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小米科技发布售价799元的四核手机红米。按照其高层透露的数据,今年全年手机出货量超过1800万台无悬念。但对比国产手机市场中的四大销量霸主“中华酷联”(中兴、华为、联想、酷派),小米的年销量仍显不足。南都记者在京东商城在售机型中发现,中华酷联售价低于1000元,采用四核处理器的机型(以型号计算)合共接近40款,其中最低价的仅499元。他们的迎战,已将四核手机普及到了智能手机的“底端”,四核“白菜价”时代悄然到来。一大波低价四核机来袭2013年接近尾声,八核手机并未成为高端市场主流。除了三星S4和魅族MX3两款采用Exynos5Octa处理器的八核机外,市面上绝大部分智能手机仍采用四核处理器。随着红米以799元的价格屠杀四核机市场,一大波四核手机的售价被打到了1000元以下。其中,品牌稍弱的厂商不在少数,但真正论销量主力,仍要数国内手机销量靠前的四大品牌“中华酷联”。以京东商城在售机型为例,目前中兴1000元以下的四核机型超过10款,最低价仅499元。华为有3款,最低价为599元,酷派多达13款,最低价599元,联想有12款左右,最低价也是599元。按照处理器划分,这些低价四核机大都采用三种处理器之一,分别是高通低端骁龙四核处理器MSM8625Q、联发科MT6589和全球第一款四核处理器NVIDIA TEGRA3.若仅以“四核”这样直观的数字去影响消费者,效果不再像去年那么明显。而事实上,如果没有对真机的直观感受,普通Android手机用户仍会以核数量来判断一台手机的好坏,“四核手机不到千元”已成为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商下半年冲击销量杀手锏。高调冲击高端,低调普及四核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华酷联低价四核机款式众多,而且比红米价格低的也不在少数。但谈及千元以下的高性价比四核手机,人们的印象大都仍停留在红米上。咨询机构RationalAB分析师张星认为,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四大厂自身的主观态度。“今年以来,国产手机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冲击高端市场。高端不一定意味着高价,但从品牌的角度,高配置、有特色的手机已然能为自己加分不少,所以国产手机商更倾向于把资源放在高端这一侧。”张星称,对中华酷联而言,手机销量大却不怎么赚钱的问题一直存在。今年以来,无论是华为P6、联想K900、VIBEX,还是酷派“大观”、中兴Nu-bia,大家都想往高端市场挤,并为此花费了大量资源。目前的实际效果有目共睹,在2000-3000元价位,他们的产品已经开始被用户所接受。张星认为,这种情况下,四大厂会更倾向于将低端手机作为一种走量的“习惯”,保持销量基础。在高端上则猛砸资源,用以提升品牌。纷纷将四核手机做到1000元以内,则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核战”硝烟散尽之后怎么办?近日,互联网公司迅雷与深圳百分之百公司合作,推出比红米便宜1元的雷鸟手机,除了处理器是高通MSM8625Q四核1.2GHz,采用电信双模外,其他配置与红米几乎一致。手机行业咨询机构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认为,从小米到中华酷联,再到百分之百,大家都在1000元以内的四核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随着低价四核手机被普及,以“核数量”为噱头的营销方式像是走到了尽头,如何再去感召最普通的消费者?下一波智能手机业的行情支点又在哪里?“中华酷联”中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向南都记者表示,接下来的产品只能比拼微创新。
Jony,苹果首席设计师,是所有这些苹果产品背后的功臣。但他为人低调,很少曝露在镜头面前。苹果也极力保护他,即使在苹果发布会的重要场合,也不要求Jony上台,他只出现在屏幕播放的视频中。这就是我们了解Jony的唯一渠道。但是这些并不能浇灭大众对这个神秘男人的兴趣,媒体也更加渴望挖掘到关于Jony私生活的一面。美国《连线》杂志网页版的前任总编利安德·卡哈尼(Leander Kahney)接受了这个挑战,出版了一本关于Jony的书籍:《Jony Ive:苹果伟大产品背后的天才》卡哈尼采访了不少Jony的同学、老师、同事,以及跟Jony关系密切的朋友。书中还摘录了Jony曾经发表过的言论。书中一开始讲述了Jony小时候接受的教育。Jony的父亲使得设计技术成为英国学校的必修课程。在Jony 16、17 岁就已经被老师评价为“优秀的设计生”。接着讲述了Jony在纽卡斯尔理工学院学习设计的过程,毕业后前往英国领先业界的设计公司罗伯茨韦弗集团工作,随后他与朋友合伙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Tangerine Design。书中摘录了Jony这个时期讨论项目时候曾发表过的观点。接下来的部分就是讲述Jony如何进入苹果,以及他对工业设计演变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在书中了解到他与他的团队负责过的一些苹果项目,包括第一代iMac 、iPod、iPhone、iPad的设计往事。这本书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和Jony生活、事业和对设计方面的言论,很值得一看。
【牛华网讯】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俄罗斯手机制造商YotaDevice在一封邮件中表示,YotaPhone双屏智能手机将于今年圣诞节期间开售。YotaPhone创造性地拥有前后两个屏幕,机身正面为高分辨率LCD屏幕,背面为电子墨水显示屏。背部的电子显示屏用于完成诸如阅读电子书等的低功耗任务,这样可以有效节省手机电量。今年1月,YotaDevice首次在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该手机。当时,YotaPhone的配置为:运行Android 4.1“果冻豆”系统,配备4.3英寸1280p高清显示屏,搭载1.5GHz双核骁龙S4 Plus(MSM8960)处理器,支持LTE网络,拥有1200万像素摄像头。目前,即将发售YotaPhone的具体参数还尚未曝光,不过期待它的配置能够有所提升,比如说,双核处理器提升为四核处理器等。预计YotaPhone将在俄罗斯本土首发,然后再于欧洲和国际市场相继上市。
日前,相关消息称国内移动4G网络牌照最快会在12月18日正式发放。而在此之前,中国移动早已摩拳擦掌,多方布局。尽管目前还只是用户体验阶段,但记者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广州分公司(下称广州移动)了解到,仅广州地区预约体验4G的用户数已以万计,每天用户数都在不断的刷新。尽管另外两大电信运营商也相继放出布局4G的消息,但仍无实质性进展,这使中国移动在短时间内就建立了4G优势。据悉,目前中国移动在16个城市建设了T D -LT E(移动自主研发的4G制式)试验网,其中,广州、深圳实现了主要城区全覆盖并开始规模体验,其余城市也已完成基本网络覆盖。通信业专家指出,仅看3G终端的出货量,现在中国移动仍是发展最快的电信运营商,在4G上明显领先于竞争对手,发展前景也很不错。用户基础+4G抢闸,将为中国移动定下双保险。而随着互联网、通信产业界限越来越模糊,中国移动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而现在,这个问题也变得逐渐明朗化———近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推出了“流量800”业务,即不向用户收取流量费用,而是向互联网企业进行“后向收费”,采取定向流量包的方式,使淘宝、手机银行等互联网A PP的用户,可免费使用专属流量。专家称,随着4G的提前到来,中国移动可基于高速网络与互联网企业展开更深入广泛的合作,例如基于高清视频的定向流量包,可以在4G网络下让用户无负担地使用,用户体验也将大幅提升,这点是另外两家运营商目前还无法实现的。可以预见的是,广州作为最先开展4G体验,且网络覆盖最完善的区域,这些应用会率先起步,让用户畅享4G。这种情况是3G时代不曾有的新气象。回望5年前3G刚刚起步时,移动互联网产业“小荷才露尖尖角”,没什么成熟的应用。而现在,在线视频、电子商务、大型手机网络游戏、移动金融……这些应用已成为现实,用户需求巨大,使得中国移动4G一出生便风华正茂。有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4G网络前期建设拉动的投资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一旦正式商用,还将带动终端制造和软件等上下游行业,产业规模将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导读]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元素释放能量的电池,它通过电化学反应,而不是燃烧汽油或者蓄电池方式供电,对环境无污染,可谓是最典型的传统后备电源方案。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元素释放能量的电池,它通过电化学反应,而不是燃烧汽油或者蓄电池方式供电,对环境无污染,可谓是最典型的传统后备电源方案。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成功应用于航天领域,随后用于发电和汽车领域。能为手机充电的小型化氢燃料电池Upp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制氢技术也发展巨大,氢燃料电池不再是高端产业的专利,它的尺寸越做越小,成本也越来越低,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Intelligent Energy公司就为我们开发出了一款名叫“Upp”的氢燃料电池,它只有500克,零售价格为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13元)。实际上,Upp与我们常用的锂电池使用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它的出现并不是在对锂电池宣战。首先,Upp并不需要充电,它采用分离式设计,只需要扣上弹簧夹似的氢气储存槽即可立即开始给手机充电,因为Upp本身已经内建了电力转换模块,所以不需要携带变压器,只需要用USB线连接手机和Upp即可。一个储存槽大约可以为一个智能手机提供5次完整充电,每次充电的时间都会比正常USB充电器要少很多。另外,如果储存槽中的氢气即将耗尽,配套的app可以主动发消息给供货商通知邮寄新的储存槽(该服务需要订购),或者告诉用户最近的可更换商店位置。不同于其他仍在试用阶段的产品,Upp已经是可以投入商业用户的完成产品。外媒有对此产品直接上手试用,他们表示Upp的组装质量非常坚固,且能够在类似非洲撒哈拉沙漠等酷热区域使用。起初,Upp计划将和移动服务商合作,销售给那些生活在供电基础设施不稳定地区的消费者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上手视频。
莫斯科手机制造商Yota在CES 2013上发布的电子纸屏幕双屏手机YotaPhone终于要正式上市了,该机正面采用LCD屏幕(1280 720),另一个则为电子纸屏(EPD), 两个屏幕都是4.3英寸。该机在发布接近一年之后,终于要全球上市了(尼玛,这才是期货啊!),时间大概是12月份。在手机上安装一块电子纸屏做什么?按照开发商Yota的说法,主要是用来查看短信通知、玩微博(Twitter、FB……)、看新闻、看图片等需要长时间阅读的静态内容。
过去三年,是中国LED芯片厂商在刀尖上舞动惊雷的黄金时代,也是各路资本竞相角逐芯片擂台的战国时代。三年间,虽然LED上游厂商快速扩张引发库存危机、产业结构的失衡、核心技术的缺失、渠道阻滞、价格战、倒闭潮等诸多挑战使得一些企业步履蹒跚,但是依旧有很多娴熟驾驭市场、长袖善舞的王者企业,总能舞出精彩,取得瞩目的成绩。三年间,变动的时局,艰难的抉择,各路大小资本争相角逐。尤其是去年以来,三安光电入股璨圆光电、德豪润达联姻雷士照明、亚威朗光电的股东剧烈震荡……或并购或停产或重组,中国大陆LED上游的资本擂台动作频频、暗潮涌动。LED芯片厂的资本擂台早在去年,LED芯片资本的擂台赛就已经一触即发,各路芯片厂商更是蠢蠢欲动。2012年8月,台湾企业晶元光电率先砸下40亿新台币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了广镓光电,成为其全资控股公司。晶电并购广镓后,晶元光电所拥有的MOCVD设备接近300台,在设备数量上已基本可以与国际LED芯片巨头相抗衡。在晶元光电“迎娶”广镓后短短三个月不到时间,一心想超越晶元光电成为亚洲第一的三安光电董事长林秀成也抓紧布局。2012年11月,三安光电拟使用自筹资金不超过23.52亿元新台币认购台湾地区第二大外延芯片厂璨圆光电以私募方式发行的不超过1.2亿股普通股,以持有璨圆光电约19.9%的股份跃居为第一大股东。就在三安光电宣布入股璨圆光电不久,德豪润达以雷霆之势通过购买股份和大股东股权转让的方式入股雷士照明,以持有其20.5%的股份成为雷士第一大股东,引起业内一片哗然。除了“安璨恋”、“雷达恋”这些轰轰烈烈极度戏码,其他芯片厂商也是斗智斗勇。今年年初,先是亿元级芯片厂亚威朗光电股东率先发生剧烈震荡,公司停产歇业,启动重组。随后,中国大陆红黄光芯片老大乾照光电与(萨摩亚)金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关于东莞洲磊电子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意向协议》,拟通过从自有资金受让金鹰科技持有的东莞洲磊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方式控股东莞洲磊。紧随其后,马鞍山圆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宣布顺利收购江西睿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已完成转让程序。一场LED芯片资本的擂台赛火热升温,股权收购、参股控股、停产重组等一系列手段被各路伐谋善战者运筹于股掌之中,上游产业整合持续发酵。资本“肉搏”的淘汰赛从产业萌芽期到爆发期再到成熟期的过程,大者恒大的效应越来越强,产业竞技的兼并整合必然会使得一些企业遭遇淘汰。从年初浙江亚威朗歇业到四月大连路美曝出停产,再到奇力、晶发相继停工,LED芯片厂淘汰赛愈演愈热。 123 责任编辑:Flora来源:《广东LED》 分享到:
[导读]这款设备是一款4.5英寸屏幕的中端手机,售价399美元,将率先与芬兰当地运营商DNA合作销售。腾讯数码讯(编译:肖夏雯)2013年11月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月,它见证了许多新技术产品的发布,包括微软、索尼还有苹果的好几款产品,它们在这几周里相继揭开了本品牌本年度最受期待产品的神秘面纱。当你可能以为惊喜已经全部放送完毕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11月27日即将发售的新产品又会挑起你的热情,因为Jolla要在那一天发售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关注数码新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Jolla的故事,它是一家来自芬兰的独立手机制造商,由许多从诺基亚离职的员工组成。Jolla的这一款Sailfish操作系统设备是一款中端手机,4.5英寸屏幕的像素分辨率只有qHD,即960×540,支持LTE和microSD卡扩展,配备800万像素摄像头、16GB内置内置存储空间。此款手机售价399美元(约合人民币2431元),这比同类型的设备要高许多,但是Jolla认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肯定会有很好的消费者市场。不久前,摩托罗拉公司推出Moto G,这是一款中端的3G手机,显示屏分辨率比Jolla的这款智能机还要高,它在欧洲的售价还不到180欧元(约合人民币1475元)。Jolla公司将与当地运营商DNA合作销售这款机器,DNA是Jolla公司去年11月时为Sailfish操作系统项目签署的第一家运营商。很快,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Jolla是否能在一个如此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成功引入新型操作系统了。不过,对Jolla公司有利的一件事是,曾经芬兰唯一的一家智能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将自己的设备业务部卖给了微软,这意味着至少Jolla在本地市场上还有机会有所作为,毕竟大家也愿意支持自己的国有品牌,而诺基亚此时暂时不会对Jolla造成威胁。这款手机何时会在芬兰以外的地区上市还未公布,但是公司之前说过它计划在2013年末之前铺开整个欧洲市场。
[导读]为了讨好企业用户,苹果正在酝酿一系列刺激动作,包括降低硬件成本、软件免费等等。微软、戴尔要当心了,苹果正对你们的盘中餐虎视眈眈。长久以来,巨头微软和戴尔一软一硬基本上瓜分了企业级领域大部分的利润,不过个人消费领域的吸金王苹果已经盯上了这块肥肉。苹果要抢微软、戴尔的地盘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首席分析师泰德•沙德乐(Ted Schadler)称:“虽然苹果尚未主宰计算机领域,但是它却在一天天壮大。如今的苹果已然不再满足于个人消费领域称王称霸,它要抢下微软和戴尔们的地盘,要在这个由巨头主宰的企业级领域虎口拔牙”。为了讨好企业级用户,苹果正在酝酿一系列刺激动作,包括降低硬件成本、软件免费开放以及增强软件的安全性等等。事实上,最近几年,苹果已经开始涉足企业级领域,而且某些地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日前,Forrester Research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在北美地区,18%的企业雇员表示他们正在使用苹果的产品办公,而就在几年前,这个数字仅仅是3%。是什么让苹果的产品走进了办公室?其实很简单,因为员工已经越来越喜欢用苹果的产品办公了。Global Equities Research研究所分析师特里普•乔杜里(Trip Chowdhry)认为:“苹果的移动终端和笔记本能够成为办公室的劳动工具的最大驱动力正是消费者或者雇员们对苹果产品的喜爱”。“苹果的产品很休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减压,而且它的使用界面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这方面,微软显得相形见拙。员工们觉得,用苹果产品办公时效率更高,企业的IT经理们应该意识到这点”。进军企业级市场 苹果已在积极筹备当然了,只有客户的认同还不够,苹果还需要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才行。据了解,为了在企业级领域有所建树,苹果已经开始招兵买马了。本周一,LinkedIn职业社交网站上就出现了一条苹果的发布的招聘信息,职位为企业级销售代表。此外,早在10月初,苹果就曾今在离黑莓总部不远的地方大肆散发招聘广告,要挖黑莓公司企业级销售精英的目的非常明显。据业内分析人士称,苹果公司的销售团队在教育等细分市场素来很强,但是在企业级市场,苹果的销售们一直以来都显得力不从心。对此,乔杜里说道:“苹果从来没有为Mac台式机专门配备过销售团队,但是即便如此,Mac也在全球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那么,如果苹果专门为Mac配备专业的销售人员会带来什么效应呢?相信听到该消息后,微软、戴尔以及惠普们定会忐忑不安。”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曾就苹果是否会在企业级领域发力一事接洽到了苹果公司内部人士,但苹果对此三缄其口。苹果将会重点在移动端发力不可否认,在企业级领域,苹果的硬件产品的价格不如戴尔和惠普犀利,办公软件与微软的Office相比又没有明显优势,所以,苹果将会把重心放到移动终端设备上,通过iPad、iPhone等移动终端设备打开企业级领域的掘金之路。Forrester Research的调研数据显示,在企业级市场,平板电脑的销量有望在2017年拿下18%的份额,这对于在平板电脑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的苹果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不过,Gartner分析师卡罗琳娜•米拉内西(Carolina Milanesi)却表示:“苹果的这步棋走的有些过于激进,因为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他们需要想办法弄清楚一件事——在工作过程中,iPad能做什么,它怎么用”。对此,苹果的首席财务官彼得•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似乎也有同样的顾虑。在上月底苹果公司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彼得特别强调了如何让苹果的移动终端设备更加适合办公。彼得称:“事实上,全球有35000家公司、几百万开发人员正在针对iPad和iPhone开发制定化APP”。移动APP销售商Good Technology今年8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苹果IOS平台在所有企业级移动APP应用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98%和95%。但是就在几年前,苹果的移动设备很难获得企业IT部门的青睐,因为它们太贵,而且操控性不强。而如今,由于iPhone和iPad移动设备的爆发式增长以及有针对性的优化,苹果成为企业级领域主要供应商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北京时间11月14日凌晨,Jawbone官方宣布推出新版Up24健康手环与3.0版本的应用程序。和上代产品一样,Up24同样具有大、中、小三个尺寸,不过颜色只有黑和橘黄两种可选。官方售价149.99 美元(约合人名币913元),相较上代产品贵了20美元。Apple Store和BestBuy等商店也将于近期开始上架销售。Jawbone Up手环是今年最热门的可穿戴式设备之一。不过第一代产品缺少蓝牙同步功能使得传输变得很繁琐。而且在不久前,部分购买第一代产品用户手中的Up发生了不能正常充电或是不可同步数据的情况,很多人开始怀疑产品存在设计缺陷。使得Jawbone Up在消费市场的口碑有所下降。新款的Jaebone Up24手环可以通过蓝牙与iOS设备配对连接,持续同步最新的数据资料到应用程序当中。Jawbone官方表示新品采用和上代产品一样的设计和材质,让使用者可以24小时都随身佩戴着它。另外,新品的电池可以持续正常使用7天,让你一周都可以不需要把Up24摘下来。虽然加入的蓝牙无线传输功能使得Up24相比上代产品减少了3天的使用时间,但省去复杂同步过程的感觉不是时间能换来的。在应用程序上3.0相较旧版本更新最多的是对个人达成目标和最近活动的增强。通过设定“今日目标”完成个性化的任务,并通过连续达成目标体现个人健康与社交分享的价值。而“最近活动”更多的是填补时间中的空白,让保持监测健康的理念一直保持下去。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中国企业究竟能成为弄潮儿还是再次错失机遇?创新能力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大概四年前,在我做创新工场之前,很多外媒跟我聊中国创业创新,他们唯一的问题就是:‘你们都不创新,你们只是在山寨。’”在今年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李开复在发言致辞中表示。但到今年为止,情况几乎完全发生了逆转。今年上半年,李开复接受了至少5次国际媒体的采访,但他们主要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提山寨了,而是“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你们怎么这么牛”。UC浏览器CEO俞永福曾经将中美科技产业做过对比,过去三十年是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十年,代表企业分别是IBM、微软和谷歌,在这三十年中,美国企业主导了行业发展,中国企业都是在向美国企业“学习”。但是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科技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移动互联网这个产业从诞生的时候,中国就处于这个产业的前沿,尤其是中国移动通讯的发展,中国手机上网网民的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所以这个产业中国占据了全球的高点。”俞永福认为。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硅谷风投机构KPCB合伙人Mary Meeker今年5月发布的趋势报告为这种行业变化做了注解。根据报告,到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iOS和Android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2012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移动平台上花费的时间为22%,美国用户为12%。整体来看,中国用户花费了55%的时间在移动和PC上,而美国用户花费的时间是35%。这意味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将首先遭遇移动互联网的各种需求和各种问题,同时,也将首先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从某个角度来看,美国仍然能在某些方面继续引领着全球创新,苹果的iPhone让全球移动互联网大门瞬间开启,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则在几年中拿到移动终端市场的最大份额,此外还有谷歌眼镜、苹果手表,以及Facebook、Twitter和Amazon给全球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颠覆式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从来没有与领先水平如此接近过。以微信为首的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这场全球竞技中逐步树立自己的独特优势。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有类微信产品,但从用户规模以及商业化进展来看,微信都充满了想象力。而在微信之外,手机应用商店(91助手、豌豆荚、360手机助手)、UC浏览器、各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地图(百度,德高)、大众点评等都在各个领域成功“卡位”。不过,中国互联网长久以来的“山寨”风气仍然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影随形”。在微信之后,网易推出了“易信”,阿里推出了“来往”,四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在定位和排版上大同小异,任何一个应用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多个类似版本。相对而言,中国确实在颠覆性创新上存在短板,但360 CEO周鸿祎认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应该是“微创新”。虽然中国已经具备了滋生移动互联网巨头的土壤,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是否能在这轮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成功逆袭?现在还仅仅是开始。
[导读]虽然新品在厚度和重量上略有增加,但依然是一款“完美”的产品。腾讯数码讯 “Amazing!”这是苹果公司副总裁席勒在美国面对新iPad mini首日销量发出欣喜若狂的感叹。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相信他的上司库克也会是同样的表情。迅速回到11月12日的中国,苹果几乎在没有任何官方声音的情况下便上架了新款iPad mini。没有华丽的宣传造势并不代表这款产品不会吸引消费者,但发货时间从上架时的1-3天到很快就变成了5-10天,其间也不过几个小时。新iPad mini两点重大升级,Retina屏幕和A7处理器。究竟升级后的新iPad mini是否已接近完美,或是仍有不足?我们现在就带你近距离感受iPad mini with Retina的魅力。如果你没有时间看完这篇评测,我们仍然可以提前帮你做出判断,“现在,是时候把你手中的第一代iPad mini扔掉了!”。 重量/厚度增加对移动性能无影响客观来说,从上一代的iPad mini外观设计上来看,纤薄的机身、7.9英寸的屏幕、312g的重量,在移动性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完满的程度。因此,当有新一代iPad mini发布消息传出时,可能我们更加关心的是其在颜色上的变化和屏幕效果上的提升。当然,最后我们期待的“土豪金”版iPad mini虽然没有出现,但Retina屏幕的加入却让其达到了真正的完美。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配备Retina屏幕的新一代iPad mini在外观设计上与之前普通屏幕版本机型几乎完全一致,只是Retina屏幕的加入让整机在厚度上有了细微的变化。与上一代机型相比,新一代iPad mini虽然同样拥有一块7.9英寸屏幕,但整机的厚度却增加了0.3毫米(由7.2毫米增加到了7.5毫米),体重也从由之前的312克达到了331克(4G版重量为341克)。此外,除了“土豪金”版没有现身以外,一直被大家期望的指纹识别也没有出现在新款iPad mini当中。除非你是一个数字控,否则0.3毫米的厚度和不到30克的重量提升对你来说肯定没有什么影响。况且,就算是刻意将两代iPad mini产品同时放在手中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和上一代产品进行外观对比时我突然发现,手中那款深空灰色的上一代iPad mini在整机的边角处和背部已经突显出了“岁月的痕迹”,这让我一下意识到眼前这个崭新的新一代iPad mini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如此模样。因此,这里我们强烈建议大家要么在苹果官网购买一个iPad Smart Cover,要么随便买个什么保护套也成,总之尽量避免“裸奔”的情况。视网膜屏幕让显示效果有了质的提升上一代iPad mini发布之初,由于采用了倒退时代的1024x768分辨率屏幕,屏幕显示像素颗粒感十足,曾备受批评。因此,新一代iPad mini中Retina屏幕的更新就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配备有Retina屏幕的新一代iPad mini分辨率为2048×1536,326的ppi甚至超过了9.7英寸的iPad Air,实际显示效果较上代产品有了质的提升。一般情况下,我们平时使用iPad这类平板产品时,实际屏幕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大概在30-40厘米左右。经过对两代产品屏幕部分对比我们看到,在这样的距离下,如果让两款产品打开同一网页,图片的差别可能还并不算太明显,但从文字部分便一眼即可识别出哪个是新一代产品,哪个是老机型。相信,如果你之前拥有老款的iPad mini,当你第一眼看到配备Retina屏的新品时,顿时就会发出感慨:等了这么久,这才是我想要的。此外,在屏幕的对比中我们还加入了全新的iPad Air。我们知道,虽然与新一代iPad mini同时发布的iPad Air屏幕分辨率同样达到了2048×1536,但由于屏幕尺寸不同,iPad Air的ppi只有264,按道理说,实际显示效果应该不如新一代iPad mini。但是对比中我们发现,在两款产品的屏幕亮度同为最高时,虽清晰度没有太大差别,但新一代iPad mini的屏幕在色彩上明显逊色于大尺寸的iPad Air。这种情况不知是个体差异,还是普遍现象,我们在后续将持续对此事进行关注。总体来看,新一代iPad mini在屏幕部分的表现非常突出,显然这也是老iPad mini用户最大的升级动力。不过有一点还是要特别提醒大家,随着新品的推出,苹果对上一代iPad mini价格进行了调整,目前16GB WiFi版官网售价仅为2098元,与新品相差近800元。那么,如果两代产品仅仅是屏幕的差异,你会为此而买单吗?别着急,各位接着往下看。[!--empirenews.page--]搭载iOS 7.0.3系统 iWork全免费新一代iPad mini搭载全新的iOS 7.0.3系统,系统整体的扁平化风格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许多上一代iPad mini用户反映在升级了新的iOS 7系统之后会有略显卡顿的情况出现,然而新的iPad mini就完全没有卡顿,得益于新一代iPad mini在硬件上的提升,系统流畅度显得非常不错。在拍照功能上,新一代iPad mini继承了iPad Air的超高速连拍的能力,经过实际上手体验,速度表现虽然与iPhone 5s相比不了,但是依旧达到了一个很快的速度。另外由于优化和设定不同,iPad mini和iPad Air一样,在用户按住拍摄按键时的拍照速度都比较慢,而手动点击的速度会相对高一些,这方面的使用感受与iPhone5s按住拍照按键即可超高速连拍的体验截然不同。另外在软件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为9月1日之后购买的新设备提供iWork免费支持,这台iPad mini Retina版显然处于获得免费的范畴当中。不过如果你登陆过其他账号,在打开应用商店的时候,iWork组件显示是68元一个,然而当系统检测数硬件是新硬件刷新之后就会变成“免费”状态了,所以大家在安卓这几款应用的时候还要耐心等待一会儿才行。如果说iWork的免费,让iPad Air更加适合当做生产工具来使用,那么尺寸只有7.9英寸的iPad mini则比较适合阅读、游戏等应用。硬件性能提升3.5倍 续航无压力在硬件方面,全新iPad mini最大的升级便是来自于屏幕。新iPad mini采用7.9英寸的ppi高达326的2048 x 1536分辨率IPS广视角硬屏,屏幕的显示效果非常不错,显然一代用户对iPad mini升级的最大期望,被苹果在全新产品上彻底实现了。那么同时升级了处理器和屏幕分辨率,实际的体验有没有因为分辨率的提升而被削弱呢?答案是没有,对比上一代iPad mini,在运行同一款游戏的过程中新的iPad mini Retina表现非常良好,除了画面更加细腻之外,在流畅度上我们感受不到什么明显的不足,毕竟处理器在性能上的提升相对于前作是非常明显的。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新款的iPad mini Retina采用的A7处理器相比上一代iPad mini提升幅度非常明显,单核心性能由496陡然提升为1387分,而多核性能也由之前的751分提升至2517分,几乎是上一代iPad mini所用A5处理器的3.5倍左右,正是这样的提升才保证了显示分辨率增加以及搭载iOS7之后整体的流畅性。不过相比较iPad家族最为旗舰的iPad Air来说,新款iPad mini Retina的性能得分还是稍显逊色一些,相差在100分左右,不过这点差距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我们可以认为iPad mini Retina和iPad Air的性能水平基本在同一个水平上。另外新一代iPad mini搭载了1GB RAM,相比上一代iPad mini 512MB大小的RAM来说,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从容,未来一段时间应对iOS系统的更新也能够顺利应对。众所周知全新iPad mini Retina配备了更快更省电的A7处理器,也是正式这款处理器的加入,才使得iPad mini能够在采用了Retina屏幕的同时又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续航时间,要知道上一代iPad mini可是没有这种待遇的。新款iPad mini Retina在续航方面的表现相当给力,正常的间歇性使用6小时之内仅消耗了30%的电量,按这种趋势来说正常连续使用达到官方宣称的10小时续航看来是没什么问题的。苹果一向不会在宣传手段上忽悠消费者,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室内弱光环境拍摄样张室内自然光+灯光样张北京雾霾实拍样张另外在摄像头的配备上,该机延续了上一代iPad的水平,后置摄像头达到了500万像素水平,而前置摄像头的分辨率达到了120像素。后置摄像头的整体拍照效果还是相当靠谱的,只是没有明显的效果提升还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哪款iPad更适合你?众所周知,当配备Retina屏幕的iPad mini和iPad Air发布之后,苹果目前共有iPad Air、iPad 2、配Retina屏幕的新一代iPad mini和老款iPad mini四款产品同时在售。那么,老款iPad mini还值不值得买?而在配备Retina屏幕的iPad mini和iPad Air之间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实际上,当今年苹果发布了新一代iPad mini和iPad Air之后,在两款产品硬件配置几乎相同的情况下,用户在iPad上的选择将更加简单。不管你之前是否已经拥有iPad产品,新一代iPad mini和iPad Air都完全可以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具体买哪款,只要看好尺寸、想好你对移动性的需求,剩下来就完全看兜里的钞票了。[!--empirenews.page--]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给你点建议,如果你喜欢在大屏幕上玩游戏、喜欢用iPad看杂志、喜欢把网上找到的好玩的东西用iPad的展示给别人,那么尺寸更大的iPad Air一定会合你的口味,而如果你用iPad更多的是在路途中、在餐馆里、甚至在被窝里,那么小尺寸的新一代iPad mini将更加适合你。当然,如果你从来没有体验过Retina屏幕的感觉,又不想花太多钱,那么目前所有iPad产品中价格最低的老款iPad mini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你要清楚,新老两款iPad mini除了在屏幕方面有着较大差别以外,处理器等硬件性能也有所不同,而且同样差别较大。至于为何iPad 2还在卖的问题,有一种说法称,iPad 2销量不错且利润可观。的确如此,尽管目前许多消费者对Retina屏幕的iPad产品情有独钟,但是由于iPad在一些行业用户手中已经成为了生产力工具。这类用户要的仅仅是丰富功能和一个相对实用的性能,外观、显示效果并不在他们的特别考虑之内。虽然可以预见iPad 2肯定会逐渐退市,但并不是现在。总结:小尺寸平板最佳之选不可否认,在整个平板市场中,苹果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iPad mini的出现则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小尺寸平板产品的诉求。虽然第一代iPad mini在屏幕分辨率方面的“倒退”似乎给了其他阵营中的小伙伴们一丝希望,但在苹果“等待”的这一年当中,不管是风风火火的Android阵营,还是垂死挣扎的Windows一方,都没有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用句电影中的对白来说,正是“给了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因此,配备Retina屏幕的iPad mini的到来更像是苹果在向平板市场的一次“王者归来”的炫耀与示威。从本次发布的配备有Retina屏幕的新一代iPad mini来看,它不仅仅只是显示效果的提升,超前的64位架构的A7处理器和M7协处理器更是再次显示出了苹果在技术上的强大实力。而这一切再加上iOS 7的搭载,更在体验上全面超越了其他同类产品。虽然新品在厚度和重量上略有增加,并且没有配备大家一直期待的指纹识别功能,但这些都并不足以影响到我们对这款产品最终做出“完美”的评价。如果需要一句话对新iPad mini未来的走势做出判断,我们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它将是今年圣诞和明年新年礼物的主角”。返回腾讯网首页>>
苹果iPhone5S、5C登陆国内市场已接近两个月时间,而两款新品的市场表现却截然不同。据国内手机连锁迪信通昨天(14日)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iPhone 5C销量不及iPhone5S三成。迪信通公布的苹果iPhone新品销售数据显示,自9月20日正式发售至今,在迪信通销售的两款iPhone新品中,iPhone5S占78.6%、iPhone 5C仅为21.4%,iPhone5S与5C的购买比例为3.68:1,国内消费者购买iPhone新品首选5S。而据国外数据分析公司Localytics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市场iPhone5S和iPhone5C的购买比例为2.23:1,大幅低于国内市场的购买比例。迪信通高级副总裁齐峰表示,目前iPhone5C的售价比5S低1600多元,虽然5C的性价比极高,但大多数消费者仍不买账,更愿意购买价格较高的5S产品。国内消费者比较抵触贴有廉价标签的iPhone产品,iPhone5S便成为大家购买iPhone新品的首选。记者古晓宇
网易科技讯 11月15日消息,阿尔卡特朗讯(下称“阿朗”)CEO Michel Combes今天公开透露,该公司已经夺得中国移动4G核心网招标24%的市场份额,在中标企业里位列第一。据悉,中国移动4G核心网招标结果已于近日确定,阿朗旗下的上海贝尔获得了24%的市场份额,华为、中兴仅随其后,与前者相比份额相差微小。今年10月,中国移动曾公布该公司2013年4G网络工程核心网融合设备的集中采购招标结果,上海贝尔、中兴、华为、爱立信、诺西、新邮通等企业中标,不过当时并未公布各家中标份额。据了解,核心网是4G基站之外的采购。在此之前,中国移动2013年4G网络工程的主设备招标结束,华为与中兴份额相同均为26%,爱立信与上海贝尔、NSN份额相同均为11%,大唐为9%,普天、新邮通与烽火份额相同均为2%。据悉,中国移动2013年4G网络工程的主设备招标共涉及20.7万个基站,55万载扇,投资额超过200亿元,是中国移动4G网络投资周期中的最大一单,不过4G核心网招标并不包含在主设备招标范围之内。这几次设备招标的份额结果,基本定下了各大设备商在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的蛋糕划分。按照中国移动的建网计划,2013年至2014年间将建成35万个4G基站,其中2013年新建超过20万个4G基站,建网城市超过100个。(陈敏)
钛媒体注:作为样板级的民营企业,华为的规模和发展史,在中国,几乎无可匹敌,华为员工的高薪酬体系也一直令人膜拜。包括华为高薪酬体系的背后,核心支撑力量是华为独具特色的“虚拟股”制度,即华为在员工管理上,通过签署所谓的奋斗者协议,向员工发售虚拟受限股,而购买股票的方式是公司内部贷款,员工获得的分红可以用于偿还贷款,以及继续购买配股。从今年开始,曾经尽享华为管理红利的内部员工却开始纷纷表达出对未来的忧虑。钛媒体作者宿艺曾在其文章《华为员工开始反思虚拟股》中,也提出疑问,华为试图捆绑住员工、号召“共同奋斗”的虚拟股配售制度已经暴露出企业治理层面的众多问题。在未来几年内,华为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就将结束,虚拟股为员工带来的利益将大打折扣。虚拟受限股,带给华为大部分基层员工的,不只是对于分红回报的预期,也包括了和公司的深度捆绑。然而,由于电信设备市场趋于饱和,在一片红海之中,员工对未来之虑也可以理解。按照部分媒体的评论,“乃至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替华为充当炮灰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员工”。除此之外,华为归属的问题早就成为其内部员工和媒体讨论的高压线。毫无疑问,华为已当之无愧是中国最伟大的民营科技企业之一,而华为模式本身,也已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案例剖析价值。归属权和虚拟股的员工之忧,更让“华为式管理”成为本土民企管理模式极特殊案例。如果说华为早期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出于解决民营企业贷款困难、吸引高级人才在特殊中国国情下的特殊选择,那么,当企业规模逐渐壮大,现代企业管理成为主流的当下,这样的模式是否还能够适合企业的生存法则?这也恰好是华为员工普遍忧虑的大背景。而公司内外流传的各种华为接班问题、归属权问题,都给华为系公司蒙上了更为扑朔迷离的色彩。以下是钛媒体作者,行业资深人士刘凝的独家来稿,对有关华为归属权问题进行细细解剖,也可以说是一份最为详细和清晰的梳理:华为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不仅这种话题在华为内部不做讨论,即便在媒体上,也很难见到比较清晰的梳理。原因在于,有关整个华为体系下各个公司的归属权问题,长期以来就一直隐藏于从不公开的文档和条款之中。 神秘的法人股华为最为主要的实体公司,便是外界所熟知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技术”)。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技术,早期持股股东均为法人股(分别为深圳市华为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为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2001年,任正非作为自然人股东,出现在华为技术的持股股东名单中(另一股东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2003年3月14日,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成为华为技术的持股股东,任正非退出华为技术自然人股东,取而代之的,则是当时华为负责财务的执行副总裁纪平,以象征性的万分之一比例,和华为控股一起,成为华为技术的持股股东。这种临时性举措,也成为后来 “纪平曾经是公司自然人股东之一”(惟一曾经拥有和任正非同等意义身份的象征)传闻的来源。而事实上,这仅仅是因为华为控股股东变更过程中的插曲而已。纪平作为自然人持股,开始于华为控股成立,结束于2004年12月,任正非再次成为华为技术自然人股东。自2004年至2008年,任正非同时拥有华为控股和华为技术的自然人股东身份,而到2008年5月,华为控股开始单独100%持有华为技术法人股权,而任正非则成为整个华为集团,唯一作为自然人股东的人。(见表: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要股东注资及持股转变。)甚至华为董事长孙亚芳,也不能享有这种独一无二的权利。更甚至于,身为总裁的任正非,拥有对董事会决议的一票否决权,这和任正非倡导的公司现代管理制度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能够让这种“一票否决权”合理化的理由,就包括了独一无二的自然人股东身份。但是,公开化的“惟一自然人持股人”身份,只是表明了任正非在整个华为集团独一无二的地位;而要拥有任何时刻都能掌控华为的能力,显然仍然需要从法律层面入手。华为属于谁?尽管华为多年来,一直对内部员工进行配股,但这些股票并非真实存在。2003年,一份广东省高等法院的判决,确定了华为员工持有的股票,仅仅属于“虚拟受限股”,即该股份在法律意义上和公司所有权毫无关联。而能够决定华为集团归属的,仍然在于任正非持有的自然人股份,已经“华为控股工会委员会”所持有的近99%的法人股股权。对于任何公司,无论上市与否,股权和利益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个人占有的比例和份额。而“华为控股工会委员会”所持有的华为技术近99%的股权,又属于哪些人呢?值得关注的话题是,尽管任正非于2012年9月曾明确表示,“华为不开放就要死亡”,但在任何场合,华为董事会,乃至任正非本人,从未就“华为究竟属于谁”有过表态。事实上,华为控股作为商业机构,在工商行政部门的备案,仅限于公司章程。而“华为控股工会委员会”所持有的华为技术99%法人股,利益上如何分配,其真相则记载于“华为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章程”条款中。然而,即便是华为的高级副总裁们,也从未见过这份神秘的文件。“华为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章程”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神奇的武功秘籍一般,能够见到这份文件的人,往往意味着最有可能参与到利益分中。这也是每年有关华为配股和分红确定,不是经过董事会讨论,而仅限于任正非和孙亚芳,以两个人规模的“股东代表会”来决定的原因。去家族化?2013年3月30日,任正非在华为控股持股员工代表大会(该会并非前文的“股东代表会”)上表示,“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因此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然而,任正非至少在2017年以前,仍然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在这一时间点之前,即便任正非的决定不能在华为内获得支持,但他仍然否决任何其他可能。“华为的很多东西,都是依托一些参照系的变异。例如《华为基本法》的出台,其实就是依托1990年代的《香港基本法》,而华为最高层的“自律宣言”,则是借鉴同时期实施的国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而工会委员会持股,也可以完全视作是华为内部的所谓‘全民所有制’或者‘华为小国资委’。”一位前华为高管如此评价,“唯一不同的,便是一票否决制,只有任正非拥有,而其他董事会成员没有,这是和国家当前的政治治理结构最大的不同,更类似于1979年以前的中国。”[!--empirenews.page--]这也是业界理解的,任正非推崇和类似于毛泽东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尽管任正非表示,公司接班人“是大家说了算”,但在具体过程上,表现却耐人琢磨。2011年4月,华为总裁任正非和公司高层召开“如何与奋斗者分享利益”座谈会时表示,将于2012年减持部分股票,然而结果并非如此。虽然个人占股比例,由原先的1.3%降低到1.18%,但导致这一变化的,仅仅是因为华为增发虚拟股获得的资金,导致华为控股总股本金额上升,进而拉低了任正非个人的持股比例?截至2013年10月,虽然任正非作为自然人股东,在华为控股的出资金额并没有任何变化。而另一方面,2010年10月,有传闻称,因为董事会表决阻止任平(任正非之子)进入董事会,华为董事长孙亚芳面临出局危机。随后,任正非11月借内部视察讲话方式,对外界澄清,并无赶走孙亚芳意图。最终的结果是,2011年,孟晚舟(任正非之女)成为华为控股董事会常务董事,并担任华为集团CFO一职。而任树录(任正非之弟),则同样位列华为控股董事会中,担任监事一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简称“慧通”)。这家公司同样由华为控股全资控股,主要业务便是面向华为集团旗下其他公司进行劳务派遣。任树录曾担任过慧通董事长,而孟晚舟也曾经是慧通的董事。2013年开始,任平开始担任慧通总经理。实际的情况是,早在2011年开始,未曾入选华为控股的任平,就已经是慧通日常运营的直接控制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要股东注资及持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