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营收小幅回温 但年减近5成德意志:Q2将持续弱势F-TPK宸鸿(3673)今年首季营收低于市场预期,总计今年首季营收仅266.18亿元,较去年同期衰退46.2%,其中,3月营收虽然已经小幅回温,月增率达13.7%,但年减率高达近5成。外资德意志证券表示,宸鸿第一季营收略为优于德意志原先预期,但第二季整体营运恐怕还是维持弱势走势。宸鸿去年面临中国大陆竞争对手低价抢市,整体营运下滑,今年第一季进入营运低谷,3月营收仅79.73亿元,虽然已较2月成长13.7%,但年减46.2%,更创历史次低表现。宸鸿内部目标希望第二季业绩能够逐步改善,但从现在市况看来,恐怕得等到今年下半年之后,整体营运才会有明显成长。德意志证券认为,宸鸿确实是全球最强的触控面板厂,也仍然受到多数主要客户青睐,宸鸿今年积极重新架构整体成本结构,以满足客户低价需求,达到长期竞争优势。德意志也表示,现在来探讨宸鸿表现还太早,主要是因为今年上半年宸鸿营运走软、第三季能见度也有限,因此重申持有评等、目标价158元。
日前,记者获悉,由TD产业联盟推动的我国首个移动技术专利公司即将成立。据悉,为了构建移动专利体系,防御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专利纠纷,并加大TD-LTE海外市场拓展力度,TD产业联盟将联合TD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组建专利公司,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移动技术专利合作,降低4G准入门槛,加速TD-LTE商用发展步伐,尤其是降低千元多模4G终端的专利费,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与市场发展。TD产业联盟在推动TD产业发展上的实践证明,专利合作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只有产业链上各个企业拥有共同的产业与市场发展目标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专利合作才有基础。TD产业联盟成员在TD-SCDMA专利方面的成功合作证明了这点。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开展专利合作,又会进一步提升企业推动产业与市场发展的积极性,进而加速产业与市场的发展。有分析人士表示,即将成立的移动技术专利公司,能够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合作平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有效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电信业的4G通讯、金融IC卡改革、移动支付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普及为行业未来需求增长提供了巨大空间;另一方面,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行业亦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此大环境下各半导体公司均动作频繁,加快拓展,以期迅速抢占市场。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的一家半导体公司,主要产品线为消费电子IC、电脑IC、晶圆代工服务。自2008年成立至今,不管是在产品丰富度、供应链或是在客户满意度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针对目前如火如荼的IC产业现状,本届上海慕尼黑电子展上编辑特地来到新唐科技展厅展开调研,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控制器产品行销企划部高级工程师陈南强就IC产业的现状及未来产业前景发表了见解,并透露了新唐科技下一步的产品布局。新唐科技高级工程师 陈南强以下为笔者整理的采访实录:OFweek:我们知道,新唐科技是2008年由华邦电子逻辑产品线分割出来的,现有IC产品有微控制器应用、音频应用和云端运算等,主要面向有消费电子、电脑和工业领域。那么贵公司是否有拓展新领域产品的计划?陈南强:我们有拓展新领域产品的计划,以后可能会往医疗类、金融类、智能表、读卡器、POS机等方向拓展,涵盖面也会越来越广。目前我们的产品在高中低各个档次均有分布,客户可以自由选择,我们最大的优点是备货容易,任何时候都能在客户需求的时间内交货,争取客户最大的满意度,而不会像欧美那样缺货或是交期很久,且客户无法接受,再者我们的技术服务团队也是十分专业,包含在一线与二线城市都有FAE团队,快速、即时的解决客户问题。OFweek:你们是直接与终端商对口?陈南强:是的,技术服务方面我们是不会经过代理商到客户,是新唐的FAE直接到客户端解决问题。OFweek:北上广等地目前都在针对IC业制定本地的扶持政策,可以说内地现在对IC业的关注与投入是不遗余力,那么在这样一个政策环境下新唐科技在内地的市场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陈南强:新唐科技规划产品,主要会趋于大环境做新产品规划,我们是一直紧跟时代步伐,比如说现在我们就在针对当前最热门的穿戴式设备做产品规划,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第一季度就会有相应的产品推出。我们的产品线一直在努力向高阶的方向发展,很多领域都有在跟进,今年下半年我们会有新产品的发布会,到时候我们会把今年及下个年度要推广的产品一起整合发布。OFweek:新唐科技在2013年下半年连续推出了M058S系列、Mini51F火爆芯系列、NUC400系列等32位MCU产品,本次展会新唐带来的是否是这些产品的成熟方案?这些产品目前的市场反响如何以及新唐是否有对它们做了更多优化?陈南强:这些产品的市场反响还不错。此次参展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我们在台湾、大陆及东南亚地区第一个推出NUC400系列单片机。这一系统属于比较高阶的产品,它不仅具有单片机的功能,从广角上也做了优化;并且我们的产品还有一大特点是保证32位性能的前提下做到8位机的价格。去年下半年我们也同步推出了一个超低功耗的32位单片机系列,改善了上一代产品的待机功耗,由1毫安将低到0.6毫安。同时,我们的产能反应也很迅速,下半年就开始量产,而一般新产品从发布到客户量产的时间大概是一年。OFweek:如今MCU的前沿已经走到了64位的层面。那么贵公司对于64位MCU目前的市场利用情况有怎样的判断?64位芯片对32位MCU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新唐会不会推出自己的64位处理器方案?陈南强:32位已经使用十几年,64位在近5年才开始有需求并被接受。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规格;64位走向市场必须建立在32位完全成熟并占领大部分市场的基础上。换就话说就是,平板、手机都开始用64位之后,民生用品才会换成64位。目前新唐在64位技术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储备,但是市场有向64位发展的趋势,因此新唐也会持续关注64位发展趋势。OFweek:对于内地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扶植,从新唐的角度来看,这些政策的颁布及实施会对2014年的中国市场,以及以后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陈南强:短期2-3年影响不会那么大,因为一个是品质的问题,品质要一点点增加;另一个就是技术的问题,技术的进步是缓慢的,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譬如说,以前的山寨机,国内很多人在生产与销售,但是后面没有了,后面很多人都买正版了;因此,在近2-3年尚不会衰退,3-4年后就很难说了。OFweek: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的半导体厂商大量会收购外国对等的技术?陈南强:目前竞争是很激烈,大厂收购了很多公司,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把技术留下来。现在国内海归比较多,对国内企业有一定的益处;短期看,还好。编辑总结:IC产业这块大蛋糕,所有半导体厂商都想分而食之,但是只有勇于创新,有产品特色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新唐科技的产业布局涉及到整个产业链,让人看到了国产IC业的一抹亮色。我们期待国产IC业的大发展!
半导体制造商ROHM株式会社研发出英特尔Atom处理器E3800系列产品电源管理IC(以下简称PMIC)。新型英特尔Atom处理器E3800系列产品具备改良后的媒体/图形性能、ECC、工规温度领域、综合保全、综合影像讯号处理等特点,可以缩短市场投入时间、提高整合型资讯应用速度、减少功耗。此外,与ROHM领先业界的功率转换效率、最佳化之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搭配使用,更能大幅降低功耗、安装面积及安装元件数量。该系列产品最适合互动式多媒体资讯站(KIOSK)、智慧化自动贩卖机、ATM、POS终端、可携式医疗终端、车用资讯系统等数位电子看板应用。BD9596MWV装有ROHM独自研发、具有暂态负载响应特性的电源核心。ROHM以领先业界的类比电路技术作为研发基础,为广泛应用提供各种PMIC。此外,ROHM以全球10个设计中心为基地,为客户提供广泛而丰富的顾客支援。ROHM与英特尔一起建构最佳化平台,长期以来建立了共同研发体制;PMIC研发成果正是ROHM与英特尔之间稳固合作体制的象征。英特尔IoT解决方案事业部产品经理Sam Cravatta表示,具有低功耗特点的新型英特尔Atom处理器E3800系列产品,与ROHM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搭配,可在各种应用中提高产品性能。ROHM LSI商品战略本部副本部长太田隆裕进一步说明,ROHM研发出最适合新一代英特尔Atom处理器E3800系列产品的PMIC,今后,将更进一步努力充实用于英特尔Atom处理器家族的电源管理IC产品阵容,为数位AV等民生设备到工业装置领域的广泛用户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援。BD9596MWV是支援英特尔Atom处理器E3800系列产品的16ch系统电源IC,装有ROHM独自研发、具有暂态负载响应特性的电源核心,内建2ch DCDC控制器、3ch DCDC稳压器、2ch IMVP7Lite控制器、8ch LDO、1ch Load SW于一个封装(10mm立方)。若由各个分散元件构成如附图中框图所示的多个电源系统,则元件选择、定序器设计、设计验证方面将很复杂,如何减轻设计负荷便成为一大难题。BD9596MWV内建了以往采用微型控制器来控制、支援SoC的启动定序器、时脉功能,大幅减轻客户的设计负荷。采用单个封装,与离散原件构成的电路板相比,安装面积可减少50%、元件总数可减少40%,为整机的小型化、空间精简做出显著贡献。此外,内建了UVLO、TSD、SCP、OVP等最适合车载用途的各种保护功能,工作温度范围-40°C至95°C,可从3.5V开始运作的电源即使在电源电压低下时也能维持稳定运作。更多ROHM高品质、高效率、低功耗的车用产品解决方案,请于车电展期间(4/9~4/12)至南港展览馆4F L2-12摊位参观。下载邀请函可至摊位兑换日本进口礼品,邀请函下载网址:http://www.rohm.com.tw/web/taiwan/auto-tronics2014。
日本家电大厂夏普(Sharp)的液晶面板事业,在2013会计年度(2013/4~2014/3)估将转亏为盈,主因在智慧型手机用中小型液晶面板出货增加,特别是对大陆智慧型厂商出货增加,因此决定将扩大对大陆出货,估计2014年底月出货量将达500万片,是目前的2倍。夏普的液晶面板事业营收约1兆日圆(约100亿美元),2012会计年度时营业损益亏损1,440亿日圆;自转变策略,外销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给美国行动装置大厂苹果(Apple),与大陆智慧型手机厂商小米、中兴等厂后,业绩改善,2013会计年度营业损益估将转为400亿日圆的盈余。目前月出货量200万~300万片之间。
700MHz频段,一直是运营商梦寐以求的优质频段。在4G发牌之前,运营商一直就在呼吁,希望利用700MHz来快速部署LTE网络,却始终未能如愿。但是电信业和广电业对700MHz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止。近日有消息称,在浙江省绍兴市枫桥镇试开通了国内首个700MHz频段4G TD-LTE基站,并已完成与同站址2.6GHz频段TD-LTE系统的单站覆盖对比测试。“之前早已听到在700MHz频段上开展TD-LTE试验的消息,现在消息确认了,看来对700MHz频段争夺开始进入新的阶段,”某省级运营商负责4G基站建设的人士表示。众人眼馋的“香饽饽”700MHz频段处于低频段,具有信号覆盖广、穿透力强等特性,适合大范围网络覆盖,组网成本低,因此被国际公认为“数字红利”频段。“由于其相对于其他更高频段优异的无线传播特性,在LTE网络部署初期,为LTE网络的快速覆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关注。”四川通信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程德杰表示。据报道,从位于绍兴的700MHz频段4G TD-LTE基站的测试情况来看,农村环境下,处于低频段的700MHz TD-LTE覆盖半径约为2.6GHz的3-4倍,覆盖面积约为2.6GHz的10倍。室外环境下,700MHz的平均信号强度比2.6GHz强20dB,室内环境下,比2.6GHz强20-30dB。根据通信原理,700MHz良好的传播特性和覆盖能力,将使得TD-LTE建网成本大大降低。建网成本能降低多少呢? 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来自通信业的人大代表提出,要释放700MHz频谱促进信息消费,并称根据国际经验,在700MHz上部署LTE网络比在2.6GHz上部署LTE网络要节省80%左右的投资,这意味着节省千亿元级的4G建设投资。同时根据测算,越早将“数字红利”频段应用于移动宽带,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越高:若2015年700MHz频段应用于移动宽带,则2015-2025年10年间每年将带来80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价值,而经济效益将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700MHz上部署LTE成国际风潮程德杰介绍,在国际上,700MHz频谱是运营商LTE部署的首选频段,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运营商Verizon。2008年,Verizon花费100亿美元从美国政府手中拍得700MHz频谱,正是由于700MHz频段优异的无线传播特性,Verizon能够以较小的基站规模,实现较大的区域覆盖,而且是以较低廉的成本实现4G网络的快速部署,为领先竞争对手,尽早开展LTE商用创造了条件。全球范围来看,700MHz频段正陆续被用于4G。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对700MHz频谱进行清理并留给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使用。到今年初,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了700MHz频段的拍卖和分配,并预计年内开始网络建设。比如日本是将700MHz频段分配给NTTDoCoMo、KDDI和eAccess,用于其提供移动宽带服务。同时,巴西、智利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运营商公开声明将采用700MHz频段计划部署LTE。国内争夺更加激烈在国内,700MHz频段是地面模拟电视信号使用的频段,目前由广电系统使用。国内的运营商原本是希望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后,700MHz频段能释放出一部分资源,从而用于LTE网络建设。早在2008年,国家无线电管理局负责人就表示,广电同意将一部分700MHz频段用于移动宽带。但是之后此事一直没有下文,反而随着“模转数”进度从原定的2015年延至2020年,700MHz频段的释放变得遥遥无期。“从自身的发展考虑,显然广电不会轻易放弃其对700MHz频谱的控制权。”程德杰说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去年曾表示,广电一定要接入4G业务,而700MHz频段得天独厚。程德杰认为,即便是短期内广电因其体制和资金因素,无法上马3G或4G移动通信网络,广电也可以以手中握有的700MHz频谱,作为筹码,从而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广电系一直咬紧不松口,而国际上,优质的700MHz已被用作LTE网络的建设,国内的运营商因此也愈发著急。两会期间,来自通信业的人大代表提出,700MHz频段的再规划需要在完成模数转换前进行,以留给产业界一定的时间窗口用于无线产品设计开发,国际上一般提前5年左右提出规划方案。如果真的按照国际惯例,那么2015年,国家就应该确定700MHz频谱的划分。“全球首个700MHz TD-LTE基站的建设开通,也许意味着,政府部门不想再让僵持局面继续下去。但是未来的情况真的很难说清楚,涉及到部委之间的博弈,还是很敏感的。”上述运营商人士表示。 作者:钱立富 来源:IT时报
【赛迪网讯】4月8日消息,近日,从中兴通讯方面获悉,中兴天机Grand SII自4月1日在天猫商城预售以来,不断引发抢购狂潮,短短一周时间,预约量就已突破千万!这是暨青漾2在电商渠道预售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中兴手机在社会化渠道上取得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据了解,4月1日晚上20时,中兴天机Grand S II正式开放预约,并连同天猫商城推出“千万红包,对赌天猫”活动,网友通过参与活动可有机会获得100个0元购机机会、更加优惠的购机价格和拥有优先购机权利的T码。活动一经开启即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出现“一码难求”的盛况,预售的第一天就将近200万,目前预售量已达到10,006,080部。高品质4G精品备受期待中兴天机Grand SII拥有强大的软硬件配置、豪华外观以及超高性价比等突出优势,一举超越了市面上大部分4G旗舰机型,这成为受到市场追捧的最强劲驱动力。据了解,中兴天机Grand SII率先搭载了全新高通骁龙801芯片,堪称全球最快4G手机。与众多搭载骁龙800芯片的终端产品相比,骁龙801芯片处理器性能提升14%,图形处理性能提升28%,影像传感器的速度也提升了45%。同时,2GB RAM+16GB ROM的超大内存容量也为中兴天机极速运行提供了超大处理空间。同时,中兴天机凭借在通信技术上的强大优势,成为全球最全网络制式的手机。Grand SII 支持5模17频,即持GSM、TD-LTE、TD-SCDMA、FDD-LTE、UTMS五种网络制式和17种频段的LTE网络,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此外,中兴天机还搭载了中兴新一代声控技术,不仅能够轻松实现声纹解锁、语音拍照等功能,更可以完成语音导航、语音拨打电话、语音切换音乐等操作,带来具有真正革新意义的语音操控使用体验。中兴天机在拍照上的配置也十分出色,1300万索尼第二代BSI摄像头以及多种趣味拍照模式,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拍照感受。电商渠道转型效应逐步放大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兴在社会化渠道上的深度转型,也是此次中兴天机预售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中兴Blade系列手机曾在中兴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下创造千万销量的巨大成功,而中兴自去年开始终端渠道转型,向社会化渠道销售倾斜,一年多以来,更贴近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以及更灵活多样营销手段的组合拳,使得中兴手机在消费者心中逐渐形成更加年轻化的新形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成为中兴手机的拥趸,此次中兴天机Grand SII预售破千万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证。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兴渠道转型的长尾效应正在显现,后续表现或将更加抢眼。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风吹杜鹃满城香。在这美好的春天里,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即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展,缘何选择永久落户深圳?这得益于深圳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创新创业环境。目前,深圳拥有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不仅在国内领跑,还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比如,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厂商,华星光电成为全球第五大液晶面板提供商。借助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深圳已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年产值突破万亿,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通信设备、平板显示、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和软件的研发、生产、出口基地。目前,作为第一支柱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风向标。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承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转移,受益国家政策支持,深圳市委、市政府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相继出台扶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目前,深圳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和政策。2009年,深圳出台了《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年出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2年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措施》,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加快建设智慧深圳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快深圳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动力十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一路向好,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深圳市经贸信息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深圳电子信息产品产值达到12430亿元,约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的1/7,这一数据也占了深圳市所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88.7%。与此同时,深圳去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为3160亿元,同比增长12.8%,相当于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值1499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9.2%。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目前,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日趋优化,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软件产品等高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行业龙头企业领跑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扬名国内外,引领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阔步前行。目前,华为、中兴通讯、创维、长城科技等企业的工业产值超过百亿元,发挥著明显的示范带动支撑作用。通信设备行业的华为、中兴,互联网产业的腾讯,计算机制造业的鸿富锦、联想、长城科技,家用视听行业的创维、TCL、康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龙头和名牌;研祥、航盛电子、朗科等一批创新型企业,逐渐成为各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同时,深圳一大批电子信息产品在全国首屈一指,手机、程控交换机、通信基站、彩电、计算机、嵌入式软件等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当然,深圳目前形成了一个个产业高地。如果从华强北这一大型电子信息产品集散地为中心向外眺望,一条完整的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链明晰可见:华为、富士康“重兵把守”的龙华—坂田片区,中兴、腾讯、创维、TCL、长城、金蝶等大型IT、家电企业林立的高新区,手机、笔记本电脑、MP3等数码产品云集的天安及车公庙园区,互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的大沙河创新走廊,华星光电、旭硝子等产业巨头集中的新型平板显示基地……更重要的是,深圳正全力引进建设高端重大项目,为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增添后劲。目前,随着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相继落户深圳,加之市委、市政府不断出台扶持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深圳已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的新热土。包括三星、惠而浦、英特尔、甲骨文、日立、赛意法等在内的全球巨头均前来投资,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面临重大突破。所有这些,正合力将深圳推向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高点。自主创新提升深圳质量“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一直是产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深圳市经贸信息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仅从软件业来看,深圳软件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成立研发机构,建设上百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级以上科研载体超过10家。事实上,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行业,深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不断取得突破,在网络操作系统、中间件、新一代无线通信和高性能芯片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去年,全市新登记软件产品3787件,中兴通讯、华为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全国领跑。自主创新,推动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深圳市平板行业协会负责人说,深圳众多企业通过采用OEM到ODM,再到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先进的名牌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听、汽车电子、平板显示、软件等6大产业链,现已成为深圳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优势产业。一批传统制造企业,正借助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前不久,TCL集团发布了互联网转型时代下全新的经营转型战略——“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此次新战略以互联网思维全面构建了TCL集团的转型和新商业模式,重新定义了TCL集团以用户为中心的新价值观,标志着TCL集团从过去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的重大策略改变。目前,深圳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深圳质量”,自主创新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四大特点凸显电博会权威性创新性国际化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吴德群)即将于4月10日-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2014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14)将以“促进信息消费,引领产业转型”为主题,展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及热门技术和产品。本届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CITE 2014 的发展目标非常清晰,即为全球电子信息行业从业者在产业和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国,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企业不仅能够近距离了解真实的中国市场,还可以借机树立行业地位,并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empirenews.page--]展览面积逾10万平方米今年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预计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米,展商1500余家,发布大量新产品新技术,举办近百场专业技术研讨会。博览会将展示当今电子信息产业的前沿技术和产品。1号馆为博览会主题馆,开设有数字视听展区、移动智能终端展区、计算机与网络展区以及主宾国展区等。2号馆为平板显示馆,主要包括LCD展区、OLED展区、触摸屏展区和平板显示设备材料展区。3号馆的LED与移动互联创业馆,主要以LED照明显示及移动互联网创业为主。4号馆是重在应用的物联网与应用馆,设有物联网展区、北斗应用展区、汽车电子展区、医疗电子展区和金融电子展区。6号馆的软件与互联网,重点展现的是电子信息的软实力,设有大数据、云计算、应用软件等展区。7号馆是电子仪器与设备馆,主要包括电子仪器仪表和测试测量展区、电子工具与专用设备展区等。8号馆的新能源展,设有锂电新能源展区和光伏展区。9号馆为IC与元器件馆,重点展区包括高性能集成电路展区、高端元器件展区和特种元器件展区。以上设置基本覆盖了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四大特点凸显展会权威性据悉,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一个高起点、国家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平台,本届博览会具有的四大特点更加凸显了它所拥有的权威性。创新性:展示和发布全球最具创新性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是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核心定位。今年是中国的4G元年,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新型显示、可穿戴电子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均将成为博览会的热点。据透露,CEC、CETC、TCL、三星、宇龙酷派、联发科、展讯、华润微等行业翘楚确定参展。届时,联发科、宇龙酷派等公司还将在展会现场发布最新产品。国际化:中国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国内外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承载了市场窗口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职能。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之一,为了有效提升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组委会在今年的CES上召开了隆重的项目推介会,Broadcom(博通)、Marvell、TCL、华为等30余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的代表以及IEEE、韩国电子信息通信产业振兴会等10余家行业协会代表出席了发布会,来自Discovery、Bloomberg(彭博社)、CBS、NBC、CNET等全美70余家科技类、消费电子类和财经类的主流媒体对博览会做了大量宣传报道。此外,本届博览会还邀请韩国作为主宾国,在全面展示韩国信息技术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亦将加快博览会的国际化步伐。全产业链:打造一个全产业链、全球化、综合性的展示平台是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发展目标。本届博览会的23个专业展区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各个环节,涉及移动智能终端、计算机、网络设备、数字视听、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平板显示、LED、锂离子电池、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汽车电子、医疗电子以及金融电子等多个领域。专业化服务:专业和高水准的展会服务是提升展会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今年的博览会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展会的服务体系。据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博览会将在展览现场设立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中心,为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布提供现场布置、媒体宣传和专业观众组织等全方位服务。此外,还将为参展企业提供中国买家采购咨询、洽谈、合作等一站式服务。高峰论坛、专业研讨会、CITE 2014创新奖评选以及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等同期活动是博览会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将在博览会开幕当天举办,来自行业的权威专家、院士将深度解析当前形势下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国公司的高管将就移动互联平台的建立以及产业生态体系的搭建等话题提出独家观点。获颁创新奖以及在展会现场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届时,博览会将会逐一呈现这些创新成果。组委会有关负责人特别强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研发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市场,规模位居全球首位。计算机、手机、彩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产量居全球首位。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举办将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让全球更多的企业了解中国市场,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全球产业巨头组建豪华展团阵容触摸光电平板显示与触控产业脉搏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吴德群)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14)于4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全面展示当今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最新发展成果。其中,深圳会展中心1、2、3号展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面板及触摸屏厂商、彩电厂商、智能汽车电子龙头企业、材料模组供应商、LED照明企业前来参展。展团阵容十分抢眼,包涵TCL、创维、康佳、酷派、中兴、光启、京东方、华星光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日本夏普、友达、龙腾、AEE、天马、旭硝子、光峰、超声、超多维、康得新、维达力、莱宝高科、南玻集团、三利谱、诚志永华、和成、方兴科技、易天、帝晶、日东、新纶、大族绿能、路升光电、国冶星等。主流厂商竞相亮相1号馆为博览会的主题馆,开设有数字视听展区、移动智能终端展区、计算机与网络展区以及主宾国展区等,鲜明地勾画出4G终端、智能终端以及超高清显示、曲面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脉络。以三星、中兴、TCL、华星光电、京东方、国民技术、酷派、康佳、创维、AEE、比亚迪、五洲龙、陆地方舟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将携带最新产品和技术亮相展会现场。4K智能云电视搅动一池春水,国内彩电五巨头扎堆1号馆。TCL、康佳、创维、长虹、海信等国内彩电五巨头相继发布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4K智能云电视,将深入诠释智能、超高清、曲面显示、大屏幕等关键词,密集程度和创新技术水平前所未有。此外,作为智能汽车电子展商在本届CITE展上的集中展示,比亚迪、五洲龙、陆地方舟也将分别亮出手机自动泊车系统、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品,从不同角度诠释汽车智能化的趋势和方向。龙头面板厂商——华星光电将于1号展馆首发110英寸高清曲面液晶显示屏。110英寸高清曲面UHD显示屏是我国目前最为先进的超大尺寸显示屏,也是世界上最大尺寸16:9的液晶面板,拥有华星光电自主开发的HVA技术,全新的技术和产品将为消费者带来完全不同于传统电视的全新临场体验。[!--empirenews.page--]产业巨头亮点纷呈2号馆为平板显示馆,将为观众开启超高清、曲面显示新视界,主要包括LCD展区、OLED展区、触摸屏展区和平板显示设备材料展区。在这里将上演一场光电显示行业年度的饕餮盛宴,以平板显示及TP展商为主,其中有以夏普为代表的国际知名的世界级企业,也有当前最热门的触控行业巨头。京东方的98英寸8K×4K超高清ADSDS显示屏、天马的分辨率高达2560×1440的5.5英寸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屏、日本夏普的全尺寸液晶面板、诚志永华的PSVA用液晶材料、和辉光电的6英寸HD低温多晶硅AMOLED面板、保千里的46英寸超窄边拼接屏、易天的全自动LCD清洗贴片生产线、康得新的55英寸4K2K裸眼3D电视用柱镜光栅膜都将集中亮相,而友达将领先业界展出的全球最高分辨率达1440×2560画素及513ppi的5.7英寸WQHD AMOLED面板将成为展区一大亮点。3号馆以移动互联创业展区及LED展区为主,聚集中小型移动互联网企业及LED行业重要企业,现场还将举办大型的采购对接会,为展商提供全球买家采购咨询、洽谈、合作等一站式服务。业界领袖聚焦热点除了展馆内举办的展览活动、CITE创新评奖、多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VIP采购对接会外,CITE展同期将举行30余个主题80多场专题论坛,专题论坛紧密结合产业热点。围绕新型显示新技术、触控新产品的推出,深入解读产业发展面临现状及产业政策,“2014中国(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大会”将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一场思想盛宴,邀请来自日本及韩国的知名学者、夏普、京东方、华星光电、友达、天马、龙腾、光峰光电、台湾康得新等业界领袖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推进平板显示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2014中国(国际)触摸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联手“2014中国(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大会”同步登场,成为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同期最权威的平显与触控领域的重量级论坛。4G商用元年 引领信息消费转型升级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吴德群)CITE 2014将专注信息消费领域,展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包括了数字视听、移动智能终端、计算机、网络设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平板显示、LED、锂电、光伏、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与设备、测试测量及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等行业应用领域。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及三星、TCL、长虹、酷派、联想、联发科等重要消费电子厂商将携配合4G网络的最新终端参展。随着4G在中国的正式商用,联网消费电子产品革命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全球消费电子核心亦从北美地区转至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目前,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此外,亚洲也取代北美,成为消费电子最大区域市场。中国,正开始扮演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驱动引擎的角色。可穿戴设备抢占4G潮头IC设计厂商联发科将再次参展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并将展位面积扩大近一倍,据悉,联发科本次参展将在传统的智能手机、平板等芯片基础上,增加车载芯片方案。联发科此次参展CITE 2014,联发科更将携旗下智能汽车芯片全新亮相,合肥研发基地及汽车电子芯片项目将用40nm工艺,研发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用的IC芯片。汽车电子在2014年初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已经取代往年的平板电脑和手机大领风骚。在全球4G网络和消费电子产业链的相互助推下,许多电信、互联网、消费终端公司,包括电信运营商、联发科、英伟达和高通,及谷歌、苹果等公司,均希望建立起自己在汽车领域的一席之地。不仅在汽车消费电子领域,4G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亦带动了消费终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大跨步发展。去年以来,从国外的三星、索尼、耐克,到国内的百度、盛大、小米等终端及互联网公司相继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目前,市场在售产品已达数十款,价格从几百到上万。参加本次展会的三星、TCL、酷派、联想、海信等终端厂商,都在可穿戴市场有所部署,本届展会上将展示更多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联合操作。4G产业链协同亮相4G整体产业链协同展出最新产品,亦是本届展会的重要主题。作为4G终端芯片领域的重要角色,联发科将根据产品进度争取在4G元年的电子信息业首秀展会上展出TDD-LTE 4G产品解决方案。华为作为TD-LTE产业链的重要网络设备厂商,将展示作为LTE TDD和LTE FDD端到端解决方案,展示其强大的标准与概念领导能力。此外,作为国内信息通信领域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大唐电信优化业务结构,谋求4G时代新突破,将携其最新研发的4G终端等尖端通信产品亮相CITE 2014。在终端产品上,CITE 2014上各类4G手机和移动终端将百花齐放,一个全新的4G通信时代将直观地体现在大家的面前。联想、酷派、海信、三星、LG等都将带来高端产品,在各自领域中独占鳌头。
李娜 吴斯丹重回“挑战者”的角色,英特尔(26.91, 0.43, 1.60%)希望在平板领域扳回一城。日前在阴雨绵绵的深圳举办的英特尔技术峰会(IDF)上,被中国客户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是英特尔全球CEO科再奇提及的平板机会。科再奇说,英特尔曾经错失了平板电脑的机会,而现在要重新夺回这个市场,他表示今年英特尔的平板电脑出货量要达4000万台,这是一个3倍于去年的增长数字。英特尔此次寄望的伙伴,已经不再是过去PC阵营的四大金刚(联想、惠普(32.45, -0.25, -0.76%)、戴尔、宏碁),而是数量更为巨大却往往名不见经传的“白牌”厂商。虽然英特尔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但对于基于ARM架构优化的安卓平板市场,中国的平板产业链似乎已经自成体系,能否再次创造PC时代的辉煌,对于英特尔来说目前似乎仍是个未知数。放下姿态作为IT行业中的传奇,英特尔统治了人类桌面互联的时代。但在移动时代,它并没有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另一家专注于为移动设备设计廉价、低功耗、高效的芯片领域的ARM公司,则成为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主角之一,并且催生了像高通(78.89, 0.81, 1.04%)、博通(30.95, 0.32, 1.04%)、联发科等移动芯片制造商巨头,也催生了包括像展讯、联芯、全志、瑞芯微、炬力等国内芯片厂商。“英特尔的芯片在架构、品牌、工艺上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我们在平板市场还是一个新手,所以我们愿意学习和拥抱平板产业的游戏规则,我们也开始在保证体验的同时,关注成本控制、服务的灵活性和快速的反应。”在此前英特尔与厂商之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平板事业部总经理重申了英特尔重回平板领域的策略。据了解,目前全球平板市场依然是两极分化,根据调研机构Digitimes提供的数据,白牌平板在2013年出货量已达到9千万台,预测2014年白牌平板市场将达到1.8亿台的市场规模。正因如此,Intel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市场策略,随后决定将注意力投向深圳的白牌厂商。在2013年推X86+Windows平板效果不如预期的情况下,2014年Intel将力推X86+Android的低端平板,同时对深圳本土平板厂商提高扶植力度。“过去的英特尔也许很难理解深圳平板厂商的运作模式,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变化。”一家平板厂商的负责人王强(化名)对记者表示,在深圳做平板方案,两个月就必须要量产,如果一两个月没有量产就必须换掉,这样的现状对于英特尔来说很难想象,正常的一个项目在公司内部至少要做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王强表示,以前与Intel配合是一种固有的模式,就像是快餐店里的套餐只能点几个固定的,而现在为了配合深圳厂商的需求,英特尔会主动询问要不要加点“辣椒”或者“酱油”。英特尔公司产品架构事业部副总裁、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英特尔可以为客户提供非常全面的参考设计,可以极大缩短中国客户后期的设计时间和研发周期。“比如我们最近刚刚推出了Bay Trail入门级的平台,这也是整个Bay Trail系列里面最新的产品,基于这一个平台我们将会推出2种针对Bay Trail的交钥匙解决方案,是针对7英寸屏和8英寸屏的,我们也会随之推出相应的工具,包括一些预先验证的组件一起推出,这样做可以使客户以更简便的方式来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内容,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同时确保在供应的时候有足够的稳定性。”陈荣坤说。去年,英特尔还推出了“CTE计划”,目的是把Intel芯片平板整个生态系统中国化,以适应整个国内市场的节奏。重构产业链但仅仅是放下姿态对于市场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作为后来者,英特尔要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据业内人士透露,英特尔去年的平板数量在深圳平板厂商出货量中仅能达到200K/月,约占整体市场出货量的2%。很多平板厂商只是在利用Intel平台赚钱,并没有去占据市场份额。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主动拉拢出货量为100K级别的平板方案公司和整机公司,希望借助这些公司构建紧密的生态系统。同时,宣布为平板电脑产业线的合作伙伴提供完全免费的处理芯片解决方案,但仅限于搭载Android系统的平板设备。所提供的芯片为专为平板电脑所研发的BayTrail-T系列高效能芯片,型号为Atom Z3735。陈荣坤对记者,表示随着英特尔在平板电脑上的投入加大,组织架构也随之调整。“现在我们有120名工程师负责相关的设备以及相关方面的业务,硬件和软件在供应链环节、销售环节,包括主参考设计,都将是我们的一些内容。同时我们还有专门的销售团队组织,这一切都能够使我们的合作更加简便。”此外,在 IDF2014上,英特尔宣布首个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落户深圳,为的是加速推出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基于英特尔技术的智能设备。陈荣坤对记者表示,借助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希望能更好地和深圳的本土企业合作,更好利用生态圈的创新能力,使我们未来的发展更加顺畅,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土化资源。他表示,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将为本土OEM、ODM和软件开发商提供英特尔平台与技术支持,包括交钥匙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参考设计、开发工具、供应链采购、质量管理和客户支持。目前,这一创新中心已经组建了专门的支持团队,面向100多家OEM、ODM、IDH和零配件供应商、软件服务提供商,提供涉及平台差异化、软件优化、参考设计、配件选型、物料采购和产品测试等全方位的支持。在未来一年,该中心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其支持的中国合作伙伴范围将增至300多家。在此基础之上,英特尔投资还宣布了一项总额达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旨在加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2合1产品、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及其他相关技术领域智能设备在中国的创新步伐。红海中的对手而另外的挑战来自于平板市场本身的竞争格局。据IDC的相关预测,2014年平板电脑市场的增速将明显放缓,其年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51.6%下降到今年的19.4%,而2012年平板电脑售价下滑18.3%,到了2013年再降14.6%。究其原因,在于平板电脑硬件本身升级的减缓和成熟市场需求的减少。而对于去年平板电脑增速迅猛,按照Gartner的说法,主要得益于用户对于低价但功能和体验一般的平板电脑的选择。[!--empirenews.page--]此外,受到同质化的影响,中国平板厂商的退出者日益增多。一位半导体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在价格为导向的中国市场,只有中国的芯片公司才懂得和适应中国的平板厂商。“大家都看到Intel在中国的推广力度。AP直接免费送,但是除了像富士康这样的厂商有多少厂商在做呢?没有几家公司在做。为什么,虽然Intel的AP免费,比全志、RK的还便宜,但是外围贵五六美元。并且周边元器件产品买不到,还有就是如何量产的问题。Intel这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平板市场还是属于中国的芯片厂商。”而另一家平板芯片厂商瑞芯微的负责人则表示,英特尔迅速介入,也是扩展其产业的行动之一。目前支持Android与Windows双系统的Atom Bay Trail也已经发布上市,不过兼容性方面是英特尔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有多少应用程序在其平台之上,优化的如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的芯片厂商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得优势。但蓝魔数码总经理万秋阳则对和英特尔的合作颇有信心。“英特尔会全程参与进来,给予的这种背后的支持,比其他的芯片厂好很多。虽然目前从整个产业链和生态圈来讲,还不是那么成熟,器件上稍微麻烦一点,但是英特尔会通过其他各方面的帮助去弥补。我们任何的Bug都可以提给英特尔,而不是提给我们的方案商,然后英特尔的人可以帮我们追踪并解决这个问题。”他表示,除了技术层面的支持,英特尔可以带给中国厂商更多的视野,从而帮助企业在全球进行品牌和市场的推广。“我们才起步三年,我们相信最后一定能成功转型。”英特尔公司总裁詹瑞妮颇有自信地说,英特尔历史上一直有进行变革的传统,改变的DNA始终存在。从最早放弃内存业务专注处理器的成功就可以证明。现在,新一代的领导层重要任务就是引领公司度过这个变革的时期。英特尔引入了新的人才,并坚持从文化角度推动创新和变革。
英特尔看好中国大陆4G市场成长爆发力,执行长科再奇(Brian Krzanich)亲自在上周于深圳举办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中,发表符合中国移动「五模十频」规格要求的最新4G基频芯片XMM7260,全力抢攻大陆4G智能型手机市场。英特尔4G芯片大军压境,联发科(2454)倍感压力,但台积电(2330)却乐接28纳米代工大单。大陆政府去年底发放3张4G执照,今年可说是大陆4G起飞年,但由中国三大电信业者今年上半年的4G智能型手机标案来看,高通虽然通吃所有4G手机芯片市场,但因其被大陆官方视为有涉及柯断疑虑,业界预期,下半年新标案将会有更多4G芯片释出给其它业者,所以包括联发科、迈威尔、展讯、博通等均相继推出4G手机芯片抢市,英特尔也决定参加。英特尔上周于深圳召开年度信息技术峰会,执行长科再奇亲自出席,并亲自宣布将推出新款4G基频芯片XMM7260。英特尔XMM7260将在第2季量产出货,除了支持最新LTE Cat.6及集成全新SMARTi收发器、支持超过30个3GPP频段之外,更重要的是符合中国移动对4G芯片的「五模十频」规格要求。英特尔虽然并购英飞凌的手机基频芯片事业,但过去几年在行动装置市场处于落后地位,在大陆市场也仅守稳了低价3G芯片市场,如今成功抢进4G手机基频芯片市场,业界认为,初期仍无法与高通平起平坐,但却可与博通、联发科等大抢订单,以英特尔的芯片设计能力及推出速度来看,同样只推出4G基频芯片的联发科将倍感压力。英特尔XMM7260采用台积电28纳米制程,成功打进大陆前四大手机厂,出货量自第2季起逐步放大,台积电直接受惠。此外,英特尔也如期进行新款搭载了自家Atom处理器核心的SoFIA手机系统单芯片的研发,预估第3季开始在台积电以28纳米制程量产投片,第4季正式出货。据英特尔规画,英特尔今年底推出的SoFIA芯片仅支持3G,明年底才会推出以20纳米制程生产的4G规格SoFIA芯片,但英特尔希望透过SoFIA芯片扩大在低阶智能型手机市场占有率,提供的参考设计方案低于100美元,势必会对高通及联发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李娜 吴斯丹重回“挑战者”的角色,英特尔希望在平板领域扳回一城。日前在阴雨绵绵的深圳举办的英特尔技术峰会(IDF)上,被中国客户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是英特尔全球CEO科再奇提及的平板机会。科再奇说,英特尔曾经错失了平板电脑的机会,而现在要重新夺回这个市场,他表示今年英特尔的平板电脑出货量要达4000万台,这是一个3倍于去年的增长数字。英特尔此次寄望的伙伴,已经不再是过去PC阵营的四大金刚(联想、惠普、戴尔、宏碁),而是数量更为巨大却往往名不见经传的“白牌”厂商。虽然英特尔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但对于基于ARM架构优化的安卓平板市场,中国的平板产业链似乎已经自成体系,能否再次创造PC时代的辉煌,对于英特尔来说目前似乎仍是个未知数。放下姿态作为IT行业中的传奇,英特尔统治了人类桌面互联的时代。但在移动时代,它并没有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另一家专注于为移动设备设计廉价、低功耗、高效的芯片领域的ARM公司,则成为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主角之一,并且催生了像高通、博通、联发科等移动芯片制造商巨头,也催生了包括像展讯、联芯、全志、瑞芯微、炬力等国内芯片厂商。“英特尔的芯片在架构、品牌、工艺上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我们在平板市场还是一个新手,所以我们愿意学习和拥抱平板产业的游戏规则,我们也开始在保证体验的同时,关注成本控制、服务的灵活性和快速的反应。”在此前英特尔与厂商之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平板事业部总经理重申了英特尔重回平板领域的策略。据了解,目前全球平板市场依然是两极分化,根据调研机构Digitimes提供的数据,白牌平板在2013年出货量已达到9千万台,预测2014年白牌平板市场将达到1.8亿台的市场规模。正因如此,Intel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市场策略,随后决定将注意力投向深圳的白牌厂商。在2013年推X86+Windows平板效果不如预期的情况下,2014年Intel将力推X86+Android的低端平板,同时对深圳本土平板厂商提高扶植力度。“过去的英特尔也许很难理解深圳平板厂商的运作模式,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变化。”一家平板厂商的负责人王强(化名)对记者表示,在深圳做平板方案,两个月就必须要量产,如果一两个月没有量产就必须换掉,这样的现状对于英特尔来说很难想象,正常的一个项目在公司内部至少要做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王强表示,以前与Intel配合是一种固有的模式,就像是快餐店里的套餐只能点几个固定的,而现在为了配合深圳厂商的需求,英特尔会主动询问要不要加点“辣椒”或者“酱油”。英特尔公司产品架构事业部副总裁、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英特尔可以为客户提供非常全面的参考设计,可以极大缩短中国客户后期的设计时间和研发周期。“比如我们最近刚刚推出了Bay Trail入门级的平台,这也是整个Bay Trail系列里面最新的产品,基于这一个平台我们将会推出2种针对Bay Trail的交钥匙解决方案,是针对7英寸屏和8英寸屏的,我们也会随之推出相应的工具,包括一些预先验证的组件一起推出,这样做可以使客户以更简便的方式来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内容,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同时确保在供应的时候有足够的稳定性。”陈荣坤说。去年,英特尔还推出了“CTE计划”,目的是把Intel芯片平板整个生态系统中国化,以适应整个国内市场的节奏。重构产业链但仅仅是放下姿态对于市场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作为后来者,英特尔要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据业内人士透露,英特尔去年的平板数量在深圳平板厂商出货量中仅能达到200K/月,约占整体市场出货量的2%。很多平板厂商只是在利用Intel平台赚钱,并没有去占据市场份额。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主动拉拢出货量为100K级别的平板方案公司和整机公司,希望借助这些公司构建紧密的生态系统。同时,宣布为平板电脑产业线的合作伙伴提供完全免费的处理芯片解决方案,但仅限于搭载Android系统的平板设备。所提供的芯片为专为平板电脑所研发的BayTrail-T系列高效能芯片,型号为Atom Z3735。陈荣坤对记者,表示随着英特尔在平板电脑上的投入加大,组织架构也随之调整。“现在我们有120名工程师负责相关的设备以及相关方面的业务,硬件和软件在供应链环节、销售环节,包括主参考设计,都将是我们的一些内容。同时我们还有专门的销售团队组织,这一切都能够使我们的合作更加简便。”此外,在 IDF2014上,英特尔宣布首个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落户深圳,为的是加速推出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基于英特尔技术的智能设备。陈荣坤对记者表示,借助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希望能更好地和深圳的本土企业合作,更好利用生态圈的创新能力,使我们未来的发展更加顺畅,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土化资源。他表示,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将为本土OEM、ODM和软件开发商提供英特尔平台与技术支持,包括交钥匙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参考设计、开发工具、供应链采购、质量管理和客户支持。目前,这一创新中心已经组建了专门的支持团队,面向100多家OEM、ODM、IDH和零配件供应商、软件服务提供商,提供涉及平台差异化、软件优化、参考设计、配件选型、物料采购和产品测试等全方位的支持。在未来一年,该中心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其支持的中国合作伙伴范围将增至300多家。在此基础之上,英特尔投资还宣布了一项总额达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旨在加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2合1产品、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及其他相关技术领域智能设备在中国的创新步伐。红海中的对手而另外的挑战来自于平板市场本身的竞争格局。据IDC的相关预测,2014年平板电脑市场的增速将明显放缓,其年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51.6%下降到今年的19.4%,而2012年平板电脑售价下滑18.3%,到了2013年再降14.6%。究其原因,在于平板电脑硬件本身升级的减缓和成熟市场需求的减少。而对于去年平板电脑增速迅猛,按照Gartner的说法,主要得益于用户对于低价但功能和体验一般的平板电脑的选择。此外,受到同质化的影响,中国平板厂商的退出者日益增多。一位半导体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在价格为导向的中国市场,只有中国的芯片公司才懂得和适应中国的平板厂商。[!--empirenews.page--]“大家都看到Intel在中国的推广力度。AP直接免费送,但是除了像富士康这样的厂商有多少厂商在做呢?没有几家公司在做。为什么,虽然Intel的AP免费,比全志、RK的还便宜,但是外围贵五六美元。并且周边元器件产品买不到,还有就是如何量产的问题。Intel这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平板市场还是属于中国的芯片厂商。”而另一家平板芯片厂商瑞芯微的负责人则表示,英特尔迅速介入,也是扩展其产业的行动之一。目前支持Android与Windows双系统的Atom Bay Trail也已经发布上市,不过兼容性方面是英特尔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有多少应用程序在其平台之上,优化的如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的芯片厂商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得优势。但蓝魔数码总经理万秋阳则对和英特尔的合作颇有信心。“英特尔会全程参与进来,给予的这种背后的支持,比其他的芯片厂好很多。虽然目前从整个产业链和生态圈来讲,还不是那么成熟,器件上稍微麻烦一点,但是英特尔会通过其他各方面的帮助去弥补。我们任何的Bug都可以提给英特尔,而不是提给我们的方案商,然后英特尔的人可以帮我们追踪并解决这个问题。”他表示,除了技术层面的支持,英特尔可以带给中国厂商更多的视野,从而帮助企业在全球进行品牌和市场的推广。“我们才起步三年,我们相信最后一定能成功转型。”英特尔公司总裁詹瑞妮颇有自信地说,英特尔历史上一直有进行变革的传统,改变的DNA始终存在。从最早放弃内存业务专注处理器的成功就可以证明。现在,新一代的领导层重要任务就是引领公司度过这个变革的时期。英特尔引入了新的人才,并坚持从文化角度推动创新和变革。
果如外资圈预期,联发科昨(8)日公布3月营收达174亿元、首季营收460亿元均优于财测高标,瑞信、日商大和证券将目标价调升至540元,但也点出短线股价面临四大挑战:一、第一季基期已高,第二季营收力拚与第一季持平水准;二、中国五一假期过后的拉货需求;三、高通可能针对3G晶片祭出价格战;四、4G LTE晶片推出前的空窗期效应。美系外资券商主管指出,4G LTE晶片确定开始挹注营收前,联发科股价本应在400至450元间盘整,至于「第一季营运成长动能优于预期」与「合并F-晨星营收从2月开始挹注」等双利多题材,大概可为股价带来20元上涨空间,因此,联发科区间盘整价位应平移到420至470元,意味现在是相对高点。以巴克莱资本证券亚太区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陆行之为首的外资先前点名,第一季营收可望优于财测的半导体厂商不只有台积电,联发科也具备这样的实力,而实际数据也不负外资圈所望。摩根士丹利证券亚太区半导体首席分析师吕家璈指出,联发科3月营收174亿元、远高于他原先预估的158亿元,第一季营收460亿元(较去年第四季成长15.6%),均同步高于他预估的444亿元、外资圈预估平均值的420亿元、财测的414至446亿元。根据大和证券亚太区科技产业研究部主管陈慧明的预估,联发科第二季智慧型手机晶片仍可较第一季成长12%,也就是说,上半年智慧型手机晶片将出货1.38亿套。
上月营收 IC设计报喜旭曜、联发科均创新高IC设计股3月营收表现亮眼。上市股联发科 (2454)上午公布3月营收创历史新高,且第一季营收表现优于预期; 上市股旭曜(3545)上午亦公告3月合并营收年增超过4成,亦创下历史新高,上市股奕力(3598)3月营收创近10个月新高,股价一开盘即上演庆功行情,早盘股价攻顶,并一度锁在涨停价位,成交量并并出逾6,000张的近期大量。联发科因合并F-晨星加上3月手机客户备货需求强劲,在双重效应带动下,营收再创历史新高水准,3月营收来到174.29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84.84%,并较2月成长10.79%。同时第一季合并营收来到460.0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水准,并较去年第四季成长15.6%,较去年同期成长91.9%。公司先前预估首季营收合并晨星上修至413.9亿至445.74亿元。主要原因是五一销售旺季提前备货,带动3月份营收表现,同时,中国手机市场需求也优于预期。奕力3月合并营收8.87亿元,较2月份大幅成长66%,并较去年同期成长7.26%,并创下近10个月新高。3月营收动能主要亦来自中国五一档期提前备货效应,加上新版WVGA面板驱动IC产品表现亦佳,使得营收表现优于预期。累计奕力第一季合并营收来到21.99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增0.72%,较去年第四季减6.95%。
穿越侏罗纪地层的阳光,华为苏州研究所能源解决方案验证团队进入矿井最深处为地下500米的侏罗纪底层测试;在阿布扎比沙漠和阿拉伯海苦战30天,获得UAE(阿联酋) 客户eLTE POC测试第一名;在南苏丹的战火中上演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是我们熟悉的华为特质画面。不一样的是,这些画面上,不再刻着单打独斗、低价竞争等水印。这里,是一个不一样的华为。从2011年的高举高打到2013年的沉静前行,一路披荆斩棘走过三年峥嵘岁月后,在企业市场上,一个不一样的华为逐渐清晰,比以前开放、温和、透明,少了令人警惕的尖锐,多了诚挚合作的特质。还有一些不一样,华为还给全球ICT市场带来了不一样的气质,例如把运营商市场大规模部署的产品技术和网络经验运用到企业业务领域,开启了整个市场对于IT和IC技术融合的全新认识等;例如在别人认为成熟了的市场,于细节处着眼,实现差异化创新;例如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和低姿态去追求“被集成”等等。三年时间,华为企业BG委实不易,吃了许多苦,摔了许多跤,诋毁和荣誉一起纷飞,打造出了一个营收达到25亿美元的大盘子。从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到SDN交换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深度融合一体机、T级旗舰防火墙、eLTE专业宽带多媒体集群、桌面云、虚拟化平台、云操作系统等等,整个华为企业BG一次次以创新产品刷新了业界期望值,在企业市场也赢得了越来越热烈的回应,也赢得了“老板”任正非的肯定:“祝贺你们,终于走出困境了,明天的曙光也能看见了。”然而,不一样的华为,在面临不一样的挑战。任正非说,“乌龟精神”是指乌龟认定目标,心无旁骛,艰难爬行,不投机、不取巧、不拐大弯弯,跟着客户需求一步一步地爬行。今天的华为企业BG,正在实践“乌龟精神”,但是它还得具备赶上龙飞船的速度,如何才能做到?今天的华为企业BG实现了非IT产品盈利,整体尚处于亏损,但对于一个年仅三岁的“新生儿”,在IT领域还处于大力投入和战略亏损期的企业业务而言,已经是难能的可贵。当然,无论产品及攻城拔寨的能力如何锐利,填饱肚子是目前最现实的压力。而外界也在密切关注华为企业BG的盈利能力,它能否快速甩掉“低价竞争”的帽子,做到保持合理的毛利水平不破坏行业价值?未来究竟如何,目前的确不能知道,唯有时间会检验一切雄心壮志。1959年,27岁的弗朗索瓦?恩格勒以出色的成绩获得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物理学系博士学位。5年之后,也就是1964年,恩格勒提出来一项理论,揭示了粒子是如何获得质量的。凑巧的是,在彼此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隔着湛蓝深邃的英吉利海峡,时年35岁的英国物理学家彼得?W?希格斯也提出了同样的理论。他们没有改变什么,但他们预言了改变这个世界的最本质能量——俗称“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53年之后,瑞典皇家科学院为此把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已至耄耋之年的希格斯和恩格勒。因为瑞士日内瓦近郊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这一年真正了发现上帝粒子。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故事里还会有华为。“上帝粒子”的秘密为了找到“上帝粒子”,CERN利用其全球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宇宙大爆炸的模拟,然后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环形隧道内分布着的1.5亿个感应器来收集和传递实验数据。这些粒子碰撞实验所产生的数据量是惊人的,例如在CERN的无数次碰撞实验中, 每秒产生的待存储数据就高达6GB。CERN产生的实验数据从2012年开始迅速增长,每年至少新增20PB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是CERN IT系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CERN来说,这个存储系统还必须具备三种能力:首先是可靠性,例如实验中存储系统绝对不能宕机;其次是性能,每秒4000万次撞击、1.5亿个感应器,要求存储系统具有极高带宽并保持很长时间;第三是TCO和扩展能力。CERN预计在2013年将会产生25PB实验数据,这一数据在2012年是20PB,迅猛扩张的大量存储设备具备高性价比和良好的扩展能力,也是CERN的基本要求。2011年11月,华为存储加入CERN OpenLAB,2个月内完成部署1PB海量存储系统。接下来的6个月,OceanStorUDS系统经历严格测试,被证实完全满足客户在性能和扩展性方面的要求。“CERN在执行数据密集型模拟和分析方面正在面临极限,同华为的合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新途径,我们看到华为云存储优良的架构设计,使得CERN在应对未来EB级数据量的挑战时也能够轻松应对。”CERN OpenLAB的总负责人鲍勃?琼斯对华为UDS项目如是评说。支持探寻“上帝粒子”的海量数据存储,是华为企业BG“差异化产品创新”的成果之一。存储市场堡垒难撞,更冷峻的大背景是经历全新云计算模式挑战的传统IT市场萎靡不振。就是在天时地利都不具备红利的条件下,华为存储大踏步前进,一方面从产品线角度基本做到了全存储供应商,另一方面在市场打拼中显示出凌厉攻势,2013年同比增长超过40%,取得了中国市场三甲、全球市场第八的好成绩。存储业界一直有说法,认为由闪存和机械硬盘组成的混合阵列不可能在SPC-1测评中突破一百万IOPS。2014年初,华为OceanStor 18000以混合阵列达到了惊人的1,005,893 SPC-1IOPS,在混合阵列竞争中力挫群雄,颠覆了业界对混合阵列性能的理解。对中国存储产业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很多年了,中国企业一直试图在存储领域有所作为,但是直到华为杀入这个市场,那一直是一个缥缈的中国梦。而对于华为存储来说,这只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案例。经过3年的艰苦打拼,历经2012年初的华赛回归及整合,他们可以有些许欣慰了。但是,对于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来说,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让存储产品线具备同样良好的盈利能力,是他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整个华为企业BG在2013年也只是实现了非IT产品盈利,整体尚处于亏损,在外界看来,这使徐文伟面临相当大的压力。空杯心态在2013财年业绩预发布会上,华为CFO孟晚舟坦言,集团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受益于消费者和企业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内部管理运作成本的降低。企业业务尽管发展时间不长,目前还处在投入期,去年还是亏损状态,但是华为对企业业务充满了信心,会持续保持投入。然而,外界质疑还是纷涌而至,甚至有说法认为“在华为三大BG中,运营商业务是现金牛,消费者业务是明星,而企业业务只能说是个‘问题’”。[!--empirenews.page--]面对质疑和压力,华为企业BG掌门人徐文伟却依然沉着自信。在他看来,企业业务开创期间投入大,亏损没有什么奇怪的。而投入能带来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为客户和市场所接受,假以时日,自然就会盈利。在他的布局中,通过产品创新抢占战略制高点、通过打组合拳打通水平整合能力、通过行业解决方案Design in建立垂直开放的行业适配能力,以创业的心态、必胜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华为企业BG走的是一条健康的聚焦之路。“这三年以来我们秉承差异化、创新、领先三大战略,在产品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敏捷网络、CE12800数据中心交换机、高端存储OceanStor都是很好的代表,这也是华为企业BG继续大踏步前行的基础和底气”,他说。在成长的三年期间,一路披荆斩棘,华为企业BG经历了从兴奋到迷茫然后走向聚焦的坎坷。“2011年、2012年摔了许多跤,交了许多学费,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始终满怀信心”,在徐文伟看来,艰难时光中的宝贵经验,让今天的华为企业BG更加坚韧。就在2013年底的座谈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再次强调:“企业业务目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要聚焦,要盈利,不要盲目铺开摊子。”对于华为企业BG来说,就曾经在“铺开摊子”上摔了跤。苏州会议2011年,是一向低调神秘又被视作骄傲的华为华丽蜕变的一年。“一群华为人肩负着发展企业业务的使命,聚集到一起,经历风雨,迎接挑战。”这次对华为而言前所未有的调整,第一次打破了二十多年来按产品部署组织架构的方式,按照面向客户的类型将公司业务分为三大块: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吹响了进军企业市场的号角。当年1月18日,就在华为公司全球市场大会上,企业业务首次亮相,身材高大、性格内敛的徐文伟出任企业业务BG CEO,带领初始集结的829人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征战。“4月份,华为企业业务部门的人员、组织和能力建设全部到位,研发、销售组织等基本就绪。”三年后,回忆当初的峥嵘岁月,徐文伟仍有一丝兴奋。成立之初,企业BG的战略是高举高打,到2011年10月整个团队规模超万人。企业网、IT产品线、UC&C产品线以及解决方案四大部门集结完毕。江湖上一派“华为来了,寸草不生”的惶恐情绪。然而,情况很快变得令人焦虑,初来乍到企业市场,华为很快发现以往在“大颗粒”运营商市场行之有效的战术,在“小颗粒遍地”的企业市场陷入了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的尴尬。“逮着一个机会,就认为是机会,不会取舍。开始很兴奋,最后发现什么都没逮着”,徐文伟说这些话的时候,带着些许揶揄的口吻。而当时经历的,却是痛苦的思变。2011年10月,任总主持在苏州召开企业业务战略研讨会,初步确立了聚焦和被集成两大战略,之后落地计划很快出台。“苏州会议对确定企业业务的战略方针和今天的态势非常重要,是一个战略转折点,使得我们在迷茫中聚焦,包括产品聚焦、市场聚焦、行业聚焦等”,徐文伟说。2012年1月,华为EMT会议下发《关于华为企业业务发展战略的决议》,企业BG开始贯彻长期坚持被集成不动摇和聚焦高价值企业ICT解决方案两大核心思想。所谓被集成,就是改变黑寡妇形象,赢得更多合伙伙伴,大家一起做大市场。被集成战略在企业BG落实得有声有色,例如发展产业联盟提升行业适配度、联合产业链伙伴推出智慧城市行业解决方案等等;而聚焦使得企业BG能够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陆续拿出了全球最高性能数据中心交换机CE12800、全球第一款敏捷交换S12700、业界首款T级防火墙USG9500、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云数据中心、企业级高端存储、全球首款全景智真、eLTE等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正是这次会议,稳住了华为企业BG高举高打、急躁突进的步伐,进行了结构性战略聚焦和调整。然而,大收大放的结构性调整,使外界对企业BG的质疑骤起。“华为适应不了企业市场游戏规则,他们迟早会回到运营商市场去”,这样的冷水时常会迎面泼过来。实际上,徐文伟和他的团队几乎没有时间去在意这些冷水。“即便到现在,还在进一步聚焦,还没做到位”,他说,我们在内心深处相信华为企业业务一定会成功,压力也好、挑战也好,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心。信心、干劲和决心是企业业务成功的关键。这一点,即便是那些非常不喜欢华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只要华为想做,就一定能做成。”在战斗中补短板2014年1月,在企业BG颁奖晚会上,徐文伟在向全体员工宣布2013年企业BG营收超过2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2%的业绩时,偌大的会场都能感受到他的高亢情绪。“企业业务终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他说。洞察市场、在战斗中补齐能力短板是华为企业BG的关键战略举措。这需要勇气和担当,尤其在2011年4月份就投入大量人力去做的一款全球最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交换机,甚至可以说一场赌博。“那时候企业BG刚成立,我们以IP为主把队伍建起来,把散落在大平台里的IP产品聚集起来 ,在2012实验室积累的基础上,在艰苦的情况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发CE12800,当时竞争对手认为我们不可能开发出来,因为这里面涉及极高的技术难度。”徐文伟说。实际上,困难依然比想象多得多,CE128000研发过程中的各种艰难不足为外人道,企业网产品线总裁刘少伟更是承担了产品延后上市的巨大压力。2012年5月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Interop展上,华为终于宣布推出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其中CloudEngine 12800系列整机最大支持48Tbps交换容量,最高支持96个100GE、288个40GE或1152个10GE全线速接口,号称全新一代业界最高性能数据中心交换机。发布现场单板24个40G用测试仪实时打流,面对闪着晶莹璀璨蓝色光芒的辛劳成果,刘少伟的心情终于放松,他在微博中转发了官方微博关于华为还同步发布了北美权威测评实验室Miercom对CE系列的测评报告,评论很简短:“业界几个主要玩家的测试报告,都出自这个测试机构,CE多强,自己说了不算,看看第三方测试报告就清楚了。”当时的市场充满质疑,许多人对华为企业BG快速研发出全球一流核心交换机的能力打着问号,很快CE12800就以豪单证明了自己的力量。2013年元旦刚过,华为独家中标农行数据中心与骨干网项目,包括上百台CE12800 交换机,以及数量众多的S9700交换机和NE40E路由器。一时间,所有的质疑都消失了,宛如当年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景。[!--empirenews.page--]“做产品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去做,会有回报的那一天。”这是刘少伟的想法,也是徐文伟的想法,也是整个华为企业BG的想法。设定目标坚定推进,一旦实现,立刻放下重新出发,正是这种空杯心态,让华为企业BG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差异化创新观2月结束的前一天,Gartner发布2013年第四季度服务器报告。华为服务器以260%的同比增长闪耀全球,秒杀所有其他厂商,在出货量方面,居全球第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华为服务器在四路、八路高端市场取得了发货量同比增长6倍的成绩。一年前我去深圳拜访华为服务器总经理邱隆。那是一个飘着细细冷雨的周六,我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办公室里找到了埋头工作的他。精干历练的邱隆给我介绍了X8000高密定制服务器,说“一天建成数据中心不再是梦想”,因为X8000整机柜交付,一根电源线一根网线10分钟就能部署完毕。“大家都在说创新,是否能落实,帮助支撑客户的业务方面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这是徐文伟的创新观——差异化创新,这个价值观也一一落实到了企业成立三年来的产品创新上。华为一直被诟病的一点,是只有硬件能力,在“软势力”方面还很落后。企业BG成立三年以后,正是在差异化创新观的指导下,一步步向市场证明着自己的“软创新能力”。例如,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不仅是一系列电信和企业应用的坚实平台,还成为了不少企业IT转型的关键动力:印尼Telkom、中国电网、新加坡StarHub、中国联通、香港PCCW、西班牙电信、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移动等都通过FusionSphere收获不俗成效。“云计算和大数据很热,但我们很冷静,华为要在核心的技术领域逐个突破并领先。”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说。2013年8月8日,华为在北京高调推出新一代敏捷网络架构以及第一代敏捷交换机S12700。一向淡然的徐文伟也禁不住有些激动:“面对宽带业务、多媒体及移动化、社交化的时代,传统上以技术设备为中心的网络必将改变。华为面向全球第一个推出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网络和敏捷交换机。我相信,这是改变未来的开始。”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网络架构的创新能力,这是华为企业BG开始展示产业领导力的开始。这种软能力,标志着华为已经走出“只会攒盒子”的硬件创新阶段,开始迸发更高阶的创新思维。在2013年末的OpenStack董事会投票表决中,华为正式成为中国首家OpenStack基金会金牌会员,表明华为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得到了官方认可。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解读为华为软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的标志。ICT的融合力量这是一个融合的时代。传统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融合,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沃尔玛;传统计算模式和新兴计算模式的融合,正在创造一个布满创新机会的空间;而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正在带来全新的ICT融合解决方案。在全球最大规模的ICT展会CeBIT2014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参观了与VDF共同展出的华为LTE基站。实际上,面向广大的行业市场,华为在传统LTE的前面创造性地加了一个小小的e,推出了eLTE宽带集群解决方案,融合集群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可以支持丰富的业务。从全球来看,这是华为结合运营商市场优势针对企业市场的独特创新。“eLTE可以成为未来关键通信的标准”,一位来自南方电网的用户代表说。eLTE是一个典型的IT和CT技术融合结晶,而这让我们关注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华为正式进入企业市场之前,ICT这个词很少被提起,可是在华为的带动下,这个词现在不但非常热门,且大有取代传统的IT产业这一叫法的势头。ICT融合能力,正是一个不一样的华为的独特气质。“你们要把华为(在运营商市场)大规模部署的产品技术与网络经验运用到企业。我们的光接入、无线接入,实际上是为大网服务的,但是也可以转为你这个小网服务的。为什么你企业网就不能用无线接入呢?抢占了这个机会点,你做好以后,别的地方卖盒子就容易了”,这是2013年12月19日任正非在企业业务座谈会上对ICT融合能力的再度阐述,对于一直以来大力推进ICT融合的华为企业BG来说,这无疑是来自内部核心层的最大支持。而eLTE得到行业市场热烈追捧的现状,也证明了任正非所言“把运营商产品技术运用到企业”这种融合牌对华为企业BG来说,是很少有人能企及的能力。华为企业业务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告诉记者,借助高宽带易部署的eLTE网络,部署全球首个电力行业4G eLTE专网后,珠海电力实现了从人工抄表到智能的实时计量;故障定位从平均30分钟减少到1分钟,建设周期也从270天减少到了66天。对于华为企业BG来说,这些只是开始。“未来几年,全球企业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远大于运营商和消费业务的规模,华为企业业务有着光明的前景。而且,经过EBG全体同事三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在企业市场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风雨终见彩虹,让我们共同见证改变未来的开始。”这是徐文伟以及他身后那个不一样的华为发出的宣言,整个世界都在倾听。
霍光2014年4月8日,一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子,却由于XP的“停止更新”引发了热议,对近年来影响力逐渐衰退的微软(39.82, 0.02, 0.05%),不知是幸抑或不幸。值得玩味的是,实际上,这一停更的日期并非仓促决定。早在2009年4月,微软已经宣布停止XP的销售,并停止对其所做的主流技术支持。只是由于Vista和Window 7不争气的市场表现,微软才有限地(针对HP品牌OEM)延长了1年的XP销售时间,并将扩展技术支持的期限一下子延长了5年,定为2014年4月8日。怪只怪5年时间太漫长,微软惯例性地提醒时,这一决定早已被人淡忘,以至于“Windows XP宣布停更以来,讨论不绝于耳”这样的描述都见诸报端。话说2013年底之前的4年间,相关的讨论似乎并不常见。或许是笔者孤陋寡闻?XP停更会带来多大的危机?话说2006年Windows 98停止补丁更新时,也有人指责这“将7000万台PC置于危机之中”。随后不到半年,人们早已将此事抛诸脑后。而黑客们也早就将精力转移到寻找XP的漏洞上。就在今年,笔者有幸见到一台仍在使用Windows 98的PC,多年来康健如昔。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用的基于Windows 98的解决方案(例如某些集成的POS设备)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安全更新自有系统集成商去操心,也未见遭遇大规模瘫痪和攻击。既然Windows 3.1、Windows 95、Windows 98都早已停更,为何5年前就已定下Windows XP停更会造成如此大的风波呢?这或许就要怪这个历史时期。若是2011年,Windows XP停更,用户或许会乖乖转移到Windows 7上。可惜的是,2011年开始,移动设备来势汹汹让微软猝不及防,发烧友们把本应升级Windows的兴趣转移到了破解iOS上。之后,仓促推出的Windows 8不尽如人意,不但没有斩获市场,反而缩短了Windows 7攻城略地的时间。这样,从与Windows SE并称为两大不成功的过渡产品的Windows Vista开始,Windows史无前例地创下连续3代产品未能成功接棒的历史纪录。于是,本来就已经被迫延迟退休的Windows XP一直发挥余热到现在。更将微软逼上风口浪尖的,是错失的移动市场。靠Windows 8进军移动的失败,让人们质疑微软是借停更XP推广Windows 8。事实上,2009年移动设备尚未成势,Windows 7的评价也非不堪,微软定下停更XP的日期时市场形势与现在大相径庭,这种过于阴谋论的说法感情上容易获得支持,事实上却站不住脚。微软近日刚刚开始逐渐放开Windows授权费用这一块利益。继2月宣布在250美元以下设备上将Windows授权费用大降七成之后,4月初又宣布对9英寸以下设备完全免费。这些动作恰巧遇上Windows XP的停更,因而遭遇了一场“过度解读”。但是,这场“过度解读”风波,却颇值得微软反思。风波之所以被放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Windows XP的拥趸多到不可思议。事实上,过去四年间,全球发售的PC中大量都是预装了Windows 7和Windows 8系统的。在与成本完全无关的情况下,众多用户将已经拥有的Windows 7或Windows 8系统重装为Windows XP系统,Windows产品家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就要延伸到对PC市场和移动市场产品定义。Windows 8之所以让众多PC用户“不爽”,是由于其太过看重移动市场,却舍弃了PC用户的操作延续性。用鼠标在众多方块中点来点去的不适感和在阉割掉“开始”键的桌面上寻找程序的痛苦适应过程中,不知有多少人濒临崩溃。在已经不是IE靠Windows捆绑就能击败所有浏览器的时代,Windows更多是仰仗Office等应用的惯性来维持的今天,下一代产品是否要沿着Windows一款产品吃遍天下这条道路走下去?新时代的PC和移动设备共用一个系统,已经被证明并不是一条通畅的道路。未来移动领域的小型化、偏向利用网络和云计算的操作系统已经和功能强大但体积臃肿的Windows旧体系截然不同;与此同时,联想仍在不断爬升的PC营收证明PC市场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了向移动靠拢而降低这一部分用户体验,也殊为不智。背负着Windows生态的重重包袱,做出从头再来的决定并不容易。然而,一款丝毫没有仰赖QQ光环,而是新建团队从无做起的产品——微信的成功,已经证明了某些情况下,从头再来比所谓的“依赖传统优势、最大化资源利用率”要更吃得开。下一代Windows如何在PC和移动市场间取舍,微软还需仔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