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大屏手机影响 平板增速将渐缓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因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影响,以及消费者更新现有平板设备需求的减弱,将拖慢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速度。IDC公司预计,2014年的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有望增长12.1%,达到2.454亿台,低于最初预计的2.609亿台。增长速度低于2013年的51.8%。IDC分析师汤姆·麦尼利(Tom Mainelli)表示:“三星Galaxy Note等配备巨屏的新款智能手机,对平板电脑的增速放缓产生了影响。巨屏手机导致很多人将购买平板电脑当成了次要选择,因为这些手机的大屏幕已经足以应对很多平板电脑承担的任务。当这些消费者准备升级换代时,他们会将旧设备转给其他的平板电脑潜在用户。尽管短期增速会放缓,但IDC预计,随着各大厂商重新将重点转向拥有更大屏幕的设备,所以预计Surface Pro 3的出货量会好于之前的预期。

    半导体 大屏 平板 平板电脑

  • 车载领域将成FPC重要新市场

    软板(FPC)因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问世而大量成长,台系软板厂台郡、臻鼎、嘉联益、毅嘉、旭软等业者近年来业绩也随之迅速跃升,苹果( Apple)强劲需求更带动软板占台湾PCB产值比重从10%成长至超过20%。不过,据市调机构预估,全球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迅速普及,成长增幅将放缓,穿戴式装置也尚未开始放量,整体来看,消费性电子成长力已渐趋成熟,而车载市场因汽车电子化程度提升,可望成为软板下一波大量成长新领域,估计2015年即可能是软板应用于车载领域开始爆发的年度。软板具有轻、薄、可折叠、可挠、外型多样化与可加工等特性,随着移动装置外型设计轻薄化、功能日益繁多,对软板的需求也随之大量增长,软板(FPC)应用可分为消费性电子、车载、IC载板及其他领域如医疗、工业设备、军用等,消费性电子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装置为软板最大量应用领域,但根据IDC等研调机构资料,由于迅速普及,2014年智能型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增长步伐将放缓,预估年增幅将比2013年同期减半,而受到产业高度期待的穿戴式装置和技术正处于早期适应阶段,还无法符合消费者需求,不过长线仍有成长爆发力。台系软板厂台郡、臻鼎、嘉联益、毅嘉、旭软等业者均直接或间接供应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软板,特别是苹果三大软板厂在iPhone、iPad强劲需求带动下,业绩成长幅度相当亮眼,台郡及臻鼎更连年缴出20~30%增长成绩单,上游的软性铜箔基板(FCCL)厂台虹、新扬科业绩也同创新高;在移动装置趋势与台厂抢占市占率之下,软板占台湾PCB整体产值比重也从10%左右连年增长,至2014年第4季已达20%。整体而言,消费性电子市场仍是软板最大的应用领域,不过随着消费性电子市场迅速趋于成熟,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的全球性爆发成长恐不复见,成长力集中于特定领域如大陆、东南亚及第三世界国家;而汽车电子化程度提升,将成为软板下一波重要发展机会,据研调机构资料显示,从2009年起车用电子产值每年估将以10%速度增长,车用安全系统、自动化、动力控制、影音系统等需求也催生软板多样化的应用;同业表示,从国外系统客户情况来看,2015年可能是软板在车载领域迅速爆发的年度,且国外大厂为降低成本,亚洲将可望取得更多代工订单;目前在车用软板领域中,日本龙头厂旗胜(Mektron)仍占据最重要地位,台厂则较少涉猎。

    半导体 智能型 FPC 平板电脑

  • 4G并非良药 国产小品牌手机厂商沦为炮灰

    一份来自美国分析机构的报告正在让所有中国厂商感到兴奋。Strategy Analytics上周三发布报告称,从销售收入来看,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并且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

    半导体 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 4G

  • 全球LTPS面板产能扩充 5.5代与6代产能陆续加入量产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 TrendForce 旗下光电事业处 WitsView 表示,由于主要面板厂自2013年起开始规划扩充低温多晶硅(LTPS)产能,陆续将5.5代与6代产能加入量产,整体LTPS产能将从2013年的674万平方米,增加至2016年的1489万平方米,预计3年之内产能面积有机会增加2倍以上。中国区域的大世代线产能竞争格局已定,且大尺寸产品需求趋缓,面板厂开始着墨更多的资源在技术能量更高的LTPS产能上,因应移动设备近年持续不断成长的需求。过去几年,日系面板厂在 LTPS 技术与产能上皆处于领先的优势,JDI的6代厂在2013年量产后,更让JDI跃居全球LTPS产能的龙头地位,在全球产能面积占据比例高达41%。(不考虑SDC用于AMOLED产品的LTPS产能下)。在此同时,LGD也开始积极扩充6代厂 LTPS产能,友达则在2014年初宣布将中国的昆山投资计划由8.5代改为6代 LTPS产线;此外鸿海旗下的天亿科技也重启在四川成都的6代线投资计划。预计到2016年,LTPS产能将由日系独大的态势,变为台日韩中各区域面板厂百家齐鸣,友达透过6代线产能的扩充,产能面积有机会跃居至16%,仅次于JDI的21.6%。华星光电(CSOT)与LGD则分别增长至13.5%与13.3%。2013~2016(F) 全球LTPS产能面积预估各区域面板厂着眼于高端产品需求,积极投入LTPS产能的扩充是不争的事实,但产能同时集中在2~3年内开出,产能过剩的疑虑依然挥之不去。当高端手机需求成长开始趋缓, AMOLED 产品的技术开发能否打破三星(Samsung)独大局面尚待验证,这意味着面板厂之间技术能力的落差、生产良率与成本、以及产品的定价都将成为这一波LTPS产能投资未来能否获利的关键。可以预见的是在产能快速扩充下,未来面板厂间竞争势必趋于激烈,而能够抢先在客户与生产能力及规模上取得领先地位者,将会占有较佳的优势。2013-2016年全球主要面板厂LTPS产能分布比重

    半导体 面板厂 AMOLED LTPS JDI

  • 去年中国成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买家

    一度被称为人工劳动“世界工厂”的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购买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这是因为工资成本上涨以及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加剧,迫使中国制造企业更多地求助于技术。2013年,工业机器人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由中国购买,其购买量首次超过了精通技术的日本。中国大举购买机器人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根据设在德国的行业组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简称IFR)的数据,2013年中国购买了36560台工业机器人,较2012年增加了近60%。2013年,日本购买工业机器人26015台,排在第三位的美国的购买量为23679台。“中国已成为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几年之后,中国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远远大于全球第二大、第三大市场,”ABB机器人部主管倪思德(Per Vegard Nerseth)表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中国每年机器人进口量平均增幅达36%。未来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2012年,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仅为23台/万人,韩国则为396台/万人。中国当前对机器人的需求增加,主要是大型跨国制造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车企推动的结果。管理咨询公司Solidiance的研究显示,规模为全球第一的中国汽车行业,约占到全国机器人总需求量的60%。

    半导体 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业 RATIO SOLID

  • WWDC2014:苹果发布新版OS X和iOS 8,为智能家居做好入口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召开2014年度全球开发者大会。苹果公司发布了新版OS X和iOS 8,对短信、输入法、通知中心、搜索等多款应用的功能进行了大幅升级。iOS 8正式版将在今年秋天发布,支持iPhone 4s及以后的设备。传说中的全新iPhone并未现身。在真正介绍iOS 8操作系统之前,库克卯足火力攻击了竞争对手——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库克“嘲讽”到:“去年有1亿3千万用户购买了他们人生中第一部iPhone手机,其中不少是从Android阵营中倒戈的。他们过去不小心买错了手机,而现在则找到了更好的体验和人生。”“iPhone在中国的用户中几乎有一半是从Android投奔过来的。”“89%的iPhone用户升级到了最新的iOS 7系统,而Android最新版本的用户占比才9%。”“很多Android用户用的还是4年前的系统,山顶洞人么。”“(旧版本)Android用户得不到及时的安全升级,这不行啊,因为Android是手机病毒的主要贡献者。”唉,库克还真是让小绿机器人颜面扫地啊。最新一代移动操作系统iOS 8与上一代iOS 7的界面基本相同,但是对一些常用功能进行了大幅改进。首先,iOS 8系统中的顶部通知栏增强了互动性。以短信应用为例,用户在收到一条短信时,可以直接在通知栏里进行回复,而不用再进入短信应用界面。其他应用也是类似。由于短信功能是最为常用的功能,在最新的移动系统中,苹果公司花了许多力气改进iOS 8的短信功能。用户可以使用短信分享地址,输入语音短信,还能发送语音和视频,利用iMessage发起群聊等。在iOS 7中,用户通过双击Home键进入多任务管理后台,在iOS 8中,苹果公司对多任务后台进行了功能上的丰富,在任务栏上方加入了最近联系人,可以快捷地进行通话、发送短信等。输入功能也获得了智能提升。在最新的iOS 8中,苹果开放了第三方输入法,但为了安全在某些界面有所限制,另外系统会在用户输入时给予“预测性建议”。比如,朋友发短信问你今晚一起吃饭还是看电影?QuickType功能就会在输入法中显示“吃饭”或“看电影”,让你完成快捷回复。新iOS系统的搜索功能也很强大。iOS 8系统中的Spotlight不再只是本地搜索,可以联网找App,找新闻、餐厅、歌曲、电影等。iOS 8系统还首次支持用户打包购买APP应用,通常用户可以借此获得一定的折扣。iOS 8新系统中还增加了健康管理功能HealthKit。HealthKit是一个可穿戴设备的管理软件,支持耐克等可穿戴产品。HealthKit已经有许多合作伙伴,他们将为之开发能够适配的软硬件产品。新iOS 8系统还新增了家庭分享(Family Sharing)功能。用户在iTunes购买一首歌,就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分享给最多6个家庭成员,非常实用省钱。照片功能也有大幅改进。用户可以对图片进行“智能编辑”,调整图片的多个参数,比如曝光度、对比度、亮度等。此外,语音助手Siri也进行了升级,增加支持中国农历等功能。苹果公司表示,iOS 8系统将在今天推出开发者测试版,而正式版会在今年秋天发布,支持iPhone 4s及以后的设备。一张图让你看懂iOS 8新版OS X系统发布和去年发布10.9时选择的命名方式一样,苹果为此次发布的OS X 10.10定名Yosemite(优胜美地,美国加州著名的森林公园)。全新的系统最大的改变来自界面,新版的OS X也首次将扁平化的设计理念引入到Mac系统中来,从视觉上来看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目前iOS的设计。包括图标和系统按钮、菜单细节都采用了与iOS相似的设计,视觉上与iOS高度统一。为什么要统一?好问题!原因是苹果决心要将OS X和iOS整合,而这样的整合不单单是功能上的,从10.10开始,界面也成为了整合的重点。Yosemite最亮眼的功能正式来自于互通,新加入的Hand Off功能可以让Mac和iPhone在近距离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互联,使两款产品之间的信息无缝交换。你甚至可以用Mac来接打iPhone上的电话,查阅iPhone上的邮件等操作。甚至是Mac电脑中的联系人电话、Safari网页中的电话号码,都可以直接启用Mac来进行拨打,只要你的iPhone位于Hand Off能够识别的范围内。新增加的iCloud Drive也可以让Mac和iOS之间的云数据实现共用,你可以在Mac电脑中上传文件到iCloud Drive中,iPhone或iPad就能访问这些内容。系统的改变主要来自全新的全局搜索(Spotlight)以及浏览器Safari。新的全局搜索实用性大幅提升,曾经位于界面右上角的Spotlight搜索栏被迁移到了屏幕的正中间,以占据用户的视觉中心。用户甚至不需要打开任何应用就可以通过屏幕中央的搜索栏就可以快速的进行内容和应用搜索。可以搜索的内容包括新闻、地图以、换算和数学方程,还可以跨文件、跨时间搜索或匹配通讯录的好友。[!--empirenews.page--]而全新的Safari浏览器,新的Safari采用了符合系统全新扁平化视觉风格的UI界面,另外在用户使用的隐私性上也有一定的增强。据官方描述,不但在浏览速度上更佳,另外Safari还具有更佳节能的表现。根据苹果官方给出的数据,新的Safari在用户浏览1080p在线视频的情况下可以比上一代Safari节能12%。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OS X Yosemite的升级是免费的,用户只需要在App Store里下载更新即可,相比Windows升级门槛太高的问题,苹果的这一做法简直是喜闻乐见。而今天开始OS X Yosemite的测试版就能通过苹果开发者网站下载了。开发者有事情做了为什么?除了新版的iOS 8开放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功能之外,苹果在WWDC14上还宣布将引入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Swift,苹果表示Swift相比之前使用的Objective-C有着速度、安全、互动等全方位的优势,同时Swift还能和Objective-C以及C共存,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的软件不需要再做二次开发。TouchID也为第三方开放了,未来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软件支持TouchID指纹识别功能。苹果还为现在非常流行的智能家居做好了入口,HomeKit的出现让智能家居厂商有了进军Apple Store的底气和资本。通过HomeKit你可以实现对着你的iPhone说“睡觉”然后整个卧室的电视和灯都关闭的未来生活状态。“Healthkit功能在未来最具潜力,”德国一家咨询公司Newscope的主管Nils Kassube称。“我们当中对健康感兴趣的人需要一个分享信息的平台。”周一,苹果高管们谈到了“Healthkit”。该产品将整合血压、体重等数据,目前iPhone和iPad上有越来越多的健康软件都可以收集这些数据。苹果还宣布了一款名叫“Health”的软件,它将是iOS8的组件之一。WWDC14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有硬件的发布,尽管是开发者大会,但硬件还是首次与首日的keynote无缘。而几天前被收购的Beats也没有在此次发布会上正式拉出来和大家见面,看来我们期待苹果版的Beats耳机还要再等上一些时日了。

    半导体 苹果 智能家居 iOS WWDC

  • 淡季效应影响 第一季NAND Flash品牌供货商营收季减6.6%

    受到第一季淡季效应的冲击,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与笔记本电脑出货呈现衰退,影响到相关NAND Flash产品出货量,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内存储存事业处DRAMeXchange研究协理杨文得表示,整体而言2014年第一季NAND Flash市况供过于求,品牌供货商营收较去年第四季下滑6.6%,来到72.44亿美元。从营收排行来看,三星(Samsung)营收为21.75亿美元,市占率小幅衰退至30%,但依旧维持领先;东芝(Toshiba)营收约为15.48亿美元,市占率小幅提升至21.4%,排名第二;晟碟(SanDisk)营收为13.67亿美元,排名第三,市占率为18.9%;美光(Micron)营收为10.5亿美元,排名第四;SK海力士(SK Hynix)受到产能挪移的因素,营收持续下滑至5.94亿美元,市占率为8.2%,排名第五。三星电子(Samsung):三星电子第一季主要的成长动能来自于高容量的记忆卡、eMCP与SSD产品;展望第二季,虽然高阶智能型手机的出货疲软影响到相关eMMC的销售,但主要成长力道来自于企业级固态硬盘,预估出货量将成长约15%以上。在制程转进上,现阶段eMMC、eMCP与PC用固态硬盘已全线应用19奈米,而中国西安厂在五月份正式投片产出,主力生产3D-NAND,第一阶段应用的产品为企业级固态硬盘,目前在欧美与中国各大云端服务供货商正进行产品测试的阶段,为3D-NAND Flash进度最快的NAND Flash厂商。东芝电子(Toshiba):随着A-19奈米的eMMC、eMCP开始量产出货的情况下,东芝电子A-19奈米的产出比重将在第二季度拉升至接近50%,同时也将从下半年推出A-19奈米TLC-Basis的eMMC、eMCP与SSD产品,以提升市占率与出货量。另外第五半导体厂第二阶段的无尘室建置将在第三季完成,第四季开始相关机台设备将陆续移入,预估最快将在明年第一季生产1znm与3D-NAND Flash。晟碟(SanDisk):从生产端来看,晟碟1ynm的产出比重将在第二季超过50%外,19nm的产品则会依旧保留在企业级固态硬盘以及其他利基型产品的应用上;1znm的将从今年第四季小量生产外,3D-NAND Flash的量产时程表则是落在2016年,同时与东芝合资的第五半导体厂第二阶段设备机台从第四季才会开始移入,因此今年产出依靠制程转进的比重较高,估计晟碟今年位产出年成长率将落在25-35%。从产品面来看,第一季营收比重SSD项目(Client SSD与Enterprise SSD合计)逐季提升,在今年第一季已达到28%,较去年的21%提升不少,反观Embedded的部分则是受限与主力客户与行动装置第一季出货疲软的影响成长动能相对受限,2014年晟碟的产品发展主轴会以Enterprise-SSD为优先考虑。SK海力士(SK Hynix):受到第一季行动装置需求疲软以及NAND Flash产能尚未回到去年火灾前正常水平的影响下,SK海力士第一季NAND Flash出货量季减8%,平均销售单价也滑落14%,NAND Flash的营业利益率呈现负数,显示海力士在第一季NAND Flash营运表现受到外在环境与内部产能调整的影响甚大。展望第二季,NAND Flash产能将回到去年火灾前的水平(约150k/m),加上主要OEM客户提前拉货的需求带动下,出货量可望大幅增加40%以上。在产品规划上,16nm制程转进在第二季开始加速,产出比重将在第四季能够提升至70%,eMMC与SSD的产品将在下半年扮演NAND Flash的成长引擎。美光(Micron):尽管美光第一季出货量大幅增加35%,单位成本也随着制程转进下滑12%,但在平均销售单价季跌幅18%的情况下,NSG(NAND Solution Group)部门的营业利益率下滑至8.5%。在新加坡厂新投产的芯片在OEM客户重新认证过程仍需时间的情况下,相关固态硬盘产品成长动能将作递延,而零售卡碟市场的比重将在本季与下一季增加。在组织规划上也进行重整,NSG部门部分业务将调整至”Micron Storage Business Unit”当中,未来将负责固态硬盘的产品规划,另外新成立的”Memory Solution Group”将负责NAND Flash相关控制芯片的开发,预期美光在今年下半年开始NAND Flash OEM产品整合的力道将逐渐发酵。英特尔(Intel):企业级固态硬盘的需求随着云段运算的蓬勃发展更显得强劲,近期内包含欧美与亚洲地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企业标案中,采用固态硬盘的比重持续增加,而英特尔现阶段为企业级固态硬盘中市占率领先的厂商,也因此在终端需求面临淡季效应冲击下,第一季英特尔NAND Flash营收还能季成长6%,来到5.1亿美元。未来英特尔将持续开发PCI-E或SATA-Express接口等更高阶的产品来扩充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线,同时在产品制程上也将持续提升20奈米的产品比重来提升产品的成本竞争力。

    半导体 Flash 固态硬盘 SSD NAND

  • 英特尔、瑞芯微将共推高性价比SoC平台

    平板电脑一直以来并非被英特尔“独霸天下”,这家芯片巨头近来希望能够向厂商靠近,打开平板市场。今天,英特尔宣布同芯片生产商瑞芯微电子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面向全球“入门级”的 Android 平板电脑,推出架构和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此次合作后,两家公司将推出新的移动系统芯片(SoC)平台,该四核平台将基于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内核,集成英特尔 3G 调制解调器技术,主要面向入门级和高性价比的平板电脑。根据双方合作协议,这款四核 SoFIA 3G 产品预计在 2015 年上半年上市。此前,英特尔 SoFIA 产品家族于 2013 年下半年加入到英特尔移动产品路线图,包括了英特尔首款集成的应用处理器和通信平台。目前这款产品的售价尚未公布。早前就有传闻称英特尔将会投资瑞芯,此次的协议仅仅限于“战略合作”,至于这家位于深圳的芯片厂商是否得到英特尔注资尚不可知。对于英特尔来说,此次合作也许可以为提振平板领域市场份额带来新的可能。

    半导体 英特尔 SoC 瑞芯微 平板电脑

  • Q1中国集成电路销售额为587.5亿元 同比增长13.4%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587.5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设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销售额为179.2亿元,同比增长28.1%;制造业受到中芯国际、海力士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影响,同比增幅大幅下降,销售额153.7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比201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封装测试业中江阴长电、南通富士通、天水华天等国内封装测试企业第一季度增长强劲,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54.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2013年第一季度提升了4.2个百分点。根据海关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进口集成电路604.2亿块,同比下降0.3%;进口金额461.1亿美元,同比下降24.6%。出口集成电路308亿块,同比下降8.5%;出口金额123.3亿美元,同比下降58.6%。

    半导体 中芯国际 富士通 中国集成电路 封装测试业

  • 博通将出售蜂窝基带业务

    北京时间6月2日晚间消息,博通(BroaDCom)计划出售蜂窝基带业务部门,已聘用摩根大通为交易顾问。受这一消息刺激,截至北京时间19:30,博通的股票周一盘前大涨11%以上。其实3G时代博通基带业务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客户也仅剩三星、HTC及大陆的TCL等,由于4G方案进度缓慢,去年博通还收购了瑞萨的4G业务,并于今年成功进入三星,不过显然博通高层收购瑞萨4G业务时忽略了一点,瑞萨其实也没有TD SCDMA技术的储备,即使收购了瑞萨的4G业务,博通对蓬勃发展的大陆4G市场仍只能望梅止渴,虽然有三星做铺垫,依然只能看到高通甚至Marvell摧城拔寨,这方面看中国移动轰轰烈烈的五模运动可能摧毁了博通高层最后一搏的希望,出售基带业务也就摆上台面。此前已经有ADI、Freescale、TI等欧美公司已经出售或退出了基带业务,业界判断下一个或将是Marvell了。

    半导体 博通 基带 蜂窝 4G

  • 品牌厂低价平板出击 白牌出货遇阻

    白牌平板电脑主要采取低价策略抢市,然在品牌厂加重力道推动低价平板电脑后,持续重击白牌厂平板电脑联军,面板厂、触控厂从零组件下单状况嗅出市场风向,放眼2014年,品牌厂低价平板电脑恐撼动白牌平板出货量与势力版图。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平板电脑的关键零组件,包括:LCD面板、触控模组价格大幅崩跌,LCD面板、触控模组等零组件的平均出货价格、利润持续向下走,也推动品牌厂强化低价策略攻势,以开拓平板电脑市场版图。影响所及,包括: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联想、华为、华硕、宏碁等均朝低价化迈进,NB厂并努力将其原有的NB供应链优势与低成本策略延伸到平板电脑产品线上,与白牌平板电脑联军正面对决,展望2014年,品牌厂将对白牌平板电脑联军形成强大威胁,白牌平板电脑市场版图与出货量首当其冲。供应链业者观察,从平板电脑面板、触控面板等出货变化,也可看出终端产品发展趋势,伴随品牌厂低价129美元平板电脑陆续在市场上现身后,白牌厂平板电脑联军价格优势渐减,牵动近期白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逐渐踩刹车,先前2012 ~2013年明显的增长态势不再。供应链业者指出,全球各大面板厂包括:韩系面板大厂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陆系面板大厂京东方(BOE)、龙腾光电、天马微电子(Tienma)、台系面板大厂友达光电、群创光电、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等均有布局白牌平板电脑用面板市场。其中,韩系面板大厂与陆系面板大厂的势力快速增长,平板电脑面板出海口快速扩大,恐牵动台系面板厂在白牌市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台系触控面板业者坦言,台系触控厂终究难以与陆系触控厂进行价格竞争,在越来越趋于低价化的薄膜式触控面板市场,陆系触控厂仍居主导地位。综观而论,平板电脑已经走向群雄并起,三分天下的格局。除了苹果iOS平板电脑大军为一大主要势力外,非苹阵营的Andr??oid平板电脑大军为第二股势力,两大移动阵营iOS及Android持续分食市场大饼外,白牌平板电脑大军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第三势力。此外,回顾2013年,白牌平板电脑商机持续引爆,2013年全年白牌平板电脑出货量超过9,000万台规模,除了大陆市场以外,如印度、泰国等新兴市场,以及北美等国际市场也成为白牌平板电脑联军的成长沃土。

    半导体 供应链 触控面板 平板 平板电脑

  • 超薄电池问世 移动设备将迎袖珍化时代

    目前已经有许多电子设备制造厂商的设备变得足够迷你,但电池却往往是他们设计过程中的一大败笔,因为他们无法有效压缩电池在设备内部的所需空间。这就大大增加了设备的尺寸,并严重限制了这些设备的应用范围。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 化学专业教授詹姆斯-托尔(James Tour)日前就和自己的同事一道研发出了一款厚度比纸还要薄的电解质电容器。据悉,这一电解质电容器具备可弯曲、电池容量大等特点,因此托尔及其团队相信这有可能是下一代电子设备的主要供电设计。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日前在专门版面中刊登了托尔团队的这一发明。该期刊在文章中介绍道,这种新型电解质电容器 是由一种名为“多孔镍氟化物薄膜”(porous nickel-fluoride film)的材料构成,该材料能够存储电能。而且,由于电离子可以在这些“多孔镍氟化物薄膜”中自由通行,所以该设计完全可以起到传统电池的放电作用。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该电解质电容器拥有超级电容器般的优良性能,并且能够在万次充放电、或者千次弯折之后仍然保持76%的高电池容量。如果说未来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迷你化发展的话,这一可弯曲的电解质电容器发明就显得异常重要了。目前,我们尚不清楚托尔是相关公司是否有将其投入商用的计划。但据该项目的研究人员透露称,这一产品可以非常轻松的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且非常适用于下一代智能移动设备。然而,托尔和自己的团队对于这一材料似乎还有着更具野心的计划。托尔透露,自己的团队计划进一步研究该材料的一些隐藏特性,其中就包括一个名为 “Water splitting”的能量再生理论。据悉,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水分子可以被分离为氢原子和氧原子,而这两种微元素同样有可能被用作电能。

    半导体 移动设备 电池 电子设备 电池容量

  • 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 我国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产业链日益完善,产业集聚逐步形成。随着产业的日益壮大,行业标准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国家的重视,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相关标准委员会即将成立。

    半导体 液晶面板 轨道 平板显示 显示器件

  • X99晶片准备就绪 EVGA展出Haswell-E主机板

    Intel X99 晶片即将取代 X79,不少合作伙伴都在 Computex 中展出了一些 X99 的可能样板。我们在 EVGA 的摊位中,见到一款可能是 Intel X99,也就是 Haswell-E 处理器的主机板,不过这款主机板目前还没有正式定案。虽然无法知道这款主机板的名称,但从 Layout 来看,应该是 FTW 系列产品。这款主机板将支援 DDR4 记忆体,SATA Ports 部分可以让使用者连接多达 10 颗储存装置,另外 PCIe Lanes 数最高可以到 40 条,对有多显示卡需求的使用者而言,是相当不错的设计。目前 Intel 打算在 9 月发表 X99 晶片以及 Haswell-E 处理器。

    半导体 晶片 EV VGA HASWELL

  • 专利猛于虎?手机厂商别给自己无能找理由

    作者:孙永杰近日一份长达69页名为“智能手机累积版权费”(Smartphone Royalty Stack)的报告称,一部售价400美元的智能手机,各种专利授权费用加起来竟然高达120美元,甚至超过了设备的零部件成本,并由此认为智能手机的专利费成本“可能侵蚀整个行业的利润,降低人们投资该行业和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此报告一出,立刻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许接下来,那些在智能手机产业中表现不济,尤其是在营收和利润上苦苦挣扎的厂商(特别是我们中国厂商)都会将自己的不济怪罪到高昂的专利授权费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先来看看所谓专利授权费非猛兽的一面。就像“智能手机累积版权费”报告中所说的,目前智能手机专利授权费用高企,影响了手机厂商的盈利。但我们看到,苹果、三星通过它们的创新及营销依旧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产业营收的50%以上及利润的100%。但从报告中可以看到,苹果和三星是遭遇专利诉讼(除了彼此之间的专利官司外,还有类似NPE的诉讼)最多的厂商。其中苹果从2009年至2013年共有191起诉讼排在第一位;三星以152起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而众所周知的事实,苹果和三星在与智能手机产业相关的专利申请和储备上,并非处在业内数一数二的位置。也就是说苹果和三星除了像其他手机厂商一样要向业内一些持有相关专利的厂商缴纳授权费外,还较其他厂商面临更多类似NPE(非经营实体)组织或者企业以专利牟利的诉讼。即苹果和三星在智能手机产业中应是受到专利授权模式负面影响最大的企业。那为何苹果和三星的实际市场表现却大相径庭呢?从“智能手机累积版权费”报告中,我们看到,该报告假定当前智能手机的ASP(平均价格)为400美元,而据IDC最新的统计显示,苹果iPhone的ASP为657美元(高出目前智能手机ASP约257美元),相比之下,目前占据智能手机市场主流的Android智能手机的ASP仅为254美元;微软Windows Phone手机ASP为265美元,加上黑莓及其他手机的ASP,今年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ASP为314美元(低于报告中的ASP的400美元),当然这个ASP的权重中还有苹果的iPhone。即便如此,苹果iPhone的ASP也是整个智能手机产业ASP的2倍多。试想一下,如果去除苹果的iPhone,其实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ASP仅为253美元,iPhone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手机厂商的ASP。那么当手机厂商面临相同专利授权费(例如120美元左右的时候),苹果由于ASP要远远高于其他手机厂商,所以其受到专利授权费负面(主要是对于包括营收和利润在内的盈利)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厂商要小得多(或者说是被高企的ASP稀释了)。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谷歌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多数在赔钱和微利。至于为何苹果iPhone的ASP要远远高于其他厂商,品牌、创新、体验等导致的溢价能力是根本。与苹果相比,虽然三星手机的ASP不及iPhone,但由于其高端GalaxyS系列的热销,其手机整体ASP要高于智能手机产业的ASP,重要的是,得益于高中低端全覆盖的产品线,三星手机拥有庞大的出货量。例如仅在上个季度,三星就出货了8000多万部智能手机,而这无疑会摊薄专利授权费用。例如根据“智能手机累积版权费”报告显示,在手机厂商必须支付的ACC(Advanced Audio Coding)专利授权费中,起步50万部智能手机需要缴纳的费用是0.98美元/部;50万-100万部为0.76美元/部;100万-200万为0.62美元;呈现随量逐步递减的趋势,而到最后达到5000万部以上时,其专利授权费仅为0.15美元/部,是50万部起步阶段专利授权费的15%左右,以此类推,在手机厂商必须支付的其他专利授权费也是随着销量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累计下来,对于三星这样智能手机出货量超高的企业,专利授权费的负面影响相对于其他厂商也被大大稀释了。如果说上述苹果和三星的以自己的实际市场表现印证了专利授权费并非业内所形容得猛于虎那般可怕(至少通过溢价和高出货量稀释),那么专利授权费(持有者)也并非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灵丹妙药。业内知道,与苹果、三星相比,曾经在手机市场叱诧风云的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Palm均具有雄厚的与手机产业相关的专利组和储备。而这从谷歌以125亿美元并购了摩托罗拉;此前传言中黑莓出售中最大的资产(最值钱的部分)就是专利;诺基亚被微软并购后一度令业内担心其可能会利用庞大的专利储备和组合向其他手机厂商索要过高的专利授权费;Palm在被惠普并购后虽然退出手机市场,但今年年初,本就具备很强专利实力的高通仍从惠普手中收购共1400项包括Palm、iPAQ以及Bitphone等涉及移动通讯技术的专利和专利申请等系列事件中得到了证明。不幸的是,这些拥有大量专利的厂商,未能阻止它们自身在智能手机产业中的衰败。诺基亚难逃出售命运;摩托罗拉移动今年再次被易手;黑莓苦撑之后终于承认其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在与苹果和谷歌的竞争中失利。值得一提的是,微软作为当前智能手机产业大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目前也在利用其专利向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的手机厂商收取专利使用授权费用(每部Android手机的授权费用为5—10美元),据称,去年微软拿到了 20 亿美元的 Android设备专利授权使用费,但实际上,微软失去的比从 Android 获取的利润更高,据相关统计,微软Windows Phone所在的移动与设备部门去年亏损了约 25 亿美元。重要的是,微软的做法并没有阻止Android阵营的扩大,而自身的Windows Phone在市场中也未见起色。综上所述,针对“智能手机累积版权费”的报告中专利授权费用高企,进而影响终端厂商的盈利之结论,既非业内所言的猛于虎(毕竟有苹果和三星的虎口夺食之举),也非救命,甚至复苏和重新崛起的灵丹(有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Palm的陨落为证),关键还是在于自身产品的创新、用户体验的提升、品牌的塑造、有效的营销等,一味地惧怕或者依赖专利授权,都不是理性的态度和选择。

    半导体 黑莓 智能手机 手机产业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