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icon Labs(亦称“芯科科技”,NASDAQ:SLAB)日前推出磁性传感器产品组合,带领现代化霍尔效应传感技术进入21世纪,提供业内领先的电源效率、最佳的灵敏度、灵活的I2C配置,以及内置攻击检测和温度传感器。Silicon Labs新型Si72xx产品系列包括当今最先进、功能丰富的磁性传感器,性能远远超越当前在各种开/关和位置感应(position-sensing)应用中使用的簧片开关和传统霍尔效应器件。
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友尚推出意法半导体(ST)最新的STM32L4物联网探索套件(B-L475E-IOT01A),为开发人员开发物联网节点带来业内最高的灵活性。该开发套件不仅支持诸多低功耗无线通信标准和Wi-Fi®网络连接,而且还集成了竞品所没有的运动传感器、手势控制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等器件。
从智能袜(Smart Socks)到健身衣,配备传感器(Sensor)能监测人体健康状态的服装日益受到欢迎,科学家正研究以蚕丝取代半导体,作为制造物联网穿戴式传感器的材料。其中一个可预见的可能性,是作为一个整合的无线系统,让医师能更容易的从远程监测病患,以便比以往更快速的针对病患的医疗需求进行处置。
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新型传感器的特点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而且可导致建立新型工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7年8月16-18日,第九届深圳国际物联网博览会(IOTE2017)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办。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和解决方案知名厂商村田制作所(以下简称村田)以“演绎RFID技术无限可能”为主题,重磅亮相本届博览会。此次展会,村田展示了旗下可用于娱乐、医疗、品牌保护、工厂自动化及洗衣五个不同应用的RFID标签模块,吸引了现场观众和媒体的关注,收到了良好反响。
二维码是自动识别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物联网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作为一种及时、准确、可靠、经济的数据输入手段已在工业、商业、国防、交通、金融、医疗卫生、有点急办公自动化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二维码技术发展和普及已经比较成熟。
作为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关键应用技术,RFID技术和二维码的应用也将因此进入爆发期。
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手持式读写器,它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RFID应用无处不在,有研究称RFID技术或将代替条形码和二维码,领衔电子标签发展潮流。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农产品安全问题更是屡见报端,虽然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但效果一直不理想。一方面消费者难以知晓农产品的“前世今生”,无法对农产品产生信任感;另一方面,一些虚假报道又对农产品的生产者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伤农坑农现象屡屡发生。为此,恺易物联网研发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系统集中展示农产品种植生产和加工销售过程,不仅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打消了消费者的担忧,更是对农业生产者的督促与支持。可以说溯源系统是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应用。
在经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等阶段之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迈入新的阶段。据了解,按照中央网信办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将以深圳、福州、嘉兴三个城市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十三五”期间完成100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当下,二维码越来越多,可带毒的二维码也逐渐多了起来。在线生成二维码的网站都没有做任何安全监测,黑客可以轻易制作一个内含挂马网站或者钓鱼网站的二维码。怎么对付此类陷阱呢?
二维码是什么原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突然之间就充满了二维码,看网页要扫二维码,加好友要扫二维码,现在连楼下卖草莓的大爷都支持扫码支付,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长得很奇怪的二维码,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它的原理是什么?看完你就知道了
随着智能手机和扫码软件的普及,二维码行业慢慢进入各行各业,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对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二维码的信息量大,技术门槛低,已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安全隐患频发、行业监管不足、没有衡量标准等问题也对很多的产业(尤其是快消品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大家现在应该对二维码加书并不陌生了吧,目前二维码已抢占了手机的入口,如果不是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二维码是什么。二维码虽然不是微信发明的,却因微信而广为人知。二维码迅速闯入人们生活,已经到少不可缺少的地步。然而目前最流行的是日本QR技术。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商业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零售商业损失额高达1810亿元,商业损失率为0.71%,近五年损失率逐年上升。内、外盗是造成商业损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