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星微第四季度总净营收(包括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和非持续运营业务的营收)为28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比上一季度增长7.0%,超出公司在第三季度财报中预期的2600万美元到2800万美元区间的上限; 摘要: 中星微第四季度总净营收(包括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和非持续运营业务的营收)为28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比上一季度增长7.0%,超出公司在第三季度财报中预期的2600万美元到2800万美元区间的上限;关键字: 中星微, 第四季度 北京时间7月1日凌晨消息,中星微(Nasdaq:VIMC)今天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10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以及截至3月31日的2011财年第一季度初步财报。报告显示,中星微第四季度总净营收为28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比上一季度增长7.0%;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中星微第四季度净亏损为829.3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59.1万美元,上一季度净亏损为533.4万美元。 第四季度主要业绩: -中星微第四季度总净营收(包括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和非持续运营业务的营收)为28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比上一季度增长7.0%,超出公司在第三季度财报中预期的2600万美元到2800万美元区间的上限;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中星微第四季度净亏损为829.3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59.1万美元,上一季度净亏损为533.4万美元。 2010财年主要业绩: -中星微2010财年总净营收为1.013亿美元,比2009财年增长38.9%;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中星微2010财年净亏损为2511万美元,2009财年净亏损为2068万美元。 第四季度财务分析: 中星微第四季度总净营收(包括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和非持续运营业务的营收)为28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比上一季度增长7.0%。 中星微第四季度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营收为24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80万美元增长22.8%,比上一季度的2320万美元增长5.0%。中星微第四季度来自于非持续运营业务的营收为4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39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330万美元。 中星微第四季度营收成本为173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1600万美元。中星微第四季度毛利率为29.0%,上一季度为30.9%。 中星微第四季度运营支出为1330万美元,其中计入了9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上一季度运营支出为1240万美元。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中星微第四季度净亏损为829.3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59.1万美元,上一季度净亏损为533.4万美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9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中星微第四季度净亏损为53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亏损约0.15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中星微去年同期净亏损为830万美元。 2010财年财务分析: 中星微2010财年总净营收为1.013亿美元,比2009财年增长38.9%。 中星微2010财年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营收为9080万美元,比2009财年的6300万美元增长44.0%。中星微2010财年来自于非持续运营业务的营收为1050万美元,2009财年为990万美元。 中星微2010财年营收成本为6190万美元,2009财年为4240万美元。中星微2010财年毛利率为31.8%,2009财年为32.7%。 中星微2010财年 运营支出为4990万美元,其中计入了41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2009财年运营支出为4010万美元。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中星微2010财年净亏损为2511万美元,2009财年净亏损为2068万美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41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中星微2010财年净亏损为145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亏损约0.39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中星微2009财年净亏损98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亏损0.27美元。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星微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约为6950万美元,短期存款为1240万美元,总流动资产约为1.353亿美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星微营运资本约为1.096亿美元,资产负债表中无长期债务。 2011财年第一季度初步业绩: 中星微第一季度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营收预计约为1320万美元。 业绩展望: 中星微预计2011财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400万美元到1600万美元。
【导读】持有头寸并以近乎直播的方式广为宣传,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从本质上,它倒不是一个内幕交易的问题,而是交易行为与言论自由问题相遭遇。昨天展讯通信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是的,又一个中国会计问题。 摘要: 持有头寸并以近乎直播的方式广为宣传,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从本质上,它倒不是一个内幕交易的问题,而是交易行为与言论自由问题相遭遇。昨天展讯通信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是的,又一个中国会计问题。关键字: 浑水, 展讯通信, 奥格 导读:周二,由于浑水(Muddy Waters)宣布做空展讯通信(SPRD)并发表一份质疑后者财务造假的公开信,展讯通信股价盘中一度暴跌34%,不过收盘跌幅收窄至3.55%。24/7 Wall St著名分析师乔恩-奥格(JON C. OGG)发表评论文章称,关于浑水在做空中国公司的同时大肆宣传造势是否违法或不道德,这本质上是一个言论自由的问题,只要不故意歪曲事实,同时坦诚披露自己的头寸,就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违法违规。奥格在文中提出:在财务问题上,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相信任何中国人。 以下是奥格的评论文章编译: 持有头寸并以近乎直播的方式广为宣传,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从本质上,它倒不是一个内幕交易的问题,而是交易行为与言论自由问题相遭遇。昨天展讯通信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是的,又一个中国会计问题。 以前我们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中国,也许存在一种真正的言论自由,那就是CFO们和其他高管可以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营收口头或书面发表任何观点。我们还承认,在财务问题上,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相信任何中国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监管者宣称一些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事实上无法达到当地的上市标准。这里面的逻辑是:“为何不把这些公司的股票拿给愚蠢的美国人呢?他们从我们这里购买一切,从来不担心质量控制问题。” 昨天浑水发表一份报告,称:“浑水已经开始调查展讯通信,我们已经建立空头仓位。我们发现展讯通信提交的SEC监管文件存在诸多问题,认为公司的财报很可能存在实质性虚报,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的业绩。” 无论展讯通信到底值多少钱,昨天投行Jefferies初评给出了“买入”评级和19.25美元的目标股价。 浑水给展讯通信董事长发出了一份长达7页的公开信。有些人可能会问:做空一只股票、给管理层发信件、然后公开宣传,这么做是否是合法的或道德的?同样,这可能是一个言论自由的问题,以及它与金融交易的关系。只要所陈述的内容不存在故意扭曲事实,只要该机构对其仓位的披露坦诚真实,从技术上来讲,就不存在严格的违法违规。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做法近乎反向的激进主义。比尔-艾克曼(Bill Ackman)和卡尔-伊坎(Carl Icahn)可以利用媒体来支持他们的主张,做空者为何不行呢?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做空者与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相去甚远,不过我们仍可作一个极端的推论。如果巴菲特每次新购买或增持一家上市公司股票时,他都给管理层发一封信件,或者以近乎实时的方式发布公众可以获得的数据,会怎么样呢?巴菲特当前的头寸需45天后才能公布,仍可影响到股票的买卖行为。
【导读】“你10年换一个电视,但是5个月就得换灯泡”IEK(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节能技术研究组研究员李芷氤指出。听起来这个产业前景亮丽,但也由于LED灯消费市场敏感度高,价格滑落速度快,以2011年LED灯泡成长最快的日本市场为例,东京一线品牌1个LED灯泡2010年卖3000日元,现在1个1480日元,拦腰砍一半。 摘要: “你10年换一个电视,但是5个月就得换灯泡”IEK(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节能技术研究组研究员李芷氤指出。听起来这个产业前景亮丽,但也由于LED灯消费市场敏感度高,价格滑落速度快,以2011年LED灯泡成长最快的日本市场为例,东京一线品牌1个LED灯泡2010年卖3000日元,现在1个1480日元,拦腰砍一半。关键字: 商机, 台湾, 大陆, 韩国 日本限电带动LED照明商机,台湾各厂商梦想机会来临,却被中国大陆、韩国企业夹击,面临利润可能不如想像中甜美的现实。 4个LED灯泡价格不到千元台币。 “你10年换一个电视,但是5个月就得换灯泡”IEK(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节能技术研究组研究员李芷氤指出。听起来这个产业前景亮丽,但也由于LED灯消费市场敏感度高,价格滑落速度快,以2011年LED灯泡成长最快的日本市场为例,东京一线品牌1个LED灯泡2010年卖3000日元,现在1个1480日元,拦腰砍一半。 在这样的价格滑落背景下,走进台北国际光电周活动会场,虽然LED灯照得满场光明,却不能保证台湾LED照明的前程也光明似锦。 隆达电子董事长苏峯正,一早就到会场打点自家展场,过去展示电视、NB背光,今年全面换上照明。每年都有厂商喊“照明元年”,这次,商机似乎来了。 日本限电给了照明市场一线曙光,因应限电,为了达到政府提倡省电15%,日本商场企业纷纷换上LED灯;5月,隆达光是来自日本的订单,就比4月成长了3倍。 光电科技协进会预估,LED照明渗透率今年为5%,明年会成长到10%。到2012年,光在台湾,LED照明产值将成长32%,达新台币两千亿元。 所有厂商的眼睛,由眼前的电视产业,转往头顶上一盏盏的日光灯,商机来了,下个问题是厂商赚得到钱吗? 各家厂商梦想的照明商机,却隐藏着台湾LED成长的哀愁。“其实做到照明,获利并没有比背光好。”苏峯正点出实情。过去LED一旦跨入新产品,手机、笔电、电视,利润都比上一代好,但是照明却非如此。 获利困境 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都高 IEK产业分析师林志勳认为,材料成本占比高是另一个原因,以7瓦LED灯泡来说,材料加上人工成本,厂商的获利不到10%,实在少得可怜。 他问厂商,“你会不会是白辛苦?”对方回答:“比起背光,至少照明市场会成长。” 为拚获利,全球LED厂都在找出路,相较于中国大陆选择低价市场,韩国选择中高价品牌市场。根据IEK预估,今年韩国LED产值的市占率达24%,以5个百分点领先,将正式挤下台湾成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国。 夹在中国大陆与韩国之间,台湾正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 转型困境 做品牌,已失去卡位先机 台湾LED厂分了两派,一派走过去代工老路,帮欧司朗、飞利浦照明大厂代工,代表的厂商就是晶电和友达投资的隆达。林志勳点出问题,台湾技术领先中国大陆约两年,但是技术成熟后,“品牌下单给你的理由为何?台湾必须在性价比上占优势才行。” 苏峯正认为,如果做到照明控制系统,整套输出给客户,才会增加附加价值,去年隆达积极切入系统,招聘软体人才开发,设计出用智慧型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调整照明情境的软硬体,就是为了绑住客户。 苏峯正坦承:“代工是辛苦钱,靠的是技术、脑力;品牌是靠渠道和生意手法赚钱。” 一组人坚守代工,另一组代工厂伸出一只脚跨入品牌这个风险和机会并存的商业丛林,他们看到的照明市场,大厂市占率不到二分之一,但是这另一半的市场里,又有一大半由中国大陆灯具吃下,苏峯正亲眼参观过中国大陆的灯具厂,“他们从设计到出货的纸箱都一贯化在做,台湾扳不倒他们”这也是隆达为何不跨入品牌的原因。 林志勳认为品牌是吃通路、设计和金钱的商业模式,和代工完全不同。 在马拉松赛程里,前段就全力冲刺的选手,接近终点时总是无力冲刺,反倒让后来竞争者居上,台湾比起中国大陆、韩都还要早跨入LED市场,面对千亿照明商机如何保留实力冲刺到终点,是这个产业在未来几年无可回避的问题。 展览就是产业的橱窗。 这次台北光电展,首次移师到比世贸大上两倍的南港展览馆,分平面显示器、照明,但却不见一线面板大厂身影。 韩国三星和LG视台湾面板厂为竞争对手,从未参与展览,以前都由友达光电和奇美电子两虎领衔。奇美电在去年以参展效益不佳退出后,这次就连最力挺主办单位的友达,也选择缺席,展场上只剩下全球排名第五大的华映独撑大局,形成没有龙头的面板展,一种罕见的奇特状态。 但是,一线面板厂却都把广州和横滨平面显示器展列为必出席展览。 友达光电行销处经理萧雅文指出,广州展是为了中国电视品牌的客户,对订单有助益,横滨展则是一线大厂同台较劲,了解最新显示器趋势,夹在两者之间的台湾定位不明显是最大的问题。 同样,在展场四楼的LED展览,一线厂都到齐,但也藏着隐忧。就在光电展前一周,刚落幕的广州照明展,参展厂商达2800家,吸引了10万人次参观,是台湾的1.2倍,让广州照明展,跃升为全球第二大重要照明展览。 艾笛森光电董事长吴建荣才刚在广州参展结束,他认为要看照明新技术,到德国法兰克福照明展,要看灯具设计到广州,反观台湾光电展,没有让人一定得参加的理由,他建议主办单位必须思考台湾展览的定位。 就连策展人士也坦承,“台湾的地位很尴尬。”在显示器展览逐渐边缘化后,该如何避免LED步向相同命运,成为最重要的课题。
【导读】新兴产业政府首次采购管理办法酝酿出台,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和新能源汽车受益.广东重点扶持并优先发展的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将有望在政府采购领域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 摘要: 新兴产业政府首次采购管理办法酝酿出台,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和新能源汽车受益.广东重点扶持并优先发展的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将有望在政府采购领域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关键字: 电子信息, LED, 新能源汽车 新兴产业政府首次采购管理办法酝酿出台,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和新能源汽车受益.广东重点扶持并优先发展的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将有望在政府采购领域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 昨日,由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报主办、广东政府采购研究会协办,主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政府采购”的首届岭南政府采购论坛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酝酿出台政府采购首购管理办法,以扶持广东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半导体照明)和新能源汽车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广东目前正抓紧研究制定针对扶持广东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首购具体办法和措施,建立相关产品或技术的政府首购清单,这项工作已被列为广东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2011年工作要点。 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政府首购,是指对于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暂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但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采购人或政府首先采购的行为。 国内较早介入电动车领域开发的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办公室高级主任刘浩源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技术密集度高,投入大,风险高,光靠企业或者民间的力量介入和推动,往往难度很大,如果通过政府首购方式给予政策倾斜,并通过政府采购拉动给予扶持,长远来看,必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的应用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广东省财政厅有关人士介绍,当前,我国政府采购政策已由单一的财政支出管理手段,演变成兼有财政支出管理和国家宏观调控双重功能的重要工具,是政府介入经济运行的最直接方式之一。 记者还了解到,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政府采购领域,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行业所生产的产品,在传统的政府采购领域中并未涉及,这需要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行业进一步探索。
【导读】中芯内部指出,管理高层已明显不和,中芯国际目前领导高层呈现双头马车,一是王派人马,另一则是大陆海归派主控研发的营运长杨士宁。董事长江上舟过世后,两派人马更加水火不容,王宁国被拔去执行董事职务,只是序幕,接下来,大股东很可能拔擢杨士宁接任执行董事,最终接任CEO职务,取代王宁国。 摘要: 中芯内部指出,管理高层已明显不和,中芯国际目前领导高层呈现双头马车,一是王派人马,另一则是大陆海归派主控研发的营运长杨士宁。董事长江上舟过世后,两派人马更加水火不容,王宁国被拔去执行董事职务,只是序幕,接下来,大股东很可能拔擢杨士宁接任执行董事,最终接任CEO职务,取代王宁国。关键字: 中芯国际, 王宁国, 杨士宁 大陆半导体龙头企业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才于日前过世,旋即爆发高层严重内斗。6月30日中芯国际CEO王宁国,在大股东反对下被拔去执行董事职务退出决策核心,据了解,大股东拟提名现任营运长杨士宁接任,王宁国拟于下周偕商务长季克非、财务长曾宗琳、行政长关悦生等人一同总辞。据了解,近期前后已多达90多位的台籍干部爆发出走潮。王宁国为台湾长大的美籍华人。 不满大股东 高干请辞 6月30日,中芯国际CEO王宁国因大股东投票58%反对,不被接受为执行董事,随即,港交所公告,中芯国际股票暂停交易。据了解,王宁国对此结果相当震惊,除了王宁国外,公司三位最高主管也因不满大股东决议,拟于下周起联合总辞。 中芯内部指出,管理高层已明显不和,中芯国际目前领导高层呈现双头马车,一是王派人马,另一则是大陆海归派主控研发的营运长杨士宁。董事长江上舟过世后,两派人马更加水火不容,王宁国被拔去执行董事职务,只是序幕,接下来,大股东很可能拔擢杨士宁接任执行董事,最终接任CEO职务,取代王宁国。 目前中芯国际的大股东结构,包括大唐电信约20%、中投约10%、上海实业约6%左右,以及台积电的8%赠股,据决议,此次投票「推翻」王宁国出席大股东占58%,另一半约42%。 高层频换 员工爆不满 王宁国在两岸半导体界的辈分极高,曾任半导体美商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华人最高主管,在台积电、联电等半导体圈更关系深厚,也曾任职于中芯、华虹NEC董事长等中国半导体企业。2009年中芯国际创办人张汝京因与台积电官司失败请辞离开后,由董事长江上舟找来,重整旗鼓。 不料才接任不满三年,中芯国际又引爆严重内斗。据了解,近期前后已多达90多位的台籍干部爆发出走潮,这些离职高层几乎都对公司管理高层频换及内部军心不稳,心存不满。 一位公司员工表示,包括王宁国及许多台籍干部对中芯的过去贡献都很大,如今董事长过世,内部正需要凝聚向心力,却不料有心人再度掀波澜,内部都对公司「政变」频仍感到忧心,表示不是长远发展之计。 大陆半导体 前景添变量 中芯国际是目前大陆最大半导体晶圆厂,总部位于上海,过去连年亏损,终在今年4月才公告,2010年全年转亏为盈。王宁国担任执行长期间多次也表示,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中芯国际扭亏,如今他实现了承诺,但却又引发公司另一派人马的内斗,也让大陆半导体未来前景再添一大变量。 人事全非▲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左)过世,执行长王宁国(中)被拔去执行董事职务,行政长官关悦生(右)等高阶主管可能总辞。这张数月前的高层合影难再见。(记者宋丁仪摄)
【导读】全球领先的频率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Fox Electronics公司最近在美国《Electronic Component News》(ECN)杂志的读者调查中获得最高评分,这项调查旨在了解读者对业内振荡器供应商的评价。 摘要: 全球领先的频率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Fox Electronics公司最近在美国《Electronic Component News》(ECN)杂志的读者调查中获得最高评分,这项调查旨在了解读者对业内振荡器供应商的评价。关键字: 振荡器, MEMS, 频率, 控制, Fox Electronics公司 全球领先的频率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Fox Electronics公司最近在美国《Electronic Component News》(ECN)杂志的读者调查中获得最高评分,这项调查旨在了解读者对业内振荡器供应商的评价。 该杂志的调查方法考虑了调查受访者“知道” (aware of) 各个振荡器供应企业的程度。对于FOX公司,71%的受访者表示知道这家企业,在调查所涵盖的八家企业中排名最高;而且,13%的受访者表示首选 (prefer to use) FOX 振荡器产品,使得FOX公司再次名列榜首。 此外,如果忽略“知道”这一因素,调查结果更令人鼓舞。对于Fox公司而言,如果以该 71% 知道 Fox公司的受访者作为 100% 的受访者,并相应地调整评分,则 FOX 公司在目前使用和首选两个类别均居首位,比例分别为 29%和9.2%。 该项调查中的八家企业之一,是基于 MEMS 技术的振荡器产品的全球领先厂商。而无论是否考虑“知道”这项因素,该公司在所有类别中均排名最后。 Fox Asia Pacific 和 Fox EMEA 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 Herb Chaney表示:“Fox Electronics 的 XpressO 系列振荡器录得相当高的增长数字,其销售额较2010年增长了150%。” Chaney评论道:“Fox Electronics 在 ECN 杂志调查中取得出色的排名,完全归功于 XpressO 产品系列取得巨大的销售增长。这些排名也反映出我们是在频率控制产品领域辛勤耕耘 32 载的成熟厂商,不但在全球市场销售产品,而且拥有赢取全球设计项目的领先地位。” XpressO 晶体振荡器是可配置频率控制解决方案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采用了一系列由 Fox 设计和开发的专用集成电路 (ASIC) 专利,主要侧重于降噪技术。
【导读】业内领先的NOR闪存提供商Spansion公司今日宣布将与飞思卡尔(Freescale)公司合作,针对飞思卡尔塔式系统(Freescale Tower System)开发全新存储扩展模块。该模块为系统工程师在进行原型设计时提供更多灵活性,使其更好地应对不断扩展的嵌入式应用,包括工厂自动化、工业电脑、医疗设备、销售点(POS)和机器人。 摘要: 业内领先的NOR闪存提供商Spansion公司今日宣布将与飞思卡尔(Freescale)公司合作,针对飞思卡尔塔式系统(Freescale Tower System)开发全新存储扩展模块。该模块为系统工程师在进行原型设计时提供更多灵活性,使其更好地应对不断扩展的嵌入式应用,包括工厂自动化、工业电脑、医疗设备、销售点(POS)和机器人。 关键字: 闪存, 飞思卡尔公司, 存储, 嵌入式, 兼容 塔式系统模块为设计师快速的原型开发提供更多的存储选择 业内领先的NOR闪存提供商Spansion公司今日宣布将与飞思卡尔(Freescale)公司合作,针对飞思卡尔塔式系统(Freescale Tower System)开发全新存储扩展模块。该模块为系统工程师在进行原型设计时提供更多灵活性,使其更好地应对不断扩展的嵌入式应用,包括工厂自动化、工业电脑、医疗设备、销售点(POS)和机器人。Spansion的外设模块将增强塔式系统的代码和数据存储能力,为如今越来越多使用二维和三维图形的电子设备提供支持。 塔式系统提供定制化的嵌入式环境,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适混 (mix-and-match)工具的选项找到符合他们设计需求的应用。可互换、易于使用的模块允许设计师重复利用多个设计和架构的硬件,加速产品上市时间,节省开发成本。 Spansion设计的存储模块采用兼容PISMO™ 2的内存卡,使得设计师在不同存储器和/或密度间互换进行快速的原型开发,比如可以在Spansion® GL并行NOR闪存、Spansion FL串行NOR闪存以及其他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之间互换。 全新的存储模块补充了飞思卡尔的控制器板,比如Kinetis™、ColdFire®以及Power Architecture®技术。飞思卡尔预计该存储扩展模块将在2011年第四季度投入生产。 高层引述 飞思卡尔公司工业解决方案MCU运营经理John Weil表示:“通过快速原型和嵌入式系统设计评估,飞思卡尔塔式系统帮助设计工程师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我们非常重视与Spansion公司的合作,这次开发的全新存储模块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测试不同存储组合并优化其设计。” Spansion公司系统和软件工程副总裁Stephan Rosner表示:“存储的选择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包括系统响应速度和电子设备启动速度。此次开发的全新存储模块将为工程师提供一种快速经济的方式,帮助他们测试不同存储,从而保证性能最优化。”
【导读】经过第2季成长动能趋缓后,半导体业第3季仍将面对旺季不旺情形,所有产品需求皆将转疲,包括PC芯片及手机等相关产业。其中手机芯片大厂联发科近期受到大陆手机需求转疲影响,业界认为该公司第3季成长动力不如预期,连带使封测业者如日月光、硅品等,都将受需求降低影响,第3季成长力道也由6月上旬所预期的10%,压缩为如今的0~5%之间。 摘要: 经过第2季成长动能趋缓后,半导体业第3季仍将面对旺季不旺情形,所有产品需求皆将转疲,包括PC芯片及手机等相关产业。其中手机芯片大厂联发科近期受到大陆手机需求转疲影响,业界认为该公司第3季成长动力不如预期,连带使封测业者如日月光、硅品等,都将受需求降低影响,第3季成长力道也由6月上旬所预期的10%,压缩为如今的0~5%之间。关键字: 手机, 半导体, 芯片, 手机, PC 经过第2季成长动能趋缓后,半导体业第3季仍将面对旺季不旺情形,所有产品需求皆将转疲,包括PC芯片及手机等相关产业。其中手机芯片大厂联发科近期受到大陆手机需求转疲影响,业界认为该公司第3季成长动力不如预期,连带使封测业者如日月光、硅品等,都将受需求降低影响,第3季成长力道也由6月上旬所预期的10%,压缩为如今的0~5%之间。 自6月上旬过后,半导体业界对第3季后市看法不如先前乐观。亚洲半导体供应链中所有产品近期需求皆将转疲,PC芯片相关产业在日本311地震后皆已补足库存,因此第3季获利将趋缓。 至于手机芯片相关产业,白牌手机需求依然疲软,同时智能型手机芯片库存水位仍在相对高点。此外,美国及日本经济复苏缓慢,新兴国家面临通膨问题,加上欧洲债信危机,上述因素都将使晶圆代工及封测代工受需求降低影响。 手机芯片方面,据指出,联发科6月出货量不如预期,约为3,700万颗,低于5月的3,800万颗,但因光驱读取头芯片(ODD IC)等出货上升,使单月营收仍可望与5月持平,第2季营收应可维持住法说会所提出的下限目标,即季增5%。 受到大陆官方打压白牌手机,造成大陆手机设计公司如希姆通、龙旗出货受到影响下,导致联发科手机芯片出货不如预期,进而影响联发科营收。预测该公司第3季出货量可能比上季成长不到7%,营收季增率也在6%以下。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先前在股东会时,也透露对景气保守的看法。他说,以欧美为主的已开发国家,景气明显停滞不前,需求未明显回升;新兴市场则因受到通膨问题影响,终端需求也走弱,下半年景气强劲机会不大。不过,下半年仍有传统季节性需求存在。 联发科为日月光和硅品的前2大客户,联发科需求不理想,也连带影响日月光和硅品业绩。预估日月光和硅品第3季营收季成长率恐怕落在0~5%之间,不及6月上旬所预期的10%。 日月光和硅品基于半导体库存升高,预料产业界将面临库存调整。硅品董事长林文伯曾指出,第2季因日本地震导致供应链积极回补库存,甚至重复下单,不过整体景气浑沌不明,使客户对后市转趋保守,预期产业调节库存的情况将延续至第3季。不过,他认为智能型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等新产品将持续支撑需求,对下半年半导体走势审慎乐观。 日月光营运长吴田玉则指出,上游客户6月急踩煞车,到7、8月仍将积极调整库存,所幸这次库存去化速度快,因此预期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对日月光来说,下半年营收仍将逐季成长,但成长幅度趋缓。据预估,日月光第3季封测事业合并营收季增率将介于5%左右,低于过去旺季循环季增10%以上的成长幅度。
【导读】北京时间7月5日凌晨消息,美国市场研究公司J. Gold Associates分析师杰克·高德(Jack Gold)指出,美国智能机市场中Android手机的份额不断提高,且增幅高于iPhone,仍是市场主要推动力。 摘要: 北京时间7月5日凌晨消息,美国市场研究公司J. Gold Associates分析师杰克·高德(Jack Gold)指出,美国智能机市场中Android手机的份额不断提高,且增幅高于iPhone,仍是市场主要推动力。关键字: 手机, 苹果, 智能, Android 北京时间7月5日凌晨消息,美国市场研究公司J. Gold Associates分析师杰克·高德(Jack Gold)指出,美国智能机市场中Android手机的份额不断提高,且增幅高于iPhone,仍是市场主要推动力。 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iPhone占据新售出手机的17%,这一数字比2月份的10%有大幅增长;与此同时,Android手机所占比重保持不变,仍为27%。尼尔森就此得出结论称:“苹果正在驱动智能机市场的增长。” 但高德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说:“你不能仅仅凭借数据断言Android手机的发展势头正在放缓。”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尽管iPhone在新售出手机中所占比重提高,但Android手机不仅仍然占据领先地位,而且市场份额仍在上升。3月至5月间,Android手机的市场份额从36%上升至38%,而iPhone仅仅从26%上升至27%。 高德指出,11%的市场份额差距表明,iPhone并不是智能机销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他还认为,iPhone之所以在过去三个月间销量猛增,是因为“一款新机型发售时往往如此”,此外“Android新机发布速度放缓”。今年1月,苹果联手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发布CDMA版iPhone 4,打破了AT&T长达三年多的独家运营。 此外,高德认为,iPhone获得更多新用户,是以RIM黑莓手机而非Android手机为代价。他说:“RIM有大约1年没有发布新产品了,流失的用户会去购买iPhone。” 尼尔森的数据显示,RIM在新售出手机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今年2月的11%迅速下滑至5月的6%,跌幅接近50%。此外,RIM的市场份额也从23%下滑至21%。 尼尔森的数据显示,智能机已占据美国市场中新售出手机的55%,占据美国市场手机总量的38%。高德认为,智能机的兴起并不令人惊奇。他说:“如今没有理由不去购买智能机。智能机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功能手机。”他指出,智能机的最低售价已经与功能手机的平均售价相当。 高德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种状况有可能给苹果带来麻烦。他说:“苹果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避免沦为一家常规手机厂商。数量对于手机业务至关重要,对于苹果更是如此。这不仅是指他们售出多少部iPhone,更是指他们的服务和应用数量。数量越多,他们越有可能售出应用,并吸引更多应用开发人员。”然而,“如果iPhone被视为一种日常商品,那么利润率就很难保持在较高水平。”
【导读】此前,议会就相关法案举行最后辩论。联邦环境部长勒特根在辩论中强调了取得超党派共识的必要性。这位部长指出,今天所要通过的决定是国家的共同项目。他表示,虽然在一些列问题上依然存在歧见,但长达多年的、常常毫不妥协的争论由此告一终结。 摘要: 此前,议会就相关法案举行最后辩论。联邦环境部长勒特根在辩论中强调了取得超党派共识的必要性。这位部长指出,今天所要通过的决定是国家的共同项目。他表示,虽然在一些列问题上依然存在歧见,但长达多年的、常常毫不妥协的争论由此告一终结。关键字: 核电, 新能源, 工业 6月30日电 据“德国之声”网站报道,德国联邦议院周四(6月30日)就全面退出核电、扩建再生能源通过一系列法案。投反对票的只有左翼党。由此,德国成为第一个立法退出核电的工业大国。 报道指出,这些法案的通过表明,至2022年,德国将全面退出核电,与此同时,德国将扩大再生能源并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此前,议会就相关法案举行最后辩论。联邦环境部长勒特根在辩论中强调了取得超党派共识的必要性。这位部长指出,今天所要通过的决定是国家的共同项目。他表示,虽然在一些列问题上依然存在歧见,但长达多年的、常常毫不妥协的争论由此告一终结。 下月8日,联邦参议院将对新能源法案进行表决。
【导读】2004年,加拿大人伍伸俊和丁健、林仁俊、潘晓峰一起创办了金沙江创投,一个取长江源头寓意、专注投资中国早期的高科技公司的小基金。丁健、林仁俊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而潘晓峰与伍伸俊这两位北电网络的老搭档则涉猎半导体器件、无线通信和新媒体领域。过去7年,在伍伸俊的主导下,金沙江创投先后在LED产业上投资额高达近2亿美元,投资公司数量也达到8家之多,这占到金沙江总共管理的7亿美元资金的三分之一。 摘要: 2004年,加拿大人伍伸俊和丁健、林仁俊、潘晓峰一起创办了金沙江创投,一个取长江源头寓意、专注投资中国早期的高科技公司的小基金。丁健、林仁俊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而潘晓峰与伍伸俊这两位北电网络的老搭档则涉猎半导体器件、无线通信和新媒体领域。过去7年,在伍伸俊的主导下,金沙江创投先后在LED产业上投资额高达近2亿美元,投资公司数量也达到8家之多,这占到金沙江总共管理的7亿美元资金的三分之一。关键字: LED, 芯片, 咖啡机, 插头, 电源指示灯 如果你要问金沙江创投的创始人伍伸俊下一个中国首富会诞生在哪个行业?他一定会很肯定地告诉你是LED(发光二极管)。对,你没有听错,就是这个小小的、嵌在芯片上的发光体,它原来仅仅被用在咖啡机或插头的电源指示灯,但现在,它将是中国下一个亿万富豪的集中诞生地。 确切地说,伍伸俊所谓的“首富先生”已经出现了,而且现在就站在他旁边。“他是未来的中国首富。”6月8日晚上,广州香格里拉酒店,伍伸俊代表金沙江创投宣布向LED照明公司SunSun Lighting(中文名为上舜)投资1000万美元。签约仪式上,伍用这种半开玩笑的方式隆重推出了SunSun Lighting创始人兼CEO孙建宁。 面对台下40多家媒体和金沙江创投投资的另外7家LED公司老总,“未来首富”孙建宁非常腼腆。“我们公司不怎么样,产品还没有。”当伍伸俊兴奋地向人介绍这家最具潜力的LED新星时,孙说,“还马马虎虎吧”。 显然,至少从表面看来,这位创业者并没有像他的投资人那样显得信心十足。但倘若你了解伍伸俊过去7年在LED产业上的大胆押宝,你会理解他为何对SunSun Lighting寄予厚望。 2004年,加拿大人伍伸俊和丁健、林仁俊、潘晓峰一起创办了金沙江创投,一个取长江源头寓意、专注投资中国早期的高科技公司的小基金。丁健、林仁俊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而潘晓峰与伍伸俊这两位北电网络的老搭档则涉猎半导体器件、无线通信和新媒体领域。过去7年,在伍伸俊的主导下,金沙江创投先后在LED产业上投资额高达近2亿美元,投资公司数量也达到8家之多,这占到金沙江总共管理的7亿美元资金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风险投资界,8家公司的数量足以让金沙江创投登上“史上最笃定LED产业风投”的宝座;而即便在全球范围内,其在LED全产业链的布局也让同行惊叹,“有人认为我们疯了。”伍伸俊对《环球企业家》说。 LED被全球公认为最高效的人造照明技术,从1990年代就已开始应用,但限于技术瓶颈,彼时仅用于少量仪表和公共场合的单色显示屏。在近几年,随着技术突破式发展,LED正在改变全球照明业格局—这种直接可以将电转化成光的半导体器件耗电量仅是传统灯具的五分之一,使用寿命却能达十年,这让LED正在成为世界主流的光源。而且,在显示领域LED也正向LCD技术发起冲击,笔记本、电视背光都开始采用LED照明。 金沙江创投希望成为这轮产业变革的最大受益者。伍伸俊说,就像数码摄影让传统胶卷业关闭工厂一样,LED的崛起也将动摇飞利浦、欧司朗和GE这三家在全球照明业统治了100多年的跨国公司的地位,“你会发现传统照明在关厂,而LED在不断开厂。”伍伸俊说。他向三大跨国公司叫板的武器即是手中的8家LED公司。 这并非唐吉珂德式的狂想。全球20%的电力被用于照明,如果都用LED,这一数字将减至4%。最新的研究数据则显示,10年之后,将近半数的商用照明业务将为LED照明所占据。 这得益于最近几年LED价格不断下降。2009年,LED灯泡的价格还在75至100美元之间,如今LED照明灯泡已只需20美元左右就能买到,这也是在商业环境中采用LED照明的价格拐点。如果价格能继续降到10美元,这将被看作是居民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的转折点。届时,LED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其他任何清洁技术产业,“它不是几十亿美元,而是几万亿美元,有钱赚,就这么简单”。伍说。 但伍伸俊追求的还不仅是财务回报。4月28日,他站在南昌的晶能光电员工大会主席台上说:“大家知道拉手网有我们400万美元的投资,但是你们要知道,这(LED)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时他用食指重重地敲了敲主席台的桌面。 为了成为这场全球性产业变局的大赢家,过去7年伍伸俊做了一系列看似“疯狂”的举动,远超过一般风险投资人对一个热门产业的投入程度:他投资的8家公司,几乎全部处于商业计划书的早期阶段;他亲自担任包括SunSun Lighting、晶能光电等在内的多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长;他在全球寻找人才,准备在中国做出一个LED领域的“贝尔实验室”……“他比我更激进,也比我更激动。”孙建宁对《环球企业家》说。 现在,这些大赌注已经越来越接近见分晓的时刻了。伍伸俊预计,中国LED行业的大爆发时间点已经确定,就在未来两年,但竞争环境险恶—全球各路资本都正在向LED集结,以抢在产业爆发前夜进入:就在1个月前,金沙江创投楼上的青云创投即向一家名叫亚威朗的LED公司做出了一笔1800万美元的投资。同时,中国十几家已经完成融资的LED公司正在跃跃欲试地等待IPO。而在全球,包括三星、台积电、LG等在内的亚洲巨头都在过去半年内高调宣布进军LED…… 激烈的市场竞争留给伍伸俊的时间窗已经不多,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大规模并拔得上市头筹,成为伍伸俊过去十年赌注的成败关键,那么,他的胜算有多大? 下注 4月28日,闷热,南昌高新区晶能光电总部的一间教室大的会议室里,作为董事长的伍伸俊拿着麦克风在主席台上来回踱着步子,以一种脱口秀的方式对台下的100多个员工讲话,诚恳而幽默。15分钟的演讲中他提到了每一个高管的名字,并向他们一一致谢,他今天要宣布自己卸任并任命新任CEO的消息。[!--empirenews.page--] 他将两个用红布包着的公章交给了台下坐着的黄勇林,算是象征性地完成了权力交接。这个曾做出过几家上市公司的新CEO是伍伸俊四个月之前认识的,也是他“踏破铁鞋”之后找来的帮手,“黄总对上市轻车熟路,近期我们还会有多位高管加入。”伍伸俊说。 这家名叫晶能光电的公司是伍伸俊2006年投资的第一家LED公司,也是他向传统照明公司发起挑战的旗舰,多年来伍伸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倾注于此,但过去5年,这个由一个大学教授创办的技术型公司一直都处于“一分钱不挣”的状态。 晶能光电涉足的是中国企业极少触碰的LED核心环节—芯片,且采取的是非常冷门硅衬底技术。LED业界主流的蓝宝石衬底和碳化硅衬底技术路线占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二者的核心技术专利都被垄断在日本Nichia(日亚)、美国Cree(科锐)等几个国外巨头手中,他们得以攫取产业60%以上的利润。而大部分的中国制造商,则只能争夺余下不到40%的利润。 晶能光电试图在硅衬底这个跨国公司最薄弱的环节取得突破,成为继日本日亚、美国科锐之后第三家具有原创芯片技术的企业,届时它将获得LED产业链的最丰厚利润。更重要的是,用硅这种廉价材料作为衬底的成本,仅仅是蓝宝石衬底的四分之一,这对于成本高企而未能大规模产业化的LED产业而言,有着不可比拟的物理优势。 如果将这一切实现产业化,晶能光电或将有一个远大前程。但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如果那么容易,这也不会成为世界性难题。在晶能光电刚起步研究硅衬底技术的2003年,伍伸俊甚至在国际上找不到一篇关于硅衬底的学术论文,直到最近两年,三星、台积电等巨头才宣布开始研发硅衬底技术。“主流的蓝宝石衬底是在蓝宝石上生长晶体,而硅衬底就相当于在木头上长晶体。”伍伸俊解释说,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3年的尽职调查,金沙江决定赌一把。2006年,金沙江创投联合Mayfield、永威投资向晶能光电投资1000万美金。一年后,钱花完了。伍伸俊找来淡马锡和凯鹏华盈,晶能光电再获4000万美金注资。但烧钱的速度仍然超出预期,仅2010年晶能光电就需要8000万美金以购买扩产的MOCVD等相关设备,在资金链紧绷的2010年底,伍伸俊再次找来包括IFC、海益得投资等在内的5550万美元,“这一路磕磕绊绊,经历了几次死亡”,回想起2010年之惊险,伍感觉像是“从梦里走来”。 在晶能光电成立的5年内,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生产的产品成品率仅有一半,这一度让伍伸俊感到悲观。但这个物理学专业的投资者又近乎偏执的相信,既然理论上是可行的,那为什么就做不出来?“没有技术就去找技术,没有顶尖人才就去找人才,没有钱了就去找钱,实在不行就喝很多酒壮壮胆。”伍说。 2009年6月,艰苦的前期研发终于暂时告一段落,晶能光电开始生产LED最核心的芯片。2010年,其销售收入达到了1亿元,预计2011年的收入能达到4亿。“我的7瓦产品跟通用电气 9瓦的产品比,它成本40美金,我的6美金。”伍伸俊不无得意地说。 “他们的投资风格就是看大势,对具体细节关注甚少。”一位熟悉金沙江创投的投资人说,他们的分析师数量凤毛麟角,不会像我们一样看这么仔细—正是对产业大势的笃定,让伍伸俊得以在晶能光电最艰难的时光中坚持下来。最近,在美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资集团所做的“2010全球清洁技术100强”评选中,晶能光电成为中国仅有的三家入围企业之一。 “现在晶能光电就像一门待发的礼炮,角度调好了,路线设好了,就差最后一点火。”上任第一天,黄勇林对本刊说,他的挑战是尽快帮助晶能光电上市,并在未来5年内将其做成一家10亿至30亿美元规模的大公司。 加码 在晶能光电之后,要不要再投资易美芯光,伍伸俊又跟团队吵架吵了几十天。他说,就像一家人好不容易炒股挣了点钱,要不要再去做点别的生意?分歧往往这样产生。 争论的焦点仍是风险。2009年,晶能光电刚刚从磕磕绊绊的弯路中走出来,在经历了3年“找钱又找人,找人又找钱”的艰苦尝试后,是否要再投资一家跟晶能光电一样,除了两个科学家之外什么也没有的新公司,成为争吵的核心。 伍伸俊最终选择了继续加码。 为此,他连续三个月每月都飞往波士顿三四次,只为把两位LED科学家范振灿和刘国旭“弄回来”。 当时,三星在全球推出的首款LED背光电视,收到了出人意料的好反响。随即,中国LED电视背光市场在一年之内迅速火爆起来,用于电视背光的大功率LED产品的需求也开始暴增—但这一切都来得太快,尽管当时国内有上千家LED封装公司,但几乎没有一家能做这类产品。 LED产业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上游主要包括LED芯片和外延片公司,它决定了LED产品的性能,有着最高的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壁垒,因此毛利率也较高;中游是LED封装公司,他们通过购买外延片/芯片封装成器件,技术含量低,毛利润也低,是风险投资较少涉足的领域;下游主要从事LED照明的应用,即将封装后的LED按应用领域进行系统集成,毛利也很丰厚。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国,中国LED电视背光显示市场的崛起让伍伸俊感到“决不能放弃”,他想到了自己去拉一个团 队。 他飞到波士顿,找到了现任易美芯光的总裁范振灿,范当时已在美国从事了近20年的大功率封装产品的研发,“他们都曾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做了美国最难做的LED封装。”伍希望他们能回国创业,但说服工作一开始并不轻松。“他们的小孩都是我们包的,帮他们上北大附小,他们才能安心回来。”伍伸俊说。经过了9个月的尽职调查之后,他再次向这两个只有一份商业计划书的海归科学家投资了1000万美金。 仅半年后产品就做出来了。成立不到1年后的2010年底,IDG和北极光创投也加入进来,和金沙江一起再向易美芯光注资 5000万美金。目前,易美芯光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为电视机厂提供电视背光LED封装的公司。 但有两个核心科学家仍远远不够,伍伸俊需要找来足够多的高管、中层和一线技术工人,现在他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找人上面。他给这些人才开出高薪,在湖边为他们建别墅,解决他们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只为让他们全部聚集到金沙江的LED平台上来。[!--empirenews.page--] “你不会相信,现在一个LED生产线组长的年薪已经到了两百万。”他说,即便这样,在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里都还找不到相关的毕业生。伍伸俊只能先将LED产业园建在常州,那里有10多所职业技术学校正为生产线培养技术工人,“以后每个厂都需要几千人,所以我做LED的贝尔实验室,自己培养。” 但时间仍异常紧迫。女科学家张翎刚刚抛下了才1岁的孩子从美国回来加入晶能光电,她认为这个产业的历史性机会就在明后两年,错过了就不再有了。张翎显得非常着急,但她手下的那些南昌本地员工看上去却一直不紧不慢。“我无论跟他们讲多少遍机会难得和时间紧迫,他们好像都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一线技术工人迷茫的眼神时常让张翎感到又气又急。 看来,伍伸俊亟需在这些一线员工中做一场鼓舞人心的动员大会。同样重要的,是在南昌、常州、马鞍山、蚌埠等多个城市同时投资LED产业园,以为明后年市场爆发后储备大规模的制造工厂。“每个工厂都需要几千人。”伍伸俊说,与太阳能电池95%都出口海外不同,LED产品的市场就在中国本土,本地生产和本地采购让其必须同时将制造工厂布局在全国各地。 开盅 10年前,还在北电网络从事通信行业的伍、潘二人就目睹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所掀起的巨大浪潮是如何成就华为这一世界级公司的过程。二人当时想的问题是,中国下一个大机会在哪里?哪个行业能像通信一样从零开始大规模建设?“我们第一个看到的就是LED,后来我们又看到了新能源和清洁技术。”潘晓峰对《环球企业家》说。 彼时伍伸俊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论文题目就选择了LED,但他没有写技术,而是分析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一定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的指导下,伍伸俊开始倒推回来寻找可行的LED技术,于是他首先发现了有低成本优势的上游芯片公司晶能光电,然后他又投资了中游的封装公司易美芯光,以及做红光LED芯片的太时芯光,做下游LED散热的大连三维,做LED模块的晶和照明,以及将上述所有公司的产品集大成的系统集成公司SunSun Lighting。 他相信未来5年这8家公司中一定会有一家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百亿级的公司,“要么晶能光电,要么易美芯光,要么是SunSun Lighting,然后他可以反过来把其他7家全部收购了。”伍伸俊说,LED行业的垂直整合是必经之路,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下往上,“谁能垂直整合,谁就是大赢家,就是未来的GE。” 最近两年的形势的确让伍伸俊越来越自信,他说,没有人想到气候变化和全球能源危机会这么大,这让各国提前出台了禁止传统白炽灯销售的时间表:美国在2014年将全面禁止白炽灯的销售,澳大利亚的时间是2010年,日本是2012年,而这些数亿计的白炽灯的替代品,则全部是LED或OLED照明灯具(节能灯因为材料的有毒物质而不被鼓励)。 最近几年中国精英阶层的海归科学家纷纷愿意回国发展,也给伍伸俊的LED事业带来十分关键的支持。伍伸俊寻找的LED顶尖人才绝大部分都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端研究机构和LED大公司。“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到了。”他说。 伍伸俊说8家公司还并不是他LED王国的全部,产业链更深处的关键设备制造将是他下一步的方向。有人说他做这件事太累,他说如果自私一点的退路是把它们全部卖掉,“卖几十亿美金,但这太亏了。” 这就像一场历史性的盛大宴会,伍伸俊分析了所有情报预见了它的发生,又蛰伏7年准备制作了大量必备的道具,只为最终出现在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上。对于伍来说,这一切已经进入倒计时,但他仍显得有点慢了。比如,SunSun Lighting和易美芯光都是在近两年刚刚成立,而其旗舰企业晶能光电虽然步入收获期,但从规模上仍落后于很多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同行。这或许是完美主义者注定要面对的风险,他需要更快,也需要一点点运气。
【导读】目前业界在针对中小屏的、个人观看的裸眼3D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整个生态环境正在形成,在HTC、夏普和LG等品牌的带动下,今年将会有更多的裸眼3D手机上市。“并且,据我们和一些3D玩家分析,苹果近来申请的各种专利中发现不少是与3D视频相关的专利,我们猜测苹果正在为裸眼3D产品布局,很有可能再给大家一个震撼。”杨亚军对昌旭分析道。不过,虽然个人观看的裸眼技术已成功,但裸眼3D的大屏幕、多人观看还存在很 摘要: 目前业界在针对中小屏的、个人观看的裸眼3D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整个生态环境正在形成,在HTC、夏普和LG等品牌的带动下,今年将会有更多的裸眼3D手机上市。“并且,据我们和一些3D玩家分析,苹果近来申请的各种专利中发现不少是与3D视频相关的专利,我们猜测苹果正在为裸眼3D产品布局,很有可能再给大家一个震撼。”杨亚军对昌旭分析道。不过,虽然个人观看的裸眼技术已成功,但裸眼3D的大屏幕、多人观看还存在很大技术挑战,下面将有分析解释,3DVstar也在进行这方面研究。关键字: 裸眼3D, 手机, 3DVstar, CMMB 时间进入火热的夏季,电子卖场或网店的各种裸眼3D移动终端也随之火热起来。爱国者的裸眼3D电影本、裸眼3D月光宝盒、佳的美P83、纽曼的D40、爱普泰克的裸眼3D视频DV,以及凤凰的裸眼3D数码相机PH-C1和3D电影本PH-M1等等走入消费者的视线,也打开了消费者的钱包。 在以上各种大屏播放器与拍摄相机火热的同时,国际品牌的手机也在今夏推出多款最新的裸眼3D手机,HTC EVO 3D和夏普006SH是最新推出的裸眼3D手机,相比以前的老款具有更高分辨率、更大屏并更加炫酷,掀起全球手机业不小的浪花,“夏普已经先后发布了5款裸眼3D手机,国内发布2款(8158U/8168U),LG发布一款,HTC也发布了两款。”深圳市维尚视界立体显示技术公司(3DVstar)总经理杨亚军对昌旭说道,“年底前将会有国内品牌的手机上市,到时国内与海外品牌加起来,裸眼3D手机将出现十款以上。” 3DVstar是何公司?也许是过份低调的原因,很少人知道它。其实,以上提到的国内这几款裸眼3D播放器与裸眼3D拍摄机都是采用该公司的整体方案与3D显示屏模组,而他们也正在与超过十家手机设计公司或手机品牌厂商合作,“手机设计公司中已有龙旗,鼎为,华勤,合兴基业,锐嘉科,安可信等超过十家公司采用我们的裸眼3D技术授权,已立项在设计裸眼3D手机,还有几家品牌厂商不方便透露名字。今年内这些公司中肯定有上市的裸眼3D手机产品。”杨亚军非常肯定的表示。 他解释,目前业界在针对中小屏的、个人观看的裸眼3D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整个生态环境正在形成,在HTC、夏普和LG等品牌的带动下,今年将会有更多的裸眼3D手机上市。“并且,据我们和一些3D玩家分析,苹果近来申请的各种专利中发现不少是与3D视频相关的专利,我们猜测苹果正在为裸眼3D产品布局,很有可能再给大家一个震撼。”杨亚军对昌旭分析道。不过,虽然个人观看的裸眼技术已成功,但裸眼3D的大屏幕、多人观看还存在很大技术挑战,下面将有分析解释,3DVstar也在进行这方面研究。 在这一波全球裸眼3D潮流中,3DVstar起步不算晚,他们从2008年开始研究裸眼3D技术,至目前已成功研发出可商用的裸眼3D全套方案,提供从裸眼3D显示屏模组(2-20寸),到菜单/UI设计,2D/3D转换的全套软硬件方案,去年5月集团下还成立一个专业的3D网站——名为“立体中国”,已可提供海量的3D视频内容。“目前,立体中国上已有超过14万专业用户或玩家,很多内容都是他们上传上去的,每天的在线网友达一万多。并且,这半年来用户/玩家的数量爆涨,表示大家对3D的热度也在迅速上升。”杨亚军表示。 除技术外,3D内容是裸眼3D终端能否被用户迅速接受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立体中国”是3DVstar的一个重要尝试。然而,目前以上几家国际品牌的3D播放器还不能互通,用户也只能看手机内置的3D内容。3DVstar正在研究,可能会推出通用的3D视频播放器,将来内容就可以共享了,国际国内的3D手机都可以观看“立体中国”上的海量内容。 裸眼3D对很多人来讲都还是一个神秘的技术,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技术流派也不少,3DVstar提供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还有哪些技术是大家正在挑战的?下面让杨亚军为我们揭开裸眼3D的神秘面纱吧! 裸眼3D播放的几种技术流派比较 目前裸眼3D显示已经发布或披露的有以下几种: 1.视差屏障式(视障式):通过在液晶显示表面一定高度设置光线障碍方式使左右眼看到对应的画面 2.柱镜式(棱镜式):通过凸透镜原理将左右画面折射至左右眼 3.指向背光式:通过将TFT背光源配合画面以交替显示的方式使左右画面显示至左右眼 4.双液晶显示:通过双层液晶不同指向光线方向实现左右眼画面 目前已经上市的裸眼3D产品主要以视障式为主,视障式优点是电子可控,可开关使3D/2D切换时对2D显示没有影响,可控制能用于横屏竖屏显示切换,局部3D显示等,缺点是横向分辨率下降一半(3D下单眼),亮度有一定损失,个别展示和发布的有柱镜式,优点是对流明没有损失,缺点是分辨率也是横向下降一半(3D下单眼),而且由于不可开关和控制,所以柱镜多用于大面板,大面板观看距离比较远,不容易看到柱镜对2D图像造成的影响,其他技术目前还都没有形成产品,都是因为技术和成本的原因,短期不可能商用。 我们采用的技术(夏普也是)是基于视障式技术而经过优化的,优化主要改善的是亮度损失降低、可视距离增加(看原理示意你就明白可视距离理论上不够),优化的实现方法鉴于保密的原因为暂时不做描述,总之用视障式实现并不复杂,但是优化却是有难度的。[!--empirenews.page--] 2D内容转3D播放,3D观累了一键回2D 由于目前3D内容仍少,所以2D转3D成为必要功能。目前有两种技术实现,一种是前期人工干预制作,一种是实时处理。目前主要以前者为主,后者全球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得好。前期人工干预制作基本就是人工将画面景深赋值,将原画面加工产生另一视角画面,实时技术实际应该叫2D视频3D播放技术,是在2D视频解码后利用视频画面移动的特点,由于移动是画面不同景深物体移动量是不同的,播放时根据多帧缓存画面简单处理衍生另一视角画面。不过,这样的效果是无法和3D拍摄的画面、人工转制的3D画面的效果比较,具体体现在比如:物体本身的形状无法还原,景深逻辑一定几率是错误的等等,这样的3D效果会让大多人长时间产生眩晕等不适,所以我们将此技术对外称为“准3D”,内部称为“伪3D”。 此外,很多人担心长期观看3D视频会导致不适,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由于双眼在不断的景深变化时也在不断调整焦距,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都是有益的,而且我们在不想看3D时可以一键切换至2D播放。由于我们3D/2D切换时,普通产品视频解码和刷新都能达到每秒20帧以上,所以我们切换时只需1/20秒以内,客户可以无缝切换,感受画面立体和平面显示变化。 我们3D/2D切换主要应用于真3D内容,所以技术处理很简单,将2个画面丢掉其中一个,显示一个单画面、关掉3D视障就成为普通2D了。普通产品视频解码和刷新都能达到每秒20帧以上,所以我们切换时只需1/20秒就不是什么技术难度了。 多人裸眼观看的技术壁垒:双目转多目 在前面我介绍各种技术方式将左右眼画面隔离显示从而达到立体显示的效果,但是这样的实现只能满足单人观看,其他人观看是需要调节自己双眼到合适位置才能看到正确图像,要实现多人观看就要使用多目画面。所以,目前能够实现多人观看的裸眼大屏电视都是播放的广告节目,通过特定的多摄相机拍摄的多目画面。 然而,目前全球3D制作现状是为了院线和TV观看,拍摄时一个机位2个镜头,我们不可能改变目前这种双目视频采集方式,因此,双目转多目图像的技术成为目前业界在攻克的一个重要瓶颈。我们相信全球很多公司都在研发,我们只是其中一家。相比2D转3D实时技术,双目转多目从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真3D而不是伪3D效果,由于要产生第三个以上的视角画面,那实际是根据已有的2目图像进行同帧比对、多帧移动比对产生景深系数,根据景深系数将其中一幅画面的赋值产生相邻新视角画面。 讲起来原理并不难理解,但是实际上要将画面变化和物理类别各种水平视差现象拆分为很多种情况,这些情况又能让软件可以判断,每种情况软件所做的事情又有区别,所以我们搞了一年多了,只能说有部分进展。考虑到转换运算量和效率,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未来2年内实现人工不用干预可以后台制作,最后再考虑实时转换,总之双目转多目技术是决定裸眼3D在家用TV上商用的最后一个技术壁垒。 在电视机上多人观看裸眼3D需要多目转双目技术,目前是业界最大挑战 如何在手机上实现3D拍摄? 消费者除了希望看到精彩的3D大片外,也希望能看到自己拍摄的3D内容,我们认为人们对于自己的3D内容更感兴趣,并会乐于与人分享。所以3D拍摄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 在手机上实现3D拍摄并不复杂,由于普通手机平台的摄像头数据总线只有一路,技术点就在于怎么将2路视频数据交给系统进行编码处理,我们利用我们一颗芯片将2个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进行结合,使数据以普通方式经过总线,系统编码压缩后形成的就是3D视频了。 如前所述,爱普泰克的裸眼3D视频DV,以及凤凰的裸眼3D相机,主要部分都是采用了我们的方案。 爱普泰克的双摄相头拍摄裸眼3D DV 凤凰立体即将推出国内首款裸眼3D数码相机PH-C1 CMMB上将开通3D视频频道 我们正在与有关部门和公司研讨在CMMB上开通3D频道的可能性,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希望现有的CMMB播放器在收到3D频道时,能还原成为2D播放,这样就不会影响现有的用户体验。 在技术上来看,CMMB实现3D频道实际是没有任何问题了,由于开通3D频道时视频压缩标准以我们3DV的封装格式就可以做到原有CMMB设备只识别2D部分数据,以正常2D显示,加密的3D图像部分仅会在新的3D CMMB设备上解码,相信以后也会有其他技术可以实现这个效果。 我们目前已在与几个省的CMMB运营商尝试这个3D视频频道,这将会给CMMB带来一个新的卖点。 如能在CMMB上开通裸眼3D频道将是一个新的卖点 裸眼3D显示模组的成本与良率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裸眼3D采用了夏普的二层LCD屏的方式,我们也是二层屏方式,但是成本要低很多。 3DVstar的液晶模组是结合了视障技术和柱镜技术的基,础经过几年的研发和实验,技术上做了很多的演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我们帮客户设计的产品并没有颠覆客户的使用习惯,产品上包括UI菜单都是可以在2D/3D之间无缝切换的,比如3D电影观看中不舒适可以切换至2D观看。[!--empirenews.page--] 2.由于夏普自身的优势,他们采用的2D显示玻璃是根据3D需要而独立设计的,成本较高。3DVstar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已经可以根据我们的2D玻璃或者客户指定的2D玻璃设计光线干涉部分,所以对客户来说,原来的2D模组继续使用,3D又保证了效果,成本也有较大优势。我们以采用台湾和大陆面板厂商的玻璃为主。 3.从08年我们设计出QVGA的第一款产品至今,我们已经可以提供的产品从2寸~10.2寸(可以定制更大),分辨率从320x240到1280x800一系列产品,已经帮助客户从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数码相框、PMP、MID等产品上实现3D功能,客户无需为了3D付出很大的风险。 此外,针对目前市场上有宣传帖膜的方式提供3D功能,这只是增加了一种趣味性,并不科学。他们是在传统TFT或其他显示屏上叠加光线干涉电子光栅,由于这个技术对对位精度要求达到±0.0025mm,否则将影响可视距离及范围,市面已经出现的薄膜式裸眼3D配件是无法应用在产品设计中的,是为增加产品趣味性而存在的,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根据量产一年多的经验积累(我们首次实现量产是2010年5月22),我们对产品提高直通率和良品率已经做了多次技术革新,由于影响原因主要是精度要求很高,对设备和工艺制程要求很多,人工干预很少,在传统的液晶生产领域很少用到这样的要求,所以我们光设备的更改都已经进行5次,2010年首次量产的时候已经都使用的3代设备,目前投入使用最新的是6代设备,已经将直通率和损耗控制在比较稳定和比较满意的水平了。
【导读】LED产业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在短短几年之间便吸引了上千亿资本。到目前为止,与LED 相关的上市公司就已经超过30家,如浙江阳光、德豪润达、清华同方、雷士照明、佛山照明、国星光电、雷曼光电、鸿利光电、洲明科技、上海亚明和三安光电等。就连刚刚结束的第16届广州光亚展也成了LED 的天下,大大小小1400多家LED 企业纷纷登台亮相。LED 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为今年低迷的灯饰照明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活力 摘要: LED产业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在短短几年之间便吸引了上千亿资本。到目前为止,与LED 相关的上市公司就已经超过30家,如浙江阳光、德豪润达、清华同方、雷士照明、佛山照明、国星光电、雷曼光电、鸿利光电、洲明科技、上海亚明和三安光电等。就连刚刚结束的第16届广州光亚展也成了LED 的天下,大大小小1400多家LED 企业纷纷登台亮相。LED 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为今年低迷的灯饰照明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活力。关键字: 清华同方, 雷士照明, CCTV, 灯饰 LED产业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在短短几年之间便吸引了上千亿资本。到目前为止,与LED 相关的上市公司就已经超过30家,如浙江阳光、德豪润达、清华同方、雷士照明、佛山照明、国星光电、雷曼光电、鸿利光电、洲明科技、上海亚明和三安光电等。就连刚刚结束的第16届广州光亚展也成了LED 的天下,大大小小1400多家LED 企业纷纷登台亮相。LED 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为今年低迷的灯饰照明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活力。然而,LED 产业的“羊群效应”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担忧。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了解不够充分,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一旦从众心理取代了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导致盲从,从而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其实,不仅仅是个体,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同样必须警惕“羊群效应”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灯饰照明行业,“羊群效应”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前些年行业领头羊欧普照明牵手“同一首歌”在央视大放异彩后,不少灯饰照明企业根本没有考虑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实际需求,便争相在央视上露脸,结果,除了拿个“CCTV 上榜品牌”的招牌去忽悠经销商和消费者外,其广告本身的实际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雷士照明通过冠名照明设计大赛在隐形渠道大获成功后,很多二三线商业照明企业也纷纷跟进;三雄·极光开创照明行业明星代言先河后,灯饰照明行业的明星代言很快蔚然成风…… 尽管“羊群效应”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决策风险,有利于新兴行业和新产品的市场培育,……但其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却不容忽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羊群效应”将会导致行业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利润空间严重缩水,从而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再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羊群效应”将会导致企业战略方向迷失,产品和营销手段严重同质化,最终企业不得不在“红海”市场中苦苦挣扎。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市场定位、竞争策略上,还是在产品创新或品牌塑造上,企业只有在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客观实际的发展战略。否则,一味地效仿,一味地盲从必然会陷入“羊群效应”的误区,导致“自救”的初衷最后换来“自困”的后果。
【导读】由产品大类出货金额来看,被动组件衰退5%,连接组件衰退8.5%,变换组件衰退27.2%,其它电子组件则衰退30%。各别产品亦出现13品项都比2010年同期衰退的状况。尤其是汽车应用较多的小型马达,大幅衰退32%,出货金额仅为219亿日圆。电视用调协器等高频组件衰退幅度亦达35%,出货金额124亿日圆,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之前智能手机用出货持成长的小型麦克风等音响组件也转为衰退。 摘要: 由产品大类出货金额来看,被动组件衰退5%,连接组件衰退8.5%,变换组件衰退27.2%,其它电子组件则衰退30%。各别产品亦出现13品项都比2010年同期衰退的状况。尤其是汽车应用较多的小型马达,大幅衰退32%,出货金额仅为219亿日圆。电视用调协器等高频组件衰退幅度亦达35%,出货金额124亿日圆,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之前智能手机用出货持成长的小型麦克风等音响组件也转为衰退。关键字: 日本, 电子组件, 调协器 根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统计指出,4月份日本厂商之电子组件海外出口出货金额,较2010年同期衰退15%,仅达2595亿日圆,已出现连续四个月衰退。受到东日本大震灾之影响,日本国内与海外生产工厂的供应链发生断链现象,导致出货不顺。日本国内之出货金额也出现19%的衰退。 由产品大类出货金额来看,被动组件衰退5%,连接组件衰退8.5%,变换组件衰退27.2%,其它电子组件则衰退30%。各别产品亦出现13品项都比2010年同期衰退的状况。尤其是汽车应用较多的小型马达,大幅衰退32%,出货金额仅为219亿日圆。电视用调协器等高频组件衰退幅度亦达35%,出货金额124亿日圆,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之前智能手机用出货持成长的小型麦克风等音响组件也转为衰退。
【导读】许多电子厂商其实在地震当日停工后,就已经陆续恢复全线生产,复工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地震灾区基础设施的损坏以及停电问题。部分已复工的芯片厂商还正朝着恢复全线产能的目标努力,包括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位于那珂(Naka)的厂房,以及德州仪器(TI)位于美保(Miho)的晶圆厂,恐怕在9月底之前难以恢复全线产能。 摘要: 许多电子厂商其实在地震当日停工后,就已经陆续恢复全线生产,复工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地震灾区基础设施的损坏以及停电问题。部分已复工的芯片厂商还正朝着恢复全线产能的目标努力,包括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位于那珂(Naka)的厂房,以及德州仪器(TI)位于美保(Miho)的晶圆厂,恐怕在9月底之前难以恢复全线产能。关键字: 日本大地震, 电子产业供应链, 瑞萨, 德州仪, 晶圆 市场研究机构IHS iSuppli表示,电子产业供应链可望在第三季末从311日本大地震的冲击中完全恢复。该机构指出,在震中附近拥有营运据点、建筑与设备受到损害的电子厂商,预计可在震后半年的9月初恢复全线出货,赶上电子与半导体产业传统第三季旺季。 许多电子厂商其实在地震当日停工后,就已经陆续恢复全线生产,复工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地震灾区基础设施的损坏以及停电问题。部分已复工的芯片厂商还正朝着恢复全线产能的目标努力,包括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位于那珂(Naka)的厂房,以及德州仪器(TI)位于美保(Miho)的晶圆厂,恐怕在9月底之前难以恢复全线产能。 “在电子产业链发展史上,不曾遭遇过像这次日本大地震、海啸与核灾所带来的广泛冲击。”IHS半导体市场研究部门资深副总裁Dale Ford表示。 该机构指出,日本当地电子厂商因地震而停工的持续时间,依据与震中的距离而有不同程度。距离震中最远的大概只花1~2周就恢复全线生产,但最接近震中的厂商恐怕得花上4~6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端看其灾害应变能力。 其中,Ford赞许富士通半导体(Fujitsu Semiconductor)是所有日本半导体厂商中,复原最快也最有效率的。但尽管厂房距离震中很近,该公司6月9日时表示,已经有5座晶圆厂恢复到地震前的产能水准。Ford表示,富士通能迅速复原,是因为该公司在三年前日本岩手县(Iwate prefecture)的一次地震后,建置了完善的灾害应变策略。 根据IHS的统计,日本共有14家半导体供应商与4家硅晶圆制造商受到地震冲击。该机构预期,全球半导体营收将在第三季获得加强力道,当季成长率可达7.4%,与日本厂商恢复全面生产相互呼应。全球半导体营收成长率在第一季呈现1.4%的衰退,第二季则是成长2.9,预期第四季可成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