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日前,网易伏羲中文预训练大模型"玉言"登顶中文语言理解权威测评基准CLUE分类任务榜单,在多项任务上超过人类水平。其具备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应用于语言助手文本创作、新闻传媒、智能客服等领域。在"玉言"大模型研发过程中,浪潮信息以高性能、高品质的AI算力服务高效助力网易伏羲团队相关工作开展。 网易伏羲大模型参数规模达到百亿,开发过程中对训练算力的需求非常大,并且需要高效管理模型和算力资源,并按需弹性地使用算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网易伏羲与浪潮信息紧密合作,通过采用AI算力服务模式,解决了超大规模参数大模型所需训练算力需求,同时还获得了高质量中文语言数据集的有力支持,开发效率显著提升。 本次登顶CLUE分类任务榜单的"玉言"大模型参数达到110亿,结构由深层Encoder和浅层Decoder组成。这种结构使得大模型具有优秀的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同时方便训练任务的设计,不需要复杂的掩码策略。同时,"玉言"具有良好的泛化性,在各类任务上都有着出色的性能。目前,大模型相关技术和成果已应用在网易集团内的文字游戏、智能NPC、文本辅助创作、音乐辅助创作、美术设计、互联网搜索推荐等业务场景,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效果。 浪潮信息推出的AI算力服务产品,涵盖国际和国内领先的4种AI算力产品、经"源"清洗验证过的语言或多模态的大模型数据集的2种数据产品、由浪潮"源"专家团队提供的语言或多模态的大模型训练支持的2种算法产品以及AI训练推理资源管理调度的1种平台产品。目前,AI算力服务相关信息已在元脑生态AIStore平台上线,并提供进一步购买和试用咨询。
本次线上大会将汇集业内资深专家共同探讨仿真与数据分析领域的前沿技术、实用工具和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2023年2月27日 /美通社/ -- Altair(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LTR)近日宣布将于2023年3月8 - 9日举办年度全球虚拟大会 Future.Industry 2023。旨在探索影响全球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从电气化到数字化,从数字化到人工智能驱动的仿真和半导体大环境下,仿真、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如何更好地融合,从而释放技术投资的全部潜力,帮助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Future.Industry 2023:共探仿真、HPC 和 AI 融合趋势 在 Future.Industry 2023大会上,与会者将听到来自谷歌、英特尔、伊顿研究实验室、NVIDIA、John Deere、AMD、Ford、BMW、GE、NVIDIA、Sky TV、VIAN AI 等等的行业专家以及 Altair 专家与领导者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最新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 大会议题涉及数字孪生技术与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现状与未来、工程数据和自动化及机器/深度学习、电子系统设计、电动交通及电气化、云计算和即将大量出现的 E 级超级计算机,可持续性、轻量化及循环经济举措,以及银行、金融服务和投资 (BFSI) 领域的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等,本次会议面向各行各业、跨学科企业客户,届时将提供高质量的会议内容,以及涉及具体行业与主题的演讲和小组讨论。 (部分)特邀演讲嘉宾与演讲主题: Sheryl Connelly -- 未来学家及全球消费者趋势专家:解读未来 Sandy Carter -- Unstoppable Domains Inc. 高级副总裁兼渠道总监:Web3、人工智能和商业未来的元宇宙思维 Vikram Shyam 博士 -- NASA 格伦研究中心未来学家:超越融合的未来丨探索新世-新生命时代 Carlo Cavazzoni 博士 -- Leonardo 云计算高级副总裁和 HPC 实验室主任:融合 HPC 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工程应用 Martha Bennett -- Forrester 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用数据和分析适应未来 David E. Martin -- 阿贡国家实验室行业合作与外联部经理:前瞻性计算对科学和工业的影响 Doodong Kim -- LG Electronics 汽车部件解决方案高级研究员:开发数据驱动的结构可靠性验证平台 Hod Lipson --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和数据科学教授:工程学和人工智能(AI)的趋势 "Future.Industry 是 Altair 的一场年度盛会,全球各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示颠覆性的创新成果、技术与观点,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Altair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ames R. Scapa 如此说道,"我们期待未来能够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推动全球各行各业积极地向前发展。" Future.Industry 2023将在三个时区举行,全面覆盖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亚太地区,并提供中文、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以及葡萄牙语的同声翻译。本次大会合作伙伴包含:Google Cloud、Intel、AMD、NVIDIA、Oracle。媒体合作伙伴包括 Develop3D、Scientific Computing World、HPCWire、SemiWiki 和 insideHPC。 若要了解关于 Future.Industry 2023大会的更多信息及报名参会,请访问 https://events.altair.com/zh-hans/future-industry-2023/。 关于Altair澳汰尔 Altair(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LTR)是计算科学和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在仿真、高性能计算 (HPC) 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软件和云解决方案。Altair 能使跨越广泛行业的企业们在连接的世界中更高效地竞争,并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服务于13000多家全球企业,应用行业包括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能源、机车车辆、造船、国防军工、金融、零售等。
佛山2023年2月26日 /美通社/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为建筑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带来了全新的动力,在钢筋水泥之外,"数据''正成为智慧建筑的全新要素。 2月23-24日,"数智楼宇TRUE手可及"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在上海圆满召开。会上,大会主办方美的楼宇科技联合生态合作伙伴首次发布了《智慧建筑数字化总承包(DEPCO)模式研究报告2023》,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长江都市设计院、 北京筑标工程咨询、知行晓政、哗哩哗哩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DEPCO智慧建筑行业生态联盟,开启构建开放融合的数字生态新篇章。 1. 智慧建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从古猿人钻木取火,至工业革命生产力的跃升,再到信息化时代的科技发展,每一次社会的进步迭代,都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改变。 建筑行业也不例外,随着数字化变革浪潮的不断推进,数据已成为建筑领域全新生产要素,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在建筑领域不断实践和落地,已成为全新的生产力工具。与此同时,工程领域传统的甲乙方关系也逐渐被长期的、协同共赢的生态合作关系所取代。 这三大要素的叠加,诞生了建筑领域全新的生产方式——在推动传统设计院、施工企业、工程咨询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与新型楼宇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低碳能源管理企业等科技企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咨询、数字化设计、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运营等方式,为智慧建筑的成功落地打下更加扎实稳固的基础。 如今,已有不少走在前沿的企业实现了这一生产方式的飞跃,例如美的楼宇科技打造的"iBUILDING 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就紧跟科技发展与市场需求,将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推至全新的高度。 智慧建筑行业正呈现出高速而稳健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到了智慧建筑的发展阵营当中,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预测,到2029年智慧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3286.2亿美元。 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CTO、楼宇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涛在本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上,阐述了未来智慧建筑的三大发展方向:价值驱动、科技赋能、全生命周期覆盖。智慧建筑业务将覆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造、采购到投入运营后的各个环节,与传统建筑生产业务与运营业务必须做到深度融合、高效协同,才能真正确保智慧建筑项目的有效落地,让智慧建筑的规划蓝图成为现实,让智慧建筑产生真正的智慧,让建筑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目标才能成为可能。 2. 被"召唤"的新型科学方法论 "数字化"是手段,而非目的。基于智慧建筑行业起步晚、科技发展不足、经济因素制约、跨界人才不足等原因,智慧建筑仍存在不少落地痛点。 首先,相较于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行业而言,智慧建筑目前仍处于"萌芽期"。顶层规划的缺失、客户定位、运营主体与目标的不明确等问题均导致了国内现阶段智慧建筑实际效果欠佳的情况。 其次,智慧建筑还缺乏能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数据标准不统一、工作流程标准缺失等情况是很多智慧建筑项目的常态,项目整体管理的效率仍需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确保新型关键技术在智慧建筑项目上的有效落地也是难点之一。智慧建筑建设周期长、环节多,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无法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这点极大地降低了智慧建筑的建设效率与投入使用后的用户体验。 智慧建筑作为跨多行业的新型产业,面临的挑战还不只限于此。受建筑行业传统工程思维的影响,原建筑专业人才仍将主要精力和目光投入在建筑、结构、幕墙、机电、精装等基础工程领域,对智慧建筑平台和应用缺乏基本的了解与专业知识储备;反之也类似,平台及应用开发人员对传统建筑行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特点理解也比较浅,双方团队如何互相理解和高效协同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科技的发展瞬息万变,智慧建筑若想实现飞跃式发展,亟需构建一套科学的、可落地的智慧建筑建设管理体系。 3. "共生"、"共赢"、"共成长"的数字新生态 智慧建筑数字化总承包模式(DEPCO)带着解决方案出现了,于本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上登场。 数字化总承包模式(DEPCO)是以人为本,以运营目标为导向,推动"智慧建筑"有效落地的一套标准服务体系,覆盖数字化咨询 (DIGITALIZATION)、数字化设计(ENGINEERING)、数字化采购(PROCUREMENT)、数字化建设(CONSTRUCTION)、数字化运营(OPERATION)等五大领域,实现从咨询规划到设计采购再到建设的"软硬件一体化交付闭环",形成接收-使用-优化的"交付与持续运营闭环",让各个端口能有序参与到智慧建筑的每一个环节,促进数智楼宇的有效落地,最终实现智慧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闭环。 此次数字化总承包模式(DEPCO)研究报告的发布,是本次楼宇科技TRUE大会的重中之重。会上,孟涛院长表示,数字化总承包模式(DEPCO)是呼吁大家做好"智慧建筑"的倡议书,是建设"智慧建筑"的科学方法论,是落地高质量"智慧建筑"的服务体系,是增效"智慧建筑"建设的先进工具,同时也是开放共赢的"智慧建筑"生态系统。 全生命周期的、全栈式的智慧建筑服务模式,在美的楼宇科技过往的实践中已有多个项目实现了完美落地。 例如上海市同济医院,美的楼宇科技旗下的美控智慧建筑通过介入规划、设计、实施、运维迭代, 实现了智慧病房、运营指挥中心等场景在医院中的落地,使更多患者、医护及管理方能够真正享受到智慧建筑科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在全球十大美术馆"和美术馆"的建设过程中,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的介入,从藏品环境管理、安消一体化管理、智慧停车管理、低碳与节能等多个领域对美术馆的运营进行了赋能和提升,实现了运营效率提升、运营风险降低等关键目标,打造出了一个舒适、安全、绿色、可持续的的智慧美术馆。 在本次楼宇科技TRUE大会上,首个智慧建筑数字化总承包(DEPCO)生态联盟也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 目前,DEPCO生态已集合包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长江都市设计院、北京筑标建设工程咨询、知行晓政、哔哩哔哩、美的楼宇科技等在内的30多家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 最后,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涛发表了对DEPCO生态联盟的美好祝愿: 数智楼宇已触手可及,未来楼宇将对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天DEPCO生态联盟已正式成立,我坚信DEPCO生态联盟将聚合行业内外更多的力量,从"竞争"走向"开放", 缔造共生、共赢、共成长的楼宇科技新生态。
佛山2023年2月26日 /美通社/ -- 国家提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我国要落实"双碳"目标,即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建筑行业则是主战场。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表明,楼宇行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近40%,而我国的建筑行业规模位于世界第一,建筑空间绿色发展成为必选题。 日前,数智楼宇,TRUE手可及|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作为业内最具备权威影响力的楼宇科技行业生态盛会, 这次从产业发展真趋势(Trend)、真标准(Rule)、真生态(Union)和真技术进化(Evolution)四个维度勾勒出数智建筑新形态, 展示业界各方为落实"双碳"目标进入实操阶段后呈现的创造力, 启幕产业发展创新的新阶段,聆听数字化时代智慧楼宇的现在与未来。 作为大会主办方的美的楼宇科技,在大会上发布"GREEN FOR ONE"双碳战略,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总裁管金伟提出绿色低碳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在此趋势下,美的依托建筑全链路绿色低碳产品&服务,积极投身全场景低碳行业解决方案,以iBUILDING全面数字化底层能力支撑,助力各界应对低碳产业转型挑战,向业界展示了一条建筑的数字化低碳之路。 使命——共建可持续的智慧空间 美的楼宇科技持续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低碳业务,在"共建可持续的智慧空间"的使命驱动下,持续布局楼宇生态,作为一名开放生态平台的创造者促进跨界融合与创新,引领行业向智慧建筑的方向迈进。在双碳目标的趋势下,美的志愿成为双碳践行者,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用数智科技开创可持续的智慧空间,以人为始,提供基于场景的用户体验,美的楼宇科技基于数智化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能力,正升级为智慧空间的锻造者,点燃低碳智慧城市的星星之火。 产品——全生产链低碳实践 对企业来说,减碳不仅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企业首先要思考如何在推进低碳转型的同时保障业务的发展壮大,协同全生产链共同减碳,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物流到终端销售,打造全生产链的减碳能力,这是对企业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的更高要求。 美的楼宇科技提出在供应端-制造端-产品端同时发力,形成产品全生产链低碳发展。从供应链为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美的楼宇科技绿色低碳服务率先垂范零碳实践,以全生产链绿色低碳践行可持续愿景。 在供应端实施源头管控、机制筛查、数智赋能,多措并举。2022年美的楼宇科技顺德生产基地、重庆生产基地已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审。 在制造环节则聚焦低碳转型、体系升级、能碳数智管理的绿色实践,2022年打造了工业城西区碳中和园区、重庆水机制造基地零碳工厂、合肥工厂零碳车间、顺德工厂零碳产线等标杆案例。从组织碳、产品碳、活动碳三个维度进行全面探索实践,且取得丰硕成果。 在产品端,为应对欧盟等西方国家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影响,提前布局,对多款产品开展全生命周期碳盘查工作,沉淀数据,节能减碳,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产品。通过自身实践,增强服务能力,可以帮助客户分析产品碳足迹,制定碳排优化方案,帮助不同行业用户高质量发展。 生态——全面数字化底层能力 数字化技术是推进双碳目标的利器,美的楼宇科技将知识图谱、绿色零碳、数字孪生等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打造了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全栈智慧建筑综合服务,帮助建筑实现数字化、低碳转型。 美的楼宇科技基于iBUILDING的全面数字化底层能力,实现系统驱动碳排放精准管控、平台驱动能源合理配置、算法驱动能源优化管理的业务能力,以数智能力赋能全生态智慧场景持续延伸,以低碳高效的智慧建筑综合解决方案,与每一位合作伙伴共建可持续的建筑空间。 服务——全生命周期绿色赋能 面对庞杂如同毛细血管一般错综复杂的碳排问题,如何节能减排、实现零碳目标,让很多企业摸不着头脑。企业的低碳管理,也存在着诸多公认的行业痛点:碳盘查难、碳减排难、碳资产管理难。美的楼宇科技凭借多年布局绿色低碳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定制化的三大低碳服务:碳咨询服务、碳减排服务、碳运营服务,全流程赋能建筑零碳目标实现,共享双碳探索成果。 无论是城市、园区、建筑还是企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建设的第一步都是摸清"碳家底",开展碳排放数据的盘查。碳咨询服务便是从碳盘查及核算开始,确定碳排目标,根据碳排放现状和目标进行零碳路径规划。 数字技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用数据逻辑赋能工业智能化绿色制造和能源管理,碳减排服务赋能建筑全生命周期降低能耗,涵盖节能改造、碳排优化、能源替代的智能决策能力。 未来碳市场具有多主体、多模式和多规则的特点,对碳运营的交易透明性、实时性和数据安全性都提出了需求与挑战。碳运营服务支持碳排在线管理、能源在线管理、碳交易服务能力,实现企业碳运营流程全周期、全方位的管理,推动智慧建筑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步伐。 行业——全场景低碳解决方案 美的楼宇科技解决方案远不限于单独一个办公园区的层面,目前在建筑领域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已向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医院乃至户用/商用综合能源等更多的应用场景展开。 近年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储能产品大力发展,美的集团也已积极布局,结合其在空调、热泵领域的专业优势,开发了针对户用及商业场景下的光伏、储能、热泵、柔性控制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极大提升系统效率,帮助客户节约能源成本,实现全屋绿色能源供应。通过绿色、高效、经济、智能、便捷的综合解决方案,共同打造可持续智慧空间。 减碳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孤军奋战,美的楼宇科技期望携手各方伙伴共创绿色生态,在建筑数字化、绿色低碳等领域进行全价值链合作,共建开放可持续建筑能源生态,以全场景低碳行业解决方案,共建绿色的智慧楼宇与城市未来。 零碳目标不止是出于降碳压力,也是经济转型上的诉求,此次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上,SGS副总裁辛斌为美的楼宇科技颁发"顺德工厂C座办公楼达成碳中和宣告声明"及"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承诺碳中和宣告核证声明"。美的楼宇科技以零碳园区、零碳会议实践范例向全行业宣导零碳倡议,并作出碳中和承诺声明。不仅可以直接带动数智低碳技术革新,更为千行百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对业界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除此之外,在大会上美的楼宇科技的绿色智慧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获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和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颁发的绿色产品认证,该产品作为多联机领域绿色智慧评价标准,提供了用户选用产品的评判性依据,倡议厂家在相应标准的引导下,推进可行的技术进行减碳变革。 作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多年来,美的楼宇科技在低碳化、数字化领域持续深耕。此次美的楼宇科技重磅发布"GREEN FOR ONE"双碳战略,集合全球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全生命周期产品和服务、全场景低碳行业解决方案、全面数字化底层能力三大板块紧紧相扣,致力于为全球每一幢楼宇建筑提供零碳服务,与每一位合作伙伴共建可持续的低碳城市生态,共同打造低碳绿色的城市未来。
佛山2023年2月25日 /美通社/ -- 2月23-25日,第13届中国妇幼保健发展大会在佛山盛大举行,24日,乳腺微创适宜技术分论坛暨"臻旋杯"乳腺微创旋切手术视频大赛总决赛及讨论会成功举办,会上授牌7家第二批全国乳腺微创旋切技术培训中心。 第二批全国乳腺微创旋切技术培训中心授牌仪式 大会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协办,西山科技作为协会项目支持单位,联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广泛汇聚妇幼健康行业正能量,以特色品牌打造乳腺健康项目,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妇幼健康发展大局,加强全国妇幼保健系统整体专科专项建设,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实践强制度、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助推全国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国妇女健康水平,加快迈向2030健康中国宏伟目标。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乳腺癌诊疗专家王水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小千,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秘书长助理马祥君出席大会并颁奖、授牌。 "臻旋杯"乳腺微创旋切手术视频大赛于2022年6月启动,历时9个月,参赛者经过病例筛选、拍摄剪辑、线上评分、预赛筛选,并经过8个赛区精彩角逐,最终10位优胜者进入决赛,福建省漳州正兴医院许志强夺得桂冠。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张安秦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马宏民教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宁平教授、南昌市第三医院曹亚丽教授应邀担任大会主持,全国19位知名专家应邀担任大赛评委。 此次参赛医院包含妇幼保健院、基层医院、专科医院等全国各级各地区医院,进入决赛的优胜者在VABB操作规范,组织损伤,肿物切除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上成绩优异,各级医院青年医师通过大赛相互观摩、学习、交流,提高自身专项技术水平同时也带动所在地区医院专科建设及全国青年医师VABB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张安秦主任为大赛冠军许志强颁奖 大赛冠军福建省漳州正兴医院许志强医生接受采访时说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举办的全国乳腺微创旋切视频大赛对青年医师技术水平的拔高很有意义,大赛展示个人技术,加强青年医师对微创手术的关注,提升个人专项能力,也更好的服务于乳腺疾病患者。 2020年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每年新增病例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第1位。由于早期乳腺癌病灶体积较小,彩超、钼靶等影像学检查难以判断其良恶性,只有活检才是判断乳腺癌的金标准。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以下简称VABB)可以完整连续抽取足够的标本量,是传统空芯针活检标本量的10倍,能有效降低其病理低估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VABB还可用于乳房良性病灶切除,且手术伤口美观,一定程度替代了良性肿瘤的传统开放手术。 于小千会长授牌活动致辞 于小千会长在采访中谈到:妇幼健康的指标是衡量国家健康的主要指标,国家70多年来经过全国各级部门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乳腺癌是非常重要的乳腺疾病之一,国家对两癌筛查非常重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乳腺癌防治存在地区差异,推动偏远地区、不发达地区技术,以及相关的人才培养,是协会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解决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问题,我们特别感谢像西山科技这样有愿景、有善心的企业,加入到妇幼健康事业中来,联手为广大妇女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一科主任张彦武、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张安秦、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主任宁平及此次授牌医院代表桓台县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李乃刚、邯郸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主任宋春海接受了现场记者采访。 2021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国首批24家乳腺微创培训中心的建成,带动了VABB专项技术规范化普及率不断升高,但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仍然存在。2022年,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专家各方努力下,联合已开展VABB手术的综合性医院,并经协会专委会严格考察评审,在技术相对薄弱的北方地区等建成第二批乳腺微创旋切培训中心,共计5家妇幼保健医院和2家综合性医院;在全国VABB培训中心开办系统化培训和专项技能训练,共计31场;在广东、四川、江西、山东、安徽、福建、广西举行"臻旋杯"乳腺微创旋切手术视频大赛分赛,共计8场; 在线上搭建医生学习小程序(臻旋学院)课程体系,成为乳腺外科青年医生VABB随身小课堂;受到全国各级医院乳腺外科专家、青年医生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及一致好评。 西山科技自主研发的乳房病灶微创旋切式活检系统——臻旋,相对以往同类产品进行了很大改进,大开窗取样设计,取样窗口连续可调,操作手柄高效率驱动,自动识别及自动设置等技术优势,能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更适应国内医生及患者需求,能对3CM以下乳腺良性肿物进行切除,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西山科技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何庆宇采访中谈到:西山科技的臻旋较进口品牌设备的医疗费用大幅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西山科技联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推学科先进技术健康发展,全力支持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微创旋切技术培训中心"项目,希望通过专项学习及技能训练,提升青年医师VABB技术水平,带动全国整体VABB均衡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为医生赋能,助患者康复,为人类健康做贡献。 西山科技助推学科领域先进技术普及和先进学术交流,目前除了乳腺外科,已联合天坛医院、宣武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国内多家大型医院,建设了神经外科、耳鼻喉科、脊柱外科等培训中心,每年开展上百场技术培训班及数十场全国手术视频大赛,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牵头起草了7项手术动力装置相关国家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围绕"微创手术工具整体方案提供者"的定位,以手术诊导及手术施治进行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构建内窥镜、动力装置、能量设备系统的"1+2"产品群,已成为微创手术器械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13届中国妇幼保健发展大会得到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服务司、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 国内学科人物、专家代表,国外妇幼领域专家、妇幼健康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齐聚佛山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科技技术,共谋发展新意,是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历程上权威级学术会议。展会上,西山科技臻旋、内窥镜等产品,医患教育、科室建设等典型案例,获得专家广泛认可,受到媒体及与会人士高度关注。
广州2023年2月25日 /美通社/ -- 2月25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前景》(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前景》报告正式发布 该报告为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课题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绚丽,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共同负责。课题组成员还包括王诗卉、胡诗云、崔荣钰、吕子苑。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发布报告 《报告》认为,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双向循环,三套法律,四大中心,五位一体"的独特区位特征,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支付、融资、投资、保险等新型金融业务模式。通过结合场景、大数据和金融创新,数字金融有助于补足传统金融服务短板,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大湾区背靠14亿人口大市场,要发挥本地的技术、资源和制度优势,抓住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 结合调研结果与多方数据,《报告》综合评估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发展具有政府和市场结合比较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合理、线上和线下服务融合好等特征,具备技术、资源和制度的优势。在数字金融方面,大湾区也有非常突出的金融科技发展实践,可以总结为 "三升三降":扩大服务规模、提高业务效率、改善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控制业务风险、减少人工接触。展望未来,数字金融在助力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与此同时,数字金融在大湾区的发展也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创新、二是如何融合。具体而言: 第一,大湾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对接不足,金融发展和创新企业存在错配。大湾区制造业生产模式仍较为传统,"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转型升级亟待金融支持。 第二,区域内部不平衡和差异性在金融领域表现突出。这主要体现为金融数字化渠道渗透率差异大(珠三角城市群目前领先于港澳地区),金融监管制度和实践不易对接,金融市场成熟度差异大。 第三,金融服务"互联互通"不够。不同金融体系拥有不同的制度、法律、政策等安排,粤港澳三地仍面临如何接轨的问题。另外对内地来说,与香港、澳门的金融体系融合,就相当于实现了金融开放,需要解决维护金融稳定出现的新问题。 《报告》指出,面向未来,大湾区的数字金融在应对如何促进创新、以及如何推动融合方面,可考虑如下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支持科技创新。科创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等特点,融资需求总体呈现出融资规模小,融资渠道少、持续性强、时效性强等特征。数字金融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金融体系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不足,缓解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此外,还可进一步探索数字金融赋能股权市场的路径和业务模式。 二是在发展消费金融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金融。大湾区数字金融未来可考虑更多对企业客户的服务。在新一代数字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扩大企业服务范围,推进产业金融发展,打造全方位产业金融服务方案。 三是在发展境内业务的基础上扩展跨境互联互通。可从技术、货币和制度三个角度展开。在技术型融合方面,针对数据跨境互通这一关键瓶颈,推动统一数据跨境流动相关标准、发展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等相关数字技术;在货币型融合方面,凭借区位优势,大湾区可以加强支撑数字人民币走出去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顶层设计,并提供更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场景;在制度型融合方面,可从加强相关机构协调不同区域的制度理解和执行入手。同时,还需要设置一套类似于宏观审慎政策的体系框架,在实现稳健开放的同时,保障金融稳定。 当然,大湾区进一步发展数字金融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比如,加快金融大数据建设,为数字金融促进创新提供数据基础;推进数字新基建,为数字金融促进产业金融提供基础设施;清除一些政策障碍,让数字金融更好地支持跨境交易,促进粤港澳融合。
广州2023年2月25日 /美通社/ -- 2月25日,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全体大会"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金融科技新高地"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联合主办,峰会会期为2023年2月24-26日。 在全体大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卢一先发表致辞。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发表致辞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卢一先发表致辞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中国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广州市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林少礼等多位嘉宾,围绕加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金融力量,加速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提升数字金融发展质量,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等重要问题发表主题演讲。 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全体大会现场照 黄奇帆认为,在消费互联网市场空间逐渐饱和的局面下,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蓝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应用。产业数字金融,即在传统产业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有利于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疫后恢复生产过程中更是"保产业链""保市场主体"的有效手段,通过将产业链上各企业主体经营情况全数字化、透明化,解决信息不对称痛点,让各类企业获得平等的金融服务。除此之外,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还有助于引导金融服务从主体信用转向交易信用,助力实体经济显著降本增效,为实体经济带来数万亿人民币规模的成本减负等。 他就大力发展好我国产业数字金融生态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自身数字化基础建设,例如可出台相应的税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等;二是完善"沙盒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支持;三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金融资产数字化的占比;四是出台对应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支持从事产业数字金融相关科技的企业做大做强。 屠光绍在谈到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问题时指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具有投入巨大,发展速度快、对业务模式和技术迭代要求高,交叉领域、对高级复合型人才需求高等特点。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面临四方面挑战:一是对数字化转型在认知和定位上不够清晰;二是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上面临决策两难;三是自身业务模式和规模、场景有限的制约;四是机构人才缺乏,形成马太效应。 屠光绍对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出五点建议:第一,监管机构应建立行业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标准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基础设施平台;第二,要鼓励和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低成本、好用的解决方案;第三,推动中小型金融机构抱团取暖,通过联盟与协作服务转型;第四,突出中小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小微实体和乡村振兴的目标,进行有特色的数字化转型;第五,鼓励地方政府推出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政策,如人才激励计划。 周延礼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和保险机构数字化发展提出,要以数据要素投入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就保险业而言,推进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高度重视数据要素价值;其二,要持续跟踪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其三,要加快保险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其四,要加大"数字员工"管理模式力度。 对于其中的第二点,他举例介绍,因为保险产品特性,尤其寿险,保险机构一般以品牌为主,但无法有效助力一线销售,而数字技术应用尤为关键。保险尤其长期寿险,是长链条的销售模式,长期积累数据为前提,应对长寿风险都离不开数字技术支撑。数字化市场拓展,识别潜在客户,追踪兴趣客源,激发保险需求,都需要保险数字化转型。 王朝弟就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发展的赋能指出,金融科技为金融发展注入充沛动能,也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金融科技并非十全十美,并不是包治普惠金融百病的"万能药"。必须正视的是,我国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体系标准尚不完善。金融科技服务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散见于各个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大多侧重于解决单个问题或明确单个技术标准,缺乏系统性规范。三是科技风险日益凸显。其中,存在数字鸿沟、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网络欺诈等风险。 王朝弟强调,要推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让金融科技真正成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要坚持金融科技以人为本,二要夯实金融科技的发展基础,三要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四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必须坚持金融持牌经营、特许经营的基本准则,坚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不能打着创新旗号,无序扩张、逃避监管。"王朝弟表示。 林少礼全面介绍了南沙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其中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是南沙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着力发展航运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下一步,南沙将以"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精气神,从粤港澳金融合作、深化金融创新政策试点、特色金融产业体系、重大金融服务平台四方面着重发力,群策群力、苦干实干,奋力跑出南沙金融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助力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峰会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前景》(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为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课题研究成果。作为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共同发布《报告》,并围绕报告内容与到场的三十余家国内外主流媒体记者展开交流。 《报告》在全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数字金融的优势条件与现状,总结区内金融科技的领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湾区数字金融发展仍然面临的两方面挑战,与未来的三个发展方向。 其中,大湾区数字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如何创新,二是如何融合。尤其就后者而言,粤港澳三地的法律、制度、理念、规则与政策,仍面临如何打通的问题;另外对内地来说,与香港、澳门的金融体系融合,相当于实现了金融开放,需要解决维护金融稳定出现的新问题。 《报告》认为,面向未来,大湾区的数字金融在应对如何促进创新、以及如何推动融合方面,可考虑如下三个发展方向:一是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支持科技创新,通过数字金融有效弥补传统金融体系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不足,缓解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二是在发展消费金融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金融,重塑产业互联网,实现产业数字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三是在发展境内业务的基础上扩展跨境互联互通,可从技术、货币和制度三个角度具体展开。 当日下午还设有一场专题研讨会"平台经济治理与数字金融发展"。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伟光,美团副总裁彭千出席并发表演讲,深度探讨了如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如何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以及如何在强化数据安全的同时有效激发数据活力等关键问题。 此外,本届峰会期间设有三场分论坛,涵盖四场专题研讨会,议题聚焦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具体实践、数据要素价值挖掘与数据治理、ChatGPT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潜在影响、数字货币发展,以及数字金融发展趋势与创新等。
上海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近日,由美的楼宇科技主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36Kr、21世纪经济报道、美控智慧建筑、智次方、知行晓政、亿欧、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复旦医院后勤管理研究院合作打造的"数智楼宇·TRUE手可及"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于国家会议中心(上海)隆重开幕。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作为美的楼宇科技低碳生态合作伙伴受邀出席并为其颁发碳中和证书。 大会依据新的楼宇建筑时代趋势,从多个维度勾勒出数智建筑新形态,展示业界各方为落实"双碳"目标进入实操阶段后呈现的创造力,启幕产业发展创新的新阶段,聆听数字化时代智慧楼宇的现在与未来。 SGS中国区副总裁辛斌受邀出席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 SGS中国区副总裁辛斌介绍了多年来SGS和美的的零碳实践与合作成果。他表示,美的率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坚持把绿色低碳打造成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优势,利用ISO 14064、ISO 14067和PAS 2060等国际标准,在组织碳排放、产品碳排放、活动碳排放等各个维度,积极探索节能降碳的最佳实践。美的的低碳行动高度契合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SGS与美的楼宇科技从工艺到制造再到产品全生产链的零碳实践,也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新样板。 SGS中国区副总裁辛斌(右)为美的楼宇科技颁发碳中和证书 会上,SGS中国区副总裁辛斌为美的楼宇科技颁发"顺德工厂C座办公楼达成碳中和宣告声明"及"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承诺碳中和宣告核证声明"。美的楼宇科技以零碳园区、零碳会议实践范例向全行业宣导零碳倡议,并作出碳中和承诺声明,直接带动了数智低碳技术革新,更为千行百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魏庆芃将其王牌节目《魏在现场》搬到TRUE大会现场,本次《魏在现场》圆桌论坛的主题是:共享数智创新,共创低碳未来。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要求从能源消费侧入手,实现城乡建筑高效节能,加上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应用,降低运行过程碳排放。嘉宾们围绕"节能优先""数字赋能""运行减碳""智慧管控" 四个主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在"智慧管控" 方面,iBUILDING碳管理系统可为工业园区、办公园区、建筑楼宇等高碳排企业提供碳盘查工具,全面洞察碳管理关键指标,精细化溯源高碳排放原因,并提供清晰可落地的碳管理建议。此外,秉承科学的国内外碳排放计算标准,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进行合作评估,提供灵活的配置工具,内置计算模板,支持不同颗粒度项目搭建,让企业碳管理更加便捷智能。 SGS中国副总裁辛斌(右三)在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绿色低碳论坛上发言 SGS中国副总裁辛斌在论坛中指出,美的iBUILDING碳管理系统有四大特点:科技赋能、用户友好、数据可靠、智慧管理。目前碳交易市场逐步在恢复,未来可以把碳排放作为一个资产来管理、交易,形成正向循环,推动更多组织、公司加入到碳管理业务。 在双碳目标下,建筑节能是我国实现减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以数智科技助力建筑减排,需要各行业伙伴携手合作,共同探索节能技术,不断创新绿色产品,优化解决方案,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未来,SGS将与美的楼宇科技保持紧密交流,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开展更广更深的合作,共同为中国双碳目标提供坚实助力。 SGS能够运用先进的ISO 标准体系及专业的审核和评估方案,帮助企业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能源、服务等领域优化流程、提升品质,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助推楼宇发展向标准化、品质化、高端化迈进。SGS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64温室气体量化审定及核查、公共建筑安全管理综合解决方案、ESG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及审验、ESG绩效改进解决方案、ISO 55001资产管理体系认证、ISO 41001设施管理体系认证、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ualicert国际服务认证以及神秘顾客审核等。 了解服务详细内容,敬请联络: 张女士, 18629145339, nancy-l.zhang@sgs.com更多服务详情,马上咨询SGS 关于SGS(官微:SGS官方/SGS质慧生活) SGS 是具有140多年历史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总部位于瑞士。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SGS拥有 97,000多名员工分布在全球2,650 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SGS连续八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2022全球最具价值商业服务品牌100强"中名列排行榜52名,蝉联TIC(测试、检验与认证机构)行业榜首。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由SGS集团和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系统的中国标准科技集团共同于1991年成立,现已在全国建成了90多个分支机构和200多间实验室,拥有16,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在中国,SGS的服务能力已全面覆盖到纺织品及鞋类、玩具及婴幼儿用品、家居及轻工产品 、电子电气、农产食品、生命科学、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石油化工、矿产、环境、工业、交通和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 SGS检测认证和培训自助式24小时平台www.sgsonline.com.cn
香港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华钦科技集团公司(纳斯达克代码:CLPS,以下简称"华钦科技")今日宣布将于下周五2023年3月3日开盘前发布2023财年上半年财报。 华钦科技还将于2023年3月3日当天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30(北京时间晚上9:30)召开电话会议,讨论2023财年上半年财务业绩、业务重点和发展前景。参加电话会议请通过以下号码拨入: 美国(免费): +1-877-423-9813 美国本地/国际: +1-201-689-8573 中国大陆: 400 120 2840 中国香港: 800 965 561 参会者也可以通过在线链接Call me™填写信息并接通即时电话,该链接将在会议开始前15分钟生效。 本次电话会议将在会议结束两小时后提供重播,收听有效期截止2023年3月17日。收听重播的拨号方式详情如下: 美国(免费): +1-844-512-2921 美国本地/国际: +1-412-317-6671 密码: 13736594 此外,参会者还可通过此链接访问电话会议网络直播,届时,华钦科技的投资者关系网站https://ir.clpsglobal.com/也将提供网络直播地址。 华钦科技集团公司简介 华钦科技集团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LPS)总部位于中国香港,是一家专注于银行、保险和金融领域领先的信息技术("IT")咨询和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集团一直担任 IT 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于全球金融行业不断增长的客户,其中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东南亚的大型金融机构及其在中国的IT研发中心。集团目前共拥有19所交付和研发中心来服务于不同地区的客户。集团中国大陆的交付和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北京、大连、天津、西安、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和海南,集团其余九所国际交付和研发中心分别位于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有关集团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ir.clpsglobal.com/,或关注华钦科技的官方账号Facebook,LinkedIn,Twitter和YouTube。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中的某些陈述属于经修订的1933年证券法第27A条和经修订的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21E条的含义和保护范围内的"前瞻性声明"。前瞻性声明包括有关集团信念、计划、目标、预期、假设、估计、意图和未来业绩的陈述,并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其他因素。这可能超出了集团的控制权,可能导致公司的实际业绩、表现、资本、所有权或成就与此类前瞻性声明中明示或暗示的未来业绩,表现或成就产生重大差异。所有此类前瞻性陈述均适用于此项警示性通知,包括但不限于集团未来增长、表现、成果的预期,集团利用各类商业、并购、技术等相关机会和举措的能力,以及集团近期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和备案中描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此类报告可应要求由集团提供,或通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 http://www.sec.gov 查询。集团没有义务也不承诺在此日期之后或在其他任何此类陈述的相应日期之后更新,修改或更正任何前瞻性声明。 详情请联系: 华钦科技集团公司Rhon Galicha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电话:+86-182-2192-5378邮箱:ir@clpsglobal.com
济南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2月23日,在2023年中国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浪潮云洲荣获"铸网2022"工业互联网安全实网演练优秀防守实践企业,展示着锤炼工业安全全栈可信能力的创新实践。 "铸网2022"工业互联网安全实网演练面向全国联网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及标识解析企业,采用端口扫描、系统漏洞利用、账户暴力破解等手段,对目标系统进行层层渗透攻击演练,旨在检验安全威胁发现、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水平,指导企业提升自身安全防护能力,健全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促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荣获优秀防守实践企业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目标系统,演练期间平稳运行,各业务模块均可正常访问,业务能正常办理,各功能模块正常。浪潮云洲组织人员7*24小时进行安全监测,实时监测WAF(网站应用级入侵防御系统)、态势感知、日志审计、应用与主机安全防护系统等安全设备产生的安全告警,对存在的攻击行为进行安全监测、研判分析、应急处置、追踪溯源和取证上报等安全防护工作,顺利完成防守任务。 一直以来,浪潮云洲高度重视工业安全重大技术研发,依托山东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助力实现工业安全全栈可信,通过可信计算主动免疫等工业安全技术做好精准防护,持续开展工业安全操作系统、标识解析数据安全网关、安全芯等一系列安全产品研发。 浪潮云洲作为平台级的工业安全运营商,以工业用户侧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整体工业安全管理及运营服务。整体工业安全管理体系以工业安全操作系统、软硬一体化设备为抓手,建立多级的平台安全防护体系,涵盖接入层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以安全运营的理念进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安全运营中心+安全产品+安全运营",形成主动的、动态的安全运营体系,建立持续监测、分析研判、风险溯源,威胁预警、安全防御、应急处置的闭环的安全防护机制。同时,以"平台+服务"模式,升级打造安全产品体系,为用户提供从技术到运营的全栈安全服务。 目前,浪潮云洲联合打造的工业安全融合方案,获得多方权威认可。2022年10月顺利通过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参与全国工业安全分级分类试点,入选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典型案例;软硬一体化工业安全预警平台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入选山东省科技厅2022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第二批)立项项目;联合中国信通院南方分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成立数字信通安全实验室,促进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的晚期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中国北京、美国麻省剑桥和瑞士巴塞尔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百济神州(纳斯达克代码:BGNE;香港联交所代码:06160;上交所代码:688235)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公司今日宣布其PD-1抑制剂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化疗用于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GEJ)的一线治疗。 胃癌(GC)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i],腺癌是其主要组织学亚型,占全球胃癌病例的90%[ii]。在中国新发胃癌患者中,70%以上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或晚期[iii],化疗既往作为一线标准治疗效果有限,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一年[iv]。包括免疫疗法在内的多种新治疗方案正持续提升中国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预后[v]。 百济神州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博士表示:"晚期胃癌仍是中国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很高兴在RATIONALE 305研究中看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为表达PD-L1的胃癌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生存获益。在此,我们由衷地感谢全球参加RATIONALE 305研究的受试者、研究者和专家们。我们期待这一免疫治疗选择能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本次获批是基于RATIONALE 305试验(NCT03777657)的期中分析数据。该试验旨在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临床试验。该试验共入组13个国家和地区的997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G/GEJ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安慰剂联合化疗的治疗;其中,546例为PD-L1高表达患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RATIONALE 305试验全球主要研究者徐瑞华教授指出:"接受传统化疗的晚期G/GEJ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因此,我们开展了RATIONALE 305全球3期试验以期改善相关患者的治疗结果。本次获批后,我们的治疗选择又多了一个;我也期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成为新标准治疗。" 此前,RATIONALE 305试验的期中分析结果已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胃肠癌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在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中,与安慰剂联合化疗治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患者总生存期(OS)改善方面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2 vs 12.6个月;风险比(HR)为 0.74(95% CI 0.59,0.94);P= 0.0056,具有可控的安全性特征,未发现新安全性信号[vi]。该试验目前仍保持双盲状态,以评估意向治疗患者人群(ITT)的总生存期获益。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受理并正审评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化疗后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药上市申请。此外,EMA也受理了并正在审评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化疗后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及联合化疗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申请。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尚未获批。 关于RATIONALE 305(NCT03777657) RATIONALE 305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旨在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与安慰剂联合铂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作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G/GEJ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试验主要终点为PD-L1高表达人群和意向治疗患者人群(ITT)的总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和安全性。 关于百泽安® 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是一款人源化IgG4抗PD-1单克隆抗体,设计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帮助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临床前数据表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之后会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杀伤T细胞,从而降低了PD-1抗体的抗肿瘤活性。 百济神州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超过20项替雷利珠单抗注册相关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17项3期临床试验和4项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 关于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为全球患者开发和商业化创新、可负担的抗肿瘤药物,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药物可及性。通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外部战略合作,我们不断加速开发多元、创新的药物管线。我们致力于为全球更多患者全面改善药物可及性。百济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超过9,000人的团队,并在中国北京、美国麻省剑桥和瑞士巴塞尔设立了主要办事处。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beigene.com.cn。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包含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和其他联邦证券法所定义的前瞻性声明,包括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为肿瘤PD-L1表达的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百济神州致力于提高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的可及性的相关计划、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新的标准治疗的潜力以及为这些患者带来的相关获益、替雷利珠单抗未来在其他市场的临床开发、药政申请和获批进程,以及在"关于百济神州"的标题下提及的百济神州的计划、承诺、抱负和目标。由于各种重要因素的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与前瞻性声明中的结果存在实质性差异。这些因素包括:百济神州证明其候选药物功效和安全性的能力;候选药物的临床结果可能不支持进一步开发或上市审批;药政部门的行动可能会影响到临床试验的启动、时间表和进展以及药物上市审批;百济神州的上市药物及候选药物(如能获批)获得商业成功的能力;百济神州获得和维护对其药物和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百济神州依赖第三方进行药物开发、生产和其他服务的情况;百济神州取得监管审批和商业化医药产品的有限经验,及其获得进一步的营运资金以完成候选药物开发、商业化及实现并保持盈利的能力;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对百济神州的临床开发、监管、商业化运营、生产以及其他业务带来的影响;以及百济神州在最近季度报告的10-Q表格中"风险因素"章节里更全面讨论的各类风险;以及百济神州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期后呈报中关于潜在风险、不确定性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讨论。本新闻稿中的所有信息仅及于新闻稿发布之日,除非法律要求,百济神州并无责任更新该等信息。 [i] Zheng, Rongshou,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1 (2022): 1-9.[ii] Zheng X, Xie Y. Current statu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 in China. Oncology Progress, Jan 2019:17(1).[iii] Song, Zheyu, et al.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umor Biology 39.7 (2017): 1010428317714626.[iv] Nakamura, Yoshiaki, et al. "Biomarker-targeted therapies for advanced-stage gastric and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s: an emerging paradigm."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8.8 (2021): 473-487.[v] CDE,https://www.cde.org.cn/main/xxgk/postmarketpage?acceptidCODE=f1a61b9035381b8816fc888421252aae;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postmarketpage?acceptidCODE=457d62d01a141c8fca2e536b49f16296[vi] Moehler, Markus H., et al. "Rationale 305: Phase 3 study of tisl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s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1L) of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GC/GEJ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41, no. 4_suppl (February 01, 2023) 286-286 DOI: 10.1200/JCO.2023.41.4_suppl.286
北京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中国高端放疗设备标杆,全球尖端放疗技术引领者中核安科锐首次推出CT-TOMO技术,突破性地将诊断级螺旋CT影像技术与螺旋断层TOMO放疗系统契合于同一环形机架体系中,这一全新模式标志着诊断级影像体验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新阶段,为临床带来更多可能。 来自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以及全国各地重点医院的百余名放疗行业知名专家及同仁共聚一堂,分享放疗研究创新进展,并就CT-TOMO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讨论。 螺旋CT影像技术与TOMO放疗系统合二为一 引领精准放疗技术革新 放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放射治疗[注释1],且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已贯穿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行业和患者对放疗效果的要求也因此日益提升。如何看得更清晰、照得更准确,成为精准打击肿瘤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核安科锐此次发布的CT-TOMO技术,就创新性地将螺旋CT影像技术引入放疗平台,形成了“同轴共环“结构,令定位更加准确,治疗更加精准、高效,开创了诊断级别影像体验和个体化精准放疗相融合的全新诊疗模式。 与传统加速器CBCT影像系统不同,CT-TOMO技术首次在高端放疗平台中引入螺旋断层CT,兆伏/千伏(MV/KV)双源影像系统均采用扇形束螺旋断层扫描,显著降低散射噪声,为放疗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及更精准的CT值,以更加精确的精度引导放疗。在成像效率方面,CT-TOMO可以实现单部位10秒快速成像,达到实时扫描、实时重建,进一步实现全流程高效治疗。此外,CT-TOMO的大孔径设计,令有效视野达到50cm,显著减少截断伪影;其轴向视野能达到135cm,轻松实现全身扫描。 与螺旋CT整合于一体的,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T环形机架放疗平台。其独特的环形机架设计以及螺旋断层治疗模式,突破了传统直线加速器的技术限制,显著提高靶区精度的同时有效避免健康组织受到过量照射,真正实现精准治疗。此外,其独有的360度螺旋断层治疗模式可覆盖全身最大135厘米的治疗范围,患者全身绝大多数部位的肿瘤均可一次完成照射。 中核安科锐CEO易仲伟先生表示:“螺旋断层CT与TOMO放疗平台这两项领先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提升精准度的同时,治疗时长也大大缩短,实现1+1>2的力量,为医生提供了全新的、高效的解决方案,更为患者带来了高精准度且个体化的放射治疗。” 一站式解决方案 数字化平台助力智慧放疗 除了放疗设备技术的革新外,中核安科锐旗下的多个数字化系统及人工智能平台协同作用,共同赋能放疗全流程,让操作更简单,让流程更高效,进一步推动整体放疗水平的提升。全新一代Precision智能自适应放疗计划平台,可帮助医生用更短的时间制定出更优的治疗计划;RIX锐智云放疗协作云平台通过5G远程协作,实现云会诊及在线多学科诊疗,推动高标准同质化放疗,实现全身 100 多个器官的靶区智能勾画;数字化的智能售后服务平台可实时显示设备工作负荷、治疗时长、利用率等,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作,更可提前预测设备故障,第一时间远程预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推动本土精准放疗高质量发展 中核安科锐CEO易仲伟先生表示:“中核安科锐作为流淌央企血液的放疗企业,有责任也有实力推动我国高端放疗技术的发展。期待CT-TOMO可以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我们也将不断根据本土市场需要,持续带来更加领先的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中核安科锐由美国安科锐公司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旗下中国同辐强强联手打造,是中国高端放疗行业首家合资公司。成立三年多来,中核安科锐致力于打造适应中国国情与需求的本土化放疗整体解决方案,将领先放疗技术引入中国,弥补现阶段国产高端产品的市场空缺,同时扩大放疗,尤其是高端放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可及性。 目前中核安科锐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设有主要办公室和工厂,其产品及服务覆盖国内顶尖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提供包括射波刀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在内的领先放疗设备和解决方案。 此外,中核安科锐也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与国内多家实力雄厚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打通产学研链路,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积极加速临床转化过程。 [注释1]:数据来源:文汇报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007/15/360757.html
杭州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2月22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联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浙江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胡行正,浙江联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施巍巍,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公司总经理钱建华,副总经理杨亚伟,政企BG副总裁卢锐,生态BU总经理周洁,生态领军人才严金英,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新,聚光科技党委书记陈荧平,聚光科技华东大区总经理汤木银,浙江省区总监陈鉴等出席签约仪式。 双方就生态环境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达成共识,合作主要覆盖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生态环境监测感知、污染防治、工业智能制造、智慧园区等领域,融合双方产品、解决方案、营销体系,并持续探索联合创新。 胡行正介绍了联通的发展历程及混改以来取得的各项重大成果,尤其在响应省委数字化改革号召,助力浙江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成绩。希望结合浙江联通开放的通信资源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云网一体的运营维护能力以及数字化改革的丰富经验,与聚光科技在以往项目型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双方在产品、方案、营销层面的深度融合,形成公司层面的整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高质量服务。 姚纳新对浙江联通给予聚光科技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聚光科技成立至今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每年坚持大量研发投入,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推动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对多对多发展模式,多技术平台、多应用场景、多客户群,相互牵引支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联通拥有大量数字化应用场景和较强的资源禀赋,希望能够借助浙江联通的优势,深度融合聚光的专业产品和方案,更好地服务于浙江。 在双方见证下,浙江联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施巍巍与聚光科技华东大区总经理汤木银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续双方团队将围绕合作方向与重点领域细化具体合作事宜,积极推动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通过战略合作,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助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
上海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近日,全球健康科技领导者荷兰皇家飞利浦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联合发布了聚焦男士消费观念与行为的《中国男士理容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基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在2021 年9月至2022 年9 月覆盖护肤、彩妆及个人护理品类的数据,1067份消费者问卷与第三方数据及其他公开信息[1],白皮书将中国男士理容市场划分为五类核心人群,并提出了电动剃须刀市场的五大趋势。通过对男士理容市场的深度剖析,白皮书试图为行业提供更多的数据洞察与方向指引,推动男士理容行业的蓬勃发展。 白皮书中提到,男士理容各细分类目的消费均增速迅猛。2022年,男士理容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25.5亿元人民币[2],包括剃须、护肤、美妆、洗护等细分市场。2020年,天猫男性美妆产品的年增速达到89%[3];2021年至2026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5.88%[4];而在电动剃须刀市场,2022年的市场规模已达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预计2023年将会有3%-4%的增长[5]。这些数据均显示出,"悦己思维"已不再是女性的专属,审美观的转变以及男性对自身形象与颜值管理的需求增长使得男性消费意识崛起,正推动男士理容行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男士通过更全面、丰富的理容方式达到颜值提升的目的,包括护肤、美妆、头发造型、剃须等。"男颜经济",已进入大觉醒时代。 未来五年内,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迅速扩大 而对男性理想颜值的看法受到来自自身审美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对颜值管理的态度和接受程度的差异使得男士的理想外表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而这也催生了更多样化的需求。白皮书根据年龄、城市、人生阶段、购买力水平等标准,在中国男士理容市场划分出五类核心人群,即:理容新手、乐享潮男、品质新贵、务实奶爸和精致大叔,并就这五类人群在生活方式和理容态度、理容行为和需求、品牌偏好及购买力等方面做了全面分析,指出不同类型的人群在理容方面的需求皆有其独特性,需要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产品及服务。 中国男士理容市场的五类核心人群 作为男性理容的刚需品,随着男士对精致理容需求的变化,剃须刀已经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理容工具,越来越多消费者期待电动剃须刀有更高阶的功能和科技感,甚至超越功能属性本身,成为日常赏玩的物件,更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而这也让相对成熟、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电动剃须刀行业,开始出现新兴的细分赛道,来不断满足新的男士理容需求和消费习惯。 男士对电动剃须刀的角色和期待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白皮书列举了消费者对电动剃须刀角色和期待的五大趋势。 “酷玩特性”,即为第一大趋势。28%的用户在购买一款电动剃须刀时,将其外观设计作为前三重要考量因素之一[6]。消费者们对于剃须刀的关注点,正在逐渐从功能需求向体验需求转变。为满足这一需求,很多新品剃须刀正在改变单一传统的设计,融入新的设计语言,从颜色、材质和造型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创新;而为了更好地融入年轻人"酷玩"的生活方式,剃须刀甚至出现在了潮玩店的货架上,用体验式、场景式的购物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 此外,“便携需求”为第二大趋势。根据淘宝和天猫的销售数据,便携式剃须刀在2022年的销售大幅增长,在"家"之外的理容场景,包括办公室、车内、差旅,甚至路途中等,对于剃须刀小巧易携带、满足基础剃净和舒适剃须的需求的出现,带来了"男人第二把剃须刀"的突破性增长。 便携式电动剃须刀使用场合日益丰富 趋势三,则是“礼物经济”。女性购买剃须刀作为礼物的销售额,几乎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而女性在购买不同价位电动剃须刀时,送礼对象和考虑因素均有差异,如更倾向于购买高端款送给"老公/男朋友",愿意为更进阶的产品功能和仪式感付费;同时,更常购买平价款于"爸爸/长辈",更看重体面和产品的实惠实用。由此可见,关注剃须刀作为礼物时的考量,是启动品类的另一增长引擎。 电动剃须刀作为礼物的场合多元化 趋势四“智能体验”同样值得关注。消费者对于剃须刀的智能化已经有了更高的期待,如语音交互、皮肤检测。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在智能化功能上寻求突破,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个性化、专业化和高效的智能剃须体验。 趋势五“肌肤健康管理”也不容忽视。男士理容的目的,已经逐渐从提升颜值,进阶到了改善皮肤状态、使肌肤更健康,甚至拥抱医美级护肤理念的阶段。他们开始追求更舒适的剃须体验、更健康安全的皮肤管理和更无菌洁净的用后清洁。这就意味着电动剃须刀的角色,也需要从面部胡须管理转型到提供更全面的肌肤健康管理。 无论是对核心人群的精准划分,还是对男士理容市场趋势的专业判断,飞利浦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联合发布的这份白皮书,已给出了未来市场往哪里走的一些信号。面对消费者越来越精细化、多样化的需求,想要继续深耕男士理容行业,品牌势必要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个性化、专业化、有价值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注1—5:第三方数据及其它公开信息来源:GFK,头豹研究院,Daxue咨询,前瞻产业研究院,巨量算数,WWD,奥维云网,小红书,微博 *注6:数据来源:消费者问卷调查
北京2023年2月24日 /美通社/ -- 近期全球母基金协会于瑞士苏黎世发布了"2022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CE Innovation Capital(简称"CEiC")以优异的业绩表现和突出的国际优势上榜2022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TOP50全球最具潜力基金】。 本次2022年度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是由全球母基金协会邀请欧美、中东等不同国家的投资专家经过行业推荐、综合打分、对比淘汰等机制层层甄选而来的。在本次榜单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机构与投资人约占35%,相比于2021年度的31%有所提高,侧面体现了中国资本在投资界的影响力。 "感谢全球母基金协会对我们的认可,"CEiC创始管理合伙人Dennis Cong表示," 2022 年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一年。面对不断变幻的外部形势和市场环境,我们持续坚持价值投资,坚信核心科技创新与数字技术升级为经济与社会带来的正向价值和深远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好的科技投资是穿越周期的,这也是我们被大家认可的原因之一。2023年,我们会一如既往,在全球范围内挖掘优质项目,并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域加大投资步伐,为推动数字经济加速增长贡献一份力量。" 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已连续发布三年,历年榜单获得行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同样荣登此榜单的还有美国航空航天投资公司AE Industrial Partners、亚洲私募股权领导者Affinity Equity Partners、专注于早期投资的金沙江创投、私募股权并购专家德弘资本等等同行业的佼佼者。 CE Innovation Capital("CEiC")发起成立于2016年2月,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主要投资于全球金融科技,前沿科技、企业服务软件、数字化消费平台、Web3.0与区块链等领域公司。该基金被CB Insights评为"金融科技独角兽投资人全球前九强",并在第六届朗迪美国峰会上被提名为"最佳金融科技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2020年上榜投中榜"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最佳投资机构Top 10",2021年被亚洲知名媒体《财资》评为年度最佳金融科技投资机构, 2022年获评CB Insights年度全球最佳产业基金排行榜第七位以及单季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基金排行榜第三位。本年初,该基金连获CVCRI "2022中国成长型VC投资机构Top30"、企名片"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活跃Top50"榜、"2022中国最佳元宇宙领域创业投资机构Top20"以及全球母基金协会"TOP50全球最具潜力基金"。官方微信公号为CE Innovation 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