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例子有很多,很显然,智慧城市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然而,成功的机会取决于多个重要因素,包括支持物联网的互联以及云端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说到要能完整实现万物互联的感念,汽车似乎更具说服力。的确,在汽车领域中,人、物、数据和程序除了可以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互动,还能通过网络和其他汽车甚至外部云端进行互动。
由于少数网状网络标准或协议的引导,该技术在连接设备的家庭和商业设施中的应用覆盖范围日益扩大。
近日,播思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播思通讯”),应邀参加于中国广州召开的2017(第五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此次大会以“和创未来,智联万物”为主题,探讨万物互联时代的合作新机遇。作为中国移动的全球合作伙伴,播思通讯积极响应其移动物联网(NB-IoT)网络建设号召,将在会上展示基于NB-IoT和高通芯片的BoTree智能定位追踪器。
汽车市场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革,智能汽车作为移动的物联网载体,被认为是下一轮变革主要驱动力。随着汽车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发展通道,预计到2020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338.2亿美元(约2200亿元人民币)。市场渗透率到2023年预计将达到67%,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联网前装市场。
传统传感器仅具备感测环境参数的能力,并不具信号处理及控制的功能,因此仍须加装信号处理器及致动器,才可完成感测及控制。
Maxim 宣布推出MAX86140及MAX86141光学脉搏血氧仪/心率传感器和MAX30001心电图(ECG)及生物电阻抗(BioZ)测量模拟前端(AFE)为预防性监护和持续监测产品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支持可穿戴健康、健身应用。这些小尺寸、低功耗解决方案支持高精度生命体征信号测量,监测健康/健身状况,帮助预防健康隐患,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愈来愈多人开始尝试部署新兴科技,而这情况在亚洲更加普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Gartner 最新调查,亚太地区的首席信息总监较全球其他同业采用更多颠覆性科技,例如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及对话式接口。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过不少关于智慧城市概念的炒作,而到了今天,随着传感器、无所不在的互联互通、云端及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物联网(IoT)平台等技术的推出,让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成真。
日前,英特尔CEO 科再奇在《媒体》Dealbook大会上谈到,每家公司都应当制定人工智能战略,刻不容缓。随着数字化革命进程的加快,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企业必须迅速做出关键决策。为了驾驭数字洪流,企业需要人工智能战略,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根据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美国到了2022年家庭安装类似亚马逊Echo,谷歌Home和Sonos One等智能喇叭的数目将超过7000多万,占全美所有家庭数的55%。总安装装置将可超过1.75亿。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各个地区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医疗服务供货商需要进行创新,并规划数码转型。在已发展国家,他们需要准备好应对老龄化的人口,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仍然是,如何在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让小区越来越多人享受到医疗服务。
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友尚推出瑞昱半导体(Realtek)智能家居语音服务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系统运算依赖RTL8195/97 Ameba系列,语音运算则为ALC5679/80系列,为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智能家居的语音服务解决方案。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大城市都在逐步“武装”起来,各类传感器记录着居民的一举一动。巴塞罗那、波士顿、伦敦、迪拜和汉堡都已经走上了智能化之路,而印度则野心勃勃的要在 2022 年打造出 100 个智慧城市。国土面积较小的新加坡则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智慧国家”。
毫无疑问,各行各业因为大幅爆发的数据而正变得蒸蒸日上。在这10年中,几乎所有行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一巨变的影响。科技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已经成为每个处理单元的必要元素。谈到IT行业,具体来说,软件和自动化是最基本的术语,并且用于处理循环的每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