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Mv8.5架构中,指针认证(Pointer Authentication, PAC)作为核心安全扩展,通过硬件级加密机制有效阻断ROP(Return-Oriented Programming)攻击链。本文基于华为鲲鹏920服务器平台,结合ARM官方技术规范与实测数据,解析PAC的部署实践及性能影响。
在零信任安全架构下,可信计算技术成为构建安全基线的核心组件。基于TPM 2.0的密钥封装与远程证明协议,结合IETF RATS(Remote Attestation Procedures)框架,可实现从硬件层到应用层的全链路信任传递。本文通过实战案例,解析如何构建符合零信任原则的可信基础设施。
2025年6月披露的CVE-2025-XXXX漏洞揭示了runC容器运行时中一处高危缺陷:攻击者可通过恶意构造的ioctl系统调用参数,触发内核缓冲区溢出并劫持控制流,最终实现从容器到宿主机的逃逸。该漏洞利用链涉及ioctl、ptrace和process_vm_readv三个系统调用,在未打补丁的容器环境中可100%复现。本文将阐述如何通过Seccomp-BPF系统调用过滤与SELinux类型强制的深度联动,构建零信任容器安全边界。
在多核服务器架构中,NUMA(非一致性内存访问)已成为主流设计,但跨节点内存访问延迟和锁竞争问题长期制约着数据库性能。本文通过优化Linux内核自动内存迁移策略,结合开发跨节点锁竞争检测工具,在8路NUMA服务器上实现MySQL吞吐量提升35%的突破性成果。
电容,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是指电荷存储和分布的能力,是电场中电荷存储量的度量。其大小由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面积以及它们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所决定,遵循公式C=dϵA,其中C表示电容,ϵ是介电常数,A为导体面积,d是导体间距。
在全球产业格局加速变革的当下,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已然成为各国角逐科技与经济制高点的关键领域。然而,从实验室研发到大规模产业化的进程中,“最后一公里” 的难题始终横亘在前,严重制约着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与产业效能的充分释放。在此背景下,智能制造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打通这一关键瓶颈、推动新材料产业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汽车电子系统不断演进的当下,DC/DC 降压变换器作为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关乎系统的整体效能。随着汽车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大步迈进,对 DC/DC 降压变换器的要求愈发严苛,不仅需要高效稳定地转换电能,还得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条件。在此背景下,自适应频率调制技术应运而生,为解决 DC/DC 降压变换器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