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一百年,中国科技大腾飞(附百年来重大科技成果)
时间:2021-08-19 16:37:01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导读]【1921—2021,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科技腾飞了!百年砥...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科技腾飞了!
百年砥砺前行,谱写辉煌荣光!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现在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汽车、电脑在内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回顾历史,我们无不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荣幸和自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属于中国科技的这百年的高光时刻,一起见证中国科技的发展壮大!
1时局、政策角度看科技
如果说西方的科学技术自明末开始传入中国,然而至清末,中国的学者并没有具备研究与发展近代科技的力量。
那么,当世纪之交西方的科学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中国社会也出现了推翻封建制度,民族工商业得以发展的变化。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因此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自1912年至1937年间,不过25年的时间,各种学会组织达到110多个(不包括医学部分),涉及到近代科学技术的广大领域。
某些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等在个别领域中曾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工程技术方面.可以仿造万吨级轮船、较先进的飞机、汽车、各种机床。中国的工程师们已经掌握了运用钢筋混凝土建筑高层建筑的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钱塘江大桥。
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对于仍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是一场大的灾难,重要的仪器设备在战争中受到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科研体制被打乱,许多学科的发展几乎停顿,这种局面直到1949年也没有得到扭转。
新中国成立,1956年,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国务院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又名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从这一年开始实施,“星火计划”“火炬计划”。
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即现在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以促进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此后,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
1993年10月9日,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决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
1994年,我国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并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6年2月9日 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7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2014年10月,中国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开始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
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2建国后科技成就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间节点,往后推) 2.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完全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铁路。
3.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4. 1956年7月19日,一架银白色的喷气式歼击机腾空而起,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
5.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6. 1958年3月17日,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北京牌电视机诞生,电视机从此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7. 1958年8月1日,国产计算机103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部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8. 1961年,上海江南造船厂造出了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大型锻件的历史。
9.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0.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11. 1968年1月8日,中国首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建成——“东风号”的成功,拉开了我国大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帷幕。
12. 196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开出了新中国第一趟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目前中国的地铁总里程超过5500公里,运营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13.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枚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4. 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5.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了“东方魔稻”——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袁隆平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6. 1974年,我国科技人员自行设计、研制出了第一代主战坦克——69式坦克,实现了我国主战坦克由仿制到自主研制的转变。
17. 1975年9月,北大教师王选把几千兆的汉字字形信息压缩后存进了只有几兆内存的计算机,这是新中国首次把精密汉字存入了计算机。
18. 197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在武汉拉出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开启了中国光纤数字化通信新时代。
19. 1979年7月,北大汉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用自行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印制中文报纸。
20. 1980年5月18日,我国“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首次全程试射成功。
21. 1981年,人工合成了完整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转移核糖核酸。
22. 1983年12月,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亿次以上的 “银河”巨型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
23. 1984年5月,广州市用150MHz频段开通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1987年11月,广州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
24. 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rnet电子邮件节点,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25. 198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26.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27. 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
28. 1994年4月20日,第一条64K国际专线接入中国——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国从此开始有了“网民”。
29. 1998年3月,国产歼—10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也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
30. 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31. 2000年10月3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32. 2002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CPU。
33.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34.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
35. 2008年9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员翟志刚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36.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
37. 2015年12月21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落户无锡,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是首台全部使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
39. 2016年9月,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被誉为“中国天眼”,成为射电望远镜领域的领先者。
“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球面宽度为500米,一举刷新了阿雷西博天文台保持的350米纪录。据国际专家评估,“中国天眼”的综合性能是阿雷西博的10倍,甚至还能搜寻到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信号。
40. 2017年5月3日,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41.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之大,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42.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以“中国速度”创多项纪录: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世界最大的减隔震航站楼,全球首座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航站楼,全球第一座高铁从地下穿行的机场,世界最大的无结构缝一体化航站楼。
43.2020年被称为5G元年,一些国家率先进入5G时代。在全球5G方案服务商中,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一路你追我赶,在5G市场上攻城略池。其中,华为5G凭借领先技术优势坐稳市场第一。
44.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2020年6月21日,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样车,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标志着中国初步掌握了超高速列车的设计能力。目前国内高铁的最高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民航飞机一般在800-900公里,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可以填补它们两者之间的这段速度空白区间,提供更加灵活的出行方案。
45.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46.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以来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高度,完成五项“中国首次”,即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47.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招募作者、加群交流
OFweek维科网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huanghaoming@ofweek.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加入OFweek维科网交流群,加微信:19925268595,出示名片,欢迎高科技行业相关企业人士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