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E基站首次集采 中国联通入场4G竞赛

    在中国4G元年这个关键节点上,牌照发放、制式选择等问题进一步明朗化。近期,有消息称中国联通即将开展LTE基站首次集采工作。首次集采计划采购LTE基站5.2万个,其中TD-LTE基站1万个,FDD-LTE室外基站3.4万个,FDD-LTE室内站8000个。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先后进行首次LTE集采招标后,中国联通LTE集采姗姗来迟。本次集采计划也意味着,中国联通最终也将选择TDD/FDD融合组网的方式。后续建设发展中,在3G时代领跑的中国联通如何进行融合组网?家底相对薄弱如何平衡3G与4G网络建设投资,避免重蹈当年2G时代CDMA+GSM的覆辙?一系列的问题让中国联通的4G建设备受关注。明确融合组网今年已来,中国联通对于4G的态度呈现“拐”形。有关专家表示,中国联通WCDMA/HSPA/HSPA+只适合向FDD-LTE演进,如果向TD-LTE方向演进,网络升级将面临更多挑战。在今年4月份中国联通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也曾表态,“有关4G牌照政策,经过管理层的研究,决定将坚定不移走现有技术路线,即FDD制式的4G网络”。但是仅仅四个月后,中国联通的态度就发生主要改变。在8月份的2013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常小兵指出,中国将率先发放TD-LTE牌照。中国联通已经开始了TD-LTE试验网的建设。随着年底开启LTE网络建设计划,中国联通最终也选择了TDD/FDD融合组网。有中国联通人员表示,采用TD-LTE将可以获得更多频段资源,融合组网耦合产业链更为有利。三家运营商LTE集采信息的公布,使得有关4G牌照发放问题也格外明朗。此前,业内专家对于中国移动将获得TD-LTE牌照,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获得TD-LTE和FDD-LTE双牌照的预测基本已成定局。根据近期频段资源划分显示,中国移动的4G频段均在TD-LTE规划频段内,而中国电信将获得1.8GHz频段资源、中国联通也将获得2.1GHz频段,这两个频段都是之前划分给FDD-LTE的频段资源。在牌照的具体发放问题上,零点咨询TMT研究员曾韬对《通信产业报》(网)表示,对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来说,只要TD-LTE牌照同时发,FDD-LTE牌照早晚并不重要。两家运营商采用融合组网必然将同时开启FDD-LTE网络建设。抉择并不容易作为3G的最大赢家,中国联通的4G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有专家指出,融合组网测试开展较晚,将面临后续产业链问题,如何平衡3G与4G网络建设投资等成为中国联通4G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联通2012年10月在杭州、武汉、深圳、长沙、保定、郑州等6个城市开启了4G试验网建设,采用的都是FDD-LTE制式。直到今年6月中国联通才开展融合组网测试。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在2013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透露,中国联通正在进行FDD-LTE和TD-LTE的融合组网测试。对于融合组网的发展,有专家指出,从基于覆盖到负荷到传输融合组网不断深入,TD-LTE和FDD-LTE融合的深度逐渐加强,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川通信设计院程德杰对《通信产业报》(网)曾表示,由于FDD/TDD融合组网的建设成本要远高于单模组网方式,有研究表明,采用FDD/TDD融合组网,其建网成本要较单模方式高30%左右。虽然中国联通对3G网络的投资正在得到丰厚的回报,但其仍然是三家运营商中营收最少的,被拖入4G竞赛后,有限的资金要平衡3G和4G网络的发展,过高的建网成本将成为中国联通面临的一大难题。曾韬对此表示,“中国联通资金缺乏,目前优势在于发展3G用户,因此中国联通融合组网策略可能与电信相似,TD-LTE网络主要覆盖主要城市,而其他地区以建设FDD为主。”不管愿意与否,中国联通已经被拖入了4G竞赛之中。据了解,下个月中国联通网建部将与十余家设备厂商在亦庄进行设备测评。各地联通也已明确要求在主要城市的三环以内或主城区年内必须建成4G。

    半导体 中国联通 LTE基站 4G 组网

  • 三大运营商4G首次招标:混合组网竞争开始

    只有最后一名队员也站在了起跑线上,竞赛才能真正开始。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4G设备招标结果落定之后,中国联通即将启动4G设备招标的消息终于在上周传出。至此,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首次4G设备招标终于都有了眉目。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招标要求来看,这两家运营商未来获得“4G双牌照”已无悬念,唯一不确定的就是接下来怎么进行TD-LTE/FDDLTE融合组网,怎么摸着石头过河、怎么在这一场即将鸣枪的新一轮竞争中取得领先。首次4G设备招标落定中国移动最先站在4G起跑线上开始热身运动的原因不必赘述。在一年之前的2012年,也就是国内3G商用第四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刚刚获益其中的时候,中国移动吹响了4G号角,开始了首轮4G设备招标,并在多个城市建设TD-LTE试验网。2013年年中,中国移动又启动了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的设备招标,规模巨大。按照中国移动的计划,这次招标共涉及20.7万个基站,55万载扇,投资额高达200亿元。从8月份揭晓的招标结果来看,有9家设备厂商分食了这块大蛋糕,其中,中兴和华为的份额过半,爱立信、NSN和上海贝尔约占三成,大唐、普天、新邮通和烽火这四家也获得一些份额,招标结果总体上是中外兼顾、利益均沾。几个月之后,原本提出“如果获得TD-LTE牌照,希望租用中国移动网络”的中国电信转变了态度,启动了覆盖全国31个省的首次4G设备招标。据了解,中国电信以“邀约”的方式进行了这次4G设备招标,涉及6-7万个基站,FDD LTE和TD-LTE两种制式的设备各占一部分,比例约为7:3。这意味着,中国电信未来必将进行TD-LTE/FDD LTE融合组网。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的4G设备招标启动最晚。据了解,中国联通目前正在规划招标事宜,即将开始进行4G设备招标,预计招标规模约为5.2万个基站,其中包括3.4万个FDD-LTE室外基站、8000个FDD-LTE室内基站、1万个TD-LTE基站。随着中国联通启动4G设备招标,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首次4G设备招标终于全部落定。不过,三家运营商的这些动作都只是热身运动,它们刚刚站在了起跑线上,等待竞赛枪声的响起。电信联通获双牌照已无悬念尽管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决策层还未明确具体的4G发牌时间。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上周在“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报告会”上,就有关业界关心的国内4G牌照何时发放问题对媒体表示,“国务院已经做过决议,目前我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整体工作在有序进行过程中。”实际上,在今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备受关注的4G牌照发放期限就已经被正式确定,会议要求“相关部门、企业在年内推动发放4G牌照”。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年的最后两个月内,4G牌照将正式发放。目前,4G发牌的障碍已经被扫除,最为重要的频谱资源也基本划分完毕。据悉,中国电信将获得1.8GHz频段(1755-1785MHZ/1850-1880MHz),中国联通将获得2.1GHz频段 (1955--1980MHz/2145-2170MHz),这两个频段都将用于FDD LTE网络建设。而在此之前,工信部已将2500-2690MHZ频段都划分给TD-LTE,多达190MHZ的频谱资源将足够三家运营商共同使用。频谱资源的划分、设备招标的要求,都表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4G双牌照已无悬念,未来都需要进行TD-LTE/FDD LTE融合组网。混合组网利弊参半近一年前,中国移动在香港地区开通了亚太地区首个双模LTE网络,为内地启动TD-LTE/FDD LTE融合组网开辟了试验田。实际上,在中国移动香港公司正式启动LTE融合商用网络之前,国际上已有多家运营商开通了LTE融合网络或两张网络的融合运营。业界普遍认为,由于技术层面的差别,决定了TD-LTE和FDD LTE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各有优劣,再加上FDD LTE频谱资源日趋紧张,推动LTE融合组网将成为必然趋势。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在中国内地,有望获得两张4G牌照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将进行FDD LTE/TD-LTE融合组网。“中国电信将采用FDD LTE/TD-LTE融合组网的方式组建4G网络。”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此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由于频率是制约运营商的最核心资源,在4G时代,融合组网不可避免。”对于运营商来说,频谱资源最为珍贵。王晓初介绍,在中国电信的4G网络规划中,大范围、广覆盖的4G网络将使用FDD LTE制式,而市区内人口稠密地区将使用TD-LTE制式。据了解,这些做法正是借鉴了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的运营模式。虽然运营商进行LTE混合组网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但仍有一部分业内专家认为,在技术上,单一运营商运营多制式网络,或者在单一业务网络上运用多种技术模式,是运营商的大忌。多年前中国联通同时运营GSM和CDMA的失败,就是一例。这部分专家认为,LTE融合组网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无奈之选,因为从技术演进和全球实践来说,WCDMA向FDD LTE演进最直接,也最合理,而全球几乎所有的CDMA运营商也都选择了向FDD LTE演进的路径。新一轮竞争即将开始技术上的讨论一时半会还不会休止,运营商最终还是会按照国家的资源分配去运营各自的4G网络,并开始新一轮的竞争。在3G时代扭转的运营商竞争格局,也许会在即将到来的4G时代被再次打破。众所周知,自2008年电信重组、2009年3G正式商用以来,实力最弱的中国联通,以及获得移动网络运营资格的中国电信,都因为拿到了优质的3G牌照而实现弯道超车,并在新增市场上获得了比较均衡的份额。在国内3G商用的这四年里,中国移动曾经在2G时代创下的高达70%的市场份额被打破。尤其是在近一两年里,由于移动通信普及率不断提高、行业内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加之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的严重冲击,中国移动多年前的用户及利润高增长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一个可以参照的数据是,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3.6%,而中国移动出现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9%、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8%的“史上最糟糕”业绩。就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刚刚从规模商用的3G业务中获利的时候,中国移动在工信部的批复同意下吹响了4G号角,率先在国内大规模建设4G试验网。虽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最近也站在了4G网络建设的起跑线上,但与“热身”近两年的中国移动相比,气势上已稍显落后。[!--empirenews.page--]在4G这条新的跑道上,三大运营商未来会如何进行网络规划、如何进行业务运营、如何进行品牌包装,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强者会不会重振旗鼓,后来者会不会再获新生?

    半导体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4G 组网

  • 智能手表大潮下 瑞士手表“自信”的理由

    20世纪70年代,瑞士手表制造商曾低估了石英手表的重要性而曾经一度导致几乎破产。尽管,瑞士手表行业已经复苏并且繁荣,但是今天它仍然面临着来自智能手表界的新的挑战,比如:三星Galaxy Gear。在经历了40年的石英时代后,传统手表的地位依旧稳固。Deloitte顾问的调查指明,瑞士行业中的三分之二的高管认为智能手表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如果你的男朋友送给你的是一个电子智能表而不是一个漂亮的瑞士钻石表,你会怎么想?”Johann Rupert说 道:“我不认为这将会对传统手表构成威胁。”作为一个亿万富翁,他掌控了销售13个牌子的手表的公司Financiere Richemont, 包括Cartier 和 Vacheron Constantin这些手表大品牌。作为苏黎世Boston咨询会的一个成员,Andreas Hofer认为手表工业应该对智能手表的到来感到振奋。研究员Strategy Analytics预 言今年可以销售1百万智能手表,而在2014年这个数字会涨到7百万。Sanford C. Bernstein预测在出售iWatch的第一年,苹果公司 将会见证它带来2.3到5.7千万美元的财政收入。一个习惯在手机上查看时间瑞士手表工人Hofer说到:“不应该过早断言这将个趋势不会影响他们,他们或许该谦虚一点。”高端的瑞士手片面地看其实是低技术含量的,他不应该继续存在了。当电子石英表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之后,很多消费者抛弃 了旧式的机械表。瑞士手表厂员工人数从1970年的90000下降到1984年的区区30000,公司数量也从1970年的1600家下将到今天的600家石英手表更便宜可靠,即使是最贵的机械表一个星期也会有几秒的误差。而且每隔几个星期的维修费用足够买两个iPhone了。尽管一直依赖几个世纪以前的旧技术,手表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就一直在加强自身。瑞士出口的时钟比去年高了11个百分点,创造了237亿美元的记录。机械手表去年的收入达到了58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整个手表市场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根据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公司的研究员预测这个份额在2016年还会增长33个百分点。高端瑞士表可以达到天价:Patek Philippe的“Sky Moon Tourbillon”价值130万美元,Franck Muller的“Aeternitas Mega 4”价值290万美元。30岁的Gabriel Vachette说道:你对手表了解的越多,你越能了解其中的奥妙“他运营着一个关于手表的网站并拥有20家企业。Vachette认为你可以从外观漂亮的手表讲述一个故事,而购买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人则在一两年就会换新的。 12 责任编辑:Fgirl来源:安珀网 分享到:

    半导体 智能手表 石英 AC GE

  • 行业利润走低 “土豪心态”下的LED企业必将破产

    自2011年以来,钧多立、愿景光电、博伦特、浩博光电、大眼界、亿光倒闭、十方光电等一批LED显示屏企业相继倒闭,雷星光电、中山市雄记灯饰厂没能坚持到LED照明进入民用市场的黎明,台湾的LED晶粒厂奇力光电、中山市世豪磊晶厂等倒闭破产,洗牌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LED行业,2012年深圳倒闭的LED生产企业就已达80余家,2013年“LED行业位列中国十大即将破产行业”一言再掀风雨……LED行业洗牌的浓云短期内似乎并未打算消退,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谁能主宰沉浮?谁又将沦为“炮灰”?LED行业破产潮沿袭至今已有两三年了,当我们再次翻出LED破产企业的“旧账”,眼前的局势已逐渐明朗。“土豪式”管理企业大跃进伤不起!深圳市浩博光电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15000多平米的工业厂房,曾获“深圳知名品牌“、“诚信示范企业”、“中国著名品牌”等各大奖项。不过在2012年11月份,企业因资金链问题倒闭在已经满载的订单面前。更早于浩博成立的深圳市钧多立实业集团,破产前公司已经在全国拥有四个生产基地,有100余台荷兰ASM公司进口的高端LED光电产品生产设备组成的全自动化LED点阵、SMDLE以及LED显示屏自动贴片等多条生产线。2013年刚刚作别LED行业的雄记灯饰同样规模过亿。有订单没利润、有收益没资金、有实力没战斗力,这是大部分LED企业的通病。LED行业从2008年开始迅速膨胀,不少人就是搭上这趟快车在短短几年内身价几十倍翻番的。早期LED入行门槛极低,投入个几十万就能开厂,只要产品质量不是太差,一年下来就变身几百万,说那些年LED成就了一大批“土豪”一点也不为过。“土豪”,原指在旧社会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被网友引入虚拟世界,指代一些在网络游戏上舍得花大钱的玩家,简单点说就是很土的富豪,“土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暴富、无度挥霍、华而不实。以浩博为例,2008年其注册资金为200万,而在2011年营业额为2亿左右,2012年定下的销售目标为5亿元。随之,企业不只在新品研发上投入很多,在业务上又从显示屏拓展到照明,砸下数百万重金,再包括企业形象包装、人员培训等,开销巨大。而今年8月份破产的十方光电,在今年6月份,也就是破产前两个月,与蓝科电子合作研制一款命名为“蓝极星5353”的三合一直插灯,十方光电对这款产品寄予重望,声称“三合一直插今后必将取代传统的346灯和室内表贴。”十方光电更是承诺,新产品发布的前三个月将不计利益,零利润开拓市场,用三个月的时间打开市场,在不少人看来这种“冒进”形式正是造成其破产的主要原因。倘若放在前几年,行业利润保持在30%-40%的高位,浩博们要实现快速扩张根本不是问题。可近年来行业形势已急转直下,据称,在LED显示屏领域,企业想要获得盈利就必须保持20%以上的毛利润。2011年行业的净利润平均为25%左右,但2012年的毛利仅为15%左右,利润已呈负增长,显然,即便是订单满载也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大跃进”。而企业管理者还如“土豪”般挥霍,企业最终只能是不堪重负。行业利润走低财务杠杆慎用!浩博光电倒闭前,为了填补供应商的欠款,浩博光电开始借用客户下单提前支付的定金。不过由于对供应商押款严重,供应商开始停止供货,一些客户虽然支付了定金,但却没有收到产品,由此,浩博进入了恶性循环。同样,均多立经营不善,拖欠200多名员工的工资约61万元,还欠下某银行2000多万元贷款,而后遭到了30多名员工和供应商的“包围”;而雄记的38家供应商超过4000万的货款直到破产时仍然没有着落。可以说,每个走向破产的LED企业背后都有一座无法跨越的债务大山,而显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过去的08年到12年LED显示屏行业发展迅速,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市场份额,把财务杠杆用得比较极致,公司本身规模不足以支撑做这么大的生意,但是在利益面前很多企业都冒险去做了。这时候企业就面临负债问题,负债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欠银行的钱,一个是欠供应商的钱。在行业高速发展时这个问题看不出来,但当行业放缓或者渐入层次的时候,负债问题就会变成一个火药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会产生爆炸。柏狮光电销售总经理王鹏说:“注册资金只有三四百万,而负债率却高达一两千万,这就是过度利用财务杠杆的表现。”深圳亿光员工在讨要自己薪水时,企业老板的代表说,别人还欠着公司的钱,员工想讨薪可向欠企业钱的客户去要。这看起来很荒唐,但却反映了公司存在的三角债务问题,这样的问题同样普遍存在于其他LED企业中。之前市场红火,很多企业就努力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即使在没有充裕资金支付供应商款项的情况下也乐于这样做。同时,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放松了自己的销售方式,延长了客户的回款时间。这样做对自己或者说对行业的损害都是比较大的。当一些供应商坐不住的时候就会向企业挤兑,企业收不回客户欠的款项,而又还不了供应商的欠款,这就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加上LED企业成立时间一般都不是很长,企业在资金上也并也没有充足的积蓄沉淀,当负债达到临界点,资金链崩断也就成必然。之前倒闭的钧多立、愿景都是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无法妥善解决都倒闭了。行业寒冬期成本控制将是企业生死决定因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LED行业利润已经走下坡路了,也有不少的企业已经失败了,你还会继续做这一行吗?”我们曾就此问题采访过一些业内人士,在大多数LED从业者看来,LED企业破产并不能说明LED行业的好坏,行业发展太快,鱼龙混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LED行业洗牌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位业内人士总结道“LED行业的乱其实更多的是管理层的乱,本身深圳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人心就浮躁,LED发展速度过快也很浮躁,管理者浮躁,企业就会跟着浮躁。早前形势好的时候大家都习惯了吃肉,现在‘寒冬期’还没习惯喝汤,整个思路没转变过来就很难做好企业。”而如何做到“不浮躁”呢?简言之,就是控制成本、踏实务实,也就是说要改掉在LED行业暴富时期遗留下来的“土豪式”做法。精兵简政。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得好不好,往往从通讯录就可以看出来。不少企业总体产能可能也就一到两个亿,但是管理层冗员繁杂,一人就能管理好的团队却同时设三个相同性质的岗位,或者是企业五花八门的部门太多,十几个副总十几个总监,堪比国企架构。LED企业属于生产型企业,如果出现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比生产线上的还要多,头重脚轻,那么肯定是不合理的。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拖累了生产效率。[!--empirenews.page--]留住人才。作为生产型企业,LED对人员的依赖还是比较大的。员工的成本控制也就成为了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企业占据一定地位的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如果仅仅是雇佣关系,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参与感,员工就很容易流失,一旦员工离开就给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而熟练的老员工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注重实效。前几年,LED行业正处于快速膨胀时期,很多企业为打造出知名度,一窝蜂地砸重金去做品牌宣传,参加各种展会、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等,也不管有不有效果,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却忽视了LED当前的发展大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已经不容许你这么折腾了,因此往往却是花费大量资金却收效甚微。少押款。LED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不单单体现在产品和客户上,在供应商方面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下谁能团结最多的供应商和客户谁的日子就会比较好过一点。尤其是在行业寒冬时期,企业更应该与供应商抱团取暖,相互扶携前进。而很多企业依旧延续对供应商押款的形式,即使有钱也押着供应商的款,拿着这笔钱大肆挥霍,核算利润的时候账面上的收益好像还不错,但是其实大笔钱都不能真正算自己的。而供应商拿不到款,对你的支持也就越来越少,或者是提高价格,或者是降低产品品质,最终便会出现供应商“断粮”的现象。【编者后记】还记得在浩博光电破产后记者采访到靠近浩博工业园区的一位食品企业高管,“你看浩博光电的保安比我们公司的都多,平常的时候四五个,而我们只有1个”当时那位高管苦笑着摇了摇头。LED企业注定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打从襁褓里开始,就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支持,然而如同一个被宠坏的小孩,过惯了“朱门酒肉臭”,哪能体会“路有冻死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也不可能一路坦途到底,LED行业正经历着“青春期”成长成熟的阵痛。百舸争流中,谁会如浮云飘过,而谁又能把姓名刻于礁石而不朽?唯有踏着这些前辈的铮铮白骨,一路摸索前行,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胜利的。“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能看清楚到底谁没有穿游泳裤”巴菲特如是说。来源:慧聪LED屏网

    半导体 LED 光电 LED显示屏 LED行业

  • 小米或成首宗陆资手机品牌商来台投资案

    有“平民机皇”之称的小米机首度来台投资!据了解,小米科技已向经济部投审会递出投资申请,在台设立公司经营手机批发零售,一旦通过,将是首宗陆资手机品牌商来台投资案。在大陆拥有一定销售量的小米机,拥有广大“米粉”,目前逾8成销售比重都是在大陆地区,自今年4月起,小米机与远传合作贩卖小米2s,小米机创办人雷军更直言,是要在台湾“考试”,由于小米2s在台销售相当好,促使小米科技总裁林斌9月再度登台访问,要与国内供应链打好关系,也探询小米机在台设点可行性。据悉,小米科技已经向投审会递件申请来台设立分公司,从事批发零售业。相关官员说,显示小米机将加强布局台湾。不过,小米科技首度投资台湾,也一度让经济部神经紧绷,官员透露,虽然目前台湾开放陆资可以投资手机类别批发零售业,但并未开放数码内容经营项目。据了解,小米科技愿意配合台湾政策,剔除数码内容经营项目,也就是说,纯粹销售硬件手机,不涉及到数码内容贩售业务。尽管如此,经济部为求慎重,也将小米科技申请投资案,呈报到行政院资安小组讨论,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有些部会疑虑,陆资手机品牌商来台,是否会因此搜集到个人资料,再转手泄漏个资情况。官员说,投审会对于投资案准驳采取委员共识决,因此还需要提到委员会讨论后,才能定案,但是相信结论很快会出炉。 责任编辑:Mandy来源:台湾工商时报 分享到:

    半导体 供应链 数码 小米

  • 三星芯片厂导致员工罹患血癌:或与恶劣工作环境有关

    讯:在两年前,一则CNN新闻报导援引由三星(Samsung)委托进行的调查报告指出,该公司位于南韩的厂房并无导致员工健康疑虑的风险;该项由Environ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三星工厂与员工罹患血癌风险增加有关连。但是在当时,Environ也没有提供任何支持该结论的相关资讯,似乎有用“商业机密”这样的老藉口来隐匿事实的嫌疑。而根据最近一篇媒体(AP)报导指出,南韩某法院调查结果显示,三星针对自家芯片厂所进行的员工安全评估报告,其实并没有完整测试所有的健康危害。该项由首尔行政法院(Seoul Administrative Court)所提出的报告,牵涉一名曾任职于三星的女工人Kim Kyung-mi。Kim在2009年因血癌病逝,年仅29岁;她在三星工厂工作的五年期间,是负责将矽晶圆浸入化学品中。根据法院调查结果显示,她被暴露在有毒物质环境中的情形,比三星报告提出的结论严重许多。该篇媒体报导写道:“知名的韩国企业、同时也是该国经济强权三星,曾提出调查报告表示,该公司的工厂并未发现有超过危险标准的苯、甲醛或其他致癌物质,企图以此缓解公众对该公司工作场所的健康疑虑。”但报导指出:“该调查报告并未评估员工在进行维护工作,或是停电、瓦斯外泄等意外状况时,因有毒气体浓度突然增加,而暴露在化学品中的危险性。法院已经要求韩国官方的劳工补偿暨福利服务机构(Korea Workers’ Compensations & Welfare Service),须对Kim的家属支付补偿金。”Kim的不幸并非三星遭控诉职场环境导致员工死亡的个案,在2011年,韩国法院也发现有两名三星员工因血癌病逝,并要求该公司支付赔偿金;该案件仍在上诉中。而大多数与旧芯片生产线有关的致死案件,都已在2006年后关闭或是改装。一篇由韩国仁川职业安全与健康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gency)旗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所发表的文章:“韩国半导体产业恶性淋巴导致造血功能障碍连续案例研究(Cases Series of Malignant Lymphohematopoietic Disorder in Korean Semiconductor Industry)”的文章,举出了2007年至2010年之间,在三星工厂所发生的7件案例,但当时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员工罹病与职场环境有关。现在看来,也许当时的调查出了问题。 责任编辑:Flora来源:52RD研发网 分享到:

    半导体 三星 芯片厂 AN SAFETY

  • 华为:傲立世界4G舞台的5G“密谋”者

    从挪威的全球最北端,到澳大利亚的最南端,从纳米比亚的沙漠地带、菲律宾的热带雨林到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都有华为4G业务的影子。在9月24~28日的2013北京国际通信展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4G牌照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发放。其实,今年以来,关于4G牌照落地的消息层出不穷,从芯片、设备,到终端、应用,相关通信企业都广积粮草,积极为4G备战。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方尝试进行4G预约或放号,各种4G手机也不断亮相。作为一家通讯供应商,面对4G市场,华为自然不会置身事外。郝光明是华为中国区无线市场部部长,他的忙碌也就显得“非常正常”。郝光明表示,4G方面,华为已经有了从终端到网络的端到端布局,甚至一些与4G相关的网络咨询、商业咨询,华为都有了很深的积累。很明显,在4G市场华为正编织一张大网。紧盯运营商在全球首先推出了TD-LTE(中国4G网络标准)的终端样机和系统样机,并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亮相;其后,又第一个建成了试商用网络,发布了首款TD-LTE商用数据卡和智能终端。这样的故事,不止于中国。FDD-LTE是4G网络的另一制式,是当前全球普遍采用的4G网络标准。2011年,华为为波兰电信运营商Aero部署了全球首个LTE TDD/FDD融合网络。这些,如今已被外界视作华为确立其在全球4G江湖地位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而在全球范围,华为携手运营商在4G领域攻城略地,已经越来越成为频繁发生的事件。10月7日至8日,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西厘岛举行,在会议的媒体中心楼上,有一个华为专设的展示台在介绍4G技术。这个机会得益于华为与印尼移动运营商的合作。为了保障会议顺利进行,印尼将会议举办地努沙杜阿区的通讯网络由3G升级到了4G,实现了会议所在区域的4G网络全覆盖。华为作为印尼几大运营商的主要合作伙伴和技术支持方,在会前为网络提速奋斗了3个月。今年上半年印尼政府表示,将大力发展4G网络建设,这将是华为在印尼的又一个机遇。瞄准各国的电信运营商,对于以传统通信设备起家的华为来说,无疑已成为其布局4G的重要手法。在国内,同样的努力不曾稍减。2011年,中国公布了首批4G试点城市,包括上海、杭州等6个城市,之后中国移动在这6个城市开始建设TD-LTE试验网。作为供应商,华为参与了杭州的网络建设。在正式规模商用前,网络必须做到良好的覆盖,这时浙江移动遇到了一些难题。郝光明说,“在杭州一些居民小区,由于存在盲区或信号微弱等问题,需要建站解决。然而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基站尤其体积较大基站的辐射产生了恐慌心理,用户很排斥基站建设。” 1234 责任编辑:Fgirl来源:《环球》杂志 分享到:

    半导体 华为 5G 4G网络 4G

  • 三星收购大量软件初创公司 补短板进军硅谷

    讯:三星电子公司正加快寻求收购机会,并采取措施扩大其在硅谷的影响力,以尝试克服其主要弱点:软件。这家韩国企业生产的电子产品上市速度快且价格低廉,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使其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但为了在日益被苹果(Apple Inc.)、谷歌(微博)(Google Inc.)和微软(Microsoft Corp.)等精通软件的厂商主导的移动设备市场取得蓬勃发展,三星打算凭己之力成为软件巨擘。微软在上个月刚刚收购了诺基亚(Nokia Corp.)的手机业务。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知情人士表示,今年早些时候,三星参与了以色列手机地图服务公司Waze Ltd.的收购竞价。7月份,谷歌最终以约1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aze,目前该交易正在接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审查。据一位知情人士称,在收购谈判开始前,三星曾与Waze有过接洽,希望进行大笔投资并建立合作关系。从三星员工提供的信息及《华尔街日报》审阅过的一份内部文件来看,三星已经准备在硅谷收购大量软件初创企业,尤其是游戏、手机搜索、社交媒体和地图相关服务方面的企业。这份文件是三星公司负责软件方面行动的媒体解决方案中心(Media Solutions Center)今年2月准备的一份有关兼并收购的演示报告,其中阐述了公司在每个领域扩张的理由,并列出了潜在的收购和投资的目标。这份文件显示,三星对Unity Technologies和Green Throttle Games Inc.等初创企业进行了评估。前者是旧金山一家游戏平台开发商,后者是加州 克拉拉(Santa Clara)一家制造游戏手柄和移动设备与电视连接软件的公司。三星还考虑了游戏行业的先锋企业Atari Inc.,三星原本可以利用这家公司在手机上提供Asteroids和Pong等经典游戏。Atari今年拒绝了数家公司对其游戏组合产品的初步竞价要约,后来按照破产申请的要求将其部分资产进行了拍卖。三星还对西雅图的Glympse予以了密切关注。这是一家为用户提供地理位置分享服务的公司,三星表示这项服务可以与手机自带的日历和联系人功能进行整合,从而在竞争对手中脱颍而出。据知情人士称,三星最早于2012年初与Glympse接洽,并提出了股权投资的设想,但商讨目前还在进行中。上个月,Glympse为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推出了一款应用。在这份文件中,三星还将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手机搜索引擎Everything.me作为潜在目标。此外还在考虑视频聊天应用Rounds,开发这一应用的Rounds公司也是一家以色列的初创企业,这一应用将可以帮助三星与苹果的FaceTime和谷歌的Hangouts竞争。三星拒绝就其收购计划予以置评,但其所自称的“对硅谷文化的欢迎”已经不是秘密。 12 责任编辑:Dav来源:腾讯科技 分享到:

    半导体 移动设备 三星 软件 PSE

  • 丧钟为谁而鸣?苹果为光驱敲响!

    光驱气数已尽,或者说光驱正在发出临死前的哀鸣。不过,并不是在PC设备,而是在苹果的Mac系列产品。上周,苹果推出了配备Retina视网膜显示屏的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Mac Pro。在上周的发布会上,苹果并未对普通版MacBook Pro产品进行升级,而该产品也是苹果目前唯一仍配有光驱的产品。事实上,苹果取消了15英寸规格MacBook Pro,将非视网膜屏幕MacBook Pro产品线缩减至单一的13英寸规格。苹果以往也是以类似方式对公司产品线进行削减,这通常也是产品下线的的征兆。而所有的一切都源于2008年MacBook Air的推出。该产品移除了光驱和多个接口,将产品厚度从MacBook Pro的一英寸缩窄至半英寸。不过,MacBook Air较高的售价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转而去购买苹果其他价格稍低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但是,更薄、更强大,价格更低的MacBook Air上市,其最终替代了苹果的塑料外壳MacBook系列产品,成为苹果入门级笔记本电脑产品。回溯至2008年,苹果其实是在赌博。要知道,MacBook Air上市整整三年后,苹果才推出了Mac应用商店,为笔记本电脑产品提供自有或其他公司开发的软件。MacBook Air上市两年后,一些主要第三方企业,比如Adobe和微软,才推出云订阅服务。甚至是如今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万订阅用户的Netflix流媒体服务,当时也仍处于研发初期阶段。不过,苹果还是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比如,在OS X操作系统中加入新功能,并面向PC推出一套组件,让MacBook Air的用户利用Wi-Fi读取其他电脑上正在运行的光驱。另外,苹果还推出了一款售价79美元的独立外置光驱,以及Mac OS X 系统的USB恢复盘。之后苹果推出了网络下载形式的OS X系统副本,来替代该恢复盘。不过,第一个将光驱从设备中移除的并不是苹果。只是,苹果此举正值众多PC厂商进行DVD光驱升级之时。对于苹果来说,其通过iTunes销售电影和电视节目所获得营收可以说是水涨船高,光驱的存在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另外,高清DVD和蓝光之争直到MacBook Air在2008年上市一个月后才结束。一些配有上述类型光驱的笔记本电脑,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光驱对笔记本硬件配置要求较高,因此该类型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也就跟着上涨。这样看来,移除光驱的好处似乎很明显。MacBook Air甩掉了光驱,机身整体变得更纤薄。去年,苹果新款iMac可以堪称是一次革命性创新。通过移除光驱,采用新的生产工艺,这款曾经如同一个大盒子般的设备,“变苗条了”,其边缘薄至仅 5 毫米,体积与前代产品相比减少达 40% 之多,其边缘厚度可以媲美最新款MacBook Air。 12 责任编辑:Flora来源:腾讯 分享到:

    半导体 苹果 光驱 MACBOOK AIR

  • 晶片巨头英特尔的投资经:搭建投资社交平台

    圣迭戈(San Diego)是美国加州南部的海滨城市,这里有细软的沙滩、迷人的海景、悠的阳光、缓慢的节奏,因而成为美国最怡人的度假与养老胜地。而在加州的科技版图中,这里也是移动晶片巨头高通的总部所在地。英特尔投资今年的峰会就选择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从会场所在的凯悦酒店(Hyatt)看出去,是圣迭戈的一片碧海蓝天,眼前的码头停满了大大小小的私家游艇,远处则是当地著名的旅游点科罗纳多岛。近年来,每年的英特尔投资峰会都会选择美国加州的海滨度假胜地,连会场都是特意选择紧邻沙滩的酒店。去年的会场则是在洛杉矶南部的亨廷顿海滩(Huntington Beach)。显然,英特尔希望给1000多名参会者一个心旷神怡的环境,可以在最放鬆的状态下进行讨论。实际上,这个会议的真正主角并不是英特尔投资,而是他们所投资的300多家公司创始人以及他们所邀请的400多位全球知名大公司的高管。正如英特尔投资总裁兼英特尔执行副总裁苏爱文(Arvind Sohdani)所的,英特尔致力于将这个峰会变成一个投资社交平台,在被投公司与全球知名企业之间牵线搭桥。英特尔的这段投资经,需要从22年前开始讲述。1991年,英特尔前传奇CEO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极具战略眼光地创建了全资投资机构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致力于通过战略投资来推动英特尔整体生态系统的发展。在乔布斯之前,著有《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的格鲁夫才是硅谷的偶像人物。得益于格鲁夫的战略前瞻眼光,英特尔在硅谷各大科技巨头中最早组建自己的战略投资部门。而微软、苹果、高通与谷歌等其他巨头的战略风投部门甚至要等到最近几年才刚刚创建。与普通的风投不同,英特尔投资持有两大任务:一方面维护英特尔的战略合作关係,另一方面实现投资的财务回报。从某种意义山,配合推动英特尔整体战略的任务甚至更为重要。作为英特尔旗下全资实体,英特尔投资也从不公佈具体的投资财务业绩,但创办二十多年来,他们投资累计回报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自创办以来,英特尔投资已经在全球54个国家的1322家公司累计投资了超过110亿美元。其中有204家公司上市,336家公司被收购。海外投资比例从1998年的不到5%急剧增长到2012年的57%。目前英特尔投资组合估值大约在15亿美元,每年投资规模大约在3-4亿美元。对于每年营收数百亿美元的英特尔来(2012财年营收530亿美元),投资只是一个小小的副业。英特尔投资中国董事总经理许盛渊介绍,英特尔投资主要专注于四大领域的公司。第一是生态系统领域,以支持採用英特尔技术的最终品;此类公司的品是对英特尔品的补充,有助于拉动市场对英特尔品的需求。第二是市场开发领域,面向可帮助加快技术在新兴市场应用的公司;通常是借助互联网提供本地语音内容或服务的公司,或帮助改进或优化特定区域内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公司。第三是弥合技术鸿沟,面向那些推广基于英特尔平台的技术或帮助英特尔推广品的公司。第四则是尖端技术,主要是未来三到五年可能拥有技术前景的新兴技术,哪怕这些技术与英特尔业务关係不大。英特尔投资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海外公司包括黑莓前身RIM、博通(Broadcom)、MySQL等等;中国市场也有搜狐、金山、凤凰网等知名公司。这些公司在早期接受了英特尔的投资,并在英特尔的帮助下一路成长壮大,给英特尔的投资带来了高额回报;另一方面,他们的成长反过来也推动了行业整体发展,直接或是间接地给英特尔带来了经济效益。与其他传统风投公司相比,英特尔投资有独有的优势。英特尔投资一家公司之后,会通过自己的全球技术、製造与业务资源,帮助被投公司拓展业务与市场,为这些小公司拓展潜在的业务伙伴。对被投资的小公司来,英特尔投资所提供的这些资源比纯粹的资金投入更有吸引力。除了平时提供的诸多技术资源帮助,英特尔还通过诸多活动,邀请全球知名企业的高管与被投资小公司会面。2011年英特尔投资了中国智能电视内容提供商渡维科技。渡维副总裁张宏回忆道,公司向台湾等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中,英特尔的全球业务影响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英特尔投资组合公司,也给渡维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便利。“我们公司历史不长,规模也不大,但是英特尔投资的公司,这本身就是一种信誉保证。每年英特尔会在全球举办70多个投资技术日活动,带被投资的公司与当地知名的大企业见面。得益于英特尔的全球业务规模,他们能够邀请到最大最知名的企业,给被投资的小公司提供一个难得的介绍自己品、拓展潜在业务的机遇。苏爱文介绍称,很多小公司都希望参加英特尔投资技术日,但这一活动仅限于英特尔所投资公司,因此这些公司纷纷希望获得英特尔投资。而秋季的英特尔投资峰会则是这种投资社交平台的最集中体现。谈到这一投资峰会,苏爱文骄傲地表示,“(在投资领域中)只有英特尔才可能在全球邀请这么多知名公司高管,为被投资小公司带来这么多的业务机遇”。在为期三天的集中会议中,共有2300多次投资人与被投资人、大公司与小公司、行业资深与创业者之间的会谈,而这其中促成了大量的潜在业务合作,给被投资的小公司带来宝贵的经验帮助。这些参会者都是自费从全球各个市场来到加州圣迭戈,参加英特尔投资峰会。虽然旅程和酒店开支不菲,但大多数参会者都认为这一活动带来的实际收益不可估量。渡维副总裁张宏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峰会,他此前也曾经在硅谷长期工作,而后回到中国创业。在他看来,英特尔投资峰会给小创业公司带来的拓展人脉与眼界的帮助,不是单纯的投资资金可以衡量的。当然,英特尔也并不是独自把持这样的投资峰会。投资峰会吸引了瑞士信贷、Morrison&Foerster、普华永道、硅谷银行等十多家赞助公司。这些公司也希望借助英特尔投资峰会这样的平台,寻找到具有投资潜力的小公司。另一方面,这些公司的赞助也给英特尔投资峰会带来了更充裕的活动资金。今年的圣迭戈峰会,英特尔投资甚至包下了停在圣迭戈港口的美国海军退役航母中途岛号,在甲板上举办了一场晚宴。在每年英特尔投资峰会上,英特尔投资都会宣佈最新一批的投资公司。今年英特尔投资对全球9个国家的16家公司投资6500万美元 帮助推动云、数据重心、移动技术和消费类领域的创新 其中包括了中国IT服务社区CSDN。 谈到这一投资时,CSDN董事长兼创始人蒋涛对新浪科技表示,“CSDN与英特尔有长期广泛的合作,而此次的投资与合作将进一步提升CSDN的业内影响力,为开发者提供更多服务与资源。双方的合作将是双赢的。”[!--empirenews.page--]中国一直都是英特尔最重要的市场,也是英特尔投资的重心之一。英特尔投资在北京、上海、香港和厦门设置了7位投资总监。自1998年以来,已经对110多家投资累计投资了超过6.7亿美元。其中有30多家公司被收购或者上市,目前英特尔投资组合还有近40家公司分佈在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大中城市。英特尔投资中国董事总经理许盛渊称,大数据、云计算与移动是英特尔投资目前最为关注的领域。他表示,自己比较看好大的垂直领域,尤其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广告公司;互联网的盈利还是主要通过广告途径来实现,而基于用户数据的、经过大数据分析的、更加精准的广告将是未来的主要增长领域。移动则是英特尔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随PC市场开始衰退,原本业绩高速增长的英特尔也在今年出现了放缓迹象。本财年前九个月,英特尔的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了明显停滞甚至下滑,怎样在移动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了英特尔的当务之急。而作为英特尔的投资实体,英特尔投资也在这方面肩负压力。除了智能手机与平台市场,目前可穿戴设备也是移动领域的最大热门。而英特尔投资近期的两笔投资似乎验证了他们在这一领域探索的决心。健康监控类智能手錶Basis与极限运动智能眼镜Recon。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表示,除了投资,英特尔还将在“製造、运营与专业技术”上帮助这两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两家公司都没有使用英特尔晶片,但很有可能在未来会使用英特尔新近发布的移动晶片Quark。显然,英特尔投资在移动领域的投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母公司英特尔铺桥筑路。此外,苏爱文还有新的思路。他认为,“未来的设备技术将包括语音识别、眼球追踪、智能预判等等。而英特尔的技术将使得设备能够提前感知用户的需求。“这一领域也将成为英特尔投资未来的关注重点。虽然长期隐身在晶片巨人英特尔的背后,具体投资数据也无法确切获知,但这并没有掩盖英特尔投资的光芒。按照上市IPO数量和投资组合公司的销售额来衡量,英特尔投资是2012年全球最为成功的风投企业。正是因为英特尔投资的成功,才促使谷歌、微软、高通等科技巨头在近年来纷纷效仿;而其中崛起最为迅速的就是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晶片巨头的投资经,英特尔投资二十多年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成功的道路。

    半导体 移动 互联网 晶片 英特尔

  • 淡! TPK、面板双虎 获利不妙

    转自台湾工商时报的消息,友达、群创、F-TPK(宸鸿)等面板、触控大厂法说召开在即,惟面板价格第3季大跌超过10%,外资预估友达、群创第3季每股纯益将滑落至0.1~0.2元,第4季将面临获利保卫战;至于宸鸿单季每股获利也将创下新低,第4季能否逆转胜备受瞩目。韩国面板双雄陆续公布财报,LGD第3季营收表现持平,维持新台币1,813亿元,由于高毛利中小尺寸面板出货增加,单季净利成长达65.88亿元。至于三星面板部门第3季营收季增1%维持在2,236亿元,营业利益较前一季衰退12%、至270.97亿元。韩国面板厂因为高端中小尺寸面板出货增加,拉抬第3季获利,但台湾面板厂少了高阶面板支撑获利,又面临电视面板价格单季大跌逾10%,第3季获利下滑的压力大。上半年面板双虎转亏为盈,友达第2季税后净利39.82亿元、每股纯益0.43元;群创第2季税后净利40.69亿元、每股纯益0.45元。友达第3季营收1,070亿元、季减4.2%,群创上季营收滑落到千亿元以下、季减12.8%。考量大尺寸面板出货减少,电视面板价格大幅滑落10%,外资预期面板双虎第3季获利锐减,每股纯益估约落在0.1~0.2元。而十一长假过后大尺寸面板需求再降温,电视面板跌势持续,预估本季面板还将下跌5~8%,第4季将出现单月亏损,面板厂又面临获利保卫战。宸鸿第3季合并营收约294亿元、季减23%,表现不如预期,先前还曾传出出现单月亏损,法人预估上季每股盈余下探3元。由于获利锐减,触控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大举卖出宸鸿,上周股价一度跌破上市承销价220元。虽然在苹果第五代iPad Air以及第二代iPad mini铺货效应带动之下,第4季营运可望反弹。不过宸鸿面对来自大陆欧菲光、台湾英特盛、及面板双虎来势汹汹的竞争,高获利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

    半导体 三星 面板厂 电视面板 IPAD

  • 锁定4K2K市场 群创强攻85寸TV面板

    转自台湾经济日报的消息,群创继65寸电视面板热销后,趁胜追击完成85寸电视面板样品制作。群创副总经理兼营运架构长萧志弘证实,群创电视面板下一个尺寸是超高分辨率(4K2K)的85寸,目前已完成样品制做。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调查资料显示,群创本季将完成85寸电视面板的量产准备,要抢进大电视面板市场。群创是否会复制39寸、50寸等新尺寸规格推出后,引发台、韩面板厂的跟风,值得观察。展望第4季,TV仍是大尺寸面板出货主要动能,群创、友达营运可望持稳。

    半导体 面板市场 高分辨率 电视面板 TV

  • 欧盟新能效标准对国内LED灯具出口影响不大

    技术过硬高出口标准不惧新标迪生照明总经理徐前峰欧盟新能效标准对于我们本身出口的产品质量标准较高的企业来说,影响并不大。早前我们在印度市场发展过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印度市场更注重产品价格而非内在品质,这对于想要在短时间内打开国外市场而获得销量的企业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并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品牌形象打造。所以我们果断地切断了印度市场,以高端的产品专攻中东、欧美等市场,这也意味着对自身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是我们一贯以来的高品质要求,使得欧盟新标的实施对迪生照明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并没有什么影响,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进行相关的检测认证。相反通过欧盟新标清理市场后,我们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有益无害新标助企业提竞争力广东省名仕达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明从短期来看,欧盟新标的实施,会对我国的LED照明企业形成重创,加速LED照明行业的洗牌,但这种重创主要发生在中小型企业身上,对大型实力企业来说应该是影响不大。从长远来看,欧盟新标的高能效标准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会以标准的形式将劣质低端产品拦截住,不让它们流向市场,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益无害的;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欧盟新标会起到一个市场导向作用,市场逼着企业去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生产出更适合欧洲标准的产品,这会很大程度提高中国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万事俱备做足准备可运筹帷幄银曼照明总经理张群岗知道有欧盟新标实施这么一回事,但是目前对企业还没有任何影响。一方面自己出口的产品是严格按照客户提出的标准来进行设计生产的,所以在达标方面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另一方面,从标准推出与实际落实下来有一定的时间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并做好相关的能效检测认证,等到真正到了严格检验的时候,企业也已经万事俱备,做好应对措施了。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企业只要有一套完整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能按这标准来生产销售产品,保障质量,做好服务,而不是老想着靠低端货和价格战来抢占市场,图眼前利益,基本上企业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半导体 照明企业 LED照明行业 LED灯具

  • LED企业齐扩产拼规模 淘汰赛见分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LED上游的外延芯片产业正在上演这一幕。华灿光电10月22日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05亿元建设华灿光电(苏州)有限公司LED外延片芯片二期项目。然而,据LEDinside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MOCVD设备数量超过900台,但当年MOCVD产能利用率不到五成,显示出我国LED外延芯片产能已经过剩。分析人士认为,企业扩产的目的是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以应对日益激烈的淘汰战。扩产拼规模华灿光电公告显示,上述项目计划形成年产48万片2英寸红黄光LED外延片(自用)和154亿颗红黄光芯片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对华灿光电(苏州)增资5000万元,以补充一期项目建设需要。其证券部人士称,一期项目第四季度产能就能出来,二期目前只是提出可行性建议,具体要等股东大会批准。该人士表示,芯片需三色配套出售,一期项目主要是蓝绿光芯片,二期是红黄光,公司客户也希望能够配套销售,这样品质能够更稳定。除了配对问题,华灿光电还考虑到规模效应。公告显示,扩产原因是要充分发挥华灿光电(苏州)规模效应以降低生产成本。上述证券部人士称,规模方面,比如设备数量,跟其他企业相比还是较少。就在几天前,正处于转型期的广东甘化证券部人士对媒体表示,公司的10台MOCVD54片机已经到位,预计年底前试生产。国星光电则在今年9月份发布公告,拟定增募集6.3亿元,用于国星半导体外延芯片项目(二期)建设和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国星光电董秘刘迪表示,对国星半导体的投资,公司计划分两到三期,第一期是20台设备,第二期也是20台。她同时强调,公司希望有一个规模效应。不过,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延芯片产能已经处于过剩状态。据LEDinside统计,2012年中国MOCVD产能利用率不到五成。尽管今年LED中下游行情复苏,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上游外延芯片的销售。不过据记者了解,整体产能仍待消化。淘汰赛几年内将有结果刘迪表示,每个公司的定位不一样,国星光电本身做封装,能消化一部分上游的芯片产能。今年6月,德豪润达董事长在某论坛上表示,LED上游的外延芯片在未来逃脱不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规律,全球最后可能只剩下3到5家LED外延芯片企业,甚至2家。佛山照明灯具协会会长吴育林表示,LED外延芯片行业的企业集中度非常高,规模越来越大,而价格越来越低。他认为,之所以现在LED企业在外延芯片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依旧选择扩张,就是希望能够在规模效应中占据成本优势,以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应对愈演愈烈的淘汰赛。吴育林说,LED业大的洗牌趋势是从上游传导到下游,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外延芯片龙头企业能够显现出来,其他的一些企业则可能被淘汰。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半导体 LED 光电 IDE LED外延芯片

  • Soraa公司获得美国能源部拨款推进GaN基底研究

    Soraa公司10月23日宣布已获得美国能源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ARPA-E)数额几百万美元的拨款,以推进与将大尺寸GaN基底用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相关的两个项目。该公司目前已参与ARPA-E的SWITCHES项目,负责执行项目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有关大尺寸、低成本、高质量GaN基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高级电源开关上,该阶段为期4年,共耗资320万美元。Soraa公司还曾获得ARPA-E475万美元的拨款,用于研究采用氨热法生长大尺寸GaN基底,此类基底可用于LED、垂直电源设备及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Soraa公司首席技术官MikeKrames介绍说:“低成本、高质量、大尺寸的GaN基底的研发是电力电子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技术难点。”本次最新获得拨款的两个项目的负责人MarkD'Evelyn则表示公司很高兴能够将大尺寸GaN基底技术拓展应用到这一重要领域。来源:高工LED

    半导体 LED 电力电子技术 GAN MARK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