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DC器件速率的提高以及FPGA、DSP器件运算速度的提升,高速AD和信号处理系统之间需要进行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原来广泛应用CPCI以及FDPD高速总线的带宽已经无法满足宽带接收机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成为影响接收机性能的新瓶颈。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LVDS差分接口的DDR传输接口,解决了这一瓶颈,并且在实际硬件平台上进行了FPGA实现,达到了18.4 Gbit/s的接口速率。
介绍了Laplacian边缘检测算法模型,边缘检测工作流程,分布式运算原理,阐述了用FPGA实现的一个Lapla—cian图像边缘检测器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主要模块的设计思想和系统仿真结果。该检测器采用了流水式数据输入和高速分布式卷积运算等技术,具有良好的实时处理性能,若系统工作时钟为100 MHz,则处理一幅1024×1024的图像的时间仅需0.01 s左右。
介绍一种基于GPRS的分布式灌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GPS系统星历数据为信息采集终端的定位依据,以GPRS增值服务为信息传输载体,从而使其与同类灌区监控系统相比,定位精度更高,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更强。该系统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分析了网箱声学监测系统接收信号的特点,研究了利用对数放大器AD8310进行动态信号压缩的方法。给出了AD8310的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网箱声学监测系统中,设计了相应的电路,最后给出了对数压缩后传播损失补偿的计算方法。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柔性多层集成L-C绕组的新型EMI滤波器集成结构。 通过采用此种结构,可以将共模电感,差模电感与共模电容集成为1个单元。与平面PCB绕组的集成EMI滤波器比较, 具有铜损显著减小的特点。本文还介
摘要:根据工程应用中对小信号放大的需要,结合模拟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根据预置的电压放大倍数合理分配第一级、第二级的放大量,实现了步进为1的1~1 000的放大倍数预置和显
引言 由于大型电子设备在进行电磁兼容(EMC)性考核时,很难进入屏蔽室进行而只能在室外开阔场地进行,从而难以控制测试时的环境背景噪声电平,使测试结果出现很大误差。如何区分背景噪声信号,鉴别出受试设备发出
放大器的测试指标可以分为两类:线性指标测试和非线性指标测试。线性指标的测试基于S 参数的测量,采用常规矢量网络分析议来完成。对于非线性指标的测试,传统测试方案采用频谱仪加信号源方法,但这种方案有很多
摘要:在保密通信领域,对隐藏在混沌信号中的信息解调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地解调信息,提出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的自适应同步策略。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Chua电路模型的数值仿真证实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
摘 要:为了增强指纹图像预处理的效果,在对现有算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先利用Radon变换来获得图像的方向图,然后利用方向滤波器对该图像进行滤波,达到指纹图像增强的目的。实验结果
摘要:鉴于电子技术教材的阻容耦合射极输出器都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电路形式,都没有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对电路动态性能影响的问题,因而有射极输出器是否需要稳定的静态工作点的疑点问题。针对疑点问题,研究了
设计了一款3.7 GHz宽带CMOS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采用了电容开关的技术以补偿工艺、温度和电源电压的变化,并对片上电感和射频开关进行优化设计以得到最大的Q值。电路采用和舰0.18 μm CMOS混合信号制造工艺,芯片面积为0.4 mm×1 mm。测试结果显示,芯片的工作频率为3.4~4 GHz,根据输出频谱得到的相位噪声为一100 dBc/Hz@1 MHz,在1.8V工作电压下的功耗为10 mW。测试结果表明,该VCO有较大的工作频率范围和较低的相位噪声性能,可以用于锁相环和频率合成器。
介绍了基于GaAs PHEMT工艺设计的一款宽带反射型MMIC SPST开关的相关技术,基于成熟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开展了宽带SPST开关设计。工作频率范围为DC~40 GHz,插入损耗≤0.8 dB,隔离度≥25 dB,驻波比≤1.4:l。同时,对电路的通孔特性进行了分析,对电路设计流程进行了阐述。要获得期望带宽的开关,如何选择控制器件的通孔连接方式,以及通孔数量对插入损耗等性能的影响。最终,具有小尺寸和优异微波性能的GaAs微波单片集成单刀单掷开关电路成功开发。
介绍了SA9904B,ATT7026A及CS5463等三相高精度电能计量芯片的原理,比较了芯片的性能指标。SA9904B提供有功、无功电能,但不提供视在功率和相角等参数;ATT7026A提供各分相、合相参数,但不具有中断功能;CS5463不但提供各种计量参数,且具有中断,更有低于12 mW的超低功耗。
利用多个微脉冲发动机进行弹道修正是提高武器系统射击精度的有效手段。而脉冲发动机的点火策略是以弹体的滚转角测量为基础。选用MR作为磁测量元件,设计了基于地磁测量的弹体滚转角测量系统。对系统的精度、实时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初步的实验数据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测量弹体的滚转角是可行的.但测量精度较低,必须进行必要的误差补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