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胶片荣获2022年度广西安防行业"知名品牌产品"奖

    上海2023年3月1日 /美通社/ -- 2023年2月24日,广西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举办了以"重启-聚力共生"为主题的第二届迎春会员大会暨2022年度颁奖典礼,会上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凭借旗下LTO数据流磁带存储产品获颁2022年度广西安防行业"知名品牌产品"奖。 广西安防年度颁奖典礼是行业协会向业内企业宣贯、解读广西政府战略方向、行业政策和安防行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会议,旨在推动广西安防行业提高整体水平,鼓励安防企业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富士胶片LTO数据流磁带存储产品采用"钡铁氧体"专利技术及纳米立方技术等先进技术,可助力满足如今日益增加的海量数据存储需求。LTO磁带存储提供较低的总拥有成本,并且在数据离线存储时无需供电,根据INSIC公司2019年调查报告,对比硬盘HDD或云存储,LTO磁带存储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同时在帮助推动数据存储绿色化方面,根据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白皮书显示,通过磁带存储的灵活应用,到2030年为止累计可削减6亿6400万吨的CO2排放;另据Brad Johns 咨询公司发布的《现代磁带存储完善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比较100PB数据分别在HDD及磁带上保存10年的情况,在磁带上保存可减少产生CO2排放量95%(约2400吨)。 尤其针对安防事业领域,富士胶片(中国)积极响应安防企事业单位对海量大数据、高清晰视频的长久安全保存需求,此次获奖代表了广西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对于富士胶片(中国)的肯定。 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记录媒体事业部施泽民部长表示,富士胶片将在安防事业领域继续努力推动高质量的产品研发,为中国的安防事业提供更经济合理、更安全长久、更高性能的大数据存储用磁带产品。

    产业动态 安防 富士 HDD 数据流

  • Digital Realty与Options拓展合作关系

    此次合作将通过PlatformDIGITAL®为客户提供Options Technology领先的资本市场服务。 新加坡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全球最大的云和运营商中心数据中心、托管和互连解决方案供应商Digital Realty(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DLR)今天宣布拓展与全球领先资本市场服务提供商Options Technology的合作关系,通过PlatformDIGITAL®平台将其托管资本市场服务套装提供给新加坡客户。 通过此项合作,客户将受益于具有成本效益、低延迟的多资产交易环境访问,实现算法交易(AT)等下一代交易方法,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和业务绩效。 通过在新加坡部署Digital Realty的全球数据中心平台PlatformDIGITAL®,即企业与数据的汇聚空间,Options Technology将扩展其访问该公司高度连接的全球数据中心的渠道,并利用机会与多个高度连接的数据社区建立互联。通过利用这种互连丰富的环境,Options Technology可为其600多家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超低延迟环境,使金融机构能够以安全和合规的方式利用短期和长期的增长机会。 Digital Realty英国董事总经理Seamus Dunne表示:"现在是将我们与Options Technology的合作扩展到新加坡的最佳时机。在过去几年中,新加坡巩固了其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和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我们非常高兴能与Options Technology合作,为新加坡提供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帮助为金融部门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Options Technology是自2009以来Digital Realty的长期客户和合作伙伴,目前与Digital Realty一起部署于欧洲和北美的多个市场。此次将合作关系拓展到新加坡标志着Digital Realty的又一次重大部署,并恰逢新加坡实现显著增长之际。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1显示,新加坡已超过香港,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同时,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紧随伦敦和纽约之后。 Options Technology高级副总裁兼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董事总经理Sam Farmer评论道:"我们很高兴宣布在新加坡的进一步扩张,并加强我们与Digital Realty的长期关系。我们市场领先的产品组合将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平台,在完全合规的机构基础设施内构建创新的复合型解决方案。" Farmer还说道:"我们还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密切合作,以确保客户和合作伙伴满足所有相关监管标准要求,并很高兴最近让该地区多家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系统量化基金和银行实现了加盟。我们与所有主要区域经纪商以及新站点中的主要公共云提供商建立了连接,为我们的买方客户提供最大的灵活性,以确保最佳执行;同时让卖方客户有机会在投资银行级网络安全包管环境中运行敏捷、可扩展的平台。" 关于Digital Realty Digital Realty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中心、托管和互连解决方案,将公司和数据结合在一起。PlatformDIGITAL®是该公司的全球数据中心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的数据"会面场所"和经验证的 Pervasive Datacenter Architecture(PDx™)解决方案方略,以推动创新和有效管理"数据引力"挑战。Digital Realty的全球性数据中心业务遍及六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城市,拥有300余座设施,让客户能够访问与其相关的互联社区。如需了解有关Digital Realty的更多信息,请访问digitalrealty.com,或通过LinkedIn和Twitter关注我们。 关于Options Technology Options Technology是一家面向全球资本市场公司提供IT基础设施的领先供应商,为这些企业的运营和生态系统提供支持。公司成立于1993年,最初是一家对冲基金技术服务提供商。如今,该公司为全球600多家公司提供高性能的托管交易基础设施和云支持型托管服务,在投资银行级网络安全包管环境中提供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平台。 Options Technology的客户包括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组合型基金、自营交易公司、做市商、经纪商/交易商、私募股权公司和交易所。Options Technology在9个重要城市设有办事处,包括纽约、多伦多 、芝加哥、伦敦、贝尔法斯特、香港、新加坡、东京和奥克兰,有充分能力为客户提供现场和远程服务。2019年,Options Technology通过专注于特定行业的私募股权公司、总部位于波士顿的Abry Partners 获得了大额增长投资。这项投资使Options Technology大幅加快了增长战略实施,进一步投资于其技术平台,并扩大了在全球关键金融中心的影响力。 Options Technology于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和2017年被星期日泰晤士报汇丰国际200排行榜单(Sunday Times HSBC International Track 200 league table)评为英国领先的成长型公司之一。如需了解有关Options Technology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ptions-it.com ;请通过Twitter(@Options _ IT)关注我们,也可访问我们的LinkedIn页面。 其他信息  媒体联系人Sinhuay HoDigital Realty+65 8125 8380shho@digitalrealty.com Niall McAleerOptions ITniall.mcaleer@optionsit.com 投资者关系:Jordan Sadler / Jim Huseby Digital Realty+1 737 281 0101InvestorRelations@digitalrealty.com 安全港声明 本新闻稿包含前瞻性陈述,这些陈述基于当前的预期、预测和假设,涉及可能导致实际结果和结果存在重大差异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与Digital Realty与Options Technology合作的预期收益以及亚洲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加坡)的持续增长相关的陈述。有关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列表和描述,请参阅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和其他文件。无论是由于新信息、未来事件还是其他原因,公司均不承担任何更新或修订任何前瞻性声明的意图或义务。 1 https://www.longfinance.net/programmes/financial-centre-futures/global-financial-centres-index/  

    产业动态 新加坡 DIGITAL TECHNOLOGY OPTION

  • 鲍毅康拉开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爱立信活动序幕

    北京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日前,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Börje Ekholm)拉开了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Mobile World Congress,以下简称MWC) 爱立信活动序幕,并强调了移动连接对推动全球数字化的重要性。 鲍毅康在巴塞罗那Fira Gran Via会议中心二号馆爱立信活动空间发表了"Imagine Live"直播讲话,回顾了移动连接如何促成过去十年应用经济领域的突破,并给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谈到5G,鲍毅康表示这项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数字化和应用经济的发展。 鲍毅康将连接描述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以及世界上最民主、最包容的技术。他指出,目前全球有大约85亿注册用户。鲍毅康表示:"没有比这更加经济实惠的技术了。它能够连接并赋能每一个人。" 与英特尔的合作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rick Gelsinger与鲍毅康一起讨论了两家公司如何通过爱立信-英特尔技术实验室(Ericsson-Intel Technology Lab)开展开放式无线接入网(Open RAN)方面的合作。 鲍毅康表示,爱立信的Cloud RAN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了灵活的部署选项,这是朝着能够运用云和AI实现自动化的更开放架构所迈出的关键一步。我们行业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规模和85亿注册用户,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整个行业需要共同努力,继续协调各项网络规范,争取把它们整合成一套统一的全球标准。这不仅能够为行业带来最佳的性能并推动创新,同时还能继续保持我们独有的全球规模。鲍毅康还表示,英特尔是爱立信推动向产业规模Open RAN演进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Gelsinger强调了他所讲的"五大超级技术力量",它们正在实现"万物的数字化",其中包括计算、连接、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传感和感知。他表示:"最重要的是连接。每个人、每个事物都被连接到一起。为了真正普及这种连接,我们必须改变网络,将网络云化和软件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这种规模。我们现在正在部署5G,并且对5G和6G专网充满着期待,而这种云化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像你和我这样的行业参与者开展深入的合作。" Gelsinger还展示了下一代英特尔处理器,解释了如何采用V RAN技术。 两位首席执行官都强调了整个生态系统开展合作的重要性,鲍毅康着重介绍了爱立信在Open RAN联盟中的工作。 主题和演示 在2月27日至3月2日会议期间,预计将有数千名参会者参观爱立信的展厅。爱立信Imagine Live直播的其他内容主要围绕公司在MWC 2023上的一些重要主题,包括爱立信向网络平台公司的转型、5G商业化机会、爱立信在网络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爱立信引领气候行动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的决心等。 其中,爱立信气候行动项目经理Emilie Ohlander讨论了公司在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的工作以及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如何帮助减少碳排放。 随着全球5G注册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最近全球235个5G商用网络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突破10亿大关),对个人和企业应用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爱立信网络业务领域5G RAN产品线负责人Sibel Tombaz谈到了5G的变现机会以及在网络领域保持领先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 Vonage首席技术官Savinay Berry谈到了爱立信在收购Vonage后,转型成为一家全球网络平台公司所带来的新网络商业化机会。他着重介绍了应用编程接口(API)以及速度、时延和网络切片等网络能力将如何创造出创新机会。

    产业动态 爱立信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GE PEN

  • Tata为SanCloud供可扩展和安全的CloudSIM

    CloudSIM™是一种创新的eSIM解决方案,可为制造、供应链和汽车行业的客户提供安全性、简单性和可扩展性 印度孟买和巴黎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全球数字生态系统推动者Tata Communications和Tata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Pte., Ltd.的子公司Oasis Smart SIM今天宣布,SanCloud将由独特的基于云嵌入式用户身份模块CloudSim™提供支持。 CloudSIM™将使SanCloud设备具有远程控制和监控功能,以提高制造业、供应链和汽车行业的工业设备和工厂的运行性能。它将简化分散供应链的部署,并使全球企业受益。 CloudSim™通过Tata Communications MOVE™平台提供按需蜂窝连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安全、更经济。通过在云端提供设备完整性和云配置CloudSIM™技术,Tata Communications与Oasis Smart SIM一起帮助降低成本和简化设计。这改变了按需提供连接的传统方式,传通方法通常需要在硬件平台上添加额外的SIM、eSIM或iSIM,从而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  SanCloud创始人之一兼软件工程总监Marc Murphy表示:"SanCloud很高兴将Tata Communications MOVE™和CloudSIM™服务集成到我们的移动无线设备中。这使我们能够灵活地动态更改物联网设备中的订阅模式,而无需派工程师到现场更换SIM卡。这大大节省了成本。" Tata Communications移动副总裁Avneesh Prakash表示:"随着产品变得更智能,收入模式越来越以使用为基础,互联设备需要同时具备灵活性、智能性和安全性。CloudSIM™和Tata Communications MOVE™正在实现这一转型。这将改变行业游戏规则,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赋予物联网设备和设备制造商能力。我们很高兴能够启用SanCloud,增强用户体验,并降低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运营成本。" Oasis Smart SIM首席执行官Olivier Leroux补充道:"借助CloudSim™,任何产品都可以实现零接触安全集成。我们设计该计划是为了提供一种创新方法,因为CloudSim™通过随时随地实现按需连接来补足现有的永久连接。CloudSim™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它简化了物联网,并提供了可扩展部署的解决方案。我们很高兴能与Tata Communications在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这种新能力。" 关于SanCloudSanCloud是一家定制集成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SanCloud自行设计和制造硬件,提供根据需求定制设计的能力。其产品涵盖各种应用,从简单的无线传感器接口、全球定位系统跟踪和监控设备、移动资产管理到完全集成的网关皆有。如需了解有关SanCloud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ancloud.com 关于Oasis Smart SIMOasis Smart SIM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法国和新加坡。Oasis致力于打破传统的SIM垂直模型,创建一个值得信赖和可交互操作的生态系统。在我们的大股东Tata Communications的支持下,我们向全球120多家领先运营商和提供商提供先进的SIM和eSIM解决方案。作为GSMA和Trusted Connectivity Alliance的成员,Oasis于2022年被Counterpoint Research认定为第六家全球eSIM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oasis-smartsim.com 关于Tata CommunicationsTata Communications是Tata Group、Tata Communications(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TATACOMM)(孟买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500483)的旗下组织,是全球数字生态系统的推动者,现今已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公司以信任为引领,通过协作和连接解决方案、核心和下一代连接、云托管和安全解决方案以及媒体服务,实现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该公司将业务与世界上80%的云巨头联系在一起,《财富》500强中的300家公司均是其客户。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atacommunications.com 前瞻性和警示性陈述。本新闻稿中关于Tata Communications及其前景以及其他陈述的某些词语及陈述,包括与Tata Communications的预期财务状况、业务策略、Tata Communications运营的未来发展及印度一般经济相关的陈述,均为前瞻性陈述。此类陈述涉及已知和未知风险、不确定性和其他因素,包括财务、监管和环境,以及与行业增长和趋势预测有关的因素,可能导致塔塔通信公司的结果、业绩或成果以及该行业的结果与此类前瞻性陈述中明示或暗示的结果存在重大差异。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业绩或成果与此类前瞻性陈述存在重大差异的重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未能增加Tata Communications网络的流量;未能开发出即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产生理想利润的新产品和服务;未能成功完成新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商业测试以支持新产品和服务,包括语音传输服务;未能稳定或降低公司某些通信服务的价格压缩率;未能整合战略收购,未能适应印度政府,特别是Tata Communications所属行业的管理部门的政策或法规的变化;总体而言,印度的经济、商业和信贷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绩效或成就与此类前瞻性陈述存在重大差异,其中很多不属于Tata Communications的控制范围,具体包括但不限于Tata Communications Limited年度报告中所述的风险因素。  Tata Communications Limited的年度报告请见www.tatacommunications.com. 塔塔通信公司没有义务对其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或更改,且明确声明不承担任何该等义务。 © 2023 塔塔通信有限公司(Tata Communications Ltd.) 保留所有权利。 TATA COMMUNICATIONS和TATA是Tata Sons Private Limited在印度和某些国家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CloudSIM是Oasis Smart SIM Europe SAS在某些国家的商标。

    产业动态 AN SIM SMART COMMUNICATIONS

  • GTI年度大奖!爱立信的网络级解决方案Massive MIMO智感波束助力5G频谱效率再提升

    北京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3)期间,爱立信Massive MIMO智感波束解决方案(Interference Sensing)一举荣获两项GTI年度大奖——“GTI Award2023移动技术创新突破奖”与“GTI Award2023杰出奖”。此次获奖,标志着该方案独特的技术创新性、对5G网络整体性能与终端用户体验的提升,以及对于通信产业的重要贡献获得了GTI与业界的认可。 伴随移动用户加速向5G网络迁移,中频段对于提供完整5G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具有波束赋形的Massive MIMO是扩大中频段覆盖和增加网络容量的关键推动力。在5G部署的初期,单用户MIMO极大地提升了5G用户体验,多用户MIMO成为提升小区吞吐量的利器,随着5G网络负载的增加,小区间干扰成为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矛盾,需要高性价比的部署方式巧妙地降低小区间干扰以提高频谱效率。爱立信的智感波束解决方案正是以此为目标,将Massive MIMO技术演进推进至新的阶段,通过上行链路感知来分析网络环境,实时获得相邻小区的干扰特征,生成干扰分布,并应用其改变波束权值来抑制对相邻小区中用户的干扰,从而提升系统容量。更重要的是,智感波束对于干扰的感知和探测完全基于无线链路,而不依赖于基站之间的有线传输链路。 智感波束解决方案是爱立信针对Massive MIMO系统性能提升的又一项创新,基于爱立信独特的软件算法,与传统的Massie MIMO系统小区级的波束赋形不同,智感波束解决方案通过网络级的协同赋形,在高负载环境下提升5G用户体验和系统容量,实现频谱效率从单点最优演进至全局最优,最大化Massive MIMO对系统性能的增益。 在5G网络部署的新阶段,爱立信智感波束解决方案将助力运营商以高性能的网络部署方式充分释放Massive MIMO技术的潜力,提升5G网络的性能的能源效率,最大化频谱投资的价值,加速5G网络货币化。

    产业动态 爱立信 MIMO TI 网络

  • 浪潮卓数徐宏伟:做大数据时代的"摆渡人"

    济南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从2017年浪潮卓数落子无锡算起,浪潮集团大数据业务挥师南下已经有五年之多;彼时,浪潮卓数还是刚从浪潮集团独立出来的新兴业务板块,如今已经是位居中国大数据市场前五的行业领军企业。这五年也是无锡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与时代同频,与产业共振。新时代,大数据产业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卓数如何引领数字经济的浪潮?浪潮卓数总经理徐宏伟分享了他的观点。 厚植发展根基,汇聚数字动能 宛如一弯新月的太湖是我国江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环太湖经济圈更是长三角的"核心腹地",在推动构建环太湖创新经济生态圈的进程中,无锡是当之无愧的"C位担当"。在徐宏伟看来,无锡区位优势如此明显,数字经济高度发达,大数据产业必将成为创新经济生态圈的产业顶梁柱。 以"算力"见长的浪潮,在服务器行业毋庸置疑属执牛耳者,进军大数据产业,同样引人注目;落子无锡,无疑是浪潮大数据产业的重要转折。以"数聚无锡、智慧无锡、应用全国、服务全球"为战略方向,承载浪潮无锡大数据产业基地、数据交易、金融科技、大数据研究院等主要业务板块,浪潮将代表未来重要方向的大数据产业,倾囊注入,"用心起步,倾力付出"回顾浪潮卓数的诞生,徐宏伟依然如数家珍。 如今,浪潮卓数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曾先后获得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江苏省大数据优秀产品"、"江苏省大数据优秀示范应用"、无锡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但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徐宏伟回忆道,初创时期,企业面临着"缺少数据源"和"数据使用场景不明晰"两大问题。秉承着浪潮集团传统制造业出身的奋斗精神,"有问题就去解决问题",浪潮卓数迎难而上,积极与其各行各业洽谈数据合作,自行汇聚、整理公开数据,孜孜不倦,花费大量心血精力,最终构筑起自己的"数据王国"。 "比技术和产品更重要的是生态",构建根植无锡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是徐宏伟长期关注的方向。浪潮卓数成立伊始就主动融入本地产业,输出浪潮产业力量。从2019年起浪潮卓数成立了5G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到2020年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 中国大数据创新发展大会",每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浪潮卓数都作为核心展商,为业界带来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成果,携手本地信息技术企业破圈成长贡献"无锡智慧",串联产业上下游生态链。 建设大数据底座,助力贡献"无锡力量" 研发出身的徐宏伟,对技术有天生的执着。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增长正在由投资驱动逐渐向技术进步驱动为主转变,技术进步对经济贡献日益增强,信息技术领域尤其如此,浪潮卓数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研发。仅2022年上半年,浪潮卓数已经实现受理发明专利93件,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外观专利一项,对核心技术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专利布局。围绕主营产品成功申请软著8项,申请过程中软著5项,有效保护原创,实现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等资质申请的必备知识产权储备。 "随着数据要素可参与分配的政策红利效应释放,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一步融入数字经济,加速数字中国、数字政府的建设,而大数据底座将为数据在各行各业的融会贯通、创新突破、价值释放铺平道路。"徐宏伟说,浪潮卓数大数据底座TDOS是公司核心产品,可以提供对组织数据的全量汇聚与存储,通过对汇聚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价值挖掘,构建数据资源目录形成组织数据资产,并通过数据服务实现数据价值的赋能,最终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 如今,浪潮卓数围绕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数据流通、数据安全等领域,拥有大数据底座TDOS、数据交易中间件、数安链、数据铁笼等平台型产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服务能力,能够对用户信息化完成后如何应用数据、挖掘数据的更深价值,推动业务流程、架构升级进行全栈支撑。 拓展业务边界,赋能数字转型 数据要素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大数据产业正进入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建设生态、突破技术,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应用"徐宏伟强调,无论大数据生态、发力大数据研发,根本目的都是在聚焦数据价值释放、服务千行万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据流通与交易领域的先行者,浪潮卓数参与建设了国家发改委"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了多地数据相关课题研究,并服务多个城市的数据交易。 数据的产生离不开场景,不应脱离应用场景谈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基层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依托基层治理数据库,融合政府开放共享数据,围绕产业发展痛点,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浪潮卓数形成了基层数据治理、宏观经济数据分析、金融科技、乡村振兴、大数据教育等业务板块,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数字化转型。 培养人才发展,聚焦产教融合 浪潮卓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顺应大数据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的必然要求,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仅从专业课程共建、教学资源支持、师资培训、大数据人才培养、共建双创基地等方面为高校提供全方位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推出浪潮产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生产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学习、实训、实习、生产、就业,持续向高校提供产业、行业经过脱敏脱密的真实数据,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徐宏伟身上既有工程师的理性,又饱含理想主义的浪漫。谈到未来,他笃定,大数据产业正在实现从体量之大到价值之大的跃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不断加速,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必将更加凸显,助推中国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实现新跨越。浪潮卓数深耕无锡,着眼世界,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助力数字生态建设共赢成长。

    产业动态 数字化 信息技术 大数据 数字经济

  • 浪潮张帆:公共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路径和场景

    济南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浪潮下,如何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在 2月22日举办的首届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大会暨山东电子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浪潮集团旗下卓数大数据董事长张帆分享了公共数据要素化流通的实现路径和应用场景,解码数据要素从"数据流"变成"价值流"的浪潮方案。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流通交易中一直存在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共性难题,长期困扰着行业发展。张帆从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历史进程讲起,阐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两法一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的重要意义,"自此之后,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有了相对完整的制度性安排,为数据自由流动扫清了障碍。"  "十四五"是我国从数据大国迈向数据强国的关键时期,浪潮很早就关注到,公共数据具有公共性、权威性、高度敏感性、高价值性等特点,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稀缺资源,是大数据中的"金矿",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正加速在各大城市推进,尤其是北京、上海、重庆、杭州、青岛等地走在前沿。 "公共数据具备较高的敏感性,不可直接用原生数据进行交易",张帆强调,必须对公共数据进行清洗治理、产品化封装、合规性检查、估值定价后,才能形成可流通、可交易的数据商品,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要素化,在这条完整的公共数据要素流通路径中,浪潮在各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应用实践。 脱离应用场景,就无从谈论数据要素价值。浪潮卓数深谙此道。 金融行业是典型的数据驱动型行业。在金融领域,浪潮卓数通过融合治理 56个公共部门数据,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形成9大业务场景的专题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指标库、样本库、特征库及标签库,完成了数据资源化;随后,基于专题库,形成数据接口、策略模型、分析报告三类数据产品,依托企业征信牌照合法合规的进行服务输出,将数据资源封装形成数据产品;在数据流通链条中,结合生产要素共性和数据特性,形成符合数据要素特征的定价模式及收益分配机制,打造了一个数据要素安全可靠的流通闭环。 同样,在基层治理领域,浪潮卓数力推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打造基层治理数据库,服务基层党建、基层政务、综合治理、分析决策等基层工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基层人员减负;助力重庆市渝中区实现了智能化服务、开放共享的基层智慧治理体系,已经成为全国大数据 +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 "公共数据要素化流通不仅在云端,还在身边",张帆举例,闻名全国的平阴玫瑰,就在数据要素的"加持"下得到了价值提升。 从品种分布、种植土壤管理,到加工烘干环节,再到数字营销和一物一码的质量追溯,平阴玫瑰通过数据呈现给消费者一瓶玫瑰精油从种植到加工到成品整个过程,让消费者明白为什么这瓶精油能卖这么贵,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与此同时,销售数据反过来影响供给侧的一产和二产,指导花农选择玫瑰品种、优化加工厂工艺流程,使得原本是农产品的平阴玫瑰,达到工业品"精益生产"的高度,这背后就是数据的自由流动,覆盖了整个产业链一二三产各个环节。 "数据场景千变万化,数据种类千差万别,但是数据价值释放的路径清晰可循",张帆表示,浪潮卓数愿秉承数据价值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助力山东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产业动态 封装 大数据 数字经济 数据流

  • Thoughtworks Live:和衷共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码

    北京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ChatGPT火爆全球,元宇宙方兴未艾,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考验着企业的生存力、发展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该如何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数字化又为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新问题?企业该怎样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数字包容? 2023年2月28日,全球知名软件及技术咨询公司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八届"Thoughtworks Live"大会,与全球知名企业高管、技术专家、媒体人士等齐聚一堂,以"和衷共济,领航创新"为主题,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探讨。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中国区总经理张松 在新形势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深入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创新和合作是企业提升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的关键。思特沃克(Thoughtworks)中国区总经理张松在致辞中表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下,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各个组织需要不断通过融合技术、产品和服务来响应新的需求,去开拓新空间、创造新价值。新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商业成效上,还在于更有责任感地使用科技,在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避免引入社会问题,促进积极的社会发展。因此,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携手,融合优势,推动创新,直面时代的挑战。" 融合新模式、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入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这个大变局时代,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不少企业因缺乏适应性,正在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为了帮更多企业突出重围,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全球创新技术总经理肖然携手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全球数字化合作伙伴Gary O'brien 带来了《进化型组织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的主题分享。 肖然谈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共识,但是不少企业并没有想好"转"什么,怎样"转"。我们分析了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大多数并未触及核心业务,其效果自然不理想。真正做好数字化转型,需要对企业母体进行改造,这其中改变企业的自身运营模式就至关重要。"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全球创新技术总经理肖然 基于这一现状,思特沃克(Thoughtworks)提出了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Gary O'brien介绍了这一运营模式,并指出:"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以客户为关注点,具备有五个关键点:客户决定成效,成效决定度量,度量决定工作,工作决定技能,技能决定团队,能有效简化整个组织的运营机制,用精益切片的方式战胜组织惯性,帮助企业构建更有弹性的‘进化型’组织,实现面向现代数字化业务的持续演进。" 提到数字化转型,就无法回避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就是其中之一。ChatGPT的出现,又一次掀起人工智能的热潮。企业该怎样利用人工智能引领业务发展?如何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首席咨询顾问Barton Friedland 博士与思特沃克(Thoughtworks)数据与人工智能业务线解决方案负责人、首席咨询顾问张晶白就《人工智能将如何助力现代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Barton Friedland 博士强调说:"在这个复杂且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高管们必须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审查和调整他们的战略,并不断进行微调。将人类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相结合,我们能够为被忽视的企业战略可能性开拓出广泛的搜索空间。"张晶白则分享了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帮助机场、威士忌品牌等利用人工智能增强运营、创造、自动化的实践案例,给更多企业客户以参考和启迪。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数据与人工智能业务线解决方案负责人、首席咨询顾问张晶白 携手探索与创新,助力数字化转型成功 当下,新能源快速发展,造车新势力不断兴起,汽车行业竞争持续加剧。汽车品牌要想突出重围,除了在产品力上下足功夫,也要特别关注出行体验。针对如何做好《面向未来的出行体验设计》这一话题,思特沃克(Thoughtworks)中国区客户体验与产品设计总监马彦青与长安汽车全球设计用户体验负责人、设计策略平台经理丁玮,从长安汽车的实践案例着手,给出了深入的思考。 长安汽车全球设计用户体验负责人、设计策略平台经理丁玮 在分享中,马彦青特别介绍了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在出行体验方面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他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大众视野,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整个车企要从产品为中心到客户为中心转变,这就需要脱离信息茧房,不断探索。为此,我们成立了思特沃克(Thoughtworks)未来实验室,通过技术+体验双驱,系统性推测可能场景,保持对新趋势和新场景的敏锐度,同时,采用冰山模型深度洞察用户需求,从而为车企提供整车体验策略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取悦用户和研发产品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新的突破。" 思特沃克(Thoughtworks)中国区客户体验与产品设计总监马彦青 作为业界一流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帮助众多企业进行数字化顶层设计,开启流畅数字化之路。在本次大会上,思特沃克(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企业架构咨询总监王健,首创环保集团企业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曲晓川做了题为《业务与场景驱动的数字化顶层设计》的分享,讲述了首创环保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故事。 首创环保集团是环保领域的领军企业,思特沃克(Thoughtworks)从全局出发,结合集团的战略方向、业务布局、核心能力、核心资源等,秉承以业务为中心的理念,与集团企管中心共同绘制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蓝图,帮助集团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这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数字化顶层规划方法论,也能帮助更多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企业管理及业务从支持服务、融合共创到引领再造,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成功,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左:首创环保集团企业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曲晓川;图右:思特沃克(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企业架构咨询总监王健 关注数字化下的社会,实现包容发展 扫码支付、手机点餐、线上挂号……数字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与周边、与世界的关系,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到底是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还是加剧了其中的诸多不平等?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萍围绕这一议题,基于丰富的调查研究和田野故事,在分享中给出了不一样的洞察和思考。她指出:"企业在促进社会公益、健康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共同期待,企业能够树立守正创新、共益互利的技术理念,在发展中超越短期主义和唯利主义,让开放、包容、可持续成为未来‘人—技’关系的奠基之路。" "数字化"在不断重构生产力、影响企业底层逻辑,也催生了数目庞大的"数字劳动者",比如外卖骑手、快递员、数据标注员等。Thoughtworks Live大会的主题创新工作坊今年重点关注"数字劳动者的生存变革"这一议题,来自思特沃克(Thoughtworks)社会影响力和用户体验团队的咨询师们, 通过沉浸式互动结合思特沃克(Thoughtworks)提出的"变革设计"方法,与现场嘉宾、企业高管等,一起推演若技术只是瞄准利润所带来的可怕未来,共同探讨企业以"负责任的技术思想"来干预未来的方法与举措。 结语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众多企业也已经踏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但是从顶层设计到部门协同再到实际落地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不少难题,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运用新模式,通过人力、技术与社会各界的力量创新聚合,持续推进业务发展,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企业的新发展。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和高端软件定制开发服务的思特沃克(Thoughtworks),将继续以前瞻性的视角,结合对用户深度的洞察,丰富的数字化经验,帮助更多客户一起和衷共济,乘风破浪,开启数字时代的创新之路。

    产业动态 数字化 人工智能 WORKS HOUGH

  • 荣耀Magic5系列MWC首发 全球化高端战略迎来新里程碑

    巴塞罗那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2月27日,荣耀在巴塞罗那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旗舰产品 荣耀Magic5系列,并将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s也带到海外市场。荣耀Magic5系列凭借自身强悍的科技实力,实现了影像、屏幕、通信、续航等多领域的全面突破,助力荣耀争夺全球市场话语权,在国际舞台展示作为全球标志性科技品牌的实力;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s的海外亮相,也标志着荣耀Magic系列"折叠屏+全能旗舰"的双旗舰战略在海外市场的正式落地,向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发起全面冲击。 作为2023年首个出海的旗舰产品,荣耀Magic5系列凭借自身坚实的科技实力与领先技术,向全球的消费者深度诠释"领创科技"的高端产品形象。荣耀Magic5系列搭载最新的高通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拥有荣耀鹰眼相机系统,带来鹰眼精彩抓拍等创新技术,行业首家同时支持LTPO技术与2160Hz高频PWM调光技术并且带来类自然光护眼和助眠显示功能;率先突破旗舰手机电池容量瓶颈,全面刷新高端旗舰新标尺。本次全球首发的荣耀Magic5和荣耀Magic5 Pro,售价分别为899欧元和1199欧元,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s的全球售价为1599欧元。 荣耀CEO赵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荣耀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创新科技,致力于解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用领先的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改善日常生活。最新的全能旗舰荣耀Magic5系列,以及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折叠屏旗舰荣耀Magic Vs,在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都大大提升行业标准,与荣耀实现为每个人创造更智能的生活愿景相呼应。" 三年磨一舰,荣耀Magic5系列技术创新全面突破 荣耀Magic系列一直以来都是"领创科技"的代名词,历代产品无一不彰显荣耀向行业最顶尖的技术水平致敬的深度思考,秉承"双轮驱动"的产品研发理念,一边洞察消费者需求与痛点,一边以技术创新引领需求升级,为全球高端用户打造更好体验的手机。荣耀独立以来,经过两年时间孕育能力,在第三年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爆发。而作为今年第一款旗舰产品,荣耀Magic5系列在技术创新和高端体验方面更进一步,实现影像、屏幕、通信、续航等维度全面技术突破,集当下前沿科技之大成,成为行业高端旗舰以技术驱动变革的商业典范。 荣耀Magic5系列传承家族经典缪斯之眼设计,以源自宇宙灵感的星轮三摄布局,表达了极致、未来、科技、自然的完美融合。荣耀Magic5 Pro 采用第二代屏幕聚光技术,带来1300nits的全局最大亮度和1800nits峰值亮度的优异表现,超动态臻彩显示技术让照片和视频画面实现更好的视觉表现;行业首家同时支持LTPO技术与2160Hz高频PWM调光技术,领先行业的护眼特性确保用户更健康的用机体验,荣耀Magic5 Pro的DXOMARK屏幕测试排名全球第一就是最好的证明。 基于HONOR Image Engine影像引擎的持续进化,荣耀Magic5系列荣耀鹰眼相机系统,实现了硬件规格、拍照速度和影像画质的全面革新进步。荣耀Magic5 Pro采用三主摄,5000万像素广角主摄,拥有定制超大底传感器,搭配f/1.6超大光圈,带来更大进光量和更好画质;50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主摄,最高支持100倍数字变焦;5000万像素超广角主摄,支持122°超大视角和2.5cm超级微距。荣耀鹰眼相机系统还从启动速度、对焦速度、快门响应速度到成像速度,实现端到端全链路优化,带来超快超好的影像体验,开辟手机影像新赛道,荣耀Magic5 Pro更是取得DXOMARK影像全球排名第一的成绩。 荣耀Magic5系列全系搭载高通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在最新MagicOS 7.1平台级AI能力的加持下,实现了更流畅、更高效、更智慧的体验。荣耀Magic5 Pro采用行业首创的独立WiFi/蓝牙天线架构设计,大幅提升连接体验,实现Wi-Fi速度的大幅提升和蓝牙时延的大幅降低,让用户享受更快速顺畅稳定的网络通信体验。 在消费者关注的续航体验上,荣耀Magic5系列更是实现突破。荣耀Magic5搭载5100mAh超大电池,荣耀Magic5 Pro更是首发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电池容量达到5450mAh,提供持久的续航能力。 在MWC上全球亮相之后,荣耀Magic5系列也将很快与国内消费者见面。而且,在中国市场发布的荣耀Magic5系列势必会有更多惊喜带给消费者,包括此前引起广泛关注的"青海湖技术"等,值得期待。 以人为本深耕"好科技",荣耀为消费者持续创造实用价值与使用价值 长期以来,荣耀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和双轮驱动的极致产品主义,坚持做有温度的科技,创造以人为中心的有意义的技术创新和变革。荣耀Magic5系列,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带来多项业界首发的科技创新,真正解决用户痛点,也打破行业创新天花板。 荣耀一直关注消费者的用眼健康,此次全新发布荣耀Magic5系列带来了三大护眼技术:行业首家搭载LTPO屏幕+2160Hz高频PWM护眼技术,带来更为流畅的浏览体验以及暗光下更护眼的效果;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开发类自然光护眼技术,让睫状肌随着光线律动得到放松,解决观看屏幕带来的视觉疲劳难题;独家技术的助眠显示功能,色温会随人体节律周期做智慧调节,降低手机显示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让用户获得更加舒适的睡眠。 生活中有诸多转瞬即逝的宝贵瞬间,人们常常因为不能捕捉而遗憾。在荣耀Magic5系列上,通过HONOR Image Engine的持续进化,在相机硬件和速度、画质三方面全面升级,带来了荣耀鹰眼相机系统,使用户能够在各自复杂场景下都能轻松、快速捕捉精彩瞬间。利用强大的AI能力,荣耀Magic5系列还创造性地实现了鹰眼精彩抓拍功能,用户无需按下快门,相机可以自动检测移动状态并且抓拍到最好的瞬间。 在面对用户长时间使用手机续航不足的问题,荣耀Magic5 Pro在行业首次实现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在手机行业的使用,实现了电池技术里程碑式的突破。荣耀Magic5 Pro的电池容量达到了5450mAh,大幅突破了旗舰手机电池容量瓶颈,这背后,是荣耀通过全新材料体系使用、内部空间优化、和电池管理自研算法开发,最终实现电池密度的大幅提升,带来更长久的续航体验。 同时,荣耀Magic5系列持续洞察消费者需求,聚焦手机隐私保护,荣耀Magic5 Pro带来智慧隐私通话2.0功能,搭载行业首创的双单元智慧协同发声技术,在保证用户耳内音量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他人的干扰,亦可以确保对话保持私密性。 正如赵明所说,荣耀创造以人为中心的有意义的技术创新和变革,从以设备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更好的理解人类深层的需求,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改善人类的生活。荣耀将创造有启发性的技术,让技术赋能人类的生活,也带动荣耀的行业合作伙伴一起,为人类做更多的贡献。 再征海外加速全球化布局,荣耀Magic双旗舰助力荣耀争夺全球高端市场话语权 此次在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发布的荣耀Magic5系列是集合众多尖端科技创新技术于一身的全能旗舰,荣耀Magic Vs是引领行业形态和交互体验创新的折叠屏旗舰,双旗舰的发布也代表着荣耀全力冲击全球高端市场的决心与信心。 过去两年,荣耀在中国市场完成了蜕变,从产品到品牌都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全球市场,荣耀也已经构建起了正向的商业逻辑和发展基础。而在第三年,作为厚积薄发的超级玩家,荣耀选择在MWC2023全球首发Magic5系列,体现了在全球市场直面苹果、三星的勇气和底气。荣耀正在通过三代Magic系列的演进,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 技术创新,这便是荣耀在全球范围挑战苹果和三星的底牌。 从独立之初至今,荣耀的研发投入强度已经位居全国前六,研发人员已经超过了8000人,占全公司人员的60%以上,这个庞大的研发团队为荣耀实现了每个月超过300个的专利申请数量。目前,荣耀在国内和海外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超过100个创新实验室,其中就包括了在日本的光学研究所,以及在法国的设计、算法和美学的研究所,可以聚合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为荣耀研发创新服务。 正因为拥有如此强大的研发实力,可以为荣耀的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荣耀进击海外并不以低价抢占份额,而是以旗舰机为引领,以高质量的开放与协作,打造全球标志性的科技品牌。伴随Magic系列双旗舰战略在MWC 2023的正式落地,荣耀的全球市场拓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阶段。 荣耀始终以自主研发为驱动不断突破极限,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导向,始终坚持科技理想主义,不断超越消费者的想象,持续引领行业创新方向。领创科技的荣耀Magic5系列在"双轮驱动"的理念下,凭借荣耀自身的技术实力,在智能手机行业引领技术创新,将成为高端旗舰手机的新标尺。

    产业动态 相机 影像 电池容量 荣耀MAGIC

  • 国家电投与朗新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江苏无锡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2月27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与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朗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在能源领域的优势,在"三网融合"、综合智慧能源平台、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市场拓展与业务推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综合能源网价值,助推现代能源生态高速发展。 作为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国家电投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等电力资产的综合能源企业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在坚定绿色发展路线的同时,国家电投高度重视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能源应用的跨产业融合,聚焦用户侧和绿电转化重点方向,多举措提升管理效益和发展质量。 签约仪式上,国家电投重点区域首席协调官乔军平表示,国家电投和朗新科技都身处能源行业,重点布局领域也高度契合,双方的结合是新老基建的合力共振,将创新引领能源行业发展。 朗新科技集团长期深耕能源消费领域,持续在城市、产业、生活中开展数字化场景建设与运营服务,助力产业与政府实现数字化转型,服务覆盖全国1.2万多家政企客户、超3.9亿大众家庭用户。面向双碳未来,朗新科技已抢先布局新能源赛道,在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虚拟电厂、能量运营、碳资产交易等领域不断探索实践。 当前,能源产业与数字产业正加速融合,在促进传统能源数字化、低碳化转型的同时,也在加速清洁能源的升级替代进程。在供给侧,国家电投新能源发电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其2022年清洁能源装机达1.4亿千瓦,占装机总容量的65.87%,新能源发电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朗新科技深耕能源消费服务,为用户提供涵盖出行、家庭、园区、城市的多元化能源互联网服务场景。双方的合作,既是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的"激烈碰撞",还是数字化与低碳化的一次双向奔赴,将加速我国能源产业智慧化绿色转型进程,助推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产业动态 电力 数字化 光伏发电 清洁能源

  • AI影像破解早筛难题,法布雷患者迎来生命转机

    上海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恰逢2023年国际罕见病日,作为一家深耕数字化诊疗应用的高科技企业,致远慧图宣布正在与武田中国开展一项验证性试点合作,探索利用人工智能(AI)影像识别分析技术开发针对法布雷患者的早期筛查方案。未来,困扰医生和患者已久的法布雷病确诊难题,将有望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得到快速、高效和精准的解决,为中国法布雷患者带来生命转机。 在近期举办的2022年武田中国创新挑战赛"黑客松"闭门路演中,致远慧图凭借此方案的创新性以及潜在的巨大患者获益性,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赛事。致远慧图希望通过AI影像技术在罕见病筛查领域的运用突破法布雷病早期诊断难的瓶颈,加速疾病诊断进程,助力患者尽早获得精准化治疗。作为在罕见病治疗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化制药企业,武田中国则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推动罕见病早筛早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的法布雷病患者受益于医药行业的数字化创新。  "对焦"罕见病,AI影像让疾病识别更"清晰" 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患病率为十万分之一[1],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或终末期肾病,最终导致死亡。作为一种罕见病,法布雷病在中国目前还面临疾病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等众多挑战,患者的紧迫需求亟待满足。随着AI影像识别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通过这一技术识别患者特定部位的特异性病变将成为提升法布雷病诊断率的全新方向。运用致远慧图所提供的AI影像研判技术,结合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患者是否表现出法布雷病的特异性病变,从而提示医生进行筛查。 此方式具备操作简单、无创、快速、准确度高等优势,将大幅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有利于及早发现和确诊法布雷病,对患者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同时,也将有效降低筛查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AI加持,探索罕见病诊断"未来模式" 武田中国创新孵化器TakedaSpark+的共创孵化模式为国内科创企业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实践平台。得益于武田在法布雷病治疗领域所积累的专业洞见,致远慧图得以在双方试点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标注法布雷患者特定部位的特异性病变。同时,致远慧图也将搭建一套完整清晰的产品场景应用体系,更好地引导医生在不同场景下对患者进行精准诊断。 致远慧图首席执行官孙宇辉表示,"此次与武田中国就法布雷病的筛查与诊断开展试点合作是致远慧图技术研发模式上的一次全新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对于AI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的创新,打造具有现实价值的创新医疗解决方案,使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中国的罕见病患者。"  在2022年武田中国创新挑战赛"黑客松"闭门路演上,致远慧图顺利晋级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在医疗场景下的广泛运用,医疗影像采集的过程将逐渐简化,使用便携、小型的医疗设备进行医疗影像采集将成为现实。这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和人员对特定疾病进行及早判读,同时让病患更加便利地获得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致远慧图将基于法布雷特征影像拍摄技术,与武田中国一同推进验证项目的落地与商业化,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影像和罕见病诊断领域的"未来模式",将罕见病的早筛诊断推向数字化进程,让更多罕见病患者从中获益。 1. 中国法布雷病专家协作组. 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4):321-330.

    产业动态 数字化 AI 影像 BSP

  • 亚马逊云科技与Marvell合作实现云优先芯片设计

    Marvell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和全球基础设施,在云中快速扩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以交付芯片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利用Marvell专门设计的数据中心芯片,满足客户苛刻的业务关键型工作负载需求 北京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数据基础设施半导体解决方案领导者Marvell Technology宣布,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其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云服务提供商。通过云优先战略,Marvell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快速、安全地扩展其服务,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芯片设计流程带来的挑战,并为其服务的汽车、运营商、数据中心和企业基础设施市场提供持续创新,满足他们不断增加的需求。Marvell还是亚马逊云科技的关键半导体供应商,帮助亚马逊云科技设计和快速交付满足客户苛刻需求的云服务,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巩固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 EDA是指芯片设计过程中专业的计算密集型流程,也是Marvell研发的关键部分。多年来,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芯片设计的每一项进步都需要借助软件来进行计算,以检视逻辑设计、调试、组件布局、布线、时序和功耗优化及物理验证。由于EDA工作负载的计算密集型特性,在本地运行EDA不再具有成本效益或及时性。Marvell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无与伦比的服务组合,包括云中的安全、弹性、高性能计算等能力,为其EDA提供支持,解决速度、延迟、知识产权安全和数据传输等方面的挑战。 作为亚马逊云科技的战略供应商,Marvell提供针对云端优化的芯片,帮助满足亚马逊云科技客户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包括提供光电子芯片、网络、安全、存储以及其他定制解决方案。Marvell在基础芯片领域的先发优势,帮助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在数据中心内部存储、连接和网络方面取得突破,并能够应对未来的增长需求。通过提升数据中心性能,亚马逊云科技的客户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加快上市速度。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C2副总裁David Brown表示:“Marvell将芯片创新带入了亚马逊云科技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当中,我们的客户也因此收益。现在,通过采用云优先方式实现EDA的转型,Marvell将利用云上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助力其客户加速芯片设计,并在日益复杂的芯片设计领域继续保持领先。” Marvell产品和技术总裁Raghib Hussain表示:“在云中执行EDA工作负载将改变半导体的开发方式。通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EDA相关云服务,我们将能够优化芯片开发流程,并缩短上市周期。此次合作将有助于扩展我们行业领先的数据基础设施平台,以满足亚马逊云科技以及其他重要客户的需求。”

    产业动态 芯片设计 亚马逊 EDA MARVELL

  • 高途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业绩

    北京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高途教育科技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GOTU)("高途"或"公司"),一家技术驱动的在线直播大班培训机构,今日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亮点[1] 收入为6.29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2.743亿元人民币。 现金收入[2]为9.97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0.065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为7,061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859亿元人民币。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8,739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利润3.244亿元人民币。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为4.76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现金流入2.458亿元人民币。 [1]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润、营业利润(亏损)、净利润(亏损)和美国存托股每股收益去除了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 [2] 现金收入为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指标,为当期销售课程所得学费现金总额减去当期退费总额。   2022年第四季度关键财务和运营数据(单位:千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截至12月31日的三个月 2021年 2022年 百分比变化 收入 1,274,267 629,631 (50.6) % 现金收入 1,006,509 997,439 (0.9) % 净利润 285,858 70,613 (75.3)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 324,387 87,392 (73.1)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 245,833 476,698 9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年亮点 收入为24.98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5.617亿元人民币。 现金收入为25.34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51.84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为1,317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31.035亿元人民币。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35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27.582亿元人民币。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为5,45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现金流出41.858亿元人民币。 2022财年关键财务和运营数据(单位:千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截至12月31日全年 2021年 2022年 百分比变化 收入 6,561,747 2,498,214 (61.9) % 现金收入 5,184,215 2,534,244 (51.1) % 净(亏损)利润 (3,103,465) 13,172 NM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利润 (2,758,206) 135,826 NM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流入 (4,185,807) 54,545 NM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向东表示:"在2022年第四季度,我们的业务整体表现良好。我们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收入环比稳健增长,规模化的正向经营现金流也彰显了高质量的运营效率,并且我们在季度和全年维度均实现了盈利。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我们对盈利性增长战略的一贯坚持,也得益于我们对提升客户体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追求。伴随着业务的健康增长,我们的组织极具韧性且充满凝聚力。我们对2023年继续实现全年盈利和规模化正向经营现金流抱有充分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践行客户为先、长期主义和有效增长的理念,为学生、为伙伴、为股东创造持久价值。" 公司首席财务官沈楠表示:"本季度在实现收入环比增长,季度盈利的前提下,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现金收入和经营现金流这两个能够彰显高运营质量的指标。现金收入环比大幅增长64.3%至约10.0亿,为2023年的收入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在实现季度净利润率11.2%,经调整净利润率13.9%的同时,经营现金流规模性净流入约4.8亿,体现了公司在持续改善、效率提升方面的努力逐步章显成效。同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陈向东先生于2022年累计增持公司股票360万ADSs,展现了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长期信心。在新的技术变革时代,未来公司仍将聚焦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教学服务的优化,借助科技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美好的学习体验。" 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 收入 收入为6.29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2.743亿元人民币下降50.6%。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为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公司进行了组织调整和业务重组,包括停止向学生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辅导服务("业务重组")。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为1.59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867亿元人民币下降58.8%,主要是由于业务重组导致员工和办公职场数量减少,员工相关成本、带宽成本、租赁成本和摊销成本随之下降。 毛利润和毛利率 毛利润为4.70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8.87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9.7%上升至74.7%。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润为4.73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9.082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1.3%上升至75.3%。 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为4.83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293亿元人民币下降23.2%,主要是由于业务重组导致员工和办公职场数量减少,导致员工相关费用和租赁费用同比下降,同时品牌推广和市场活动支出大幅减少。此外,在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进行了长期资产减值评估,处置了部分资产,产生了较大损失。其中:                                                                    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3.730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898亿元人民币。 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250亿元人民币下降至1.114亿元人民币。 管理费用从去年同期的9,591万元人民币下降至8,236万元人民币。 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从去年同期的1,410万元人民币下降至0元人民币。 资产处置损失从去年同期的2,127万元人民币下降至0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亏损) 营业亏损为1,32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营业利润2.583亿元人民币。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为35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营业利润2.968亿元人民币。 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投资利得 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投资利得总计为2,238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总计为1,588万元人民币。 其他收益 其他收益为2,692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其他收益1,122万元人民币。 净利润 净利润为7,061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859亿元人民币。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8,739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利润3.244亿元人民币。 现金流 2022年第四季度经营净现金流入为4.767亿元人民币,本期经营现金流入主要是由于现金收入的季度环比大幅增长。 基本和稀释美国存托股每股利润 2022年第四季度,基本和稀释美国存托股每股利润均为0.27元人民币。 2022年第四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基本和稀释美国存托股每股利润分别为0.34元人民币和0.33元人民币。 发行在外股数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172,858,544股。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总计37.438亿元人民币。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总计36.711亿元人民币。 2022财年业绩 净收入 净收入为24.98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5.617亿元人民币。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业务重组导致学员人次减少。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为7.01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3.976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成本下降主要是由于业务重组导致员工和办公职场数量减少,员工相关成本、租赁成本,教材和带宽成本随之下降。 毛利润和毛利率 毛利润为17.97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1.64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3.5%上升至71.9%。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润为18.39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2.823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5.3%上升至73.6%。 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为19.15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73.445亿元人民币。营业费用下降主要是由于业务重组导致员工数量减少,同时在2021年公司进行了长期资产减值评估,处置了部分资产,产生了较大损失。此外,受监管环境影响,在学科辅导服务上的品牌推广和市场活动支出大幅减少。 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51.293亿元人民币降至11.798亿元人民币。 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2.529亿元人民币降至4.451亿元人民币。 管理费用从去年同期的7.203亿元人民币降至2.903亿元人民币。 资产减值损失从去年同期的9,584万元人民币降至0元人民币。 资产处置损失从去年同期的1.462亿元人民币降至0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亏损) 营业亏损为1.18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营业亏损31.803亿元人民币。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为46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营业亏损28.351亿元人民币。 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投资利得 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投资利得为6,36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9,722万元人民币。 其他收益 其他收益为5,189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其他收益2,091万元人民币。 净利润(亏损) 净利润为1,317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31.035亿元人民币。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35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27.582亿元人民币。 现金流 经营净现金流入为5,45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净现金流出41.858亿元人民币。 基本和稀释美国存托股每股利润 2022财年,基本和稀释美国存托股每股利润均为0.05元人民币。 2022财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基本和稀释美国存托股每股利润分别为0.53元人民币和0.51元人民币。 业务展望 根据公司当前预测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应介于6.86亿元人民币至7.06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降幅应介于5.3%至2.6%之间。上述预测数据反映了公司当前所持预期,其可能视情况而发生变化。 电话会议 公司将于2023年2月28日(星期二)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00(北京/香港时间晚上9:00)召开业绩电话会议。业绩电话会议的拨号详情如下: 国际:1-412-317-6061美国:1-888-317-6003香港:800-963-976中国大陆:400-120-6115密码:6298152 从电话会议结束两小时后至2023年3月7日,公司将提供电话重播。拨号详情如下: 国际:1-412-317-0088美国:1-877-344-7529密码:1763328 此外,本次电话会议的实况和存档网络直播可在http://ir.gaotu.cn/上观看。 关于高途 高途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在线直播大班培训机构。集团公司提供学习服务和智能学习内容和产品。高途采用的"双师+在线直播大班课"模式能够最高效、最规模化地向全国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和辅导服务。公司采用大数据技术精益管理各个运营环节,并积极应用最新科技,致力于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学生学习体验和员工运营效率。 欲了解更多公司信息,请联络: 高途 投资者关系部邮件:ir@gaotu.cn 汇思讯 中国Vivian Wang女士 电话:+852-2232-3978  邮件:gotu@christensencomms.com 美国Linda Bergkamp女士电话:+1-480-614-3004邮件:lbergkamp@christensenir.com

    产业动态 电话会议 BSP GO COM

  • 华为发布下一代ICT能源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建设低碳网络

    西班牙巴塞罗那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MWC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巴塞罗那举行。MWC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领域的展览会之一,也是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布场所和风向标。展会期间,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及关键供电产品线总裁何波面向全球发布下一代ICT能源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构建极简、绿色、智能的低碳网络。 智简、智绿、智省,华为引领站点能源产品持续创新 ICT能源网络目前面临三大挑战。首先,随着5G部署带来的站点功耗增长,全球现存站点电源及电池等设备普遍无法承载新业务需求,需要扩容;其次,全球能源价格普遍上涨,运营商能源支出持续攀升;第三,在碳中和趋势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领先运营商都在积极采取降碳行动并制定自身的"碳中和"目标。 根据测算,2019年到2025年,若采用传统站点能源建设模式,运营商建站成本(CAPEX)将增加90%,站点运营成本(OPEX)将增加43%,碳排放量将增加74%。何波表示,传统模式难以解决站点能源TCO高、网络碳排高的问题。 为此,华为提出"站点能源低碳目标网"理念,通过融合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站点"智简、智绿、智省",全面优化站点能效(SEE)、站点碳排(EF)和站点OPEX三大指标,助力运营商建设绿色站点,加速实现网络碳中和。 智简:通过"房变柜,柜变杆",推进站点形态极简演进,站点能效从60%提升至97%。华为开发的12kW刀片电源,挂杆即可安装,占地面积从柜站的1平方米降至0平方米;工程部署周期从柜站的1周降至2小时;采用自然散热,无温控能耗损失,站点能效可高达97%。 智绿:通过多能源一体化接入和智能调度,降低站点度电成本,提高站点绿电比例,引领站点供能向低碳化转型。华为开发的iSolar 2.0解决方案,采用高压串联架构、四合一叠光刀片,实现站点叠光极简部署,安装工程节省15%;光伏优化器降低遮挡,发电量提升20%;叠加光储协同智能算法,可实现太阳能发电利用率高达100%。 智省:站点储能从单一备电转向备储一体,通过错峰用电、VPP等业务带动站点从省钱到赚钱,从成本型到生产型基础设施。华为开发的200Ah(5U)循环型智能锂电,容量较上一代产品提升50%,引领了站点储能产品形态的演进。 何波表示,运营商基于低碳能源目标网的策略部署能源基础设施,将可以在不增加能源OPEX的前提下实现网络顺利演进。以中国运营商为例,当2万个站点采用传统方案扩容演进时,将导致OPEX(租金、运维和电费)激增53%,采用低碳目标网方式建设,能源OPEX可保持在扩容前水平,让运营商的能源网络更具弹性,更易演进,并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 智简DC,绿建未来,华为持续引领数据中心绿色创新 作为数字世界的绿色底座,数据中心支撑着澎湃算力,也面临着巨大的能耗压力。在全球数字化和碳中和趋势下,为应对边缘数据中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高能耗、建设周期长、运维复杂等多方面的挑战,华为聚焦大型、中小型数据中心场景,推出端到端的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打造低碳智能化数据中心,助力运营商加速碳中和进程。 绿色供电:华为电力模块3.0通过部件融合和关键节点优化,实现省柜省地,21柜变10柜,节省占地40%。采用智能在线模式,全链效率从95.4%提升至98.4%。以预制母排替代线缆,在工厂预制、预调试,交付时间从2月缩短至2周。同时,在iPower加持下,变被动维护为预测性维护,真正打造省地、省电、省时、省心的大型数据中心供配电首选方案。 绿色制冷:间接蒸发冷却EHU依托高分子换热芯、EC风机等硬件和iCooling能效调优技术,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从多次热交换变成一次热交换,大幅提升制冷效率。相比传统冷冻水方案,PUE低至1.15@爱尔兰,WUE低至0.37@爱尔兰,运维项减少60%。同时,采用模块化和预制化架构,实现"一箱一系统",交付周期缩短50%,成为大型数据中心制冷首选方案。 一夜春风渡,MWC线下全面回归,让全球运营商、产业专家及领袖集聚一堂,共探未来。 华为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打造绿色低碳的ICT能源解决方案,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碳中和时代,助力运营商建设绿色低碳网络。

    产业动态 华为 数据中心 ICT 网络

  • 觅瑞联合创始人兼CTO邹瑞阳:miRNA领域,我们每一步都是me-first

    杭州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近日,觅瑞MiRXES联合创始人兼CTO邹瑞阳博士接受《癌症早筛KOL100》系列专访(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fms-xPaiLndbFNxLD-K0g),原文如下: 2014年,大名鼎鼎的默沙东美国实验室组织了一场为业界所高度关注的miRNA检测平台性能验证试验,前来参加的都是些赫赫有名的主流商用平台。而在众多大咖级参与平台中,一款来自新加坡某实验室的"mSMRT-qPCR"平台显得是那么默默无闻。可是,验证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mSMRT-qPCR"表现远优于参与验证的其它平台,它所拥有的突破性技术,震惊了业界。 图1.不同平台性能对比。 "mSMRT-qPCR"的故事,要从本世纪初的一项发现开始说起。2001年,耶鲁大学生物学家弗兰克·斯莱克(Frank Slack,现任哈佛医学院BIDMC医疗中心病理系教授、哈佛医学院RNA医学重大计划项目主任)首次在人体内发现miRNA,全球关于miRNA的研究由此肇始,方兴未艾。 miRNA,全名microRNA,即微小核酸,是大约20个碱基长短的分子,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多种作用,包括调控细胞的发育、分化、凋零、繁殖等。 2002年,朱兴奋教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到新加坡,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并组建了东南亚第一个q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当时的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迅速崛起,作为产业规划的核心学术专家,朱兴奋教授也参与到了新加坡的生物产业布局中。由此,新加坡加速成长为亚洲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中心之一。2003年,朱兴奋在开发登革热病毒RNA检测技术过程中,发明了茎环结构的引物设计,可极大提高血液中RNA的检测灵敏度。这一发现,无疑大大推进了RNA检测技术的发展。 01 两位科学家的首次相遇 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癌症治疗、基因技术等领域收获了多项突破性进展。格列卫成功问世,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服药后的五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89%。自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刚刚宣告完成了DNA全序列的测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大二的周砺寒,在朱兴奋的课堂上了解到分子诊断技术及其广阔前景。世界各地的医学与科技人士都在热议,医疗科技革新的伟大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令人振奋的时刻,一个崭新又伟大的新世界浮现在了周砺寒的眼前。随之,周砺寒以本科生身份申请进入了朱教授实验室。 彼时的他还不知道,就像基因泰克的科恩和伯耶,三年后,他会在这个实验室遇到在此攻读博士的邹瑞阳。他们俩会因为miRNA结缘,日后将共同走上创业之路。 2008年,是技术开发的关键一年,刚刚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的邹瑞阳加入到了朱兴奋的团队中,与周砺寒一同并肩作战。凭借着在生化工程领域的扎实积累,邹瑞阳开发了一款miRNA引物设计的独特算法,能够大大提升引物设计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mSMRT-qPCR miRNA检测技术平台。 这项技术打开了miRNA应用转化的全新领域,液体活检的广阔前景展现在了三位科学家的眼前。这个项目也获得了来自新加坡科技发展局资金的有力支持。 "要让更多的人从这项技术中受益!"三位科学家,一项先进的miRNA检测技术,创业就成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必由之路。 图2.觅瑞的三位创始人:周砺寒博士、朱兴奋教授、邹瑞阳博士(从左到右)。 02 miRNA与癌症早筛 他们为何选择miRNA来进行癌症早期筛查? 邹瑞阳介绍,miRNA作为功能性分子,由细胞主动分泌进入外周循环系统,半衰期长达10小时甚至几天,比DNA更加稳定。miRNA在癌症进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与循环游离DNA及循环肿瘤DNA相比,外周循环系统的miRNA含量要高得多,对于早期癌症的检测灵敏度更好。此外,开展miRNA检测所需的样本量更少,拿觅瑞推出的胃癌早筛产品来说,3至5毫升血液即可满足检测要求;RT-PCR流程相比测序方法也更为简便,仅3小时左右即可完成检测。 从理论上说,miRNA是癌症早筛理想的技术路径,可是一项检测技术要走出实验室真正实现产业化却并不容易。miRNA这个"小家伙",非常短小,不易被核酸酶降解,可稳定存在于各类生物体液中,因而能被发现并检测到。   但是,同样因为短小,导致不同miRNA之间差异很小,甚至小到仅存在1 - 2个碱基的差别,因此如何识别并检测到这种细微差异,是业内普遍感到头疼的难题。然而,mSMRT-qPCR技术平台可以在血液中高效、灵敏地检测到它们,相对于其它平台,性能提升一百倍以上;同时能够精准捕捉到不同miRNA之间的细微差异,这也为下一步的产品转化和商业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3.觅瑞独特的三引物设计。 03 "我们做的是me-first" 于是,2014年朱兴奋教授带领周砺寒博士与邹瑞阳博士在新加坡正式成立了专注于miRNA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的生物高科技公司 -- 觅瑞MiRXES。 在癌症检测方面,觅瑞开发了首款利用血液检测胃癌的分子诊断试剂盒GASTROClearTM,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副校长、国立大学医学组织总裁杨啟源(Yeoh Khay Guan)教授合作,成功地开展了超过5000例的大规模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该试剂盒针对I期胃癌的检测灵敏度为87.5%,II期胃癌的检测灵敏度为89.5%,NPV为99.5%。 2019年,该试剂盒通过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审批,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的血液胃癌分子诊断产品。这是全球首款经过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验证的miRNA胃癌早筛试剂盒,标志着miRNA这一科学发现从此正式进入了临床应用。 2020年,觅瑞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BIDMC医学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美国强生等机构共同制订了微小核酸国家标准(SS656),致力于引领并推动微小核酸诊断产业快速、规范地发展。觅瑞MiRXES也由此逐步成长为液体活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早在2016年,周砺寒和邹瑞阳即带着技术回到了中国,进一步加速了规模化生产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邹瑞阳担任了集团首席技术官、执行总裁及中国区总裁,负责统筹全球的研发与产品转化以及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与管理。从埋头干科研转向创办企业,邹瑞阳的身份随之发生转变。 在他看来,做科研和创业本质并无差别,都是在试错中不断追求创新。工科出身的他,言谈之间流露着严谨、理性的"科学家气质"。在癌症早筛的世界里,他心怀敬畏探索科学真理,一步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进入产业化阶段,作为全球miRNA癌症早筛行业的首批开拓者,觅瑞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考,走的每一步都是"me-first"。邹瑞阳与团队面临着种种挑战,从上游研发、产品转化、临床注册、生产及检测流程、商业化模式等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校正。 就拿IVD产品来说,它的转化流程复杂、申报难度大,从研发到获证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近年来随着更多创新产品的涌现,获证门槛也随之水涨船高。克服重重挑战之后,觅瑞建立了一整套完整周密的业务范式,逐渐显现出先发优势并奠定了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觅瑞已搭建起了完备的业务体系,在中国、新加坡、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多地展开了全球化运营。 04 运用系统性工程思维解决医学问题 邹瑞阳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开设的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那时的他,对于运用工程学改造生命充满兴趣,2007年代表天大首次参加合成生物学顶级赛事"iGEM",即一举斩获金奖。 "我们做的科研转化归根到底都是系统性工程问题。"邹瑞阳表示,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模型,用于癌症等疾病的预测。医学诊断涉及到的算法问题,与现在主流的AI算法相比数据量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从海量的临床样本数据中,提炼出有关疾病发生与发展机制的精准洞察,并据此建立模型实现精准预测。 图4.邹瑞阳博士参加第十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 除了在茎环结构引物设计、mSMRT-qPCR技术平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外,觅瑞还组建了一支生信算法团队,在癌症、免疫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各类疾病筛查与诊断的临床研究中,建立了丰富的样本数据库,利用海量临床数据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发疾病预测和预后模型的算法,并不断迭代与优化,从而在真实的临床应用场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准确地解读并校正出现的各种偏差,确保最终检测结果更加可靠、稳定,真实地反映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与miRNA结缘,运用系统性工程思维解决医学问题,邹瑞阳直言自己是幸运的。十多年来,miRNA科研发展迅猛,miRNA的功能被不断挖掘,他和科研团队不停验证新的想法。在微小的生命世界面前,他心怀敬畏,渐渐察觉人作为个体的渺小;同时,在认识到miRNA技术的无限应用潜力后,他与创业伙伴组建了觅瑞MiRXES,并立志要聚团队之力,在这一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05 科研和创业殊途同归 - 都是要改变世界 "科研和创业的本质是殊途同归的,都是要改变世界,所有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的试错、失败前提下的。"邹瑞阳表示。在他看来创业的难度甚至更大,科研做不出来可以转变课题方向,但创业则需要更加谨慎,注入更多的思考,对做选择的能力要求更高。 谨慎不意味着按部就班,创新是觅瑞骨子里的基因,觅瑞扎根在miRNA技术赛道上,与全球合作伙伴开展miRNA应用的探索,通过创新来解决临床需求,从而造福更多的人,改变世界。 图5.觅瑞于2022年正式启动CADENCE项目。 2022年7月,觅瑞正式启动了全球首个cfRNA结合cfDNA的跨国多中心多组学研究CADENCE,将在新加坡及中国等地建立跨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队列,计划入组12000例受试者,覆盖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九大亚洲高发癌种。 "临床研究证明,DNA检测有良好的特异性,对癌细胞进行组织溯源有独特优势,结合miRNA的超高灵敏度这一特点,CADENCE项目将在多癌种早筛领域有重要建树。" 邹瑞阳说。 如今,觅瑞全球首创的miRNA胃癌早筛试剂盒正在加速走进中国、日本等地的早筛市场。在中国,觅瑞目前正在开展胃癌早筛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计划入组1万人。未来三到五年,觅瑞还将推出结直肠癌、肺癌等癌症早筛产品。 "我们将加强产品的可及性、简化整体流程并把价格降低到可在全民中推广的区间。"邹瑞阳说,觅瑞将大力推动癌症早筛的普及,寻求和政府共同开展公益早筛项目,并且通过和医院体检中心等开展合作,让产品形成健康管理闭环,将癌症拦截在早期。 (本文选自《癌症早筛KOL100》系列专访。该专栏旨在邀请国内外肿瘤领域的专家和企业领军人物从"产、学、研、医"的不同角度,分析癌症早筛的技术路径、临床转化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行业前行和百姓福祉指明方向。)

    产业动态 创始人 ST FIR RS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