    半导体 安森美半导体 BSP 新加坡 SEMICONDUCTOR

  • 十年创新无止境星光闪耀中国芯

    【导读】十年创新无止境星光闪耀中国芯 先进的技术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化运作是“星光中国芯工程”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崛起需要更多这样的成功案例。“这是在跟自然作斗争,是在为人类创造价值。”一谈到技术创新,邓中翰就难以掩饰兴奋之情。的确,作为“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总指挥和首席专家,邓中翰应该比旁人更多地品味了自主创新的辛苦与甘甜。        先进的技术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化运作是“星光中国芯工程”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崛起需要更多这样的成功案例。       “这是在跟自然作斗争,是在为人类创造价值。”一谈到技术创新,邓中翰就难以掩饰兴奋之情。的确,作为“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总指挥和首席专家,邓中翰应该比旁人更多地品味了自主创新的辛苦与甘甜。       立足中国,选择差异化策略       1999年,在中国科协的关怀和推动下,邓中翰与他的团队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当时正是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然而邓中翰并没有跳入“.com”的激流之中,因为他和他的同伴们所肩负的使命是改写“中国无芯”的历史。       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起步于1956年,但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和对集成电路这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直到20世纪末,我国的半导体芯片产业还面临着落后于西方国家15-20年的窘境。周光召院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无论芯片设计还是芯片制造都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薄弱环节,而要发挥中国的创新力量,关键在于芯片设计。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1999年1月,由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北京市政府直接领导,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支持下,旨在“为中国造芯”的“星光中国芯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工作,而担任工程总指挥的正是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带头人邓中翰。       “由于CPU和存储器市场已被美、日、韩等国的企业所掌控,中国企业很难在这些领域寻找到生存空间。”在对记者解释为什么把产品定位于数字多媒体芯片而不是CPU或存储器这样的主流产品时,邓中翰回忆了10年前的决策思路,“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策略都应该与本地区经济特征和合作伙伴的价值链相结合。例如,美国主要以PC带动了芯片产业的发展,因而在CPU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韩国、日本本土市场有限,但是他们的加工精密度非常高,所以主导了存储芯片市场;而英国企业善于设计,结合欧洲无线通信产业的兴盛,像ARM这样专门提供IP(硅知识产权)的公司就获得了发展空间。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意识到中国芯片产业的优势在数字多媒体。”       在邓中翰看来,中国发展多媒体芯片具有“天时、地利、人和”:10年前,多媒体芯片发展刚刚起步,全球市场中还没有出现垄断企业,这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拥有成熟的整机加工制造业,这为多媒体芯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地理”条件;而且,国家也已经认识到必须以企业化的方式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而不能走“国家实验室”的老路,因此,以中星微为主体承担“星光中国芯工程”,确保了科研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      放眼全球,打造世界级品牌     “‘海归’创业+政府支持”,可以说,“星光中国芯工程”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但是,“中国特色”并不意味着只把目光局限于国内,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从事高科技产业,企业的运作应该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世界一流的客户以及世界一流的合作伙伴。     如果说邓中翰博士时常提及的“八大核心技术”和“超过1500项国内外专利”还不足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的话,那么,在向本报记者比较中星微与国外顶尖企业的芯片技术时,邓博士列举的事实就更有说服力了。据他介绍,在中星微开发第一款数字多媒体芯片的时候,飞利浦和英特尔也在研发用于PC的多媒体芯片,他们采用的是多芯片组合的方案,使用了包括DSP和CPU的传统数字信号处理器运算架构;而中星微围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个核心技术,在2001年成功地开发出单芯片解决方案,功耗仅为其他竞争对手产品的1/3,而运算速度却是它们的8倍。目前,在中星微已经量产的产品中,光刻精度已达到90纳米,而已经研发成功的最新产品则使用了65纳米的工艺。“坚持自主创新,把技术提高到领先地位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把这个领先的技术转移成领先的产品。”邓中翰对创新的目标也有清醒的认识。任何领先的产品都必然与市场紧密相关,如何敲开高端客户的大门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另一课题。“打进三星、飞利浦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邓中翰说,“我们从产品研发初期就开始跟他们交流,我们当时特别强调我们在7大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的独立知识产权,领先于别人的技术,从而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如今,“星光中国芯工程”核心技术成果已服务于全球众多高端客户,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索尼、戴尔、联想、海尔、中兴、华为、大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大批量采用。选择世界一流的合作伙伴是企业获得成功的捷径,中星微跟微软的合作历程证明了这一点。2002年,中星微跟微软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成为微软指定的可视通信领域的技术提供方,这使得中星微的产品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标准;2003年9月,中星微与微软联合组建了“微软—中星微多媒体技术中心”,合作研发数字多媒体软硬件结合技术;2007年5月,中星微与微软再次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双方的合作拓展至移动多媒体领域。到2006年年底,“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全球市场累计销量突破1亿枚,占据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年11月,用于手机多媒体领域的“星光移动”芯片全球销量也突破了1亿枚。 [!--empirenews.page--]    寄语将来,探索产业自强之路     10年时间,将一群海外学子头脑中的一个想法变成了一家成功的企业,将一个技术点变成了一系列的产品,“星光中国芯工程”推动了全球计算机、移动技术的革新。能够彻底结束“中国无芯”的历史,对一个中国人、一家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值得骄傲的事。“我国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信息化将渗透到每个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一步伐还没有停止。”邓中翰表示,“未来技术的革新和融合,将孕育新一代微电子技术。摩尔定律在逐步走向极限,多核心技术也正从多核同构走向中星微倡导的多核异构技术。”     周光召院士则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今天的中国,一些重大的基础产业还亟待发展。在信息技术方面,集成电路显然是重点发展的领域,因为它是整机的心脏,是信息技术最核心的部件。中星微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芯片企业,一步步地推动芯片核心技术向前发展。现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在做CPU,但是这个‘中国芯’还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个困难能否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被克服,就要看我们众多自主创新队伍的表现了。中国芯片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更需要一大批企业逐渐成长起来。”     数点星光,对奋斗中的人们,是希望的暗喻,也是成功的启迪;但愿再过10年,当我们仰望夜空之时,会看到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已是群星璀璨。

    半导体 中国芯 芯片产业 多媒体芯片 BSP

  • 美法院判决Power Integrations应获的损害赔偿金降低82%

    【导读】美法院判决,Power Integrations,损害赔偿金降低82% 飞兆半导体公司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宣布,审理该公司与Power Integrations之间专利侵权诉讼案的法院已把陪审团裁定对 Power Integrations的损害赔偿金从约3400万美元降到约600万美元。           并裁定重审飞兆半导体是否蓄意专利侵权之诉讼案     飞兆半导体公司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宣布,审理该公司与Power Integrations之间专利侵权诉讼案的法院已把陪审团裁定对 Power Integrations的损害赔偿金从约3400万美元降到约600万美元。     法院同时裁定重审飞兆半导体公司是否蓄意侵犯Power Integrations公司所宣称之专利。裁决结果于周五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宣布。     虽然飞兆半导体之小部份产品受到永久禁令裁决,但该公司表示因为早在2007年就已主动停止这些产品在美国的销售和进口,而目前替代品已成功供应全球市场,因此对公司的业务影响不大。     飞兆半导体表示打算在适当的时间以有力理由提出上诉。此案最终判决预计在重申案之后才会作出。     特拉华州地方法院的最新判决是鉴于美国专利及商标局的最新行动之后作出的,专利局宣布本案涉及的三项有效专利中,有两项专利的14条索赔中之12条被最终驳回。专利局已就第三项专利中指称遭飞兆半导体侵权的所有指控发出了两次初审核驳,而这对本案之判决亦可能带来后续影响。                                                                                                          Power Integrations在今年年初提出的另一项诉讼中控告飞兆半导体侵犯前两项专利权。在2008年诉讼案中所宣称的这两项专利的指控,目前大部分都已被专利局最终驳回。     此外,飞兆半导体亦起诉Power Integrations侵犯其三项专利权。另一方面,Power Integrations早前对现已为飞兆半导体子公司的崇贸科技公司 (System General Corporation) 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中,在专利局对所有该案中声称遭侵权之指控作出初审核驳后,Power Integrations的提告已遭驳回。

    半导体 飞兆半导体 POWER INTEGRATIONS BSP

  • 山寨上网本低价为王

    【导读】山寨上网本,低价 “山寨文化”从山寨手机迅速蔓延到整个消费电子市场,山寨液晶电视、山寨数码相机、山寨游戏机、山寨GPS导航仪、山寨MP4等等接踵而至。如今,上网本也被拉下了神坛。      2008年的中国,“山寨文化”从山寨手机迅速蔓延到整个消费电子市场,山寨液晶电视、山寨数码相机、山寨游戏机、山寨GPS导航仪、山寨MP4等等接踵而至。如今,上网本也被拉下了神坛。 12月1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批原本生产山寨手机和MP4的加工厂正在积极把业务向上网本“转型”,一两款售价在1000元左右的“山寨上网本”已经惊现市场。     “山寨上网本”能否续写山寨手机的神话、和大牌厂商平分秋色?这个答案正在深圳的“山寨”势力中间萌动,或许,中国的笔记本市场将成为手机市场的一个翻版。     山寨入侵上网本     山寨手机之父——联发科的成功之道正在被威盛电子顶礼膜拜。三年前,凭借提价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手机芯片市场,联发科的份额已经逼近德州仪器和高通公司。     始终在英特尔(博客)和AMD夹缝中苦苦挣扎的威盛电子,希望通过复制联发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在PC领域闯出一条出路。     10月,威盛电子联合微软成立了“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正式向英特尔发出挑战。据介绍,联盟提供软、硬件配套设备以及液晶面板等组件,终端厂家只需要根据规格、档次等需求,便可以自由搭配组装。采用这个解决方案之后,开发一台上网本从设计到量产,时间由8个月直接被压缩为两个月。     所谓“上网本”原本是由英特尔提出的概念。英特尔关于“上网本”的描述是:“上网本是采用英特尔凌动(Atom)处理器的无线上网设备,具备上网、收发邮件以及即时信息(IM)等功能,并可以实现流畅播放流媒体和音乐功能。”     简单而言,上网本是一个功能不完全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是核心应用,WiFi无线宽带是核心功能。上网本的尺寸为7~10英寸,体重在1.5公斤以下,大多在1~1.2公斤左右。目前市场上生产上网本的主流厂家包括华硕、宏碁、惠普、联想、海尔等。     在价格方面,上网本比正常笔记本要优惠很多,售价基本上在2000元~5000元之间,日前,神州推出的优雅Q120C,售价跌破2000元,只卖1999元。     迫于威盛的压力,英特尔表示,现在也非常关注“非直接合作伙伴”,所谓非直接合作伙伴,是指通过英特尔分销商拿货的中小厂商,其中就包括了山寨厂商,并且同样为半路出家的厂商,提供设计指南、示范性平台和整机方案,并会有专门的工程师提供协助。     如威盛、英特尔等主流厂商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或放开合作平台,由于笔记本市场不存在如手机市场的牌照问题,因此在这个领域,“山寨”概念更多传达的是一种草根和原创的文化。     活跃在深圳的大小加工厂,这批山寨手机最庞大的推波助澜者,把目光牢牢锁在了上网本上面。     低价为王     其实,山寨上网本加工厂面对CPU的选择远远不限于威盛和英特尔。据深圳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山寨主”洪先生透露,在此之前,深圳已经活跃着一批从事MP4即多媒体芯片设计的公司,使用安凯电子和杰得电子开发的上网本处理器,成本能控制在100美元左右,合人民币600元。这样,除去给中间经销商的利润,到消费者手中的山寨上网本只需1200元。     于是,山寨上网本可以细分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使用威盛、英特尔处理器的白牌厂商,(所谓白牌指成本低、没有品牌),所有上网本的物料成本加起来合人民币1500元,渠道价格在1800元左右,卖给消费者的售价在2200元~2500元。     另一大阵营便是采用由安凯、杰得这类“山寨芯片”设计的山寨上网本,成本可以控制在600元人民币,远低于第一阵营的价格。     洪先生经营着一家规模在深圳属于数一数二的代工厂,从MP3到MP4到山寨手机,每一个新概念出来之后,马上会引起大批人蜂拥而至,导致利润越来越薄,“生产一台山寨手机成本要花400元~500元,最终赚不到50元,这种生意没法做了。”洪先生无奈地说。     他是最早一批使用威盛处理器的人之一,生产的上网本目前主要是销往海外,国内的市场他仍然在观望,不过从目前的火爆程度来看,大约春节前后就会给经销商铺货。     和洪先生一样,深圳的很多代工厂都想把业务向山寨上网本转型。当然,也有一批人看好安凯和杰得的芯片。刘先生从2006年开始经营一家山寨手机加工厂,同样是由于利润摊薄和返修难以解决的问题,工厂现在处于停工状态。     他拿出一台杰得处理器的上网本给记者演示,这台上网本使用的是Windows CE操作系统,这种操作系统原应用于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上,MSN和SKYPE等聊天工具均能正常使用,Office办公处理软件也能正常运行,但功能被部分简化,用网线和WiFi打开网页的速度基本上在2~3秒之间。     “如果只是常规使用,和我平时用的笔记本并没有太大区别,”刘先生说,“而且非常轻巧,这个可以当做外出时用的第二台笔记本,假如卖1000元左右,肯定会有不少人感兴趣。”     新产品的推出受到了经销商的追捧,现在基本上采用的是现款现货的结算方式。来自各地的经销商纷纷向深圳云集,和2007年底华强北山寨手机市场的惨淡经营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专家提醒,山寨上网本和山寨手机一样,都存在售后服务难以保证的问题,消费者要慎重选购。

    半导体 手机市场 联发科 游戏机 BSP

  • 要实现更快的三维 PCB 设计需要购买最贵的图形卡么?

    【导读】Altium 设定全新 三维 PCB 设计性能标准 Altium 宣布针对其新一代电子产品设计解决方案 Altium Designer 发布一系列 三维 PCB 设计性能的新标准。Altium 堪称实时 三维 PCB 设计环境领域的业界先锋,已推出三维 电路板布线、实时 三维 ECAD-MCAD 协作等解决方案,日前发布的 Altium Designer Winter 09 版可显著提升 PCB     Altium 设定全新 三维 PCB 设计性能标准     日前,Altium 宣布针对其新一代电子产品设计解决方案 Altium Designer 发布一系列 三维 PCB 设计性能的新标准。     Altium 堪称实时 三维 PCB 设计环境领域的业界先锋,已推出三维 电路板布线、实时 三维 ECAD-MCAD 协作等解决方案,日前发布的 Altium Designer Winter 09 版可显著提升 PCB 设计引擎的性能。最新的 Winter 09 不仅可降低存储器对空间的占用,而且还可以在某些系统中将运行速度提高6 倍。     为帮助设计人员以最低成本充分发挥三维 PCB 设计的优势,Altium 针对运行 Altium Designer Winter 09 版的常用图形卡的性能进行了全方位测试。     想要采用全新的方式进行电子产品设计,尤其是 PCB 布线,视频卡性能优化是关键的硬件元素。此外,不同的板卡在运行 Altium Designer 时执行速度不同,并不是最贵的板卡性能就最好。     利用该系列基准,设计人员便可选择并确定满足其性能与预算需求的最佳板卡。     此外,Altium 还在最新 Altium Designer Winter 09 版本中增加了新的理念,可帮助设计人员探索最新的技术与设计可能性。新型应用控制面板还将帮助设计人员克服在 FPGA 中测试或远程监控设计的技术难题,而新的即插即用型软件平台搭建器则可帮助设计人员将各系统进行快速整合,充分利用可编程器件创建的“软性”硬件环境所具备的一整套标准化软件服务的优势。

    半导体 PCB ALTIUM DESIGNER BSP

  • 虹晶科技获得 MIPS 模拟/混合信号 IP 授权

    【导读】虹晶科技,MIPS 模拟/混合信号,IP 授权 为数字消费、家庭网络、无线、通信和商业应用提供业界标准架构、处理器及模拟 IP 的领先厂商 MIPS 科技公司(MIPS Technologies Inc.)宣布,专注于SoC 设计服务和缩短嵌入式平台开发时间的台湾公司--虹晶科技获得了在多种工艺中采用 MIPS USB 2.0 On-The-Go(OTG)PHY 和控制器的授权。采用特许半导体(C      设计服务公司利用一系列 MIPS 内核开发 USB2.0 OTG     为数字消费、家庭网络、无线、通信和商业应用提供业界标准架构、处理器及模拟 IP 的领先厂商 MIPS 科技公司(MIPS Technologies Inc.)宣布,专注于SoC 设计服务和缩短嵌入式平台开发时间的台湾公司--虹晶科技获得了在多种工艺中采用 MIPS USB 2.0 On-The-Go(OTG)PHY 和控制器的授权。采用特许半导体(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65nm 工艺的内核可集成在虹晶的平台,用于多个市场的客户设计。     虹晶科技执行副总裁 Eric Li 表示:“我们在经过生产验证的嵌入式平台中采用了业界领先的工具和技术,致力于将客户的 SoC 及时推向市场。高端移动设备是消费电子产品的趋势,采用先进工艺的 OTG 功能的需求正在增长。凭借特许半导体的生产能力及其与虹晶科技在先进工艺节点的设计合作,我们相信采用了 MIPS USB 内核后,我们能够实现高性能的设计。采用各种工艺的 MIPS 成熟的 USB 内核可缩短集成时间,这对于满足客户独特的设计目标非常重要。他们也使虹晶 65nm 平台解决方案更加完整。”     MIPS 科技公司IP 连接解决方案物理解决方案总监 Celio Albuquerque 表示:“MIPS 科技为市场提供最丰富的 USB IP 组合,我们看到不断有公司采用我们的 IP 内核,尤其是我们的 OTG 核,以在便携式设备间实现直接的连接。我们非常高兴虹晶这样的领先设计服务公司采用我们的模拟 IP 内核,帮助其客户将复杂的 SoC 设计快速、高效地推向市场。”     MIPS 科技公司为市场提供最丰富的 USB IP组合,以及针对所有主要代工厂和工艺的硅验证和认证 USB IP 解决方案,包括有丰富 USB 专长和专业工程支持的半节点[A1] 。MIPS 科技公司在全球拥有 90 多个 USB PHY IP 客户,以及 200 多个 USB 2.0 PHY实例,30 多个 USB2.0 认证产品在批量生产,至今已生产2 亿多个高速 USB 芯片。MIPS 科技公司是市场上首家为 USB PHY 提供 2.5v 和 1.8v 晶体管的厂商。

    半导体 MIPS 模拟 混合信号 BSP

  • Maxim携手国电南瑞共建联合实验室

    【导读】Maxim携手国电南瑞共建联合实验室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公司宣布,由Maxim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Maxim-NARI联合实验室日前落户南京。Maxim公司SP&C产品线总监James Bates、亚太区总监Hemen Chang以及国电南瑞公司副总经理宋云翔出席了挂牌仪式。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公司宣布,由Maxim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Maxim-NARI联合实验室日前落户南京。Maxim公司SP&C产品线总监James Bates、亚太区总监Hemen Chang以及国电南瑞公司副总经理宋云翔出席了挂牌仪式。     伴随着能源短缺、成本上升以及温室气体总量不断增加的现状,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在各种应对措施中,对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中国政府业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绿色电力技术。     国电南瑞是专业从事电力和工业控制自动化软硬件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其先进的电网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Maxim作为专业的高性能模拟和混和信号IC生产商,具有针对下一代电力系统的先进解决方案。Maxim-NARI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对Maxim在国内电力市场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意味着国内顶级电力设备制造商对Maxim的电力监控、电力线通信方案的充分认可,同时也为Maxim深入了解中国电力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最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建立了理想的信息渠道。     Maxim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MAX125同时采样ADC,这款芯片已被国内电力设备厂商广泛用于电力监控、保护设计中。随着市场对电网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Maxim又在近期推出了更高精度的8通道、16位、同时采样ADC MAX11046,其独立的采样/保持和SAR电路,能够为每个通道提供250ksps的同时采样。作为业内首款具有高阻输入的单电源供电的双极性ADC,MAX11046无需负电源和外部缓冲器,从而简化了PCB的设计、提高了性能。此外,该器件还具有同类ADC中的最小尺寸(8mm x 8mm、56引脚TQFN封装)。MAX11046及该系列高精度ADC产品,为实现准确的电力参数测量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此外,Maxim的电力线通信(PLC)技术能够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通信网络。目前该方案已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业内首款工作在10kHz至490kHz频率范围、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MAX2990是该方案的代表产品。器件解决了许多PLC固有的问题,能够实现高性价比的双向通信,是高数据速率的远距离通信的理想选择。

    半导体 电力线通信 ADC MAXIM BSP

  • 飞兆半导体荣获菲律宾PEZA GTZ组织评选为“最佳企业”和“最佳能源管理团队”

    【导读】飞兆半导体荣获菲律宾PEZA GTZ,“最佳企业”和“最佳能源管理团队”全球领先的高能效产品专业供应商飞兆半导体公司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最近在菲律宾宿雾举办的“追求卓越能源管理”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Energy Management) 会议上获得“最佳企业”和“最佳能源管理团队”奖项。      全球领先的高能效产品专业供应商飞兆半导体公司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最近在菲律宾宿雾举办的“追求卓越能源管理”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Energy Management) 会议上获得“最佳企业”和“最佳能源管理团队”奖项。     飞兆半导体位于宿雾的设施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出色成就获得大会的认可,确认其能源管理团队为企业的节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评选小组也表扬飞兆半导体成熟的综合节能过程、定期监控程序和基于特定时段的目标设定。     今年初,飞兆半导体组建了一支全球能源与环境设计团队,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制造地点确认节能项目。这支新团队由来自飞兆半导体各地机构的人员组成,他们定期会面,分享有关增强企业责任、通过节能降低运营成本,以及减少对气候影响等领域的最佳运作方式和建议。     宿雾团队是飞兆半导体全球能源与环境设计团队的一部分,从2006年7月到2008年9月之间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完成了约30个提高能效的项目,单单这些项目就将企业的用电量减少了1000多千瓦。这些方案包括在泵和风扇中安装可变速电机;安装定时器;以及使用高能效设备替代低效率设备等。飞兆半导体的宿雾设施已经达到2008年减少用电量170万千瓦时的目标。     自1997年以来飞兆半导体积极参与节能事务,所取得的成就包括:      减少互联网技术/服务器功耗达 43%      减少用水量达 5,300多万加仑     使用风能作为替代能源      把一个地点的能耗降低 40% 以上     安装可变速电机;关闭不用的设备;安装照明定时器;使用按需的加热和冷却技术;改进温度传感器;安装天窗采光,并转用CFL/LFL灯泡      从2000年到2007年,重复使用约 40,000吨无害材料     “追求卓越能源管理”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Energy Management) 会议的举办目的,是突显企业在应对不断攀升的能源价格时所面对的挑战,这是菲律宾经济特区首次举办的能源管理大会,由Mactan 出口处理特区出口商及制造商商会 (Mactan Export Processing Zone Chamber of Exporters and Manufacturers, MEPZCEM)、菲律宾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 (PEZA) 和德国技术合作组织 (Germ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GTZ) 通过生态工业发展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EID) 项目,与菲律宾能源部和科技部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菲律宾高能效照明转换计划 (Philippine Efficient Lighting Market Transformation Project, PELMATP) 和Aboitiz Land Inc. (Aboland) 共同组办。

    半导体 能源管理 飞兆半导体 佳能 BSP

  • 中国3G是经济危机的救星?

    【导读】中国3G是经济危机的救星 2009-01-07 11:08:18  大洋网 酝酿8年,中国的3G时代终于拉开大幕。“2009年,三大运营商在3G上的投入至少达2000亿。”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该项投资将成为经济刺激方案中的重要一环,甚至能起到抵御金融危机的杠杆作用。或许这将带来一个蝴蝶效应,牵动世界经济危机的触角。 3G牌照或于今日发放 中移动将率先获TD牌照        本报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得消息,如不出意外,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于今日发放,中国移动在今日上午正式获得3G牌照(TD-SCDMA标准),并同时获得全业务经营资格。预计另外两家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在下午分别获得CDMA2000和WCDMA标准的3G牌照。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文件,政府一共将发放三张3G牌照,即对中国移动发放TD-SCDMA牌照;对新组建的中国联通发放WCDMA牌照,对中国电信发放CDMA2000牌照。         预计中国移动将最先获得3G牌照,以体现政府对TD-SCDMA这个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3G标准的大力支持。内部人士透露说,中国移动集团日前已获得工信部下发的文件,被批准获得3G牌照,并进行全业务经营资格,文件于今日上午宣布。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在经营移动电话的同时,也能提供固定电话、IP和宽带等服务。 移动3G号码明日正式放号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为发牌做好准备,3G专属号码188也将于明日正式在广州和深圳对外放号。中国移动表示,已实现TD-SCDMA和GSM两网融合,用户可以在“三不”(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基础上直接使用TD-SCDMA业务。 3G发牌为何备受关注     专家表示,除了拉动通信业投资外,3G牌照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三强鼎立”局面形成,特别是中国电信进军移动市场,而中国移动可以进军固话市场,这种交叉竞争可以使我国电信市场竞争将更为充分,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竞争所带来的电信资费更低廉、服务更丰富等好处。 3G时代催化消费市场聚合反应      通俗地说,3G(第三代移动通信)与目前2G通信网络最大的区别在于通信信道的容量大大增加。这首先需要大规模地改造升级,甚至建设全新的网络和设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近日表示,三家电信运营企业将根据各自发展规划,加快3G网络建设,明后两年预计完成3G投资2800亿元左右。      工信部专家分析认为,3G牌照的发放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链形成,未来三年更能借此拉动近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有助于刺激中国经济增长专家指出,3G时代,手机的数据传输业务速度将比现有网络提升几十倍以上,将给信息时代的消费模式带来颠覆性冲击。相比于3G建设所刺激起来的消费需求,其建设投入的规模还只是冰山一角。      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说,毫无疑问,3G给移动互联网消费市场带来了裂变式的增长机会,未来的3G手机除了进行高质量通话外,还将很有可能成为快速上网、移动定位、可视电话、视频互动游戏、手机钱包、电子购物、家庭监控等等新应用的主阵地。      200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业务收入达2300亿元,其中传统的语音业务占到近四分之三,而随着3G网络铺开,围绕数据传输的增值业务将占移动运营商收入的50%以上。根据ABI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3G数据卡销量从2006年到2007年期间增长了300%,到2013年,年收入将从2007年的30亿美元增至220亿美元以上。      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认为,中国3G发牌照对全球不景气的市场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推动。业界估计,在2010年左右,随着中国三大全业务运营商3G网络的全面部署以及与固定业务的充分融合,FMC(固网移动融合)和FMS(移动对固网替代)业务将会大量涌现,中国3G市场将迎来第一个增长高峰。  高投入是否带来高资费      1999年国际电联(ITU)正式批准中国提出的3G标准TD-SCDMA为国际标准。之后,中国就开始酝酿上马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国际电联批准通过的3G标准还包括欧洲提出的WCDMA以及美国提出的CDMA2000和WiMAX。      2007年,中国移动的TD-SCDMA率先试商用。而早在电信重组尘埃未定时,中国电信就开始部署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也具有最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三大运营商早已蓄势待发,然而短期内的大规模建设投入是否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拉高3G资费水平呢?      专家认为,3G时代的资费水平将不会超过2G时代。刘韵洁说,在1G、2G时代,由于中国缺乏技术专利,国外企业从中国获得了超过7500亿元的收入。3G时代,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不仅能够节省大量专利费用,而且其本身也牵制了其他制式产品的价格。  [!--empirenews.page--]     就在3G牌照发放前夕,刚刚重组完毕的电信市场已经可以嗅到浓浓的火药味,围绕客户资源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低资费成为运营商的杀手锏。      12月22日起,中国电信189(准3G号段)放号在全国范围陆续展开。重庆电信推出的一款天翼畅聊套餐中,每月花89元可享受550分钟区内通话时间、10小时手机上网、3个亲情号码,同时拨打区外本地通话0.2元/分钟。“我们的资费肯定是最便宜的,因为多家运营商中,只有我们将移动业务、固话业务、宽带业务以及小灵通业务等众多业务囊括在一个资费套餐中,这是无法比拟的。”重庆电信一位负责人说。      而中国移动也不示弱,随即宣布将于2009年1月8日8时开始在广州和深圳同时进行3G号段188的正式放号。广东移动同时公布了针对188号段的“全球通3G”八大套餐,其中新商旅TD套餐分为98元、168元、268元、388元、488元5种包月套餐,本地通话费为0.29元。      杨培芳说,如果说2G时代,我们形成了资费价格双寡头,那么3G时代在新的市场格局下,三强鼎立有望形成有效竞争,资费价格更有可能向着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发展。  3G能否真正撬动用户的心      尽管3G技术的未来图景美好,市场蛋糕诱人,但究竟是灿烂盛开惠及全社会,还是成为昙花一现的过渡技术,都还面临诸多市场因素考验。      自TD-SCDMA试商用以来,3G业务并未获得市场预期的效果。据报道,目前中移动TD用户仅33.7万户,TD网络商用经验的缺失,令其中国式3G道路并不顺利。      记者采访发现,TD试商用期间试用机被弃用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少参与试商用的友好用户反映,信号差以及新业务少是测试机遭弃用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不会关心运营商的技术是2G、3G还是4G,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中国移动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前一阶段的试商用期间,我们已经将3G和2G信号设为互相补充,但由于终端产品性能差,无法及时切换,所以造成了3G手机信号差,甚至是TD技术不过关的印象。”      近期,随着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品牌厂商宣布进入TD手机定制行列,终端产品的性能有望大幅提升,预计2009年各大品牌商的TD手机就将面世。      换网换号也是阻碍不少用户选择3G网络的一大因素。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未来,中国移动计划让用户在不更换手机号的情况下,过渡到3G网络,用户只要发送短信就可以决定是否选择3G网络。      电信专家项立刚认为,3G牌照发放后,经过半年的紧张建设,中国将正式进入3G时代。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电信采用的CDMA2000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制式,它不需要重新建设网络,通过软件升级就能上到3G,因此中国电信最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建起覆盖全国的3G网络。而中国移动采用的TD技术不仅成熟度低,而且基本需要重新建网,因此短期内很难取得优势。      刘韵洁则认为,3G牌照的发放恰恰会积极推动TD-SCDMA的发展。因为现在TD-SCDMA发展比较滞缓主要是各方面处在观望状态上,不敢大量投入。而牌照一发,几大运营商都没有后路了,这样一定会把TD促进上去。

    半导体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3G BSP

  • 富士通计划在日本7家芯片工厂裁员400

    【导读】富士通计划在日本7家芯片工厂裁员400 日本芯片制造商富士通周二宣布,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导致的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该公司计划在日本国内的7家半导体芯片工厂裁员400人。     日本芯片制造商富士通周二宣布,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导致的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该公司计划在日本国内的7家半导体芯片工厂裁员400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富士通发言人Toshiyuki Fukuoka表示,涉及裁员计划的相关员工原本的劳动合同要到明年3月到期,迫于此裁员计划则不得不提前结束。     Toshiyuki表示,由于销售市场的不景气,该公司不得不将原计划的裁员100人扩大4倍。同时,该公司还将延长今年的假期停产时间。     据悉,富士通的竞争对手东芝及NEC也于早些时候公布了类似的停产计划。     消息发出后,富士通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价上涨了4.1%,报收于457日元。

    半导体 富士通 芯片 芯片制造商 BSP

  • MCU用户面临三大挑战

    【导读】MCU用户面临三大挑战 在日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微控制器的用户(OEM厂商)正在努力求得生存与发展。美国经济萎靡不振,使得他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这些用户面临三种挑战:首先,他们正在努力通过功能特点、性能或价格使其终端产品实现差异化。其次,他们正在努力加快产品上市速度,以收回在复杂的设计上面所耗费的越来越多的投资。第三,他们试图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上述两个目标。MCU用户面临的这些      在日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微控制器的用户(OEM厂商)正在努力求得生存与发展。美国经济萎靡不振,使得他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这些用户面临三种挑战:首先,他们正在努力通过功能特点、性能或价格使其终端产品实现差异化。其次,他们正在努力加快产品上市速度,以收回在复杂的设计上面所耗费的越来越多的投资。第三,他们试图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上述两个目标。MCU用户面临的这些挑战为MCU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使终端产品实现差异化,OEM厂商更加热衷于增加额外的功能特点,比如用户界面与连接性。用户界面正在迅速从按键型向触摸感应型转变。尤其是在家电产业,触摸感应用户界面在外观和功能性方面都具有优势。比如煤气灶表面可以是一块光滑的玻璃,上面没有任何活动部件,这样的灶具表面具有装饰效果,而且容易清洁。但是,如何使触摸感应在台面沾水、脏手或湿手、带厨房手套的情况下也能工作,则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未来的MCU将能够克服这些复杂问题,为OEM厂商提供易用的触摸感应界面。      Microchip最近发布广泛供应mTouch电感触摸感应技术,作为其电容触摸感应解决方案的补充。电感触摸感应的基本工作原理使其能够透过塑料、不锈钢或铝面板工作。这种技术还可以穿透手套并在沾上液体的表面上工作。利用这种新技术,Microchip使设计师能够把电感触摸感应功能与其现有的应用码整合到单一的标准8、16或32位PIC微控制器或16位dsPIC数字信号控制器之中,从而降低整体系统成本。      电感触摸感应用户界面的主要应用包括家电市场,因为这种技术允许使用不锈钢面板;工业市场,因为这种技术比较强健;汽车市场,因为这种技术光洁美观,而且能够减少意外触发。      连接性方面则是指系统用户正在努力提高自家系统与其它系统连接的能力、本地连接或者远程连接能力。许多有线和无线连接协议变得日益流行:USB、以太网、CAN、LIN、IR、RF和ZigBee。在许多情况下,最灵活的解决方案由两个芯片构成:一个MCU和一个连接芯片。此外,单芯片解决方案也出现了,即在MCU上面带有一个连接模块。      MCU用户面临的第二项挑战是加快其产品的上市速度。这要求MCU制造商加强提供出色的开发工具链,包括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器、RTOS、图形工具、参考设计和代码库。越来越多的客户缺乏足够的工程资源,因此希望其MCU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完成产品设计。对于许多应用来说,工程资源的效率比芯片价格更为重要。具有成本效益的迁移路径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客户可以根据它在下一个设计中采用同样的MCU,或者选择具有同样封装管脚、具有可比外设和重新使用其大部分代码的MCU,从而将节省下来的投资用于固件上面。      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反应敏捷的厂商才能生存,因此适应变化是成功的关键。所以,拥有最灵活、适应性最强和低成本开发资源的MCU制造商才能打造全面的产品套餐,硅片已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半导体 MCU 用户界面 触摸感应 BSP

  • 2009年中国半导体的十个预测

    【导读】2009年,中国半导体,十个预测 虽然2009年的经济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憧憬和期待,做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主战场--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走势对全球半导体复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电子创新网根据产业调查独家发布2009年与中国半导体市场有关的十大预测,敬请关注!      虽然2009年的经济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憧憬和期待,做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主战场--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走势对全球半导体复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电子创新网根据产业调查独家发布2009年与中国半导体市场有关的十大预测,敬请关注!      一、上网本走热中国市场     上网本无疑是笔记本市场的最大亮点,除了华硕、微星、宏基之外,惠普、戴尔、三星等厂商都陆续推出了自有品牌的上网本产品,甚至苹果之前也明确表示会在明年推出上网本。目前上网本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目前也主要由计算机厂商来推动,而且很多厂商认为上网本就是能轻松上网的笔记本,这样的上网本基本上是目前笔记本的简单版本,在09年,上网本的定义会逐渐清晰,随着更多消费电子厂商会加入,上网本也将开始大量采用ARM处理器,在操作系统方面不止采用Windows系统,更多的其他系统如Android,Ubuntu等将被采用,也会引发处理器方面的激烈竞争。当然,消费者会在这些竞争中享受到实惠。     二、采用Andrio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大量面市     Android操作系统推出后,已经收到产业的热捧,据了解很多中国手机设计公司已经投入巨资进行相应地开发,随着移动运营商对互联网上手机频送秋波,开发专门针对互联网应用的Android智能手机成为必然。而华为、三星等手机巨头宣布09年将推出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无疑推高了Android操作系统应用,据传,HTC G2将在1月26日发布,这款手机将以HTC Touch HD为基础进行设计改造,据称集成了500万像素自动对焦摄像头、供视频通话使用的前置VGA摄像头、全触屏和Wi-Fi功能,总之非常强大,将成为Android手机的急先锋。     三、CMMB热度降温     08年上半年非常火爆的CMMB在09年因上网本的走热而稍稍降温,而且,随着互联网手机增多,CMMB潜在用户被挖走,另外随着广电对CMMB终端强制装载CA,也提升了CMMB应用门槛,许多用户会采用请其他方式满足对视频、资讯信息的需求。     四、3G牌照发放,用户响应一般     去年12月,工信部明确表示09年将发放3G牌照,所以,09年,3G运营将正式开始,但从TD试验网运营状况来看,3G的视频通话难以形成亮点,倒是TD数据卡业务引起很多用户关注,据中移动公布的数据显示,TD下行速度可达1Mbps,相比CDMA的300k有很多提升,不过,目前中移动仍按照流量计费,如此高额的费用让许多用户却步,预计09年将有所改变。     五、FPGA 40nm大战升温     随着华为、中兴在高端通信设备方面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以及中国3G运营全面铺开,高端FPGA在中国的应用将进一步走热,这也引发FPGA两强在中国的高端FPGA大战,目前,Altera已经宣布将在09年量产40nm Stratix 4FPGA,Xilinx不会坐视竞争对手抢得风头,也会推出采用新型工艺的FPGA产品,可能是Virtex-6吗?这种新型FPGA会集成更多器件。有媒体还预测两强会收购一些新兴公司,如Achronix.或者Silicon Blue等。     六、本土IC设计面临严峻考验,或消亡或被大量收购     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让许多本土IC设计消亡,09年上半年,由于经济形势更趋严峻,会有更多本土IC设计公司倒闭,但也可能被国外IC设计公司收购。这或许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会从一些IC公司流到OEM中去,他们是中国迫切需要的新鲜血液。     七、基于Cortex-A9处理器大量面市,引发更多新兴应用     09年,Qualcomm, TI、Freescale等公司会推出基于Cortex-A9处理器,该处理器主频达到1GHZ,并采用多核结构,其强大的处理性能将引发许多新兴应用如上网本、便携式B超设备等。     八、中国晶圆厂出现兼并或政府援助     因为中国及海外IC需求下降,因此本土晶圆厂产能下降,晶圆厂之间极有可能出现兼并,或者中国政府出资援助一些领先的晶圆厂。     九、中国半导体专业媒体变脸     2008年12月,运营多年的eedesign(电子设计资源网)网站宣布关闭,这只是专业网站倒闭的开始。2009年,由于半导体公司在“寒冬”大量削减预算,它们的市场推广经费相应减少,这些公司极有可能将推广费用投到更能产生效能的媒体,这些公司花钱更小心,而胜出的半导体专业媒体是那些基于网络、关注研讨会以及“病毒营销”指向的媒体。当然,一些专业媒体会倒闭,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品牌!     十、2009,商业试金石年――谁曾在中国半导体市场“裸泳”?     巴菲特有句经典名言:“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当大家都在享受好时光的时候,你不知道谁在玩“大冒险”。在2009年,随着商业环境日趋恶劣,是时候看看到底哪些公司哪些领导管理风格可以在2010复苏前幸存下来,我们已经听说过很多在中国一夜暴富的故事,但是他们的成功可以延续吗?为什么?是公司地基建立在不牢固的地面还是因为地基不够深?或者还是因为房子的架构不够牢固?抑或是因为歪打正着获得了成功?     2009,你会获得答案! [!--empirenews.page--]

    半导体 FPGA 半导体市场 中国半导体 BSP

  • 否认建厂?AMD考虑向中国传授核心技术

    【导读】AMD考虑向中国传授核心技术 近期有关于AMD的消息层出不穷,不仅仅是45nm Phenom II X4将要发布,首当其冲的应是AMD欲在济南设立12英寸工厂、迎战英特尔落户大连的消息大大轰动了业界。不过,AMD建立工厂的消息刚一推出,AMD北京公关人士表示,这属于传闻,不具有任何真实性,况且公司目前主要任务是扭亏,并无直接设厂计划。       近期有关于AMD的消息层出不穷,不仅仅是45nm Phenom II X4将要发布,首当其冲的应是AMD欲在济南设立12英寸工厂、迎战英特尔落户大连的消息大大轰动了业界。不过,AMD建立工厂的消息刚一推出,AMD北京公关人士表示,这属于传闻,不具有任何真实性,况且公司目前主要任务是扭亏,并无直接设厂计划。     其实建厂的消息最早来自于半年前AMD与山东省政府的一项战略合作。2月中旬,AMD在济南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内容显示,AMD将与该省企业、园区探讨建设核心技术中心的可能性,期望推动山东半导体设计,并参与低成本电脑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当今年3月济南高新区传出上马12英寸芯片生产项目后,业界开始猜测AMD将落户该地。不过随着浪潮成为主角而得以澄清。5月,浪潮与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济南高新控股公司合资成立“华芯半导体”,上马12英寸半导体制造项目。    不过话说回来,浪潮没什么核心技术,当时想拉AMD,AMD没有钱,但是有核心技术,直到8月份,华芯项目还曾试图拉入AMD。但AMD当时正自顾不暇。自54亿美元收购ATI后,它一直深陷债务危机,10月份,无奈引入阿联酋国家资本 ,出售了旗下德国12英寸工厂的控股权。     半导体产业研究专家莫大康分析说,依据目前AMD的商业策略,它不可能再投入巨资设立12英寸厂。目前,新建一座12英寸半导体厂,至少需要20亿美元。不过,消息人士透露,AMD也不排除以技术参与华芯项目。近来,AMD正在考虑将美国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前不久还打听过如何获得VEU(即ValidatedEnd-User,经验证最终用户)的信息。AMD牵手华芯半导体倒也有一定情感基础。现任华芯CEO的庄文君(浪潮原首席科学家)当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时,曾与AMD现任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共事。     上述人士还表示,AMD青睐浪潮,主要看中其服务器业务,依托它,AMD可提升处理器出货,而这也是其扭亏的重要业务。3日,AMD产品营销副总裁Leslie Sobon在上海表示,服务器处理器利润高,已是公司重要利润来源。     以上是近期热点新闻回顾,不知道大家对于近期的处理器领域有大体的了解了吗?无论是AMD还是Intel,桌面处理器方面都将竞争的焦点锁定在了四核上。而我们从目前桌面处理器市场区间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在Intel的步步紧逼下,AMD几乎处于挨打状态。但不难看出,AMD已经做好反击的准备,新品45nm桌面四核Phenom Ⅱ已经跃跃欲试了。虽然AMD已经通过多方媒体进行产品造势,但可以看出这次Phenom Ⅱ的确从功耗以及超频上有了很好的调整。而高调的Intel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所以,在即将要上演的这场激烈的对抗战,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非常期待了,那么,让大家继续关注Intel,继续关注AMD。 

    半导体 处理器 核心技术 AMD BSP

  • 2008年存储市场忽上忽下,令人难忘 经济低迷打压市场下滑,固态存储继续打拼

    【导读】时间已进入2009年,有人乐观认为,2008年被推迟的存储需求将重新浮现。企业存储交易继续出现,甚至在这个衰退阶段也是如此,因为系统最终需要更换。类似的需求将在消费方面出现。iSuppli公司预测,比较强壮的企业将在2009年末适应形势、生存下来并变得更强。       2008年对于全球存储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发生了几件改变市场的大事:      (1)一种高清DVD格式落败,而另一种格式则成为产业标准。      (2)固态存储作为硬盘的替代品,地位继续上升      (3)年末经济滑坡破坏了整体科技产业的前景 HD-DVD之死      一年以前,紧接着2008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会(CES),华纳兄弟作出了令业内震惊的声明,表示将放弃原来以HD DVD高清DVD格式发行其内容的计划,转而完全采用蓝光标准。      HD DVD阵营为此遭到当头一棒,领头者东芝也不再支持该格式,之后业内对该格式的支持迅速瓦解。这使得蓝光成为赢家,并结束了久拖未决的下一代光驱与播放器格式之争。 SSD对HDD      虽然一场格式之争已经在2008年落幕,但其它两项存储技术2008年继续为自己的名分而战:硬盘(HDD)与固态硬盘(SSD)。由于SSD在消费产品中异军突起,日立GST宣布退出包括1英寸Microdrive和1.8英寸硬盘在内的小尺寸HDD市场。富士通也停止了进入1.8英寸HDD市场的尝试,甚至还没来得及推出任何正式产品。这两个举动表明厂商承认了NAND闪存在MP3播放器和便携媒体播放器(PMP)等消费存储领域中的强大冲击力。      2008年初,英特尔进入SSD市场,推出了2GB-4GB的小容量NAND器件。到2008年底,英特尔推出了用于笔记本电脑和企业市场的SSD,容量更高且带有比较强壮的控制器。这些SSD的容量从80GB到160GB。      2008年SSD需求来自一个意外的领域:超低价笔记本电脑。这些笔记本电脑,尤其是华硕的Eee PC,在亚洲立即大获成功。采用英特尔Atom微处理器、Linux或Microsoft XP操作系统、密度最高为8GB的低容量SSD,屏幕尺寸小于正常的笔记本电脑,这些笔记本电脑预告了新型计算平台的到来:上网本。上网本是提供上网功能的紧凑型PC。 寻找一席之地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SSD在2008年努力寻找合适的定位。如果SSD厂商希望彻底击败HDD,这是不太成功的开始。获得消费者认可和利用操作系统及OEM电脑系统测试SSD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外,厂商继续提高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HDD的容量。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容量在一年的时间就从120GB猛增到了500GB左右。台式电脑硬盘的容量则已增长到1TB甚至更大。这样大的容量SSD难以匹敌。      2008年消费需求在大容量硬盘与SSD之间摇摆。华硕最终在其产品线中同时提供SSD和硬盘。其它笔记本电脑厂商也在其笔记本产品线中提供容量较高的SSD,但只是作为选项。 从饱到饥      2008年上半年,HDD厂商的表现不错。东芝GST放弃了出售HDD部门的努力,因为它在连续几个季度营运亏损之后扭亏为盈。希捷和西部数据(WDC)都变得更加强劲,毛利润率都达到了20%以上。      随后在2008年10月,全球经济因美国金融危机而走向崩溃。此前曾对销售前景充满信心的HDD厂商,遇到了需求萎缩的困境,并因此发出了悲观的业绩预测。      希捷和西部数据预测2008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下降17%左右。富士通开始认真地为它的HDD部门寻找买家。许多OEM厂商向来在第四季度增加购买量,但此次不是推迟订单,就是减少了订单。 新的希望      尽管2008年遇到困难,但2009年仍有一线希望。2009年上网本迎来开门红。日立GST是一家硬盘厂商,计划利用其对FibreChannel与SAS接口市场的了解,与英特尔合作推出面向企业的SSD。希捷计划在2009年末推出面向企业的SSD。另外,笔记本电脑在2009年及以后继续热销,凭借便携性取代台式机。HDD产业伤痕累累,但预计将在2009年末复苏。在HDD、SSD和光驱(ODD)三个领域,出现一定程度的整合可能在所难免。      时间已进入2009年,有人乐观认为,2008年被推迟的存储需求将重新浮现。企业存储交易继续出现,甚至在这个衰退阶段也是如此,因为系统最终需要更换。类似的需求将在消费方面出现。iSuppli公司预测,比较强壮的企业将在2009年末适应形势、生存下来并变得更强。

    半导体 固态存储 存储市场 SSD BSP

  • 经济低迷打压市场下滑,固态存储继续打拼

    【导读】经济低迷,打压市场下滑,固态存储,继续打拼 一种高清DVD格式落败,而另一种格式则成为产业标准。固态存储作为硬盘的替代品,地位继续上升 年末经济滑坡破坏了整体科技产业的前景      2008年存储市场忽上忽下,令人难忘      2008年对于全球存储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发生了几件改变市场的大事:     一种高清DVD格式落败,而另一种格式则成为产业标准。     固态存储作为硬盘的替代品,地位继续上升     年末经济滑坡破坏了整体科技产业的前景     HD-DVD之死     一年以前,紧接着2008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会(CES),华纳兄弟作出了令业内震惊的声明,表示将放弃原来以HD DVD高清DVD格式发行其内容的计划,转而完全采用蓝光标准。     HD DVD阵营为此遭到当头一棒,领头者东芝也不再支持该格式,之后业内对该格式的支持迅速瓦解。这使得蓝光成为赢家,并结束了久拖未决的下一代光驱与播放器格式之争。     SSD对HDD     虽然一场格式之争已经在2008年落幕,但其它两项存储技术2008年继续为自己的名分而战:硬盘(HDD)与固态硬盘(SSD)。     由于SSD在消费产品中异军突起,日立GST宣布退出包括1英寸Microdrive和1.8英寸硬盘在内的小尺寸HDD市场。富士通也停止了进入1.8英寸HDD市场的尝试,甚至还没来得及推出任何正式产品。     这两个举动表明厂商承认了NAND闪存在MP3播放器和便携媒体播放器(PMP)等消费存储领域中的强大冲击力。     2008年初,英特尔进入SSD市场,推出了2GB-4GB的小容量NAND器件。到2008年底,英特尔推出了用于笔记本电脑和企业市场的SSD,容量更高且带有比较强壮的控制器。这些SSD的容量从80GB到160GB。     2008年SSD需求来自一个意外的领域:超低价笔记本电脑。这些笔记本电脑,尤其是华硕的Eee PC,在亚洲立即大获成功。采用英特尔Atom微处理器、Linux或Microsoft XP操作系统、密度最高为8GB的低容量SSD,屏幕尺寸小于正常的笔记本电脑,这些笔记本电脑预告了新型计算平台的到来:上网本。上网本是提供上网功能的紧凑型PC。     寻找一席之地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SSD在2008年努力寻找合适的定位。如果SSD厂商希望彻底击败HDD,这是不太成功的开始。获得消费者认可和利用操作系统及OEM电脑系统测试SSD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另外,厂商继续提高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HDD的容量。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容量在一年的时间就从120GB猛增到了500GB左右。台式电脑硬盘的容量则已增长到1TB甚至更大。这样大的容量SSD难以匹敌。     2008年消费需求在大容量硬盘与SSD之间摇摆。华硕最终在其产品线中同时提供SSD和硬盘。其它笔记本电脑厂商也在其笔记本产品线中提供容量较高的SSD,但只是作为选项。      从饱到饥     2008年上半年,HDD厂商的表现不错。东芝GST放弃了出售HDD部门的努力,因为它在连续几个季度营运亏损之后扭亏为盈。希捷和西部数据(WDC)都变得更加强劲,毛利润率都达到了20%以上。     随后在2008年10月,全球经济因美国金融危机而走向崩溃。此前曾对销售前景充满信心的HDD厂商,遇到了需求萎缩的困境,并因此发出了悲观的业绩预测。     希捷和西部数据预测2008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下降17%左右。富士通开始认真地为它的HDD部门寻找买家。许多OEM厂商向来在第四季度增加购买量,但此次不是推迟订单,就是减少了订单。     新的希望     尽管2008年遇到困难,但2009年仍有一线希望。     2009年上网本迎来开门红。日立GST是一家硬盘厂商,计划利用其对FibreChannel与SAS接口市场的了解,与英特尔合作推出面向企业的SSD。希捷计划在2009年末推出面向企业的SSD。     另外,笔记本电脑在2009年及以后继续热销,凭借便携性取代台式机。HDD产业伤痕累累,但预计将在2009年末复苏。在HDD、SSD和光驱(ODD)三个领域,出现一定程度的整合可能在所难免。     时间已进入2009年,有人乐观认为,2008年被推迟的存储需求将重新浮现。企业存储交易继续出现,甚至在这个衰退阶段也是如此,因为系统最终需要更换。类似的需求将在消费方面出现。iSuppli公司预测,比较强壮的企业将在2009年末适应形势、生存下来并变得更强。

    半导体 固态存储 SSD HDD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