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尔街日报(WSJ)报导,有安全研究员在一段上传到YouTube的视讯展示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最新旗舰智能型手机Galaxy S5的指纹识别器有安全漏洞,恐让骇客趁虚而入,导致手机用户的资讯安全,甚至PayPal的帐户资金受到损失。
伴随全球各大品牌厂蜂涌投入穿戴式装置商机,推动穿戴式装置大对决成为2014年重头戏,大陆品牌厂踩油门,台系NB厂华硕、宏碁想拼全垒打,在品牌客户强力要求下,2014年仍有不少零组件厂商持续调整新品开发及设计资源,以配合客户新品脚步量产,然面板供应链业者坦言,依现阶段的状况评估,2014年新品恐未见惊喜。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光电事业处WitsView最新面板报价显示,2014年4月液晶电视32~42吋面板持续上涨1~3美元,46~55吋跌幅收敛,下滑2~4美元。
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产品价格也趋于平价化,品牌业者为了寻求新的获利空间,开始将脑筋动往商用市场。相关业者指出,台湾目前个人电脑(PC)加上笔记型电脑(NB)的市场规模,一年大约在240万台左右,其中虽然家用市场占了60%,不过仅占40%的商用市场由于产品的单价较高,所以,对业者而言,确实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新发展空间。
智能型手机大厂诺基亚(Nokia)力拼东山再起,企图大举反攻大陆手机市场,供应链业者透露,近期诺基亚为反击大陆手机品牌厂强烈攻势,已启动供应链调整战术,积极在2014年新款手机导入零组件厂新技术产品,像是面板厂On-Cell产品,挹注台系供应链业者商机,包括群创、华映等均将受惠。不过,相关厂商均未对单一客户及特定订单表示意见。
2014年大陆白牌平板电脑势力版图酝酿再扩大,大陆白牌业者不再局限于主打高分辨率面板、4核心微处理器等诉求,其在平板电脑发展更趋多元化,包括支援LTE、超窄边框、仿效智能型手机旗舰机种搭载1,300万画素相机镜头模组等,近期大陆白牌平板电脑高阶机种硬件规格及功能已与国际品牌大厂产品几乎无落差,加上包括英特尔(Intel )等业者全力支援大陆白牌业者,使得白牌平板电脑在市场能见度大增,有机会持续攻城略地。
2014年4月17日,英特尔渠道经销商峰会,中国广州—— 英特尔渠道经销商峰会(Intel Solutions Summit,以下简称ISS)在广州召开。ISS是业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全球性渠道盛会,旨在向渠道以及产业合作伙伴展示影响IT市场走向的产业最新科技成果并分享渠道营销理念与最佳实践。大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家线上及线下渠道经销商合作伙伴参与;会上展示了包括平板电脑、PC/平板2合1设备、高端台式机、服务器等在内共200余款最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根据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3D打印市场即将进入繁荣阶段。他们指出,全球3D打印市场将从今年的25亿美元发展至2018年的162亿美元。面对这个即将繁荣的市场,苹果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加入,以抢占先机呢?有人认为苹果应该进军这个市场,而也有人指出苹果可能不会推出自主品牌的打印机,而是更有可能会与3D打印厂商合作,确保他们的产品能与OSX以及iOS无缝工作。3D打印机市场的价值在2013年增长了109%,为7.11亿美元,Canalys预测这个数据在2014年将增长到13亿美元。而截至2018年其市场价值将增长至54亿美元。Canalys高级分析师TimShepherd表示:“目前它上升的主要障碍正逐渐解决,这个市场将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技术进步缩短了打印时间,同时也可以打印出使用各种材料、颜色以及形状的物体。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逐渐降低,成为许多企业和消费者用户的可行之选。另外该分析师还指出,3D打印已经成为制作原型机以及概念产品的既有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日臻成熟,这项技术在工程和建筑、航天和国防以及医学领域将有更多用武之地。
导语:的哥跟我说“你们很赚钱啊!又没什么成本,我都想做淘宝了……”但实际上,实体的任何一项成本,网络都有;甚至,网络有的,实体不见得有。有时候创业就像趴在窗户上的苍蝇,外面的风景很好,美食很多,但就是飞不过去。这用来形容很多淘宝人,再恰当不过。大家看到的都是光鲜成功的案例,耳畔听闻的都是191亿的“双11”,好像淘宝是当初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金矿,只要赶过去,就能捞一笔似的。上次坐出租车,和司机海侃,听说我是做电子商务的,他无不艳羡地说:你们很赚钱啊!又没什么成本,我都想做淘宝了。我以前开个饭店,就因为成本高,结果关店了……看来,公众对电子商务的误解已经病入膏肓了。我感觉,公众对“优势”这个最简单的中文词汇,都没有深谙其意。大家都认为,做淘宝,成本低是优势,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拥有这个优势的时候,就不叫优势了,最终就会演变成恶性竞争。反过来说,即使拿网络和实体相比,真的有成本低之说吗?我只能说:实体的任何一项成本,网络都有;甚至,网络有的,实体不见得有。不信咱们推敲下。实体说:实体开店要装潢、装修、道具啊什么的,网店是零成本。其实,搭建一个网店,零成本是可以的:随意拷贝几张图,一个晚上全部搞定,自己的工资自己吞掉。但是这种情况,必须做好365天没生意的打算,等于没开。事实上,要搭建一个靠谱的网店,至少需要10万~20万元的投资!为何?主要费用在于:前期创意策划、图片拍摄、后期图文美编、网店设计等。如果你想确保顾客来到你的网店,产生心跳的感觉,那么你就必须付出。随便交给一家广告策划公司,这个案子也不会少于10万~20万元的投入;如果交给奥美,还要翻几倍。你可能反对说:图片拍那么漂亮干嘛?其实漂亮还是其次,关键是要有特色!你如何确保,3000元工资招聘的小女生,可以帮你正确传达你的品牌理念、商品的卖点、出彩的文案、心跳的设计?这不是20岁出头的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可以做出来的,是需要营销和策划底蕴的。所以,实体装修如果花10万~20万元的话,网络照样免不了。而且,实体装修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一劳永逸,而网络的装修,是不断的,定期都会有新品上市,还需要重新策划、拍摄和美编,成本是不停累加的,情况更糟糕。实体说:实体开店要付租金,水电费,而网络没有。这种说法在5年前,还可能有些人认同,现在还说,就是荒谬了。首先要明白实体和网络的本质区别:那就是,实体有选址,网络没有。如果你在火车站开个肯德基,那肯定生意不断,因为人流不是你导来的,是旅客不得不选择你。而在网络,你没有经度,也没有纬度,顶多是一组HTML代码,或者挂个tmall的后缀。所以,在网络上,你必须主动出击,寻找人流。而这个广告费,就是变相的租金!在实体商场,租金平均是20个点,20%~30%算高端购物中心了;而在淘宝,广告费基本上就耗掉你15%~20%了,加上天猫的佣金,就快20%~25%了。可能有人会说:淘宝做活动,不都是免费流量吗?其实不然。首先,淘宝做活动,你的广告费用是降低了,但是在实体商场,有年终大促什么的,商场不也会降低商家的扣点吗?一样的道理。其次,做任何淘宝活动,一定是需要以降低价格为前提的。降价的要求,要比实体严格得多,算下来,扣除广告费,其实也所剩无几。没有限制,就没有保护;没有门槛,恰恰是最大的门槛。实体店客流虽然被限制,但也被保护了;网络上虽然没有看得见的租金,但是导入人流的费用,就是变相的租金。有过操盘电商经验的人会告诉你:这个比例不会比实体低。实体说:实体需要备货,你们电子商务可以空买空卖,倒手生意。如果你开个微博,与一帮富婆或富闲人加为好友,然后你到处寻觅珠宝钻戒或古董的货源,然后再卖给这些有钱人,那么确实是倒买倒卖,在一个圈子里面赚钱。但是真正的电子商务,是无缝连接的,是连续性的零售。网络销售最怕的就是:顾客下了单,突然没货;或者即使有货,几十天也发不出,这是灾难性的。没有经历过电商的人会说:我哥哥有家实体电器城,我把他的货挂在网上,有单子就从哥哥那里拿货不就得了?我们来分析下这样的说法:如何确保网络的库存和实体的真实库存是吻合的呢?要账实相符,必须要有软件系统,上面的这个电器城,首先需要盘点库存,然后输入库存软件中,和你的淘宝店打通信息。其次,实体每卖出一件商品,必须扫描出门,系统也需要立即扣减这个库存,同时传输到你的淘宝店中,不然,你是无法避免有单无货的况的。如何确保发货速度的及时性呢?即使和你联络的实体有货,但拿货也不会是及时的。而网络零售,需要在最长12个小时之内,必须发货,不然客诉和差评会淹没你。而既然是见单再拿货,一定是积累到某个数量统一去拿,即便是拿到了再发出去,也是疲于奔命。跑路费和手机费,都不够你赚的。正经点说,做任何靠谱的网络生意,都必须备货,而且备货的要求,比实体还高!实体门店的货,没货就是没货了,顾客还有的选择。实体畅销的商品上,不会贴上销售的数量和顾客的评论,顾客的选择会显得更加随机。但在网络,是有跟风效应的,而且广告和自然流量,也是需要连续性的。网络上卖得特别好的,评论也很不错的,其他顾客也会更倾向于购买,所以,畅销品不能断货,这在网络销售方面,是个常识。如果你用某几个主打产品去做广告,导入人流,那么断货就意味着灾难。而自然流量的积累,也需要这些畅销品,如果断货,就意味着巨大的人流和利润的损失。[!--empirenews.page--]所以,网络销售的这些要求,注定你的备货需要更加充分、更加精准,而且需要按照网络销售的曲线,去决定你备货的曲线。如果不吻合,必定出问题。所以,不管是备货的必要性、充分性,网络都不比实体要求低。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网络更需要智能的数据分析和管理,才能维护好大盘!一入淘宝深似海,进去之后就发现各种成本和压力,各种潜规则明规则,让你应接不暇。淘宝就是个围城,做的人很苦逼,但城外的人觉得那才是未来。要想增加毛利……做电商是苦逼的,一般净利润能有10%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不错的。成本稍微控制不好,连这10%都没有。因此,我们必然要考虑赚钱的另一条思路:提高毛利。我先声明,我不是给答案的,我只是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我们先来看表1的成本结构。这是一个假想的淘宝成本结构。首先说明,表1的成本项,一个都不能少,是必须花出去的:1.广告费:15%~20%是基本的比例,如果经营得好,可以更低,但是估计很难;2.物流运费:要看商品本身的特征,越重体积越大,比例自然也会越高;3.仓储配货:配货人员的工资,面单和耗材的成本,固定投入折旧,估计是少不了的;4.人员工资:不要期望规模效应,生意大了,人员也会上去,10%是个平均水平。如果想获得更高的毛利,就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做出表2的结构。这是电商以后的升级之路。那么这凭空多出20个点的净利润率,是从哪里来的呢?先别急,请将多出的20个点,拿出10个点,去做些可以提高毛利的事。假如你月销售300万元,那么就拿出30万元,1年拿出360万元,去做什么呢?1.创建一个更聪明的营销团队月薪1万~2万,招聘更高价的人才,比如美编、文案、宣传高手、数据分析高手、运营高手等等,让他们成为你网店的核心DNA。客服再多,打包发货的再多,都是虚幻的繁荣,把动手脚的人暂且不管,你需要看看:办公室里面,有几个人是在思考问题的,而不是成天咋咋呼呼地在执行,却没有思考。这帮人是决定你是否可以取得高溢价的核心。2.内部招聘,或者外部整合几个靠谱的设计师和买手团队商品同质化,是网络的雷池,谁踏上去,谁就注定没钱赚。但是好的商品设计,或者采买更好的货源,是需要敏锐的眼光和专业的才能的,还不如花些钱,去招募几个长期合作的设计师,或者整几个买手,到处去寻觅好的货源,才能保证商品的生命力。3.多做些CRM的数据分析、管理及互动对于易耗品来说,或者重复购买次数多的商品来说,CRM至关重要。是否可以花点钱,在自己的电商ERP里面,整入顾客分析的模块呢?如何对顾客进行分块管理?如何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同时,如何通过MSG/EDM,或者投递的方式,与顾客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信息来往?这些投入,能够有效提高老用户的忠诚度,从而节约广告费用,获取更高的顾客剩余价值。4.多整合上游资源,有钱的话,可以考虑入股工厂如何实现前端的网络零售,与后端的生产供应,真正有效对接,估计电子商务圈,没有几个人做得好,而做得好的,都发财了。除了控制前端,更需要控制后端。如果咱们的生产更加快速、柔性、灵活,那么对于网络来说,是隐性的巨大优势。据我所知,某些工厂的资产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而且外贸转内销,头痛的人一大把,正好是抄底的时候。做电商如果要赚钱,就必须走营销和数据驱动的路子,真正形成有效的营销CPU,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老顾客,优化商品设计和选品,从营销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和操作网络,才是今后的出路。
导语:回首我过去18年个月干过的傻事一箩筐,它们既是我这段创业经历中的败笔,也未尝不是最大的收获转眼间2014年4月,又是18个月时间过去了,创业的项目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发展顺利,几回回梦到的服务器被用户刷爆的场景始终没能出现,投资人也都处于观望状态,创业资金却日渐消耗。回首我过去18年个月干过的傻事一箩筐,它们既是我这段创业经历中的败笔,也未尝不是最大的收获。傻事一:最不靠谱的合伙人2013年一部《中国合伙人》电影红遍全国,而我的三位合伙人却一个个变成散伙人。因为自己是跨界创业,对互联网技术一窍不通,所以创业之初,找到一个懂技术的合伙人至关重要。第一个合伙人A是微软中国的,技术上不是问题且对我的创业想法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但因为需要养家糊口,只能以兼职的身份参与项目的研发。A又找了2个他熟悉的兼职开发人员一起干。因为所有的开发工程师都是兼职,项目的推进自然如蜗牛般“神速”。而我对网络编程一窍不通,自然无法监控和推进整个项目开发的进度,只能干着急。让我更着急上火的是,项目进行了两三个月,A跟我无奈的说,他有一个可以去微软美国总部工作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A就这样漂洋过海去了美国。第二个合伙人B是一位从事域名代理注册和建站服务十多年的大哥,手上有一个360.net.cn的域名。周鸿祎的360杀毒火他这个域名也沾光。正好我的创业项目是网络人才信息平台,360契合了“360行,行行出状元”的概念。两一拍即合,B出域名,我出创业想法,双方共同出资,推进创业项目“360淘人网”的开发。可是“蜜月期”还没过,B就碰到了资金上的问题,而且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保健品直销”的工作中去。B既不能为“360淘人网”项目投入资金,更不能投入自己的精力。为了保留360.net.cn这个域名,我只好用现金买下B在公司所有的股份。第二个合伙人也以散伙告终。第三个合伙人C是一名山东某大学的老师,对“360淘人网”项目有极大兴趣。7月份,双方合资成立济南公司,并立即开通了济南、烟台、青岛、潍坊等山东城市站点。热度来的快,消退的也迅速。济南公司运行不到一个月,C觉得原有的商业模式见效太慢,赢利周期太长,于是私底下又注册并运营了一个传统模式的招聘网站,而对本应该投入全部精力的网站不闻不问。我和C沟通了几次都是不了了之。几番纠葛之后,我总算在2013年年底从济南公司狼狈退出。傻事二:最摊大饼的产品设计首先,在频道设计上,在常态的淘人才和搜职位两个频道之后,先后开通了几个特色频道,比如残疾人就业频道、应届生就业频道、农民工求职频道、离退休人员频道等等;其次,在功能设计上,在满足普通的求职和招人功能外,还推出了类sns的关注、互动、评价等诸多功能在上线两个月之后,又推出了视频简历功能,每个求职者可以通过网页录制自己的标准化的视频简历。8月份,又推出了所谓的中国职场第一自媒体——云职场频道。9月份,互联网金融概念日益火热,我们网站也凑热闹,推出“卧龙计划”——针对未就业毕业生推出就业贷款。总之功能像搭积木一样的叠加,但是每一个功能和频道的建设因为技术力量的欠缺和推广费用的不足,在推出之后既无法得到良好的客户体验更无法有效的吸引大规模用户的注册和参与。于是,这个被摊成大饼的项目“虚胖无比”,最终成了一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项目。傻事三:最无耻的抱大腿炒作周鸿祎的“360杀毒”,刘强东的“京东商城360buy”,还有郭凡生“慧聪360”这些业界知名的互联网品牌都和“360”这个幸运数字有关,而在2013年全年,风头正劲的自然非周鸿祎的“360杀毒”莫属。我们的域名360.net.cn跟周鸿祎360杀毒的360.cn,只相差了一个.net。我们在北京西直门开往香山公园的360快公交车投放车体广告、在《环球时报》进行投放平面广告、在北京200多个写字楼陆续发布的户外广告,意在把“360不止是杀毒,还能找工作淘人才”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效果极度不佳,对网站的流量贡献微乎其微,而我们的资金又不能支撑继续烧钱,“抱大腿”的广告攻势以惨败告终。事后总结,产品本身不过硬没特色,谁的大腿也是抱不上的啊!傻事四:最不专注的营收渠道自项目启动,一直处于投入当中,心里那个急啊!我琢磨着在创业项目360淘人网之外寻找其他挣钱门道。接了个app的外包,但我这没有安卓和ios开发的工程师,只能将项目二次外包给别的团队。我本人还得作为中间人参与整个app项目的设计研发测试等全程的工作。拖拉了近半年时间才完工,钱没挣多少,时间和精力耗费了不少。另外,我用我原有的广告公司代理了一个城市客户在央视新闻频道的全年投放。本以为能坐地收钱,没想到客户的“幺蛾子”不老少,这个月广告款晚交,那个月广告停播;这个月广告换时段,那个月广告片调版本。到了年末客户又突然撤播广告了,到手的利润又成“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还把我们付的押金给套牢在台里了,你说这个惨啊。。。。还有,一位顶尖级名导的贺岁片上映。一位老领导又找到我,说是要把这个贺岁片在省级卫视推出一档同名的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希望我能帮着做一些招商的工作。我便全身心投入到了这档节目的卫视落地、节目研发和广告招商的工作中去,最终空忙几个月也没赚到什么外财。事后想想,真是对不起自己的创业团队啊!综观去年一年,本应该是创业项目好好发展重点创新的一年,却因为自己心有旁骛,耽误了项目的发展,真是得不偿失。傻事五:最盲目的寻资之路在项目还没有上线尚处于研发阶段,我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寻觅投资人。一是找自己相熟的有钱的朋友和同学,二是在微博联系类似薛大v这样的天使投资人,三是通过一些投资界等平台,什么天使汇、创业邦、i黑马啦等待,到处免费发布自己的项目计划,四是到投资人比较容易聚集的地方碰运气,比如北京的车库咖啡,3W咖啡等。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深圳,从真格基金到经纬创投,从山西大老板到香港小财主,我背着双肩背、带着笔记本,揣着计划书,“隳突乎南北,叫嚣乎东西”,后发现效果微乎其微。[!--empirenews.page--]虽然融资还没成功,但总结了几点经验之谈,也算是收获吧:1)别高估自己项目,为了不丧失市场机遇,创业者必须要做好割肉的心理准备,不能患得患失,错失良机;2)别期望VC看你创业可怜投资你,追逐利润是他们的天性,请放弃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3)别对自己项目盲目乐观。因为太自信看到的都是木桶上最长的一块木板,而VC更多关注木桶的短板;4)做好没有投资人还得继续战斗的准备。把手上现有的资金一瓣掰成两瓣花,随时做好过冬的准备。对创业而言,活得越久才能更有机会看到成功的太阳升起。总结错误并不是想对自己创业历程盖棺论定,而是为了总结过去,放眼未来,在新的一年里能更好的创业发展。春天已经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导读】LED显示屏淡季难熬,深圳市麦斯田电子有限公司停止经营,成为行业2014年第一家浮出水面的出局者。 LED显示屏淡季难熬,深圳市麦斯田电子有限公司停止经营,成为行业2014年第一家浮出水面的出局者。 麦斯田工人持横幅上街讨薪 4月17日,一张深圳麦斯田电子员工维权的图片在LED显示屏行业各大QQ群传播。图中几名麦斯田员工手持横幅,在街头堵路抗议。三条横幅分别写有“无良老板还我血汗钱”、“麦斯田电子还我血汗钱”、“法人私自清空仓库”字样。在该图的右下方,有“深圳市麦斯田电子有限公司法人(肖初明)”公司已经停止生产,行业内相关人士息知 以防上当”一段文字。 早在该图发布前,就有业内人士说收到麦斯田倒闭的消息,希望通过慧聪LED屏网记者询问该公司的经营现状。4月16日下午,慧聪LED屏网致电麦斯田。在麦斯天的办公电话无法拨通后,记者拨打了麦斯田官网上的400电话。电话接通后,麦斯田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股东发展理念不合,将麦斯田拆分两家新公司。该工作人员所在公司为“四家象华”,经营的业务仍然为LED显示屏。 麦斯田官网显示,公司2010年7月成立,2012年1月正式注册,经营时间不到五年。每一家倒闭的企业背后,都有一群受害的员工和供应商。麦斯田法人将如何处理员工的薪资以及供应商的货款?慧聪LED屏网会进一步跟进报道。 为了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慧聪LED屏网特联合LED显示屏各大供应商成立了LED显示屏供应商联盟的QQ群,号码为327032620,希望能为广大LED显示屏供应商提供一个信息交流,风险预警的平台。 本文由收集整理
威锋网讯,安格拉·阿伦茨,苹果新任零售高级副总裁,被认为不会那么快去苹果报到。《卫报》首先提到阿伦茨可以在4月就离开她目前博柏利的CEO位置了,但很有可能会再在位置上待一段时间直到6月,因为那时她就可以从时尚巨头那拿到一笔800万英镑的股票红利。苹果早在春天就已经锁定了她的加盟。对于她的合约,阿伦茨不得不在博柏利待6个月,让她更好地和其继任者拜利进行权力的交接。阿伦茨据说本来想要在下月离开目前的位置赶赴苹果,但她目前在与老东家和苹果就补偿方面讨价还价,将会直到6月。所以目前她何时离开还不得而知。阿伦茨在苹果的高级副总裁的职位主要负责监督战略方向,苹果零售店和线上商店的扩张和运作。这个职位之前是由约翰森担当,然后是布罗维特,他在2012年初接过了这个位置,9个月后离职。如果她在剩下的日子里留在博柏利的话,她将帮助老东家负责进军日本市场的任务。让阿伦茨担任苹果零售高级副总裁这个职位是苹果的重大决策。《财富杂志》在2013年将阿伦茨评选为顶级高层榜单的第四位。
我们知道苹果在努力完善Siri,不过他们的进度好像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快,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决定自己动手,给Siri赋予更多力量。在黑客马拉松上,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GoogolPlex,而且还获得了三等奖。他们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更改Wi-Fi连接的代理设置即可。这样你就能调用Siri并向GoogolPlex发出指令,让它完成各种任务。也许有的用户不喜欢使用更改代理设置这种办法,不过这对于GoogolPlex来说非常关键。Siri解析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之后,将其以搜索条目的形式发送给谷歌,随后Googolplex接收这些指令,“消化”之后确定与哪些服务的API进行互动。从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Siri可以清晰地接收用户指令,并完成用户给出的任务。虽然现阶段如果没有GoogolPlex的帮助,Siri可能没法执行这些指令,不过我们相信苹果还是会继续完善Siri,总有一天Siri将能以更加强有力的姿态与用户见面。
富士通和Panasonic公司据报导已达成协议,最快今年秋季合并系统芯片设计与开发业务,新公司设计的芯片将委外代工,市场预料台积电将承接相关订单,是最大的受惠者。日经新闻报导,因合并而产生的新公司资本额将达500亿日圆(4.88亿美元),富士通与Panasonic各持股四成与两成;日本开发银行将提供剩余资金,且可能取得优先股。新公司将成为无晶圆厂企业,未来会把设计好的芯片外包出去生产。法人指出,台积电通吃全球主要芯片设计代工订单,富士通与Panasonic合资的新芯片商开始运作之后,预期也将在台积电投片,成为挹注台积电业绩的动能之一。富士通和Panasonic去年2月即宣布这项合作计画,之后持续针对持股比率等细节进行协商。两家公司计划转调约3,000名员工至新公司,其中可能有八成来自富士通,相关智能财产权也一并进行转移。富士通在无线通讯及影像处理领域具技术优势,Panasonic则专精家电控制技术。两家公司也将合作提升车用及家用芯片效能。富士通与Panasonic都极度重视重整半导体业务,Panasonic最近公布计画,试图向以色列及新加坡公司出售日本及海外厂,并裁减半数芯片部门人力。另一方面,富士通在2012会计年度认列重整芯片业务等措施的相关非常损失约1,500亿日圆(14.7亿美元),并出售微控制器及类比芯片业务给美国快闪存储器大厂飞索(Spansion)。此外,富士通考虑开放投资基金等金主,投资位于三重县的核心半导体厂。富士通去年2月原拟出售该厂并与台积电共同成立制造公司,但后来无疾而终。今年初富士通宣布完成28纳米系统单芯片(SoC)设计,并开始接受客户下单。尽管富士通自有晶圆厂,但在与Panasonic新合资公司的芯片将委外外代工,预料采用新制程设计,可能更加依赖台积电。
近日:NPDDisplaySearch分析师谢勤益分析,随着平板计算机、高阶笔记型计算机及智能型手机应用需求强劲成长,尤其是对高分辨率和广视角面板的需求,带动移动装置已经成为引领平面显示器产业成长之重要动能。预估未来几年内移动装置应用显示器/面板营收将会持续扩大、并且超越电视,到2016年,移动应用显示器、面板营收可能占整体平面显示器、面板营收比重近50%。NPDDisplaySearch预测,2014年全球平面显示器、面板营收估将达1310亿美元,年增估仅1个百分点。其中,包含手机、行动计算机、车用显示器、公共显示器、OLED电视等应用面板营收预期都将成长,但包括液晶电视、电浆电视、数位相机等应用面板营收估将减少。尤其液晶电视面板营收可能明显衰退,主因是40吋及较大尺寸电视面板价格下滑。据了解,过去电视不仅是面板产能最主要应用,也是面板厂最大营业收入来源。不过,今年面板业营收结构可能就会出现翻转。往年以来,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逐步放大、加上单价相对较高,因此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平面显示器、面板产业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但是,过去3年时间、移动设备市场不断扩大,近来更快速朝高分辨率、薄型化、广视角、低功耗等高规格方向发展,同时Ltpstftlcd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和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蔚为趋势,更加速行动装置显示器、面板营收飙升。据估计,2013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营收约达530亿美元,预估2014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营收可能缩减至490亿美元。于此同时,移动计算机显示器、面板营收可能从原本(2013年)203亿美元规模、进一步攀升到2014年估212亿美元。手机面板营收更将从(2013年)289亿美元、成长至(2014年)336亿美元。谢勤益认为,智能行动装置应用在平面显示器产业的领导地位日益明显。供应链厂商必须搭此热潮、策略性调整资源配置并开发新技术。整体而言,因应移动装置应用趋势,面板厂商近来持续转移焦点投入中小尺寸应用面板,特别是中国地区,新投建的LTPS和OLED工厂越来越多,并且中国面板厂也开始利用8代线等高世代厂房生产更多中小尺寸面板。来源:OFweek显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