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问鼎ICT领导者

    世界如此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ICT融合时代。今天我们看到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背后,更是以技术融合、行业融合为特征的生态链与产业链协作的结果。华为希望与工业界、产业界、学术界紧密协作,携手打造共赢的产业链,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我们相信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华为举办的这次峰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全球行业领导者和利益相关方来一起探讨ICT在创造更美好未来(22.42, 0.06, 0.27%)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英国电信(63.07, 0.39, 0.62%)首席可持续发展官N iall D unne联接正在变成世界的常态,以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为显著特征的IC T技术,正在重塑世界,成为引领人类社会下一轮发展的新浪(48.55, 0.65, 1.36%)潮。“未来的数字物流需要更多更大更粗更快的管道,支撑起不断壮大的大数据流量,这是华为面临的战略机会。”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对外重新阐述了华为未来的战略方向。华为预计,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将上升到80亿,同时会有1000亿终端通过网络相互联接。未来十年,将是IC T深度融入人们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十年。三大业务板块表现优异去年,华为实现历史性突破:销售收入达到2390亿元人民币(约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 .5%,实现净利润210亿元(约34.7亿美元)。而盘踞设备商行业榜首多年的爱立信(12.05, 0.17, 1.43%),2013年销售额为2274亿瑞典克朗(约合353亿美元),与2012年持平;净利润122亿瑞典克朗(约合18 .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2013年,华为三大业务板块表现优异。在运营商方面,华为在全球部署了超过50 0个无线网络,为超过20亿终端用户提供服务;领先行业一年发布400G核心路由器,获得49个客户的认可,并投入了规模商用;S m artC areC E M服务方案持续保持领先。在企业业务市场,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敏捷网络”解决方案,在全球为客户建设了330多个数据中心。去年,华为企业业务收入为152亿元,虽然收入规模与思科(23.16, 0.14, 0.61%)仍有差距,但32.4%的年增长率显见其潜力。———思科最新公布的201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当季思科营收112亿美元,同比下滑8.7%;净利润14亿美元,同比下滑54.5%。华为轮值C E O徐直军认为,华为企业业务市场的机会很大,预计十年以后,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盈利规模,其企业业务都不会比运营商业务差。消费者业务方面,2013年华为也获得了历史性突破,其智能手机份额进入了全球前三,出货量5200万,同比增长60%。谈及未来发展目标,徐直军表示,华为将继续保持每年10 %的增长。预计到2 0 1 8年,华为将实现销售收入70 0亿美元,收入来源将主要集中在L T E、企业网设备、数据中心以及全球服务上。坚守管道战略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流量时代,华为选择定位管道,将管道作为核心战略。数据流量(音频、视频、大数据、云计算)是水,华为做的是运水的管道。“信息流流过的地方就是聚焦的方向。”徐直军说,管道战略是华为的核心战略,华为在未来几年的投资都将围绕这一战略,把资源聚焦在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方面,也就是聚焦在信息流所经过的地方,但华为不会涉及信息流的内容本身。这意味着,在华为的三大业务板块(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终端业务)里,“管道战略”将贯穿始终。在华为战略M arketing总裁徐文伟看来,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因为“联接”已经成为了跟土地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各行业都需要从无处不在的连接中挖掘价值。如果哪个企业不能从联接的世界中获益,就可能会输掉未来的战争。具体到华为,在运营商B G业务层面,华为将从卖硬件变成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为运营商提供服务。微信等O T T应用对传统运营商的语音、短信等业务造成极大冲击,作为运营商长期的合作伙伴,华为将从卖硬件变成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全球的内容、应用、开发资源,与运营商一起,基于该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我们要帮助运营商打造面向消费者和家庭的网络。”徐直军说。在企业业务方面,“华为的企业业务执行的是‘被集成’的战略,我们需要跟合作伙伴一起服务于企业客户、关注企业客户的痛点,带来价值。”徐直军表示,华为将打造差异化的产品,跟合作伙伴一起完成销售服务。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未来十年,将是IC T深度融入人们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十年,到20 25年,全球同时会有1000亿终端通过网络相互联接。显然,华为希望,在未来“全链接”的世界里,华为成为绝对的IC T领导者。文/汪小星

    半导体 ICT 华为 大数据 终端

  • IHS:2013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3181亿美元

    2014年4月25日市场研究机构IHS称,2013年的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了5%,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内存芯片产品。2013年半导体总收入达到3181亿美元,较2012年的3031亿美元增长5%,有效扭转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2012年的半导体收入比2011年的3106亿美元减少2.4%。规模最大的25家芯片厂商的营收总和达到2253亿美元,占整个行业总收入的71%。营收最高的芯片厂商是英特尔,其2013年的营收为470亿美元,对应的市场份额为15%。IHS的副总裁戴尔福特(DaleFord)称:“内存IC是半导体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DRAM是内存产品中营收增长率最高的产品,由于供需达到平衡,这类产品的收入猛增了32.5%。NAND闪存类产品的收入增长了24.2%,原因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内存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得益于内存市场的优异表现,最主要的内存供应商也实现了业绩增长。由于强劲的有机增长和收购了尔必达公司,美光科技的内存收入增长了108.5%,它的市场排名也由2012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由于实现了42.8%的有机增长,韩国海力士的市场排名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总而言之,内存供应商在半导体市场占据了前五个席位中的三席。在排名前25位的半导体厂商中,加州的高通和台湾的联发科技的表现也非常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无线设备芯片领域的表现领先于市场。高通的增长率为30.6%,维持着其排名第三的位置;联发科技上升至第十四位,其增长率为36.1%。相反,日本芯片厂商2013年的表现普遍较差。瑞萨电子、索尼和罗姆半导体2013年的收入分别下滑了13.7%、27%和14.4%。瑞萨电子由第六位下滑至第十位。总部位于亚太地区的半导体供应商的营收总和增长了14.7%,它们的市场份额总和达到25.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这也是亚太地区的半导体收入的全球份额首次超过25%。总部位于美洲的半导体供应商的营收总和增长了8.7%,它们的市场份额总和为52.4%。日本半导体供应商的营收总和减少了17.9%。

    半导体 半导体 联发科技 芯片厂商 半导体供应商

  • 谷歌眼镜的救赎

    今天一早, ZDNet网站著名编辑Adrian Kingsley-Hughes发表了一篇《谷歌眼镜已死》的文章,称知名博主Robert Scoble自拍了张浴照,宣布退出“镜哥啦啦队”的阵营。谷歌眼镜被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曾经笔者觉得谷歌眼镜这个项目(尽管当时产品还没有成熟)很有潜力,尽管有许多严重的缺陷需要改进。(现在看来是笔者断言太早,谷歌眼镜探索者版本都已经对公众开放了。)《谷歌眼镜已死》一文认为,谷歌眼镜测试版软件的定价过高,导致设备实用性不强,产品外观审美太刻板,营销手段太差,好的软件数量不多。此外,电池的续航时间实在鸡肋,声音的质量也一般,显示像素太低,而且佩戴的时间稍长就会头疼。笔者认为,随着产品升级,上述问题应该能迎刃而解,价格随着产量增加也会下调,外观设计也能改进,谷歌也会分配更多的营销和软件资源给眼镜的开发。文章还认为,谷歌眼镜的发展滞后,将会影响其他可穿戴设备的进展。其实,可穿戴设备的产品线很长,并非只有几款明星产品。例如Fitbit、智能手表Pebble,以及比谷歌眼镜更高端的军方反恐系统(远程遥控的无人机和机器人),不仅能协助复杂飞机维修任务,而且在工程制造甚至医疗领域中也有建树。完全不应该存在这样的担心。虽然技术可以改进,但用户始终是“人”。 小众化的研发环境一直是穿戴式产品的杀手,类似谷歌眼镜一样,小范围内测试预售时,可能没有人会在意外观美不美、别人老戴着一副眼镜盯着你怪不怪的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即便眼镜并没有打开,在没有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着照相机老对着别人的脸也总不太好让人接受。开发者们可以通过改进外观来争取用户感官上的亲切感,谷歌眼镜近来也做了许多类似的工作,比如与最大的眼镜框架品牌Luxottica合作,就是力争设计更时尚美观的镜架。831c7c2d72c3fe64da870fe38d7212b4相信不远的将来,相机镜头能够做成热插拔式配件,结合碳纤维的材料特点,甚至隐藏相机镜头也是迟早的事,说不定把整个显示器植入视网膜或做成隐形眼镜显示器也有可能。想象未来的眼镜不仅有拍摄功能,还有检测温度和心跳的传感器,内置读取分析表情的高感光芯片,监测说话频率的高灵敏麦克风,可以实时分析对话者是否紧张或是不适的情绪。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事实上现有的科技水平已经能完成如此“有趣”的事情,Xbox One 集成了一款尺寸很小、性能可圈可点的Kinect感应器,以现有的技术,或许需要十年才能发展成为上述想象世界中眼镜,但今天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社交问题,思考如何化解隐私和可穿戴式设备普及之间的矛盾。这究竟仅仅是谷歌眼镜的问题,还是所有穿戴式设备的局限? 亦或只是眼镜狂人滥用眼镜所引起的焦虑而已?

    半导体 软件 显示器 谷歌眼镜 可穿戴设备

  • 小米手机低价冲击产业链:中小面板获利难

    全球中小尺寸面板龙头日本显示器(JDI)昨(28)日宣布,下修2013年度(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财测,获利大砍14.6%。法人表示,JDI看衰获利,透露中小尺寸面板市况刮起寒流,彩晶、华映、凌巨等台厂也恐不妙。台湾中小尺寸面板供应链传出,今年中国大陆五一黄金周的智能型手机市场,将有一波寒流,无法创造往年的热销情况。由此可见,台湾中小寸尺面板厂,若无法掌握利基型的产品及客户,将会因今年首季及本季的市况趋冷,严重影响今年上半年的营运表现。JDI表示,受到中阶智能机面板价格下滑影响,下修2013年会计年度(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财测,其中,合并营收目标自原估6,234亿日圆下修至6,142亿日圆,减幅1.5%。JDI2013年会计年度经常利益(本业获利+业外获利)自226亿日圆下修至193亿日圆,减幅达14.6%。NPD DisplaySearch副总裁谢勤益表示,今年大陆中高阶智能手机面板的挑战,将是激烈的价格竞争,尤其是HD与FHD的手机面板,今年价格已下跌15%,将影响到相关厂商的获利表现。今年大陆智能机的成长依然强劲,尤其是4G手机最亮眼,中移动预定出货1亿支,其中,中阶的5寸4G智能机,人民币只要600元,中阶的5.5寸4G智能机,也只要人民币1,200元。在这么低的手机价格下,自然大幅砍杀零组件厂商的报价,使得面板厂将面临激烈的价格战,以及获利保卫战。面板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智能型手机朝低价化发展,已经蔚为主流趋势。从大陆平价手机小米机上市掀起的抢购热潮,小米机还持续降价的动作,可见「低价」潮流已锐不可挡,势必冲击面板等零组件供应商营运。

    半导体 小米 小米手机 智能机 JDI

  • 深圳市射频识别专利技术分析和专利战略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从专利申请公开量、技术发展趋势、热点技术分布、创新主体以及专利类型分布等方面对深圳市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相关专利申请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比全球RFID专利现状和标准发展概况,对深圳市RFID专利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基本的判断,并提出了深圳市RFID专利技术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关键词]:射频识别;RFID;专利分析;专利战略0引言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而射频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发展无疑对物联网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芯片、终端设备、系统应用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尤其是在标准制定和核心技术开发方面更是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但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各地RFID产业发展良好,其中深圳市尤为出色[2]:涌现出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如远望谷、先施科技、国民技术以及华为、中兴等;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应用项目如:广深铁路RFID票证、深圳图书馆RFID系统、深圳海关RFID货运、深圳检验检疫局深港RFID安全供应链、移动手机支付RF-SIM卡、电子车牌等[3]。因此,全面开展深圳市RFID专利技术分析并参照对比全球RFID专利现状,探究RFID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追踪前沿技术、选择合理的研发方向,加快产业技术研发的前瞻性布局,实现RFID 技术的高端突破;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在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超前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对完善与发展深圳市RFID产业链,增强自主创新优势,促进深圳高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 资料来源本研究采用专利检索分析工具为法国QUESTEL公司的ORBIT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世界上最新的专利情报,专利数据8000 万,专利家族数据4000 万。数据来源为Orbit 专利家族数据库FAMPAT(95 个国家及专利授权机构)全文数据库(包括中、日、美、欧等21 个国家及专利授权机构)。以下为RFID技术的检索关键词表,检索字段为专利题目、摘要、关键内容,检索文种为英文、中文,时间范围截止2013 年10 月31 日。表1RFID技术的检索关键词表本研究专题所作的专利分析,除非特别说明,均以专利家族为分析对象。2 深圳市专利发展现状2.1技术发展趋势2.1.1特定时间段的申请量和公开量图1为深圳市RFID技术历年专利件数分布,其中横轴为申请日与公开日的时间年,纵轴为专利数量。图中红色和绿色分别代表以专利申请日和以公开日分析,籍申请日做分析,可了解技术的萌芽时间,籍公开日做分析可得知技术最新的发展状况。从图中可看出随着深圳市RFID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专利申请和公开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004 年后增长较为迅速,由于专利申请日期与授权日期存在一定间隔,故近2 年的公开趋势略微下降,但申请量公开量仍保持较高水平,反映出RFID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2.1.2技术生命周期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是指在专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的一般性的周期性的规律,一般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上存在5 个阶段,即萌芽期(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饱和期、淘汰期、瓶颈期)、复苏期[4],如图2所示:深圳市RFID专利申请、公开总体趋势深圳市RFID专利技术呈现出如图2所示的特征,1996 年到2003 年为专利技术萌芽期,专利申请量只有44 件,专利申请人数量只有23 家,数量都不多,集中度较高;2004 年后为专利技术发展期,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申请人数量均急剧上升,在此期间RFID技术研发创新活动相当活跃。2.2专利类型图3为深圳市申请的专利类型,其中发明专利占比50%,实用新型为36%,而外观设计为14%,专利申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3热点技术分布2.3.1技术分布图4IPC小类排名图4是深圳市RFID专利技术IPC排名,主要集中在G06K(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申请量达到1170 件,显示深圳在这一基础技术拥有极强的研发实力,其次是H04B(电通信技术中的传输)712 件,H04W(无线通信网络)、 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01Q(天线)等方面也有申请部分专利,显示深圳市在这些领域也有一定的研发基础和技术实力。表2 IPC分类技术内容解释2.3.2技术热点的变化[!--empirenews.page--]图5 RFID技术中G06K领域专利演进图从专利IPC分类的不同年份来看,RFID专利在IPC的分布可按其特征分为如下几类:(1)G06K是出现最早的IPC分类领域,而且申请量一直较大,说明G06K是RFID技术最核心的领域;(2)出现较早,在进入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年份申请量增大,如H04B、H04W、H04L、H01Q等;(3)出现较早,连续几年内申请量较多,此后申请量逐渐减少如H04Q;(4)2006-2007才开始出现、此后申请量逐渐增加,如G06Q、G07C两个领域。2.3.3技术聚类图6深圳市RFID专利技术聚类通过对深圳RFID的专利进行文本聚类分析,如图6所示,发现其专利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核心领域,分别是:无线射频型号、射频拉远单元等。其中无线射频型号又侧重在多模终端种类、输出放大、现有多模等方面;射频拉远单元则主要集中在射频单元、拉远单元等。此外星载状态、射频读写也有申请较多专利。2.4专利法律状态2348 个RFID专利家族中的法律状态见图7(由ORBIT系统给出)。目前授权的专利有1276 件,超过专利公开总量的一半,另外还有728 件处于申请公开中,其他的失效状态为146 件,过期1 件,197 件撤销。可见大量专利还处于较活跃的状态,但无效专利比例较大,约占公开总量的14.6%。图7深圳市RFID专利法律状态2.5技术创新主体图8深圳市RFID专利权人排名图8为深圳市技术创新主体排名,中兴通讯在深圳市RFID专利申请中排名第一,专利持有量为470件,占深圳市申请总量的20%;其次是华为技术197 件,国民技术136 件,紧随其后的是远望谷达到122 件,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88 件等。图9主要专利权人申请年分布与专利申请时间结合起来分析,这几家专利申请大户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其一,涉足RFID领域早,属于技术的领导者,专利申请数量持续较大,如中兴通讯和华为;其二,在RFID技术发展的中期进入,连续几年大量申请专利,包括国民技术和远望谷;其三,涉足RFID领域极晚,在专利申请活动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进入,但申请专利数量和获得授权量很大,是吸收再创新型代表,如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2.6标准及专利联盟现状在推动RFID标准发展方面,深圳企业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远望谷、先施、国民技术、中兴通讯等RFID龙头企业与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技术机构共同组建了深圳RFID产业标准联盟,从联盟标准的层面尝试RFID标准的快速、高效地制定和实施;同时,远望谷、中兴通讯、中兴长天等深圳企业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研制,比如我国国家军用标准“有源标签通用规范”、“超高频空中接口标准”;国民技术与中国移动正共同推动2.45 GHz RF-SIM的应用成为国际标准[5] 。3全球RFID专利及标准现状概述3.1 全球RFID专利现状(1)专利数量巨大,整体呈增长趋势。1982年已经有RFID专利技术出现,从1998年开始有所增加,自2003年之后增长极为迅速,2007年达到峰值;2008、2009年有所下降此后又呈较快上升趋势。我国1993年开始申请RFID专利技术,申请趋势与全球整体趋势保持一致。持续的专利申请增长体现了RFID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RFID技术不断发展,将会对全球商业和个人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该技术的研发将保持持续的热度。(2)区域分布较广,美日进入较早美国是全世界RFID专利申请公开数量和优先权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成为RFID全球第一大市场,也是全球RFID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日本也是全球研究RFID较早的国家之一,此外韩国是全球RFID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RFID专利申请公开数量上在全球排名第二,成为RFID全球第二大市场,但美日等国家从20 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在我国申请专利抢占市场,可见我国逐渐成为全球竞争区域之一,企业可能面临来自美日韩的强劲专利壁垒和市场竞争压力。(3)创新主体活跃,市场竞争激烈RFID全球专利持有量排名较前的公司主要来自于韩国、日本、美国,可知韩国、日本、美国是全球RFID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RFID全球专利持有量第一,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专利持有量全球第二,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专利持有量全球第三,我国中兴专利持有量全球排名十六。此外全球RFID技术一流的优秀公司在抢占本国市场的同时积极进行全球专利布局,进而抢占国外市场。(4)技术发展较快,应用范围广全球RFID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以G06K、G06F、G08B、G06Q、H04B、H04Q、H01Q为RFID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应用领域。我国RFID专利保护的技术也主要在G06K领域,不过其在IPC构成中的比例要大于在全球中的比例,此外在G06Q、G06F、H01Q G08B、H04B、H04L等多个领域也有相关研究。[!--empirenews.page--]3.2 全球RFID标准现状目前,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RFID技术标准的制定,还未形成完善的关于RFID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当前全球最为活跃的三大标准体系主要有欧美的EPCglobal规范、日本的UID(UbiquitousID)规范和ISO18000系列标准。EPCglobal的主要职责是在全球内对各个行业建立和维护EPC网络,保证供应了各环节信息的自动、实时识别采用全球统一标准。其标准体系框架由三部分组成:EPC物理对象交换标准、EPC数据交换标准、EPC基础标识标准。关于RFID标签,EPC规范已经颁布第一代规范。UID(UbiquitousID)规范由日本泛在ID中心负责制定。其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码(Ucode)、信息系统服务器、泛在通讯器和Ucode解析服务器四部分组成。该规范对频段没有强制要求,标签和读写器都是多频段设备,能同时支持13.56 MHz或2.45 GHz频段。UID标签泛指所有包含Ucode 码的设备,如条码、RFID 标签、智能卡和主动芯片等,并定义了9 种不同类别的标签[6]。ISO/IEC发布的标准涉及空中接口(18000系列)、应用接口(15961)、数据协议(15962)、实时定位系统(24730)、测试(18046/18047系列)、非接触卡(14443、15693)、具体应用(如动物、货物集装箱)等[7]。我国已经颁布的RFID相关国家标准有9 项、行业标准13 项,国军标19 项。国家标准主要集中在我国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如动物管理、集装箱、物流等。行业标准主要集中在比较成熟的行业应用,如瓶装酒追溯防伪、车辆管理、图书馆识别等方面。4深圳市RFID专利战略4.1 现状基本判断与国际先进国家的RFID技术相比,深圳市相对处于后发国地位,起步晚,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技术与专利差距,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技术与专利差距都在不断缩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专利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深圳市发明专利数量仅占申请总量的50%左右,在把优质的创新申请专利的同时需要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2)市场进入较晚。美日等国企业20 世纪90 年代初即开始在中国申请专利,2000 年开始较快增长;深圳市内企业2003 年后才开始较快增长。(3)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全球一流RFID企业S美国讯宝科技公司、IBM国际商业机械公司、富士通、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等技术实力较强且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积极进行全球专利布局,抢占本国及国外市场;深圳市内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如中兴、华为、远望谷等,距世界一流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4)专利布局不合理。国外专利多集中在RFID标签制造方法、失效方法、安全算法等基础性质方面[8],深圳市专利多集中在RFID 应用系统、射频识别协议开发平台等,同时专利申请区域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较少。(5)标准缺失。目前深圳仍然面临缺乏统一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引,以及标准发展滞后于应用发展的困境,阻碍了RFID的产业化发展[9]。4.2发展战略为了加快深圳市RFID技术高端突破,推动深圳市战略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RFID 技术的赶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努力,根据深圳市RFID产业应用特点,积极开展RFID专利战略规划,提前进行RFID 技术专利布局。因此,在专利布局的战略规划发展方面,政府和企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部门,重点可放在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政策引导、协调监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引导RFID企业、技术机构积极开展标准与知识产权工作,整合区域内RFID专利技术资源,积极推动我市RFID领域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推广;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构建能够促进专利技术引进、转让、许可等综合运用的信息化平台,向社会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专利信息资源。(2)企业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要注重专利布局的战略实施密切结合研发过程:研发前要充分了解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研发基础,重点攻克核心技术,并积极发展本领域支撑技术[10]。第二、研发中要积极跟踪竞争对手研发的方向和专利布局,及时利用专利信息,适时调整研发方向,积极规避专利风险。第三、研发后重视自主创新技术的专利挖掘,提高专利申请水平,促进研发成果的专利保护,推进专利标准化,努力构筑具有防御和进攻双重作用的企业专利网。5结论从专利技术分析和专利战略研究发现,目前深圳市RFID技术已进入发展期,产业技术和专利增长迅猛、大部分专利处于活跃状态,技术分布相对较广且侧重于RFID应用层面,国际专利布局较弱,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深圳市应该加强对RFID 技术研发,并借助产业技术发展和演化所带来的机会大力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和资源共享,重点攻克核心技术,并积极发展本领域支撑技术,快速进行专利布局,并逐步推进产业标准制定和国际化,争取在下一代标准中掌握先机。作者:曾青华、 赵涛、 陈季翔

    半导体 射频识别 UI RFID技术 IPC

  • 可穿戴难落地华强北遇“无米下锅”烦恼

    李娜“可穿戴若成功,需要在设计、能耗、功用之间取得平衡。”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Misfit Wearables公司CEO、创始人Sonny Vu正对着台下数百位制造商和采购商发表主题演讲,这是环球资源2014年香港春季电子展上的一幕。而就在演讲厅的楼下,电子展的另一个角落,深圳一电子厂商的总经理毛云(化名)正在和来自海外的客户接洽,在他的展台中,放置着十几款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表产品。“上午见的都是老朋友,主要的兴趣点还是在平板这块。”手里摆弄着一块智能手表的毛云显得有些无精打采,在外界,他手里这块“智能手表”有一个更时髦的称呼:可穿戴智能设备。过去一年来,这个名词已成为深圳乃至全球硬件业的新大陆(15.87, 0.29, 1.86%),在很多预测报告里,这个市场将如同过去的手机和平板市场一样,是一块即将爆发的蓝海。但事实上,作为“接棒”平板的可穿戴产品,似乎并没有引起华强北山寨厂商的追捧。相反,由于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利润的快速下滑,深圳电子山寨圈正在遭遇“无米下锅”的烦恼。概念爆炒后的陷阱与线上可穿戴式设备的火爆截然不同,目前在实体市场真正的可穿戴式设备还没什么动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华强北电子市场,多个卖场中仅有几家商家售卖“可穿戴”产品,确切地说,大多数都是采用联发科[微博]芯片解决方案的“手表式”手机。这与想象中的智能穿戴产品相去甚远,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手表式的智能产品大多数采用的是联发科平台,插入电话卡后可以直接打电话和收发信息,支持MP3播放、蓝牙、Java后台运行等一般手机功能,报价在150~800元之间。远望数码城中的一名商家告诉记者,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大多数只是手表,但从性价比来看,还不如买个手机合适。“现在安卓手机也有七八十元的,看你要什么类型的,手表类型的也有。”上述商家对记者说,现在消费者对这些概念不是特别有兴趣,海外采购商的兴趣也不大。据记者了解,作为春季电子第一展,环球资源香港电子展共有4200个展位,其中,可穿戴参展商仅有八九家,而参展商中80%由深圳中小电子企业组成。市场上对可穿戴产品的“冷漠”给第一批进入智能穿戴领域的山寨厂商泼了一盆冷水,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穿戴设备被这些山寨公司视作“救命的稻草”。毛云也是在两年前加入可穿戴产品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为了抢占先机,很多同行在更早的时候,2011年左右就进入了这个市场,而当时大家只是赌一个概念,没有大的投入,但从去年开始,这个数量起码翻了一番,在华强北市场上贩卖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厂商多了上百家。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可穿戴设备在过去的一年呈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并且2014年的出货量将超过1900万部,较2013年的销量增加两倍。此外,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在2018年将达到1.119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4%。而一些投行的数据更加乐观,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会在3年内达到560亿美元。“大家也是被这些数据搞晕了,即便是大厂商,出货量据我们了解也只是一般般。”毛云告诉记者,目前华强北做一款可穿戴产品的门槛很低,特别是原来做平板和手机的人,只要联系一下方案厂商,配个芯片就可以了。但没有哪家做出量来,很多都是玩票性质。据其介绍,出货量每月在几百台的厂商已经算是行业中做得不错的,更多的厂商是在“投钱”养这个市场。或面临更大洗牌潮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可穿戴设备厂商可以分为不同的四个类型。第一类是以谷歌[微博]、三星[微博]、索尼等为代表的巨头公司推出的高端产品,如谷歌眼镜、三星Galaxy Gear、索尼SmartWatch SW2等。第二类是以较大的IT厂商为代表推出的可穿戴产品,如华为推出的手环、盛大推出的手环等。第三类是以创业公司为代表推出的概念产品,其中有很多以谷歌眼镜为模型的产品,也有健康手环、智能手表如MISFIT手环带有科幻性质的产品等。第四类则是小厂商乃至山寨厂商推出的可穿戴产品。“对可穿戴产品的理解不一样造就了不一样的市场。”奋达科技(28.05, 2.55, 10.00%)总裁兼CEO汪泽其告诉记者,目前做可穿戴整机,如果技术上没有过硬的地方,做的风险就会很大。拿深圳来说,之前大量做Android方案的公司随时都可以转型,摇身成为智能手表方案提供商,它们也许会帮助一大批做终端的竞争者出现,但没法让这些竞争者站住脚。如果没有大规模、持续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以及设计方面有独到之处,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做可穿戴整机的自主品牌是九死一生。“山寨厂商也许能够在市场爆发的时候赚到一时的快钱,但并不能长久。”汪泽其对记者说。这正是毛云所担心的问题。与手机相比,可穿戴设备的竞争已经超出硬件的比拼,更多的是来自于硬件外对移动应用产品的理解,比如谷歌眼镜围绕图片分享和信息推送衍生出的丰富应用,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尚没有成熟的IT方案让山寨厂商去“追随”。“大家是空有一身武功没有地方使劲。”毛云告诉记者,市场上安卓版的手机都可以叫做可穿戴产品,只需要把屏幕缩小就可以了,应用还是原来安卓上的应用。毛云告诉记者,现在大家能做的就是等待苹果等厂商发布新品。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苹果的产品不发布,厂商都不知道该怎样做,因为大多数厂商都是跟随者。“领头羊”不做事儿,大家根本不知道该干吗,做出来的产品也不伦不类,抄袭者与创新者的不同就在这儿。抄袭者没有人可以抄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吗,他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有人要的。有个标杆在的话,大家就会知道产品有什么功能,市场才会打开。“但智能手表无法作为独立终端存在,必须且能够与智能手机、PC等进行有效及时的互动,从云端提取和输送数据。这些都是山寨厂商缺乏的基因。”上述分析人士说。这种等待的心情对于毛云来说并不轻松。他告诉记者,除了投放些资源到智能手表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还在坚守平板市场。“前两年平板市场火爆的时候,一个月的出货量可以达到100K,但到了去年,开始大幅度下降,利润从两年前的十二三美元降到了去年的两三美元,到了今年,几乎只有1美元了,市场越来越难做。”[!--empirenews.page--]“产品没有创新客户那边也很难开拓,上来就问价格,没什么意思。”毛云告诉记者,为了应对目前的状况,从去年开始,他把大部分的工人都裁掉了,工厂只做验证,客户需要什么,他就去找方案商,只需要留一些工程师,维持工厂的运转就可以。

    半导体 可穿戴 智能手表 可穿戴产品 华强

  • 夏普将量产全球最高画质中小型面板

    夏普最早将从明年春季开始量产萤幕清晰度达到全球最高水平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该类液晶面板将被用于智慧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确定了技术开发的时间表。使用此类面板的平板电脑将可以用于观看解析度达到全高清4倍的「4K」视频。夏普将这款面板定位为和低耗电型面板「IGZO」并驾齐驱的主力产品,认为将有助于提高夏普的液晶面板业务的盈利能力,缓解在该方面的经营难题。夏普将在三重工厂的现有生产线进行生产(左为三重第3工厂) 新开发的是被称为「多晶矽液晶面板」的产品。通过在玻璃表面涂布易于导电的多晶矽材料,可以显示清晰的图像。夏普、日本显示器(JDI)和韩国LG显示等3家公司在该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夏普新面板的「像素密度(每英寸的像素数,表示图像的清晰度)」达到600左右,相比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日本显示器的最新面板增加了10%。夏普在智慧手机高画质液晶面板领域拥有仅次于日本显示器的世界第2大市占率。此次的高精细面板将向中国大型智慧手机厂商等销售,力争扩大市占率。夏普将向位于日本三重县的三重第3工厂的现有生产线投入数十亿日元,计划首先开始量产用于智慧手机的5.5英寸左右的液晶面板。之后计划生产用于平板电脑的7~9英寸面板。夏普IGZO的像素密度为300左右。另一方面,新面板的耗电量更大。夏普打算将两者加以区分,新面板供应高端机型,而IGZO供应中端机型。据美国Display Search统计,用于智慧手机和平板电脑的9英寸以下液晶面板的世界市场规模到2018年将达到564亿美元,有望比2013年增长70%以上。尤其是可显示高清以上画质的液晶面板被认为将拉动整体需求。在中小尺寸高精细液晶面板领域,夏普产品在中国等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相比电视液晶面板,竞争对手较少,有望获得更高利润率。夏普希望借助优越的画质和节能性能争取客户,以确保收益。关于IGZO,计划对中国供货量在年内翻一番,达到每月500万枚(换算为5英寸面板)。而新面板供货量力争首先达到每月数十万枚的规模。夏普旗下液晶面板业务2013年度销售额估计为1万亿日元,而营业利润为400亿日元。中小型液晶面板主要在山重县龟山市的龟山工厂等日本国内3处工厂生产,占销售额的60%。在龟山工厂,第1工厂产品供应美国苹果,而第2工厂则生产IGZO和电视液晶面板。三重工厂第1和第2工厂产品面向手机和车载用品,而第3工厂是高精细多晶矽液晶面板基地。此外,奈良县天理市的天理工厂也拥有IGZO的量产生产线。

    半导体 平板电脑 夏普 液晶面板

  • 4K高分辨率手机面板 夏普明春量产

    日经新闻周二报导,夏普预定最快明年春季起量产业界最高解析度的小尺寸液晶面板,号称能在手机萤幕上播放4K电视,目标锁定高阶智慧型手机市场。夏普为了加速液晶面板事业获利成长,决定在推广IGZO(氧化铟镓锌)节电面板之余,加强行销夏普最新研发的进阶多晶矽面板。这类面板利用最新技术将多晶矽涂层平均覆盖在玻璃基板上,创造清晰度绝佳的液晶面板。夏普表示,上述面板解析度高达每寸600画素,比对手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的面板解析度高出10%。目前全球高阶智慧型手机液晶面板市场由日本显示器称霸市占率,而夏普紧追在后。夏普希望上述高解析度面板量产后,能赢得高阶智慧型手机制造商大笔订单。为了赶在明年春季量产,夏普已投资数10亿日圆在日本三重县面板厂调整生产线,预计量产初期以智慧型手机惯用的5.5寸面板为主,每月出货量自数10万片起跳,日后再将平板电脑惯用的7至9寸面板加入量产行列。除了高解析度液晶面板之外,夏普也将扩大IGZO节电面板产量,目标1年内让IGZO面板对中国出口量增加1倍,达到每月500万片5寸面板的水平。IGZO面板解析度虽只有每寸300画素,但节能效率佳,因此夏普打算以此瞄准中国中低价位手机制造商。夏普液晶面板事业上个会年度(今年3月底止)营业获利400亿日圆(约3.9亿美元),营收1兆日圆,其中60%来自日本3大厂房生产的小尺寸面板。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预期,全球9寸以下面板营收将在2018年达到564亿美元,较去年成长70%,而高解析度面板将是成长主力,令夏普策略受到外界肯定。

    半导体 夏普 液晶面板 高分辨率 手机面板

  • 全球最高画质小面板 夏普明春量产

    【陈冠颖╱综合外电报导】据《日本经济新闻》(日经)报导,夏普(SHARP)最快将在明年春季量产支援4k影像播放的全球最高画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与省电的IGZO面板并列为核心产品,分别作为中、高阶市场主力,目标争取中国业者订单。争取中国业者订单报导指出,夏普预备量产的新型超高画质中小尺寸面板解析度可达600ppi(每英寸600像素)左右,较目前执牛耳的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 Inc,JDI)所生产的领导产品还高10%。 夏普高画质智慧手机面板市占率目前排名全球第2,落后日本显示器,明年计划利用此新型超高画质面板,赢得中国手机厂青睐,进一步扩大市占。 夏普目前已投入数十亿日圆资金升级三重县面板厂生产线,准备量产新型超高画质面板,初期将先量产用于智慧型手机的5.5寸高画质面板,初期每月出货量为数十万片,随后将进一步量产平板电脑用的7~9寸面板。 夏普目前中小尺寸面板主力产品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氧化铟镓锌),解析度约300ppi,未来将作为中阶主力,夏普盼对中国出口5寸IGZO面板可倍增至每月500万片。

    半导体 夏普 日本显示器 PI DISPLAY

  • 德州仪器一季度净利4.87亿美元 同比增长35%

    4月24日消息,德州仪器今日公布了截止3月31日的2014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该季营收29.8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5%;合摊薄后每股收益0.44美元,同比增长38%。第一季度财务数据摘要:·营收为29.8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3%。·运营利润为6.9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95亿美元,同比增长75%。·净利润为4.8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5%。·每股收益0.44美元,去年同期为0.32美元,同比增长38%。·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4.62亿美元,同比增长5%。·资本支出为7700万美元,同比减少15%。·自由现金流为3.85亿美元,同比增长8%。·派息规模3.25亿美元,股票回购规模7.20亿美元,总返还股东现金10.45亿美元。各部门营收表现:模拟:营收为18.3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6.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运营利润为4.9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00亿美元,同比增长66%。嵌入式处理:营收为6.5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运营利润为52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700万美元,同比增长643%。其他:营收为4.9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76亿美元,同比下滑28%。运营利润为1.4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800万美元,同比增长59%。

    半导体 嵌入式 模拟

  • 苹果再获一疑似iWatch的专利 要玩真的了?

    威锋网讯,关于苹果的可穿戴设备的传闻可能要等到这款产品出来后才会烟消云散,今天我们再次看到了关于这个方面的一些端倪。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在周二的时候发布了一项新专利,涉及到了一些关于类似 iWatch 式设备的形状参数。 然而苹果仅仅列出了一些“腕带手表”设备作为其计划的电子产品的一个可能的应用,关于这项专利的内容和我们已经听过的 iWatch 的传闻基本一致。该专利涵盖了设备的外壳,包括了无线电路例如收发器电路,和光学元件例如光源感应器和摄像头。 该专利还提到设备的外壳也许会由导电材料构成,这就可以同时配备触摸或者非触摸屏幕。 虽然上面的图片包含了从苹果专利应用中提取的一个图表,但这并不是一个关于设计的专利,所以成品和上图看起来还会有所不同。这不是苹果为传闻中的可穿戴设备发布的第一个相关的专利了,在今年 3 月,苹果就发布了一个和智能计步器相关的专利。 尽管目前还没有官方宣布什么东西,但依然有很多东西能让iWatch的话题活跃起来。这个月的早些时候苹果使用一个空壳公司在多个地区来为“iWatch”这个词注册商标,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欧盟地区,丹麦,中国,印度,和其它的一些国家。与此同时,还有报道指出已经有 3 家苹果供应商为 iWatch 提供柔性电路板的样板。至于iWatch能否成为革命性的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半导体 苹果 可穿戴设备 光学元件 WATCH

  • 2013专利实力状况报告发布

    本报北京4月29日电(记者蒋建科) 在第十四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对外发布《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四川、山东、湖北、湖南、安徽在专利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前十位。与2012年专利综合实力指数的排序比较,2013年位次变化较大的地区有广西上升3位,陕西上升3位。分经济区域来看,广东、北京、江苏在东部地区专利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前三位,湖北、湖南、安徽位居中部及东北地区前三,四川、陕西、重庆位居西部地区前三位。在专利创造实力方面,北京、上海、广东排名前三位;在专利运用实力方面,广东、北京、江苏位列前三位;在专利保护实力方面,广东、江苏、湖南排名前三位;在专利管理实力方面,广东、江苏、天津排名前三位;在专利服务实力方面,北京、上海、广东排名前三位。

    半导体

  • 欧盟执委会出手遏止专利战歪风

    欧盟执委会29日判决,摩托罗拉行动公司要求在德国对苹果产品实施禁售令违反欧盟反托辣斯法规,希望藉此遏止智慧手机及平板电脑商动辄提起专利诉讼的歪风。欧盟执委会表示,摩托罗拉选择控告苹果未经授权使用自家专利,而非提出合适条件授权该技术给苹果,最终将伤害消费者权益。欧盟反托辣斯主管阿尔穆尼亚(Joaquin Almunia)在声明中指出,消费者权益不应成为所谓的「智慧手机专利战」的牺牲品。他说,尽管专利持有者应从他人使用专利适当获益,但产业标准专利使用者也有权以公平的条件取得技术。摩托罗拉最高可处以相当于全球年营收一成的罚款,但欧盟执委会决定不开罚,原因是目前欧盟法庭还没有相关判例,各国法庭对这类诉讼也存在歧见。此外,欧盟执委会表示,三星电子对未来五年不会以侵害产业标准专利为由,在欧洲寻求禁售他家产品的承诺,也已被接受,并产生法律效力。

    半导体 苹果 三星电子

  • 华微电子一季报营业收入增长9.07%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伟丽) 华微电子29日晚间公布的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279,117,406.06 元,同比增长9.07%,净利润12,491,472.78元,同比增长2.52%。每股收益0.02元,与上年同期持平。2013年度国内新型LED 光源、太阳能产品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华微电子加 快推进公司 MOSFET、IGBT产品、太阳能用肖特基产品的系列化和新品开发工作,满足客户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此外,公司在继续推进 IGBT 产品及可控硅产品研发的同时,又成功开发出应用于音响领域的对管产品以及应用于太阳能领域的肖特基系列产品;第三代 MOSFET 产品也成功推向了市场,新产品均受到市场认可。一季报同时指出,短期借款期末数较期初数增加 140,000,000元,增加比例 52.65%,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新产品的产量,资金需求增加。预收款项期末数较期初数增加 1,031,450.13元,增加比例270.30%,增加原因是预收款业务较多。

    半导体 太阳能 微电子 MOSFET IGBT

  • 欧比特:用“芯”雕琢 前景广阔

    欧比特(300053)2013年度业绩说明会4月25日在全景网举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关注!公司管理层在互动中表示,公司在SOC、SIP、EMBC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发和产业化运作,部分技术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产品的空白。同时,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逐步完成,形成了一批新产品、新业务。一方面促进了公司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将考虑采用新的模式或技术手段进行市场服务和销售。欧比特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SOC芯片及系统集成供应商,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高可靠嵌入式SOC芯片及系统集成的骨干企业。在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高可靠、高性能嵌入式SoC/SIP和系统集成产品;继续巩固现有市场,进一步增进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力度,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充分发挥公司在SIP设计生产的品牌优势,开拓市场,成为国防电子领域国产化、小型化的主导者!日前,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和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2013年度)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项目”评选活动举行了颁奖仪式,由珠海欧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提交的SIP-OBC模块产品和S698PM四核处理器分别荣获“最佳创新奖”和“集成电路设计市场成功产品奖”。欧比特则荣获“SIP和集成电路设计”年度成功企业称号。同时,4月17日晚间欧比特公布2013年报。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利润30,530,442.57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014,491.6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60%。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整个产业未来在中国将迎来应用产业化的高潮。在行业高度景气的情况下,北斗导航相关企业也将会迎来高速的成长。而未来,欧比特将继续夯实主营业务,完善产品系列,拓展产品新领域。同时积极落实并推进北斗导航芯片及应用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实现产业升级。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成为国际一流的嵌入式SOC芯片、系统集成及SIP立体封装芯片的龙头企业!

    半导体 嵌入式 系统集成 SIP SOC芯片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