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里昂证券昨(29)日预期苹果16奈米采用时间点将由2015年延后至2016年,此举将有利于台积电(2330)延长通吃20奈米的商机,预估2014与2015年苹果贡献营收将分别达23与40亿美元、占整体营收比重分别达10%与15%,因此,将目标价调升至148元。除了整体半导体库存水位需要担心之外,外资圈大多认为台积电短期内技术领先优势不会动摇,即便三星为了防堵台积电,先前陆续宣布将跟STMicro与格罗方德分别在28奈米(FD-SOI)与14奈米(FinFET)进行策略联盟,立场也没有改变。里昂证认为,复杂的营运模式与成本上的差异,是未来三星策略联盟所需面临的执行风险,因此,并不会让台积电16奈米产品推出时间点受影响。由于三星想在新制程重新由台积电手中拿回苹果AP代工订单,一般认为,苹果何时采用台积电16奈米时间点,将决定台积电20奈米「通吃期」有多久。根据里昂证券的了解,苹果采用台积电16奈米时间点预估将由2015年延后至2016年,也就是说,2015年台积电仍可靠着20奈米通吃高阶订单,且由于16奈米制程升级时间点往后延,到了2016年,台积电与三星预计将分别吃下60%与40%的16奈米订单。至于STMicro近期所宣布将与三星针对28奈米FD-SOI技术进行授权,里昂证券认为,虽说FD-SOI从技术上确实可以在不升级至20奈米或3D FinFET架构的情况下,提升电力效率与效能,但由于英特尔、台积电、高通、苹果都已将主力资源转至主流高阶至数升级上,28奈米FD-SOI技术影响性已经不大。考量到20奈米通吃期时间拉长,将为台积电带来更强劲的营收与获利成长动能,里昂证券因而将2014与2015年每股获利预估值分别调升0.2%与3.7%、至8.79与9.77元,并首度预估2016年将可挑战逾1个股本、达10.66元,因此,将目标价由140元调升至148元。(新闻来源:工商时报─记者张志荣/台北报导)
微软(Microsoft Corp.)推智慧手表,有什么亮点?如果能搭上「Skype Translator」即时语音翻译功能,那就真的酷毙了!Forbes.com 29日引述消息人士谈话报导,微软打算借重Xbox Kinect部门的光学工程专业技术,打造出一款可以持续监控心率、电池续航力约达两天的智慧手表。报导指出,这款手表将可透过应用软体与iPhone、Android手机以及Windows Phone手机同步资料,预计最快在今年夏季就会问世。与三星Gear Fit不同的是,微软智慧手表无须手动开启心率监控功能。此外,这款产品跟Gear Fit一样配备全彩触控萤幕、大小约仅一片口香糖的一半,但与其它产品不同的是萤幕将设计在手腕内侧。GVA Research分析师David Garrity 28日在接受CNBC专访时指出,「Skype Translator」的问世代表微软有能力再度成为创新企业。他预期最快明年就会看到内建Skype Translator的Windows智慧型手机。微软执行长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见图)27日在出席首届「程式码会议(Code Conference)」时指出,两年内(2015、2016年)英语使用者就可透过「Skype Translator」即时语音翻译功能与埃及人进行即时沟通。微软Skype/Office Lync部门企业副总Gurdeep Pall 27日透过官方部落格宣布,「Skype Translator」将于今年底以前率先以Windows 8测试版应用软体的面貌问世。半导体大厂英特尔(Intel Corp.)于3月宣布并购旧金山未上市健身可穿戴装置技术企业BASIS Science Inc.。谷歌(Google Inc)也在3月发表主攻智慧手表的Android Wear平台。先前曾有媒体传出,包括苹果(Apple)、谷歌、三星(Samsung)、微软都有意并购BASIS。不过,英特尔自去年10月即进入BASIS董事会、顺势接手不算意外。
讯:25年前,个人电脑很罕见, 文件都是通过纸张传送,我们的口袋里也没有那么多移动设备。但在那时,便有两位年轻的工程师离开IBM,成立了一家名为Citrus的美国公司,大谈基于服务器的计算与集中化应用和数据,当时人们以为他们疯了,指责他们试图恢复到大型机时代,是历史的倒退。不过在坚持了十年之后,让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信息、像打电话一样简单打造一个虚拟空间的理念开始赢得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和肯定,公司也更名为Citrix(思杰);到了第二个十年结束时,打造未来工作空间的目标已经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今天,思杰创建的全新移动办公模式,让数百万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工作,尽情享受生活和工作。一路来,愿景超前引领行业思杰之所以今天能够在云计算和移动办公领域获得相当成就,正是源于25年的积累。早在1997年思杰就将公司愿景定为:让信息的获取就像打电话一样简洁方便,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获取。尽管早期面临着诸多不被理解,但思杰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攻远程接入这个当时略显边缘和晦涩的技术领域,把人和远程应用联合在一起,为愿景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破茧而出。2001年,思杰就通过视频畅想了未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当中的大部分场景如今已成为现实,那些移动设备现在看来就是iPad的雏形,人们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工作和娱乐,实现办公室、家里、出差途中等不同场景的无缝切换,移动工作空间的雏形也在其中显现。短片进一步坚定了思杰在成立之初就希望为用户创建虚拟工作环境的愿景。对于思杰愿景引领行业,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IT主管俞金贵颇有同感,他表示,“我们利用Citrix XenDesktop为员工提供了独立的虚拟桌面,在保障3D设计等复杂软件在虚拟桌面顺畅进行的同时,有效保障了设计资料的安全。“改变世界不是梦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思杰不断基于自身的愿景完善解决方案,一方面自己研发出很多新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收购,产品线越来越丰富和完整,已经成长为一家提供端到端全面解决方案的公司。从应用虚拟化到桌面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再到对混合云平台的支持,不仅能帮助企业轻松搭建私有云,而且能够实现与公有云的无缝衔接,让企业应用和数据的交付与获取更加灵活;新一代的移动企业战略,以人、数据、应用和设备为核心,让人们能够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人、借助任何设备,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开展工作。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已达6.52亿,人们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与思杰2001年的愿景视频如出一辙,思杰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一次又一次准确地预言了未来。2014年,思杰进一步将愿景升华为:相信未来世界里,人们能够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去体验工作和生活。致力于将“云”带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人们快乐工作、美好生活(Work Better,Live Better)。当初创建思杰的两位年轻工程师,凭着一腔热血从大公司出来自己创业,希望能够改变世界,如今,他们的梦想正在成真。全球已有33万家企业部署了思杰的解决方案,在中国,有近100万个用户正在用思杰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创新发展部部长杨建新副教授介绍道,“借助XenDesktop桌面虚拟化及其云平台理念,我们将打造出国内高校一流的数字化实训操作环境,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3D打印等可以非常便利地在任何一台终端上操作。未来,训练中心还将逐步完善面向全校的云平台和虚拟化平台建设。”
讯:NFC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的,是一种短频识别技术。这项技术曾经在门禁系统的应用中掀起一股风浪。随着NFC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NFC技术。智能家居就是其中一员,NFC技术让智能家居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又多了一项。NFC技术应用多随着NFC技术不断发展,许多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相机、平板电脑可以支持NFC功能,目前该技术甚至开始延伸到智能家居领域,例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路由、智能硬件等引入NFC技术,可以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促进智能家居全面智能化。据了解,在2014CES展会上,LG、海信等企业将NFC技术应用到智能白电产品中,用户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利用无线信号通过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操控家电产品,从而实现从人机控制到机机自控的转变,未来还可以与电子标签、感测系统、个人保健仪器等家庭智能设备形成互联互控。此外,据行业数据调查显示,2012年全球NFC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亿台,渗透率约为18%,而今明两年渗透率数据预计达到30%和50%左右。另外,近日还有消息称iPhone6内置NFC技术或今年落定。什么是NFC技术那么到底什么是NFC技术呢?NFC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是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诺基亚、索尼共同研发的一种短距离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其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NFC与RFID区别第一、NFC将非接触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功能整合进一块单芯片,而rfid必须有阅读器和标签组成。RFID只能实现信息的读取以及判定,而NFC技术则强调的是信息交互。通俗的说NFC就是RFID的演进版本,双方可以近距离交换信息。NFC手机内置NFC芯片,组成RFID模块的一部分,可以当作RFID无源标签使用进行支付费用;也可以当作RFID读写器,用作数据交换与采集,还可以进行NFC手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第二、NFC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第三、应用方向不同。NFC看更多的是针对于消费类电子设备相互通讯,有源RFID则更擅长在长距离识别。NFC和蓝牙的区别NFC和蓝牙(Bluetooth)都是短程通信技术,而且都被集成到移动电话。但NFC不需要复杂的设置程序。NFC也可以简化蓝牙连接。NFC略胜蓝牙的地方在于设置程序较短,但无法达到低功率蓝牙(BluetoothLowEnergy)的速度。在两台NFC设备相互连接的设备识别过程中,使用NFC来替代人工设置会使创建连接的速度大大加快:少于十分之一秒。NFC的最大数据传输量424kbit/s远小于BluetoothV2.1(2.1Mbit/s)。虽然NFC在传输速度与距离比不上蓝牙(小于20cm),但相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这让NFC特别适用于设备密集而传输变得困难的时候。相对于蓝牙,NFC兼容于现有的被动RFID(13.56MHzISO/IEC18000-3)设施。NFC的能量需求更低,与蓝牙V4.0低能协议类似。当NFC在一台无动力的设备(比如一台关机的手机,非接触式智能信用卡,或是智能海报)上工作时,NFC的能量消耗要小于低能蓝牙V4.0。对于移动电话或是移动消费性电子产品来说,NFC的使用比较方便。NFC的短距离通信特性正是其优点,由于耗电量低、一次只和一台机器链接,拥有较高的保密性与安全性,NFC有利于信用卡交易时避免被盗用。NFC的目标并非是取代蓝牙等其他无线技术,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是也一项适用于门禁系统的技术,这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能够在几厘米的距离内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换。NFC还完全符合管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ISO标准,这是其成为理想平台的一大显着特点。通过使用配备NFC技术的手机携带便携式身份凭证卡,然后以无线方式由读卡器读取,用户只需在读卡器前出示手机即可开门。据研究机构IHSiSuppli预测,2015年,制造商将出厂约5.5亿部支持NFC的手机。NFC技术在融合门禁的应用NFC虚拟凭证卡的最简单模式就是复制现行卡片内的门禁原则。手机将身份信息传递给读卡器,后者又传送给现有的门禁系统,最后打开门。这样,无需使用钥匙或智能卡,就可提供更安全、更便携的方式来配置、监控和修改凭证卡安全参数,不仅消除了凭证卡被复制的风险,而且还可在必要时临时分发凭证卡,若丢失或被盗也可取消凭证卡。瑞典ClarionHotelStockholm酒店参加了虚拟门禁应用初期测试,该试点项目于2011年6月结束。该酒店与HIDGlobal的母公司AssaAbloy、ChoiceHotelsScandinavia、TeliaSonera、VingCardElsafe和Giesecke&Devrient(G&D)合作,将客房钥匙替换为可发送到客人NFC手机上的数码钥匙。在Clarion酒店试验期间,客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进入房间。参与测试的客人均获得一部安装了AssaAbloyMobileKeys(移动钥匙)软件的三星NFC手机。在到达酒店之前,客人手机收到包含入住登记位置的链接和电子客房钥匙的短信。这样一来,客人可以省却排队等候入住的环节,直奔客房,到了房门口,只需在门锁前出示手机即可打开门。退房时,客人只需用手机轻触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即可,这又节省了前台人工办理时间。对Clarion酒店试验后开展的跟踪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称使用数码钥匙解决方案节省了10多分钟,而8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可使用该方案,则会选用。除了省掉卡片的费用外,该酒店还在其他多个方面获益匪浅,例如,减少办理入住登记的人力资源,而调配更多人员解决其他的客服问题。此外,更换丢失的钥匙问题也变得更容易解决了。新一代智能卡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将门禁和电脑桌面登录整合到单一的身份识别平台,来保护设施、人员和资产。这种集成多应用的门禁解决方案不仅可用于传统的证卡和读卡器,还将用于移动设备(包括手机)。这些手机使用无线近距离通信(NFC)技术来接收及出示以往寄存在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虚拟凭证卡,实现开门、电子支付和安全读取数据等应用。NFC技术让智能家居实现智能NFC移动访问设备具有智能特性,能够验证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相关访问规则,从而降低了未来对门禁读卡器(及门锁)的智能性和连接功能的要求。此外,NFC手机将通过使用加密的安全通信发送认证信息至读卡器,实现门禁的控出准入。这个过程中,读卡器只是需要解读用于开门的加密命令。—读卡器或锁具未来可免连接到控制面板或服务器,显着降低读卡器或锁具的部署成本。融合门禁和电脑桌面登录的集成多应用解决方案是门禁行业的大势所趋,并正在创造大量新的市场机会。随着此类解决方案不断迁移到NFC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它们有机会成为客户的首选方案。由于NFC技术作为全新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具有独特的安全优势、能快速连接、成本低廉等特点,用上NFC技术,智能家居系统大大提高响应速度,将繁琐的步骤快速简化,用户只要潇洒地挥舞着手机,就能轻松搞掂所有程序。并且可以实现基于NFC手机控制智能家居,其原理主要为智能家居装置通过Zigbee模块与带有NFC读卡器的手机无线连接,手机中的读卡器与NFC智能卡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获得之前预置有多种功能数据,从而实现通过无线网络控制智能家居装置进行相关操作。通过以上基于NFC技术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可以更轻松方便实现家居生活智能化。举个例子,清晨,主人匆匆忙忙赶着上班,出门时,用手机“刷”一下门锁,1-2秒钟内门窗紧闭,家中电器和电灯关闭,智能安防功能开始启动;晚上吃饭时,手机在桌子上“靠”一下,壁灯关闭,吊灯开启;晚饭后,只要用手机挥向电视机“挥舞”一下,立即吊灯关闭,壁灯开启,电视机播放,屋里飘出动人音乐。随着无线技术如Zigbee、z-wave等在智能家居应用推广,无线智能家居具有免布线、易安装、具有扩展性等特点,大大降低智能家居落地成本,而NFC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设备,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方式,提升智能家居操控体验。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具有NFC技术设备推出,提升设备之间的交互,简单人们生活。 [!--empirenews.page--]
网络连接能够促进业务协同融合,大数据管理挖掘启发行业智慧,这是华为对医疗行业发展的最新认识;华为将为提升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贡献更大的力量。【中国,大连,2014年5月29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以"连接促进融合,数据启迪健康"的新理念,参加在5月23日-25日召开的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华为与全国医疗客户及业内人士分享先进的企业ICT解决方案,全面展示华为在医疗解决方案领域的ICT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网络连接能够促进业务协同融合,大数据管理挖掘启发行业智慧,这是华为对医疗行业发展的最新认识;华为将为提升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贡献更大的力量。在大会期间,华为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一层T06展位,通过生动的演示,重点展示远程医疗、数字医院、区域卫生平台三大解决方案亮点。数字医院与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业界领先的敏捷网络技术,实现医院网络有线无线深度融合、全网安全协防、智能感知、敏捷管理和运维。展台展示了云数据中心,和数字院区、移动查房、无线定位等应用场景,以及云数据中心交换机CE12800、敏捷交换机S12700、最新WLAN产品以及下一代防火墙等明星产品。三亚人民医院全院部署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CE12816,提供业界最大的单框64T 交换容量;敏捷交换机S12700作为医院新大楼网络核心设备,让有线无线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运维,从而有线无线深度融合,业务敏捷随行。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在视讯系统基础上,与医疗业务紧密结合,提供远程会诊、手术示教、医疗教学、移动查房等应用,助力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此次展会重点展示了远程会诊和手术示教两个方案,现场参展的产品包括:华为移动医疗推车,多功能智真RP200,高清视频会议终端以及摄像机等。基于华为智真,华为给新疆克拉玛依搭建远程医学平台,平台采用创新的M-1-N模式:1代表建立一个远程医学平台,外联N个省外甚至是海外的协作医院,利用协作医院的先进医疗资源服务于M个内联的疆内医院。这样,由1个平台支持,医院科室之间通过华为智真可以开展远程会诊,同一患者可邀请不同医院的多位专家同时在线开展多方会诊,享受真实自然的面对面会诊体验,全面解决与外部资源互联互通受限的问题,盘活了疆内疆外医疗资源,使其得到最优化利用,提升了本地就医率和整体的医疗水平,使得北疆人民足不出疆便可获得一线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为了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华为推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云计算等产品及数据中心容灾解决方案。华为助力四川省卫生厅、湖南省卫生厅等客户,基于该平台构筑了先进、高效、安全的区域卫生IT基础平台,构建社区、医院数据的集中存储、容灾备份,实现区域卫生协同,形成本地卫生信息规范。同时,华为医疗行业资深专家黄晓琴在5月23日的主论坛中,分析了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医疗信息化进入了技术、应用、制度和体制的变革时代。黄晓琴介绍了医疗大数据的理念、实现方案和难点。华为全系列IT产品能够为医疗客户构建资源弹性共享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华FusionInsight Hadoop能够为医疗大数据提供企业级的大数据分析平台。黄晓琴还分享了华为在大数据分析、区域卫生、远程医疗、数字化医院等方面的成功案例。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2014年5月23日至25日在大连召开。
骁龙800系列产品布局目前骁龙分为四大系列:骁龙200、400、600、800,分别面向大众市场、中端、高端以及顶级移动处理器市场。采用高通骁龙处理器的终端已经有超过1350款以上,并且还有超过525款正在研发,设计85家以上移动手机厂商。采用高通骁龙处理器的手机已经有超过1350款而骁龙800系列中又细分为骁龙800、801、805、808以及810。这五个细分系列的产品可根据上市时间大体分为三类:目前旗舰普遍采用的骁龙800/810,即将上市的骁龙805以及未来的顶级产品808及810。关于骁龙800/810已经再熟悉不过,包括如三星GALAXY S5、HTC One M8、索尼Xperia Z2等国际手机厂商产品以及如OPPO Find 7、锤子手机、vivo Xplay3S等众多国产智能手机都已经采用这一芯片。而骁龙808以810则是在今年四月份最新发布的旗舰级产品,采用64位处理器,其中骁龙810内建Cortex-A57/A53双四核处理器,以及Adreno 430图形芯片。而骁龙808则采用双核Cortex-A57处理器以及四核Cortex-A53四核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为Adreno 418。骁龙805架构图此次展示的骁龙805则是即将推向市场的高通最高级别移动处理器,采用了Krait 450四核CPU,单核主频最高可达2.7GHz,而GPU方面相比目前骁龙800/810(内建Adreno 330)来说升级为Adren 420。骁龙805:主频提升不重要,内存带宽翻倍是亮点骁龙805的Krait 450相比骁龙801拥有更高主频,单核最高可至2.7GHz,这也是移动行业首款支持2.7GHz的商用四核CPU。根据高通方面给出的数据,在相同性能下骁龙800功耗已经是竞品一半,而骁龙805则表现更佳。相同性能下功耗是竞品一半而骁龙805也将是骁龙800系列中最后一款使用Krait架构的产品,因为从808以及810来看,未来高通将不再使用自主研发的架构,而是回到基于ARM v8指令集的Cortex-A50系列。而此次骁龙805最大的改进并不是核心主频的提升,而是内存带宽的翻倍增加。从12.8GB/s增值25.6GB/s,足足增加一倍。如果想提升内存带宽无非两种办法,提升内存频率或是增加内存位宽,骁龙805是在保持800MHz频率不变的基础上从2*32bit提升至2*64bit,进而带宽翻倍增长。内存带宽翻倍那么到底内存带宽对于手机性能有多大影响呢?由于手机的CPU和GPU是集成在一个Soc中,两者共享内存带宽,GPU并没有独立显存,再加上如今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所以也就对内存带宽要求更高。如果说处理器速度再快,但是内存带宽不足,照样会造成卡顿。就像跨江大桥,桥入口即使车辆再多,也要在大桥的双车道上排队依次通过。而此次骁龙805将双车道改为四车道,大大提升通过性。Adreno 420:支持ASTC、硬件曲面细分此次高通骁龙采用了Adreno 420图形处理器,在提供相同性能下,骁龙805相比骁龙800功耗可减少20%;而在相同功耗下,骁龙805性能提升达40%。性能相比骁龙800提升40%而Adreno 420最主要的亮点之一是支持ASTC纹理压缩,可以提供更高的多细节层次和过滤质量。原图24bpp经过ASTC压缩后可减至8bpp、3.56bpp,甚至是2bpp。对于GPU绘图来说,一张图都是通过很小的色块和纹理组成,不压缩的话会占用传输带宽。而ASTC就像将多辆小轿车的乘客集中在一辆大巴上,减少了对于传输带宽的压力。支持ASTC压缩而为了提供更好的细节处理,Adreno 420还支持动态硬件曲面细分技术。以示意飞虫动画可以看到,采用曲面细分技术的画面细节更加丰富,无论是飞虫翅膀、复眼和地面都可清晰看到区别。开启曲面细分技术后细节更为丰富[!--empirenews.page--]远景自动优化细节 降低GPU压力如果参考建模图便可清楚知道两者的差异,采用曲面细分技术绘图复杂程度更高,将单位曲面再次细分为多个子曲面,以更真实的还原场景,也就会呈现更多更细腻的细节。不过并非任何场景都需要如此细化,所以该技术会根据场景远近智能调节。当远景时就会降低细化程度,以减少GPU的处理压力。另外,骁龙805支持高通自主压法的好莱坞品质影像(HQV)引擎,并且支持基于硬件的HEVC(H.265)解码。硬件解码H.265相比传统的CPU解码以及骁龙800采用的DSP解码功耗大大降低,最高降低75%功耗,减少50%的带宽。HEVC(H.265)解码是目前在线视频网站普遍采用的解码模式,H.265旨在在有限带宽下传输更高质量的网络视频,相比H.264只需要一半带宽即可播放相同质量的视频。其他:双ISP、首个20纳米LTE-A CAT6基带双硬件ISP骁龙805内建双ISP图形处理芯片,最高达每秒1.2Gigapixel的吞吐量,5500万像素的图像采集,双ISP用于PiP、Viv和更大的吞吐量,4K 30帧或1080p 120帧视频采集,视频3D降噪,陀螺仪图像稳定、增强的摄像头2D和小波降噪、自动对焦加速、GPU/DSP的双ISP预处理以及后处理、立体与景深摄像头支持。骁龙805采用第四代多模LTE芯片Gobi 9x35调制解调器作为高通最强的调制解调器部分,骁龙805采用了第四代多模LTE芯片Gobi 9x35,这是首个商用20纳米LTE Advanced CAT6调制解调器,最高达300Mbps的LTE CAT6下载速度,相比上一代提升一倍。同时在LTE TDD和LTE FDD网络均支持最高40MHz的宽带载波聚合。支持LTE FDD、LTE TDD、DC-HSPA+/DC-HSUPA/WCDMA、CDMA1x、EVDO Rev B、TD-SCDMA以及GSM/EDGE。(琪欣)测试工具结果:Sunspider测试,时间越短越好Kraken测试,时间越短越好谷歌Octane测试,分数越高越好Basemark OS II整体测试,越高越好Basemark OS II系统部分测试,越高越好Basemark OS II内存测试,越高越好Basemark OS II图形测试,越高越好Basemark OS II网络性能测试,越高越好[!--empirenews.page--]3DMark Overall测试3DMark图形部分测试3DMark物理部分测试Basemark X Overall测试,中画质,OffscreenBasemark X Dunes测试,中画质,OffscreenBasemark X Hangar测试,中画质,OffscreenBasemark X Overall测试,高画质Basemark X Dunes测试,高画质,OffscreenBasemark X Hangar测试,高画质,OffscreenGFXBench 曼哈顿测试OnscreenGFXBench 曼哈顿测试OffscreenGFXBench T-Rex场景测试OnscreenGFXBench T-Rex场景测试OffscreenGFXBench算术逻辑单元测试OnscreenGFXBench算术逻辑单元测试Offscreen[!--empirenews.page--]GFXBench阿尔法混合测试OnscreenGFXBench阿尔法混合测试OffscreenGFXBench驱动程序开销测试OffscreenGFXBench驱动程序开销测试OnscreenGFXBench填充率测试OffscreenGFXBench填充率测试Onscreen
集微网(微信:jiweinet)消息 文/陈冉编者注:文章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全面介绍了英特尔移动平台的演进,具体而言分为:英特尔移动平台的历史、英特尔移动平台的现状以及英特尔移动平台的未来。本文为第一部分:英特尔移动平台的历史。移动互联时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一直以来凭借着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在PC领域叱诧风云,而wintel联盟的霸主地位也不可撼动。然而,到了移动互联时代,面对着高通、ARM阵营的持续火爆,英特尔不可能坐视不管。其实,英特尔在很早就意识到移动互联的发展机会,Tablet的概念就是由英特尔提出来的,遗憾的是,绝妙的设想却由苹果代其实现。移动互联时代来的如此迅速,是PC领域的霸主所未能料到的。只是打盹时间,却宛如隔世。虽然没能抢占先机,但不代表英特尔没有努力追赶。英特尔移动平台的演进移动芯片的市场已被ARM阵营高度控制,慢半拍的英特尔也曾经试图在智能手机市场分一杯羹,但先后推出的几款智能手机,销量都未能达到预期。现如今英特尔调整策略,强调平板电脑将是未来重点,并用“下定决心”四个字来形容2014年的平板战略。X86的性能毋庸置疑,但智能终端因体积、功耗等客观原因,必须要缩减原有的X86架构,英特尔面临的考验就是如何做好这个处理器的减法?这些年来英特尔都做出的哪些努力?其移动平台又是如何演进?集微网小编为您一一道来:口袋中的因特网Menlow登场(2008年)那是一个还没有iPad的年代,英特尔也曾试图在移动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掀起新一轮的高潮,以便达到其在个人电脑领域相匹敌的成功。在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的领域,数量更少的芯片解决方案是一个必然,最终的目标是单个芯片就能实现所有的功能。Intel的把这个平台的名字叫做Menlow。Intel Menlow平台中使用代号为Silverthorne的处理器,采用45纳米Hi-k材料低耗电微处理器架构,以及代号为Poulsbo的新芯片组。Poulsbo是Intel从零开始的新设计,基本上就是把北桥和南桥的功能集成在一起,为了节能,多余的功能一概被去掉,如,Poulsbo只支持PATA,因为运作的时候,SATA要比PATA耗电得多。Poulsbo只支持单通道DDR2 400/533,并且最大只能支持1GB;Poulsbo支持特别的1.5V低电压版本DDR2,一般的DDR2电压为1.8V。其他如USB端口、PCI Express支持等都有所削减,总的来说,就是用功能换取功耗。Poulsbo集成了PowerVR SGX 3D引擎,2D部分则使用Intel自己的技术。Menlow平台可使用于74 x 143平方毫米(mm)的主板,并支持互联网体验,而一张普通扑克牌的大小为63mmx90mm,这种尺寸的终端设备足以小到可以放进用户的口袋。因Menlow平台主打用户互联网体验,英特尔曾雄心勃勃的预计,到2011年,功能类似Menlow芯片的产品市值将达到100亿美元。然而,壮士纵有豪情万丈,也难及市场寒霜冷面。虽有多位合作伙伴为英特尔站台支持,但Menlow平台面向的MID设备因其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Menlow平台虽然不温不火,同为Atom平台下的孪生兄弟N270系列Diamondville处理器却在2008年造就了华硕等公司上网本的辉煌。Menlow的继任者Moorestown+Meego:只是游戏的开始(2010年)2008年还是上网本的天下,没有价格优势的MID产品始终无法让世人接受,Menlow也随之被葬送。但英特尔没有气馁,2010年初推出了Menlow平台的下一代升级“Moorestown”。相比与Menlow平台,其闲置功耗降低50倍之多,同时可使用户在手持设备上运行完整的互联网和多媒体应用程序。在2011年的CES大会上,英特尔为大家展示了两款搭载Intel Moorestown芯片的产品,一款是Open Peak ODM的一款平板电脑,一款是LG的手机GW 990。LG GW990基于Meego操作系统(Meego融合了Nokia的Maemo及Intel的Moblin操作系统而来)。“这将是第一台X86架构的智能手机”,美国著名科技博客arstechnica如此形容此次突破。此举动的潜台词:英特尔正式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啦!这也可以看作是,英特尔与ARM阵营已开始了正面交锋。Moorestown和上一代的变化是集成了图形显卡和内存控制器,这一招实际上是Nehalem上的直联架构的延伸。当然,在SoC系统上,内置内存控制器是一个基本。然而Moorestown平台仍然需要两颗芯片组成,其一是Intel 45nm工艺制造的Atom Z600系列处理器,其二是台积电65nm工艺制造的MP20 PCH芯片组和GMA 600图形核心。这种双芯片平台用在智能手机里显然有些臃肿,制造工艺也有些落后。而高通的Snapdragon则把绝大多数功能,连同基带处理器全部集成进单个封装。相比高度集成的ARM方案,Moorestown摊开的双芯片布局会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在英特尔不遗余力的宣传Moorestown强劲性能,并且展示Moorestown以100fps(帧/秒)的速度运行《Quake 3》的同时,关于功耗的质疑声却从未停止。虽然Moorestown拥有强悍的性能,性能的提升是有代价的,在英特尔兜售其高性能的时候,导致的功耗或许超越智能手机甚至达到上网本的水平,不禁让人怀疑,它是否是真正的智能手机平台?除LG GW990手机外,这款平台基本无疾而终,没有掀起太大波澜,而与Moorestown同时起步的Meego操作系统也基本随着这一平台的出局被Intel彻底放弃。[!--empirenews.page--]为安卓打造更好的Medfield平台(2011年)Intel第一代具有真正威胁的智能手机芯片是2011年底推出的32纳米制程的Medfield,这是英特尔首款真正意义上的SOC芯片。Medfield把应用处理器和PCH整合到一块芯片上,整合成一颗代号为Penwell的高集成度SoC系统芯片。其正式名称是Atom Z2610,最高运行频率可达1.8GHz。支持LPDDR2内存,支持高达1600万像素双摄像头,内建SGX540图形核心,提供2D和3D加速。在视频支持部分,Medfield可以应付1080p的编码和1080p双流视频解码。另外,Medfield支持HDMI,USB2.0,LP音频和其他一些技术。在功耗上,基于Medfield的平板电脑功耗和ARM平板电脑相当。如果说其上一代Moorestown只能用于一些高端智能手机的话,毫无疑问,Medfield就是瞄准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在2012CES大会上,英特尔展示了基于Medfield平台的第一款拥有英特尔处理器的智能手机--联想K800手机。该款机器拥有4.5英寸,720p屏幕和拥有双LED闪光灯的后置相机,搭载android4.0系统。同年摩托罗拉的新锋丽同样采用的英特尔Medfield芯片。还有中兴的ZTE Grand X IN,主要面向欧美运行商的Lava XOLO X900,Orange Smartphone,Megafon Mint。Medfield平台相较与上一代Moorestown有着较大的改进,可以说是在英特尔移动处理芯片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上一代Moorestown平台虽然尺寸有所缩减,但是结构依然采用双芯片设计,依然带有浓重的PC影子,成本和功耗等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Medfield的重要性则在于,虽然处理器内核架构基本不变,仍是顺序执行的Atom核心,但是处理器、芯片组深度整合为一颗芯片,并采用先进的32nm工艺制造,集成度提高的同时功耗自然大大降低。但是遗憾的是,Medfield推出时间较晚,虽然在处理器性能上毫不逊色,但当时市面上早已被ARM双核甚至四核处理器所主导,注定Medfield的单核产品只能是昙花一现。但Medfield已经成为ARM潜在的对手,小荷刚露尖尖角,竞争才刚刚开始。英特尔蓄势待发:Medfield的进化版Clover Trail+(2013年)Clover Trail+为英特尔首款双核智能手机芯片。和上一代Medfield芯片相比,CloverTrail+在性能与图形方面分别有2倍与3倍的提升。从架构上说,Clover Trail+仍然使用Medfield平台,但增加了第二个CPU核心(并启用超线程),大幅改进GPU性能,引入了Clover Trail中采用的增强版内存控制器。对CPU来说,CT+采用的仍然是32nm Atom核心,每核心双线程(整个芯片共4线程)。Clover Trail+有三种型号:2.0GHz,1.6GHz和1.2GHz。它还内置英特尔图形媒体加速器引擎,相关的图像处理核心速度最高达到533MHz。功耗方面,Clover Trail+采用"HUGI”(Hurry-Up and Get Idle)技术,将能更快速地进入挂起状态,令平台功耗低至0.5w以下,因此将更加省电。在CES2013上,英特尔选择了其好伙伴联想的新旗舰-K900来展示Clover Trail+。K900采用旗舰的Atom Z2580 SoC,5.5寸1080p屏幕,400+PPI。联想不遗余力的宣传K900,正式发布前就已做足了文章,电影植入(《北京遇上西雅图》手机赞助)、时装周展览……甚至请来了NBA明星科比?布莱恩特为其代言。同年,中兴GEEK手机问世,同样采用Clover Trail+平台处理器。经过一轮轮的造势,X86架构智能手机逐步被众人所认同,虽然与ARM阵营相比依然差距明显。未完待续
5月30日,据福布斯网站报道,微软计划推出一款集成有大量传感器,能测量心率,与iPhone、Android和Windows Phone设备同步的智能手表。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微软智能手表将利用Xbox Kinect部门在光学领域的技术,每天24小时连续地监测用户心率,电池续航时间可以达到2天——与三星Gear Fit相当。微软智能手表发布时间尚不得而知,但最早可能在今年夏季。微软智能手表不仅能与Windows Phone手机,还能与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通讯。微软发言人没有披露智能手表计划的细节,“我们目前没有需要对外披露的消息”。消息人士说,微软智能手表能连续监测用户心率。微软智能手表外观与Gear Fit相近,配置尺寸与半块口香糖大小差不多的全彩色触控屏。跨平台的智能手表可能是微软新任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又一项大胆举措。他上任后公布的第一款产品就是iPad版Office。纳德拉在本周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微软的软件和服务需要能在“所有设备”上运行。尽管跨平台战略会削弱微软软件生态链的力量,但在商业上是有意义的:Windows Phone没有能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大红大紫,预计今年底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仅为3.5%,远落后于Android的80.2%和苹果iOS的14.8%。野村证券分析师里克?谢伦德(Rick Sherlund)最近发表研究报告称,“微软需要支持iOS和Android。”微软需要转型,就像IBM当年向服务转型那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涉足可穿戴设备市场对微软的利润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可穿戴设备市场才刚刚开始升温,外界预计苹果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iWatch,三星将于今年夏季发布一款能独立接打电话的智能手表。 Fitbit和Jawbone等可穿戴设备公司的身价动辄以数十亿美元计,Jawbone最近还成为收购传言的主角。微软在硬件领域的表现可谓毁誉参半。微软管理层希望智能手表能复制Xbox和Kinect部门的成功,而不要重蹈Zune音乐播放器和Surface平板电脑的覆辙。上述知情人士称,微软Kinect部门的光学工程师、设计师和数据科学家已经开发了智能手表的软件平台,有助于用户更精确地了解自己的心率和健康状况。2012年有传言称微软在开发一款可以访问Kinect Play Fit服务的可穿戴健身设备。今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微软斥资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向Osterhout Design Group收购了与耳机和类手表设备有关的知识产权。通过发布一款能连续监测心率的智能手表,微软将使可穿戴设备向着“消费化”的医疗保健更近一步。(竹子)
日前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西安半导体工厂举行竣工仪式,并且正式开始运转,过去不少人从三星的零组件与手机策略布局,来看这座三星海外设立的第二座半??导体工厂,但最近也有不少人,开始从三星李在镕的接班,以及刻意讨好大陆领导班子的角度,回头重新审视三星西安建厂的真正原因。南韩三星集团(Samsung Group)向来用心经营政商人脉的,随着三星在大陆积极布局,以及副会长李在镕逐渐走上接班之路,最近三星李在镕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交情」,也成为南韩业界讨论的话题。根据电子新闻(ET News)的报导,由于大陆是李在镕相当重要的一个表现舞台,为了与习近平建立良好「关系」,三星很早就开始布局。三星李健熙之子李在镕的经营表现能力,似乎尚未被肯定。三星西安厂究竟会是加分?还是再添一桩经营败笔?值得后续观察。法新社李在镕与习近平的关系始于10多年前,三星电子从2000年初开始,会邀请大陆中央党校的中青班成员参访;中央党校的中青班成员,未来多会成为大陆省级以上的领导者。 2005年习近平任浙江省党书记,三星曾邀请习近平参访三星电子水原园区。习近平心中一直有个重新建设大陆的构想,打算让大陆摆脱所谓的烟囱工业,提升产业水准,这也是习近平对三星的半导体、面板等事业相当感兴趣的理由。三星于是利用习近平这种心理,积极向习近平示好并拉近关系。 2010年当时仍是三星电子社长的李在镕,便与当时的大陆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面,之后两人也多次在博鳌论坛等国济经贸场合相遇,李在镕与习近平的关系互动算是不错。三星之所以大手笔投资大陆,部分原因是为了讨习近平欢心。三星电子的第一座海外LCD面板厂,就是盖在大陆的苏州,由于这座工厂不只是座后制厂,因此提高南韩面板技术外流疑虑。不久之后,三星电子又宣布在西安建立10奈米级NAND Flash工厂,不少人指出,三星为了讨好习近平,不惜打出手中的王牌。继美国德州奥斯汀后,三星电子海外第二座半导体厂,最后之所以选择落脚西安,背后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与大陆诸多城市相比,西安似乎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最后三星让各方跌破眼镜,选择落脚西安,传也是三星刻意送给习近平的即位礼物。曾任三星电子管理高层人士就表示,三星大举投资西安半导体工厂,其实是一个相当奇怪的决定,除了南韩直飞西安的航班相当少外,当地也没有便利的港口可以利用。大陆共产党政局委员25人中,包括党主席习近平与党记律委书记王岐山等6人,皆与陕西或西安有「地缘」关系,因此不少人从政治层面,解释三星为何最终落户西安。另一方面,传三星电子提出西安设立半导体工厂后,仅88天就拿到需要中央政府批准的法人设立证明,当时大陆陕西当地的媒体,甚至用一个新造词「陕西速度」,形容三星西安建厂不可思议的进行速度。
随着三星集团(Samsung Group)会长李健熙心肌梗塞住院,李在镕即将成为三星新一代领导者的态势日益明显。最近南韩业界不少人指出,三星在西安建立半导体厂,其实是为李在镕接班铺路,巩固在三星里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三星将尖端半导体厂设在大陆,对于三星或南韩而言,恐怕也是个利弊得失互见的决定。根据电子新闻(ET News)的报导,西安半导体工厂是三星电子在海外设立的第二座半??导体工厂,总投资金额高达70亿美元。尽管三星集团已在大陆设立30多家相关企业法人,但为了进攻大陆市场,以及巩固李在镕的接班地位,三星决定在西安这个不毛之地,设立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不少分析也指出,三星电子的西安半导体工厂如果成功,可助李在镕领导体制「软着陆」,反之将对三星的半导体事业造成打击。三星电子西安厂大事纪http://mm 三星打算以半导体技术为筹码,跟大陆政府建立「关系」。法新社2011年三星电子表示,将在大陆设立10奈米级的NAND Flash生产线,当时南韩业界就出现不少质疑的声音,主因在于大陆设厂的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三星却打算将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工厂设在大陆,引发「出卖」南韩半导体技术的疑虑。另一方面,对于三星选定的地点西安,南韩业界也是议论纷纷,主因在于西安风沙太大且对外交通不便,并不是设立半导体厂的最佳地点。大陆已成为世界工厂,但在提升产业技术方面,仍欠缺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大陆开始与台湾业者合作,但存储器领域台湾落后南韩,大陆政府因此开始向三星抛媚眼。三星将半导体工厂设于西安,可能仅是企业的一项决策,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三星以半导体技术为筹码,将先进的半导体工厂设于西安,能否同时从大陆得到实质好处?从目前的情势发展来看,大陆的面板与智能型手机产业快速发展,已可用兵临城下来形容南韩的处境,未来半导体领域是否也会如此?目前没有人敢下定论。三星似乎是打着「一石二鸟」之计,一方面以半导体技术优势为筹码,向大陆领导人习近平示好,并打开大陆内需市场,另一方面也可帮助李在镕巩固领导地位。但某位南韩半导体业界人士表示,南韩企业在全球市场与大陆业者竞争的优势在于技术,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却打算以半导体技术为筹码,跟大陆政府建立「关系」,最后究竟能获得多少实质上的利益,相当值得怀疑。大陆挟庞大的资本优势,未来如果又掌握了技术,恐怕将对南韩造成莫大威胁。目前大陆也以税制优惠,扶植自家半导体业者,并且开始网罗全球最顶尖的理工大学毕业生,也鼓励在欧美工作的大陆半导体精英人才回国。三星在西安设立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无疑让大陆如虎添翼,但对于三星与南韩而言,究竟是养虎为患?还是尝试与虎为邻?答案相信很快就会揭挠。
虽然大陆液晶电视内需市场需求成长已逐渐平稳,但近期来自于非洲、北美、欧洲等地的外销订单转趋热络,导致32吋电视面板出现结构性缺货,面板业者表示,目前32吋Open Cell供给量明显不足,缺口持续延烧,甚至不排除有可能缺货到年底。这一波面板价格自3月起陆续反弹后,32吋Open Cell半成品面板价格算是涨价相当凌厉的尺寸,以5月下旬的均价来看,已来到79~82美元的水准,几乎是每个月的价格都往上攀升,而该尺寸均价也已高于面板厂的总成本,是面板厂获利的尺寸之一。目前32吋Open Cell电视面板主要是以南韩的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以及大陆的大陆华星光电为主要的出货供应商,这3家业者单月出货片数都有超过百万片,其中又以LG Display与华星光电供货较多,单月约有130万~140万片的水准,至于其他面板厂包括友达、群创、夏普、京东方以及中电熊猫等也都有供货,但供应数量较少,不及百万片规模。由于电视持续往大尺寸与高解析度方向发展,让面板厂产能利用率维持在高档的情况有望蔓延至第3季。李建梁摄由于电视持续往大尺寸与高解析度方向发展,业者纷纷在大尺寸、新尺寸、曲面电视面板、4Kx2K、铜制程以及AMOLED技术上各有着墨,希望做出差异化产品,但这些新产品初期的生产良率较低,同时也有产能耗损与产能排挤的问题产生,加上现阶段终端拉货力道不弱,让各家面板厂的产能利用率维持在高档,同时有望蔓延至第3季。由于众多面板厂纷纷使劲在新产品开发上,同时也积极往40~50吋的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方向发展,在进行有限产能的调配后,反倒是几乎家家都可生产的32吋Open Cell电视面板乏人问津,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反而节节攀升。除此之外,近期大陆前六大彩电厂外销订单相当热络,除了非洲新兴市场外,像是北美、欧洲等地的成熟市场由于需要32吋液晶电视成为家中的第二台电视,因而导致终端需求相当畅旺,目前32吋占大陆液晶电视外销比重达33%,是最大宗的尺寸。面板业者指出,32吋面板目前相当缺,近期的订单甚至只能满足客户6~7成的数量,导致被客户追着跑的情况时有所闻。而以实际供需比来看,业者估计,客户目前需求量比重约介于36~37%,但面板厂能够供货的数量约仅有32%,换言之,这中间约有5%的差距,以通常供需平衡的情况来看,面板需求与供给的差异值会很接近,或者面板的供货量会较需求端多1~2个百分点,但目前供需比约有5%的差距,显见32吋Open Cell的供货情况相当紧张。由于32吋几乎是所有大尺寸面板厂都可生产的尺寸,为何其他业者不调整生产线转进生产?业界人士分析,由于目前各家面板厂产能都相当满,一旦换线会牵动的产品别与数量甚大,加上换线改用32吋面板上马后,一旦出量,价格就会往下跌,甜蜜期不见得会很长,因此竞争业者并不愿轻言换线,让32吋面板得以拥有不错的利润价差,有业者甚至认为,32吋Open Cell面板目前已呈现结构性缺货型态,不排除缺货情况有可能会蔓延至年底。
近年来,大陆显示器面板厂商持续在产品组合、制程能力、研发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强化,目前大陆面板厂多维持满载状态,大尺寸面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以产品别来看,大陆面板厂所生产的平板电脑产品全球市占率已达2成,面板产线产能调整亦更趋弹性,由于大陆面板业者仍持续扩产,后续各类产品市占率仍有望攀升。在需求的带动下,近期全球显示器产业呈现淡季不淡的表现,以大陆来说,在外销市场的带动下,除2月受到岁修影响外,大陆面板厂产能基本上维持满载情况。根据群智咨询(?intell)数据显示,第1季大陆大尺寸面板出货量达916万片,年增率达37.3%,全球市场占有率提高至15.6%、年增3.8%。大陆面板厂持续在产品组合、制程能力、研发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强化,市场占有率也持续提升中。符世旻摄其中,平板电脑用面板出货量年增率达225.6%,全球市占率达20.1%;监视器面板出货量年增23.7%,全球市占率达到18.7%;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维持16.5 %;笔记型电脑面板出货量年减19.6%,全球市占率下降2个百分点。根据大陆面板厂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公告显示,京东方2013年营收达人民币337.7亿元,全年盈利23.5亿元,年增811%;华星光电2013年营收为155.3亿元,全年盈利22.6亿元,年增646%。事实上,2014年第1季,南韩面板厂转亏,台厂虽然勉强维持获利,但友达与群创均仅在损益两平边缘打转,而大陆面板厂却有较为优异的表现,其中京东方实现盈利6.9亿元,华星光电则实现电盈利4.1亿元。从产品结构来看,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逐步完善产品线,陆续增加28吋HD、48吋FHD、55吋FHD以及49吋UHD、55吋UHD面板的生产,京东方相对降低了32吋HD的生产比重。此外,大陆面板厂同时也积极研发GOA、WRGB高穿透率以及曲面UHD等产品,在超大尺寸方面,大陆面板厂也陆续布局65吋、98吋以及110吋等产品,借此应对客户对超大尺寸面板的需求。事实上,京东方已逐步在8.5代面板生产线导入中小尺寸产品,生产平板电脑以及NB??产品,群智咨询指出,京东方第1季的电视面板生产比重已降至50%左右的比重;至于6代线的生产配置方面,京东方则降低了IT面板的生产,增加了智能型手机面板的生产比重;至于龙腾光电5代线以及中电熊猫6代线,同样也做出了类似的调整。显见大陆面板厂藉由产能分配的调整,增加面板产线的生产弹性,借此提升各世代面板线的盈利能力。中小尺寸方面,京东方及龙腾光电导入的IPS技术日趋成熟,包含广视角、窄边框、高穿透、超薄等高规格手机及平板电脑面板制造能力也跟着提升;此外,天马、龙腾和京东方也逐步开拓车载、工控等高附加价值面板市场,并取得一定成果;在触控技术研发上,京东方合肥6代线OGS生产线量产,京东方成都4.5代线以及龙腾光电也将在今年量产On Cell Touch产品。这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有望带动大陆面板厂中小尺寸产品结构往高阶方向发展,并可望提高业者的获利能力。在新技术的研发上,低温多晶矽(LTPS)制程??技术方面,天马厦门5.5代线LTPS产品已于??第1季正式量产出货,京东方鄂尔多斯5.5代LTPS正在试产中,维信诺昆山5.5代LTPS试验线则计划在今年第3季投产。氧化物(Oxide TFT)制程方面,大陆面板厂的进度较为缓慢,但包括华星光电,京东方,龙腾在内的业者,皆有实验线试产或已打算投入Oxide TFT新技术的布建,其中,京东方重庆8.5代、熊猫8.5代以及华星光电三期6代等新产线,皆有规划不同比重的氧化物和OLED制程产能。从中期规划来看,京东方合肥8.5代线已于在2014年3月量产,重庆8.5代线也将于2015年第1季量产,至于合肥10代线则在筹建中;而华星光电第二条8.5代线也计划于2015年第1季度量产,武汉6代LTPS生产线则在筹建中;此外,中电熊猫的8.5代线预计在2015年第2季量产。由于大陆面板厂持续扩厂,群智咨询预估,到2015年底时,大陆面板厂5代线(含)以上产能面积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将由2014年第1季的12.6%提高到17.9%,此为不含在大陆设厂的国外面板厂之估算。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等大陆IT业界霸主合作,进行关系强化,借此扩大在大陆这个素有世界最大智能型手机市场的市占率,聚集力量进行全球IT市场攻略。根据韩媒edaily的报导,日前三星电子决定在大陆版的Galaxy S5,以应用程式(App)的形态,搭载大陆移动地图业者高德软件(AutoNavi)的4G架构导航服务,计划提供地图查找功能、自定义搜寻、车辆管理等高阶导航服务。 2013年底高德地图使用人数已达3亿,并且刚在4月以15亿美元,被大陆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收购为子公司。三星与大陆百度、阿里巴巴等IT业者携手强化大陆市场布局,图为阿里巴巴的车体广告。法新社另外稍早4月,三星也与被称为「大陆谷歌」的最大IT企业百度,签订游戏事业合作契约,主要内容是在三星移动装置上搭载「百度游戏三星版」的游戏App。由百度负责内容升级与App营运;三星则负责打造驱动游戏的最佳硬体环境。三星与大陆IT企业的合作,是基于双方合作将产生综效的判断。三星2013年以19.7%的市占率,站上大陆智能型手机市场的龙头宝座,但是与联想(Lenovo)、华为(Huawei)、小米等当地业者的差距正在缩小。为了扩大市占率,三星需要与使用者规模巨大的当地IT强者加强合作,另外百度与阿里巴巴,除了能以三星移动装置使用者为对象,谋求新的事业机会外,光是与三星联手就可望让品牌的认知度上升。此外,三星与大陆IT业者,也进一步在全球构筑共同战线。百度执行长李彦宏2013年5月直接到访三星,并与三星媒体解决方案中心(MSC)社长洪元杓等人,讨论软体领域的合作方案,更在2014年2月,宣布加入三星主导的开放原始码(OS)作业系统Tizen,成为合作伙伴。阿里巴巴执行长马云,也在2013年底的访韩之行,与三星电子「IT暨移动通讯事业部」(IT & Mobile Communications;IM)社长申宗均进行商务会议。日前在美国的首次公开招股(IPO),筹资规模高达200亿美元,更让阿里巴巴集全球IT业者焦点于一身。而在三星方面,基于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对大陆事业的特别热爱,三星与大陆IT企业的合作关系,很可能持续扩大。业界人士表示,三星为守住市场龙头地位,势必要抓住急速扩张的大陆IT市场。而和谷歌一样在推动硬体事业的百度与阿里巴巴,若想超越谷歌成为全球性企业,也有必要跟三星维持友好关系。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韩系平面显示器业者先前炒热的OLED TV话题,由于成本高昂、市场反应不如预期,至今渐被主流的液晶面板取代,目前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已经暂先停止推出OLED TV新品,仅剩乐金电子(LG Electronics)以及少数大陆品牌将跟韩厂采购OLED TV面板,预计下半年推出产品。而开发较早的日系大厂如Sony、Panasonic等,业界传出日厂将淡出大尺寸OLED领域。事实上,自从OLED TV被提出后,平面显示器业者最看好OLED面板在TV上的应用,主因系OLED自发光特性不需背光模组,光的折损率极低,因为对比度相当高,色彩也非常鲜艳,呈现黑画面时,辉度可几近于零,特别适用于娱乐为主的电视机产品,反而商用、专业用监视器机种未必能够彰显OLED的特色。OLED TV今年恐仅剩乐金、少数大陆TV品牌推出,三星、日系大厂纷纷暂缓研发脚步。李建梁摄尽管如此,如同电浆电视(PDP TV)与液晶电视的竞争,好技术未必能够成为主流,何况是良率更不稳定的大尺寸OLED。事实上,目前真正能够称上能够商业应用的OLED面板,仍仅限在手机用的小尺寸,以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拿下90%左右市占率。尽管友达、群创、Japan Display、夏普(Sharp)等台日面板大厂有研发能力,但真正达到可以大量生产的厂商并不多,不过据显示器业界传出,中小尺寸才是目前OLED有较好应用机会的市场,据日本媒体报导,JDI将与Sony、Panasonic的OLED部门合作,锁定的是手机、穿戴式装置市场。大尺寸OLED的研发一直是众面板厂努力的方向,不管是传统RGB蒸镀制程、白光搭配彩色滤光片制程、或是印刷制程,目前仍未有一个稳定的制程可以让大尺寸OLED进入量产,观察终端品牌厂所推出的OLED电视,目前也仅剩LGE还在行销其W-OLED TV,基本上面对4Kx2K(解析度3,840x2,160)加上色彩优化的高阶液晶电视,OLED TV难有竞争力,在成本、售价上,4K UHD液晶电视已经成为TV市场高阶产品主流,短时间内,面板大厂也不会更动其策略。据日经新闻报导,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将在2014年6月整合日系中小尺寸面板厂JDI与Sony、Panasonic的OLED部门,产业革新机构可能将持股35%,成为最大股东,JDI持有20%~30%,Sony、Panasonic各占10%。观察台系面板厂部分,目前研发中小尺寸OLED进度最快的是友达光电,先前已经展出5吋,画素密度高达443ppi产品,大尺寸OLED则采用氧化物半导体Oxide TFT制程,也已经有试作品,群创部分,则锁定在中小尺寸的W-OLED面板。不过相较于中小尺寸,台系业者先前也曾表示,短时间内大尺寸OLED很难普及,台厂对于OLED的研发投资,相对保守许多。而日本业者虽然强调不会退出大尺寸OLED研发,不过就实际的市场面来看,4K液晶电视的价格与画质表现已经打开了接受度,韩厂的大幅度策略转向,也证实了短期内大尺寸OLED TV仍未能普及。360°:OLED TV 2Q发展概况观察2014年TV市场,三星电子已经没有推出OLED TV新品,乐金电子则保有数款OLED TV新机进入市场。而大陆TV厂商部分,新品主轴将锁定4K UHD液晶电视与连网电视,但市场传出,为了宣示其技术力,大陆品牌预计将在十一长假推出55吋的FullHD OLED TV,面板由韩系厂商提供。据供应链业者表示,继CES大展展示后,大陆彩电品牌如创维、海信等预计在2014年的10月左右力拱55吋OLED TV上市,不过,部分业者认为,由于4K UHD液晶电视在成本与价格上具有优势,大陆品牌厂推出OLED TV的目的可能仍是以技术宣示为主,产品主轴仍是锁定在市场接受度较高的4K UHD TV与连网电视等。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全球消费性电子大厂??Sony社长平井一夫接受访谈,针对出售OLED事业,以及接受产业革新机构整合,与日本面板大厂Japan Display(JDI)、日本电子大厂Panasonic一同出资设立研发公司。互相提供技术人员与专利技术,尝试确立能以低成本量产OLED面板的技术。日本媒体日刊工业新闻报导,Panasonic干部透露,此桩整合案是由4家企业讨论是否能整合研发技术开始。但平井对此拒绝表示意见。关系人士表示,Panasonic有意将OLED事业直接出售给JDI,最快将于6月达成共识。 Sony也和JDI进行协商中,但亦可能留存OLED事业,提供医疗领域使用。Sony认为行销4K TV才是最好的策略。符世旻摄对此平井表示,OLED面板事业的技术品质优异,但应用于电视产品的成本过高,会使液晶电视(LCD TV)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未来将尝试应用于其他领域。在经营电视事业方面,行销4K TV才是最好的策略。富士SankaiBiz则报导,虽然Sony电视事业已经连续亏损10年,但目前仍然没有任何出售或放弃事业的计划。未来设立子公司后,将继续节约成本支出,设法在2014会计年度(2014/4~2015/3)达成转亏为盈的目标。至于亏损的原因,平井认为是总公司与海外贩售公司的成本规模和事业规模尚未取得平衡;而Sony坚持电视事业,一大主因在于电视产品相当具有宣传品牌的效果。平井对于包含音乐、影音下载的数位内容事业表示前景看好,往后将继续主打PS4,且视数位内容下载服务为主力事业。另一方面,Panasonic同样决定停止布局OLED事业。原本作为OLED事业研发据点的姬路工厂,未来将进行调整,作为液晶面板专用的据点利用,借此强化收益性。OLED在1987年由美国学者Steven A. Van Slyke发明,2012年Sony与Panasonic曾发布共同研发的声明,之后又在2013年结束合作。目前日本电视市场的次世代产品是4K电视,OLED TV产品销量不佳,各厂纷纷决定修正布局方向,不再着手研发。360°:OLED TV 2Q发展概况观察2014年TV市场,三星电子已经没有推出OLED TV新品,乐金电子则保有数款OLED TV新机进入市场。而大陆TV厂商部分,新品主轴将锁定4K UHD液晶电视与连网电视,但市场传出,为了宣示其技术力,大陆品牌预计将在十一长假推出55吋的FullHD OLED TV,面板由韩系厂商提供。据供应链业者表示,继CES大展展示后,大陆彩电品牌如创维、海信等预计在2014年的10月左右力拱55吋OLED TV上市,不过,部分业者认为,由于4K UHD液晶电视在成本与价格上具有优势,大陆品牌厂推出OLED TV的目的可能仍是以技术宣示为主,产品主轴仍是锁定在市场接受度较高的4K UHD TV与连网电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