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人类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因此生物识别认证技术较传统认证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2019年金融街街区环境进行了整体提升,街头绿地布置了33万余株景观花卉,为街区增加了靓丽色彩。并且优化了街区的交通体系,增加了商业网点。还选取了4条不同里程、不同路线,舒适、便捷的特色线路建设健康步道,全长约18公里,沿途设智能打卡杆、健身小屋、智能座椅、智能售卖机等设施。
在我国,包括生物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刑法保护为主到公法与私法并重”的发展历程。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将窃取或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收集、使用、保管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承担的义务及法律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不仅明确地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含义,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同时还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保管和使用进行了更详细、全面的规范。
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包括身份标识物品(如钥匙、证件、ATM卡等)和身份标识知识(如用户名和密码)但由于主要借助体外物,一旦证明身份的标识物品和标识知识被盗或遗忘,其身份就容易被他人冒充或取代。生物识别技术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
NEC在台湾成立分公司30多年,是台湾金融业的关键技术伙伴角色。“台湾银行业包含存提放汇、银行卡这些核心银行业务解决方案,很多都是NEC提供的,甚至包含分行端末系统的账号机、柜员系统也是”NEC金融解决方案业务群群副总经理黄凯说,台湾银行法制最初是沿袭日本的银行制度,因此在协助台湾金融业构建核心系统上,日商具备一定的适用性优势,在系统设计上也可以由既有解决方案直接转移,不需经过太多的调校、设置。针对发展数字金融延伸出来的高端安全保障需求,NEC的策略是针对生物识别技术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目前,NEC已经连续5年拿下美国NIST评测第一,击败了美国、俄国、欧洲、中国、日本等国家的49家公司,其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在每秒内完成2.3亿次的比对,准确度高达99.33%。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指静脉、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身份验证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加强,从最初的人工比对,发展到以指纹、人脸、虹膜等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大规模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无密码时代渐行渐近。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标签识别技术,是货物跟踪最佳的手段。它优于条码识别技术之处在于——RFID可以动态地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识别距离较大。同时因为电子标签识别功能的唯一性,所以可以在整个供应链上跟踪货物,进而简化商品追踪的各个环节,实时获得所需的库存可见性,从而改进库存管理。
在二十世纪中期,基于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就开始奠定基础,此后便开始初步发展,直到今天,RFID技术应用已经有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目前,RFID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良好,尤其是美国、德国、瑞典、日本、南非、英国和瑞士等国家,均有较为成熟和先进的RFID系统,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也不甘落后,比较成功的案例的是推出了完全自主研究远距离自动识别系统。
Checkpoint Systems(保点公司)推出了物联网软件平台HALO的主要版本,附带全方位渠道和任务管理功能。HALO是软件即服务平台(SaaS),是Checkpoint零售RFID解决方案的一部分。HALO通过从商店和配送中心的RFID阅读器收集数据来跟踪零售商供应链中所有带有标签的商品。该平台与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仓库管理系统(WMS)软件进行同步,从而在整个供应链中提高库存准确性、货架上产品的可用性和销售效率。除了实现全渠道订单、任务计划和定位商品外,商店员工还使用HALO进行合规性的周期盘点、收货、补货。
刚刚上市的全新S60是在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下线的最新产品。当这台北欧豪华中型轿车与步入“5G”时代的工厂同时来到消费者面前,我们也在从侧面见证了一家汽车品牌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了一场人与科技之间的“奇妙物语”。在5G时代的城市中,每500米就有一个基站,这样的高密度让人们随时随地与万物无时差同步。5G就像一个符号,象征着未来世界的运转方式。作为5G时代的原住民,我们幸运地看到有一些能敏锐洞悉潮流所向的人和企业,开始以5G为模板,进行自我更新。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早已进入“扫码时代”,每到春节“扫码陷阱”都如约上演。尤其是春节前后在商场等公共场所,经常有扫码下载APP送礼物等类似的活动,有人抱着“拿了实惠就把APP删除”的心理就扫了码,事实上,在看似简单无害的下载过程中,手机里的信息就已经泄露。央视曾经报道过“扫一扫二维码,四万元竟不翼而飞”的新闻;网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扫过一些扫码送礼活动的二维码之后手机便自动就给QQ 、微信好友群发了广告信息消息。同时不法分子伪造产品验证页面,将假二维码印刷在假货包装上。消费者购买后一旦进行验证往往会被不法分子蒙蔽。而对于不法分子来说,二维码伪装验证的成本远比伪装传统电话防伪验证的成本低的多,而以假乱真的概率反倒是大大提升。
2019年以来有两次A股热炒的概念,一是边缘计算,另一个就是数字孪生,尤其是当波音737MAX8型飞机出现严重坠毁事故以及法国巴黎圣母院被焚毁,围绕数字孪生技术的讨论更是掀起高潮。Gartner发布的2019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中,也包含数字孪生。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在世界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一些大公司尝试在一些领域和环节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来改造一些设备和工艺,如通用电气、阿里巴巴、微软等。目前,中国在工业、城市等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仍然较为薄弱,缺乏构建数字孪生所需要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对于企业来说,循序推进企业数字化升级,打通业务和管理层面的数据流,将是当前发展阶段的主旋律。
随着智能ODN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商加大对智能ODN的研究和投入。智能ODN的核心是采用电子标签取代纸件标签进行链路信息的自动读取,所以电子标签的性能成为产品基础。主流标签技术包括二维码、RFID及eID(electronic ID)等。无论是eID还是RFID,其本质都是电子标签,在I T U-T L.64关于e ID的标准文稿《L.64 ID tag requirements for infrastructure and network elements management》中,定义了“contacttype electronic ID”即eID,以及“non-contacttype electronic ID”即RFID。在广义上,RFID也是eID的一种,其区别在于接触式或非接触式信号传输。
2020年1月7日下午两点多,位于北纬2.37度,东经96.35度的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也发生了6.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目前暂无人员伤亡的消息。1月8日凌晨一点多,位于北纬28.21度,东经104.93度的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突然发生了4.1级地震。离宜宾不远的乐山、内江、重庆等城市也都受到震感,此次震源深度为12千米。所幸并无人员伤亡,只是有宜宾市居民表示自己被地震摇醒。虽然这两次地震幅度都不算大,但今年已经发生了好几起地震,伴随着火灾、水灾等天灾人祸,相信各种应对灾害的解决方案都在紧急筹备中,雷神扮演者也在发动大家为前几日的澳山火灾难捐款。
RFID技术不断更新,产品研究逐步深入,对于RFID的测试开始进一步加速。并且实现了对相关系统得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RFID专门用于医疗软件,用以跟踪资产和提升效率以及提供其他好处。当RFID与物联网和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时,RFID可以帮助医院改善库存管理,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服务。
近年来,为了实现古树名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护古树名木,如档案,包围,许可,建立生态圈等基本保护措施。但是,由于森林种质资源信息的特征,它决定了工作量巨大而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库存,而且人工操作效率是相对较低,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