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设备已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到工业领域的自动化设备、新能源汽车,再到医疗行业的精密仪器,这些设备的广泛应用和功能的不断拓展,对其性能、能效和智能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在这背后,电源管理芯片(PMIC)作为电子设备的 “能源指挥官”,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精准控制能力正让各类设备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在工业 4.0 的浪潮中,制造企业对生产透明度的追求达到了新高度。传统生产模式下,人工记录的数据滞后、条码识别的环境局限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全流程管控的实现。而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凭借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环境适应性强、数据实时传输的核心优势,正成为打破信息壁垒的关键力量,让从原材料到成品交付的每一个环节都 “透明可见”。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阶矩阵运算成为众多算法的核心。然而,传统CPU在处理大规模矩阵乘法时面临功耗高、延迟大的问题。FPGA凭借其并行处理能力和高度可重构性,成为实现高效矩阵加速器的理想平台。本文将探讨基于FPGA的高阶矩阵运算加速器设计方法,包括架构选择、资源优化及典型应用场景验证。
在集成电路全球化制造趋势下,硬件木马已成为威胁芯片安全的核心隐患。这类恶意电路通过篡改设计或制造流程植入,可引发信息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FPGA因其可重构特性成为硬件木马攻击的高危目标,其动态验证技术需突破传统静态检测的局限性,构建覆盖设计、制造、部署全生命周期的防护体系。
在医疗、急救及工业生产等领域,氧气袋的含氧量直接关系到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微量氧分析仪作为精准测定含氧量的核心设备,其传感器的正确使用是保障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微量氧分析仪传感器在氧气袋含氧量测定中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及维护要点,为相关操作人员提供专业指导。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进入 “千万辆级” 普及阶段,车辆已从孤立的交通载体转变为开放的移动智能终端。然而,电子电气架构的复杂化与车云交互的频繁化,使固件篡改、总线攻击等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作为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 “大脑”,微控制器(MCU)的安全性能直接决定车辆安全底线。新一代 MCU 通过硬件革新、架构升级与生态协同,正构建起覆盖 “感知 - 传输 - 决策” 全链路的安全防护体系。
在高速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中,高速数据转换器(ADC/DAC)是连接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核心桥梁,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精度、带宽与动态范围。而配电网络作为保障高速数据转换器稳定工作的 “能量中枢”,其设计质量对转换器的噪声抑制能力、线性度及功耗控制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转换器采样率突破 1GSps、分辨率达到 16 位以上,传统配电方案已难以满足严苛的供电需求,深入剖析配电网络的优化策略成为高速电路设计领域的关键课题。
在汽车行业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大功率直流电机在动力系统、安全控制及舒适配置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驱动芯片的灵活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意法半导体推出的 L99H01 直流电机电桥驱动器,作为 L9903 与 L9904 的升级继任者,凭借适配多场景的核心优势,成为应对汽车减排需求的关键器件。其 H 桥配置的可扩展设计,既能满足动力系统的高功率需求,也能适配座椅调节、车窗升降等舒适型应用,为车企提供了模块化的驱动解决方案。
在电子设备中,工字型线圈电感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发挥着储存和释放能量、滤波、扼流等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匝间短路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工字型线圈电感的性能,还可能导致整个电路系统的故障。深入探究工字型线圈电感的匝间短路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LED 显示技术无处不在,从繁华街道上的大型广告屏到电子设备中的小型显示屏,LED 以其高亮度、低功耗、长寿命等优势成为了显示领域的主流。而在众多 LED 显示应用中,点阵 LED 显示面板凭借其能够灵活显示各种字符、图案和动画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了实现点阵 LED 显示面板的高效稳定运行,一款优秀的驱动芯片至关重要。高抗干扰 LED 数显驱动芯片 VK1628 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能够完美支持 13×4 的点阵 LED 显示面板,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可靠的显示解决方案。
在电子设备不断向小型化、高效化发展的今天,对于关键电子元件的性能要求也日益严苛。MOS 管作为电子电路中极为重要的一员,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电路系统的表现。其中,惠海半导体推出的 HC025N10L N 通道 MOS 管,凭借其在高耐压、大电流处理能力以及出色的性价比和稳定性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众多电子设计工程师的优选方案。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充电桩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充电安全事故正随规模扩张同步增长,2024 年第一季度充电设施安全事故同比激增 230%,其中漏电引发的事故占比超过六成。传统漏电监测技术在高压化、复杂化的充电场景中渐显乏力,而 AI 与传感器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漏电监测体系实现革命性升级,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落地与标准适配的多重挑战。
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业电源等领域,对 AC/DC 转换器的效率、功率密度和可靠性要求持续提升,碳化硅(SiC)MOSFET 凭借高频、高效、耐高温的特性,逐渐取代传统硅基器件成为核心选择。然而,SiC MOSFET 的高速开关特性、特殊驱动需求及寄生参数敏感性,给设计带来诸多挑战。本文从工程化设计角度出发,梳理简化 SiC MOSFET AC/DC 转换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帮助工程师降低开发难度、缩短研发周期。
2025 年 9 月,激光雷达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点:禾赛科技港股双重上市、华为推出颠覆性融合产品 Limera、速腾聚创 EM 平台数字激光雷达全线量产。2024 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迎来加速增长,市场规模攀升至 8.61 亿美元,2025 年激光雷达机器人市场迎来爆发。在这个高速增长的背景下,2025 年 9 月三大标志性事件同时发生,成为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彻底改写了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轨迹,标志着这个行业正式迈入全新时代。
在当今电子系统设计的复杂领域中,系统架构的选择宛如基石,深刻影响着电源和控制电路的设计,进而全方位塑造系统性能。不同架构在面对从交流电源到负载的能量流动控制任务时,因隔离栅位置、信号处理方式等差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性。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系统架构选择对电源和控制电路设计以及系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