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爱色丽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密歇根州大激流市推出了 SpectraLight QC标准光源箱以及视觉标准评估的培训项目并设立培训机构,为参与全球供应链的用户提供一种优越的方式,以便在视觉上评估样品的色彩,为正式生产做好准备,帮助用户更快地将产品投入市场,减少浪费的情况。为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SpectraLight QC 可通过提供更好的光源一致性以及视觉评估产品色彩所需的标准条件,来降低分布各地供应商提交样品样品的不合格率。给客户带来的效益包括: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并降低总成本。SpectraLight QC 为质量控制经理提供了新的监测和报告工具,帮助用户更精确地控制和传递执行视觉评估样品的方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色彩管理与交流解决方案的设计商和生产商,爱色丽在推出 SpectraLight QC 光源箱的同时,还推出了爱色丽视觉颜色评估培训项目,帮助供应商和其服务的品牌商引入色彩视觉评估的最佳实践和标准操作过程。为了按照客户指定的确切颜色生产产品,制造商可能会使用分光光度仪和色度仪来跟踪色彩品质。但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对色彩和色差进行适当视觉评估的需要却很容易被忽视。在供应链中的某些环节上,质量控制人员需要评估将产品置于与出售或使用时的光照度(通常也是客户指定的光照度)同等光照度的情况下,产品色彩的观感如何。在作出判断时,没有什么能代替人眼的作用。颜色测量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目测以及其他设备和技术。好消息是,制造商可以采取低成本且实用的措施来评估产品的可视色彩质量。控制色彩视觉质量的最佳实践主要包括三方面:光源的质量和强度、负责检查产品的人员的色彩敏感度、为质量检查及记录保存而进行样品准备的明确程序。全新光源箱和爱色丽视觉颜色评估机构可帮助制造商提高全球供应链产品的视觉评估标准,以帮助纺织品、塑料零件和涂料等行业加快上市速度,降低视觉评估颜色的成本。 更多关于SpectraLight QC标准光源箱的信息请登陆研鼎商城官方网站www.rdbuy.com或致电021-60497127咨询。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员宣布完成荧光粉技术的一个新突破,这项技术可使LED光效高达300lm/W。另一方面,科锐授权NNCrystal非接触式荧光粉专利组合,科锐持有的这项知识产权是以非接触式荧光粉为基础的固态照明产品的基础。荧光粉效率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小组称,迄今为止,对于荧光粉配方,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因为研究人员一直依靠着试错法不断进行试验。这次研究使用了密度泛函理论来决定晶体主体结构的硬度,晶体结构的密度是提高荧光粉光效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反过来可以完善科学方法,以便搭建更多的刚性结构。"这些指导方针利用理性方法,而不是试错法来发现新型改良版的荧光粉。"化学与生物化学部的教授RamSeshadri说道。"错误的主体结构产生热耗,造成光子浪费。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正确的主体结构?"研究小组已经设立了宏伟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提高90%的效率,或者达到300lm/W的光效,"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教授、SSLEC实验室的联合主任StevenDenBaars如是说。小组注意到荧光灯只能达到20%的效率,而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的演示中已获取提高60%效率的结果。科锐知识产权的授权许可焦点移到非接触式荧光粉领域,科锐于2011年末宣布了非接触式荧光粉封装产权,任何想要制作非接触式荧光粉产品的公司,都需与科锐签署交换许可协定或知识产权许可协议。自从2011年五家公司与其签订协议后,大家就很少再提及这个话题。现在荧光粉专家NNCrystal(杭州纳晶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这项许可。NNCrystal公司技术总裁苏凯表示:"NNCrystal与我们的客户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我们认可随着LED照明市场的发展这一系列重要专利授权所带来的价值。该科锐远程荧光粉专利组合包括了一些由科锐在十多年前申请的专利,阐述了基于远程荧光粉光转换的主要概念。该授权包括赋予NNCrystal和我们客户获得该科锐重要专利技术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科锐致力于通过不懈地创新来支持我们的客户,从而驱动LED普及。"科锐知识产权总监GeorgeBrandes表示:科锐授权NNCrystal远程荧光粉专利组合进一步体现了我们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获得科锐专利的支持,这为照明OEM厂商生产高品质和高能源效率的LED照明产品另辟蹊径。科锐一直在推动着LED产业的发展。"
半导体产业协会(SIA)4日公布,2013年9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3个月移动平均值)月增3.3%、年增8.7%至269.7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的单月最佳纪录。总括今年第3季,半导体销售额季增8.4%达809.2亿美元,也缔造季度新猷。SIA总裁兼执行长BrianToohey表示,拜美洲地区成长畅旺之赐,全球半导体业第3季动能惊人,2013年可望强劲收尾。半导体业9月份创下单月和季度新高,有利的趋势线显示将持续成长。记忆体产品销售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劲扬,持续带动业界成长,几乎各部门都有优异表现。分区而言,美洲9月销售年增24.3%表现最佳,其次是亚太地区年增9.9%、接着是欧洲年增6.4%,日本则因日币贬值年减12.9%。
曾在2012年12月的报告中就有迹象表明松下可能会在2013年3月停止等离子研发。2013年10月31日,松下发布了上半财年(4月-9月)的财报,同时宣布将退出PDP业务。松下将于2013年12月停止PDP(等离子面板)的生产,2014年3月底停止所有PDP工厂的业务活动。PDP电视机和商用PDP相关产品(电子黑板等)也将在售完2013年度产品后停止销售。松下将把所有的资源用于UHD(4K)和OLED电视技术的研发。此举意味着等离子电视技术的结束,但对于OLED电视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松下代表董事社长津贺一宏在当天的财报说明会上介绍了退出PDP业务的理由,“受到液晶面板的大型化等因素影响,PDP业务的规模不断缩小。虽然通过多项构造改革降低了亏损幅度,但仍未能摆脱亏损”。预计PDP业务在2013年度将出现200亿日元的营业亏损。关于电视机业务,津贺表示今后“将从外部采购面板而非自主开发,将电视机定位为‘白色家电’之一开展业务”。目前松下的PDP生产基地包括兵库县尼崎市的第3工厂(停产中)、第4工厂(运行中)和第5工厂(暂时停产)三个。关于松下电视业务未来前景的问题,该公司的一名副总裁曾在今年4月份接受美国科技博客TheVerge采访时表示,等离子电视业务的研发人员和经费很可能将转向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业务。松下认为,使用这种技术的电视产品是“关键的未来产品之一”,因此目前正致力于确保自己能生产出价格低廉的OLED电视。
在经历了漫长的衰退后,诺基亚开始谷底反弹,而且成绩相当不俗。笔者认为,是时候对诺基亚刮目相看了。最近一些统计数据显示,诺基亚在全球均表现不俗。在欧洲,近日有国际性市场调查机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的季度,在诺基亚Lumia终端的拉动下,WindowsPhone系统在欧洲五大运营商中的销售中已占到10%的市场份额。其中,诺基亚在意大利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iPhone。而在英国,诺基亚也占到了11.4%的市场份额。在新兴市场拉丁美洲,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鉴于拉丁美洲大量消费者至今仍在使用诺基亚的功能手机,这意味着未来当他们想要升级使用智能手机时,会直接选择其Lumia系列手机,比如廉价的Lumia520。而在中东和非洲这两个诺基亚的传统优势市场,诺基亚市场占有率仍有37%。其中,在石油富国阿联酋和卡塔尔,诺基亚竟占据了当地三分之二的市场,远超苹果和三星等品牌。此外,在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市场,诺基亚的Lumia520和Lumia720等中低端机型也凭借着超高性价比赢得了青睐,销售情况非常良好。Lumia1020等高端产品也同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抢尽风头。尽管品牌和消费惯性对诺基亚谷底反弹影响很大,不过其复活的最重要的原因仍是WindowsPhone产品的臻于成熟。诸如五彩缤纷的外观、超高像素PureView摄像头、无线充电、NFC等新工艺和新技术应用,几乎都是源自于诺基亚。难怪当苹果推出五彩版iPhone5C时,诺基亚对其一番冷嘲热讽称苹果在山寨自己。哪怕是用户多有诟病的Windows Phone系统,伴随着软件数量不断上升,系统的成熟度也与日俱增。尽管Windows Phone的软件数量仍然难以与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相比,但常用软件几乎都已经具备。此外,用户只要细心使用后便会发现,WindowsPhone确实具备一些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性价比高、出色续航能力、出色的拍照质量、SkyDrive云存储,以及即使中端Lumia手机也配备的无线充电技术。最后,别忘了,诺基亚可是“开核桃”级的手机质量。正如一句广告词说:改变偏见,会有精彩发现。或许现在是时候对衰退已久的诺基亚刮目相看了。
凤凰科技讯 11月11日消息,英特尔上周五在中国发布了可供超级本等设备内置的3D摄像头,该摄像头具备三维立体手势感应、面部识别等功能,可为计算设备添加自然感应和控制功能。按照规划,该设备将于2014年下半年广泛应用在个人计算设备上。如果把CPU比作人的大脑,那么,感知计算技术就是将感知能力加入其中,让计算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和易于沟通。通过感知人们的自然三维手势、脸部识别和语音等特征,计算设备可获取指令、与人交流。在此交流过程中,计算机感知信号的“眼睛”尤为重要,灵敏清晰的3D摄像头不可或缺。早在2012年,英特尔就推出的外置3D摄像头“Creative Camera”,该设备可用在现有的PC设备上。本次推出的内置3D摄像头在清晰度、精准度、立体视景等方面,较上一代外置产品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发布现场演示3D摄像头应用:可感知手势控制程序中的闪电此次发布的3D内置摄像头比前一代产品更加小巧,比微软着名的感应设备Kincect也小巧很多。英特尔感知计算事业部总监鲍克勤(Achin Bhowmik)和感知事业部中国区经理汤振宇在现场做了演示,其中包含虚拟现实应用、视频领域的应用。在回答记者关于该3D摄像头与国外的创新感性产品Leap Motion的区别时,鲍克勤表示,Leap Motion只能感应亮点,识别棍状物体,是一个手指跟踪技术;而英特尔的3D摄像头可以感知3D景深,可以像人眼一样重构现实世界的3D影像,可以被应用在广泛的领域。据悉,英特尔将与众多PC制造厂商合作,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推出内置3D摄像头的计算设备上,这些设备包含超极本、2合1设备、一体机等产品。在软件生态系统的培育方面,英特尔投资成立了1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支持产业链相关产品和软件的研发。同时还投资了100万美元,以竞赛的形式,向全球征集优秀的感知计算应用软件。据悉,包括中国开发者的产品在内的380余款优秀的软件应用(APP)进入了最终的决赛,名单将于近期公布。于此同时,英特尔还在北京召开了2013感知计算技术研讨会,与学者、业界和创新公司进行了相关技术研讨,搭建感知计算的“产学研”沟通平台。
凤凰科技讯 11月11日消息,投行瑞银预测,中国电信将在明年大增资本开支以便建设4G,将使得明年至后年的资本开支分别提升11%及14%,4G建网费用将达到457亿元人民币。使得中国电信盈利能力下降。中国电信今年的资本开支预计750亿元,瑞信预测明年中国电信的资本开支最大,可达850亿元,其中4G建网费用457亿元,因为竞争对手中国移动的数据网络大幅改善,中国电信可能被迫要增加4G网络的密度,即建设发放更高频率的网络,瑞银同时下调该两年中国电信的盈利预测分别1﹒2%及3﹒3%,并认为如果计算互联网网络间结算费下调,中国电信的盈利将进一步下滑。今年9月,中国电信向10家电信设备商发出了LTE招标书,正式启动4G建设招标规模上,中国电信首期LTE投资规模预计20万基站,此次招标约6万站。预计中国电信今年有可能追加50亿元用于LTE投资。
还记得之前我们带来的iPhone Air概念设计图吗?现在国外工作室CDE就完善了他们的作品,看起来相当的不错。这款iPhone Air设计风格与现在iPhone 5S/5不太一致,机身偏厚的同时,还带有弧形设计,这样更加方便用户的持握,设计师表示这是吸取了iPad mini的设计风格。整机机身金属感十足,不过细看的话你会觉得该机与iPhone 3GS十分相似,至于屏幕嘛,其采用的是一块5寸屏,并且提供指纹识别功能和128GB存储空间。抛开概念图不说,昨天晚些时候《彭博社》给出的独家消息称,目前在测的下代iPhone有两个屏幕尺寸,一个是4.7寸,而另外一个居然达到了5.5寸(这个大小与5.7寸的Note 3接近),其都会配备曲面玻璃,并且苹果还会在其中加入新的传感器。看来下代iPhone屏幕肯定会超过4寸。
近日,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以实践者的身份,与推出“破坏式创新”理论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M.Christensen)在台湾会面。现在,若有人在他面前提及“山寨王”这名词,他可是会皱起眉头,在心里说着:“麦搁(不要)叫我山寨王”。客户扩及国际品牌确实,联发科的产业地位今非昔比!同一日,联发科的股价成功收复400元整数关卡,创下近2年新高价位。股价会说话,代表的意义是联发科今年在智能型手机芯片出货量翻倍,可望跨过2亿颗大关,明年向上挑战3亿颗。至于客户端,更从过去的大陆手机品牌客户,扩及索尼、夏普、亚马逊、宏达电等国际品牌客户,而且主要竞争对手高通转投资的小米亦已在今年采用联发科的芯片,联发科不再只是“山寨”的代名词了!联发科手上大陆客户包括联想、TCL、小米等,有了这些客户的力挺,联发科已不再只是个被老外用有色眼镜看不起的山寨王,而蔡明介个人亦有很大的转变。联发科将在明年2月完成合并F-晨星,今年在智能型手机市场夺下稳稳的5成市占率,营收获利成长表现持续超越外界预期,在平板计算机芯片销售同样突飞猛进。种种迹象显示,联发科正重返荣耀,不过蔡明介身边的人深知,MK(蔡明介英文名缩写)心里的高峰还没到,而且他又看得更远了。前有高通,后有展讯联发科要追赶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全球手机芯片龙头厂高通,高通已累积28年的无线专利,一年出货的智能型手机芯片是联发科的3倍。相较之下,今年才满16岁的联发科看来还相当稚嫩,虽然成长速度很快,但要走的路还是很长。不过,握有大陆市场龙头之位,联发科已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因此充满希望。除此之外,大陆政府投资收购陆系手机芯片厂展讯,并已在今年正式启动科技产业向海外招才的“万人计划”,努力达到“2015年至少一家IC设计公司追过台湾”的目标。展讯的追赶,对联发科而言,一直是压力。身段柔软,并购不停手时间紧迫,蔡明介没有时间回顾,并购的动作更是没停过,蔡明介把敌人变朋友的范围也愈来愈广,令不少业内也不得不佩服起他的柔软身段。这些案例包括向明基友达集团董事长李焜耀购买络达取得RF技术;合并雷凌扩展Wi-Fi技术,雷凌前董座高荣智目前带领络达发展蓝牙穿戴式IC;收购瑞典酷睿sonicAB取得DSP技术,酷睿sonicAB前总裁JohanLodenius目前担任联发科首席营销长;合并全球电视芯片龙头厂F-晨星,预计明年正式合并;向王雪红的威盛集团旗下威睿购买CDMA2000专利授权,明年正式进入3G、3模,4G、6模的手机芯片,与高通站在同一规格水平竞争。 12 责任编辑:Flora来源:工商时报 分享到:
元器件交易网讯 11月11日消息,据外媒 Electronicsweekly报道,台积电2013财年全年总营收198.04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这远超曾经的竞争对手芯片加工企业GlobalFoundries (GloFo),GloFo公司2013财年全年总营收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6%。与此同时,台积电以198.04亿美元全年总营收蝉联2013年全球半导体厂商Top 20第3名。早在2009年,当Global Foundries(GloFo)从AMD拆分出来成为芯片加工企业时,GloFo总营收26亿美元,台积电总营收89亿美元,GloFo总营收相当于台积电总营收的29%。自此这一比例持续下降。2013财年,据IC Insights预测,台积电全年总营收198.04亿美元,GloFo全年总营收42.61亿美元,GloFo总营收将只有台积电的总营收的22%。2010财年,GloFo总营收35亿美元,台积电总营收133亿美元, 营收差异26%。2011财年,GloFo总营收36亿美元,台积电总营收140亿美元, 营收差异25%。2012财年,GloFo总营收40亿美元,台积电总营收169亿美元, 营收差异24%。 (元器件交易网龙燕 译)外媒原文:Globalfoundries, once looked like a possible rival to TSMC but, over the years, GloFo’s revenues relative to TSMC’s revenues, have decreased.Back in 2009, when GloFo was founded based on the fabs of AMD, the company ‘s revenues were 29% of TSMC’s revenues.This year, GloFo’s revenues are expected to be only 22% of TSMC’s revenues, according to IC Insights.In 2009, GloFo’s revenues were $2.6 billion when TSMC’s were $8.9 billion – a 29% difference.Ever since then, the percentage has declined.In 2010, GloFo’s revenues were $3.5 billion and TSMC’s were $13.3 billion – a 26% difference.In 2011 the figures were GF $3.6 billion, TSMC $14.g billion – a 25% difference.In 2012, GF scored $4 billion, TSMC scored $16.9 billion – a 24% difference.And this year, 2013′ it es expected that TSMC will have $20 billion revenues and GLoFo will have $4.2 billion with the percentage slipping to 22%.It’s always a hell of a job catching an incumbent leader and GloFo had a tricky job eith no advantage but money.
讯:“物联网将让当前的大数据项目看起来像小东西(small stuff)”。说这话的是美国商业智能厂商SAS高级主管PaulBachteal。此话掷地有声,将时下最时髦的大数据等闲视之,并将物联网托上高处。他的理由是:当你开始考虑将所有的数据引入组织,将物联网从概念变成现实,构建采集、存储、分析和创建预测分析的系统,需要的技能是供不应求的,客户和供应商将不得不展开员工技能的培训工作。此话不无道理。物联网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工业监测、食品溯源等多个领域。物联网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具体来说,将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家电、食品等物品中,通过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由中心控制系统对信息进行实时的处理和反馈,达到更有效地对生产和生活进行管理的目的。物联网系统有三个层次。一是感知层,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网络层,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应用层,把感知层的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可见,物联网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大数据来源主要有三个: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网互联),它的系统性更强、辐射的范围更广。物联网不仅仅是传感器,而是提供支撑智慧地球的一个基础架构,物联网的存在使这种基于大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变成了一种可能。目前网络上产生的数据量远远大于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这主要是受制于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已被定义为中国战略性产业,写进了“十二五”规划,随着行业发展的日益深入,传感器数量的增多,其产生的数据量级要远超网络。可以说物联网就是以“大数据”为驱动的产业,而不是以元器件和设备驱动的。但物联网的核心并不在感知层和网络层,而是在应用层。因此物联网和大数据之间的联手,将产生巨大的市场规模,衍生更有价值的商业模式。若说在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方面典型的商业模式,不得不提日本的建筑机械制造商小松。早在“大数据”这个词诞生之初,小松就开始了现在意义上的大数据运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甚至可以说小松是日本运用大数据的原点。小松开发了一个名为KOMTRAX的能够对建筑机械的工作状况进行远程监控的系统,KOMTRAX通过安装在建筑机械上的GPS和各种传感器,对机械当前所处位置、工作时间、工作状况、燃油余量、耗材更换时间等数据进行收集,并使用卫星通信或移动网络通信等方式,最终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日本小松的服务器上。而位于世界各地的经销商和客户,则可以访问小松的服务器,对自己所在区域的数据进行查询。例如,如果能了解建筑机械准确的工作时间,就可以事先确定可能发生损耗的部件,从而提高维护的效率。如果能了解燃油的使用量,就可以对燃油用量大的客户和燃油用量不大的客户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搞清楚驾驶方法上的区别,从而能够对燃油用量过大的客户提出合理的建议。在使用方法上提出合理的建议,不仅能够帮助客户削减维护费和燃油费,对小松及其代理商也可以带来好处。因为如果客户能够合理使用建筑机械并使其保值,不仅可以在二手机械市场中卖个好价钱,也有助于保持小松的品牌形象。类似小松这样的案例在今后会越来越多,企业在中间谋求商业价值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各路资本竞相追捧物联网产业投资,二级市场上相关的上市公司也被资金追捧,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 责任编辑:Tinxu来源: 分享到:
讯:据外电报道,在今年的ARM开发者大会上,芯片商Altera正式宣布,英特尔将会在明年为该公司代工ARM架构的64位处理器。虽然早在今年3月份,Altera就已经宣布将采用英特尔(Intel)的14nm三闸极电晶体技术,制造下一代军事、固网通讯、云端网路,以及电脑和储存应用解决方案。但由于英特尔和ARM在正面战场上打的不可开交,所以该消息放出之后还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英特尔代工业务的展开,将会对现有代工厂商的业务构成严重威胁。实际上除了英特尔为客户代工ARM处理器以外,其大力拓展代工业务本身,也是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须知,在此之前多年,英特尔奉行的政策一直是“产能不为外人所用”。纵观当前的半导体产业,除了像英特尔,三星这样能够自己设计芯片,并自己制造的企业以外。还有像AMD,NVIDIA,高通,联发科等只关注IC设计的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没有自己的晶圆厂,必须依靠第三方为其代工。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纯代工模式(Dedicated Foundry),比如台积电,Globalfoundries(最早隶属于AMD,后被卖给沙特土豪),他们本身不做IC设计,只是负责为客户代工。英特尔的CEO科再奇早在上半年的时候就曾经表示,英特尔已经准备好为更多客户代工。当时他还表示,最快在年底前,就会有英特尔代工的芯片出现在市场上。我们正在尝试向他们(代工客户)推销一些芯片,也制造自己的,并在努力理解用途、创建生态系统。”在目前的代工产业当中,晶圆工艺技术的重要性,甚至还远在架构之上。因为如果代工厂的技术不足,即便IC设计的再好,那也是白费。这也就是为什么,AMD的产品虽然广受好评,但是其供货量的充足与否,却总是要看代工厂的脸色。时至今日,其工艺都还落后英特尔一代的原因。在业界看来,英特尔在硅晶圆技术上的优势至少要比对手先进2年。不过由于PC行业持续低迷,英特尔技术的先进优势和巨大产能,反而成了其业绩的拖累。在2013年第三季度,英特尔的笔记本和台式机业务相比于2012年Q3出货量分别下滑3%和5%。而2013年前三季度相比于2013年前三季度,笔记本和台式机出货量总体下滑5%。这对于有数十个工厂需要养活的英特尔来说,负担可谓不轻。 12 责任编辑:Mandy来源:中华网科技 分享到:
这家昔日的全球消费电子巨头,仍在为它所错失的历史机遇买单。并且,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之中,新的挑战,还在不断继续涌现。净亏损193亿日元,10月31日,这是索尼集团总裁兼CEO平井一夫,在2013财年第二季度(截至9月30日)交出的成绩单。索尼也因此将2013财年的全年盈利预期,从7月预计的500亿日元,大幅下调40%至300亿日元。平井一夫2012年4月上任以来,索尼的财务状况,一度表现出“复苏”的迹象。在连续四年的收入下滑和巨额亏损之后,2012财年(截至2013年3月31日),索尼实现销售收入68009亿日元,同比上升4.7%,并实现了430亿日元的净利润。而2011财年,索尼净亏损4567亿日元。2013财年,索尼的反弹趋势似乎仍在延续。一季度,索尼运营利润为364亿日元,相比上一财年同期的63亿日元增长301亿日元。平井一夫,几乎已经开始让外界相信他具备力挽狂澜的能力。但就在平井一夫的改革初见成效之时,索尼2013财年二季度的财务表现,又让这个商业帝国的复兴之路蒙上阴影。二季报公布后,索尼的股价下跌了11.1%,市值蒸发20亿美元。显然,这家昔日的全球消费电子巨头,仍在为它所错失的历史机遇买单。并且,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之中,新的挑战还在不断继续涌现。而能否重新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索尼能否直面自身的“硬伤”,作出艰难而痛苦的调整。正因为如此,对于平井一夫来说,重振索尼,可谓“任重而道远”。未完成的“拯救”自2008财年出现989亿日元的亏损后,索尼便陷入亏损泥潭。之后的2009、2010以及2011财年,索尼分别亏损408亿、2596亿以及4567亿日元(约合57.4亿美元)。其中,2011财年的历史性巨亏,将索尼逼到了风头浪尖。连续4个财年的亏损,顶着巨大压力,平井一夫在2012年4月1日正式接替霍华德·斯金格,出任索尼集团总裁兼CEO,开始了他对于索尼的拯救。实际上,对于索尼的拯救工作,早在斯金格时代就已经开始。遗憾的是,这位索尼历史上的首位“洋帅”,并未能让索尼重塑辉煌,反而在他执政期间内出现了历史性的巨亏。在斯金格接手之前,索尼就已尽显疲态:曾雄霸天下的WALKMAN被苹果的iPod轻松逆转;凭借Playstation,索尼一度主导的全球游戏机市场,最终也被任天堂的Wii和微软的Xbox一步步蚕食;就连索尼最引以为傲的电视机业务,也被三星和LG赶超。为了重新激活这个疲态尽显的商业帝国,没有任何技术背景出身的霍华德·斯金格,在上任后立即提出了以电子、娱乐、游戏三大核心业务为中心,试图“通过内容来拯救技术”,并且,斯金格还打破了日本终身雇佣制度,进行了裁员。在经过有效管理和持续改革后,索尼2007财年实现净利润近37亿美元,创下索尼历史上第二高的记录。在完成底层人员结构的重组后,斯金格希望借着这股势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即将市场部门、软件开发以及其他产品的生产整合为一体,以打破索尼各个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但面对内部结构“山头林立”的索尼,斯金格并未能在与土生土长的日籍高管博弈中占得先机,除裁员工作进展顺利外,其他涉及公司核心的结构变革,均进展缓慢。同时,全球金融危机、日本大地震、黑客攻击事件、泰国洪水等不可控因素,也客观上阻碍了他对于索尼公司变革方案,让这位索尼“洋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缩减开支,减少损失等防御性措施上。“在斯金格时代,索尼如果可以顺利完成改革,就不会变得如此被动。当时,苹果、三星等巨头还没有完全确立市场地位。”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当时还存在很多“翻身”机会,市场还给索尼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依靠之前累积的资本、技术实力,索尼原本有机会与苹果、三星等企业“掰一掰手腕”。斯金格曾经表示,“在数字技术上,我们曾经远远领先于苹果。如果一早就找准了方向,那么,现在市场的主导者将是索尼而不是苹果。我们的网络化产品的运作模式显示,我们当时仍停留在旧索尼时代。完全沉浸自我的索尼,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平井一夫“新政”霍华德·斯金格的改革,并没有给索尼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反而在财务数据上每况愈下,索尼方面自然希望通过上层人事结构的调整,让更具闯劲的实力派领袖,来带领公司重新振作起来。平井一夫,此时进入索尼董事会的视野。他精通IT技术,重视内容创建,并具有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所主张的“将娱乐内容与一系列硬件产品平台相联系”,似乎为索尼在互联网时代指明出了一条追赶苹果、三星等强势竞争对手的道路。上任之后,对于那些已经过时、廉价、附加值又低的产品,平井一夫将其逐步剥离,并对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平井一夫认为,医疗是未来的核心业务,索尼在此领域占有有利位置。在传感器、信号处理、光学透镜、显示设备领域,索尼有大量创新,可用在胃镜、X射线诊断设备及超声波仪器等设备上。同时,为了强化索尼的执行力,平井一夫还高调打造“一个索尼”,对索尼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对索尼集团各项业务板块的把控,各个业务板块的负责人直接向平井一夫汇报。为了推动核心的电子业务的增长,索尼总部将原来的“消费产品及服务”、“专业及部件解决方案”两大业务集团,分拆为十大二级集团,具体来说就是:数码影像、游戏和移动三大板块。此外,索尼音乐、索尼影视娱乐和索尼金融控股等部门,依然保持为独立的业务。对于索尼最为核心的电视机业务,并没有被平井一夫列在上述整改计划之中,而是由他亲自挂帅,在生产上依托代工的方式轻资产运行,彻底退出液晶面板业务,全力攻占OLED从而抢占下一个技术制高点。平井一夫的一系列措施,让索尼电视机业务的运营成本开始不断降低。不难看出,平井一夫的整体战略思想,与前任霍华德·斯金格有着诸多相似的轨迹:注重控制成本、致力于企业内部的结构重组、提升索尼制造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平井一夫的施政策略,只是根据周围环境变化而对斯金格的整体战略进行微调。“平井一夫的改革,在本质上并没有比霍华德·斯金格高明很多,只是因为外部环境恶劣,逼得索尼内部可以认真贯彻执行他的施政方针。”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表示,在他看来,索尼并没有抓到摆脱亏损的核心。[!--empirenews.page--]而一位夏普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包括夏普、索尼在内的日系电子巨头,目前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它们还是以技术为导向来设计产品,对于用户需求的考量,落后于韩国甚至中国的企业。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用户体验,才是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力量。索尼财报数据显示,虽然索尼拥有诸多业务,从消费电子到金融再到娱乐影视,并且这些业务几经拆分重组,但包括电视、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在内的消费电子,始终是重中之重,占据了其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不过,恰恰是这些索尼的传统优势业务,拖了索尼的后腿,反倒是金融和娱乐影视等,支撑着整个公司的财务数据。2012财年,索尼游戏和相机部门运营利润,分别为17亿日元和14亿日元;电视和音响部门,亏损了843亿日元;盈利能力最强的,反而是金融服务和电影,运营利润分别高达1458亿日元和478亿日元。在连续亏损四年之后,平井一夫刚一上位便实现“扭亏为盈”,似乎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不过,索尼2012年的“扭亏”,依然更像是财务处理的结果。当期,索尼以7.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旗下的化学产品业务,以12亿美元和11亿美元分别出售了东京、纽约的办公大楼。此外,它还以4.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游戏公司DeNA 13%股份。“赢了财报、输了业绩。”这是平井新政在2012财年的真实写照。重塑“一个索尼”在平井一夫的新政中,索尼会将全部力量聚焦于三大“支柱”业务——移动、数码影像和游戏上。不过,索尼所瞄准的这三大市场,目前均已形成稳定的“寡头”局面。移动业务上的苹果与三星,数码影像业务上的佳能与尼康,游戏业务上的微软与任天堂,索尼在每条核心业务线上,均要与行业内最强势的对手来竞争市场,其压力可想而知。在平井一夫最为看重的移动业务上,平井一夫将索尼定位于“争夺第三”。在他看来,苹果与三星“双寡头”的市场地位,暂时难以撼动,相比从苹果与三星“虎口拔牙”,索尼“争夺第三”的战略更为实际。市场调研公司ID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索尼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4.5%,而三星和苹果的合计市场份额,则超过了50%。但在“争夺第三”的比赛中,索尼要面对竞争对手,同样多如牛毛。以HTC、摩托罗拉、诺基亚为代表的国际品牌,甚至华为、联想等中国品牌,都在窥探“第三”的宝座。相比于竞争对手,索尼在欧洲、日本这些“次战场”中表现极为活跃,反而在中国、美国这种“主战场”表现一般。在美国CES2013消费电子展上,索尼发布了XperiaZ全新旗舰智能手机,该手机在日本上市首周便拿下销量第一的宝座,日本运营商吹捧其为“iPhone杀手”。但在中国市场上,索尼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在深圳华强北的手机商贩眼中,索尼的手机尽管外观工业设计精美,但在营销推广力度和角度上,均落后于竞争对手。“我是不会轻易为索尼的手机开模做配件的,因为它在国内一直都上不去量。相反,为华为、小米这些品牌开模做配件,都比索尼要赚钱。”一家华强北做手机外设的商家,如此对记者表示。实际上,三星、HTC等手机品牌,依托着安卓系统发动“机海战术”,迅速铺货占领市场。跟21 世纪初功能手机的“红海竞争”相似,智能手机已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和标准化,即手机制造逐渐从一个设计产业转变为一个组装产业。“蒙上手机的logo,其实大家在操作手机时并没有感觉到有本质上的不同。”迅雷COO黄芃,如此评价目前的手机同质化现象。相比于HTC、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索尼是少数涉及多个电子消费领域的公司,因此,若想在日趋同质化的手机市场上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多业务线的协同优势,是索尼翻身的最大利器。索尼中国公司总裁栗田伸树曾多次表示,要增强电视与移动设备的连接性能,为用户带来智能化体验。但由于历史多年沉积,目前的索尼内部依然“山头林立”。霍华德·斯金格的改革终止于索尼内部顽固势力的“阻挠”,而平井一夫的“一个索尼”战略,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对于索尼内部错综复杂的结构,创维集团总裁、彩电事业本部董事长杨东文深有感触,每次与索尼、夏普这些日本企业接洽谈判都极为痛苦,由于各个部门均各自为政,导致在谈判的过程中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对接人。“谈到最后,有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日本那边是谁负责这个事情,从决策到最后执行的过程,太漫长了。”杨东文如此对本报记者表示。“好在,平井一夫之前的业绩,已经可以让他在董事会中拿到更多的话语权,并且,顽固派所坚守的领地已经不再赚钱了,也很难在索尼原有的业务上获得太多既得利益。”罗清启认为,相比于斯金格时期,此时的索尼已经没有太多既得利益供顽固派来保护,平井一夫的改革会比前任顺畅很多。但这样的内部“和谐”,对于索尼来说,似乎已经来得太晚了。无法回避的硬伤如果说,一定要有外人为索尼的没落负责,那么,苹果、三星显然责无旁贷。对于索尼来说,苹果发动的是一次典型的“破坏性创新”——以iOS系统为基础来打造自身的生态链,从而打通软硬件之间的壁垒,并形成自己的商业体系。而在与苹果最初的角逐中,索尼就已经显露出对于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的“恐惧”。虽然,索尼预见到了数字音乐时代的来临,却迟迟不愿着手转型,因为数字音乐模式,将破坏掉索尼原有的唱片、影视等产业结构,这是索尼的顽固派所不希望看到的。而这却客观上为苹果iPod一举取代了WALKMAN留下了机会窗口。更让索尼意想不到的是,它苦心经营多年的数码相机、摄像机、导航设备、电视机等数电子产品的功能,现在,已被全部集中到智能手机之中。可以说,一部iPhone的火爆,几乎冲击了索尼所有单一功能电子产品的销量。“因为索尼就是制造出身,不具备互联网基因,打造智能系统的生态链,并不是它的专长。”刘步尘说,“索尼真正让人痛心的是,没有在硬件上进行全产业链布局。”而与索尼形成鲜明对照的,便是三星。以三星在手机产业上的垂直整合为例,目前,对于智能手机的众多关键零组件,从液晶面板,到CPU芯片,再到存储芯片,等等,三星都拥有生产能力。如今,三星不仅通过卖手机赚钱,零部件也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利润。甚至,三星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其实也是它的第二大客户,iPhone和iPad的主要配件(包括CPU、存储芯片和显示器等)都采购自三星。[!--empirenews.page--]这样的逻辑,在三星的电视等业务板块也同样适用。相比于三星的全产业布局,索尼的业务板块几乎都集中在终端领域,对于上游产业链的涉足并不多,直到2006年才以合资方式与三星联合开发第八代TFT液晶面板生产线,而索尼电视机业务的连年亏损,也与其对液晶面板等上游领域的掌控力太弱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因为如此,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常常以索尼在电视机领域的失意为“反面教材”,立志将TCL打造成为像三星、LG一样的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索尼集中在终端市场的业务结构,使得其抗风险能力极其薄弱。一旦在终端消费市场受到冷遇,它将很难快速调整供应链来适应市场需求。换言之,如果没有消费者来购买三星的手机和电视,但三星依旧可以通过向其他企业输送上游核心零部件来获利;如果没有消费者来购买苹果的iPhone,苹果也可以通过iOS的生态系统来持续性获利;但如果索尼的产品在终端市场上受到冷遇,这家公司将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如今的索尼来说,挑战苹果和三星,还不是现实的目标。如何应对互联网对电子消费品的冲击,才是更紧迫的任务。因为,互联网已经让整个电子消费终端品牌推广扁平化,索尼通过几十年建立的终端品牌壁垒,正在被互联网新贵们轻松切入。以手机和电视为例,一个互联网品牌,只要找到合适的代工厂合作,便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将产品轻松推向市场。以中国市场为例,那些打上互联网烙印的电子消费品终端,正在越来越受到了市场的追捧。2013年7月,乐视TV的首次开售,就实现了49分钟售罄1万台的纪录。而小米手机的每次开售,似乎都可以引发粉丝们的抢购热潮。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之中,平井一夫和索尼,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10月29日举行的ARM开发者大会上,芯片商Altera宣布,明年起,英特尔将会为该公司制造ARM架构的64位处理器。由于英特尔和ARM由来已久的构架之争,这个消息一经发布,便被业界看成英特尔向ARM妥协的一个标志。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太新的新闻,早在今年3月,Altera就宣布将采用英特尔(Intel)的14nm三闸极电晶体技术,制造下一代军事、固网通讯、云端网路,以及电脑和储存应用解决方案,只是当时没有公布具体方案罢了。对英特尔来说最大的突破是英特尔开始大规模做代工了,这打破了英特尔多年来只生产自有品牌的产品的惯例。全球半导体产业历来通行的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无晶圆厂模式,比如联发科、高通、英伟达,这些公司只关注IC的设计,而没有自己的晶圆厂生产,只能依靠第三方晶圆厂生产产品。第二种是综合模式(IDM),比如英特尔、三星等。他们从设计到生产都可以完全自主掌控。第三种是纯代工模式(Dedicated Foundry),比如台积电,The Foundry Company(原AMD制造部门拆分),他们只进行晶圆的代工,而不独立销售终端产品。这三种制造模式的差别对产业的影响一点不比X86、ARM构架之争小。就在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Intel)高层MarkBohr还在一个发布会后即兴谈话中表示:“晶圆代工模式正在崩坏。” 而英特尔做代工的决定,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的荒谬。英特尔CEO科再奇在今年6月也明确表示,英特尔已经做好准备为更多客户进行代工。他说,“我想大概在今年底明年初的时候,大家就会看到我们的一些芯片。我们正在尝试向他们(代工客户)推销一些芯片,也制造自己的,并在努力理解用途、创建生态系统。”代工产业的精髓,便是满足客户的制造需求,拼工艺技术胜过构架,因为设计是由客户提供的,而代工厂只负责实现生产。台积电除了代工高通、联发科也代工英伟达、ATI的显卡,这两种产品在使用中看起来完全不同,但其背后所需要的硅晶圆技术大同小异。而英特尔在硅晶圆技术上的确有其优势,产业界普遍承认英特尔在硅制造技术上领先其他对手2-4年。但这些技术领先在PC销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很难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效益。我们来看下英特尔最新一季的财报表现:2013年Q3,英特尔的笔记本和台式机业务相比于2012年Q3出货量分别下滑3%和5%。而2013年前三季度相比于2013年前三季度,笔记本和台式机出货量总体下滑5%。季度和年度出货量都下滑明显,PC市场下滑趋势已经几乎不可逆。虽然数据中心业务有所增长,但消费业务一直是英特尔最大的利润来源。而早在2012年10 月的时候,英特尔公司CFO斯塔西·史密斯(Stacy Smith)在2012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就表示,该公司开工率已经降到50%以下。在当时的情况下,英特尔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对停工的生产线进行升级,为14nm技术做准备。而随着升级的完成,英特尔将有大量的富余产能需要进行消化,这时开展代工业务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对于英特尔这样一家即有自有产品,又开展代工业务的企业来说,要说服自己和客户抛开成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最流行的移动设备ARM处理器几乎都由三星和台积电代工。而英特尔最新的Atom和这些消费级的ARM处理器是直接竞争的关系,让竞争对手代工自己的产品的确不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这也是苹果努力的去三星化的原因)。而英特尔的第一批代工客户,如前文所提到的Altera,都不是直接和英特尔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尽管使用了ARM构架,Altera所生产的FPGA产品更多的面向工业设备,而不是英特尔倚重的消费市场。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并没有大肆的宣传自家的代工业务,只是在已经谈妥的情况下才公布相关情况,可以说英特尔对代工业务的开展还是十分谨慎的。然而开放对于代工厂来说,又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无晶圆的半导体设计企业来说,代工厂必须毫无私心的和自己合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公司可以稳定健康的发展,因为自己的生产完全掌控在他人的手里。台积电CEO张忠谋曾说过,其“不与客户竞争”的经营理念,是自身很有利的一个武器。而到目前为止,英特尔似乎还没有体现出这种完全开放的态度。英特尔是摩尔定律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然而现在的英特尔却面临着空有技术很产能,却无法变现的难题。站在英特尔的立场上,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继续封闭,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似乎并不是好办法;全面开放,似乎又放不下心防。英特尔的品牌标语这几年已经更换了数次(如今Intel Inside已经悄然变成Look Inside),而要对整个企业做出真正的变革,必然不会像换标语来的那么容易。
新浪科技讯 11月10日消息,联通版iPhone 5s土豪金的涨价神话首次被打破,根据广州联通天猫官方旗舰店针对双十一的公告,联通版iPhone 5s土豪金首次降价,尽管降幅仅为200元,但却开创了联通版iPhone 5s土豪金降价的历史。联通版iPhone 5s土豪金首次降价广州联通官方旗舰店(gz10010.tmall.com)于今年8月入驻天猫正式开业,店铺装修以清新亮丽的橙色为主。根据公告,广州联通在双十一当日重磅推出了iPhone 5s直降200元以及iPhone 5c 六折秒杀、iPhone 5s 八折秒杀活动,这是iPhone 5s土豪金在国内上市以来的首次降价。事实上,iPhone 5s土豪金自在国内上市以来,价格被一路炒高,最高时价格被捧至万元级别。而广州联通在双十一之际宣布,iPhone 5s土豪金在原价基础上直降200元,实价仅为5299元,最高则含5499元话费。不仅如此,用户在购买时无需额外预存款,还可抢购185888靓号。此前,电信版iPhone 5s土豪金曾由北京电信宣布过短期促销降价,而联通版则还没有哪个地方明确宣布降价过。多种团购促销据了解,双十一促销当天,上午10点和下午14点用户均可参与iPhone 5s 八折和iPhone 5c六折秒杀活动。为了配合此次双十一大促销,广州联通准备了充足的货源和安全的购物保障,对于一直因高价而对iPhone 5s望而却步的消费者来说。除了iPhone 5c 六折秒杀、iPhone 5s 八折秒杀和直降200元活动外,还有多款手机八折团购、96元号卡半价、校园卡1元秒杀等精彩活动。从广州联通官方旗舰店(gz10010.tmall.com)活动页面可以看出,麦麦频道有1元秒杀U盘礼品活动,聚划算有八折团购华为P6、iPhone 5c和极速季卡199元活动,ETAO则可八折团购魅族MX3。此外,广州联通还开避了校园专区活动,11月8日至12日期间,用户可1元秒杀非网厅微信沃派,还可参加五折团购活动。从11月7日至15日期间,多款产品优惠降价明显。原价联想A850由原价1199元降至965元,96元套餐现84元即可购买,上网卡包年套包仅需990元。三星Note3售5580元,三星i9500售4782元,这两款机型降幅均超过400元。另据了解,所有在广州联通官方旗舰店消费满10元的用户即可参与幸运大转盘抽奖,还有优惠券赠送消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