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潼就诊“一卡通”免排队挂号 惠及当地群众

    摘要:西部网讯 只要办张“一卡通”,您就可以免去排队挂号、反复交费等麻烦了。西安市临潼区妇幼保健院试行半个月的“一卡通”就诊方法赢得患者啧啧称赞。开通短短10余天,就有5216名就诊群众办持卡看病,享受便捷服务。西部网讯 只要办张“一卡通”,您就可以免去排队挂号、反复交费等麻烦了。西安市临潼区妇幼保健院试行半个月的“一卡通”就诊方法赢得患者啧啧称赞。开通短短10余天,就有5216名就诊群众办持卡看病,享受便捷服务。临潼区妇幼保健院于10月18日在临潼区率先实行门诊预付储存式就诊卡(一卡通)服务,只需填写一张简单的就诊信息单,到门诊挂号窗口即可办理,预存款多少由患者自己决定。此后就医即可直接到分诊台候诊,不用划价直接取药,不用重复交费直接检查,免除了病人一次次排队等候的不便,有效消除挂号等待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取药时间长、诊断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医生在工作电脑中开具的电子检查申请单、治疗单、处方及费用明细等,患者可同步查看。就诊结束后,患者还可到收费窗口退回余额、打印费用明细及发票。无论卡内是否有钱,患者的就诊信息将被永久保存。

    半导体 电子 电脑

  • SoC FPGA进入64位时代 Altera四核A53处理器明年量产

    从水平的FPGA供应商,变为在不同细分市场都有自己业务的垂直应用供应商,再到提供集成“微处理器+DSP+专用IP+可编程架构”的混合系统架构,Altera的产品演进思路体现了市场发展的最新变化。日前,该公司宣布其采用Intel 14nm三栅极工艺制造的Stratix 10 SoC器件将具有高性能四核64位ARM Cortex-A53处理器系统。Altera嵌入式处理营销资深总监Chris Balough说,ARM Cortex-A53处理器是SoC FPGA最先使用的64位处理器,具有很多重要的特性,包括支持虚拟化、256TB存储、支持ECC的L1和L2高速缓存等。而且,Cortex-A53内核能够运行在32位模式下,无需修改就可以运行此前在Cortex-A9上工作的操作系统和代码,便于28nm和20nm SoC FPGA客户能够平滑的进行升级。Altera Stratix 10 SoC采用Intel 14nm三栅极工艺和增强高性能体系结构,可编程逻辑性能超过1GHz。该公司称,其内核性能比当前高端28nm FPGA提高了两倍,数据吞吐量要比当今性能最好的SoC FPGA还要高出6倍,应用包括数据中心计算加速、雷达系统和通信基础设施等。嵌入式开发人员可通过采用具有ARM Development Studio 5(DS-5) Altera版工具包的Altera SoC嵌入式设计套装EDS,以及面向OpenCL的软件开发套件(SDK)开发异构系统。“提高器件的每瓦性能将会是Altera未来非常关注的发展方向之一。因为无论何种应用,管理功耗(从而管理成本)将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Chris Balough表示,FPGA器件的优势在于可以定制硬件,通过并行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吞吐量,开销小,非常适合完成相应的处理步骤,以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能耗),以及材料成本(少量购买风扇就可以实现系统散热)。Altera Stratix 10 SoC通用异构计算平台

    半导体 Altera FPGA 处理器 SoC

  • 解析全球电子化学品行业:中国是主导市场

    电子化学品作为专项化学品,是指为电子工业配套的精细化工产品。电子化学品行业属于创新高发地,新技术兴起和推广异常迅猛,各类电子化学品之间在材料属性、生产工艺、功能原理、应用领域之间的差异较大,而单一产品具有高度专用性、应用领域集中。 中国电子化学品行业特点:1.电子化学品行业领域广阔,下游应用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包括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电子、节能照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军工等。电子化学品作为基础材料,决定了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进一步影响终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2.电子化学品行业质量控制要求极高,新技术兴起和推广迅猛。电子化学品对生产及使用环境洁净度要求高和随下游产品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因此,有“一代材料、一代产品”之说。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都必须有新一代电子化学品为基础与之相适应。举例来看,IC线宽要求每变化一个等级,电子化学品中的金属杂质含量需要下降一个数量级,对电子化学品制造工艺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3.电子化学品具有精细化学品的属性,应用领域集中。电子化学品具有精细化学品的属性,技术附加值高,下游应用领域集中。这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整体盈利能力较为稳定,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二是电子化学品的应用需要下游客户全面认证,切入客户产业链后,需求端相对稳定,客户粘性较高。图表1:电子化学品质量控制严格(左图),新产品新技术推广迅猛(右图)从区域上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业及其化学品的主导市场。包括罗门哈斯(现陶氏)、霍尼韦尔、三菱化学和巴斯夫等公司竞相将电子化学品业务重点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中国丰富的原材料、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靠近下游需求等方面优势明显,电子化学品产能向国内转移已成为大势所趋。 12 责任编辑:Fgirl来源:中商情报网 分享到:

    半导体 通讯 中国电子 质量控制 电子

  • 泸州全市公共图书馆本月内将实现“一卡通借”

    摘要:四川新闻网泸州11月7日讯(记者 张小玉)11月7日,记者从泸州市图书馆获悉,全市、县(区)两级图书馆预计11月15日开通“一卡通借”服务,届时,持有泸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一卡通”的读者,可在市、县(区)各公共图书馆享受一卡通借、书刊阅览、书目查询、电话或网上续借等服务。四川新闻网泸州11月7日讯(记者 张小玉)11月7日,记者从泸州市图书馆获悉,全市、县(区)两级图书馆预计11月15日开通“一卡通借”服务,届时,持有泸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一卡通”的读者,可在市、县(区)各公共图书馆享受一卡通借、书刊阅览、书目查询、电话或网上续借等服务。这是全川首个实行“一卡通借”的地区。据了解,“一卡通借”卡分A、B、C、D四种等级,其中A、B两等级均属于成人卡,视借书数量不同押金不同;C等级为儿童卡(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D等级为优待卡,无押金,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办理。所办的卡只需交纳押金,其他一切免费。据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李伟介绍,泸州市于2013年开始启动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建设(简称“一卡通”),统一安装“智慧2000数字图书馆系统”。近日,该系统经过安装调试,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同时,市图书馆还组织本馆及县、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共三十多人进行“智慧2000数字图书馆系统”使用培训。“这个月15号就可以正式实行了,到时候市民只需带上户口本或者身份证到泸州市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办理。”李伟说,全市、县(区)共有7家公共图书馆,15日正式实行后,年满14周岁的市民凭本人身份证办理,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凭户口本办理,并在图书馆领取《泸州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申请表》,完成相关手续后,当场领卡使用。而持有原有借书卡的市民可自行到原办证图书馆进行更换“一卡通”。书刊借阅期限2周,到期可续借1次。续借书刊可登陆“http://www.lzlib.com/pubquery”点击“读者查询” 输入卡号及密码(初始密码为6个0,更改请到办卡地点办理),或拨打电话续借。由于目前泸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一卡通”暂未开通图书通还服务,读者还书需到所借书刊的图书馆归还。

    半导体 调试 COM

  • 洪城一卡通充值营业点服务存不同惹民怨

    摘要:本报讯记者罗素静、实习生谢裕琛报道:“都是洪城一卡通的充值点,八一桥营业点是17时30分下班,文教路充值点16时就下班了,北京东路省肿瘤医院营业点还不能办卡。”11月7日,南昌一网友向本报反映称,洪城一卡通各充值点上班时间不一,办理的项目也不一样,让人白跑路。本报讯记者罗素静、实习生谢裕琛报道:“都是洪城一卡通的充值点,八一桥营业点是17时30分下班,文教路充值点16时就下班了,北京东路省肿瘤医院营业点还不能办卡。”11月7日,南昌一网友向本报反映称,洪城一卡通各充值点上班时间不一,办理的项目也不一样,让人白跑路。网名为“小蛮”的网友说,“上个星期我想去给一卡通充值,因为以前的单位在叠山路上,所以一直是在八一桥营业点办理的,那里是17时30分下班,现在单位搬到文教路,这里的充值点居然16时就下班了。”网友“小蛮”说,另外一件事情是其同事遭遇的。“小蛮”同事住在高新区,但附近竟然找不到洪城一卡通充值点,好不容易在北京东路省肿瘤医院找到了,结果该充值点只能充值不能办卡,同事白跑了一趟。“办洪城一卡通本来是方便市民的事情,可每个网点上下班时间和服务项目不一样,相关部门也没有任何公示,太不方便了。”记者随后从南昌市公交总公司和江西省洪城一卡通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洪城一卡通的充值点南昌四县五区都有。江西省洪城一卡通投资有限公司自办的6个营业网点中,除了南京西路营业点,青山南路、八一桥、老福山、站前西路、建设路等网点有统一作息时间,从早上8时至下午5时,可以充值、办卡、挂失、退卡、缴费等等。“南京西路因为人手不足,是合作经营的,所以上下班时间就不一定了。”江西省洪城一卡通投资有限公司一工作人员表示,洪城一卡通另外的网点,都是与其他单位合作的,所以上下班和服务项目略有不同。

    半导体

  • Nvidia宣布股息上调13% 预计PC市场下降10%

    元器件交易网讯 11月8日消息,据外媒Barrons报道,美国知名图形芯片制造商Nvidia宣布股息上调13%至8.5美分,这源于其2013年第三季度在整体PC电脑市场预期萎缩的大背景下,依然取得了不错的盈利预期。NVIDIA(英伟达)日前发布了截至2012年10月28日的2013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第三季度收入达12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5.3%,比去年同期增长12.9%,达到预期最大值。NVIDIA图形芯片主要应用于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和超级计算机,此部分纯收入为1.187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 每股收益20美分,符合分析师预期。此外,NVIDIA将季度股息从7.5美分上调13%至8.5美分,使得当前股票收率增加2%。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Nvidia股价又上涨0.27美元,涨幅1.9%,涨至14.82美元。NVIDIA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黄仁勋在周四尾盘接受Barron记者采访时指出,“Nvidia素以图形芯片终端产品而著称,智能手机并不能威胁到游戏应用程序、高端汽车应用、以及高性能计算。我们专注于专业PC行业,我们高度重视细分市场。去年第一季度,NVIDIA的Tegra移动处理器单元业务实现翻番,并且预期它将从低谷中恢复过来,对此好前景,我们感到很高兴。”至于个人电脑市场,黄仁勋预计,“ 在2013年,整体PC市场将主流下降约10%,Nvidia正努力在下个季度继续于本季度持平。而Nvidia的Tegra移动处理器单元业务预期将继续增长,继续保持强劲GPU业务。”(元器件交易网龙燕 译)外媒原文:The personal computer market may be shrinking, but Nvidia met profitability expectations in its latest quarter and raised its dividend.The maker of graphics chips used in personal computers, mobile devices and supercomputers reported net income of $118.7 million for its third quarter, better than analysts expected. Revenue of $1.05 billion also topped estimates. Earnings per share of 20 cents were in line with analyst expectations, according to Thomson I/B/E/S data.As part of its earnings announcement, Nvidia also raised its quarterly dividend 13% from 7.5 cents to 8.5 cents per quarter. The stock’s current yield, before the increase, is 2%.Shares of Nvidia (NVDA) rallied 27 cents, or 1.9%, to $14.82 in after-hours trading after sinking 2.4% earlier in the day.In an interview with Barrons.com late Thursday, CEO and co-founder Jen-Hsun Huang pointed to Nvidia’s specialty end markets for its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 (GPUs), saying the smartphone is not taking away demand for applications in gaming, high-end automobiles, and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We are focused on specialty parts of the PC industry and our segment of the market is highly valued,” Huang said, adding that Nvidia’s Tegra mobile processor unit business doubled since last quarter. “We expected it to recover from the trough and we are excited about that,” he said.As for the PC market, Huang tells Barrons.com that he expects the overall mainstream PC market to decline about 10% in 2013, and Nvidia is looking for the next quarter to be flat. But he said Nvidia expects “Tegra to continue to grow, and we expect our GPU business to continue to be robust.”

    半导体 NVIDIA AI UART PC市场

  • 紫光拟9亿美元竞购锐迪科

    总部位于上海的芯片生产商锐迪科微电子公司(简介)(Nasdaq:RDA)迎来新买家竞购。11月7日,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简介)宣布,已于10月25日,向锐迪科发出现金收购邀约,建议收购价为每股(存托凭证)18美元,收购总价约9亿美元。相比锐迪科11月6日15.55美元的收盘价,紫光报价有近16%的溢价。这是锐迪科近期收到的第二项收购提议。此前的9月,上海浦东国资投资公司——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介)(浦东科投)向锐迪科提出报价,拟以每股15.5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尚未持有的锐迪科股份。锐迪科CFO董莉昨日拒绝对收购提议置评,仅称“以公司公开的信息为准”。此前锐迪科已表示,尚未对上述两项收购报价做决定,并称董事会正在评估该两项收购提议。紫光集团整合计划对于上述两项收购提议的前景,IHS中国高级分析师顾文军昨日分析,锐迪科私有化和展讯的私有化逻辑和思路是一样的,主要原因是在美国证券市场上估值太低,希望能够通过私有化,退市后回到A股重新上市,“至于是紫光集团还是浦东科投最终得手,需要锐迪科股东最终做出决定。”展讯全称展讯通信有限公司(Nasdaq:SPRD),也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此前的7月,紫光集团刚刚与展讯签署收购协议。紫光当时称,将以现金方式收购展讯的全部流通股份,收购总价约18亿美元。眼下,紫光集团对展讯的收购已接近尾声。紫光集团称,相信收购锐迪科的交易,将有助两家公司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锐迪科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射频及混合信号芯片和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客户包括华为、中兴、联想。紫光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7月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4月,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改组成立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后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即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眼下,紫光集团主攻保健食品、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投资、进出口等业务。浦东科投或不再提价顾文军认为,锐迪科的优势是其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效的工作效率,锐迪科的竞争劣势主要在市场策略以及智能机时代软件能力、技术和专利的匮乏。据了解,锐迪科的产品主要是功能手机的芯片,以低成本来抢占市场,出口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手机中大量采用锐迪科的芯片,但公司面向智能手机的转型较晚,今年其WCDMA和TD-SCDMA市场的产品还没有量产,所以锐迪科的业绩进入了调整期。上海一芯片设计公司内部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展讯的私有化消息宣布后,资本市场给予正面的回应,股价也得到了大幅拉升,退市后国内的政策也很欢迎展讯在A股上市,相当于各方多赢,这一点启发了锐迪科,“锐迪科现在处于调整期,第三季度业绩会比较差,公司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此时私有化是最好的时机,从展讯私有化操作来看,时间短而且非常顺利。”这名业内人士还认为,浦东科投本身是国企,投资的限制政策很多,再提高报价的可能性不大。锐迪科董事会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考量,紫光集团最终胜出的可能性较大。浦东科技是直属于浦东新区政府的国资投资公司。截至2012年,该公司注册资产超过2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亿元。而在顾文军看来,锐迪科虽然不是优秀的独立平台,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补全对象。对浦东科技来说,私有化锐迪科也只是第一步,后续针对锐迪科的补全、完善与发展,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而对紫光来说,后续展讯与锐迪科两家管理层的磨合,以及增添的在某些新兴市场反垄断的调查,同样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收购单价]清华紫光欲收购锐迪科 报价每股18美元锐迪科微电子已收到中国清华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每股18美元的收购报价,这是一个多月以来第二项类似的收购报价.......[详情][锐迪科态度]锐迪科不愿委身展讯 皆因价格没谈到位产业界对中国无晶圆厂IC设计业者锐迪科微电子与展讯通信考虑合并的传言已久,这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基础,但锐迪科看来是在等待出价更高的买主.......[详情][紫光要约]紫光向锐迪科微电子发出收购要约紫光集团相信本次交易将有助两家公司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详情][紫光动态]紫光股份重组上会 7日起停牌[深度解析]评锐迪科的双面性土豪还是小伙伴?锐迪科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效的工作效率:锐迪科的竞争劣势主要在市场策略以及智能机时代软件能力、技术和专利的匮乏......[详情][业界反应]老杳:中国集成电路迎来飞跃发展契机继上海浦东创投向锐迪科发出私有化收购邀约之后,近期传出已经收购展讯的清华紫光已经参与竞购,如果紫光真的将展讯锐迪科同时收归国有,对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是好事,既可以降低骨肉相残一致对外,又可以实现彼此互补,相比联发科收购晨星的价值更大。如果再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植,前途不可限量。集微网:新一届政府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半导体将成未来国家扶植的重点。展讯被清华紫光收购后从美国NASDAQ私有化退市,锐迪科已经收到上海浦东科技私有化收购邀约;上海澜起成功登陆NASDAQ,矽力杰、敦泰、汇顶、全志等准备在大陆或台湾上市。电子研究员:芯片产业扶持政策将深化,重点产业国产化及兼并整合是趋势,类似紫光收购展讯、上海浦东/紫光投资收购锐迪科(RDA)、国民技术和华大进行业务剥离和整合、中电集团芯片产业重整等整合案例将越来越多。[!--empirenews.page--]总结:紫光集团出面收购锐迪科,肯定是清华控股授权,资金北京政府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赵伟国可能全权负责,锐迪科和国芯整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二家联手,国产芯片将全面覆盖很多行业,特别是军工和政府机关,将来芯片国产化是必须的,想想国微的军工背景和同方微电子加密芯片就知道了。[紫光收购展讯]清华紫光110亿元收购展讯展讯通信有限公司与清华紫光集团在上海签署收购协议,紫光集团将以现金方式收购展讯全部流通股份,收购总价约17.8亿美元(约合110亿元).......[详情]清华紫光收购展讯通信 双输还是双赢?展讯通信在这个时候被清华紫光收购,业界直呼这是“大事件”,毕竟,展讯通信在芯片设计制造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而相比之下清华紫光则略显黯淡。这是一场“蛇吞象”的演出吗.......[详情]展讯将借紫光集团收购回归A股:价值被低估展讯通信有意在纳斯达克退市的传闻已经由来已久,但是当紫光集团发出并购要约后,很多人的感觉是“意外”。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无法直接判断紫光集团收购背后的动机.......[详情]

    半导体 通信 微电子 清华紫光 紫光

  • 苹果预计明年将推出"车载iOS系统"

    据外媒computerworld报道,研究公司ABI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将有达到半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fotainment system)采用苹果公司的“车用iOS系统(iOS in the Car)”。预计车用iOS系统的用户界面将于明年推出,它将通过智能手机来实现车辆信息娱乐系统与苹果iOS 7移动操作系统之间在发送信息、导航和音乐传输的互联。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稍早时候的世界开发者大会上曾表示,将于2014年推出的车用iOS系统将会“非常、非常重要”并且是公司未来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当时,负责互联网软件和服务业务的高级副总裁艾迪·克尤(Eddy Cue)展示了车用系统和奔驰、法拉利、雪佛兰、本田、日产、起亚、现代、沃尔沃和捷豹等车型的兼容图片。他表示,这些汽车厂商都有计划在明年起在汽车中配备iOS系统。

    半导体 汽车 苹果 iOS LINK

  • 中移动在四川试水互联网电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移动)2013~2014互联网电视牌照方项目入围招标正式完成,中国移动四川互联网电视业务(OTT)启动。四川地区的OTT项目是中国移动自去年底开始试水互联网电视业务以来的又一个试点。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移动已在江苏、福建、青海等多个城市试点OTT项目。不过,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智能电视领域的布局速度相比,中国移动已经较为缓慢。针对OTT业务布局的相关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11月7日)向中国移动新闻中心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中国移动在宽带方面只有中国铁通支撑,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相比在带宽上没有优势;与新晋的互联网企业相比,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电视技术储备实力较弱。在智能电视领域,中国移动或难以实现盈利,其目的只是为了完善业务布局。在川布局OTT业务据公开报道,此次入围牌照方为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旗下的子公司未来电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未来电视)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广东方网络 (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网络)。未来电视和东方网络均是具备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服务资格的广电牌照方,将为四川互联网电视用户提供至少100路标清、20路高清直播信号源及不少于10万小时的点播内容。资深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王煜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创新能力来讲,它(中国移动)没有互联网企业那种创新能力,没有灵活的机制。与传统运营商角度讲,它没有固网优势,做互联网电视,中国移动可能只是重在参与。”“中国移动旗下拥有固网中国铁通,但铁通资源一般在铁路沿线,网络覆盖区域有限,而且超过几公里的小区入网都比较困难,确实没有固网优势。”三网融合研究专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表示。公开报道则显示,自2012年2月开始,中国移动就已经试点并建设全球最大规模100G网络,布局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主干线,总投资超过30亿元。“无论是固网还是移动网络的带宽提速,对于运营商相应业务的提升、拓展等方面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吴纯勇表示。事实上,在智能电视领域,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已经抢先一步。2005年,中国电信就与上海文广合作,推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获得国内第一张IPTV牌照,并逐步扩展到沿海省市。2010年,中国联通也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提出了IPTV的试点名单。智能电视群雄争霸今年被称为 “互联网电视元年”。乐视、小米、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电视盒子及互联网电视机。TCL、长虹、创维等传统电视生产商也加入这一竞争中,艾普、鹏博士等民营宽带运营商也不甘落后。在互联网电视火热之时,公众似乎已经忘记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早已在自布局的能够同时实现内容直播与点播的IPTV。实际上,广播电视系统早已凭借其有线电视网络架构开始布局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它同样能够实现信息、娱乐、应用与消息在电视屏幕的集成与互动。从目前来看,广电系统的NGB、电信运营商的IPTV与互联网企业参与的OTT业务,三者形成“群雄逐鹿”的态势。“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格局,现在很难说得清。”王煜全表示,不过长期来看,互联网电视凭借其创新优势及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可能占优势,但短期内,由于盈利模式尚未形成,还要看谁的运营更加成功。在吴纯勇看来,同样以城域网为基础的NGB与IPTV,在互联网电视的强势竞争下应该放弃目前互不相让的态度,“很多基础资源比如宽带资源可以共享,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实际上自己也没有完成宽带升级,这对双方合作来说是很大瓶颈,有线电视网络在合作上的确有些拖后腿。”吴纯勇认为,广电网络由于宽带资源、创新能力等均处于劣势,在现阶段竞争中不太乐观,不过广电系统似乎并不甘心落后。早在2009年,广电总局就曾表示广电网络或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无论如何,三网融合的前景都应该值得期待。“最终的目标是打通所有信息传输通道,让教育、医疗等产业都能够通过这一通道实现互联互通。此外一些新的业务增长点也将出现。”吴纯勇表示。

    半导体 移动 中国移动 互联网电视 TV

  • 家庭智能安防系统选购指南

    随着快速发展的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们对产品提出了很多要求,家庭智能化。在大市场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安防产品满足人们对安全生活的需求,入侵探测器拥有多元化的市场定位。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家庭报警器更侧重DIY化,在减少成本的前提下,注重产品稳定性.但对于中国用户而言,更愿意让电信运营商参与其中.似乎国内消费安防市场更看重产品外观而并非额外的功能。有专家表示,传统的家庭安防系统,工作原理简单,但思维模式僵化,安装复杂,智能化程度低,用户体验感较弱,尤其产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误报和漏报行为。特别是单一的监测模式,容易被歹徒蒙混过关,实际使用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入室盗窃案件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事实上,进入新世纪,安防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品增多,监控模式开始丰富多样,尤其大量新技术的运用,安防产品质量和性能有了大幅提高。什么样的智能家居产品是普及方便,同时又能贴近用户需求?就必须先满足四大要点:1.产品有没抓住客户的痛点所需。家居产品必须要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联,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更加环保的能源消耗,给用户带来安全、健康、舒适的居家体验,进而从用户的认同与反馈,来反应用户价值,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但从目前看来,多数产商的产品并没有从“人”的角度去看待产品,没有抓住用户的痛点所需。2.对比以往,是否降低用户购买成本。对于市面上众多智能家居集成系统,本身价格不菲。再者,后期投入维修以及更新的资金,更是让消费者增添更多的额外支付成本。这里的成本指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价格成本,而是用户产生的成本,里头包括用户的购买费用支出、自身时间精力的消耗以及承受产品自身所具备的风险。实际上变成消费者想让智能产品为自己服务,结果却发现自己在服务产品。 3.有无增强产品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智能家居产品现今缺乏一个统一的产品规范标准,各家主打特色不同,对于购买的便利性、使用的兼容性,往往存在很大的疑问。而消费者在购买智能家居产品或者集成系统的时候,由于施工的复杂和技术兼容性等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产品给予用户体验也趋向复杂,难以操作,同时质量不稳定,维护又困难。4.智能家居提供商能否提高客户服务?用户与智能家居提供商之前的沟通交流也是一大瓶颈,服务往往是了解用户进一步需求和有关产品改进方案的好方法,但由于当前单个产品大多为分散,也缺乏拥有号召力的大企业,也无法在前期和后期同时投入巨大的资金来维系服务客户的需求,这也导致客户获取服务难度的加大。 12 责任编辑:Fgirl来源:中国安防网 分享到:

    半导体 智能化 智能家居 集成系统 智能安防系统

  • 中移动启用全新商业品牌资费调整成最大挑战

    借着4G的东风,中国移动正在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和重塑。昨天,中国移动内部人士确认,12月17日,中国移动将正式推出全新的商务品牌“和”,品牌标识为英文“AND”加上一个感叹号,再加上中文汉字“和”。颜色为绿色和桃红色组合,以求凸显年轻和活力。随着新品牌的推出,中国移动原有的三大客户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将逐渐退出市场。此外,在中国移动正式进入4G时代之后,中国移动在3G时代推出的3G专属品牌“G3”也将不再提及。“新品牌并无特别的解释,主要是和谐、和你在一起的意思,与中国移动的‘移动改变生活’相一致。”一位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表示。实际上,从9月开始,中国移动的公司品牌就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中国移动通信”变为“中国移动”,“CHINA MOBILE”由大写改为小写“China Mobile”。“中国移动现在并不仅仅给用户提供通信服务,还是信息专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信’已经不能概括中国移动的业务内涵。”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表示,字母从大写变为小写也显得更加亲近、活泼,与用户更加接近。过去十年,中国移动在品牌打造和品牌营销道路上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营商,全球通主要针对高端用户、动感地带针对年轻群体,并重金聘请周杰伦等明星代言,神州行则主要是低端预付费用户,由葛优代言。但随着业务的发展,以不同客户的不同特点作为品牌划分的依据已经不能适应形势。比如,因为动感地带套餐包含了很多数据业务,不少高端用户也一直是动感地带用户,神州行主打语音资费便宜,但神州行用户也对数据流量包体现出更多需求。从2010年左右,就不停有省公司给中国移动集团提出建议,希望集团能够注意到客户品牌已经不能对用户进行有效划分,针对各个客户品牌的营销投入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从全球范围来看,只有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拥有针对客户属性推出的客户品牌,而日本、美国和欧洲主流运营商都是采用商务品牌。”一位中国移动市场部人士介绍说。全新商务品牌“和”的推出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商务品牌并不仅仅是4G品牌,而是涵盖了2G、3G和4G,未来的资费套餐都在这个品牌之下。实际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采用了统一商务品牌的策划,比如中国联通的“沃”和中国电信的“天翼”。中国联通在“沃”品牌之下,又推出了“沃·3G”、“沃·家庭”等细分品牌。不过,前端客户品牌的变化将对中国移动全部业务和套餐的重新梳理提出要求,原有的客户套餐如何重新归纳在新业务品牌之下将是对中国移动现有业务体系的重大考验。比如,中国联通在推出“沃”品牌之后,就对全国的资费体系进行了重新调整,取消不同省市的当地资费,改为全国统一资费。目前,中国移动针对后续资费套餐以及内部架构的调整尚未展开,相对于新品牌的推广和营销,这才是中国移动面临的最大挑战。

    半导体 移动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神州

  • 彭博商业周刊深挖苹果供应商剥削劳工事件

    网易科技讯 11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彭博商业周刊》周四就苹果供应商伟创力(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在东南亚地区通过中介网络雇佣合同工的情况作了深入剖析——指出部分招聘人员在提供伟创力马来西亚加工厂工作机会的同时,还向工人抽取佣金,并扣留护照,以让其在工厂生产淡季被迫滞留,且没有食物和经济方面的保障。鉴于篇幅,以下只摘选了一段《彭博商业周刊》的精华概要:“公司雇佣了成千上万非正式,且基本不受监管的跨国网络招聘人员。这些人又再雇佣下线招聘人员,以出没于印尼、柬埔寨、缅甸和越南的农村及贫困地区,有时甚至到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一带。填补(加工厂的)职位对一些人来说是令人垂涎的,因此中介们不是简单地提供职位,而是出售。中介向应聘者家庭抽取佣金,这笔费用通常相当于某个职位一年或者更长期的薪水。多数家庭会通过贷款来支付中介费用,而这笔贷款往往需要数年才能还清。”伟创力是苹果的供应商之一,主要负责生产iPhone 5的摄像头组件。据报道指出,苹果曾因伟创力加工厂较高的坏品率而暂定订单。而在此期间,该加工厂所有的合同工都没有工作,也不会有工资,同时也不被提供任何食物和身份,只能被迫滞留于员工宿舍长达数月时间。如果没有马来西亚政府出面干涉,这些工人甚至不能返回家乡。《彭博商业周刊》在最后指出,伟创力和苹果最终承诺将报销员工为获得工作而支付的高昂费用,并将制定更严格的规则,以防止未来再出现类似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苹果仅仅是伟创力旗下多家客户中的一个——其他合作公司还包括了微软、福特汽车、联想、惠普以及思科等。每当提到工人工作环境问题时,人们都会首先指责苹果——这或许是欠公平的,毕竟苹果在全球供应链环节为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待遇上已做了相当多。不过,这里的指责实则更多是为了解决“剥削劳工”这一最终的问题。个人电子产品及相关全球供应链,至今仍是一个较新商业模式。要弄清楚如何以一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生产出一个商品,同时又让为生产该商品的工人在工作中感受到足够的尊重,这将是业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人们需要对这一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不是只看到“苹果”又出现在新闻头版头条上。(卢鑫)

    半导体 供应链 苹果 伟创力

  • 三星承认软件不如硬件 将投入一半研发资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7日晚间消息,三星副董事长兼CEO权五铉(Kwon Oh-Hyun)今日在分析师大会上承认,尽管三星在硬件方面较为成功,但在软件方面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权五铉说:“我们也在从事软件业务,但并不像硬件业务那么成功。”为此,三星决定将50%的研发资源投入到软件领域,以寻求解决方案。权五铉称,公司目前正在努力提升软件业务。三星还透露,在全球32.6万名员工中,约4万名为软件工程师,其中约50%位于韩国。当前,三星在Galaxy Note 3等产品中使用的是自己定制的Android界面TouchWiz。但与标准的Android体验相比,TouchWiz相对杂乱,令人混淆,因此倍受用户诟病。此外,三星新增的一些功能,如air gesture(无需触摸屏幕即可翻页)、air view(无语触摸屏幕即可放大预览)和smart scroll(根据眼球动作滚动页面)等也被评论人士视为吸引眼球的花招。三星总裁兼CFO李相勋(Lee Sang-hoon)称:“行业发展正从硬件转向软件,为此,我们将招聘更多的软件专家来强化软件平台与设计,并通过全球的研发中心解决当地的特定需求。”

    半导体 三星 软件 Android 硬件

  • 李进良:TD-LTE高潮完全逆转 4G前景捏一把汗

    11月6日晚间消息 尽管4G牌照还没有发放,但充其量也不到两个月了。从6月底以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两位运营商掌门人都表态要在人口密集、高话务量地区上TD-LTE,说明了他们审时度势响应国家自主创新国策的明智决策,随着三大运营商相继明确自己采用TD-LTE进行4G组网建设的规划,使期待已久的整个TD产业链欢欣鼓舞。人们都期盼一旦4G牌照发放下来,必然很快在国内掀起大建TD-LTE网络的高潮,形成TD-LTE网络一统华夏的格局。4G牌照发放后对移动、联通、电信的地位有什么改观?未来运营商4G市场的格局又将怎样?移动通信领域的风云变幻最近这两个月来,三大运营商对未来4G都在摩拳擦掌,积极筹备。首先是中国移动正在推进其双百计划;招标20万个基站部署100个城市,采购100万终端提供试商用。尽管4G网络尚未正式试商用,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中国移动分公司日前就快人一步,已率先抢跑,在十一国庆前启动4G放号工作,开始接受用户预约4G月费套餐。紧接着青岛移动4G网络于11日正式开放,市内四区各大移动营业厅均可办理4G手机及高速上网业务,首日办理客户已逾千。试商用的初期,就显示了下载电影不到一分钟的极速、只要一个“小盒”WiFi随身携带方便、办理业务无需换号手续简单、套餐资费优惠等等优于3G 的特色。中国移动目前制定的4G资费将给予用户更多的数据流量,对比三大运营商现行3G资费发现, 其4G平均资费水平要低于3G。如果试商用和正式商用时,中国移动能保持这样的4G资费,或者更低资费,将迅速吸引大量用户使用4G网络。这将有助于中国移动未来发展,并有可能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造成不小的冲击。其次是中国电信在2013年7月份开始筹备LTE 设备招标事宜,委托中国电信设计院(广州院)做招标的准备工作,在7月底形成招标的初步方案,8月30日中国电信向设备厂商发出招标邀约,9月11日回技术标,9月22日厂商回商务标,9月30日中国电信向各厂商下达招标结果通知(各企业已按相关通知备货,并即将发货)。从中国电信公布的招标结果看,这次设备招标总规模大约6个万基站。其中,近5万个LTE FDD基站,1万多个TD-LTE基站,比例约为4:1;从载频数看,共招标14万多个LTE FDD载频,不到3万个TD-LTE载频,比例约为4.8:1。其中LTE FDD做广域覆盖,涉及全国30省、直辖市共60个城市,采购LTE FDD/CDMA200/GSM/WCDMA四模手机。而TD-LTE网络仅做城区热点覆盖,涉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共56个城市;仅采购TD-LTE数据类终端。影响所及,中国联通也坐不住了,开始筹备下半年着手LTE 设备招标事宜,在电信招标结束之前,联通计划今年建设1.5-2万个TD-LTE基站,受到电信LTE设备招标的影响,据悉目前已经把TD-LTE基站招标规模减低为1万个。这么一来,人们期待国内掀起大建TD-LTE网络的高潮的形势完全逆转,不能不为中国4G的前景捏一把汗。牌照与频谱首先看牌照与频谱的关系,我国牌照发放是与频谱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搞什么移动通信标准,就分配与其相适应的频谱。与国外拍卖牌照与频谱的做法不同,我国的频谱资源是统一划分,因此不存在购买牌照费用一说,运营商在使用频谱资源时,只需缴纳少量使用费。如果运营商的业务发展迅速,还可申请到更多的频谱资源,目前也并不是一次发放到位,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分批发放。2009年1月7日,国家决定同时发放三张3G牌照,涵盖了国际电联2000年推荐的三种技术体系,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运行在A频段(2010-2025MHz,带宽15MHz)、E频段(2320-2370MHz,带宽50MHz)和F频段(1880-1900MHz,带宽20MHz);中国联通运营WCDMA,运行在1940-1955MHz/2130-2145MHz,带宽15×2MHz;中国电信运营cdma2000,运行在825 MHz~835MHz/870MHz~880MHz,带宽10×2MHz。各自免费获得与标准匹配的不同频谱。在年内4G牌照发放的关键是TD-LTE频谱科学分配与合理应用。为了加强TDD的频谱资源,2012年我国划分了D频段2500-2690Hz,有190MHz带宽,可以设想三大运营商平均分配,每家可分得63.33 MHz带宽,考虑到要留有一定余量,以备他日增加分配给业务发展迅速的运营商,或分给新增运营商,因此,不可能一次分光。当三家所建TD-LTE网络充分发展成了重载网络,容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急剧增长的数据业务之日,国家这才会考虑把FDD频谱拿出来,后续发放LTE-FDD牌照。现在谁也不知道这是猴年马月的事。现在中国电信招了近5万个LTE FDD基站,国家没有发放LTE FDD牌照,也就没有分配LTE FDD频段,在我国可供分配的LTE FDD频段有1.8GHz(1755-1785MHz/1850-1880MHz,带宽30MHz)和2.1GHz(1955-1980MHz/2145-2170MHz,带宽25MHz)。究竟哪一段分配给中国电信,哪一段分配给中国联通,至少今天谁也不知道,那么现阶段所招标的LTE FDD设备,就只能一厢情愿地冒险定为1.8GHz了。这种冒险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历史的经验教训,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值得汲取。冒险结果之一——砸锅2005年国际利益集团见TD产业化已有进展,形势对其不利,便不择手段趁TD发展的产业环境尚未成熟之机,对国内运营商示以优厚的设备赠送意向,以利益诱惑他们把WCDMA视为香饽饽,趋之若骛;支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全国各大城市秘密建设WCDMA网,当时全国有30多个一级城市建了80多个网,北京四环以内都已经布置好了。而且这些网络还在迅速扩张,有些地区已全面覆盖,只要一发WCDMA牌照就可立即放号运营。这种违法违规做法,实质上就是以试验之名,行在中国布局3G欧洲标准商用之实,抢在中国3G市场尚未启动前,实现中国3G系统设备市场事实上的“欧美化”。其后果的严重性在于,将使我国上万亿元的3G系统设备市场被WCDMA占领,多年来打造的TD产业链,以及在移动通信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付之东流,TD就会胎死腹中。当时我从新华社和网上得悉这一消息后,深为震惊,2005年12月19日,与金履忠研究员联名上呈温总理《反映三大运营商秘密大规模建设WCDMA网的紧急报告》,恳请国家立刻制止这种违规行为。12月21日,温总理批复,要求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联合调查处理,并见诸报端,运营商违规建设的WCDMA网被终被拆除了。[!--empirenews.page--]如果现阶段中国电信私自秘密建设的LTE FDD网络国家明令禁止,一律拆除,那么无论是运营商或制造商都要蒙受损失。另一结果——侥幸2000年为了竞争,电信运营业拆分改组是正确的;但是以所营业务来拆分,让中国移动专营有市场前景的移动电话,而限制中国电信只能专营日薄西山的固定电话,违背“移动超过固定”规律则是错误的。改组以来,用户、业务量与收入都是固定业务减缓,移动业务猛增,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市场集中指数(HHI)逐年上升。移动越来越大,固定越来越小,五年累积下来,就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极不平衡格局。在这种监管政策下,2001年便逼出了以无线接入为名的小灵通来打政策擦边球,起初从浙江余杭开始建网运营,国家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灵通就得以从小城市向中等城市扩张,监管部门这才重视起来,但已经尾大不掉,为时晚矣,接着向大城市沁透,到了首都北京的郊区,最后打进城来,技术上并不先进的数字无绳电话PHS系统靠单向低固定资费的优势,迅速发展用户,形成了一个全国网,2003年猛增到近3700万户,2004年接近翻一番,甚至比中国联通先进的CDMA系统发展的速度还快,那几年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固话拆机率高于装机率的现象,小灵通为固话用户的增幅贡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2006年10月无线市话鼎盛时期曾达到9341.5万户。2006年底以来移动电话资费降低,小灵通的优势日益丧失,其用户便逐月流失。2007年底,无线市话用户减少了658.3万户,降至8454.4万户。中国固网用户如果按2007年底月减386万户的强度持续下去,特别是漫游费下降后,2008年净下降量到5000万户的可能性非常大。移动电话将继续高速蚕食无线市话,更会加剧不平衡格局。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固网运营商将会陷入相当困难的境地!侥幸引发的最坏结果中国电信以LTE FDD为主,TDD为辅的招标模式,在国家尚未发牌分配LTE FDD频段的情况下,对市场将造成严重误导,打乱了国内TD-LTE规模商用的节奏,将导致下列严重问题:(一)联通效仿电信招标模式,弱化TD-LTE需求联通计划今年建设1.5-2万个TD-LTE基站,受到中国电信弱化TD-LTE设备招标的影响,目前已经把TD-LTE基站招标规模减低为1万个。(二)影响中国移动也开展LTE FDD网络试验中国移动受到中国电信大力招标LTE FDD设备没有被叫停的示范影响,也开始进行GSM向LTE FDD的演进试验,其中GSM 900做农村,GSM1800 做城市。一方面,使用900MHz的6MHz频段,在江苏等省的三级以下市的农村开展LTE FDD网络试验,另一方面开始论证1800MHz频段用于向LTE FDD演进的可能性,为大规模部署LTE FDD作准备。(三)TD-LTE将与主流LTE网络发展相脱离中国电信的这一违规行为将造成LTE发展的两个结果,一是TD-LTE网络仅作为数据网络存在,与LTE主流网络发展脱离;二是TD-LTE网络利用率极低。在后续发展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可能将以TD-LTE网络利用率低而拒绝进一步发展TD-LTE。这与国家鼓励TD-LTE发展背道而驰。(四)造成TDD频谱资源浪费根据国家无委对TD-LTE频段的初步分配意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可能都将获得2.6GHz频段的TDD频谱。但TD-LTE网络部署规模如此之小,并仅发展无线宽带数据业务,这势必造成宝贵的频谱资源严重浪费。这种明修TDD栈道,暗度FDD陈仓策略不禁让人联想起了上述中国电信小灵通时代明修移动固话栈道,暗度移动通信陈仓,从小城市到中大城市,最终形成了一个小灵通全国网。让人担心今天中国电信这种侦察性策略如果不及时转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会效尤,很快也会形成一个LTE-FDD全国网,这将改变TD-SCDMA历史所形成的供应链关系,重构其以欧美企业为核心的技术供应体系,将给中国移动通信业带来巨大冲击。国内TDD厂商将被边缘化,大唐、普天、烽火、新邮通等众LTE FDD后进者将因技术门槛排除在外;华为、中兴在TD-SCDMA奠定的TD-SCDMA/TD-LTE演进优势也将被TD-LTE/LTE FDD融合组网模式压缩到最小;那么TD-LTE网络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就岌岌可危了;“TD-LTE统一华夏”的局面将被事实所颠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成为泡影。我的期望今天的TD-LTE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已经与五年前的TD-SCDMA时代完全不同了,但是试商用初期主要的两个问题:网络差、终端少是所有新标准新建网络初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为了中国整个4G网的健康发展特提出对政府和运营商的期望:政府要立即明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招标违规,以及中国移动利用2G频率开展LTE FDD试验也属违规行为。明确指出当前只能发TD-LTE一种牌照,只分配TDD 频段,为建扩大规模试验网只能100%招标TD-LTE设备。混合组网是未来的事,在主管部门没有明令之前,决不分配FDD频段,决不允许借建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之名让FDD设备加入进来,即使1%也不允许。同时,也决不允许不经报批擅自将已分配的2G频段改用于3G/4G。运营商1.要像中国移动那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立即改变原定招标策略全心全意开始部署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络,准备试商用条件。设二家都是5万TD-LTE基站,连同中国移动的20万基站,必然在中国掀起一个建设TD-LTE的高潮。2.虽然从网络和终端来看,我国TD-LTE网初步具备商用的条件,但不能说网络与终端都完美无缺。首先是网络还没有作到无缝覆盖,还存在一些信号差的局部地区。三家同时部署,通过规划协调就可以互补、不断优化,很快在全国形成为一张适应4G需求的精品网。3.虽然终端已具备三模/四模功能,但还需要运营商将TD-LTE与GSM网或TD-LTE与CDMA网协调起来,一旦TD-LTE网的覆盖不到或不佳,就可以自动转入GSM网或CDMA网;反之,亦然。借以保证TD-LTE终端漫游全国。4.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不断进行市场方案的规划优化和运营体系的设计改进,在组织保障、业务资费、服务渠道等方面加快推进,从而确保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既要宣传TD-LTE的先进性,又要培育客户适应TD-LTE的特点;既要让老百姓从中国4G获得实惠,又要兼顾商业的合理性;不但要帮助TD-LTE系统日益完善,以便加速TD-LTE产业发展成熟,更要取得实实在在的商业成功。5.在各地首批邀请不同行业和部门有一定代表性的客户参与TD-LTE终端、网络、业务等全方位测试,以便集思广益,吸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empirenews.page--]6.专门设立TD-LTE客服中心,及时、准确地收集社会化业务测试客户和试商用客户在测试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情况。通过第一手市场反馈信息促进TD-LTE各项技术和业务的改进和完善,以加快推动中国4G产业发展。7.TD--LTE的终端100万部定制建议分低、中、高三个档次,3模低档手机总数起码占60%以上,而5模的高档手机则限制在10%以下,这样才可能有足够的终端服务于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半导体 中国电信 4G TD-LTE FDD

  • 曲面显示技术前景与挑战

    2013年显示设备行业有不少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新颖技术,如4K×2K超高清分辨率、OLED显示技术等等。经过10个多月的发展以及市场耕 耘,4K超高清分辨率已经开始在市场中普及,不论是国外的三星、LG、索尼、夏普等品牌,还是国内厂商长虹、康佳、海信等都推出了4K分辨率的产品,并且 这些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在4K技术普及的情况下,各大厂商开始计划推出更新一代的显示技术,用来与其他品牌产品形成差化,并且借此获得更多的利润, 于是曲面显示技术便孕育而生。在今年年初美国举办的CES 2013展会上,三星与LG就将他们的曲面电视公布于众,给与会者和网友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今年夏天这两款产品已经 正式与消费者见面。此外长虹等厂商也拿出了曲面电视产品,只是前者采用的是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曲面电视,而长虹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LCD液晶显示技 术。虽然曲面电视产品的价格非常昂贵,两大巨头的曲面电视产品售价均超过了一万美元,并且还没有量产,但是其已经吸引到了足够的眼球和关注度,也被大家认 为是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可能未来就不存在“平板”电视一说了。三星和LG推出的OLED曲面电视吸引了很多读者的眼球但随着生产技术与原料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三星等厂商已经成功将曲面OLED电视的成本下降了34%左右,因此未来这类产品也一定会获得大家更多的关注,同时 其也可以促进OLED电视的销量。那么曲面电视相对于传统的平面电视有哪些优势,在制造技术方面又容易遇到哪些难题需要解决,未来市场前景如何呢?接下来 我们为大家一一揭秘。   为什么要推出曲面电视?在 讨论曲面电视的制造和技术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厂商都热衷于推出曲面电视,曲面电视能够为我们消费者带来什么呢?从商业角度上而 言,曲面电视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对于厂商而言不论其是噱头还是真正有用,都能够吸引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在与其他电视厂商产品形成差异化的同时,能够通过这 些技术优势打造更高的品牌形象,同时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曲面电视看起来有“高端大欺上档次”的感觉在技术和使用体验方面,尽管从性能参数等方面来看,曲面电视与普通的平面电视基本没有任何差异,如三星和LG的曲面OLED电视与他们自己出品的普通平面 OLED电视相比,在色彩表现、功耗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正是由于屏幕向内弯曲(当然不是早年CRT电视时代那种向外弯曲),其在观看感受上会有 一定的差异。整 体而言,曲面电视从边缘到边缘都能提供最佳的观看效果,而传统的平板电视在屏幕边缘方面的呈现能力一直相对不太理想。如上图所示,曲面电视整片屏幕朝用户 方向包围的弧形设计,可提供宽阔的全景影像效果,不论是在屏幕中央还是边缘四周,都能够带来同样的视觉享受,并且在近距离观看时还减少了离轴观看的失真 度,这些都是在性能参数上无法体现的,只有实际感受才能体会。曲面电视能提供更好的屏幕边缘表现此外,曲面电视会让观赏者的观赏距离拉长,即消费者会为了追求更好的观赏体验拉长自己与电视之间的距离,这样将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大尺寸的电视,无形中将增加 电视的需求面积以及平均尺寸,对于厂商而言这个将促进大尺寸电视的销售,同时也无形中为厂商增加了利润,可谓在提升消费者体验与增加利润两大方面兼而有 之。不过由于目前曲面电视在制造工艺方面并不成熟,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从目前的情况看制造商更愿意将其视作为展现自己技术实力的舞台。之 前我们在介绍OLED显示技术的优势时,一定会提到OLED的特殊优势:可折叠、可弯曲。在这个特性的支持下,制造商可以比较轻易的将显示屏幕做成曲面, 甚至能做成环形。而不论是三星还是LG推出的曲面电视都是基于OLED技术推出的,但并非所只有OLED才能支持曲面,传统的LCD技术同样能够做到这一 点。在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帮助下,玻璃基板可以做的更加轻薄,这样就能够让其达到弯曲的目的。但之所以很少有厂商推出曲面液晶电视,主要是因为其需要客 服很多难题。制造曲面液晶电视的难点首 先,不论液晶面板采用何种先进的材料与制造工艺,其都是由上下两片玻璃基板加上背光模组这种结构,如果要实现弯曲的效果,很难在曲面造型的背光板上达到亮 度的均一性以及维持较高的发光效率;其次液晶面板在边缘处的图像质量会由于TFT薄膜结构以及彩色滤光片像素之间的不匹配而导致失真,这样会影响到用户的 视觉观看效果。长虹推出了曲面液晶电视此 外,OLED之所以能做成曲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还具备不错的“柔韧性”可以抗击一定的外力冲击,因此曲面OLED显示屏受到一定的外力冲击时不至于 过于脆弱,但LCD液晶技术就不同了不论是玻璃基板还是背光组件也可能无法很好抵御撞击,如何进行加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empirenews.page--]液晶面板天生不具备可弯曲性,需要采用复杂的工艺才能让其变得曲面化最后针对弯曲的液晶面板和背光组件,如偏光片、彩色滤光片贴附以及FPCB(软性印刷电路板)打件等都需要进行新技术的开发,让其能够更好的兼容曲面的液晶面板,这些无疑也会增加不少成本。制造曲面OLED电视同样不易OLED是一种自发光的面板,它并不需要额外的背光部件当光源,OLED也可以使用带有金属层封装技术的单一玻璃基板,因此这些设计和结构上的优点能让OLED面板更好地形成弯曲的形状。不过,尽管如此,生产制造曲面OLED面板同样依旧有诸多难点。据 NPD DisplaySearch AMOLED Process Roadmap Report《AMOLED技术演进路线图报告》显示,制造曲面 OLED电视面板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OLED封装过程中就形成曲面;而另外一种则是在完成OLED面板制造过程后再形成曲面,三星和LG虽然都推出了 OLED曲面电视,但两者根据自身使用技术的不同,采用的制造方法也不一样。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三星采用的是RGB OLED技术,而LG则采用白光 OLED加上彩色滤光片的方式,两家厂商根据自己实际技术掌握成熟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制造方式。可弯曲的OLED面板量产也存在难度由于制造大尺寸的OLED面板在工艺上已经比较复杂,若让其曲面化,虽然其不存在像LCD那样的诸多问题,但在制造工艺上依旧难度很大,这样无疑会降低良品 率并且大幅度增加成本,这也是其一直无法大量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OLED材料遇到加热蒸发后的热气,一定程度将降低光效率和使用寿命;此外在让 OLED面板弯曲过程中需要高温和高压,而此时OLED偏光片等附件模块可能会无法承受这样的条件,降低良品率。同时兼顾超薄和坚固两大特点难度也不小另外尽管我们之前介绍过OLED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力,但是如果外力过大,其还是无法承受的。在OLED面板超薄的结构下,制造商也需要考虑将其边框进一 步加固(通常只能加厚边框),但同时也要体现出其超薄的特点,这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处理起来对于制造商而言也是比较棘手的事情。曲面电视这张牌何时应该打出?其 实除了曲面显示技术之外,今年的电视市场已经有很多看点,如4K超高清分辨率电视产品的大量推出、OLED电视的上市、智能互联网概念等等,都为电视市场 增加了很多新鲜血液,而如果此时曲面电视再投放市场,无疑也会让很多消费者感到困惑。不过从目前的规划来看,曲面电视还不会再今年大范围的上市。价格是曲面电视目前难以普及的主要因素,选择现在大面积上市肯定不妥从技术与产能方面来看,现在的曲面电视对于制造商而言还只是比较概念化的产物,虽然有实物展示出来,但是其在价格方面依旧高不可攀,显然普通消费者不可能花 天价去购买一款电视产品。另外尽管LCD液晶技术也可以做到曲面化,但是与OLED相比面对的制造难度与挑战要更大,因此在OLED面板上拥有雄厚技术实 力和资源的三星与LG依旧会在未来曲面电视市场中占得先机。在曲面显示方面,OLED比LCD更有优势幸运的是虽然电视市场各个技术亮点非常多,曲面显示技术的介入看起来让市场变得更“乱”了,但是其能够和各种元素相容,如4K超高清、智能化等等,当然这些 要根据制造商实际的商业计划来演进。不过从形式上来看,4K仅仅只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而普通的OLED技术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曲面电视这张王牌并不会 被制造商打出,它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磨炼与完善才会与消费者正式见面。

    半导体 三星 显示技术 曲面电视 曲面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