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中电信下发4G需求书 手机兼容FDD-LTE

    今天,有传闻称12月26、27或者28日中国将发放4G牌照。中移动集团内部迎接4G空气紧张。今晚,传出中电信终端正在发力4G手机,向终端厂商下发4G“需求书”,除了要求手机兼容其传统的CDMA制式外,肯定兼容FDD-LTE。电信下发4G终端“需求书”业内人士透露,近日,一些手机厂商已接到中电信相关部门通知,告知中电信对4G终端的想法,中电信对4G终端主推手机、上网卡、MIFI、CPE等多种终端,其中对4G MIFI要求同时兼容TD-LTE、FDD-LTE、CDMA2000;对4G上网卡要求同时兼容TD-LTE、FDD-LTE、CDMA2000,对4G手机的要求是同时兼容FDD-LTE、CDMA2000、GSM。如果属实的话,在4G时代,中电信的4G终端将能兼容各种3G、4G制式,不但能用CDMA2000这一成熟3G网络,还同时兼容FDD-LTE,这将有利于与国际主流4G手机接轨,实现全球漫游。该人士说,由中电信广州研究院下发4G移动终端需求书也已下发给各厂商,主要依据中电信企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中电信移动终端商用需求,并结合3GPP2、3GPP、CDG国际标准,以及CCSA行业标准编写,对LTE手机终端的基本功能提出了定制需求,主要规定了中电信LTE手机等多种终端业务功能、界面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其中有一项规定,中电信LTE终端应支持自动搜网和接入,即如果某一制式(LTE、CDMA、GSM)网络搜网接入不成功,原则上终端应自动切换到另一制式进行搜网接入,并根据策略依次循环。在深圳高交会上,笔者看到了中电信展台5款4G手机的展示:华为Y318、HTC 619d、TCL5050L、中兴p893F01、酷派9250L。诸多观众询问:支持TDD制式,还是FDD制式。工作人员称,4G牌照没有发,应该都支持。对于“需求书”一事,某厂商大佬对笔者表示,“电信对4G终端的需求还是比较明确,其中兼容FDD-LTE,这是国际通用标准。”中电信独爱FDD-LTE网近日,投行预测明年中电信的资本开支最大,其中4G建网费用457亿元,因为竞争对手中移动的数据网络大幅改善,中电信可能被迫要增加4G网络的密度,即建设发放更高频率的网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李进良却撰文称,中国电信LTE发展两个结果:一是TD-LTE网络仅作为数据网络存在,与LTE主流网络发展脱离;二是TD-LTE网络利用率极低。对此,中电信向媒体表示,李进良的说法只代表其个人观点。“我们所有活动都符合部里的要求。如果是不符合部里要求,早就被叫停了。”此前,王晓初称中电信4G网络建设将追加到100亿(原来计划是50亿),中电信的策略是电信将建设TDD/FDD融合网络。中电信4G部署蓝图:“大范围、广覆盖的4G网络还是使用FDD制式,而市区内将使用TDD制式吸收多余的话务量。 ”从中电信公布4G核心网招标结果看,设备招标总规模大约6万个基站。其中,近5万个FDD-LTE基站,1万多个TD-LTE基站,比例约为4:1;从载频数看,共招标14万多个FDD-LTE载频,不到3万个TD-LTE载频,比例约为4.8:1;FDD-LTE做广域覆盖,涉及全国30省、直辖市共60个城市,而TD-LTE网络仅做城区热点覆盖,涉及全国30省、直辖市共56个城市;采购FDD-LTE /CDMA200/GSM/WCDMA四模手机,仅采购TD-LTE数据类终端。

    半导体 中电信 FDD-LTE 4G

  • 三星仍是Apple A系列处理器唯一代工厂

    联合时报称半导体公司GlobalFoundries将在纽约的工厂为Apple代工A系列芯片,而当地的报社也确认了该消息,并提到Samsung将派出小规模团队帮助GlobalFoundries打造A系列处理器生产线。现在,据AllThingsD网站报导,Samsung仍然是AppleA系列处理器唯一的代工厂,GlobalFoundries的生产线只是Samsung的后备生产线,防止Samsung德州Austin工厂出现的产能不足问题。SamsungAusin工厂已经无法同时满足Samsung自己的手机芯片以及AppleA系列芯片生产,所以Samsung才将部分订单转包出去。Samsung一直是AppleA系列芯片唯一的代工厂,但最近Apple想要尝试将订单转移至其他厂商。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称Apple与台积电TSMC达成合作协议,后者将帮助Apple生产A系列芯片,不过Samsung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Samsung将A系列芯片转包给GlobalFoundries意味着公司与Apple之间在未来还会继续合作。

    半导体 三星 列处理器 SAMSUNG APPLE

  • GlobalWafers成为第六大半导体硅片生产商

    据电子时报报道,环球晶圆(GlobalWafers)子公司中美硅晶制品(SAS)总裁DorisHsu在11月12日投资者会议上说,公司已成为第六大半导体级硅片生产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35%,而SAS持有98.6%的股权。Hsu表示,环球晶圆拥有三家全资半导体级硅片子公司,分别是美国GlobiTech,中国中美硅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SAS)和日本的环球晶圆日本分部(GlobalWafersJapan)。环球晶圆供应3到12英寸级硅晶片,并计划在2014年为外延和8英寸晶圆扩大产能。SAS本身生产太阳能级晶体硅片。他表示,2013年全球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将超过35GWp,并在2014年达到40GWp。由于人力不足,SAS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75-80%。SAS在201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营收达60.96亿新台币(2.05亿美元),毛利率为13.79%,净营业利润为3.53亿新台币(约1193万美元),净利润为5800万美元(约196万美元),每股净盈利0.1新台币。SAS在2013年前三季度的综合营收为163.6亿新台币(约5.53亿美元),毛利率为11.58%,净营业利润为5.08亿新台币(1717万美元),净利润为8300万新台币(280.54万美元),每股净收益为0.71新台币。

    半导体 半导体 硅片 WAFER GLOBAL

  • 细分市场专注技术开发 远程监控成未来趋势

    【导读】在中国,有3亿多个家庭,这3亿个家庭中,真正有经济实力的人或者愿意安装家庭监控系统占很少一部分,保守的估计为10%,即3000万户家庭,这样的市场就已经相当大。 个人用户对家庭安防产品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那么这个市场将会像欧美等地区一样成长为视频监控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我国的家庭安防市场大门刚刚打开,行业仍处于萌芽阶段,是尚待开发的沃土。远程监控系统作为家庭安防发展的重要组成,未来发展状况将会如何? 远程监控细分市场专注技术开发 确定市场细分的原则和指标,根据地域、经济情况、规模大小对每一个细分的市场进行细致的研究分的市场进行细致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适合各个阶层家庭使用的监控产品,专注于家庭客户,了解普通家庭对于监控产品的需求,研究客户的期望。从机身外观时尚简洁设计到应用系统方便简洁,甚至对用户隐私也进行技术上的攻克。 对于监控产品主要是在民用领域中,灵活自由的掌控很关键;将消费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和监控产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通过网络访问页面又或者通过终端进行控制,做到监控能够让所有普通的家庭甚至年纪较大的成员用起来能够得心应手方便快捷。 虽然产品技术一直都在向发展,但是售后技术一直是家庭监控的短板。家庭监控国内品牌众多,品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小品牌产品售后服务基本一片空白。移动家庭监控这种电子设备较于机械设备来说,更容易出现故障,而且一旦出现故障,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维修。如果售后服务不到位,这也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便。 家庭监控产品要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努力为用户提供及时、完备的售后服务,用富有竞争力的售后服务去赢得用户的满意和忠诚。因此,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将成为移动家庭监控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视频监控业务未来在家庭用户市场的发展潜力将可能与行业用户市场平分秋色。家庭监控系统系统最大的作用是提高盗贼的作案难度、及时通知主人或邻居、并具备一定的阻吓震慑能力,家庭监控市场一旦全面开启,监控厂商将又一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无线应用是未来发展方向 无线远程视频监控与高清、智能一道成为今后几年视频监控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目前3G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民用化及技术集成化将成为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应用民用化 视频监控系统正在经历由工业级应用向民用的方向转变这样一个历程。而无线应用终端的出现更推波助澜了这个过程。随着3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每一个人手持的手机成为一个最好的无线终端业务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无线网络监控。同时家庭无线网络也正在兴起,人们可以通过笔记本借助无线路由器接入网络,快速组建HWLAN(家庭无线网络)。支持无线模式的家庭型网络摄像机将承担起家庭看护、店铺巡视等职能,使得无线监控技术进一步走进家庭用户。 ◇技术集成化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一直在走一条技术整合的道路。从最初的网络视频服务器,到随后推出的网络一体球,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技术实现了与球云台技术、摄像机技术的整合。当无线技术日益介入到视频监控领域,网络视频技术与无线技术的结合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应用的便捷性,有利于厂商细分网络视频市场,避免同质化竞争。 ◇视频监控领域 视频监控领域中的远程监控是指把视频监控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实现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观看远程的视频图像。接入方式有多种,如端口映射,通过ip地址访问;通过域名解析方式观看;悠络客最新的、最简单的方式是不需要任何设置就可观看远程视频,实现任何地方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分为“监”和“控”两部分,其中“监”是指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为主:而“控”是指通过网络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方法,对远程计算机进行重新启动、关机等操作、还包括对远端计算机进行日常设置的工作。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计算机 安防 远程监控

  • Imagination发布"Raptor"图像信号处理架构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IMG.L) 今天发布代号为“Raptor” 的突破性新款相机图像信号处理(ISP)架构。Imagination全新设计的PowerVR Series2 ‘Raptor’图像流水线架构已为整合到下一代系统单芯片(SoC)进行了最优化设计,可适用于广泛的图像与视觉应用。“Raptor” 同时也是第一款专为异构计算平台运行所设计的协同单元,以支持先进功能与下一代应用。“Raptor” 架构将 ISP 提升到新的境界,能作为脸部和手势识别、增强现实等各种内容感知(context-aware)应用的基础。“Raptor” 具备高度功耗效率以及完备的可配置流水线特性,是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低功耗产品的理想选择,并能无缝地扩展到提供 UltraHD 视频、数百万像素摄影和更高像素深度传感器所需的性能。因为“Raptor” 是专为提供高效扩展性所开发,因此它的架构能够轻松延伸到满足这些具备更高像素的高端产品需求,而不会对基础架构的效率带来任何影响。Imagination 公司 PowerVR 视觉 IP 部门工程执行副总裁 Martin Ashton 表示:“‘Raptor’ 能在移动设备所要求的功耗范围内提供最佳性能,是适用于下一代应用的独特解决方案。视觉系统将是未来消费电子技术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oT 和新兴汽车应用等产品的重要差异化因素。Imagination 的 PowerVR 绘图和视频处理器以及 MIPS CPU 已经被这些产品广泛采用。现在‘Raptor’新生力军的加入,将能使我们的授权客户开发出完整的多媒体系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最大效用。”研究机构 Jon Peddie Research 的总经理 Jon Peddie 表示:“凭借推出具备同步多重传感器支持、16 位功能以及 4K 扩展性的 Raptor ISP,我们看到Imagination 完全了解下一代图像应用的真正需求。这正是一家公司能够大步领先市场的原因。”

    半导体 信号处理 ISP IMAGINATION POWERVR

  • MathWorks推出针对ARM CORTEX-M处理器的优化代码支持包

    MathWorks 推出从MATLAB和SIMULINK生成针对ARM CORTEX-M处理器的优化代码的支持包,现在可以使用Simulink 和Embedded Coder 构建并测试优化代码MathWorks 近日宣布,推出Simulink、 DSP System Toolbox 和Embedded Coder 支持包,以生成针对ARM? Cortex ?-M系列处理器的优化代码。这些MATLAB 和Simulink 支持包现与Release 2013b一起发布,提供三个级别的集成支持:?Simulink、DSP System Toolbox 和 Embedded Coder 可以基于 ARM 的 DCMSIS DSP 库生成DSP 滤波器的性能优化代码(适用于任何 ARM Cortex-M 处理器)?Simulink和Embedded Coder可以基于GCC和QEMU主机模拟器(针对 ARM Cortex M3 处理器)构建优化代码,并使用处理器在环 (PIL) 测试对其进行测试?Simulink和Embedded Coder可以为设备驱动程序生成代码,并为 STMicroelectronics STM32F4 开发板(针对 ARM Cortex-M4 处理器)启用硬件 I/OARM 嵌入式处理器产品总监 Richard York 说:“MathWorks 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正在帮助我们的开发人员创建下一代的基于 ARM 的技术,这是一项能实现节能的智能技术。这些新工具和支持包已经过优化,可以加速整个设计和开发流程。这包括建模和仿真,使用 ARM Cortex 微控制器软件接口标准 (CMSIS) 生成优化代码,进而投入大规模生产。”MathWorks 设计自动化营销总监 Paul Barnard 说:“工程师们经常面临的一项挑战是要使用高级工具进行快速设计,然后手动重写针对处理器的优化代码。通过使 MATLAB 和 Simulink 生成针对 ARM 优化的代码,这些团队可以侧重于设计上的探索和迭代,从而加速大规模生产中所使用的嵌入式系统的原型开发和部署。”与 ANSI/ISO C 相比,ARM 优化代码可提供高达 10 倍的执行性能提升,并支持 MATLAB 代码、Simulink 模块和 DSP System Toolbox 滤波器。ARM 提供的集成环境,可自动构建和执行从 Simulink 生成的针对 ARM MDK 包的 优化代码。Simulink、DSP System Toolbox 和 Embedded Coder 的支持包已上市。

    半导体 ARM 代码 MATHWORKS CORTEX-M处理器

  • 三星的真假8核之争 三星芯片大盘点(图文)

    讯:如果说高通是专利狂,NVIDIA是技术帝,那么三星就算可以营销大师,2013年年终芯片盘点的第三期——三星的真假8核之争。与高通、NVDIA不同,三星从来都不是一个以硬件技术闻名的公司,在很多消费者眼里三星是国际品牌,是值得信赖的国际企业,三星自己也在官网上标着“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其实三星之所以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主要源于强大的产业链控制能力,这是现如今任何一家手机品牌都难以比拟的庞大产业帝国。从核心的处理器到不起眼的包装盒,三星都可以在自己的工厂里生产出来。强大的产业控制力,加上略微夸张的营销手段造就了如今的三星手机帝国,这是目前唯一能够与苹果抗衡的手机品牌,说到这里就有不甘心的诺粉提到“如果当初诺基亚选择了安卓”,这个如果还是去找“木马”埃洛普说吧。传说中的弯曲概念机在过去的2013年中三星延续了每年多款机皇推出的节奏,像Galaxy S4、Note 3这样的常规机皇无需多说,性能跑分方面是行业领先之列,三星也有弯曲屏Galaxy Round,W2013这种另类机型,甚至还开始涉足穿戴行业,强推Gear手表。不过要说到在手机领域里比较有争议的,还是要提到三星的Exynos处理芯片,特别是苹果突然蹦出来的64位概念和让三星头疼不已的伪8核(相对于某厂商的真8核宣传而言)。 1234 责任编辑:Dav来源:安兔兔 分享到:

    半导体 三星 苹果 芯片 控制

  • 小米雷军惹的祸:华为荣耀独立做品牌 狙击红米

    最近,手机界大佬流行傲娇,先是余承东,后是雷军。雷军说,最近小米新闻特别多,比如:1.华为死磕小米,即将发布两款比小米和红米手机更有竞争力更超值的手机2.金立投资新手机品牌,欲复制小米3.Moto G秒杀小米。雷军的傲娇,源于大嘴余承东。余老师,先在微博很悲壮地说,“下个月我们将发布两款比小米和红米手机更有竞争力更超值的荣耀手机,将荣耀品牌从华为独立出来,独立Honor荣耀品牌避免对华为品牌影响,专门走电渠销售,以省掉30%传统渠道零售空间,并以初期不赚钱甚至亏损的激进价格,让利给广大消费者,软件搭载最新EMUI2.0,将用户体验大幅度提升!过去因传统渠道影响的顾虑,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提供超值产品。这两款荣耀手机最近在大学校园调研结果显示:相比红米及小米手机,有压倒性优势!我们并非想与小米恶性竞争,这样做是想帮助小米一起把手机电商销售蛋糕进一步做大做强,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获取口碑和美誉度,为持续电商大发展打基础”!好吧,今天就聊聊,华为手机荣耀系,独立做电商的话题。华为手机为何要独立出来做一个电商品牌?为何是荣耀独立出来呢?我们先说华为手机将荣耀独立出来的原因。一句话概括:电商是趋势,但线下亦是半壁江山,电子商务与传统渠道,都不能放弃,为避免线下与线上打架,与其囿于体制,画地为牢,左右互搏,倒不如壮士断腕,做个独立品牌,专做电商,轻装上阵。其实,华为荣耀可以视为,深圳之于广东,它是试验田,也是特区。最早做这种尝试的,是中兴手机,努比亚Nubia。中兴努比亚,目前态势发展还是不错。传统手机做新品牌,纯走电商,将会是个趋势,中兴、华为之后,我们会见到更多此类案例。当然,电商是趋势之外的大背景,荣耀独立,其实也有更现实的原因。那就是,小米发展势头迅猛,小米从电商侵蚀市场,华为必须在电商领域与之抗衡,如果只是线下,永远是被动挨打。为何小米手机给了华为如此大的决心?各位不妨看看来自友盟的数据。移动互联网流量来源统计中,前5位分别是,苹果、三星、小米、华为、联想。安卓流量,前三是三星、小米、华为。从传统厂家数据排名来看,华为表现可谓可圈可点,不过,与小米比起来,却多少显得有些尴尬。前不久,媒体写过关于华为手机的一篇稿件,表面风光,但隐忧亦不小。友盟数据报告,9月与10月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华为手机的精品策略基本宣告失败。——友盟TOP10的活跃设备,华为手机没有一款入围,它的总量Android第三的位置全靠其机海战术拼凑起来,甚至入围Top40的手机中,除了今年包装豪华的P6之外,几乎全线都是毫无争议的华为低端机:C8812、C8813、G520、C8650与T8951。 123 责任编辑:Flora来源:禅芯 分享到:

    半导体 小米 华为荣耀 雷军 红米

  • 小米雷军、黄冬“华山论剑” 智能路由之战烽烟四起

    讯:前晚晚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微博贴出一张“新玩具”的照片,配图“Ping 20.13.11.20”的文字暗示这或为一款小米路由器。昨日上午,果壳电子黄冬(@老黄)在微博上发文称“加入路由器大战”,不仅放出一张果壳路由器的实样截图,还@雷军 咱们一起发吗?,让路由器大战烽烟再起。黄冬在微博上表示,“大家都在快马加鞭的出低价路由器","新的交互、更好的应用才是未来!”暗指小米路由器的价格战没有意义,并透露将带来一款“革命性的”路由器产品。黄东为微博配图火药味十足:“@雷军 咱一起发吗?@周鸿祎 还有新的吗? @王楚云 有压力吗?”公开向小米、360和极路由约战。图1 小米路由器原为土豆CTO的黄冬于2013年5月离职,引发行业内震动。之后黄冬加盟果壳电子负责路由器项目,这也是业内最早传出的果壳将做路由器的消息。当时,小米还未有任何路由器的消息。黄东在其微博表示,“我们已经做了三个版本,还在被自己不断否定,我们就是希望能带来真正的革命。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加入大战,只是静心做一个好产品才是我们的愿景。”继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之后,互联网巨头围猎智能路由器的战斗正在打响。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小米、百度、360和盛大等互联网企业都将陆续发布智能无线路由器产品,2014年或将成为“智能路由器元年”。 互联网企业围猎智能路由器的战斗正在打响。果壳电子和小米也高调宣布将进入这一市场,新一代互联网智能路由新阵营已经成立,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Tinxu来源:集微网 分享到:

    半导体 互联网 小米 雷军 路由

  • 4G渐行渐近 中国是否已做好准备?

    一个玩笑说:“按照如今的马斯洛分析,人的五层需求皆构建在Wi-Fi之上,再往下一层是电源。”这就是当下移动互联网的魅力。4G的出现给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提供了基础,也为我们精彩纷呈的网络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表面上,4G仅仅是上网速率提升了一些,但本质上,是向着网络社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现在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为迈出这一大步做好准备。国内的4G马上就要开始商用,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关于运营商拟议中的4G品牌更换,或者是4G终端、套餐,一点点有关4G的鸡毛蒜皮都被炒得火热,而很少有人真正想一想,4G将给用户、运营商乃至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日本目前是全球部署4G最快的国家之一,其4G网络已经正式运营近3年,那么,4G在日本普及后到底给日本的用户、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呢?对于正急于上4G的中国移动有什么启示呢?记者日前赴日本东京参加爱立信商业创新论坛,亲身体验了一下4G,也收获了很多感想。无缝覆盖是良好体验的基础日本是目前全球部署4G最快的国家之一,其4G网络正式运营已有3年。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在2010年12月正式推出品牌为“Xi”的4G-LTE服务,并在一年内就突破了100万用户大关,去年年底达到1157万。该服务在日本国内拥有46%的市场份额,支持100Mbps的下行速度。DoCoMo表示,目前公司的目标是将速度提高至112.5Mbps。到今年年中,NTT DoCoMo已推出了30多款4G智能手机。除此之外,KDDI和软银也加速了3G向4G的升级过程。软银于2012年2月在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正式推出TD-LTE商用业务。日本的4G网络费用只比3G稍高,如软银4G网络每月套餐为3980日元(约合人民币240元),不限流量和日本国内语音通话时长。在日本参会期间,记者租用了NTT DoCoMo的4G LTE MiFi服务(便携式宽带无线应用),下行速率为75Mbps,上行为25Mbps,6天无限量上网的费用为5300日元(约合人民币327元)。这个LTE网络支持的MiFi不到鸡蛋大小,发出来的Wi-Fi信号足够周围3~5米距离的智能手机上网。这个Wi-Fi信号覆盖范围,就好比是孙悟空用金箍棒划出的一个圈,只要身在其中,就感到无比安全,因为我的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1234 责任编辑:Mandy来源:人民邮电报 分享到:

    半导体 4G网络 PS COM 4G

  • 博世包装技术公司推出全新Delta机器人控制平台,有助于提高生产线速度

    博世包装技术公司(Bosch Packaging Technology)推出一种包含硬件平台与软件控制器的全新Delta机器人控制平台。新平台进一步提高速度、缩短转换时间,从而增加生产效率,帮助用户降低自动化生产线的总拥有成本(TCO)。Gemini 4的硬件采用Streamlined快速开发架构,集成了来自德国自动化专家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和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Beckhoff)的标准化工业设备。操作员可以通过简化的Gemini 4控制器同时控制最多八台Delta机器人和十六套输送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基于Streamlined快速开发架构 设计的控制器及其经过优化的软件,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Delta机器人,从而提高运动的加速度和抓取速率。这种优势将帮助制造商提高准确性,使生产线速度增加最高25个百分点(取决于产品),同时保持产品处理的柔顺性、流程的可靠性和出色的成品质量。过去,使用Delta机器人的制造商利用多头抓取技术提高产量,这种技术配备特殊抓取头,以增加机器人处理的产品数量。当产品或包装风格改变时,这种技术就需要大量时间更换新的抓取头。现在,利用新型Gemini 4控制器以及新硬件的速度优势,制造商无需再使用多种抓取头以提高性能。无论产品采用何种包装尺寸或风格,机器人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抓取头,减少了因更换造成的停工时间。生产效率的整体改进降低了单次抓取成本。另外,与此前版本相比,新型控制器的抓取频率更高,占地面积更小,从而为更多机器人留出空间。安装和操作的简便性是Gemini 4的另外一项优势。其人机界面(HMI)可以存储多种产品的生产配方,从而加快了初始安装速度,使更换时间由二十分钟缩短至一分钟(包括抓具的更换)。软件利用类似于此前Gemini的用户界面,确保熟悉系统的操作员只需少许培训即可自如使用。这种硬件平台还用于其他博世机器,帮助拥有多种博世解决方案的客户减少备件库存,因为同一种部件可用于多部控制器。这个优点有助于减少固定资本,缩短培训期,降低总拥有成本。博世包装技术机器人产品经理Roy Fraser介绍说:“Gemini 4提高了Delta机器人控制领域的标准。制造流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减少了总拥有成本,帮助跨国企业和本地企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能力。” TAG: 博世包装 机器人控制平台

    半导体 博世 控制平台 机器人控制 GE

  • 各国政策推波 智能电表市场成功逆袭

    【导读】智能电表市场商机正逐渐扩大。各国政府为实现节能减碳的智能电网,正全力投入智能电表布建,进而带动智能电表出货量逐年攀升,并激励相关零组件供应商营收成长。 当前世界各国为求电力使用的安全、品质及节约,均致力于智能电网基础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成功运作的重要环节在于须完整且即时的蒐集各电力用户用电资讯,因而处于供用电两端中介角色的先进读表基础建设(AdvancedMeteringinfrastructure,AMI)便成为智能电网顺利发展的关键设备;而要完成AMI布建的基础建设,首先必须安装智能电表,故也促使世界各国优先投入智能电表建置。 扶持自家智能电网市场各国AMI规格大不同 AMI从前端到后端共包含了智能电表、资料集中器(Concentrator)、分析应用系统,以及连结所有软硬体设备的通讯网络。其中,智能电表是由计量模组、控制模组与通讯模组所组成,当中最重要的组件是微控制器(MCU)。智能电表大致可分为低压单相和高压三相两种类别。单相式智能电表以一般家户使用为主;而三相式智能电表则以商用为主。智能电表目前有各种不同的规格标準,包括美国的ANSIC12、IEC的IEC6205x、欧盟的EN50470-X、澳洲的AS1284.x,以及中国大陆自行订定的Q/GDW37x等规格。 至于集中器指的是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中心管理设备和控制设备,是网络传输的中央节点,负责定时读取终端数据、指令传送、数据通讯、网络管理、事件记录、数据的横向传输等功能;通讯网络则分为公众或私有广域网络、区域网络等,例如ZigBee、电力线通讯(PLC)、整体封包无线电服务(GPRS)、非对称性数位用户端回路(ADSL)等通讯技术;分析应用系统则指的是电表资料管理系统(MeterDataManagementSystem,MDMS),可对取得之电力资讯进行整合、分析与管理,并将分析后的资料提供给电力公司、消费者及第三方单位,以进行应用与加值。例如与后端电力公司ERP相关应用软体进行整合,以提升用电管理的效率以及客户服务的品质。 国家政策力挺智能电表渗透率激增 先进国家为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于2008年纷纷开始优先进行智能电表的布建工作。由于电表使用户数量庞大,短时间要让使用户接受并大规模更换并不容易,多数国家会先透过政策的规划及提拨经费,以进行较小规模及实验性质的示范计划,再逐步大规模推广普及。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全球智能电表的渗透率及相关基础建设均持续增加,预计至2020年后将会形成广泛应用。 目前全球正在使用的电表共约有十七亿具,若全面更换为智能电表,则市场规模将相当可观。以2012年来看,全球智能电表出货量达一亿具,较2011年成长31.6%。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预估,2015年全球智能电表出货量将达到1.63亿台,年复合成长率达15.4%。In-Stat研究亦指出全球智能电表市场营收预估在2016年将超过120亿美元,至2020年智能电表渗透率将高达59%。市场研究机构PikeResearch则预估,全球智能电表安装量将于2020年达到9.63亿台。 AMI厂商可概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电表供应商与AMI技术供应商。智能电表供应商主要提供电表硬体设施,一般多由传统电表大厂转型,全球市占率前三名分别为Itron、Landis+Gyr及Elster,其他还包括Seneus、GE、SilverSpring、PRIMeters、Iskraemeco等公司;而AMI技术供应商则主要提供通讯、MDMS或系统整合相关技术与服务,包括eMeter、SilverSpring、Itron、EnergyICT、Oracle、Aclara、EcologicAnalytics、IESO、IBM、Atos等厂商。其中,由于AMI为整套系统,整合了不同领域的技术与元件,因此系统整合商是AMI完善建置的重要角色,包括IBM、Accenture、Atos等公司。 中国大陆/欧洲需求高智能电表出货成长可期 综观全球智能电表市场,美国、欧洲为最早开始布建之国家之一,且人口众多,因此亦是当前建置最快速、需求量数一数二的市场,然美国由于2011年已达建置高峰,成长力道已开始趋缓;欧洲则由于国家众多,尚有许多国家正急起直追,未来有大量成长的潜力;亚洲国家较晚开始推动,但由于日本、韩国的积极推展,以及中国大陆、印度众多人口优势,因此成为装置量快速成长之新兴市场。预计未来5~10年间,智能电表的成长动力主要会是在中国大陆与欧洲。 至于厂商部分,当前有几家电表、晶片或MDMS欧美大厂,由于较早进入市场且握有技术,因而独霸全球市场;不过,未来各国将逐渐发展出当地之区域性AMI相关厂商,以提供当地庞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如中国大陆等新兴市场,其崛起之潜力不容小觑;再加上其施行保护政策,因此部分厂商甚至可望挤入全球市占前十大。 因应智能电表高成本挑战产业链掀上下游整合风潮 在影响智能电表市场发展的因素中,首先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是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推动。观察全球智能电表市场,可发现均是由各国政府透过法规、补助或辅导的政策而撑起及推展。由于电表用户数量众多,且民众认知尚不足,在推动初期,要求立即全部更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各国多半从小型的示范计划做起,再强制性的逐步推广。 只有极少部分,例如德国是藉由产业主导的方式推动,但成效仍不彰,因此当前全球市场的规模及发展,主要视政府的推动力道及进度。然而,除了政府的政策推动为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外,消费者的接受度亦为普及关键,例如美国有民众对于布建智能电表对隐私、安全、健康等产生的影响有所疑虑,因而政府规定让民众有选择是否安装的权利,因此影响了智能电表推动之进展。此外,智能电表成本过高的问题,以及是否能有更多特色功能以提升附加价值,亦是左右消费者接受度的关键,进而影响了智能电表普及率。 在AMI系统中,由于电子电表须MDMS进行资料分析与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因此许多国家从过去重视硬体设备的制造和布建,开始转向软体的设计及开发,这个全球发展趋势亦与AMI在全球各国的布建趋势相同,除了开始布建的时间早晚之外,还有技术能力之因素。目前欧洲、美国等先进国家已转向MDMS的积极开发,而南美洲及亚洲、澳洲等国家目前则积极制造电表之硬体设备,关于软体的MDMS尚在萌芽阶段。而为快速取得相关软体技术,许多电表国际大厂开始向上整合MDMS厂商;而为更能掌握AMI市场,许多电厂则开始向下整合资讯与通讯科技(ICT)厂商。整体而言,AMI产业链上的厂商走向上下游垂直整合的模式,目的是要增加技术能量,并取得软硬体整合的优势,以更顺利进入AMI建置的市场。[!--empirenews.page--]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智能电网 智能电表 DM METER

  • 诺基亚股东大会最终批准微软收购其设备与服务部门

    诺基亚的股东们今天参加了股东特别大会,表决是否同意微软收购其设备与服务业务的相关条款。这项交易是在今年9月份对外公布的,交易价值54.4亿欧元(73.5亿美元),其中也包含了微软获得诺基亚公司专利许可的条款。在本次大会的股东表决过后,华尔街日报斯德哥尔摩总编辑John Stoll在Twitter上发表推文确认本次交易已经得到股东的认可:“微软,你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诺基亚的股东们在赫尔辛基的会议上对本次价值70亿美元的交易亮了绿灯。”泰晤士报科技与通讯编辑Nic Fildes也发推称,实际在股东特别大会之前,78%有资格参与投票者就已经进行了投票,此次预先投票就有99%的人表示赞同微软的收购。当然实际最终的表决详细情况就不是十分清楚了,这项交易仍需国际监管机构的批准,不过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完成。当前在Windows Phone设备的销售组成中,90%的市场由诺基亚把持。或许在本次收购交易完成后,其他原本参与到Windows Phone阵营中来的手机制造商会更加意兴阑珊。不过中兴(ZTE)已经确认明年还将推出新款的Windows Phone设备,微软也表示了欢迎,并且说持续期望有不同的手机制造商支持Windows Phone平台。

    半导体 诺基亚 Windows 微软 PHONE

  • 借力SiP/TSV技術 Sensor Hub整合MEMS传感器

    Sensor Hub方案整合度將再大幅提升。微控制器(MCU)供應商正借重系統級封裝(SiP)和矽穿孔(TSV)技術,整合微控制器和多軸微機電系統(MEMS)感測器,以開發出尺寸更小的Sensor Hub方案,助力智慧型手機品牌商打造輕薄外觀且可支援更酷炫人機介面功能的產品。意法半導體技術行銷經理李炯毅表示,微控制器整合多軸MEMS感測器,將成為未來Sensor Hub重要設計趨勢。意法半導體(ST)技術行銷經理李炯毅表示,現階段智慧型手機的Sensor Hub主要係採微控制器與MEMS感測器分離的設計架構;然隨著手機功能不斷增加,可利用的印刷電路板(PCB)空間將日益吃緊,因而促使微控制器業者採用SiP和TSV技術,開發結合微控制器和MEMS感測器的高整合度Sensor Hub方案。據了解,意法半導體已於近期採用SiP技術推出整合微控制器及九軸MEMS感測器(加速度計、陀螺儀及磁力計)的Sensor Hub,尺寸僅有4毫米×4毫米;此外,亦利用TSV技術打造出整合微控制器和六軸MEMS感測器(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的超小尺寸方案,體積僅10立方毫米。除意法半導體外,飛思卡爾(Freescale)、愛特梅爾(Atmel)等微控制器廠商,也計畫藉由SiP技術,開發整合微控制器和多軸感測器的微型化Sensor Hub方案。飛思卡爾大中華區消費類感應器行銷與市場開發經理高小龍亦透露,該公司將於2014年發表Cortex-M0+或Cortex-M4微控制器整合九軸MEMS感測器的Sensor Hub方案,並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進一步推出整合十軸MEMS感測器的產品,迎合行動裝置和穿戴式裝置對於尺寸的嚴格要求。儘管微控制器整合多軸MEMS感測器的Sensor Hub方案將陸續出籠,不過李炯毅強調,部分MEMS感測器的封裝技術和製程並不相容,如光感測器和氣壓計與其他MEMS感測器大相逕庭,不僅不易整合且整合並無益處,因此微控制器整合多軸MEMS感測器,抑或多軸MEMS感測器的高整合度方案仍有技術上的局限。

    半导体 MEMS MEMS传感器 SIP SENSOR

  • Android平板超越iOS成为主导平台

    PC市场连续六季的衰退,也让2013年整体PC市场销售量将衰退8%,起而代之的,则是持续成长的平板装置。 事实上,平板装置已经暨PC产品后,成为重要的资讯终端平台。 工研院IEK分析,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持续高成长,出货量将达2.27亿台,较2012年成长约57%,可望超越笔记型电脑成为资讯终端产品成长的主力。附图: Android平板特色就是以多元化的尺寸、价格差异化的方式跟iPad竞争,因此容易吸引第一次消费与价格敏感消费者。 Android平板目前已经超越iOS成为主导平台。工研院IEK科技应用与服务研究部副研究员钟铭辉指出,对于Microsoft与Intel等传统PC厂商来说,为了因应整体市场变化,也积极发展新平台技术,搭配硬体厂商推出变形与轻薄设计的Ultramobile产品,企图挽救消费性市场需求疲弱的PC。 不过现阶段由于尚未被使用者全面接受、以及高销售价格等因素,现阶段仍未见明显的需求出现。展望2014年平板电脑市场将持续面临高度竞争压力,短期来看产品竞争仍须掌握低价、速度、轻薄、高效低耗、高解析度、外型设计等六大竞争要素。 掌握全球运筹管理控管成本、库存,或是掌握关键零组件提升产品导入速度与提高产品差异化都是未来重要课题。 长期来看建构长期竞争优势仍须持续进行产品创新,从使用者体验的角度出发,发展虚实整合一体化的跨平台的软体、应用服务,将会是一个成功关键点。 2013年平板电脑重要发展趋势如下:(一) iPad主导力下降,Android平板超越iOS成为主导平台平板产业目前仍由Apple、Google为两大主导平台业者,其中随Android平板品牌业者逐渐增加的带动下,也带动Android在2013年超越iOS成为市占率第一的平台。 Android平板电脑最大特色就是以多元化的尺寸、价格差异化的方式跟iPad竞争,因此容易吸引第一次消费与价格敏感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Android平板阵营的中国本土品牌逐渐形成一股势力,以庞大内需、速度、弹性等优势于2013年成长快速,也成为从今年开始的重要议??题之一。(二)大陆与新兴亚太成为市场扩张重要地区目前平板电脑产业面临高度竞争压力,包含:产品平均售价快速下滑、低价竞争者加入、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显示平板电脑正迈向成熟产业。 面对产业高度竞争与利润压力下,市场开始产生价值迁移,找出新市场的成长机会是目前平板电脑产业发展路径。 因此,除了在既有欧美等成熟市场维持销售外,如何拓展新兴市场将会是品牌业者下一波发展重点。(三)更多元的品牌业者投入平板战局2013年微软收购诺基亚,且持续推出新产品Surface 2,同时诺基亚也于下半年推出首款搭载Windows RT 8.1作业系统的10.1吋平板电脑Lumia 2520。 未来微软进入硬体生态体系值得后续关注。 此外,韩国大厂LG也开始加入平板战局,推出高解析度萤幕的平板电脑LG G Pad 8.3,未来整个平板电脑市场将竞争更加剧烈。

    半导体 Android 平板电脑 平板 iOS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