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媒体的技术特性与应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无线传输媒体摆脱了物理线路的束缚,为移动设备和难以布线的场景提供通信能力,其技术发展围绕频谱效率、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展开。
1. 无线电波:移动通信的主力
无线电波是覆盖最广、应用最丰富的无线传输媒体,移动通信系统(如 2G/3G/4G/5G)均基于此构建:
频谱划分与特性
低频段(<1GHz):绕射能力强,覆盖范围广,但带宽有限(如 700MHz 频段)
中频段(1-6GHz):平衡覆盖和带宽,是 4G/5G 的主力频段(如 3.5GHz)
高频段(6GHz 以上):带宽丰富,但绕射能力弱,覆盖范围小,需密集部署(如 5G 的 26/28GHz)
关键技术参数
- 传输速率:从 2G 的 kbps 级到 5G 的 Gbps 级,取决于调制方式和带宽
- 2G(GSM):采用 GMSK 调制,速率 < 100kbps
- 4G(LTE):采用 OFDM 和 MIMO,峰值速率 1Gbps
- 5G(NR):采用更先进的调制(256QAM/1024QAM)和大规模 MIMO,毫米波频段峰值速率 10Gbps
- 覆盖范围:基站覆盖半径从宏站的数公里到微站的数百米
应用场景
- 公众移动通信:手机语音和数据服务
- 无线局域网:Wi-Fi(802.11 系列),覆盖室内小范围
- 物联网:LPWAN 技术(如 LoRa、NB-IoT),支持低速率广覆盖
无线电波的最大挑战是频谱资源有限和干扰问题,通过动态频谱共享、认知无线电等技术可提高频谱利用率,但仍面临持续增长的带宽需求压力。
2. 微波与卫星通信:长距离无线链路
微波和卫星通信利用高频无线电波实现长距离点到点传输,是地面有线网络的重要补充:
微波接力通信
- 工作频段:2-40GHz,常用 6-11GHz
- 传输特点:
视距传输,每 50-100 公里需设中继站
可传输多路电话、电视信号和数据,速率可达 Gbps 级
- 应用:偏远地区通信、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应急通信
卫星通信
- 系统组成:空间段(卫星)、地面段(地球站)、用户段(终端)
- 频段划分:
C 波段(4-6GHz):雨衰小,覆盖广,用于广播电视
Ku 波段(12-18GHz):带宽大,用于卫星电视和 VSAT 通信
Ka 波段(20-30GHz):带宽更大,但雨衰严重,需大功率终端
- 特点:
覆盖范围广(一颗同步卫星可覆盖 1/3 地球表面)
传输延迟大(同步卫星单程延迟约 270ms)
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适合偏远地区和航海航空通信
这些技术在全球通信基础设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地区,微波和卫星通信是保障基本通信的关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