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浪潮的推动下,数据驱动模型已全面取代传统规则式算法,成为提升图像分辨率的核心引擎。本文综述了数据驱动模型在图像分辨率提升方面的应用,涵盖了三维重建、压缩感知、单像素成像和超分辨率技术,并进一步探讨数据驱动模型在视觉成像、工业无损评估和医学影像处理等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实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恒流驱动是指在电路中保持恒定的电流,这种电流供给LED灯或其他电路组件。在LED照明应用中,LED必须使用恒流电路,以确保LED灯的亮度和寿命。
在我们最新的项目中,游戏怀旧与现代创新相遇——迷你蛇游戏控制台。这个缩小的版本建立在我们之前的64x32 HUB75 RGB矩阵面板为基础的Snake游戏机,但现在,我们已经采取了这个概念,并将其缩小到一个真正的手持游戏设备。
2025年11月21日,比利时泰森德洛·哈姆——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宣布,正式推出MLX90382车规级版本,进一步拓展其绝对磁性与电感编码器产品线。该产品具备14位分辨率、卓越的抗杂散磁场干扰(SFI)能力以及零延迟特性,能够实现高精度与高可靠性。车规级MLX90382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如电动助力转向、动力制动以及主动悬架等汽车电机控制系统。
2025年11月19日,重庆——2025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今天在重庆开幕。逾3000名与会嘉宾,包括政府、客户、产业伙伴和开发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共建生态,加速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推动面向新需求、适配新场景的多元化应用落地。
在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关键元器件的技术突破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抓手。数字隔离器作为保障电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 “隐形卫士”,正通过技术革新打破传统光耦的性能瓶颈,为国产半导体在高端模拟芯片领域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突围路径。这种基于 CMOS 工艺的颠覆性技术,不仅重塑了隔离器件的产业格局,更从技术赋能、生态构建、市场拓展三个维度,为国产半导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MOS 管作为电力电子电路中的核心开关元件,其工作状态主要分为导通区、恒流区(饱和区)和夹断区(截止区)三大区域。导通区时,MOS 管导通电阻极低,电流通过时损耗可忽略;夹断区时,漏源极之间几乎无电流通过,同样处于低损耗状态。而恒流区与夹断区的临界点,是 MOS 管从导通转向截止的关键过渡阶段,此时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发生剧烈变化,成为损耗与发热的核心敏感区。
在物联网(IoT)体系中,机器对机器(M2M)通信作为核心架构,实现了设备间无需人工干预的自主数据交互,而天线连接技术正是支撑这一交互的 “物理桥梁”。从智能家居的设备联动到工业物联网的远程监控,从智能交通的车路协同到医疗设备的实时数据传输,天线连接的稳定性、兼容性和高效性直接决定了 M2M 系统的运行质量。本文将深入剖析 M2M 通信中天线连接的核心技术特性、主流类型及应用挑战,揭示其在物联网生态中的关键价值。
在电源设计中,PCB 布局直接决定电源的稳定性、效率和电磁兼容性(EMC)。线性电源与高频开关电源因工作原理差异,布局逻辑存在本质区别:线性电源依赖线性调整管的连续导通特性,布局核心是抑制噪声耦合;高频开关电源则通过开关管的快速通断实现能量转换,布局需同时解决EMC 干扰、散热效率和寄生参数控制三大核心问题。以下是两类电源的 PCB 布局关键原则与实操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牵引逆变器作为电能转换核心,其效率直接决定车辆续航里程。碳化硅(SiC)MOSFET 凭借开关损耗降低 70% 以上的显著优势,已成为下一代高功率牵引逆变器的优选器件,尤其适用于 150kW 及以上功率等级的系统。然而,SiC 器件的高频开关特性易引发电压电流过冲,传统固定栅极驱动方案难以适配复杂工况下的动态需求 —— 高驱动强度虽能降低开关损耗,却会加剧过冲风险;低驱动强度虽保障可靠性,却浪费了 SiC 的高效潜力,导致系统效率未能充分释放。实时可变栅极驱动强度技术通过动态调整驱动参数,实现损耗控制与可靠性的精准平衡,为 SiC 牵引逆变器的效率跃升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在电力系统、通信设备、建筑设施等各类场景中,雷电冲击和过电压是造成设备损坏、系统瘫痪的重要隐患。雷电产生的瞬时高电压可达数百万伏,而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等内部过电压也会超出设备额定耐受值,引发绝缘击穿、元器件烧毁等故障。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措施,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当前行业内常用的保护方法,结合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展开分析。
当武汉二进制半导体的 DF30 芯片进入第三次流片准备阶段,这颗由东风汽车与中国信科联合研发的车规级 MCU 芯片,正改写着国产高性能汽车芯片依赖进口的历史。与此同时,通用汽车 Cruise 自动驾驶芯片因项目停摆而夭折,小米澎湃 S1 芯片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芯片作为 “工业粮食” 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车企跨界造芯究竟是必由之路还是陷阱重重?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需要在借鉴前车之鉴的基础上,寻找理性的突围之道。
随着即时检测(POCT)技术的普及,从医院诊所到家庭场景,体外诊断的边界不断拓展。这种无需集中实验室、快速出结果的检测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展现了关键价值,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多类检测场景。然而,检测场景的分散化、操作主体的多元化,也带来了样本重复使用、恶意误用、伪劣产品流入等突出风险。安全电子认证技术的出现,为化解这些风险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成为保障即时检测可靠性的核心支撑。
在电力电子设备向小型化、高频化、高集成度发展的当下,电磁干扰(EMI)已成为制约产品性能升级的关键瓶颈。开关稳压器作为电子系统的 “动力心脏”,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不仅影响周边敏感电路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产品无法通过 EMC 认证。单片式开关稳压器凭借其独特的集成化设计,在传统稳压功能基础上,衍生出额外的 EMI 抑制优势,为解决电磁兼容难题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负电压的产生在电子电路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需求。简单来说,负电压就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点(通常是电源的负极或地)具有更低电势的电压。要产生负电压,通常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
Bourns 位于班加罗尔的最先进设施,提供关键设计挑战所需的重要工具与技术专业支持
中国北京(2025年11月18日)—— 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股票代码 603986)宣布推出新一代双电压高性能xSPI NOR Flash——GD25NX系列。该系列采用1.8V核心电压与1.2V I/O电压设计,可直接连接1.2V SoC,无需外部电平转换器,显著降低系统功耗并优化BOM成本。作为继GD25NF与GD25NE系列之后的第三代双电压供电产品,GD25NX系列延续了兆易创新在双电压供电领域的技术积累。该产品系列兼具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与高可靠性,广泛适用于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边缘AI及汽车电子等对稳定性、响应速度、能效比要求严苛的应用场景。
通过本次合作,IAR嵌入式开发平台将成为Quintauris RT-Europa参考架构方案的一部分。该合作将充分发挥IAR经过功能安全认证的编译器优势,并为未来在RISC-V汽车实时应用中集成自动化构建工具、高级调试与测试技术奠定基础。
器件采用紧凑封装,能量吸收能力达340 J,电压处理能力高达1200 VDC,减少元件数量,节省空间
Flex Power Modules扩展了其PKU-D系列产品线,推出PKU4911D和PKU4917VD两款专为低功率射频功率放大器(RFPA)和微波应用而设计的高效DC/DC转换器。为适应高密度射频和电信电路板的尺寸和散热限制,这两款新品是1/16砖封装,是对PKU-D模拟控制DC/DC转换器产品系列的一大补充。
11月14日,赛昉科技隆重发布首款基于RISC-V架构的数据中心管理芯片“狮子山芯”。作为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狮子山芯”成功实现了RISC-V在数据中心领域的首次规模化商业落地,为中国的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注入了新的核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