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欧盟官员称,欧盟委员会周三同意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板征收惩罚性关税。而此前中德两国的新能源行业官员在德国最大的经贸类报纸《商报》上发表声明,联合抗议这一惩罚性关税。参与这一声明的分别为中国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和德国能源署总裁斯蒂芬-科勒(StephanKohler),两人在联合声明中表示,这种惩罚性关税的一旦开启,就可能发生一场贸易战,对德国设备和产品供应商会有负面影响。一些德国光伏生产企业指责中国政府的补贴是全球产能过剩的原因。但正确的提问应该是:在哪些国家还没有对太阳能企业提供过补助?声明呼吁:希望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在产品全价值链的视野下加强合作,在不断发展的中国以及全球的光伏市场中实现互利共赢。欧盟委员会分别于去年9月和11月启动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双反”调查,涉及中国企业对欧盟出口金额高达210亿欧元(约合276亿美元),被业内人士称为欧盟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以下为中德官员共同发声明抗议光伏惩罚性关税全文用联盟代替对抗——以促进在光伏领域的中德合作2013年5月7日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德国能源署总裁斯蒂芬-科勒(StephanKohler)目前在德国和欧洲还在就光伏产业的衰落进行激烈的辩论,有罪方却已经推定: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商。欧盟正在反倾销诉讼的框架下考虑对中国光伏产品供应商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太阳能产品生产商被指责得到了政府的补贴,用便宜的产品报价将其它所有的竞争者摧毁。事实上,是全球范围内的光伏板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了惨烈的竞争。目前在全世界有约6000万千瓦的的生产能力,但销售量却只有3000万千瓦。激励的竞争自然也就随之产生。所有的企业都在为生存而挣扎,许多公司已经逃之夭夭。最知名的事件是,博世和西门子已经退出这一领域。但是,大量的美国和中国的制造商也都在遭受煎熬。在这个行业中,所有的企业都无钱可赚,只能在账本上记载亏空。这种情况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市场上的洗牌结束。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开辟新的市场,从而增加销售量。谁是这场惨烈竞争中的受害者?是整个行业,还是行业中的一部分,或是某些产品的生产商。笼统的指责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价格竞争激烈的光伏板的价格占了整个光伏发电系统价格的约60%。但人们不应忽视的是:在这项产品中,还包含着前道工序的产品。德国瓦克公司生产的晶硅占世界市场的20%左右。而且在光伏的其它领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市场上,德国企业都非常有竞争力并取得成就。德国逆变器制造商SMA占有世界市场约30%的份额。德国的光伏板生产设备占全球份额的约50%。制造光伏电池上高导电率接触线所需的银浆的最大供应商是德国的Heraeus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大约一半光伏产品使用了德国的生产设备。如果德国公司失去国际市场,就等于会失去80%的市场。众所周知,在德国光伏行业的各个领域,产品的出口份额都在55-6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清醒地考虑什么样的策略对德国工业才是最有意义的?光伏系统未来的市场在哪里?在德国,还是在世界其它地方?一位著名的中国光伏企业家就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发表了如下的看法:“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促进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发展、并因此扩大了光伏市场份额的措施。”中国正在向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迈进。在此请允许提出一个问题: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是否有意义,谁会是输家,谁会是赢家。这种惩罚性关税的一旦开启,就可能发生一场贸易战,对德国设备和产品供应商会有多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德国光伏生产企业指责中国政府的补贴是全球产能过剩的原因。但正确的提问应该是:在哪些国家还没有对太阳能企业提供过补助?说后悔话有用吗?要我们说:没用。我们希望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在产品全价值链的视野下加强合作。中国的光伏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德国企业一样也普遍地在困难的经济状况中煎熬。中德两国的企业有竞争,但合作更多。中德两国企业加强合作,完全可以在不断发展的中国以及全球的光伏市场中实现互利共赢。
5月10日,希腊环境、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门(YPEKA)公布了最新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补贴费率。地面以及屋顶发电系统的补贴减少幅度超过40%。该项政策将于6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最新的部长决定,自2013年2月以来已经并网且装机量达100kW的光伏发电站将获得每兆瓦时95欧元的补贴。2012年8月,希腊环境、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门宣布此类发电系统的补贴为每兆瓦时171.9欧元。因此,上周五最新公布的补贴费率减少幅度达到44.7%。此外,装机量大于100kW并且自2013年2月起并入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2012年8月份设定的补贴额度为每兆瓦时225欧元。而如今希腊环境、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门将这一补贴额度减少至每兆瓦时120欧元。减少幅度高达46.6%。据周五公布的部长声明透露,与此同时,自2013年2月起并入希腊岛屿自治电网的任何电站都将获得每兆瓦时100欧元的补贴。然而,这些补贴费率也将进行逐步下调。因此,自2014年2月份起,已并入希腊主电网且装机量达100kW的光伏发电系统将获得每兆瓦时90欧元的补贴。另外,装机量大于100kW且并入主电网的光伏系统将获得每兆瓦时115欧元的补贴,而并入较小规模的自制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将获得每兆瓦时95欧元的补贴。希腊环境、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门的理由希腊环境、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门辩称,最新的上网电价补贴费率是必须的,这将有助于减少可再生能源基金(RenewableEnergySourcesFund)赤字,该项基金用于向希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供资金。截至2月底,可再生能源基金赤字已经达到3.017亿欧元。此外,该部门透露,希腊2020年光伏装机量目标定为2.2GW,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因此,希腊环境、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门认为这是减少上网电价补贴费率的另一理据。展望未来,到2015年,上网电价补贴费率将按照数学公式计算,该公式将把批发市场的电价计入在内。屋顶项目光伏补贴被砍与此同时,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并没有被希腊环境、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门最新公布的FIT补贴排除在外。详细来说,自2013年2月起并入电网的屋顶光伏系统将获得每兆瓦时125欧元的补贴。较2012年8月推出的补贴额度降幅达到47.6%,而当时补贴费率已经大幅减少。此外,到2019年8月以前,屋顶光伏系统的上网电价补贴费率将逐步减少至每兆瓦80欧元。希腊公布最新光伏系统上网电价补贴费率上周五公布的补贴费率将于6月1日正式生效。尽管如此,最新的补贴费率仍然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已在3月12日截止日期前获得FIT补贴的光伏发电站。尤其是3月份,希腊新增光伏装机量增幅令人印象深刻。此外,由农场主建造且装机量达100kW的电站可享受原有的补贴费率,但电站需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并网。
成为一名伟大继任者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并非总是显而易见。一周前,英特尔董事会宣布布莱恩·科再奇(BrianKrzanich,下称“科再奇”)将于5月16日就任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相距他的前任保罗·欧德宁(PaulOtellini)从这一岗位上离开不到半年。但这个选择似乎很难讨到媒体的欢心。“改组的希望落空了”,类似于《金融时报》的标题并不少见。他们都在批评英特尔太保守了。科再奇在英特尔31年的履历表上,全都是和制造、供应链相关的,在去年升任COO之后的一次采访中,科再奇说他最好的“作品”就是缩短周转时间以及英特尔的工厂。一个理想的人选应该是怎样的?他应该更懂移动芯片,因为英特尔所倚重的PC业务正在萎缩,而代表着未来的移动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1%,这被认为是上一任CEO欧德宁提前卸任的最主要原因。或者他应该更激进一些,如果没有破坏性的创新,英特尔就很难跳出原有的商业逻辑,这是个十分可怕的事情。“英特尔还是很有钱,但它所在的那个世界正在崩塌。”《媒体》这样写到。而且,他还得在内部拥有足够的威信和统治力,在一个拥有着“骑士桌文化”的大公司里,这比什么都重要。但在英特尔董事会的视线中,这样的人选几乎没有。空降?惠普的李艾科、雅虎的巴茨已经足以让英特尔的董事会放弃这个念头了,英特尔从来都不是一个倚重职业经理人的公司。那在内部,还有谁能比科再奇更合适呢,他是刚上任的COO,他对英特尔的大部分业务都了如指掌。虽然英特尔并没有在官方声明中提及科再奇的宏伟抱负,但他的中国团队不遗余力地用“再奇”这个中文名字,或许希望这个名字能赋予这位继任者“再创奇迹”的神力。为何是他作为英特尔的“老人”,科再奇在过去三十年,担任过一系列技术和领导职位,涵盖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英特尔定制代工部门、供应链运营、NAND解决方案事业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英特尔中国战略等职能部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与制造业不可分割。2006年,他对英特尔工厂和供应链实施了变革,提高工厂周转率60%,并使客户响应速度加快一倍。科再奇受到的赞誉还包括“以开放的态度和方式解决问题,并倾听客户的需求,扩大了英特尔在产品和技术上的领导地位,为公司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价值。”作为全球IT行业举足轻重的高端硬件设备制造商,英特尔的日常运营依赖于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0000多家供应商为其提供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服务。过去五年中,这位强势的供应链专家因力主英特尔将元器件生产的时间缩短一半,并将从接收订单到出货的时间也减少一半而在业内成名。这或许是英特尔董事会“非常明智”地选择科再奇的原因。科再奇现年52岁,比他的前任小10岁,拥有工程师的经历、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但至少在半年前,他没有真正领导过一家大型公司。而他面临的挑战将不同于他的前任保罗·欧德宁和他们的前任安迪·格鲁夫和克雷格·贝瑞特。因为英特尔现在的情况不同于十年前,当时它几乎完全统治了全球计算市场。而现在,面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芯片技术发展更快。由于英特尔计划将60%的产品应用转移到PC以外的设备上,集结一支覆盖全球,运转高效的制造大军,无疑是芯片巨头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中最具价值的战略部署。科再奇的使命也许不是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与对的伙伴一起实现梦想,带领英特尔实现转变,以应对市场和对手的挑战。市场环境并不乐观,全球个人电脑的销售量今年第三季度下降了8%。而英特尔有20%的销售额来自于服务器电脑芯片。英特尔此前发布财报显示,其今年第一季度总营收125.8亿美元,同比下滑2.5%,收入主要来源还是在PC和数据中心。2012年11月,该公司的股票市值首次被无线芯片制造商高通超过,尽管后者的营收仅是英特尔的三分之一。此外,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ARM正在尝试“入侵”英特尔的领地,包括力争在2016年前夺取服务器芯片市场至多10%的份额。而该公司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包括iPhone和大部分Android手机都采用ARM芯片。虽然高端服务器和PC仍在产生巨大的现金流,但作为英特尔长远战略的移动和软件业务乏善可陈是一个事实。在移动芯片领域,英特尔只是一个失败者。英特尔目前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不到50%。而这些,都是英特尔希望这位继任者能改变的。转型时刻与他同时被任命的新任总裁詹睿妮(ReneeJ.James),原来是英特尔软件部门主管,2011年曾领导英特尔以77亿美元收购第二大杀毒软件公司McAfeeInc的交易。很多媒体都认为英特尔本来是可以给科再奇找一个更合适的搭档,比如现任CTO大卫·普尔穆特。他是英特尔的“内部先生”,他能更好地协助科再奇去疏通内部的组织架构;CFO斯泰西·史密斯也不错,她能在董事会上给科再奇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但这对组合恰恰是英特尔最充满变数的一个。詹睿妮此前一直负责软件和服务业务,它们正在成为财报的亮点,在2013年的Q1,软件业务的收入已经仅次于PC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随着近几年对Sarvega、McAfee、WindRiver、Mashery,英特尔的软件业务已经扩展到安全、企业服务等领域。今年的IDF(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和去年相比,英特尔的座上宾不再是联想和惠普,而是百度和360。英特尔已经全面从通用级芯片转向了系统级芯片,简单地讲,英特尔未来的芯片会越来越模块化。假定在一个主打游戏的手机上,关于图形渲染的计算能力就会被加强,同样的领域包括安全、资源管理等。也就是说,英特尔以后所说的计算能力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CPU主频,它会更细分,也更追求效率。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通过软件去实现,如果英特尔14纳米的制造工艺会让它整体领先于竞争对手,那么真正去满足用户需求的是在此基础之上的细分的计算能力,这是高通和ARM都无法做到的。所以,英特尔的逻辑再简单不过。科再奇在整个制造过程上的经验会让14纳米制造工艺得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倾斜,英特尔一直在等这一天,科再奇也显然比欧德宁更适合去掌控这个足以重新定义英特尔的技术。詹睿妮懂的是如何把这些计算能力变现,或者说用一种英特尔并不熟悉的方式去做成这件事。软件就是服务,它有增值的空间,它也让英特尔拥有足够的差异化,从而摆脱制造工厂的形象。[!--empirenews.page--]所以,这怎么能叫保守呢?英特尔完全可以用普尔穆特去稳定地让这个庞然大物过渡到14纳米时代。到了那时,也大可不必去改变自己的商业逻辑,疯狂地贩卖技术的复制品就足以了。但通过软件服务就意味着英特尔更像是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它不是提供一锤子买卖的,它要去经营它的客户,这可比卖芯片难多了。至于在移动芯片的未来时代,英特尔并不想只作为演员,而是成为剧本的创作者,就像它在PC时代曾经做到的那样。但面对着不到1%的市场份额,你觉得老练的英特尔会寄希望于瞬间赶上高通吗?英特尔内部一直认为移动芯片业务会经历一个很长的“隧道期”,所以如果把桑杰·贾(摩托罗拉前CEO)请来,或是义无返顾地把资源导向移动芯片,那么我想用不了几年,英特尔就会出现在高通的收购名单中吧!
德国光伏设备、机械及零件制造商需要应对2012年营业额比2011年营业额下降50%的现状。光伏设备行业一直遭受产能过剩,此情况是2011年出现的。而随着德国去年光伏设备销售额下降了一半,这种情况对于德国来说更加严重。国外光伏设备制造商受双反拖累营业额减半尽管德国制造商依然占据着全球55%的市场份额,机构指出,还有继续扩张的空间。德国光伏制造商及技术用硬伤继续从创新解决方案中收益。而当涉及到竞争力及升级替换目前产能设备,一流厂家还是因为德国制造商的成本低、质量优良而选择"德国造"商品。占领大部分亚洲市场也让德国制造商收益。70%营收是在远东获得的。中国大陆和台湾依然是光伏设备销售的主要市场,尽管亚洲逆变器销售出现了下降。美国市场是唯一出现了销售增长的市场。同比2011年,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近30%。2012年,光伏设备出口比是85%,而在过去若干年这个数字一直很稳定。电池设备占营业额的大多数,为65%。终端光伏组件制造设备在2012年占9%,而多晶硅、硅锭及硅片设备占营收的7%。薄膜组建部分占营收18%,而和其他市场部分相比,其营业额降幅最小。去年终端市场的订单一直处于低位。2012年订单同比2011年下降了26%。而亚洲地区的订单第一次低于50%。双反影响PeterFath,RCTSolutionsGmbH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贸易战确实对于光伏设备营业额有所影响。除了市场动荡以外,我们还需要应对太阳能行业内的其他贸易战。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这些新情况对于的我们的客户意味着什么。投资新技术及新设备来保持竞争力的意愿大大下降。德国光伏制造商正在寻找新办法来应对变化的光伏行业情况。他们正在采用新策略。Fath表示:尽管行业面对这很大的挑战,我们对于德国光伏设备行业前景表示乐观。我们扬长避短,由于我们技术先进、与客户联系紧密、注重降低生产成本,我确定:我们将很快走在下个投资循环的前列。
澳大利亚竞争监管机构将起诉在EuroSolar和AustralianSolarPanel名下交易的两家公司,声称其涉嫌误导其太阳能产品的源产地。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指控,这两家公司涉嫌宣称他们制造或供应澳大利亚制造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事实上是从中国进口。ACCC日前起诉P&NPtyLtd和P&NNSWPtyLtd作为EuroSolar进行交易,WorldwideEnergyandManufacturingPtyLtd作为AustralianSolarPanel进行交易。监管机构日前还起诉,NikunjkumarPatel涉嫌参与该活动。ACCC主席罗德·西姆斯(RodSims)表示:“ACCC目前优先处理信任声明和伪造的客户评价。”“消费者应该可以依靠太阳能产品标签的精确性,尤其是当他们准备为澳大利亚制造的产品支付高价的时候。误导性的信任声明会对竞争过程产生巨大影响,并损害当地经济。”ACCC声称,自2012年十一月,EuroSolar和AustralianSolarPanel在网络、报纸和电视上声明他们产品的源产地。ACCC还声称,从2013年一月至2013年二月间出现在australiansolarpanel.com.au上的书面客户评价,以及2012年五月至2013年二月间出现在YouTube和eurosolar.com.au上的视频推荐并非由AustralianSolarPanel或EuroSolar的真实客户制作。西姆斯表示:“澳大利亚客户越来越依赖于网上客户评价来做出购买决定。虚假的客户评价会误导消费者,由于客户经常会对这些评论给予极大的信任。他们还损害正当经营的竞争对手。”预估该案件将于七月八日在阿德莱德联邦法院聆讯。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公布提交定于2013年6月21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2013年股东大会审议的主要提案。公司监事会提出的主要提案如下:•表决通过按照国际财务报告标准(IFRS)制订的公司2012年度法定会计账薄;•2013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普通股每股0.10美元现金分红,分红时间为2013年的6月和9月,分红对象为每个季度支付期当月在册股东。拟定的2013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现金分红较先前季度分红稳定。•任命JanetDavidson女士为公司监事,接替任期届满的RaymondBingham先生。JanetDavidson任期三年,于2016年股东大会届满;•任命AlessandroOvi先生续任监事,任期三年,于2016年股东大会届满;•监事会薪酬方案修订案;•审批新的管理人员和重要员工四年期限制型股票奖励计划。登记参加2013年股东大会的日期为2013年5月24日。2013年股东大会的全部议程和详细信息以及相关材料将在公司网站(www.st.com)发布,自2013年4月26日起按照法规要求提供给股东。下表列出了季度分红的全部时间安排:季度除息日(全球)全球登记日期欧洲付息日纽约股市付息日:当日或此后登记股票在纽约与荷兰之间的转账限制期限。
2013年5月6日,新南威尔士大学宣布其太阳能工程师已研发出一种能够改善低级别硅材料质量的创新型方案,不仅能够提高转换效率,还可削减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系教授StuartWenham表示:“该工艺可令较低级质量的硅材料性能优于由优质材料制作而成的太阳能电池。”预计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介于21%-23%之间研究人员已研发出一种机制控制氢原子,令其能够更佳的纠正硅材料(至今为止,制造太阳能电池最为昂贵的部件)的缺陷。Wenham补充道,目前,标准商业硅电池最高转换效率约为19%,预计该新科技可将效率提升至21%-23%。氢原子通常可在三种“充电”状态下存在:正、中及负性。充电的状态可决定氢原子在硅中游走状态与反应——这是帮助其纠正缺陷的重要一环。Wenham指出:“在氢原子的流动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近一万次改善迹象。我们能够控制氢原子的活动,令其与污染物及缺陷物之类的物质连接在一起,致使它们无效。”目前,新南威尔士大学拥有八个对技术商业化感兴趣的合作伙伴,并致力于与制造设备企业合作将新科技商业化。该项目得到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支持,预计将于2016年完成。
21ic讯 国际整流器公司 (International Rectifier,简称IR) 近日宣布已经为一套家庭影院系统测试并装运了基于其革命性氮化镓 (GaN) 功率器件技术平台的产品。这套家庭影院系统是由一家业界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所生产。 IR总裁兼首席执行官Oleg Khaykin表示:“IR开始商业装运采用其尖端的氮化镓技术平台及IP产品组合的器件,成功保持了我们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预示着电源转换新时代的来临,这正与公司帮助客户节省能源的核心宗旨相契合。我们完全可以预期,氮化镓技术对电源转换市场的潜在影响能够至少不逊色于我们30年前推出的功率HEXFET®。” 这一成就彰显了IR在功率管理市场的战略优势,即能够提供一个带来高资本效益的制造模式。相比最先进的硅技术, 氮化镓技术平台能够将客户的主要应用的性能指数 (FOM) 提升10倍。这一新的里程碑表明IR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顶尖的功率管理技术。 Khaykin总结称:“长期来看,氮化镓技术适用于IR所有业务单元和产品线。我们欣然见证该技术成为公司长期收入增长和市场占有率扩大的主要推动力。我谨向所有相关人士致以衷心的谢意,并且祝贺他们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 这款开创先河的氮化镓功率器件技术平台是IR历经10年,基于其专有的硅基氮化镓磊晶技术进行研发的成果。其高产量、 150mm的硅基氮化镓磊晶以及相关的器件制造工艺,能够与IR现有的具备成本效益的硅制造设施完全匹配,为客户提供商业可行的世界级氮化镓功率器件制造平台。
缅甸《新闻周刊》5月6日报道,缅甸电力部与泰国绿色地球能源(GreenEarthPower)公司签署了关于在缅甸马圭省敏布市建设太阳能发电厂的可行性调研备忘录。据悉,该太阳能发电厂占地300公顷,建设工期21个月,耗资2.75亿美元,建成后发电量为210兆瓦。
德国是全球光伏的先行者,它的示范效应得到各个国家的模仿,它的政策演变也对全球光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0年,政府实行《上网电价法》,主导了2000~2006年的第一个周期,并且在以后的两个周期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德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始于“一千光伏屋顶计划”。1991年,政府为每位安装太阳能屋顶的住户提供补贴,开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1998年,政府又提出了“十万光伏屋顶计划”,计划6年内安装300~500兆瓦光伏系统,并于2003年圆满完成该计划。屋顶计划的主要补贴方式为初装补贴,即在初始安装时,政策给与每瓦若干补贴,并提供优惠贷款的方式鼓励住户使用光伏产品。2000年,德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EEG法案),实行上网电价补贴。2004年1月,德国实行了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其中规定了“优先并网,全额接纳”的新能源电力政策,并细分了各种类型的发电装置的上网电价。在政策调整的2000年与2004年,装机容量增速都非常快,分别达到了184%和325%。德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全球光伏需求周期。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的需求增速在2004年达到顶峰,2006年又跌至谷底。全球光伏需求在德国的主导下,经历了第一个发展周期。2008年6月,德国出台了第三版的EEG法案,规定了2009年的光伏上网电价。2009年1月,电价下调了8%~25%。2010年下调了三次,分别在1月、7月、10月,每次下调的幅度在9%~11%、13%、3%。2011年1月下调了13%,2012年1月下调了15%。由于系统成本快速下滑,内部报酬率(IRR)高企。2009年1月开始,德国市场快速增长,尤其是政策调整的前一个月,抢装极为猛烈,如2009年12月,2010年的6月、9月,2011年的12月和2012年的3月、6月。2012年7月,德国最终宣布削减上网电价,从7月开始每月下调1%。根据目前的系统价格,补贴一次性下调之后,大型项目的IRR将会非常低,仅100千瓦以下的屋顶项目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率,约在6~10%左右。2011年,200千瓦以下的装机容量占比为63%,这部分小型项目市场将是FIT模式的主要市场。随着系统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用电的不断走高,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民用端平价已经开始,而工业端平价也即将开始。工业用电高峰与光伏发电高峰恰好重合,可以实现自发自用,无需储能等成本,因此,一旦能够获得合理回报率,这块市场将会启动,这将是德国未来2~3年需求增长的的主导模式。
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表示,2012年印度半导体消费金额达80亿美元,较2011年成长7.4%,此成长趋势与全球走势恰为对比──2012年全球半导体营收下滑2.6%,来到2,999亿美元。Gartner研究总监GaneshRamamoorthy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在2012年陷入严重失衡。供应链库存过剩即为关键。高库存水准在2012年亦影响印度半导体消费。然而,印度相对稳定的经济情势和消费支出的成长皆有助当地半导体消费的增加。」根据Gartner统计,手机、PC与液晶电视等三项主要电子装置合计占据印度整体半导体消费逾七成。其中,液晶电视在2012年以近45%的半导体消费金额,成长最为惊人,同时期手机的半导体消费增加5.7%,PC则微减0.3%。Ramamoorthy表示:「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可望自2013年第二季呈回升之势,我们预期印度半导体消费亦将成长,今年可望达96亿美元的规模,较2012年增加20%。手机、PC和液晶电视于2013年合计将占据印度整体半导体消费金额的74%。」Ramamoorthy进一步表示:「消费者信心和印度国内景气可望随着全球经济情势趋于稳定而改善,加上2013年第二季半导体库存可望趋于正常,都会是带动今年半导体消费成长的关键因素。」
导语:美国咨询公司J.GoldAssociates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杰克·古尔德(JackGold)今天撰文称,英特尔提拔COO为CEO的举动表明,该公司将加强对运营能力的关注,不仅会扩大代工业务,还将减少产品内讧。而新总裁的人选也表明,该公司将通过加强软件和服务业务来全面打造英特尔的生态系统。以下为文章全文:改善运营能力我们一直在等待英特尔宣布新CEO的人选,接替即将退休的保罗·欧德宁(PaulOtellini)。在此之前,业内人士一直在就英特尔新CEO应该来自内部提拔还是外部空降争论不休。今天早晨,此事终于尘埃落定:英特尔任命布莱恩·克兰尼克(BrianKrzanich)为新CEO。我从中看到了一些有趣信号。克兰尼克目前担任英特尔COO。将他提拔为CEO意味着该公司将加大对运营能力的关注,而不再一味着眼于技术实力——尽管技术实力肯定仍将是英特尔的关键优势。这一点至关重要,由于英特尔需要优化其对工厂的巨大投资,包括选择性地接受外部订单,以便填补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的产能,从而提升英特尔核芯产品的生产能力。通过这项战略,英特尔可能会向其他芯片厂商提供尖端生产工艺(这项业务的范围目前还比较有限),甚至可能会为高通和苹果公司等长期竞争对手代工。其他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例如,三星虽然与苹果公司存在竞争关系,但依然为该公司代工芯片。而英特尔的技术仍然领先于整个行业,因此完全可以做得很好。任命拥有丰富运营经验的人执掌帅印,也将将提升英特尔的竞争力,并降低管理费用,这也是英特尔近年来努力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英特尔董事会还是整个金融市场,一直都希望该公司能够更加精简。而此次晋升则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英特尔仍将强调“至精至简”(leanandmean)的发展模式。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英特尔正在面临一些困难。该公司的竞争压力并非源于AMD这种同属于x86平台的竞争对手,而是源自ARM阵营。目前,该公司的主要竞争压力源于移动领域。但在短期内,这种压力还将蔓延到英特尔的服务器和嵌入式处理器业务(例如云计算和Calxeda等微服务器)。由于最终在这一领域销售的芯片数量将十分庞大,英特尔必须重新关注该领域的技术,才能与对手展开竞争。英特尔不应再局限于狭隘的产品线,例如酷睿、凌动、至强等不同的处理器平台,而应当采取全面的运营策略,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幸运的是,英特尔高级管理层对运营的关注将会减少不同业务之间的内讧,这已经导致了英特尔之前在某些领域的进展缓慢,例如针对移动市场推出的凌动芯片。打造生态系统除了CEO外,英特尔还宣布了另外一项重要晋升:提拔詹睿妮(ReneeJames)为总裁。这表明英特尔将关注更多业务,而不再局限于芯片。这是一项重要的提拔,也表明董事会希望扩大英特尔的业务范围,加大软件和服务的发展力度,而且能够在核心的芯片业务与收购来的软件和服务业务(包括WindRiver和McAfee)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这些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都没达到预期,而此次任命新的总裁表明该公司将着力发展整体的英特尔生态系统。除了会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并通过其他业务获取更多营收外,该公司还将把更多技术引入芯片中,包括安全功能。最后,此前有很多人怀疑英特尔可能会从外部物色新CEO。但该公司最终还是选择了内部提拔,这也符合他们的现状。这种方式可以让新CEO更加了解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而且能够迅速进入状态。这对英特尔非常有利,毕竟该公司有很多短期挑战需要克服。虽然最终的效果还要取决于克兰尼克的表现,但我认为,此次从内部提拔CEO的决定以及克兰尼克本人的背景,都释放出令人鼓舞的信号。英特尔董事会也已意识到,该公司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因此必须要重新调整业务方向和发展重点。从长期来看,克兰尼克和詹睿妮都应当为英特尔规划更加明确的发展重点,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提升该公司的竞争力。
日前,格瑞士太阳能和日本公司合作开发的光伏电站已经正式联网发电。该光伏电站采用格瑞士太阳能88梯形挂钩+10°三角架方案。项目顺利完成,对日本电站建造商以及占领日本市场的格瑞士太阳能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项目位于日本一公路主要干道旁,电站所在地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不仅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客人赞到:“选择太阳能是我们一个非常坚定和正确的选择,就像我们选择格瑞士支架品牌产品一样。这次的合作,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相当优质的产品,更看到了一个优质的服务。我们非常希望继续与格瑞士太阳能合作,共同发展日本太阳能市场。”GraceSolar海外市场部Jkeon表示,目前我们已经进军的日本市场,该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光伏政策。GraceSolar将与最终投资者合作,从而赢得项目支持。此外,在日本,我们的团队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创建更好的技术产品,从而应对竞争日益加剧的日本市场。
欧盟近年来屡屡向中国挥舞贸易大棒。英国路透社5月3日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欧盟贸易委员古赫特(KareldeGucht)将建议欧盟,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以“保护”欧盟同类产品生产商。路透社则称,预计欧盟的贸易保护举措将激怒中国。消息人士称,古赫特预计将于8日在与来自欧盟所有国家贸易代表的会议上提议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从而在6月6日前执行临时性征收措施。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欧盟对中国太阳能板征收的初步税率可能在30%甚至更高,这将严重降低中国出口产品在欧洲的吸引力。不过,征税决定并不会导致欧盟与中国协商解决方案的大门关闭。路透社表示,这将成为欧盟贸易委员会迄今面对的最大贸易案。欧盟在处理此事时破费周章,一方面要保护欧盟本土生产商免受中国进口商品的冲击,另一方面欧盟也需要其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帮助其走出衰退。此外,围绕太阳能电池板的纠纷已在欧洲太阳能行业内部引发反对意见。4月时,代表欧盟6个成员国太阳能面板用户的贸易团体代表曾致信古赫特,呼吁他不要寻求施加惩罚性关税。此前,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服务的欧洲零售商表示,此举可能也会伤害欧洲自身——导致商品最终价格提高、伤害消费者并迫使各零售商裁员。
全球第2大NAND型快闪记忆体(FlashMemory)厂商东芝(ToshibaCorp)8日于日股收盘后公布上年度(2012年度;2012年4月-2013年3月)财报:数位产品部门及电子元件部门销售下滑,拖累合并营收年减4.9%至5兆8,002亿日圆;合并营益受出售中小尺寸面板事业影响而年减4.1%至1,943亿日圆;合并纯益因汇兑损失改善加上资产轻量化效果显现而成长10.7%至775亿日圆。据ThomsonReuters报导,分析师平均预估东芝上年度营益料将为2,502亿日圆。东芝表示,记忆体销售虽于2012年度下半年呈现大幅增长,惟因产品价格下滑、于上半年度期间进行减产,加上离散元件及系统整合晶片(SystemLSI)需求减少,故上年度「半导体&储存事业」营收年减6%至1兆2,981亿日圆、营益成长32%至958亿日圆;东芝将原属于数位产品部门的硬碟机(HDD)事业和半导体事业统合成「半导体&储存事业」。其中,上年度东芝半导体事业(记忆体+系统整合晶片+离散元件)营收年减8%至9,029亿日圆,储存产品(HDD)营收自2011年度的3,959亿日圆小幅下滑至3,952亿日圆。就半导体事业的细项来看,上年度东芝记忆体销售额衰退4%至5,290亿日圆,系统整合晶片销售额衰退15%至2,232亿日圆,离散元件销售额下滑10%至1,507亿日圆。另外,上年度东芝PC事业营收年减14%至7,051亿日圆、营益大减45%至63亿日圆。展望今年度(2013年度;2013年4月-2014年3月)业绩,东芝表示,在1美元兑90日圆、1欧元兑115日圆的汇率前提下,预估合并营收将年增5.2%至6.1兆日圆,合并营益将劲扬33.8%至2,600亿日圆,合并纯益将成长29.0%至1,000亿日圆。据ThomsonReuters报导,分析师平均预估东芝今年度营益料将为3,428亿日圆。东芝预估今年度「半导体&储存事业」营收将年增10%至1兆4,250亿日圆、营益将劲扬36%至1,300亿日圆;其中,半导体事业营收预估将年增9%至9,800亿日圆、HDD事业营收预估将年增13%至4,450亿日圆。就半导体事业的细项来看,东芝预估今年度记忆体销售额将年增12%至5,900亿日圆、系统整合晶片将年增3%至2,300亿日圆、离散元件将年增6%至1,600亿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