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iFixit拆解该视网膜iPad Mini后给我们展示的基本配置:> 7.9英寸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2048×1536,每英寸显示密度为326ppi.> 双核心64位架构A7 CPU和1 GB RAM> M7运动跟踪协处理器> 500万像素后置iSight摄像头支持1080p视频拍摄,和120万像素支持720p拍摄的前置摄像头> 双通道MIMO 802.11n Wi-Fi> 16,32,64,或128 GB的可选存储空间
转自台湾FPD制造的消息,新纤旗下达辉今登录兴柜交易,董事长吴东升指出,虽然目前面板业不佳,不过看好触控与AMOLED未来运用与发展,再宣布新扩产计划,准备投入35~40亿元新台币进行扩产,预计明年第4季正式投产。达辉总经理施火灶指出,目前达辉在台湾有1条生产线,另1条生产线在德国,目前年产能3000万片方米,生产的TAC膜主要运用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与笔电上,其中以电视用TAC膜为主,占6成以上。预计明年底投产由于目前产能满载,因此达辉启动新扩产计划,投资1条TAC膜生产线须35~40亿元,因此达辉预计在台湾投入第2条生产线,预计明年底可投产,届时年产能将达5000万平方米。吴东升说,虽然目前面板市场不佳,但据日本富士总研统计,今年全球TAC光学膜市场规模约1241亿日元,预估2017年上看1284亿日元。目前达辉市占率约3%,客户以台湾为主,占7~8成,其余则是日本客户1~2成,还有部分中国客户占比不到5%。他说,达辉在台湾偏光膜市占率逾1成,由于台湾过去TAC膜都依靠日本厂商,达辉在投产后成全球第3家生产TFT等级的TAC光学膜全系列产品厂商。达辉上半年税后纯益9220万元,已转亏为盈。达辉同时看好AMOLED未来发展潜力,目前与国内面板厂合作,共同开发AMOLED用TAC光学膜,预计明年第2季可量产。新一轮AMOLED面板争夺战打响三星电子10月推出限量版Galaxy Note3,搭载可弯曲显示器,这是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加码投产软性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面板的动力来源,而中国大陆面板厂也积极研发制造AMOLED;台湾群创、友达的AMOLED面板则是按兵不动,未来将不具竞争力。三星今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CES)中,推出命名为“Youm”的可弯曲显示器。第12届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将于10月16日登场,三星将展出GalaxyGear,搭配AMOLED显示屏幕,透过蓝牙4.0与Android手机搭配,可在手表接收简讯、拨打电话、查看时间与气象资料。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指出,三星AMOLED产品为红绿蓝三色蒸镀,无需采用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但是用以隔绝空气中氧气及水汽的OLED封装玻璃,非常适合用以承载on-cell的触控感应线路。三星将on-cell触控感测器的制作工艺外包给华映6代线、和鑫5.5代线等厂。三星并规划今年4季度推出少量柔性显示产品(FlexibleAMOLED)产品Youm,用做GalaxyNote3的限量版本推出。大陆面板厂加入战局,AMOLED市场鏖战再起看好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面板需求前景,不仅主要供应商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加快投产低功耗和软性AMOLED面板,中国大陆面板厂也积极强化AMOLED研发与制造能力,并预定于2013年底前启动量产,让整体市场战况愈演愈烈。中小尺寸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市场战火将迅速升温。三星(Samsung)已于2013年第一季完成5.5代AMOLED产线扩产,并于近期计划加码投资更低耗电量的AMOLED面板技术研发,准备加速扩张智能手机和平板装置应用版图。与此同时,看好AMOLED面板市场前景,天马微电子、京东方等中国大陆面板厂亦正加快AMOLED面板研发和量产,试图与三星共同分食AMOLED面板市场商机大饼,将促使AMOLED面板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调高采购Oxide/LTPS 三星冲刺AMOLED三星2013年第二季财报已于日前出炉,最受外界关注的系旗下AMOLED面板的利润竟高达9亿美元,甚至超越传统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 LCD)产品线,此让三星决定提高对外采购氧化物(Oxide)和低温多晶矽(LTPS)基板的比例,扩大投资AMOLED面板技术的研发与制造。NPD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表示,三星为迎战苹果(Apple)视网膜屏幕(Retina Display)技术,日前已顺利突破高解析度AMOLED生产技术桎梏,并顺利投产屏幕解析度上看441ppi的5寸AMOLED面板,并导入最新款的智能手机Galaxy S。三星主打高解析度AMOLED面板的策略果然奏效,此由刚公布的第二季财报中AMOLED面板的盈利数字已可见一斑,遂让三星计划加码投资AMOLED面板技术研发。尽管三星认知到目前AMOLED面板囿于产能,仍无法完全瓜分TFT LCD在中小尺寸应用的市占,但却将AMOLED面板视为提高旗下终端商品附加价值的一大利器。也因此,现阶段三星正积极调整材料和架构,以开发更低耗电量的AMOLED面板,壮大市场版图。三星为掌握更多银弹以投入AMOLED技术研发,将计划向夏普(Sharp)、日本显示(Japan Display)分别增加采购Oxide和LTPS基板的比重,藉此解决自身Oxide与LTPS基板产能不足的难题,从而避免增加建置新产线的费用,让手中握有更充裕的资金挹注在AMOLED面板的技术研发和生产上。 力战三星 天马投入AMOLED开发不让三星专美于前,中国大陆面板厂天马微电子亦正加快投产4.3寸和12寸AMOLED面板,准备抢食AMOLED面板市场杯羹;而一旦其顺利量产,将成为台湾和日本面板厂,不可忽视的威胁。 谢勤益表示,看好大尺寸及更高解析度屏幕市场前景,天马微电子除持续投资生产更大尺寸(5寸)、解析度高达1,080p的TFT LCD面板之外,亦快马加鞭采用LTPS基板搭配红绿蓝AMOLED架构,量产出解析度达720p的4.3寸AMOLED面板;以及解析度高达1,280×800的12寸AMOLED面板,计划在智能手机和平板装置市场攻城掠地。据了解,看准高毛利AMOLED面板市场的可观商机,三星已计划加码投资AMOLED面板技术研发,持续壮大在AMOLED面板市场的势力版图;而在天马微电子投入AMOLED面板量产急起直追之下,三星原本的AMOLED市占恐将逐步遭受瓜分,不仅如此,群创、友达、日本显示等AMOLED市场的后进者,亦将受到生存空间的压缩。天马微电子正式投产中小尺寸AMOLED后,势必将成为群创、友达、日本显示等正紧锣密鼓开发AMOLED的面板厂不可漠视的强劲对手,因此天马微电子发展AMOLED面板的后续动向,值得台日面板业者密切关注。据悉,天马微电子在智能手机市场锁定的目标品牌客户皆以本土厂商为主,其中华为的智能手机产品线占该公司整体的营收贡献已高达40.8%,其次是三星、联想、中兴等智能手机品牌商,营收占比分别达12%、9.8%及9.1%。面对智能手机配备更大尺寸且更高解析度屏幕已为大势所趋,天马微电子本土品牌客户无不积极展开相关的产品线布局,激励天马微电子加快投产符合客户所需的更大尺寸和更高解析度TFT LCD和AMOLED面板。[!--empirenews.page--]天马微电子中小尺寸面板的主要业务,系提供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客户群面板组立(Cell)产品,占整体营收贡献高达75%以上。针对智能手机OEM客户,天马微电子已加紧开发3.5寸以上的TFT LCD面板组立产品线;同时也锁定智能手机品牌商,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解析度的TFT LCD面板模组;未来亦将加入AMOLED面板的新产品线,抢攻智能手机和平板装置应用。加入AMOLED市场战局 京东方年底投产除天马微电子之外,京东方近期亦公布拟定增发A股股票募集资金人民币460亿元,主要系用于鄂尔多斯5.5代AMOLED产线在内的建置专案,其中鄂尔多斯5.5代AMOLED产线预定于2013年年底前投产,届时京东方将正式向三星旗下的AMOLED产品线宣战。以京东方2013年第一季手机面板出货的客户群观之,三星仍是最大宗的客户,采购量比重高达82.5%;然而,尽管京东方极力拉拢三星,却同时积极争取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商的青睐。据了解,京东方为赢得三星以外的手机品牌客户群芳心,正戮力募集钜额资金,以投入鄂尔多斯5.5代AMOLED产线、合肥8.5代Oxide TFT产线等多项产线建置专案,并计划于年底前量产4寸采用Oxide TFT基板生产的AMOLED面板。不仅是手机面板,京东方亦着手展开中大尺寸AMOLED面板布局。谢勤益指出,京东方正研发如何借重喷墨印刷(Jet Printing)的制造技术、采用Oxide基板生产17寸AMOLED面板;以及采用Oxide基板搭配白光AMOLED,开发出30寸1,080p解析度的AMOLED面板。一旦鄂尔多斯5.5代AMOLED产线启动量产,京东方将正式加入AMOLED市场战局,与三星、天马微电子、群创、友达等面板大厂争抢AMOLED面板市场大饼。尽管三星已囊括智能手机AMOLED面板市场高达90%的市占,然面对新进业者竞相抢进AMOLED面板市场,亦不敢掉以轻心,正快马加鞭投入软性AMOLED面板YOUM研发,预计将于2013年底前推出至少两款搭载YOUM面板的智能手机原型。另值得关注的是,值此中国大陆面板厂纷纷跨足AMOLED面板市场之际,友达、群创等台湾面板供应商考量持续投资的花费庞大,发展AMOLED面板的进度却呈现停摆。总的来说,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面板制造商相继加入市场战局之下,三星势必将逐步失去独占AMOLED面板市场的优势;此外,韩国、台湾、日本及中国大陆面板厂在AMOLED面板市场的势力板块亦将出现变化。
转自台湾FPD制造的消息,一场产能扩张大赛正在触摸屏企业中悄然打响,“扩产”几乎席卷整个行业。莱宝高科今年初完成了17.5亿元再融资,投建重庆基地;超声电子5月重启非公开发行事项,计划募资8.5亿元;长信科技6月推出4亿元定增计划,以股份收购下游触摸模组厂家;欧菲光在年初完成14.5亿元定增募资之后,时隔不足10个月再推40亿元再融资方案;合力泰借壳联合化工方案也在本月敲定,同时配套融资超3亿元用于扩产。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无不显示出这些上市公司开疆拓土的野心。而触摸屏行业当前的真实面貌却是,多数厂家叫苦连天:“产能膨胀,产品跌价,毛利率下滑,几乎没钱赚。”“扩产是为下一轮行业起点做准备。”正如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所言,作为高科技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科技进步,“身处其中,我们只能不断往前赶,哪怕比别人提早一步,也就是多过几天舒服日子而已。”产能扩张进行时联合化工日前公告江西合力泰借壳上市方案,这家亏损连连即将被*ST的化工公司将转型触摸屏制造厂商,股价随即大涨。联合化工向合力泰原股东文开福等以4.14元/股的价格增发6.69亿股,以收购其所持有的合力泰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合力泰将成为联合化工的全资子公司,而原控股股东文开福将持有联合化工28.14%的股份,成为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合力泰借壳上市的同时还抛出配套融资方案,向其他特定投资者增发9000万股,融资3.73亿元,用于合力泰投资建设触摸屏和盖板玻璃的产能。这两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亿元,建设期一年半。建成后,合力泰将新增1800万片无缝贴合触显一体化模组和7500万片触摸屏盖板玻璃年生产能力。实际上,投资新生产线扩张产能的不止合力泰一家,几乎整个触摸屏行业都在扩产。今年来,多家触摸屏上市公司启动再融资计划,铆足劲扩张产能。今年初,莱宝高科完成17.5亿再融资,投建重庆基地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OGS项目和一条AMOLED显示面板试验线。据莱宝高科高管透露,目前,重庆莱宝第五代OGS生产线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5月份,超声电子重启融资额达8.5亿元的定增事宜,计划投建年产25万平方米电容式触摸屏,以及铜覆板相关项目。这起投资2011年开始筹划,2012年一度因超声电子股价低于增发底价而无疾而终,如今旧案重提,近日已上会。欧菲光年初完成14.53亿元融资之后,今年10月再推40亿元定增方案,计划投建中大尺寸电容屏扩产和高像素摄像头模组扩产项目。这些上市公司产能扩张的动力强劲。另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上市公司则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力图垂直整合,打造全产业链的触控屏幕生产厂商。6月份,上游触控功能器件厂商长信科技也将并购之手伸向中游模组领域,增发市值约4.01亿元的股份收购赣州德普特。完成收购之后,长信科技直接具备触摸屏模组生产能力,成为产业链一体化的触控厂商。宇顺电子也在今年初完成4.15亿元融资,用于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与超薄超强盖板玻璃生产线建设两项目。近期,该公司再推并购,收购从事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的雅视科技。粗略统计,上市触控厂商已完成和计划中的募资总额就已超过90亿元,而实际投资额将超过100亿元。巨量投资无疑加剧产能膨胀,身处行业其中的人们没能忘记,触摸屏产业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变局当中。扩产与业绩背离“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用来形容触摸屏行业最合适不过了。行业龙头莱宝高科已经连续利润下滑,股价跌跌不休;而同城的新秀欧菲光经历业绩“耐克曲线”之后,股价风头正劲。莱宝高科将业绩不理想归结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总经理李绍宗坦言,部分主要客户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并加大自制比例,电容式触摸屏产品来自原主要客户的订单量及售价大幅下降。和2011年、2012年相比较,该公司今年产品价格平均下降大约30%以上,触摸屏模组和触摸面板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增收不增利。上游触控器件厂商尚且如此,中游触控模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宇顺电子2012年出现亏损,而今年前三季度仍深陷亏损泥淖中,盖板玻璃生产商星星科技今年前三季度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上市触控厂商中,背靠三星、联想等大客户的欧菲光业绩相对要好些,而超声电子有印刷电路板业务的补充,业绩也相对靓丽。“前几年,苹果手机引领了电容屏风潮,国内3G牌照一发,智能手机爆发增长,触摸屏迎来春天。”一位触摸屏厂商高管表示,国内企业前几年业绩比较好看,主要得益于下游消费电子,尤其是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在中国的市撤境下,只要有利可图,大家就都往里面扎。”李绍宗说,一开始大家关注,慢慢就有人会做了。因为触摸屏本身除了资金门槛之外,技术门槛不是绝对的门槛,这几年无论是台湾企业还是大陆企业,很多进入这个行业。而国内企业,在竞争中比较无序。尽管顶着高科技股的光环,但作为制造业企业仍不免要受制于人。长信科技就道出了个中的残酷:“作为高度定制化产品,每一款产品生命周期都非常短,这就要求生产商有足够快的爬坡速度,在出货量最集中的前三个月内就能迅速将良品率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才能达到经济效益。”一位券商电子行业分析师表示,下游电子产品行业具有更新升级快、成熟产品价格下降快的双重特点。随着下游产品的价格下降,客户会要求供应商降低价格,并逐级向产业链上游传递。更有甚者,现在手机整机厂商要求触摸屏模组厂商将触摸屏和LCD屏液晶显示屏贴合后再出货,而LCD的价格是触摸屏的两倍,这对于触摸屏模组厂商而言,无疑加大了负担,对于触摸屏厂商来说,快速提升良品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些原因,产业链一体化的触摸屏厂商更能抵抗风险。这样的背景下,上游触控元器件厂商想要向下游业务延伸,中游模组要向上游业务拓展,造成“上压下挤”的局面,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产品价格暴跌。“竞争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一家触摸屏上游厂商的高管认为,解决行业无序竞争最佳出路是行业垂直整合,而不是相互抢地盘拼命扩产能。中大尺寸成必争之地一边是竞争激烈,毛利下降;一边却还争先恐后扩张产能上市触控厂商面临着纠结的军备竞赛。在未来一两年内随着这些新生产线量产,巨大产能又将如何释放?[!--empirenews.page--]微软和intel英特尔联手推出超级本给触摸屏厂商新的曙光。2012年,Window8系统的推出将触控式交互引入到个人电脑领域,为触摸屏行业开拓了新的市场需求。台湾宸鸿TPK、胜华及铼宝等触控模组厂均已纷纷加码扩产,投建大尺寸10.1英寸以上触摸屏生产线。借壳联合化工的合力泰认为,由于大尺寸触摸屏的价格为中小尺寸的数倍,即使大尺寸触摸屏出货量占比较小,其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大尺寸触摸屏的快速普及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快速增长点。纵观各个上市公司新投资的项目不难发现,和以往不同,募投项目中触摸屏生产线都特意强调投产中大尺寸屏幕生产及前景。例如,欧菲光近期推出40亿元融资的定增方案中,其中8亿元用于投建中大尺寸电容屏扩产。莱宝高科投建的重庆基地也用于生产中大尺寸的触摸屏,公司在深圳光明生产基地还自主投建光明二期,在原有的生产线基础上改造完成,也用于OGS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生产。董秘杜歇告诉记者,光明二期生产线触摸屏代数低,用于生产大尺寸屏幕仍显得不足,一个突出的矛盾是良品率低。“比如10的屏,低代线一次就生产出一片,高代线至少可以切出三片来。”杜歇一边比划一边说道:“同样用于生产大尺寸屏幕,高代线可以切割出来的标准尺寸屏幕要比低代线多,良品率自然要高一些。”不过,触摸屏随产品尺寸增大,会出现触控技术瓶颈和壁垒。如触控屏幕大尺寸化,受到线性准确度更严格的要求;随着尺寸的增大,对触控IC的处理能力,杂散电容、抗干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也是开发大尺寸产品的关键。当触摸屏越大,线路相对复杂,对生产的设备精度、生产环境提出更高要求,而设备和车间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除此之外,技术路线也是当前触摸屏厂商所关注的问题。电容式触摸屏发展早期,市场主要为玻璃结构和膜结构两大产品阵营,前者以莱宝高科为代表,后者以欧菲光为代表。传统的电容式触摸屏是将盖板玻璃和传感层组装在一起制成,然后将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屏组合在一起实现触控和显示功能。近年来,触摸屏行业的新技术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将触摸屏传感层和盖板玻璃集成的OGS技术,此方案主要由触摸屏厂商推动。另一类是将传感层与显示屏集成的内嵌式方案,有苹果阵营主推的In-Cell技术和三星主导的On-Cell技术。国内多数触摸屏起步之时参考了当时台资龙头企业宸鸿的模式,只从事单段生产,这就造成当前国内厂商没有显示屏或者极少显示屏的产能,国内大型的平板显示厂商却很少真正涉足触摸屏领域。因而,内嵌式方案的技术路线在大陆缺失,大多数触摸屏厂商一窝蜂都投建OGS产能。“这无疑是有风险的,若技术路径选择正确,则国内企业普天同庆,但又将很快陷入恶性竞争之中,如果未来技术发展抛弃了OGS,那么国内企业巨量投资可能成为包袱。”有业内人士担忧。不过,也有上市公司另辟蹊径。例如,欧菲光就选择了自身擅长的膜技术,自主开发出纳米银触摸屏技术。而借壳联合化工的合力泰也正在研究石墨烯触摸屏技术。这两种技术均放弃了ITO氧化铟锡导电膜作为关键器件,采用了替代材料,可以部分避免因金属铟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负担。技术更新换代快,也使得行业的领头羊经常易主。最近消息称,昔日触摸屏行业老大台湾宸鸿TPK已经关闭其在台湾新竹的部分生产线。欧菲光证券事务代表程晓黎告诉记者:“尽管欧菲光销售额没有TPK高,但公司目前出货量绝对超过TPK。”未来,超级本大尺寸触摸屏的大市场鹿死谁手,还有待市场验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已成全球触摸屏生产基地。
2013年中国电信业最大难题的答案很快就会揭晓。这个难题就是国内4G牌照发放的具体时间和制式。它一直悬而未决,唯一能够确定的只有,发放时间就在年内,如今到年底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获得TD-LTE制式牌照无任何悬念,关键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有何种收获。之前有猜测说,电信和联通获得TD-LTE和LTE-FDD双牌照的可能性极大。其中,要数中电信4G演进的压力最大。无论选择哪种网络制式,都需重新建网。从心理层面而言,中电信对FDD情有独钟,这种制式在全球范围十分普及,产业链成熟、建网成本低,风险也相对较小。据说,在中电信上报给工信部的建网方案中,TD-LTE占比不到10%,工信部否决了该方案。二次上报的方案将TD-LTE的占比提升到30%,才得到工信部的首肯。但是,中电信随即展开的4G招标却遭到了电信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李进良的批评。他在文章中写道,中国电信以LTE-FDD为主,TDD为辅的招标模式,在国家尚未发牌分配LTEFDD频段的情况下,对市场将造成严重误导,打乱了国内TD-LTE规模商用的节奏,将导致频谱资源浪费、TD-LTE需求弱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责任编辑:Flora来源:华强电子网 分享到:
大行情下的弱市场今年无疑是触摸屏市场的行情大年,电容触摸屏通过前两年安卓系统的培育,在安卓系统上升到市场80%的份额以上的情况下,出货量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50%左右,即使是在这个触摸屏“寒冬”的季度,市场需求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可就在这么好的行情下,电容触摸屏的价格却被腰斩,几乎不到年初价格的一半。这后面主要的原因,是一场席卷台海两岸的触摸屏行业大战。OGS失利,F SENSOR崛起苹果转向INCELL,按道理来说,得利的应该是OGS。然而,OGS在HTC、诺基亚和国内二线品牌产品上的糟糕表现,和它贵族式的价格,让更多的厂商跟随三星,转向了厚度和重量优势相差不多的GF电容触摸屏。受此影响,陆系F SENSOR阵营厂商顺势力崛起。台系触摸屏抢单挑起战争去年以前红火的GG电容屏行情,造成G SENSOR阵营的台系厂TPK和胜华主动扩产。而IPAD的疯卖,也终于让日系电阻屏厂主动加入到F SENSOR的电容触摸制造中来。但是去年下底苹果发布IPHONE 5手机突然转向INCELL触摸屏,并且IPAD的F SENSOR订单也全下给了日本企业,让台企的产能一下子空置下来。台企为了保住这些产能,只好西进大陆,争夺中华酷联的订单,直接挑起两岸触摸屏行业战争。万顺FILM镀膜撕裂价格缺口在此之前,大陆F SENSOR电容触摸屏的主要材料, ITO PET FILM导电膜,主要靠从日、韩、台进口,而日、韩、台厂商,为了保住原来苹果、三星、诺基亚、HTC等当时国际一线品牌大厂的订单,配额给大陆厂商的ITO PET FILM导电膜数量有限,让ITO PET FILM导电膜的价格居高不下。 12 责任编辑:Tinxu来源:旭日触摸网 分享到:
“你看,这就是我们和奔驰合作开发的腾势,奔驰的外壳加上比亚迪的电池!”11月7日,在深圳坪山新区的比亚迪总部厂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部的李相全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这里的许多人都和李相全一样,言谈举止中透出自豪感。从十年前投身汽车领域,到如今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比亚迪汽车的这十年让人刮目相看……从小山丘到工业园从深圳宝安机场落地,到比亚迪总部,记者一行的车辆在高速上跑了一个多小时,“我们这里是坪山新区,距离惠州只有半个小时车程。”前来接机的司机小杨笑着说。进入比亚迪总部大门,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记者仿佛看到老国企厂区里那些父辈们的身影。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部的负责人杜国忠,老家在江苏,大学毕业后就在比亚迪汽车里面已经工作了将近十年,从普通基层员工现在成为公司的中层干部,可以说他是伴随着比亚迪汽车的成长而走到今天,“接触比亚迪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比亚迪到我们学校招聘,当时主要招的是理工科学生,和我一起的3个‘稀有’文科生有幸到了深圳比亚迪公司。说实话,来比亚迪之前,对比亚迪还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是从网络上了解些企业的简要介绍。刚到比亚迪的时候,办公地点在葵涌,属于深圳关外,位置相对比较偏。”就是在这样的“孤岛”上,比亚迪汽车开始完成了诸多新兴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并已经形成了西安、北京、深圳、上海、长沙等汽车产业核心基地。顺境逆境从容应对和很多自主品牌一样,比亚迪汽车也是从零开始,学习借鉴为主要起点,借鉴不仅仅是外形学习,最关键的是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回忆起当年创业时的情境,杜国忠笑着说:“当时刚到比亚迪时主要负责企业汽车内刊的编辑工作,2004年的时候,可编辑的汽车内容比较有限,比亚迪只有福莱尔这一款车卖,由于外形不出众,这款车当时卖得很一般,不过仅仅一年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杜国忠所说的改变,就是比亚迪F3的一炮打响。比亚迪F3上市当年的销量就达到两三万辆。F3上市后,比亚迪又推出了F0、F6,销量也开始坐上火箭,杜国忠说:“从2005年到2009年,比亚迪汽车的销量基本上是每年翻一番,到2009年已经达到20多万辆。到了2010年,公司规划年销量是80万辆,当时国内比亚迪的经销商已经达到1200家。”王传福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当时是决策出现了错误。从2010年到2012年,比亚迪进入三年调整期,国内经销商的数量缩减到800家,尽管如此,比亚迪的销量依旧保持在每年40多万辆。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并不是坏事。 123 责任编辑:Mandy来源:楚天金报 分享到:
近期紫光集团主导了两起IC设计产业并购,似乎预示着集成电路产业资本运作的大戏已拉开帷幕。11月11日,美股上市公司锐迪科微电子公告称,已与清华紫光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后者将以每股存托股票(ADS)18.50美元的价格收购锐迪科,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锐迪科微电子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计企业,致力于射频及混合信号芯片和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2012年公司总收入为3.913亿美元,净利润6340万美元。这已不是紫光集团对集成电路产业整合的首次出手。就在今年7月,紫光集团曾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展讯通信有限公司。对此,紫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伟国表示,产业并购整合将有助于展讯通信与锐迪科两家公司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并对中国乃至世界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A股上市公司中,集成电路产业的并购案例同样备受瞩目。去年8月,同方国芯以定增的方式实现对深圳国微电子的合并,市场认为这将有力提升两者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在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热点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芯片设计业1-9月累计销售收入达574.2亿元,同比增长31.8%,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从近年集成电路IPO案例可以发现,芯片设计企业IPO数量和金额远远超过芯片制造企业。最新消息显示,TCL集团旗下TCL创投投资的亚洲第一大触控芯片厂商敦泰科技以高达250元新台币的IPO承销价在我国台湾地区挂牌上市。据悉,敦泰科技所生产的触控IC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0%。敦泰科技是继苹果iPhone后全球第一家实现In-cell量产的触控芯片厂,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触控IC产品线,支持所有从高阶到低阶的生产技术。此外,今年9月,澜起科技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使其成为过去10年在美上市的第4家中国集成电路企业。据悉,目前主营电容屏触控芯片的汇顶科技也正在准备登陆A股市场。行业专家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推动力来源于产业环境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未来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IPO、私募股权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将会更加频繁,将为助推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负责人强调,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随着投资规模迅速攀升,市场份额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不少领域已形成2-3家企业垄断局面。此外,国际企业通过构建合作联盟、兼并重组、专利布局等方式强化核心环节控制力,市场进入壁垒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并购重组无疑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人士由此预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合将步入新一轮高峰期。 责任编辑:Flora来源:华强电子网 分享到:
电脑前的你是否为女友的生日礼物烦恼过呢?或许今天这篇图赏中的产品能够帮你解决这个略显棘手的问题,它就是iPhone5s。通过文章标题以及第一张图片就能感觉到了,它并不是一部普通的iPhone5s,而是一部经过特殊定制的产品,颜色不是东北银、不是高端黑、亦不是土豪金,而是浪漫粉。苹果官方并未推出第四种颜色的iPhone5s,这是一款由ZG公司(全称:ZG HIGH TICKET ITEM CO,)全新打造的产品,此前泡泡网已经发表过多次关于该公司产品的文章。而这部浪漫粉iPhone5s则是该公司近期推出的新版本,也是继黄金版和玫瑰金版以后,ZG公司提供给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者又一个全新的选择。
太阳普照大地,孕育万物,其能量来自于内部一刻不停的聚变反应。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理论,质量亏损可转化成能量。聚变反应就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主要是氢或重氢(氢的同位素),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以说,核聚变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聚变反应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一克重氢可产生相当于燃烧8吨汽油的能量。当前,全球依赖的主要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终有一天将被耗尽,以煤炭来说,目前探明的储量仅可再用200年,这意味着人类未来将告别化石能源时代。若能掌控并利用聚变反应,产生源源不断的新能源,就好比创造出了一个“人造太阳”,可惠及全球,造福子孙后代。制造“人造太阳”并使其发生聚变反应,首先需要将重氢加热到上亿摄氏度的高温,并约束在有限的空间里。聚变反应主要靠两种方式来约束:一种是磁约束,利用线圈产生强大的磁场,来约束聚变物质;另一种是惯性约束,利用多束强大的激光束或粒子束,聚焦于一个米粒大小的重氢靶丸上,瞬间压缩产生高温高压。由于激光器的效率较低,聚变产出的能量不能弥补激光器消耗的能量,而磁约束的可行性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在欧盟的JET装置、日本的JT—60装置上得到验证:其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投入的能量。磁约束聚变研究的下一步目标,是实现点火和自持燃烧,也就是用聚变产生的能量来维持聚变反应。为此,欧盟、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合作,正在法国建造下一代磁约束聚变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即所谓的“人造太阳”计划,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中国承担了其中一些部件采购包的制造任务,并积极参与了研制工作。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核电站使用的核裂变技术不同,聚变的燃料和产物不具放射性,而且很容易通过取消核反应条件终止反应,因此不存在失控、核泄漏及核废料等安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聚变的燃料重氢在海水中大量存在。每升海水中含30毫克重氢,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40升汽油。聚变需要的另一种燃料是锂,地球上锂的储量约有2000多亿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外,聚变并不会像燃烧化石燃料那样产生二氧化碳等环境污染物,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全球能源需求日益膨胀,科学的能源战略是持续繁荣的保障。虽然聚变能研究还有许多科学和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这一规模空前的国际技术合作项目,堪称人类在核聚变研究方面的重大里程碑事件。可以预见,“人造太阳”冉冉升起之时,很可能是全球清洁能源时代到来之际。(人民日报)编辑:凌纪伟新闻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11/15/c_125705626.htm
科技日报讯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1月12日报道,当欧洲耗资50亿美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于2008年“开工”时,粒子物理学家们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其能解答宇宙间的很多谜题。但直到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LHC才算不辱使命。现在,为了获得更重大的新发现,很多物理学家提议建造一台超越LHC的机器:超大型强子对撞机(VLHC)。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暗物质专家迈克尔·佩斯金11月2日向美国政府顾问委员会提交了建造VLHC的建议书。他表示,VLHC会让其前任“相形见绌”。LHC最高对撞能级只有14万亿电子伏特,而VLHC则能达到100万亿电子伏特;LHC的加速隧道只有27公里长,而新机器的加速隧道则长达80到100公里。有科学家指出,建造VLHC意义重大。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再次表明,某些粒子拥有质量,是因为它们同无所不在的希格斯场相互作用。然而,为什么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如此大呢?科学家们无法回答。他们认为,超对称理论或许可解答这一问题。该理论认为,已知的粒子都有一个更重的“伴侣”,后者或许能在更大的粒子对撞机内发现。尽管LHC还没有探测到任何有关超对称的信号,但佩斯金认为,科学家们有望在2020年前发现某些“蛛丝马迹”。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VLHC或许并非那么重要,其他优先项目包括:让LHC的对撞能级从7万亿电子伏特升级到14万亿电子伏特;在日本建造让正负电子相互对撞的国际直线对撞机(ILC),从而使物理学家有能力深入研究LHC的任何一项新发现,研究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产生的高密度中微子束等。芝加哥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主席乔纳森·罗斯纳表示:“这些项目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现在强调VLHC有点为时过早。”麻省理工学院的加速器物理学家威廉姆·巴列塔也支持建造VLHC,他补充说,为了制造出这台100万亿电子伏特的机器,物理学家们需要研发出能在更强磁场工作的超导磁铁,候选者包括锡化铌,其能承受更高的磁场,但其身价高昂,且必须冷却到零下255摄氏度。其实,LHC的“监护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也正打算建造类似于VLHC的机器。CERN的加速器物理学家迈克尔·本尼迪克特领导着一项“极高能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这台机器的很多关键参数与VLHC类似:80到100公里长的环形加速隧道;对撞能量也将高达100万亿电子伏特。本尼迪克特认为,这台机器可能将于2020年左右开始建造,于2035年左右竣工,那时,LHC或许已下岗。本尼迪克特说:“我们可不愿意看到高能物理学领域留下什么空白。不过,这台机器的造价可能不少于100亿美元。”(刘霞 中国科技网)编辑:杜苗新闻来源: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3_11/15/31272999_0.shtml
液态防弹衣研制成功深圳晚报讯(记者汪仕林)昨天,记者从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科技创新局举行的高交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正式落户深圳福田。同时该院发布重大科研成果:液体防弹材料(TBS)在该院研制成功。该项成果的诞生,不仅是国内首创,也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据该项目研发团队带头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钟发春博士介绍,目前,该技术研制成功并完成中试,已在深圳启动产业化建设。试验表明,用该材料制作的防弹衣比传统防弹衣的厚度减少45%,防弹性能提升30%左右。据介绍,液体防弹材料(TBS)是一种无毒无污染,不易燃易爆的新型纳米智能材料。正常情况下,该材料像其他液体一样,具有柔软性可变形等特点,一旦遇到弹片或弹头等外力冲击时,瞬间转变成为一种硬质材料,阻止其穿过,从而实现防弹、防刺、减震等功能。该材料除了用于国防军工,还可在更广泛的领域投入应用,包括防护装备、塑形缓冲、减震器、高速列车、生产机床、体育器材等。编辑:王蕊新闻来源: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3_11/15/31270698_0.shtml
50岁这年,攻克量子世界制高点的重大发现,让院士薛其坤名声在外。时隔半年,又有好消息传来,在首批公布的“万人计划”6名杰出人才中,薛其坤名列其中。成功的滋味大抵如此。可面对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这位总是在和时间赛跑的科学家却谦和一笑:“基础科学研究的道路艰苦又漫长。要想解开‘钱学森之问’,我们还需要时间。”从履历来看,薛其坤的科研之路似乎顺风顺水:35岁晋升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拔得头筹,攻克量子世界难题。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对科学前沿的探求精神和实现梦想的坚定意志。刻苦,是薛其坤及其团队最大的气质,也是团队攻坚克难的首要秘诀。“真是拼。”清华大学物理系前主任朱邦芬院士如此感叹,“早上7点进实验室开始工作,晚上11点才开始休息,几乎每天都是如此。这样的作息时间,其坤已经坚持了20年。”薛其坤因此在清华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号——“7-11”院士。“不管多晚多忙,只要不出差,薛老师总要到实验室看一看,和学生聊一聊,那种对科研的热爱和精力,真是让人惊叹。我们组里的学生还打过一个赌,看谁能经常比薛老师走得晚,可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成功过。”进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团队两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冯硝也被薛其坤的刻苦精神深深感染,“一开始觉得这样很累很枯燥,可在薛老师的带领下,每观测到一个漂亮的数据,那幸福,真是无以言表!”“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儿马虎,一定要扎扎实实。”除了精力上的投入,在这个人人都急于出成果的年代,薛其坤更关注基本功的训练,这是他成功的第二个秘诀。薛其坤这样要求团队里的学生:进组5~6年之后,操作大型的物理实验仪器要像骑自己的自行车一样,闭着眼都能骑。“我们做实验物理的,不完全在于发了多少文章,首先要掌握的是扎实的实验技术。任何一个大的实验物理学家,都是这么扎扎实实做出来的。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科研机会来的时候,你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去争取它;二是在掌握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仔细分析数据,寻找规律,训练科学眼光。”而在朱邦芬看来,薛其坤成功的第三个秘诀在于“情商很高”:“其坤科研团队的文化建设搞得非常好。他总是善于找到顶级的合作伙伴,知人善任,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像这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科研团队中,马旭村、陈曦、王亚愚和何珂等年轻科学家都非常优秀,而且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了创造力。”在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高地长达4年的时间里,薛其坤常常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里,每周雷打不动地召开组会汇报实验进展情况,还经常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进行文化建设——和谐的团队环境让协同创新成为可能。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戴希非常感慨:“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有三四十人,整个团队就像一条串联电路,我们这些‘电阻’,虽然个头有大有小,但每个人身上通过的电流都是一样的。拿走任何一个‘电阻’,电路都不会通。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合作模式和流程,很难想象我们会做成这件事。”薛其坤则如此看待科研团队的建设:“好的科研团队才能催生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家。对于一个团队带头人来说,让大家安下心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实验物理领域,更需要团队之间的合作,这就像一个机器,只有每一个零部件都能发挥最大作用,才会运转良好。我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团队建设方面作一些推动。”如今,已经入选“万人计划”,可薛其坤的节奏,依然是“7-11”。他感谢国家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提供了宽松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在攀登科学险峰的“斜坡”上可以有一个平台沉潜、思考、再出发。但他时刻都能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不管是做科研还是做教授,一定要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必须要把功夫用到。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人才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有丝毫的跃进。我们曾经历了特殊的时期,像我这一辈人接受正规的系统科学训练已经很晚,所以我们需要比别人更加刻苦来弥补这个差距,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在更多的科学领域获得更多发现。”这位科学路上的追梦人如今最朴素的愿望就是:“把科研工作一步一步做上去,把学生一个一个培养出来。”(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新闻来源: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115/c1057-23550932.html
近期,国际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13,ApJ, 776, 17)发表了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毛基荣和王建成在伽马射线暴辐射起源方面的研究进展。伽马射线暴简称为“伽马暴”,是宇宙中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一种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伽马射线暴的能量非常高,但持续时间很短,长的一般为几十秒,短的只有十分之几秒,而且它的亮度变化相当复杂。天文学家认为,大多数伽马暴是在超大质量恒星耗尽核燃料时发生的;当恒星的核心坍缩为黑洞后,物质喷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外冲出,并形成激波和产生高能粒子,然后这些高能粒子通过某种辐射机制产生伽马射线辐射。作者认为,激波在扫过区域能激发湍流,产生随机和小尺度磁场,并通过扩散激波加速机制和湍动加速机制,将电子加速到极高能量,这些高能电子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伽马辐射,这种辐射称为“颤抖”(jitter)辐射,具有微结构的辐射性质;根据上述物理图像和辐射机制,作者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2011,ApJ,731,26;2012,ApJ,748,148),获得有趣结果:(1)伽马辐射谱取决于湍流的运动能谱;(2)湍流区中的粒子加速非常有效,电子将被加速到1014eV,贡献宇宙线;(3)通过自康普顿过程,高能电子能将“颤抖”辐射的光子散射到GeV能量,产生GeV的伽马辐射。近期,作者深入分析了物质喷流中微结构,发现高能电子的“颤抖”辐射机制也能产生高偏振的伽马辐射,而偏振辐射的快速变化(如偏振度、偏振角的变化)可能与湍流元的随机变化或微结构的磁重联有关。新闻来源:http://www.cas.cn/ky/kyjz/201311/t20131114_3978411.shtml
记者从航天五院502所获悉,由该所牵头,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研究的SoC2012近日研制成功。该芯片是我国第一颗抗辐照四核并行SoC芯片,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前研制成功并已在轨正常运行超过一年的SoC2008芯片相比,性能更先进。据介绍,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以星载计算机为代表的空间电子系统的性能、功能、体积、功耗、重量、可靠性及空间环境适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oC技术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将一个单板系统甚至整个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提高了星载电子系统的内部集成度,提升了星载电子系统的设计效率,同时降低了星载电子设备的设计成本。502所新研的SoC2012最大的变化是由单核跃升到了四核,性能大幅提升、功耗低、接口更加丰富,在有高性能运算需求的成像类敏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高性能控制器产品中有广泛应用前景,能更好地适应我国航天未来多年的发展需要。
台积电完成执行长人选的交棒,外界对此多予以正面解读,并将关注焦点再转回台积于先进制程的进展、以及到底可以吃到多少苹果订单。而日前根据外媒Albany Times Union报导,格罗方德有可能在其位于纽约的Fab 8.1,为苹果代工A8处理器。对此,港商联昌证出具最新报告指出,格罗方德的确有瓜分苹果A8订单的空间,然而这只是因为目前台积、三星备妥的产能仍不够支应苹果需求所致,并不认为格罗方德会威胁到台积身为A8处理器第一大供应商的地位。因此,联昌证仍维持对台积的优于大盘(Outperform)评等,以及120元的目标价。联昌证指出,苹果2014年Q4应会需要5300万颗A8处理器、2015年Q1则需要约5100万颗。若由此规模推算,苹果需要的月产能将落在4~5万片(40~50K)12寸约当晶圆之间。而台积目前为苹果备妥的月产能约为3万片,因此苹果可能会再向三星寻求约5千~1万片的月产能。而由于供给与需求间仍存在些许差距,因此联昌证认为,格罗方德的确有切入的空间,惟对台积扮演苹果A8处理器第一大供应商的地位,应起不了太大威胁。联昌证认为,苹果在2014年Q3之后推出的iPhone、iPad、iPad Mini应该都会采用以20奈米制程生产的A8处理器。其中,台积电将为最主要的供应商,三星则将成为第二供应商,而格罗方德则是第三顺位。以此推估,苹果明年对台积的营收贡献约在4%左右。联昌证也进一步分析,20奈米毕竟属于14/16奈米FinFET之前的一个中间制程,且14/16奈米FinFET制程量产的时间点,也将落在2014年底~2015年初之间,因此无论台积或三星,应该都不至于再大举扩充20奈米的产能,这也给了格罗方德切入的机会。 责任编辑:Flora来源:钜享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