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图像共享软件风险企业Cooliris的事务所内,企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oujanya Bhumkar(46岁)一边吃午餐,一边忙着分派工作。Bhumkar出生于印度孟买,成长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作为企业家的父母奔波筹资的辛苦。1990 年代后半期,Bhumkar在芝加哥攻读完经营学后来到了硅谷。印度出生的Bhumkar率领Cooliris在图像共享软件领域迅速成长(3月,美国旧金山)“在这里,疯狂的想法获得尊重。暂不付钱也能雇用到懂得企业法律事务的律师”。该公司与俄罗斯Yandex及中国腾讯控股等新兴市场的大型互联网企业相继展开合作。曾为初创时期的谷歌等提供过投资的知名风投企业也是其投资人。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硅谷的约300万人口中,亚裔人数超过60万。其中,近60%成年人的学历超过白人和美籍西班牙人等,拥有大学以上的高学历。亚洲的人才支撑着这座创新之城。台北成为核心基地下面把目光从旧金山向南移——Mozilla基金会的总部,该公司因与全球开发者合作推出了开源网络浏览软件而闻名。在其智能手机这一重点业务领域,“聚焦亚洲(Look Asia)”的特点十分明显。该公司主导智能手机基础软件开发的安德里亚斯·盖尔(37岁)在回顾2年半以前时说,“感觉不能就此罢手。所以决定在集结技术和信息的台北设立基地”。现在,台北已发展为该公司的核心基地,约有130名开发人员在此工作。Mozilla推出的25美元超廉价智能手机由中国厂商提供半导体器件。美国Facebook等的服务器由台湾的广达电脑生产。硅谷投资公司Translink Capital的大谷俊哉说:“在理解最尖端的性能规格方面,技术实力相当高”。今年2月,一直与硅谷企业抗衡的美国微软,任命了一位印度人CEO。亚洲曾给人留下的“外包”的印象,但这种印象正在急剧转变,亚洲在IT产业的最前沿已经不可或缺。不过,如果说亚洲目前是不是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创新发源地,回答则是“NO”。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的1999年,经香港政府和当地财团从中调解斡旋,在碧海蓝天的香港岛西部设立了一处IT开发基地——数码港,目的是培育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企业。“这里有香港大学等最高水平的教育机构,资金、人员出入自由。融合东西方的技术和文化”。但与众望所归相悖,15年后的今天,这里并没有出 现可在全球大显身手的企业。亚洲会改变吗?在海外寻找创业者在聚集有30家风险企业的旧金山的联合办公楼内,戴夫·麦克卢尔(47岁)被一群创业者团团围住。为刚刚创业的企业提供投资和建议的“500 Startups”的创始人麦克卢尔在海外待了1年半的时间,目的是寻找有潜力的新创业者。该公司还在亚洲广撒网,此前已向约70家公司出资。预计年底将 超过100家。“为了构筑敢于应对风险,允许失败的文化,硅谷花了50年的时间。亚洲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麦克卢尔对此非常乐观。受限的政治自由、死板的社会结构,不懂得尊重知识产权的风土人情(- -")。要想聚集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亚洲需要越过这道妨碍创新的壁垒。亚洲的潜力今后将面临考验……
每年4月可称得上是展会季,在日前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CITE展(原CEF展)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同期举办的环球资源CSF展(China Sourcing Fair)以及2014年香港贸发局电子展。而这两场展会也是亚洲乃至全球电子产品的风向标,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全世界的贸易商们。笔者也第一时间代表《国际电子商情》前往参展,并带来第一手图文报道。从2011年开始,平板电脑就逐渐取代电子书、iphone配件、蓝牙音箱成为香港电子展的宠儿。到了2013年,Android平板已成电子展上绝对的主力,随之而来的则是不同平板芯片厂商的PK。而今年随着Intel加入战团,战局状况越来越激烈,各大平板芯片商业纷纷使出了看家本领。而战火也不局限于平板本身,开始向可穿戴、智能家居、OTT机顶盒等多个领域蔓延。全志全力推8核,抢占高端市场提到平板电脑,不能不提到Allwinner。从进入平板领域以来,全志一路黑马,在2013年更是成为Android平板AP出货量第一名。图中这个奖牌由ARM亲自颁发,这位光头帅哥,全志科技国际市场总监Ben EL-Baz(简称Ben)则为我介绍了本次展出的高大上产品A80,并详细介绍了“大8核、大游戏、大视界、大数据”的四大概念。Ben表示,所谓“大8核”指的是全志A80采用了8核ARM Cortex-A15/A7 CPU架构,并且采用了领先的CoolFlex技术提升续航时间。可以做到极致性能,极低功耗。Ben认为,目前在移动设备领域,8核已成趋势,他预计今年到明年8核会成为主流。游戏方面,A80采用了64核PowerVR G6230 图形处理架构,这款GPU是iPad Air同系列GPU,定位比较高端,与其他主流GPU相比,在追求性能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另外在进行超高清编解码的时候会比较流畅。此外,由于性能的提升,目前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开始在移动设备上采用OpenGL ES 3.X。Ben认为现在移动设备游戏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台式电脑的水平了。而支持OpenGL ES 3.X已经达到了PC在3年前的3D游戏体验。“很快会有更多的Android游戏会实现类似于Playstation3或XBOX的体验。”
日前,国务院召开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据要求,今年在物联网发展方面的重点包括: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多个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统筹物联网产业链协调健康发展。据透露,在资金方面,此前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已经设立了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信息安全几大专项,涉及投资超过百亿。而物联网应用示范仍将是今年专项补贴的重点,特别是在地理信息、智慧城市、交通等领域的交叉应用示范。事实上,国家为促进物联网发展已经出台了多项促进政策。去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紧接着,工信部、发改委等多部委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包含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此外,国家标准委下达了物联网等47项国家标准计划,我国物联网行业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IDC报告称:2014年全世界范围内将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这是2013年的3倍,从现在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装运量将产生78.4%的复合年增长率,最终在2018年达到1.119亿的世界运载量。从数据可以看出整个行业对可穿戴市场都充满信心,也必将成为风口浪尖的产业。笔者认为,可穿戴设备从专业领域到消费领域的应用,即让专业人士在特定场景使用的设备成为大众电子消费品,是可穿戴设备真正的革命。2012年发布的Google Glass无疑是可穿戴设备革命的代表产品,预期中可能在今年出现的iWatch则会迎合更多的市场需求。当然Google和苹果还会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一决雌雄:前者有很强的数据服务,后者有很强的产品雕琢能力。Google和苹果都专注产业链下游设备,满足的是消费级市场需求,而英特尔则在布局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元器件到下游终端设备,都有因特尔匆忙的身影,看看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交出的成绩单:收购智能手表厂商BasisScience、推可穿戴专用智能芯片Edison、启动“英特尔可穿戴创想挑战赛”、投资智能眼镜厂商Recon。巨头依旧竞争激烈,包括三星、微软等,但Google、苹果、英特尔各有杀手锏。另一方面,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上,大小厂商也各有各的机会。一、上游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概念元件、电池,核心是传感器,据申银万国的相关研报中称MEMS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核心。的确如此,因为作为智能化的“核心物质”,MEMS传感器附加值高,是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可穿戴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方向,也是信息化的硬件基础。因此符合人体工学的触摸屏的柔性设计以及用于人体信息收集的传感器在产业链上显得尤其重要,上游产业国内主力军基本为上市公司,总共有9家:传感器厂商歌尔声学、水晶光电、苏州固锝、汉威电子,柔性概念元件厂商得润电子、丹邦科技,非晶态合金厂商安泰科技、云海金属,生产电池的德赛电池。由于上市公司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相对垄断,国内上游产业在一级市场的表现相对不活跃,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总共发生8起投资事件,基本发生在2013年,最大投资来自星星科技8亿收购触摸屏厂商Toptouch,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高速发展,上游产业也会出现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资料图)二、中游中游主要是交互解决方案,比较成熟的有语音、体感等,这块成熟的企业也基本是上市公司,语音领域的巨头是科大讯飞,体感领域的明星是数码视讯。由于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国内中游产业在一级市场的表现也不活跃,有些典型的早期创业公司,基于眼控技术的七鑫易维、基于体感技术的锋时互动、唯创视界等,随着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的大热,主要还由于Facebook 20亿美金收购Oculus,这块引来风险投资的高度关注,国内VR/AR也出现一批创业者。交互解决方案中还有两块比较重要,一块是骨传导耳机,未来有可能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标配,基本组成部分有:通信芯片、传感器、微型电机,涉及到的公司有:共达电声、歌尔声学、海能达,二是无线通讯技术,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公司有环旭电子、达华智能。综合看,整个中游产业依然取决于技术的突破。三、下游下游终端设备厂商竞争很激烈,国外的Jawbone、FitBit、Pebble等当属明星。相比国外较为成熟的市场,国内可穿戴设备处在培育市场阶段,明星创业者当属拿到B轮融资的咕咚手环,还有就是一些从专业领域切入消费市场的厂商,运动领域有滕海视阳(体记忆),健康医疗领域则较多,比如九安医疗、宝莱特。回到国内可穿戴设备一级市场,按照公开数据显示,在下游领域投资总共发生超过30起,轮次从种子到B轮都有,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手环,应用领域集中在运动、健康、医疗,跟踪定位、宠物。综合来看,A轮的投资额度多超过千万,投资时间多发生在2013年,多数投资为天使/种子投资,最活跃的机构当属PreAngel,其次有深创投、英诺天使等,看样子是有意在布局。除此之外,下游做服务的平台也不少,包括软件、数据、新媒体、分享导购等,在软件和数据领域目前较专注的公司是乐动力,也已经完成天使融资,不过由于可穿戴设备开发者平台的不统一性,其适配的难度很大,相信Android Wear的出现,可以慢慢让应用开发回归统一,分享导购这块拥有很强资源的Knewbi、KnewOne均已经完成A轮融资,它们定位的是智能硬件这个大的范畴,在新媒体/垂直网站领域有不少创业者,都做的不大,多数偏草根站,目前这块也有不少投资者在重点关注。(资料图)如果单纯的抛开风险投资领域的厂商,巨头目前布局的设备和策略相对合理,盛大果壳电子、百度和TCL合作的智能手环、360儿童卫士、东软熙康腕表、中兴的Grand Watch、华为的TalkBand手环等。由于巨头在设备的生产、组装以及后端软件、数据服务方面有很强的资本和控制力,所以这些设备目前在市面上是相对成熟的,当然小米等公司应该也在筹划类似产品。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处于风口浪尖,国外厂商普遍对行业充满信心,国内普遍还是在试水阶段。国内厂商在工业设计、生产代工环节欠火候,相同商业模式下,做的产品真是不尽如人意。当然笔者和更多理性的观察者一样,给予创业者更多鞭策而非批判,和他们一道等待行业的爆发。
2014年1~2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产业深度调整期,生产、投资等指标增速均有所下降,产业呈现升级缓慢、新兴领域增长乏力的局面,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全行业出口增速延续自去年以来下行趋势,出口增速继续下探。总体情况(一)制造业开局低迷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低于去年同期(13.8%)4.9个百分点,略高出工业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13799亿元,同比增长7.0%,低于去年同期7.4个百分点。(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低增长,新增固定资产增速放缓1~2月,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945.8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工业投资3.1个百分点。1~2月,电子信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391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去年同期增速1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880个,同比增长16.2%,增速高于去年同期7.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器件、计算机和家用视听领域的新开工项目增长超过50%,但光伏、信息材料等领域的新开工项目继续萎缩。(三)出口降幅扩大,进口降幅收窄1~2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830亿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出口1077亿美元,同比下降6.9%,低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5.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为33.5%,比上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进口753亿美元,同比下降5.3%,低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15.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比重为24.1%,较上年末下降4.1个百分点。2月当月,在企业节前“抢时出口”和节后“进口先行”经营习惯的影响下,出口额447亿美元,下降12.8%,降幅比1月份扩大10.5个百分点;进口额333亿美元,下降2.2%,降幅较1月份收窄5.4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主要行业增速比同期水平均有所下滑通信设备、电子元件行业增速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计算机、家用视听设备行业增速继续下探。通信设备行业对拉动全行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受4G带动作用的影响,通信行业整体保持较快增长,1~2月,通信设备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内销产值分别增长12.7%、4.9%和20.6%,分别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5.7、4.9和5.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产值对拉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6%,比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占全行业比重达到17.8%,比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1~2月全行业生产手机22846.7万台,增长5.4%;移动通信基站4156.2万信道,增长136.9%;程控交换机831.0万线,增长56.8%。家用视听行业出口扭转负增长局面。1~2月,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940亿元,同比增长3.0%,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年底分别下降10.3和5.3个百分点,其中内销产值526亿元,增长2.3%,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年底分别下降19.4和21.9个百分点。1~2月,家用视听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4.0%,扭转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10个月负增长局面,实现出口交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4%。1~2月,全行业生产彩色电视机1800.4万台,增长2.2%。其中液晶电视1574.4万台,增长7.1%,占比87.4%;CRT电视下降66.5%;PDP电视下降51.7%。电子器件行业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电子器件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054亿元,同比增长3.4%,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1119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光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2.5和3个百分点。电子元件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2月,电子元件行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为2266亿元和981亿元,分别增长8.7%和0.9%,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7和0.9个百分点。1~2月,全行业生产集成电路122.9亿块,增长5.6%;半导体分立器件662亿只,增长7.3%;电子元件3416.8亿只,增长3.3%。计算机行业产值增速不足个位数。1~2月,计算机行业实现销售产值3422亿元,同比增长0.4%,低于去年同期12.6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占全行业比重呈现逐年下降态势,从2010年的超过30%,至今降至24.8%;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不足2%,比同期下降22.6个百分点。1~2月,全行业共生产微型计算机5204.7万台,增长2.9%,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4.3%,占比76.1%。数码相机378万台,下降48.3%。软件收入增长放缓,利润保持平稳。1~2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667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82亿元,同比增长23%,高于去年同期8个百分点,高出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1~2月,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实现收入946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0.6个百分点,是全行业增速下调最大的领域。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增长也有所放缓,分别完成收入1496亿元和467亿元,同比增长20.8%和20.3%,增速分别低于去年同期6.2和5.9个百分点。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领域持续增长,实现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升至16.8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和IC设计平稳增长,分别实现收入815亿元和158亿元,同比增长23.6%和21.2%,分别比去年同期高出1.7和8.6个百分点。(二)出口市场呈现零增长,内外销占比平分秋色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6889亿元,同比增长15.1%,高出全行业平均增速8.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6910亿元,同比增长0.0%。内、外销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年底均有所回落,其中,内销增速分别回落5.4和3.3个百分点;外销增速分别回落9.6和4.9个百分点。内外销产值比重从同期的46.3∶53.7扭转为49.9∶50.1,内销占比首次达到一半水平。(三)东部地区出口负增长,中、西部地区比重稳步提升1~2月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10824亿元,同比增长3.6%;出口交货值5570亿元,同比下降4.0%,两个指标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和4个百分点。在我国东部地区,除山东和广西外,其他地区出口均呈现负增长。受制造业向我国内陆地区及东南亚转移和外资企业全球战略调整双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呈现明显下滑,截至2月底,两个指标占全国比重分别为78.4%和80.6%,比同期下降1.7和3.2个百分点。1~2月,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实现销售产值1576亿元和1181亿元,增长17.4%和32.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4和25.2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1.6和2.5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实现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4.9%和49.0%。两个地区实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合计占全国比重为20.0%和18.6%,比同期分别提高2.0和3.7个百分点。[!--empirenews.page--]东北地区增速低迷。1~2月,东北地区实现销售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1.2%;出口交货值56亿元,同比下降25.5%。(四)各经济类型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首次呈现负增长1~2月,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68亿元,同比增长16.9%,出口交货值799亿元,同比增长14.2%,分别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9.9和14.2个百分点,但两个指标低于同期水平3.5和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840亿元,增长17.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3399亿元和2222亿元,分别增长6.8%和1.1%,低于同期水平11.3和16.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持续低迷,实现销售产值6032亿元,同比增长0.9%;出口交货值3889亿元,同比下降3.1%。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3.7%和56.3%,比去年同期(47.3%、59.6%)分别下降3.6和3.3个百分点。
单模长程演进计画(LTE-only)模块市场需求急速攀升。行动装置具备漫游需求,多半导入多频多模LTE模块,以向下相容2G/3G网路,不过智慧电网等机器对机器(M2M)应用则较无此一考量,而对成本和耗电极为要求,因此单模LTE模块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M2M市场炙手可热的导入选项。u-blox商业开发经理蔡金源表示,LTE是无线市场扩张最快的技术,截至去年第四季,全球已有九十三个国家的电信商启动两百六十个LTE网路,预计至2017年将有超过十亿的用户,箇中原因不外乎LTE网路可提供高频宽、低延迟性的可靠传输路径,因此不仅消费性电子、智慧家电、汽车等产品已陆续导入LTE模块,未来M2M应用如电网、零售业、安全监控及健康照护等皆将拥抱LTE技术。蔡金源进一步指出,目前车用、行动运算、数据终端(Data Terminal)、支付系统等为确保声音、数据连结效能,多导入相容LTE/宽频分码多工(WCDMA)/全球行动通讯系统(GSM )的多模LTE模块,而数位看板、安全监控设备、有线电视等则倾向采用单模LTE模块,但未来几年待LTE相关硬体建置到位后,大部分的应用将全速转向单模方案。对于美国AT&T、Verizon以及德国、日本、韩国等LTE网路覆盖率极高的国家的电信商而言,单模LTE模块将带来诸多好处,因多数消费者皆已拥有LTE终端设备并习惯LTE网路的高速优势,因此单模LTE模块将可以较多模方案更低的成本及耗电,满足终端使用者的应用需求。目前已有晶片商推出单模LTE数据机(Modem)晶片,提供设备制造商新的设计选项。司亚乐亚洲业务总监招勋龙指出,LTE系让物联网风潮持续延烧的重要技术,目前业界正戮力开发低成本、低传输率的LTE方案,如M2M模块厂正在为智慧电表应用,研发较Category 1还要低数据率的Cat. 0版LTE低耗电方案,并力求成本与2G模块相同,以便让设备商加速替换2G方案至LTE网路,且毋须担心M2M应用占用过多LTE网路资源。招勋龙强调,中国大陆、俄国及欧盟汽车市场皆开始推动汽车制造商在新的车款中导入嵌入式无线数据机晶片的政策或规范,以提升行车安全性,不过3G元件的矽智财(IP)十分昂贵,且多个地区的2G频谱即将无法使用,因此知名品牌车厂多将目光聚焦在单模LTE模块设计上,盼能在兼顾汽车连结功能同时,降低导入成本。更值得注意的是,招勋龙预估,3~4年内,LTE元件价格将逼近2G/3G方案,届时无论是影音串流、网路电视、安全监控设备、M2M等应用皆可透过LTE网路连结最后一哩(Last Mile),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地区、开发中国家等更可将LTE网路做为替代昂贵有线传输方案的理想管道。
拜下游客户提前在2014年第1季中就启动库存回补机制,在短期订单明显供不应求的贡献下,多数台系IC设计公司结算3月业绩创下2014年来单月新高。在订单能见度已可看到第2季底的帮助下,不少台系IC设计业者也直言,这一波业绩成长续航力应该可以持续到第2季底,这意谓台系IC设计业者第2季营收仍将持续看上,4月也有再创新高的空间可期。而在短期晶圆产能明显吃紧,客户砍价动作也被迫暂缓,台系IC设计业者2014年上半应该也有机会出现一些毛利率回升的利多效应,有助公司获利同步走扬。在下游客户紧张芯片缺货,而不断下出急单及长单的帮助下,身为台系一线IC设计大厂的联发科及瑞昱,结算2014年3月营收表现,同步以新台币174.29亿元及24.9亿元,同步创下单月历史新高纪录。以联发科及瑞昱这样重??量级的公司可以提前在第1季底,就先行写下业绩历史新犹的好表现,除点出短期下游客户需求猛烈下,也彰显联发科及瑞昱在上游晶圆代工厂的经济规模竞争优势,总是可以快一步将芯片??送到客户手上。至于同样在3月写下营收2.82亿元历史新猷的昂宝电子,则延续2013年下半在大陆中、低价智能型手机电源供应器市占率快速成长的攻势,短单、长单全部丰收。相较于联发科、瑞昱等提前写下单月历史新高的绩优生表现,其他台系IC设计业者所公布的3月业绩数字,亦是表现不俗。其中,身为台系触控IC双雄的义隆电及禾瑞亚,分别公布3月营收达6.4亿及1.01亿元,不仅一口气较2月激增近30%,也创下半年来的单月新猷,显示触控NB机种已平安渡过库存偏高危机,待第2季新品上市后,触控IC需求量将逐季劲扬。
为了回应Google 199美元 11.6英寸Chromebook的低价竞争, DisplaySearch 根据产业供应链的调查消息获知,微软(Microsoft)决定透过操作系统补贴的策略,与PC品牌合作推出249美元15.6英寸HD分辨率(1366x768)的低价笔记本电脑,且该低价15.6英寸笔记本电脑将会在5月左右上市。除此之外,Microsoft也在规划9英寸以下产品,若售价在249美元以下,Microsoft会全额补贴PC品牌操作系统费用,以全力抢攻9英寸以下平板计算机市场。根据DisplaySearch的调查,如果PC品牌能规划出249美元以下的14/15.6英寸的笔记本电脑,Microsoft将透过Windows 8.1操作系统小改版的方式(类似停用部分Windows 8.1操作系统功能),提供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报价给PC品牌。由于15.6英寸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较大,所以15.6英寸平均制作成本较14英寸笔记本电脑低,因此DisplaySearch发现今年5月第一波促销的249美元低价笔记本电脑皆以15.6英寸为初期规划尺寸。同时,由于今年整体笔记本电脑面板供需有短缺的现象,面板厂有意借此在2014年下半年将现有5.2mm厚度的笔记本电脑面板转向到较薄的3.8mm面板。因此PC品牌厂为了面板种类管理与后续稳定供货量,反而是采用价格较贵的3.8mm笔记本电脑面板作为15.6英寸低价笔记本电脑的面板规格。除此之外,薄型面板也为PC品牌在后续进行低价笔记本电脑改款时,提供更多设计厚度上的余裕度,以便将来可以设计与Chromebook类似的薄型且具设计感的笔记本电脑。
04月14日,触控IC厂敦泰宣布合并小尺寸面板驱动IC厂商旭曜,预计于2015年第1季完成合并,此举引起市场诸多版本的臆测。驱动IC业者指出,敦泰、旭曜合并,再加上业内如瑞萨(Renesas)旗下瑞力(RSP)也准备出嫁,短期内或将提供台系其他驱动IC、触控IC业者喘息空间,给予其他台厂见缝插针的机会。此桩联姻普遍被视为触控供应链寻求技术突破的案例,另有市场亦有声音直指,此举意味着隐藏在敦泰身后的陆资企业、触控及面板厂预备出手,进行版图扩张的大计,可能将令两岸面板和触控厂的对立越来越白热化。敦泰接手虽然可以快速拓展在驱动IC上的产品光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敦泰宣布并入旭曜后股价立即翻黑的状况,足以反应出投资人对于此桩亲事抱持着相对负面看法。就财报上来看,除了因为两家公司合并后致使股本膨胀、EPS被稀释之外,驱动IC的毛利普遍偏低,未来敦泰要处理这个烫手山芋,可能得大伤脑筋。台系驱动IC业者指出,从竞争者的角度来看,触控、驱动IC整并是挑战也是机会,无论是敦泰、旭曜结亲,或者瑞萨旗下RSP的出售,可望腾出部分大陆市场空缺,料将带给驱动IC和触控IC市场短暂的喘息空间。以驱动IC产业来看,技术实力坚强的旭曜和RSP近两年在大陆市场的表现都相当亮眼,旭曜专攻中低阶手机市场,在WVGA为主的中价位手机市场享有高市占率,而RSP则以高解析度产品作为进军大陆一线品牌市场的敲门砖,在高阶手机市场也据有一席之地。驱动IC业者表示,大陆市场今明两年的整体手机市场规模仍持续攀升,并朝向更高解析度迈进,料将启动另一波的高度市场竞争。在旭曜、RSP原团队与新集团的磨合期间,或许将分散其注意力,以致于无暇倾力投入新的产品或是新市场策略。这对于近几年价格战不曾间断的驱动IC市场来说,可谓提供了一个夺回市占率、产业重新洗牌的良机。
April 16, 2014---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光电事业处WitsView最新大尺寸面板出货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3月大尺寸面板出货总量为6,657万片,月增11%。历经3月份备货高峰后,资深研究经理陈建安预估4月大尺寸面板需求将有所下降,整体出货衰退幅度达6~7%。其中电视面板将衰退4~5%;监视器面板、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将分别衰退7%与14%;至于平板计算机面板出货则将持平或小幅增加1%。3月份受到中国五一、巴西世界足球杯等节庆需求及前期基期较低的影响,加上韩系与中国六大电视品牌的铺货需求带动下,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总量来到2,099万片,月增22.4%;监视器面板整体总量来到1,401万片,月增15.6%;笔记本电脑面板在Microsoft低价笔电促销方案的推动下,NB面板需求回温,3月笔电面板出货总量达1,588万片,月增11.7%;平板计算机市场则持续受到品牌调节库存影响,平板面板出货自去年12月以来,已连续第四个月呈现月衰退情形,3月整体出货总量达1,568万片,月减4%。4K2K电视面板出货畅旺 月成长175%随着中国五一备货及国际品牌新机种上市的带动,4K2K电视面板出货呈现大幅度的跃进。3月整体4K2K电视面板出货达106万片,不仅月成长幅度高达175%,4K2K电视面板出货渗透率也从上月的2%,大幅增加至5.3%。从厂商市占率来分析,韩系面板厂在50吋以下产品开始放量,市占率由上月的35%增加至41%;至于在台系面板厂方面,产品组合中以50吋、58吋、65吋等尺寸出货动能较强,但由于韩厂的竞争激烈,市占率从上月的55%下滑至50%,依旧维持领先地位。以产品出货尺寸来看,55吋与50吋市占分别有24%与21%,位居一、二顺位,另外42吋市占则有13%,位居第三,另外49”吋与65吋市占则皆有11%,此五种尺寸合计已占整体4K2K电视面板出货的80%。
北京时间4月15日晚间消息,二维码打印机制造商Zebra Technologies周二宣布,将以34.5亿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系统公司(Motorola Solutions)企业业务部门。摩托罗拉系统企业业务主要生产坚固的移动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条形码扫描器。而Zebra的产品则帮助亚马逊等公司追踪库存和供应链。这笔交易将使得Zebra有机会进军物联网市场,该市场设备种类繁多,从汽车到烟雾报警器,都可以连接至互联网。摩托罗拉系统的企业客户包括沃尔玛和TNT快递公司。尽管企业业务占据了摩托罗拉系统总营收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客户开支削减以及订单延迟,摩托罗拉系统公司的企业业务部门最近几年举步维艰。Zebra将通过2亿美元现金和32.5亿美元的债务来资助这笔交易。在32.5亿美元的债务中,主要为融资和债券发行。在出售企业业务后,摩托罗拉系统将剩下核心政府和公共安全业务。摩托罗拉系统还计划保留iDEN产品组合,它属于企业业务的一部分。摩托罗拉系统公司CEO格雷格·布朗(Greg Brown)在一份声明中称:“该交易完成后,我们计划把交易收益及时返还给股东。”Zebra目前拥有2亿美元可用现金,为了完成这笔交易,该公司还将举债32.5亿美元,包括发行债券和信贷安排。摩根士丹利担任Zebra财务顾问,并将提供授信。该交易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届时,将有约4500名摩托罗拉系统公司员工加盟Zebra。Zebra表示,该交易完成后将很快即可推动公司利润增长。Zebra预计,公司第一季度营收将达到2.87亿美元至2.89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将达到88美分至91美分。
工信部近日最新出炉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同比下降24.7%。此前,Gartner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3.2亿台,而2014年增长速度出现放缓,总销量将达4.4亿台。而工信部公布的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的现状,远比分析机构预测的更快。从工信部报告中的具体显示的内容来看,2G手机上市新品135款,同比下降45.6%,出货1144万部,同比下降71.7%;TD-SCDMA手机上市新品263款,同比增长26.3%,出货4368万部,同比增长16.5%;WCDMA手机上市新品84款,同比下降42.5%,出货2079万部,同比下降37.6%;CDMA2000手机上市新产品75款,同比增长8.7%,出货1516万部,同比下降33.0%;TD-LTE手机上市新产品50款,出货974万部。仅从智能手机来看,一季度出货8911万部,也下滑了9.8%。报告指出,手机型号的持续下降是因为智能手机时代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且同质化严重,企业创新的难度和成本都在加大。这将给中小手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据工信部统计,目前中国活跃手机企业(半年内有新产品上市)有381家,但2014年一季度排名TOP 10的企业销量占比达74.3%,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4.7%。市场的放缓和集中度的提高,对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企业十分不利。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品牌出货为6686万部,同比下降34.9%;而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出货3395万部,同比逆势增长9.2%。4G是增长引擎报告指出,国际厂商表现出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G手机占比低于国内企业,4G手机占比远高于国内企业。一季度国内企业2G手机销售占比13.1%,4G手机销售占比仅4.1%,而国际企业2G手机销售占比仅为7.9%,4G手机销售占比达20.6%。4G手机将成为中国手机产业的新引擎。据Strategy Analytics研究预计,中国201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8亿台。其实拆分给三大运营商即可确知:中国移动目标是1亿台,中国联通目标500万台,中国电信目标3600万台。这将占到智能手机销量的一半份额,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内手机企业已经纷纷表态支持4G的发展。中兴表示2014年4G手机销量占比将达40%,酷派表示目标是超过60%,TCL的目标也要达到60%。目前国内千元级的4G手机也已经上市。4G芯片的供应量紧张是一大问题,尤其是支持五模的单芯片。中国移动的相关专家此前透露,预计到6月,TD-LTE芯片供应将会有较大提升,到下半年整体TD-LTE芯片将会满足市场需求,到第三季度,TD-LTE手机将成为市场主流。从中国移动提供的预测图表可以看出,第三季度后TD-SCDMA手机出货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中国移动还指出,下半年五模4G手机价格将下探到600~700元,推动4G手机快速普及。
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热潮不断冲击着各个行业。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家电企业紧随其后,也加入了智能行列,现在智能家电已逐渐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智能家居领域的企业,海尔审时度势,应时推出了天樽空调、空气盒子、智能路由器等产品,得到了消费者及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近日,网络上猜测已久的海尔智慧家庭中枢设备终于露出庐山一角--海尔公布其首台智慧管家名为Smart Center。有消息称,由家电行业专家、主流媒体记者及微博认证用户代表等组成的Smart Center原型团队已经正式组建,他们将率先体验Smart Center,并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功能、外观、体验等方面的感受反馈给研发团队,以不断完善产品,使其更符合广大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另外,原型团队成员还会把自己使用Smart Center的体验与广大网友分享,网友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进行了解。据了解,Smart Center主要针对传统智能家电操作繁琐、使用起来不够人性化、产品无法联动等弊端研发。从灯光、窗帘的控制到居家安全的防护,从水电煤气的警报联动到家庭影院等的娱乐享受,都可集中到Smart Center进行智能管理,从而打造出人性化、智能化、协同性、可拓展性的智慧生活生态圈。海尔相关人士表示,Smart Center自带云服务功能,可将用户的使用习惯生成数据上传云端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为用户提出更加健康合理的生活建议,这很好诠释了海尔“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行业专家认为,Smart center作为海尔打造智慧生活的关键产品,抢占了“智慧生活”生态圈的制高点。海尔在打造和完善智慧生活的过程中,也将打造出更合理的控制方案,为智能家电行业树立更明确的风向标。目前海尔构建了“一云多网N端”的产业架构,将每一类产品都变成互联网终端,并且这些终端具备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和协调共享的功能,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家电、家电与家电之间的交流沟通,让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充分享受智能时代的最佳应用服务。
近日,Strategy Analytics平板和触摸屏战略 (TTS) 服务发布最新研究报告《2013年全球Tablet市场份额》指出,2013年Q4全球Tablet出货量达7680万台。Android 以全球62%的市场份额保持Tablet市场主导地位,而苹果iOS 的市场份额上升至34%, Windows 回落但仍获得4%的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2013 年Q4全球品牌Tablet出货量达5800万台,2012年Q4为4670万台,同比增长24%。当我们将白牌Tablet 计算在内时,总出货量 达7680万台,2012年Q4为6410万台,同比增长20%。苹果的新iPad和iPad Mini使得2013年Q4 iOS出货量比2013年Q3增长了7%,主要来自争夺Android和Windows 平板的份额。与此同时新机型防止了两个季度iOS市场份额的下滑(2013年Q2和Q3)。Android厂商在Q2和Q3更新产品,而苹果公司一年一度的平板更新策略可能导致其市场份额下降。 该季度诺基亚生产的新Windows RT平板对基于Windows OS的平板出货量影响有限。表1:2013年Q4全球Tablet OS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初)2013年全球平板出货量达2.27亿台,去年同期为1.709亿台,同比增长33%。由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各类产品导致Android继续主导市场,占2013年总出货量62%,与此同时iOS占33%。Strategy Analytics平板和可穿戴设备总监马特?威尔金斯 (Matt Wilkins)谈到:“作为2012年平板市场份额唯一增长的操作系统Android,2013年Windows也加入这一阵营,Android以每年3%的市场份额增长,而Windows为3.3%。”表2:2013年全球Tablet OS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初)
亚马逊(Amazon)并非唯一一家进军无人 机业务的科技巨擘。美国谷歌(Google)周一(4月14日)同意收购美国制造无人 机的创业型企业泰坦航空(Titan Aerospace),不过未披露收购价格。谷歌将在其向非洲大陆等通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提供网络服务的项目中,使用泰坦的无人 机技术。数周之前,Facebook以2000万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总部位于英国的无人 机制造商Ascenta。泰坦航空成立于2012年,拥有约20名员工,总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该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使用搭载于机翼的光伏面板发电,生产的高纬度无人 机可以在约2万米的高空持续飞行5年之久。该公司由弗恩·拉伯恩(Vern Raburn)管理,他曾经担任安全公司赛门铁克(Symantec)的首席执行官,还曾担任微软(Microsoft)消费品部门主管。泰坦航空在公司网站上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两种无人 机,它们都通过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这些无人 机用途广泛,包括监测森林火灾、提供通讯服务以及从空中拍摄地球视频,力争在2015年实现商用化。泰坦航空的无人 机的构想图Source:泰坦谷歌表示,新加入的泰坦公司将与Project Loon项目密切合作,该项目主要设计大型高纬度平台气球,为世界偏远地区传送互联网信号。谷歌发言人表示:“目前合作尚处在初期,但(泰坦的)大气卫星可以帮助数百万人接入互联网,并帮助解决其他问题,包括赈灾以及滥砍滥伐等环境灾难。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怀着兴奋的心情欢迎泰坦航空加入谷歌的原因。”这名发言人表示:“泰坦航空和谷歌对科技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潜力无比乐观。”谷歌自去年以来一直在推进“潜鸟计划(Project Loon)”,该计划希望通过搭载通讯器械的高空大型气球,让世界上的任何地点都可以连接上互联网。此次收购无人 机生产商后,使用气球的原计划将受到何种影响尚不清楚。泰坦航空可能还会帮助谷歌开发一种空中风力涡轮,这是谷歌Makani项目的一部分。谷歌股价上涨1.5%,大盘指数亦有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