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永浩:智商低的人才说我是粉丝营销

    罗永浩还是那个罗永浩。国家会议中心5月20日那场喧闹无比的发布会三天后,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面落座的老罗依然是那款经典的深色宽松款衬衫配休闲裤的打扮,与之前两次登台的打扮并无二致。但如今的境遇已经截然不同。这个在去年3月份锤子系统Smartisan OS发布会上还经常性地以“罗老师的结论是”开头的英语培训名师、维权卫士,如今已经越来越适应IT企业家的身份,尽管还会在发布会上习惯性地询问台下观众是否听明白了。按照其不定时更新的锤子手机Smartisan T1预订量的播报,发布会结束近48小时,预订数超过5万部,完成了投资方期望值的百分之十。而这一数据在5月25日下午又被刷新为超过6万部。“在投资方看来,作为一个新兴企业,以锤子的价位和利润率,产品推出一年内能销售50万部就是大获全胜,而销售二三十万部就能保本。现在说锤子手机成功还谈不上,但不赔钱可以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相比去年锤子系统发布会后排山倒海的批评声,如今的罗永浩已经能自如地在一片质疑声中保持十足的信心。“我不是粉丝营销”乔布斯只有一个,他的模仿者或许有无数个。中国的手机行业同样不乏这样的人物,而罗永浩也不例外。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面前,老罗毫不避讳地坦言是乔布斯的超级粉丝。他把玩着手上的两部手机,其中一部是即将上市的黑色款锤子手机Smartisan T1,而另外一部是白色款的iPhone。被业界调侃为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罗永浩,在其脱口秀式的发布会上一向以语言犀利闻名。在2013年3月27日的锤子系统发布会上,罗永浩曾对着台下2000多名观众直言:“我这一生,单就事业上,只从乔布斯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这一领域,(我)没有见到第二个聪明人。”而前几天的锤子手机发布会上,果然不出业界所料,上台不到两分钟的时间,罗永浩就再次调侃起了乔布斯。作为公众人物,老罗自己有着不小的粉丝群。对于自己粉丝的影响力,他在发布会上举了一个例子:他10年前在中国书店的旧书堆里花10元钱,买了一本由美国学者托马斯·索威尔所着的《美国种族简史》,并在10年后为此书再版做了书评。结果这本10年前在中国只印了5000册的枯燥论作,在10年后销量却接近20万册。但自诩乔布斯粉丝的老罗并不认为自己的锤子手机是在做粉丝营销,“现在总提我依靠粉丝卖手机,这是完全低智商的判断。”“粉丝经济带动的产品一定是唱片、书、电影票等单价在100元上下的产品。别说是我,没有人会因为崇拜偶像会去买他代言或者生产的手机,除非手机本身足够好。”罗永浩这样解释道。而这背后,如今的市场上,“玩手机”的各路明星并不在少数,有些比罗永浩更大牌,但是绝大多数只是手机市场的“华丽点缀”。其中,内地明星韩庚曾在2013年年底推出个人定制智能手机庚Phone。在罗永浩的理解中,粉丝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起点。“韩庚的粉丝数要比我多一两百倍,但是我卖手机这件事的动静要比韩庚卖手机的动静大上很多。粉丝对我的唯一用途是,作为新兴厂商,产品出来后,你的起步是从零开始扩散至大众,还是从600万开始。这是速度上的巨大差异,但仅此而已。”不过,在锤子手机的产品定位上,罗永浩还是选择与其偶像乔布斯挂上钩,“说白了就是苹果的早期用户”。他给锤子手机的核心用户群打上了四个标签——城市精英、中产阶层、偏文艺、偏感性。城市精英、中产阶层,这就是我们敢卖3000元而不是1900元的原因,而偏文艺、偏感性的用户,才会对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做出来的产品有感触。   “做出一个市场来”拜口才所赐,罗永浩两场乔布斯风格的产品发布会总是不自觉地被观众定义成“一场包袱比郭德纲还要多的单口相声”。“过去9个半月忍住寂寞一直在做科研工作,这是我平生从未有过的经历。”这是老罗去年锤子手机系统发布会的开场白。为了防止演示的手机出故障,当时现场还准备了10部手机以便随时切换。对于这个后来被评价为其史上最糟糕的公开演讲,罗永浩给出的评语是,由于缺乏经验又准备不足,耗费冗长时间从一个产品经理培训的角度给下面人讲了两个半小时的我们做软件的理念,最后导致天怒人怨。“而上次是讲砸了,对我而言是不及格,但前几天的演讲可以打个85分。”5月20日,在同一个舞台上,罗永浩终于带着准备了两年的锤子手机亮相。而这次发布会的主题被定义为,怎样令人信服地打造一部4000元的精品国产手机。虽然最后锤子手机的定价被锁定在3000元。和技术出身的雷军不同,罗永浩的产品介绍充满了“不专业”的气息,对其产品参数一带而过,更多是在讲故事。“我们调研了市场上所有的手机,然后最后发现除了苹果以外,成像品质最好的是三星S4的欧洲版(9505)……后来我们打听到,他们是通过富士通(FUJITSU)解决的。富士通对智能手机厂商有非常成熟的影像解决方案……我们发现他们是非常优秀的团队,所以就决定购买他们的方案。”请来中国音乐界的教父级人物张亚东和左小祖咒来测试音频,请ammunition的CEO&创始人、苹果前工业设计总监Robert Brunner来设计外形、请富士通总工程师五十岚千秋解决影像问题。罗永浩这一次选择让手机相关产业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为其营销和推广背书。而在这次发布会的最后,罗永浩还扯上了雷军:“感谢雷军,因为他的成功让(手机)供应链厂商对于外面杀进来的‘愣头青’不再持完全戒备和怀疑的态度。”对于锤子手机的上市,业界有这样的声音,虽然老罗选择在移动终端时机大热的当下推出了自家的智能手机,但已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在罗永浩看来,时机很重要,但是别人理解的错过时机就是没了,他不这么认为。卓越的企业是把一个市场做出来,而不是在一个已有市场占领多少份额。手机市场就这么大,我要在这个饱和的市场赚到我的第一桶金、第一批人才和第一批技术专利,接下来,我要做出一个市场来。   “百分百不会赔钱”从新东方名师、牛博网、老罗英语再到锤子科技,罗永浩的履历颇为跨界。“我其实骨子里不像网上表现的那么刻薄,(我)其实是一个很厚道的人。”在记者面前,曾经因“怒砸西门子冰箱”出名的罗永浩给自己这样的评语。[!--empirenews.page--]对于频繁跨界的原因,他给出一个颇为精神层面的回答。“我老跨界是因为过去的东西不是我喜欢做的,只能硬着头皮做。教育培训是我特别讨厌的一个行业,我从英语培训行业赚到了钱,但是我得不到任何精神上的满足感。”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5月创办的锤子科技在去年6月曾以4.7亿元估值完成7000万元的A轮投资。而在锤子手机正式上市之前,罗永浩又在微博上表示,今年3月底锤子科技已经完成了1.8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投资后锤子科技的估值超过10亿元。“因为这次运作的资金比较大,所以压力方面更多是来自投资人。英语培训是几百万的投资,如果赔了,我去打打工也能还上,这次融资是一亿八千万,如果黄了,我估计这辈子都还不上了。”对于创办锤子科技的压力,罗永浩透露,在B轮融资的时候,曾经花了50多天也没有结论,最后有一点紧张,因为生产需要用的钱太多了。不过,对于资金链的问题,老罗给出的数据是,锤子科技即使在生产的最高峰,在账面上仍然能够保证存有5000万资金。“锤子手机发布会结束之后,原来没谈妥的投资方现在已经开始约吃饭了。如果订单起得特别厉害,资金不够的话,我马上就会融资,但估值将会翻倍。”而另外一方面,此前迟迟没有到位的技术部门负责人也曾让他焦虑了两三个月。据其透露,如今的锤子科技的团队中,老罗给自己的定位是产品经理。目前,锤子科技的软件和硬件各有一个团队,由CTO总管这两个团队。但外观ID设计、UI设计和人机交互体验设计,这是用户体验中心,这个团队主要负责人是老罗他本人。对于锤子手机的发展现状,老罗颇为满意。“这个产品目前还谈不上成功,但不赔钱可以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投资方认为如果能够在一年内销售50万部手机就是大获全胜,我现在对50万是非常乐观的。”5月20日那场超过3小时的发布会最终被定格在这样一行文字上——“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我总是想把每一点都做好,每个细节带出我们的骄傲和喜悦。”尽管,业界如今对于锤子手机的前景褒贬不一,但对于老罗这次的认真却毋庸置疑。

    半导体 罗永浩 锤子手机 锤子科技 乔布斯

  • 中国液晶面板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液晶面板与液晶显示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液晶面板的产量、优劣等多种因素都连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液晶面板的生产是涵盖了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过程,包括半导体、物理、化学、电子、机械、光学、色彩学、热学等等。近年来,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手机等下游需求的带动下,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一直以来全球液晶产业由三星、LGD、夏普、友达、奇美五巨头控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过去对中国大陆一直采取产业限制政策,不允许当地企业来中国大陆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国液晶面板产业面临技术上的封锁,没有自己的高世代生产线,大尺寸液晶面板只能依赖进口。现在中国已经获得突破这种封锁的机会。2008年以来,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各省市,从北到南,中外液晶巨头正在掀起一股液晶面板项目的投资热潮。目前全球面板业呈现日本、韩国、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韩国厂商在液晶和OLED处于领先地位,日本消费电子厂商日渐式微,而国内力量正在崛起。近年来,国内不断加快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处于爬坡期的华星光电和京东方面板产能不断提高。中国面板厂大尺寸面板(7”及以上)全球市占率从2011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3%,出货量达到1050万片;电视面板的市占率则由2011年的不足2%提升到了2013年的16%。与此同时,中国面板厂继续保持着稳定的投产步伐。除了在产能和市占率的提升,中国面板厂近年来在新技术领域的研发上也奋起直追,广集人才,建立多所研究院,并积极建设LTPS和Oxide生产线,有望在LTPS和Oxide领域缩小与日韩台厂差距。来源:中研网

    半导体 面板厂 液晶面板 面板市场 液晶显示器

  • 传苹果Beats交易价格降至30亿美元:本周宣布

    北京时间5月28日下午消息,据《纽约邮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有望于本周宣布收购高端耳机制造商和流媒体服务提供商Beats Electronics,但价格较此前有所下调,仅为30亿美元。《金融时报》本月早些时候报道称,苹果公司将斥资32亿美元收购Beats。但由于有报道称,Beats music流媒体音乐服务今年3月的订户只有11.1万,因此对双方的谈判产生了影响。作为对比,当今流媒体音乐市场的领头羊Spotify拥有1000万付费用户,外加3000万免费用户。或许正因如此,苹果方面才决定降低报价。但苹果仍然认可Beats的高端耳机业务。后者2013年实现收入13亿美元,耳机单价最高达到450美元。知情人士说:“在之前的交易金额传出时,苹果公司尚未启动尽职调查。”Beats联合创始人Dr.Dre和吉米·艾欧文(Jimmy Iovine)将借此获利数亿美元,而支持该公司发展的环球唱片也将获得高达4亿美元的收益。除此之外,一年前领投Beats总额6000万美元融资的Access Industries也将获益颇丰。Dr.Dre甚至在一段视频中表示,他将由此成为说唱界的首位亿万富豪。据《福布斯》估计,由于他持有20%至25%的Beats股份,因此按照32亿美元的价格计算,Dr.Dre最多可获得8亿美元收益。不过,如果收购价降至30亿美元,他的收益也将缩水至7.5亿美元。拥有一款流媒体音乐服务对苹果公司至关重要,这如今已经成为唱片公司的主要收入。而由于消费者逐渐减少对数字音乐的购买量,也令苹果的市场地位受到影响。至于苹果公司究竟看重Beats的硬件业务还是流媒体音乐业务,目前尚无定论。知情人士说:“苹果没有流媒体音乐业务,所以这将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但硬件也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苹果公司将于6月2日举行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而知情人士表示,艾欧文和Dr.Dre都将参加此次会议。该公司可能会在本届大会上推出智能家居平台,方便用户使用iPhone手机控制电灯开关和安保系统。苹果公司拒绝对Beats收购事宜发表评论。

    半导体 苹果 苹果公司 流媒体 BEATS

  • 京东方:面板价格上涨趋势已定

    京东方表示,2014年一季度整体面板平均价格有止跌回暖趋势,第二季度受巴西世足赛、中国五一假期需求带动,面板上涨趋势已定,下半年产业也可望均衡发展。据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京东方5月13日在接受群益投信等海外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2014年公司已量产产线满产满销,产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面板需求旺盛,价格上升趋势也获得京东方竞争对手TCL集团的确认。TCL集团表示,由于价格上涨,子公司华星光电毛利率明显提升。

    半导体 华星光电 TCL

  • “资金链”魔咒缠身 LED显示屏企业转型难

    时至今日,LED显示屏行业“资金链断裂”魔咒依旧难除。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市雷迪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迪森光电”)因拖欠供应商货款三千多万,正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雷迪森光电于本月18号先行结清管理人员及生产员工工资,并开始转移重要资料及相关资产,5月22日下午法院已查封公司六、七楼仓库。”上述人士表示,其中被欠款最一千多万元的锐拓显示已经拿了SMT贴片机设备作为部分抵扣,而另一家供应商晶台光电则已启动法律诉讼程序,剩下的几十家供应商共计拖欠货款一千多万元,雷迪森光电正面临倒闭危机。不过,雷迪森光电实际控制人周斌否认了公司倒闭传闻。“目前工厂的生产线确实都暂时停止生产了,公司正在转型成为贸易型公司,国内会做一些工程项目,国外做市场。”谈及公司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周斌并未回避,“每家工厂多多少少都会欠供应商的货款,这在行业一直都很普遍,以前走批发,现在不做了,走渠道利润太薄。”事实上,显示屏行业中低端产品毛利持续低迷的普遍现状,已经迫使不少LED显示屏企业开始积极转型,试图摆脱低毛利“枷锁”。在雷迪森光电的公司网站产品展示一栏上,赫然可以看到除室内户外LED显示屏外,还曾涉足LED照明产品,但周斌在接受采访时坦言,LED照明业务其实并没有怎么做。显然,借助LED照明火热大势突破盈利瓶颈,也曾是雷迪森光电试图马跃檀溪的一招棋,但奈何结局却是“马落檀溪”。而另一则最新的消息是,5月24日,康佳集团(000016.SZ)发布公告称,其大股东华侨城集团拟斥资2.48亿元,收购康佳旗下康佳视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康佳视讯)100%的股权。康佳方面表示,出售康佳视讯股权主要是为了处理闲置资产,回收资金,以增强资金的流动性。此外,康佳在公告中透露,康佳视讯2013年营业收入1.3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306万元;2014年1-4月,营业收入3846万元,净利润244万元。不难看出,康佳此次砍掉LED显示屏业务意味着其布局LED显示屏市场以失败告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康佳视讯成立于2001年,LED显示屏业务做了十几年,营业收入始终在一个多亿左右,一直未出现较大增长,而在LED照明领域也曾进行相关布局,但亦未见起色。事实上,当前国内众多LED显示屏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尤为明显,以利亚德(300296.SZ)、锐拓显示等为代表的LED显示屏厂家深耕小间距、高端租赁等细分市场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以洲明科技、深圳通普科技等为典型的企业则在转型LED照明业务方面初见成效,但余下相当大的一部分既无技术优势,又缺乏资金链支撑的企业仍在盈利泥潭中苦苦挣扎。深陷泥潭无非是两种结局,一是资金链断裂,最终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终毙于潭底;二则及时抽身,回头是岸。雷迪森光电转做贸易、康佳适时退出LED显示屏领域仅只是当前LED显示屏企业自救的个案,未来随着LED显示屏市场竞争加剧,更多的LED显示屏厂家将加速转型、寻求出路。来源:数字音视工程网

    半导体 光电 康佳 LED显示屏 LED照明

  • 业内称国内芯片业须通过收购整合做强做大

    紫光集团收购展讯通信,曾被电子业内评为2013年十大并购事件之一,亦曾被视为"无厘头"之举,因为展讯是境内第二大IC(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而紫光集团则是IC"门外汉"。但紫光集团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给出了多重理由,既有必然,也有偶然。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科班出身,也是同方国芯的前身同方微电子的创始人。展信通信的高管团队亦多来自于清华,早年便在清华科技园创业。赵伟国于2009年执掌紫光后,便一直致力于将紫光集团打造成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做"有战略图谋的机会主义者"。后来在一个相对偶然的机会中,"展讯通信"进入了他的视野。随后,赵伟国领导团队以"不可思议的决心和同样不可思议的速度"展开了国际并购行动,并用短短5个月时间把展讯收入囊中。更大的理由来自于国内的"空芯"之忧。芯片目前是中国最大宗的进口商品,2013年进口额高达2300多亿美元,而国产芯片产值约100多亿美元,绝大部分要靠进口。紫光集团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芯片的自主可控问题,不仅对中国的产业安全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有着重大影响。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芯片产业,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3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调研时强调,加快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当前到了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后,业界流传国家将出台对集成电路的大规模扶持政策,总盘子或高达1200亿元。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该政策目前已上报国务院。2013年12月,北京成立规模3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天津、上海、深圳、武汉等地近期也出台或制定各自的集成电路扶持政策。然而,纵观国内的IC设计企业不下几百家,但规模都比较小。目前国内十大IC设计企业的总产值还不到美国高通的三分之一。所以业内呼吁,国内芯片行业到了通过收购整合做强做大的时候了。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整合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行业巨无霸,但目前大家规模都差不多,谁整合谁都会不服气。背靠清华这棵大树,紫光先行并购业界龙头之一的展讯,展讯亦由此跻身"国家队",有望享受到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利好。拿下展讯后,紫光收购又一龙头企业锐迪科之举,亦为业界所看好,寄望其顺势整合。但竞争者浦东科投董事长朱旭东对此并不服气:"你能整合,我并购了之后就不能整合吗?"

    半导体 通信 芯片 紫光 集成电路产业

  • 联发科 下半年营运续强

    转自台湾经济日报的消息,IC设计龙头联发科周二带量上攻站回500元关卡之上,该公司第一季财报税后净利101.39亿元,为近4年来单季新高,每股大赚6.82元,第二季营运展望持续乐观,第二季合并营收季增上看12至20%。法人指出,智能手机由3G转到4G,可能让联发科手机芯片出货下滑,不过产品均价上扬,加上客户在新兴市场市占率提升,获利仍可望上扬。联发科高层表示,第二季因为并入F-晨星整季营收,加上新兴市场智能手机需求成长,营收预估季增12~20%,毛利率将介于47.5~49.5%,下半年营运随着新芯片包含4G LTE单芯片、64位元产品推出,将持续成长。联发科真8核新产品受到一线品牌采用,终端产品已于第一季上市,出货比预期要好很多,随着需求急速上升,预期第二季出货量将优于首季,8核心占比当初预期占比5~10%,现在已超过10%,因此带动首季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8.3%。国票证券表示,联发科去年完成电动车市场卡位,在合肥设立IC设计公司杰发科技总部,进军后装车用IC市场,后续利多持续发酵。技术面而言,昨日股价再度出量站稳5月2日跳空涨停价位,有突破双周整理区间态势。

    半导体 联发科 智能手机 4G IC设计

  • 苹果出价太低?瑞萨驱动IC厂传花落Synaptics

    转自台湾精实新闻的消息,日经新闻27日报导,日本半导体大厂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 Corp.)计划将旗下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用驱动IC研发/销售子公司“Renesas SP Drivers(以下简称RSP)”出售给美国电容式触控面板模组供应商Synaptics Inc.,预估双方将在今年夏天结束前达成共识、出售额预估约500亿日圆。根据嘉实XQ全球赢家系统报价,瑞萨27日早盘跌0.82%,暂收726日圆(日经上述消息为日股盘中休息时间时公布);今年迄今(截至5月26日收盘为止)瑞萨涨幅高达18%、表现远优于日经225指数的下挫10%。据报导,RSP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用驱动IC厂商(全球市占率约3成),瑞萨、夏普(Sharp)及台湾力晶分别持有RSP 55%、25%、20%股权,而瑞萨若决议将所持有的RSP股权出售给Synaptics,预估夏普、力晶也将跟进出脱RSP持股给Synaptics。报导指出,RSP约4成营收来自苹果(Apple),苹果所有的iPhone产品皆搭载RSP的驱动IC,故苹果原先也计划收购RSP,惟因Synaptic所提示的收购金额高于苹果,加上瑞萨担忧若将RSP卖给苹果、恐将影响RSP与其他顾客的往来关系,故最终选择了Synaptics。RSP的主要竞争者有台湾联咏(3034)等厂商。瑞萨于2012年退出电视等大尺寸液晶面板用驱动IC市场,故在出售RSP之后,也宣告瑞萨将完全退出驱动IC市场。

    半导体 苹果 驱动IC RENESAS SYNAPTICS

  • 南亚科打入博通AVL名单

    转自台湾digitimes的消息,台系存储器厂南亚科技宣布,以30纳米制程打造的4Gb容量DDR3芯片,列入打入博通(Broadcom)的认证供应商(AVL)名单,应用在高画质视讯解码方案BCM7445上,算是南亚科耕耘利基型存储器领域的重要突破!博通的高画质系统芯片方案系列产品中,是数位家庭的一环,旗下BCM7445超高画质系统芯片符合高画质和高效能电视家庭娱乐需求,可作为家庭环境的主要闸道器,提供更高的转码、CPU处理效能和家庭网路吞吐量,来支援更广泛应用,例如随选视讯服务(VoD)、游戏、社群媒体和网路储存应用等。再者,此系统芯片方案也支援有线电视系统公司和OTT供应商,以符合超高画质解析度的4K2K电视播放需求。南亚科旗下的4Gb容量DDR3芯片,正式成为博通BCM7445认证供应商(AVL),目前样品已开始供应,预计2014年终可开始进入量产。南亚科全球行销业务资深副总暨发言人李培瑛指出,因应机上盒(STB)需求持续成长,4K2K超高解析电视热潮,智能电视和OTT串流服务的娱乐系统之市场需求来临,南亚科也积极布局相关商机,寄望旗下芯片能支应多元广泛的多屏幕家庭娱乐应用。南亚科目前制程技术为30纳米,为了解除生产瓶颈且改善生产周期,公司2014年也计划添置浸润式机台(Immersion Scanner)设备,因此调升资本支出,从原本规划的新台币30.5亿元,上调至66.9亿元。针对下一制程世代20纳米,南亚科认为利基型存储器讲求生产稳定,没有急于转进先进制程必要性,因此可能2015年下半才会考虑进入20纳米制程,届时该制程也将趋于成熟稳定。

    半导体 博通 存储器 系统芯片 4G

  • SanDisk针对入门装置推出iNAND新产品

    转自台湾经济日报的消息,SanDisk 加入 TLC 阵营,推出 8GB 以及 16GB 智能手机用的快闪记忆体。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拥有相当大的市场,近期在低价智能手机方面,有着相当多的需求,这次 SanDisk 发表的 iNAND 标准快闪记忆体(embedded flash drive, EFD)则是针对这样的市场而退出。1Y nm 制程,也就是 10nm 世代的 3-bit-per-cell(X3)NAND Flash,就是我们一般称为 TLD 的颗粒。虽然这款产品以价格作为导向,但其对应到 e.MMC 4.51+HS2.00 模式。在读写表现方面,其顺序读写速度为 100MB/s 以及 7.5MB/s,另外随机读写表现则是 3000/200 IOPS。这款 iNAND 标准的快闪记忆体已经开始在平板电脑上采用,至于智能手机部分,则需要等到 2014 下半年才会见到。预期 SanDisk 将会在 Computex 2014 中正式宣布这款锁定中低阶行动通讯装饰的 iNAND 标准快闪记忆体。

    半导体 智能手机 NAND INA SANDISK

  • ATMEL与康宁合作开发新一代超薄触控屏幕

    转自eettaiwan的消息,康宁公司(Corning)和微控制器(MCU)与触控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Atmel公司宣布,双方将合作开发拥有极佳多点触控功能的下一代超薄电容式触控屏幕。这项合作案结合了Atmel XSense 的可挠式触控感应器和0.4mm的抗磨损 Corning Gorilla Glass ,在薄型平面或曲面的保护玻璃上提供出色的电容触控效能。而采用独特电路设计的XSense也能让装置的边框变得更窄,拥有更佳的观赏视野,使得工业设计师们能够创造出更时尚、更轻且具更现代触控介面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其它多点触控装置,并不影响其耐用性及效能表现。用厚度薄于0.5毫米的保护玻璃、传导性相对较低的材料以及非最佳的微型控制器来装配触控模组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讯息杂讯比(SNR)低和混叠触控事件频发,导致多点触控的性能无法令人满意。XSense 与厚度为0.4毫米或弧形 Corning Gorilla Glass 相结合,能够创造出轻薄且抗损伤的卓越的多点触控感测器面板。“我们与Atmel的合作加速了实现更薄的保护玻璃的步伐,并使弧形触控式屏幕能够为我们的客户用于设计下一代应用程式,”康宁特殊材料 Gorilla Glass 专案开发部副总裁James Nagel说道,“具有极高韧性的0.4毫米弧形Corning Gorilla Glass触控性能极佳的可挠性XSense 相结合,能够实现目前市场上最激动人心的消费者体验。”“设计师们都在追求更轻更薄又不失多点触控表现的触控屏幕,”Atmel公司触控材料副总裁兼总经理Jalil Shaikh说道,“康宁公司的 Gorilla Glass 与Atmel的 XSense 可挠性触控感测器相结合,实现先进的多点触控性能,同时为未来的消费应用带来更薄更先进的曲面行动装置。”

    半导体 Atmel 多点触控 触控屏幕 康宁

  • 群创4K2K面板 大厂导入

    转自台湾经济日报的消息,群创力推平价28寸4K2K液晶监视器面板,获得戴尔、华硕、联想及飞利浦等品牌厂导入,宏碁、惠普与优派则规划导入当中,正式点燃高分辨率液晶监视器市场需求,今年整体出货规模上看40万至50万台,可望再度提升群创获利。群创自领先推出4K2K液晶电视面板,成功带动4K2K液晶电视风潮,并有效提升获利之后,今年第1季再推出平价28寸4K2K监视器面板,同样引领风潮,刮起一波4K2K液晶监视器的旋风,持续带动群创获利向上提升。从2013年开始,高分辨率产品,一直都是大尺寸面板关注的焦点,并由4K2K电视,引领第一波的4K2K高分辨率屏幕的风潮,去年4K2K液晶电视渗透率已接近1%,今年更可望进一步推升至5%至6%。WitsView研究经理王靖怡表示,今年第1季,群创推出28寸4K2K平价面板后,让终端零售价格不再高不可攀,正式点燃4K2K液晶监视器需求。目前推出28寸4K2K液晶监视器产品的有戴尔、三星、华硕、联想、飞利浦及AOC,后续宏碁、惠普与优派等品牌的产品也将陆续到位,平均零售价格将落在699至799美元区间。

    半导体 华硕 监视器 液晶电视 高分辨率

  • 重振光伏的三驾马车:分布式海外市场和技术研发

    回顾中国光伏产业这十年的发展,如“过山车”般惊险刺激。过去两三年,光伏业的厮杀之惨烈,不言而喻。大量公司为了赚快钱,赌上了身家性命,但依旧厄运难逃。时至今日,血雨腥风刚过,慢慢恢复元气的光伏企业正伺机东山再起。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办的“全球光伏领袖对话”上了解到,众多光伏大佬一致认为,分布式发电项目、海外市场以及技术研发将成为拉动光伏产业复兴的“三驾马车”。寄望分布式光伏2012年,不少重量级光伏企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像无锡尚德于2013年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了破产重整。201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中日美等国的光伏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市场有所好转。于美国上市的几家企业中,阿特斯、晶科能源等都实现了3160万美元和3110万美元的利润;但不容忽视的是,截至2013年底,除了少数几家企业外,大部分公司的利润还是负数。中电光伏、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等则亏损5060万美元~7790万美元不等。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状况看,各光伏公司的表现仍不理想。生产基地位于中国的韩华新能源,光伏组件的出货量达到了324兆瓦,同比增长11.9%,但其第一季度仍亏损了2146万美元;阿特斯公司该季度的毛利率为14.7%,不如上季度的19.5%;其收入为4.663亿美元,环比也有下滑,出货量也由去年第四季度的621兆瓦下跌到了500兆瓦。研究机构IHS的光伏研究部总监AshSharma则说,他仍然看好2014年全年的全球光伏产业趋势,“整体形势还是在好转的,而且光伏组件的需求量也会上升,中国和日本、美国仍是三大核心市场。”他还表示,在屋顶安装光伏电站的“分布式发电业务”是他看好的方向之一。振发新能源一位高管表示,目前分布式发电业务上,他们尝试的是农村分布式项目。“国内的土地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地面电站的建设未来会遇到瓶颈;但是分布式项目通常是放在屋顶上,该类业务有更好的前景。”他说,在从事分布式业务方面需要做两手准备:对可控成本和非可控成本的把握。在可控成本上,光伏组件的现有行情、价格是一样的,企业就需要降低成本。怎么降低?依靠的就是规模效应。而在非可控成本上,也要有一些方法。比如,企业将产业和金融相互结合;再如,企业做系统集成的话,也要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综合运营维护能力。这些方式才可能在分布式业务上取得更多的进展。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CEO蔡志芳则建议:分布式电站的建设,除了要进军屋顶项目之外,也要去做无人区的电站。同时,分布式项目也可以把资源整合起来,做分布式的成片区域开发,这样或许有较好的收益。“成片区域的开发,不仅指一些开发区的屋顶,还有一些别的玩法。比如,有些大型物流仓储基地拥有大面积的屋顶,但它们的用电量较少。我们可以将周边用电量较高的中小企业及机构集合起来,把仓储基地的电力送过去,并且在整个分布式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做全盘考虑。这样做既不浪费屋顶资源,又能顾及到周边企业的用电需求。”一位企业高管这样建议到。当然,目前分布式的发电也遇到了挑战。AshSharma就说道,分布式项目的启动似乎并没有预计的快,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分布式的系统装机量估计在200兆瓦以内,但国家能源局给出的目标则是8G瓦。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200兆瓦这一数字或许有些保守,但分布式项目的发展确实没有想象中迅猛。因此,有可能国家会考虑微调分布式项目的相关政策。就在4月17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部分企业认为分布式项目0.42元/千瓦时的补贴偏低,希望增加,这是不可能的。”他说,未来分布式领域应多开发全部自发自用和自建自用的项目,并希望银行对这部分项目给予优惠的贷款政策。而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也预测,估计补贴的调整可能性不大,有可能会在总装机量上有所改变。海外市场和技术研发除了分布式业务会有较好的前景之外,专家及企业界人士也认为,海外市场也大有可为。无锡尚德CEO罗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说,目前无锡尚德除了做光伏电池及组件业务之外,已在组建相应的海外团队并从事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我们会借助以往尚德在海外的人员及市场,开拓自己的项目。”罗鑫告诉记者。在顺风光电30亿元拿下无锡尚德的资产时,日本尚德就已被纳入了收购范畴之内。罗鑫说,现在无锡尚德与顺风光电已是一家公司,目前双方在整合资源,并于日本成立了一家名为SuntechEnergyDevelopment的公司,用于电站项目开发。[1][2]下一页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半导体 分布式 光伏 新能源 光伏产业

  • 单晶硅片拟挑战多晶硅的支配地位

    根据一家领先的中国硅片生产商的负责人,单晶硅片的非硅成本正在直线下滑,可能挑战单晶硅片的优势,预计到2024年单晶硅片将占据晶硅市场的50%左右,但是隆基硅材料公司董事长李振国在SNEC2014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单晶硅片非硅的需求正在导致大规模产能扩张。李振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位于中国的一家专门单晶硅片生产商隆基计划到2014年底将产能扩张到3GW,以满足预期需求,其将导致2015年再增加1GW产能。李振国指出:“隆基认为,单晶硅较多晶硅而言具有较低的每千瓦时成本,即使在安装成本低于其他市场的中国。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主要的中国光伏组件厂拥有巨大多晶硅产能,因此他们总是推动市场上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因此多晶硅组件占据大部分市场。”该隆基执行官,半导体硅材料行业资深人士强调,关键市场,如中国、日本、美国及欧洲,由于市场补贴削减,以及支持从地面安装转向屋顶(商业和住宅)需要更高产量的组件,以及单晶硅片或电池产量下降的特点,正在越来越需要高性能单晶硅组件。预计中国政府将上网电价补贴支持转移向分布式发电的举动也将组件选择以比此前预期更快的速度转移到单晶硅而非多晶硅。根据李振国,然而,需求动态仅仅是部分情况。他指出,该公司数年来一直强烈专注于降低单晶硅片的非硅生产成本,较成本降低推动力而言一个关键的长期问题,在同一时间内还看到多晶硅片巨大的产能扩张。李振国补充道:“过去几年,隆基已经颁布九十五项专利及专利申请权,并且推出十项非专利技术创新,包括业界领先的横向磁场拉晶技术、单晶改性技术、单晶硅拉晶机热屏蔽技术、再充电技术以及金刚石线切割技术等。”这些发展已经提高新的和现有的生产设备的生产率,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但是提高整体产量和质量。做出的巨大改善降低整体周期时间,具有较高的拉制速度,同时移至更大及更长的硅锭。由于规模经济,提高的单晶硅组件需求进一步降低非硅成本。因此,该隆基执行官强调,较多晶硅而言,单晶硅片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将严重影响未来硅片产品市场结构。李振国指出,就在三年前,单晶硅产品的非硅成本为每瓦0.20至0.25美元,而多晶硅片非硅生产成本为每瓦0.17至0.18美元。目前,根据李振国,这一差距已经显然缩小了,隆基称单晶成本为每瓦0.12美元,而平均多晶成本为每瓦约为0.10美元。由于李振国援引未来三年单晶非硅成本削减至每瓦0.06至0.07美元的成本削减路线图,成本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尽管据说生产成本降低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着眼于下游来提高单晶硅组件的收益也将在单晶硅片使用复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李振国指出:“由于单晶硅电池和组件具有高效率,单晶硅安装成本节省显著,并且单晶硅在地面和分布式发电站中都具有优势。整合光伏系统可变成本以及实际发电溢价的贡献,单晶硅片较多晶硅片贡献多0.48至0.789美元,其将进一步超过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价格差(约0.29美元,2013/4)。根据李振国,关于高效N型单晶硅片生产成本较P型单晶硅生产成本还有一个普遍的行业误解。该隆基董事长表示,由于公司拥有成熟的N型单晶硅生产设备和技术,其还可以用于两种类型的单晶硅片生产,非硅成本差异小于10%,普遍认为成本不高。李振国补充道:“随着N性单晶硅需求的提高,随着N型产能扩大,成本差异将缩小。”李振国表示,由于在几年的抑制单晶硅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张之后,越来越多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着眼于提高单晶硅电池产量,他相信单晶硅片的采用将从2014年开始在未来几年大幅提高。李振国总结道:“单晶硅的春天即将到来。”来源:PV-Tech

    半导体 硅片 多晶硅 光伏组件 单晶硅

  • 个人光伏电站大规模推广 或加剧行业困境

    继去年年末国内首个家用分布式光伏系统在山东青岛完成并网后,北京、江苏、浙江、江西等多省纷纷曝出类似消息。日前,东北首个家用分布式光伏项目也实现了并网。然而,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背后,业界却存在着赞美与质疑的双重声音。去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发布《做好分布光伏发电并网服务的工作意见》,承诺将对6兆瓦以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费提供接入服务,并且全额收购这些项目富余的电量。意见发布后一个多月,国内首个民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成功入网备受关注。去年12月22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的某住宅小区,由徐鹏飞作为私人业主独立申请,系统装机容量2KW,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当时有评论称,2KW虽小,却是“光伏发展史上的一大步”。随后,北京、江苏、江西等多个省份的家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同样成功入网。最近实现并网的是位于辽宁省大连港湾桥附近一栋居民楼楼顶的一个8KW的小型光伏发电项目,这也是东北地区首个并入传统电网的分布式家庭光伏电站。户主冯先生介绍说,建这个电站,自己共投资20余万元,并网后,按每天光照5小时计算,一个月可发电1200千瓦/时,每个月电站在满足自用后,还可剩余600千瓦/时,这些正好卖给电网。然而,另有专家认为,个人光伏电站不适合在中国大规模推广。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还警示称,若受相关政策的鼓励一窝蜂式的上马,非但无法帮助光伏行业脱困,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来源:中研网

    半导体 光伏发电 并网 光伏电站 分布式光伏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