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日前宣布,为改善成本结构,将在未来2到3年内关闭三家工厂。 据marketwatch网站报道,意法半导体即将关闭的三家工厂分别是:位于美国德州的一座6英寸晶圆厂、位于亚利桑那州的一座8英寸工厂和位于摩洛哥的一座后期封装测试厂。 位于日内瓦的这家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商称,关闭这些工厂是该公司为了改善成本结构而制定的计划的一部分,在上述工厂的产品将全部转移到公司其它工厂生产。据该公司称,关闭这些工厂将影响到约4000名员工,该公司将为部分员工提供转厂机会。
7月9日下午,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举行了隆重的百年校庆活动,同时宣布正式独立于联邦制的伦敦大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亦莅临现场亲自观礼,并主持了帝国理工学院的独立仪式、首批皇家学位颁布仪式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的正式启动仪式。 作为该校的资深校友,宏仁企业集团总裁王文洋被授予帝国理工学院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以表彰其对母校的学术研究和经济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这是帝国理工学院最高级别的科学奖,王文洋博士因此成为帝国理工学院正式独立于伦敦大学后的首批皇家学位获得者之一,也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如此高等荣誉的华人。 2006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大学排名表显示,帝国理工学院全球总体排名第九,在工程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排名则是世界第四、欧洲第一。建成于1907年,帝国理工学院于上世纪60年代成为伦敦大学的一个加盟学院,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三甲之列,历史上曾经出现过14个诺贝尔奖和2个费尔兹奖得主。 当日宣布的另外四位皇家学位获得者同样声名显赫,他们都长期在科技、教育和慈善事业的发展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他们分别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力普亲王;卡塔尔第一夫人、谢赫•穆扎塔•宾特•纳赛尔•玛斯纳德王后;“克洛•杜费尔德基金会” (Clore Duffield Foundation)主席维维恩•杜费尔德夫人以及美国大银行家埃德蒙•萨福拉的遗孀、“埃德蒙•萨福拉博爱基金会” (Edmond J Safra Philanthropic Foundation)主席莉莉•萨福拉女士。 “能够获得母校这样高规格的褒奖,我感到十分荣幸。是母校培养了我对科学技术研究的喜好,也是母校坚定了我致力开发技术商业价值、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信念,”王文洋说。饮水不忘思源,曾在帝国理工学院度过七年青春光阴的王文洋博士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 自1975年在帝国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博士学位以后,出生于台北的王文洋回到台湾,正式投身商界,并先后在美国PPG工业集团、台湾南亚塑料公司、DRAM制造企业南亚科技有限公司和好又多百货商业广场有限公司担任设计工程师、高级副总裁和总裁等职。 1996年,时年45岁的王文洋博士在广东省创立宏仁企业集团,兼任董事会主席、总裁和首席执行官。2000年,他还参与创建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国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GSMC)。 尽管商务活动频繁,王文洋博士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支持。他一直与母校帝国理工学院保持着紧密联系,而他本人的博士论文也经常被引用。目前,王文洋博士是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的客座教授,该系培养了大量半导体物理学界的专家泰斗,而由该系Chris Toumazou教授主持的生物医学电路研讨会在业界具有权威性,王文洋博士对研讨会也是积极贡献。 “王文洋博士能够成为帝国理工学院获得荣誉科学博士皇家学位的第一位华人是众望所归。30年前他从物理系毕业,此后一直积极支持帝国理工学院把基础学科延伸为实用技术的研究工作,今天,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能够正式启动同王博士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Chris Toumazou教授说。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王文洋博士很早就意识到孵化大学里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的重要性。因此,他协助母校成立了“新加坡商福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uture Waves Ltd.)”,总部设在台湾。 这是帝国理工学院参与合作创办的最成功的子公司之一。“帝国理工学院的科技研究在欧洲排名第一,美国学校擅长把技术变成商机,母校当然也可以,”王文洋博士说。据王博士介绍,新加坡商福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uture Waves Ltd.)提供世界上功耗最低的数字无线电发射半导体芯片。该项技术在英国已被运用到医疗事业中对慢性疾病进行诊断,这将最终帮助人们预防诸如糖尿病和心脏病之类的疾病。王文洋博士还进一步资助了帝国理工学院对这两种疾病的研究。
锐迪科无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WSC) 宣布已经成功完成总额为1000万美元的新融资。此次追加投资的是美国华平投资公司(Warburg Pincus)。WSC 是国内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特别是TD-SCDMA基站多载波射频放大器领域的领先公司。华平的投资将会提升WSC已有的研发及生产扩张计划,尤其在关键的3G网络中DPD放大器及其它基站无线设备。目前WSC公司着力于国内市场开拓,未来将计划面向全球发展。 “以目前的现状来看,华平的投资是非常及时的,因为中国3G市场的成长非常迅速,并带动了整个全球市场对无线设备的需求。华平投资有着非常良好的记录,会帮助他们的合作伙伴成长,他们的加入会提升WSC的价值。” WSC 首席执行官胡伟亮先生如是说。 锐迪科无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前身是由华平创投(Warburg Pincus)投资1500万美元成立的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目前锐迪科无线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已经完成拆分,同属华平投资的两家独立核算的公司。 其中锐迪科微电子的主要产品为RF收发器和功率放大器芯片,面向3G(TD-SCDMA)、2G/2.5G(GSM/GPRS)、大灵通(SCDMA)和小灵通(PHS)等手机终端。而锐迪科无线通信则为无线基站提供模块产品,主要为WCDMA/CDMA2000/TD-SCDMA多载波功率放大器及其它基站配套无线设备。
威盛公司和矽统公司的销售额在2007年上半年都出现了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了35%和50%。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英特尔和AMD之间的价格战影响。 威盛公司上半年的销售额下滑到了2.56亿美元,而且由于季节性原因,上个月的年增长率下滑8.5%,月增长率下滑18.9%。 威盛抱怨英特尔公司为了夺回失地,挑起了连绵不断的价格大战。威盛公司的处理器和芯片销售直接受到波及,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公司希望下半年,Vista操作系统普及程度提高,可以将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改善。 威盛公司目前正在多方寻找出路,它计划推出一种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上使用的芯片组,支持DDR3,具有3G/s速度的SATA接口,支持DirectX9/10,此外还将面向嵌入市场推出一系列的片上系统。另外还有GSM和CDMA手机芯片以及车用单芯片处理器。 矽统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下跌到了23亿新台币,6月份的年增长率下跌25.1%,只有4.1亿新台币。公司SiS671FX和SiS968芯片已经被华硕P5S-MX主板采用,对公司6月份的业绩有一定拉动,比5月份增长了5%。另外它还与NEC达成了合作开发L1030的协议,内存价格的稳定也对它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将扩充菲律宾制造厂的生产设施。现有的生产厂房面积为223,917平方英尺(约合20,802平方米),安森美半导体计划今年年稍在毗邻现有工厂处加建一栋楼用于生产制造。扩充后的工厂预计可在2010年大幅增加产量,及创造工程设计和其他增值型工作岗位。 安森美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 傑克信(Keith Jackson) 在主持Carmona厂扩充破土动工典礼上说:“我们位于菲律宾的工厂为公司作出战略性的贡献,制造的电源管理器件应用于计算、便携和消费等领域,而这些应用领域是公司市场战略的核心。” 过去五年来,安森美半导体的菲律宾制造厂不断增加产量,业肩负了公司一些全球和区域的职能。 安森美半导体菲律宾总裁兼总经理Richard Cohen 说:“Carmona及其周边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充沛,提供了适合安森美半导体需要的受过技术教育和具备良好技能的工程师及生产工人,可以确保本公司在菲律宾的扩建工厂计划及持续运营的成功。安森美半导体感谢菲律宾政府及时批准设立菲律宾经济特区局 (PEZA) ,感谢阿罗约总统宣布将安森美半导体菲律宾工厂所在的地区划为一个经济特区,并感谢PEZA总长Lilia de Lima的大力支持。”
印度还没有一家半导体工厂投入运行,而且人们对于该国是否需要半导体工厂仍然争论不休。但由于整个印度频繁断电,该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则是另一派景象。 印度政府年初的时候宣布了关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优惠政策,并计划到2012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其电力需求的10%。这促使许多公司纷纷宣布加入这个新兴的太阳能产业。 Signet Solar宣布了迄今为止最有魄力的计划——在10年内投资20亿美元在印度兴建三家工厂。Signet在德国经营着一家工厂,预计会利用这个经验来扩大在印度的生产。 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据称正在考虑投资5000万美元在印度建厂,生产太阳能电池和晶圆。它可能通过SunPower Corp.进行这项投资。赛普拉斯持有SunPower Corp.的多数股权。 印度本地太阳能工业的发展,使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等技术提供商受益。该公司在印度的业务预计会加速增长。 应用材料公司提供用于生产晶体硅技术与薄膜太阳能面板的设备,这两种技术在印度都得到了采用。
以色列芯片代工厂商Tower Semiconductor表示,需要再筹集8千万美元为其第二家晶圆厂安装设备,将把初始晶圆月产能从21,000片提高到40,000片左右。 Tower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20-F表格中表示,为了把Fab 2工厂的初始晶圆月产能从24,000片提高到新的水平,需要1.2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含了它在2007年6月筹集到的4,000万美元。该公司警告称,如果不能为Fab 2工厂购买和安装必要的设备,就不能提高产能,最终也就不能使为兴建该工厂所投入的巨额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并将对其财务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Tower还指出,从以色列工业、贸易与劳动部获得大约1.65亿美元的资助,这是其12.5亿美元Fab 2扩建计划的一部分。该扩建项目原计划在2005年底完成。 Tower未能如期完成上述项目,但它表示,正在申请新的扩张计划。
美国频率管理器件供应商Raltron Electronics已被香港Rami Technology Group收购,金额不详。 Raltron成立于1983年,去年8月指定Rami为其全球分销商。 Raltron在日前发表的声明中强调,将继续销售“Raltron”名下的全线产品,继续在迈阿密工厂及其在亚洲的工厂生产产品。 Rami Technology Group表示,将把Raltron作为旗下子公司,继续通过授权代表和库存分销商支持全球销售业务。 Raltron开发和生产多种晶体元件和基于晶体的振荡器,包括VCXO、TCXO和OCXO。
7月9日消息,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准备通过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华虹集团,入股中芯半导体,意图打造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企业。中芯总裁张汝京的动向,因而受到关注。 报道称,由国资委全资掌控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准备通过华虹集团,入股中芯半导体,促成双方集成。今年早期曾传出中芯有意出售股权给国外私募基金,中芯股价一度因此大涨。 中芯公关部负责人表示,“对于中芯来说,凡是投资人和股东有益的一切方法方案,我们都会去研究和考虑,至于可行性还会进一步考察。”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关于CEC与中芯合并的事情,虽然有所耳闻,但没有更清楚的细节,“推测双方最有可能的操作方式,是以股权替换的方式互相持股。”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李珂指出,在资金运作上,华虹身为国有企业,拥有争取官方订单的优势能力,如果中芯与其协作,可以打通这个通道;华虹则可通过中芯,获得国际销售管道和国际化运作经验。 李珂表示,从上市规划来看,华虹从2005年开端,就想在海外上市,但一直未能成功,中芯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若华虹与中芯合并,双方是互补关系,也间接让华虹达成海外上市的目标。 CEC在祖国大陆电子产业相当具有影响力,之前CEC已通过推动旗下的长城计算机,收购京东方所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冠捷的股份,展现CEC的实力。CEC旗下除了华虹与长城计算机外,还包含华大集成电路、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桑达电子、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熊猫电子集团等企业。
根据计世资讯的统计数据,即使不包括集成设施的投入,2006年国内数据中心IT投入超过103亿元。2007年将超过2006年达到124亿。数据中心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也正是问题的所在,数据中心的高增长意味着高能耗。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在2000至2005年间翻了一番,到2010年将再增75%。该研究以部署在美国的服务器和冷却系统为例,该系统在2005年消耗450亿千瓦时的电力,电费为27亿美元。而当年全球服务器的能耗达到1230亿千瓦时,电费支出约为73亿美元。因此有人分析,美国尚且如此,国内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也正因为此,从咨询机构到厂商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被“绿色”吸引了。易观国际对存储市场的分析认为,随着国家对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低能耗,高效率的绿色数据中心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存储产品也将向低能耗,环保方向发展。据Gartner预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世界上一半左右的数据中心将受电力和空间的约束,能耗会占到一个IT部门三分之一的预算。IDC也表示,IT组织的能耗花费将达到硬件花费的四分之一。 HDS高层在分析存储市场的趋势时说过,存储市场有三方面很关键:第一是整合,第二是总体拥有成本,第三就是在绿色环保。HDS专家认为,由于近年石油和能源价格的持续飙升,IT业界不得不将“绿色计算”列入企业的议事日程。作为企业数据中心的关键组成,确保高性能的同时还能将电力消耗、空间占用和热耗散降至最低程度的“绿色”存储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而Cisco亚太区高层也对绿色节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观点是现在利用先进的技术,以最少的机器支持客户各方面的需求。通过整合和虚拟化管理客户数据以减少机器数量,自然电力使用就少,从而达到绿色成长的目标。 目前在欧洲,很多产品已经注意这个问题了。而为了迎接“绿色”商机,美国的几大IT巨头也是早早开始行动起来了。惠普很早就有所准备,并在2001年开始涉足绿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2006年5月,惠普宣布将其遍布全球的25个数据中心整合成6个,并部署适应性IT基础设施。在2007年初,惠普就拿出了一整套绿色数据中心改造解决方案。与IBM、惠普相比,Sun的“绿色”计划仍就保持了特立独行的风格。其采用多线程技术的UptraSPARC T1称得上业内第一款倡导“绿色”的芯片产品。 据美国一家市场研究公司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5%的美国企业IT采购和运营专业人员表示,环境的担心在他们规划IT运营的时候是重要的。72%的人表示,他们知道厂商在设计、运营和处理其产品时推广“绿色IT”的努力。 然而,78%的受访者表示,绿色IT一直没有写入他们的IT系统和设备的评估与选择的规定中。绿色IT指的是厂商和IT机构减少技术对环境的有害影响的努力,同时实现更好的效率和减少成本。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看好“绿色”,完全接受的人却不多?专家认为,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大家,怎样解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大多数企业表示成本是阻止他们采取绿色计算的第一个原因。一些专家说,除非设备更新或者在文件上设计一个数据中心,大多数企业不会仅仅为了社会良心而把设备换掉。但是,据Forrester的研究报告称,当电费开始上涨并且占企业预算很大份额的时候,机构才会开始认真考虑绿色计算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说,缺少针对绿色技术采取的行动的部分原因是IT与设施管理之间没有联系。总的来说,IT是根据计算需求做出决策,而设施管理是很具能源的成本和可用性做出决策。CIO知道绿色技术是重要的。但是,他们也许没有像设施管理员那样看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因为IT看不到日益增长的电费账单。 一些专家则认为,有些企业正在等待一种“all-in-one”绿色解决方案。但是,那是不现实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关于绿色技术的努力都集中在点的解决方案。而这也正是绿色技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一位服务器工程师指出,很难在现有的项目上解决能耗问题。出于灾难恢复的考虑,选择一套存储解决方案来部署虚拟化产品。例如几年前选择的惠普产品,现在该产品耗电量已经占了数据中心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它目前工作正常。你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些不是很确定的能耗问题,在不考虑数据的安全性的情况下,将其替换为一些更便宜的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节能已经成为现阶段最迫切的事情之一,作为银行用电大户的数据中心是否该未雨绸缪主动走进“绿色”世界呢?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海尔集成”)昨日表示,该公司将会积极应诉美国微芯科技提起的侵权诉讼,抗辩到底。 美国微芯科技4日向上海市一中院提起诉讼称,上海海尔集成未经许可,抄袭了它的一项微处理器(PIC16CXXX)的微码与数据手册,而两项内容在中国和美国均受到著作权保护。 “拿著作权说事,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海海尔集成市场部总经理陈曙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他还表示,尽管对手是全球著名的企业,但公司仍将会积极应诉,抗辩到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上海海尔集成在昨日向本报发来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海尔集成一贯重视和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的IC产品都是采用正向设计方法,从未抄袭别人,具有完全的、经法律认可的自主知识产权。” 上海海尔集成认为,微芯科技明显是在“歪曲事实”,试图借诉讼抑制竞争对手,是一种“恐吓对方客户的行为”。 陈曙表示,上海海尔集成的微控制器并不完全兼容微芯科技的产品,公司的那项产品功能比对手多,且抗干扰的能力也要高,量产两年来,赢得了很多海内外订单。他认为,对手显然意识到自己的产品落后,只能借助非市场手段来干扰海尔集成的发展。 “这种案例太多了,像前不久珠海炬力与Sigmatel。”陈曙说,这也是本土半导体设计企业“成长的烦恼”:一旦你在技术方面有了突破,威胁到国外对手后,往往会引发后者的胁迫。本报了解到,与此事近似的国内案例是美国ADI公司控告上海贝岭一案。不过,上述两个案例,均以和解收场。 对于微芯科技所说的微码与数据手册,陈曙表示,目前不便发表评论,因为公司目前并没有收到对方详细的诉状,不清楚对方指控的具体细节。 微芯科技亚太区市场传讯经理阮佩明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至少半年前,我们就已经发现它这么做了。” 上海海尔集成是海尔集团与海外风投的合资公司,主要定位于微控制器的研发与销售。该公司CEO兼总裁张晓诗,早在1989年就以挑战英特尔486处理器而闻名业界。这也是上海海尔集成成立以来遭遇的首起知识产权诉讼。 海尔集团在半导体方面的布局已趋完善,其还在北京投资成立了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类电子芯片设计。
Max Planck Institute(德国慕尼黑)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一种细胞晶体管(Cell-transistor)界面,他们认为此举将开创生物电子的新时代, 从而能让细胞在不受破坏的过程中,对它进行控制和研究。 在一次由学院生物化学家Peter Fromherz准备的展示中,活细胞在晶体管阵列的上部生长,因此使得硅芯片能直接的监控细胞的活动。 这种芯片被用来测试新药对活细胞的效果,然后测试结果能立即从芯片中读取出来,研究人员称这一应用可加速药品的开发。 “我们研究半导体和活细胞的电界面,” Fromherz说,“这一基础的研究为将来在生物传感器、医学修复术、脑研究和神经计算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传统上,为了研究内部的工作方式,活细胞必然会遭到破坏。例如,在研究各种药物对细胞中血清素含量的影响时,要求应用片钳电极(patch-clamp electrode),从而使读取进出细胞的离子流成为可能。这一技术使杀死细胞的速度放缓,并且把样本的有用性限定到了几个小时的测试时间。 相比之下,在晶体管阵列上正在生长的细胞允许细胞晶体管界面发挥作用,只要营养物质被供给到细胞。在Max Planck 的测试中,研究人员首先把直接放在血清素受体下放置的晶体管栅极放在每个活细胞上。当受体的离子通道打开让血清素通过时,栅极的电位出现了变化,从而调节了晶体管的源-漏电流。这一活动用计算机控制的监控电路进行了记录。 研究人员也证实了他们的界面能立即就各种药物对血清素的剂量/效果关系作出评估。由界面所提供的计算机控制暗示,利用这样的生物电子器件,药物发明测试的整个电池可以被自动化(地实现)。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证实,他们计划建立一个更为通用的测试装置,以期把活细胞利用到像毒素检测这样的其它应用当中。
半导体产业的全球机会正向着为老领化人口、带宽和无处不在的连接这些“一切都是绿色”的服务方向转移,飞思卡尔半导体的首席执行官Michel Mayer在本周于此举办的该公司的技术论坛上表示。 Mayer预计,在每个器件中嵌入智能及无线连接能力将具有颠覆性意义。“那些以前曾经是独立的电器现在被连接在了一起,” Mayer指着老式的电灯开关为例这样说道。 然而,这就是Mayer所认为的作为首要挑战的对能耗的需要。“每年消费者和工业的能耗分别为2,000亿和1,000亿美元,”他说,“到2010年这将增长53%,”到那时,一天的排放量将增加到2500万吨。 这一巨大的挑战将为“创新和设计智能创造机会,” Mayer补充说。虽然升级到更为精细的工艺技术是提高功效的一个路径,飞思卡尔也开始把重点放在能源教育上。“我们需要对(设计工程师)进行教育, 让他们更有能效意识,”他说,“并且软件是提高能效的关键。” 例如,20年前启用的工程控制模块是一种具有几个汇编代码行的8位微控制器。目前这种模块的32位系统具有多达100万的代码行。谈到卫生保健时,随着“未来20年内7500万美国人达到60岁这一界线” 卫生保健将得到飞速发展,Mayer说,“他们需要更好的健康护理和更为安全的出行。” 在强调飞思卡尔在医疗电子方面所做的努力时,Mayer展示了一种血压监控系统,还提到了人造视力和其它研究领域的机器人。为此,飞思卡尔已在几个部门中调配了“数十名工作人员”从事医疗技术相关的研究工作。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这让很多海外华人看到了商机。今日,美国半导体业界最大的华人组织——美国华美半导体协会的主席朱文正及其协会成员一行,在此间接受了湖南省副省长徐宪平的会见,就双方的交流合作交换意见。 美国华美半导体协会由一批华人半导体工程师发起,于一九九0年十二月成立于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协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推动中国和环太平洋高科技机构半导体工业与人才的合作,目前有一百多家公司会员。 统计数据显示,二00五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增幅达百分之三十一。预计到二0一0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将接近一万亿人民币。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众多跨国公司纷纷抢摊。 徐宪平表示,湖南拥有优越的投资环境,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欢迎华美半导体协会及其成员前来寻求合作,对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多提宝贵意见。 朱文正开门见山地说,协会期望提供技术和资本支持,帮助湖南企业加速发展。此次访问交流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访湘期间,美国华美半导体协会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关于加强友好合作的协议。今后,双方将在技术、人才、引进企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7月4日消息,合理的房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再加上本土居民普遍教育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英文作为国家官方语言,印度对于海外科技公司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在孟买和班加罗尔,大量的西方科技巨头建立了分支机构,然而据最新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中国将改变外包服务的世界格局,取代印度成为全球外包服务的中心。 据ZDNET报道,此份调查报告由IDC提供,据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有可能取代印度,成为世界科技外包中心,中国各大城市将取代印度,在2011年之前成为全球科技企业的外包重心区域。据悉该结果来自于刚刚出炉的全球递送指数GDI报告。此份报告中总共比较了亚太地区的35座城市,衡量他们在外包服务商的潜力,标准包括劳动力、房租、语言能力以及发展速度等。该报告中包括的城市包括印度班加罗尔,中国大连等。据IDC亚太地区BPO研究机构领导科纳德透露,最终将这些城市区分开的,还是“对于实际因素的处理”,例如代理者的技能或者潜在的危险等。“在选择外包服务市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就包括风险等,”科纳德在报告中表示,“而某些因素明显比其他的重要。”不可否认,目前的GDI列表评比中,印度城市仍然出于领先地位,不过四年之后的格局有可能发生大改变。 虽然中国的顶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大连等落后于印度的竞争对手,然而在2011年之后差距将被缩小,甚至中国城市将反超。IDC之所以看好中国外包市场,是因为外包相关领域的大规模投资,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技能培训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