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居掀浪潮 智能模块市场成香饽饽

    智能家电的浪潮,使智能模块市场持续升温发酵。据权威机构估算,智能家电的智能模块市场规模将十倍于智能手机。但是,纵观国内外,国内最大的智能模块企业,年产值也没有超过10亿元。智能模块的背后是智能芯片,国际芯片巨头已经悄然布局。智能控制市场即将进入另一个景气周期。上游的芯片、软件大佬也蠢蠢欲动。高通产品管理总监庄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智能家电单品及运营平台的突破,将带动智能控制模块市场。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市场潜力很大,如果智能手机控制所有家电,每个智能家电产品加一个智能模块,平均一个模块50~100元。那么,智能家电的智能模块销量将十倍于智能手机。而且,这还没加上传感器的销量。随着智能家电产量增加,智能模块的成本也将要下降。随着智能芯片价格下来、消费者上网习惯更成熟,控制模块厂转向智能控制模块的力度将更大。不过,这一市场尚无真正领军企业出现。目前,国内智能模块供应商都不大,即使上市公司,年产值都没有超过10亿元。不过,这个市场并不是一马平川,现在智能控制模块市场“有点乱”,许多公司都想插进来,好处是成本下降,但质量良莠不齐,会给行业发展带来波折。在智能模块供应商背后,智能芯片供应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而模块供应商重点是做应用技术开发。目前,智能家居芯片的主要提供商有台湾MTK(联发科)、美国TI(德州仪器),台湾芯片厂的价格较低,本土服务意识强,而美国芯片厂在智能家居芯片上有较强的技术实力。英特尔、高通做高档芯片,白色家电、安防系统芯片的智能度较低。其实,英特尔正在加快布局智能家电市场。去年推出物联网网关产品,主攻B-B市场。据可靠消息透露,瑞德正在与英特尔商谈合作项目,由英特尔出芯片,瑞德做软件,一起做智能家电控制板。一边是同行之间的厮杀,另一边是背后的芯片巨头加快跑马圈地,潜力巨大的智能模块市场,谁最终胜出,还有待观察。

    半导体 智能家居 智能模块 控制模块 智能控制

  • 盛波尔携众新品及防盗报警解决方案亮相武汉安博会

    2014年04月08日,提供整套专业安全防范系统解决方案及全套产品的高科技安防领导者、多项行业大奖获得者盛波尔科技应邀携众多核心技术产品和紧贴行业的各应用需要的解决方案亮相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14中国武汉公共安全产品暨警用装备展览会。作为国际著名的PARADOX加拿大枫叶智能安防防盗报警品牌,自参展三天以来,盛波尔向客户展示了城市联网运营防盗报警系统、SP标准型和EVO防盗报警系统、MG无线智能报警系统,以及小区和公共商业领域报警系统解决方案、网络报警联动(NIAS)及网络视频(IPV)报警系统的应用受到了展会观众的大量关注,广受好评。作为中部地区安防第一展,武汉安博会共吸引了全国近300家知名安防企业参展,所展产品(视频监控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等)、技术和方案将进一步助力“平安湖北”建设,同时,展会也得到了全省各市县公安、交管、司法等相关部门领导关注,在展会现场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金融、军区及医院、监狱、航空及电力系统、公安局、保安服务公司和工程商、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等行业领域应用需求,盛波尔推出了一系列行业整体智能报警方案及网络联动视频报警解决方案、及创新型NVX80多功能三技术全天候室外移动探测器、NV780/NVR780室内数字式双向四探头被动红外探测器产品。此外,110报警中心解决方案作为重点展示了包括DRC2P双线数字中心接警系统和DRC4P四线数字中心接警系统,MSR短信发布系统以及IPR512联网IP报警中心接收系统。盛波尔的智能防盗报警系统充分满足各行业需要,受到客户的极大关注,进一步坚定了客户与盛波尔更深层次的合作意向。

    半导体 防盗报警 防盗报警系统 IP RC

  • 光纤传感“联动”物联网造就万亿级市场

    些年来, 光纤传感器凭借其较强抗干扰能力、绝缘性、高灵敏度,而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部件,近年来,随着我国传感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问题,由于传感器在物联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相关研究机构大胆预测,在光纤传感的支撑下,物联网必将会有万亿元的市场容量。光纤传感器联动物联网发展 市场容量将近万亿自出现光纤传感器后,它的优势与应用引起了各个国家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且对光纤传感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如今,通过光纤传感器可以对位移、温度、速度、角度等物理量进行测量。现如今,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将对光纤传感器研究的重点放在光纤控制系统、核辐射监控、民用计划等多个方面,同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对光纤传感器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很多研究所、企业等对光纤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在2010年,张旭平的关于“布里渊效应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通过了专家的鉴定。专家组都认为此技术有很强的创新性,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从而加速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成为物联网极其重要的一组成部分。因此,传感器性能好坏决定了物联网的性能好坏。可以说,物联网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传感器。这样一来,传感器所采集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都会对控制节点处理和传输信息产生一定影响。由此看来,传感器的可靠性、抗干扰性等都会对物联网应用性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必须要借助大量传感器获得各种环境参数,从而为物联网更可靠的数据信息,再经过系统的处理,得到人们需要的结果。目前应用最广的光纤传感器有四种,分别是光纤陀螺、光纤水听器、光纤光栅传感器和光纤电流传感器。其中,光纤陀螺有干涉型、谐振型和布里渊型三种类型,干涉型光纤陀螺是技术上很成熟的第一代商品化阶段,谐振光纤陀螺是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第二代,布里渊型光纤陀螺是在理论研究阶段的第三代光纤陀螺传感器;光纤水听器是在光纤、光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水下声音信号传感器,这种传感器通过高度灵敏的光纤相干检测,把水中的声音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再通过光纤传到信号处理系统转换为声音信号,这种传感器按原理可以分为干涉型、强度型、光栅型等类型;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产品中包括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其中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是这几年的研究热点,它们大部分属于光强型和干涉型,并且各有利弊。自今年来电力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这种情况下,面对着强大电流的测量问题,光纤电流传感器可以很好的避免一些由于电力过强而引发的事故。1.建设工程物联网的应用现如今,在公路、桥梁等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发生隧道坍塌、火灾、桥梁裂缝等安全事故,这既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把光纤传感器放置在建筑物内,便可以及时了解桥梁是否出现变形、桥梁承载的负荷情况等,并且也可以借助张力传感器探测隧道易发生探讨的部位是否发生变形,我们将这些信息和互联网相连接,便形成了光纤物联网,进而可以长期对这些基础建设工程进行监测,减少与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2.农业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人都居住在农村,因此,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要。可以说,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使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一般来说,将传感技术应用在农作物的生长、收获、存储等多个方面,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物联网,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与管理达到高产与低耗的目的。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借助光纤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对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土壤成分等进行监测,这样一来,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系统,再由系统中的控制设备来条件这些参数到一个适合值,从而使农作物生长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实现高产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光纤传感器感知粮食储备环境的信息,正确指导工作人员对粮食进行翻晒等。3.周界入侵防范系统的应用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的一新领域为周界入侵防范系统。然而,在当前防范系统的应用的传感器类型有很多种,所以,出现了很多种解决方案。但是,从技术上来说,都是利用光纤周界入侵传感器来获得外界侵扰因素的信息,同时发出报警信号。现如今,此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发电站、军事等领域。4.其它方面的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光纤传感器拥有抗干扰的优势,所以,通常要将光纤传感器应用在不适宜用电传感器的场所,特别是在国防上,会将光纤传感器应用在光纤制导、航空航天等的探测;然而,在电力系统中,则是通常会用在超大型电机的转子、电压、变压器电流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光纤传感器用于油气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温度、输油管道的监测。将上述这些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便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物联网,这样一来,才能有效进行安全生产与管理。当前,由于光纤传感器具有很多的优点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用非常广泛。因物联网的核心部件就是传感器,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我国传感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使得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问题,而且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传感器在物联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在今后几年内,物联网必将会有万亿元的市场容量,可以说,比单独的互联网产业要高出3倍左右。国家在积极发展物联网过程中,如果传感器技术发展停滞不前,那么物联网所需的多种传感器必须要从国外进口,这样一来,会使传感器市场被国外所占有,既损失了更多资金,又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失去了保障。在今后几年内,各个领域将会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对光纤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empirenews.page--]

    半导体 物联网 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传感

  • 2013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增幅5% 英特尔稳居第一

    Gartner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全球半导体营收总计3150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5%。2013年前25大半导体厂商的合计营收增幅达6.9%,远优于市场中其余厂商的业绩,其余厂商营收增长率仅为0.9%。其部分原因可归于领先厂商中有许多存储器厂商,而存储器市场在2013年大幅增长23.5%。Gartner研究副总裁Andrew Norwood表示,“2013年在历经年初半导体库存过剩的疲软之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营收持续强势增长,直到第四季度才逐渐趋于平缓。存储器(尤其是DRAM)带动了这一波的增长,其原因并非需求强劲,而是供给减少使得价格上扬。事实上,整体市场在一整年中面临数次需求逆增长的情况,主要因为PC产量衰退9.9%,而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也出现饱和迹象,以至于增长转移至价位较低、但功能仍丰富的入门及中端智能型手机。”英特尔(Intel)第二次年营收出现负增长,减幅为1%,主要因为PC销售量下滑(参见表一)。但该公司仍遥遥领先其他厂商,并连续第22年稳居首位,占据15.4%的市场。表一、2013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商营收 (单位:百万美元)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已连续第12年获得第二大厂商的排名。自2002年以来,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几乎翻了一倍。三星的存储器业务不论是在DRAM领域,还是NAND flash领域,都呈现出可观的营收增长。高通(Qualcomm)半导体事业大幅增长30.6%,名列第三。可归功于该公司在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与LTE基带处理器市场上的领先。高通表现持续优于市场,其移动基站调制解调器(mobile station modem)芯片组出货量在2013年增长了21%。全球前25大半导体厂商营收排名中,SK海力士(SK Hynix)营收激增40.8%,名列第四,是有机增长最多的公司,并首度跻身前五。Micron Technology是前25大中营收增长最多的,主要因其并购的Elpida Memory自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营收就并入Micron。厂商相对产业表现虽然市场占有率表格可以清楚反映厂商过去一年的表现,但仍无法呈现完整的真相。通常一家厂商表现仅仅只是其所属设备领域整体市场的成长结果。Gartner编制的“相对产业表现(Relative Industry Performance,简称RIP)指数”,能具体计算出厂商在特定产业增长率和实际增长之间的差距,并显示哪些厂商通过转型以图提升市场占有率,或是正进入新的市场。联发科技(MediaTek)与高通在Gartner的相对产业表现指数中表现最佳,大大领先于手机市场的其他厂商。联发科技成功的因素主要是其专注于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中低端领域,而高通则稳定占有第一线OEM与高端市场。Gartner的年度半导体市占率分析共检视了八大市场以及64项产品类别逾280家半导体供应商在全球营收并予以排名。此项研究足以作为衡量半导体产业表现的基准,同时也是个别厂商对照竞争对手评估其营收表现的一种有用工具。

    半导体 半导体 英特尔 GARTNER

  • 华为业绩超越爱立信成第一

    前些天华为公司公布了2013年财报,实现营业收入约395亿美元,净利润约34.7亿美元。在此之前,爱立信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 营业收入约353亿美元,净利润约19亿美元。这意味着,作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千年老二”,华为首次在营业收入上超越行业龙头爱立信。而在去年,华为已经在净利润上超越爱立信。现在华为是通信设备领域名符其实的老大,给华为鼓鼓掌吧,因为在数年前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但是欢呼过后,应该冷静看待。华为、爱立信这两家企业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转型,但是方向却是南辕北辙。华为是在“增肥”,2011年组建三大业务集团,进军消费终端市场和企业网市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华为手机。新业务的增长为华为的发展正在提供更大助力,现在企业网和消费终端市场的收入已经占华为整体收入的30%。爱立信则一直在“瘦身”,比如剥离了非主业的智能手机业务、GPON等产品,希望更专注于核心的无线业务。一家在做加法,一家在做减法,所以单纯比较营收,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从这次情况来看,虽然在总体销售收入指标上被超越,但是在移动宽带的核心网部分,爱立信仍然占据优势。另外,随着进入领域越来越多,华为面临的对手也增多了,比如思科。华为的企业网业务要保持快速发展,与思科的交锋会更多,挑战也会越来越大。总而言之,华为“登顶”不易,更要且行且珍惜。

    半导体 华为 爱立信 思科 终端

  • 光纤行业同质化竞争致利润整体下降

    国家宏观政策给光纤光缆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带动行业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行业领先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线缆产业,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逐步推进,给光通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内4G牌照的发放、三网融合的推广、智能电网的快速建设、100G系统的大规模集采,对光通信行业形成整体利好。然而,光通信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使市场需求处于高位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宏观政策给光纤光缆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带动行业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行业领先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线缆产业,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光纤光缆厂商的主要客户为电信、电力各大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客户集中,运营商采购主要采用集中招标的方式,近年来投标价格持续走低,行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我国的通信线缆行业是充分开放行业,企业为抢占市场纷纷迅速扩产,通信线缆在全产业链上产能已经过剩,普通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尤其是光纤价格下滑明显,行业利润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行业竞争已从2013年4G前的订单竞争,转变为成本、产能及产业链整体实力和战略布局的竞争。

    半导体 光纤 线缆 光通信 光纤光缆

  • 电子元器件行业2014年第13周周报

    受4G、移动支付、信息安全、汽车(行情 专区)电子、物联网等领域发展的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为2014年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正处于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在政策层面,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得到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维持同方国芯(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增持”评级,建议关注国民技术(行情 股吧 买卖点)、晶方科技(行情 股吧 买卖点)、华天科技(行情 股吧 买卖点)、长电科技(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七星电子(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目前LED灯对白炽灯、节能灯的替代效应越来越明显,其渗透率随之不断提升,LED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整合优势将成为LED企业的竞争优势,我们建议关注三安光电(行情 股吧 买卖点)、聚飞光电(行情 股吧 买卖点)、利亚德(行情 股吧 买卖点)、佛山照明(行情 股吧 买卖点)。随着“五一”节假日的到来,4K新品电视的发布,电视面板的需求提升,面板库存的下降等等原因使得面板价格有望止跌。目前国内面板产能不断增加,产业链配套不断完善,电视、平板、触摸屏等下游需求增长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增长。我们建议关注京东方A(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东旭光电(行情 股吧 买卖点)、深天马A(行情 股吧 买卖点).A股电子行业市场表现:上周(2014.3.24-2014.3.28)沪深300指数下跌0.32%;SW电子元器件行业指数下跌4.08%,跑输沪深300指数3.76个百分点,位居SW行业一级指数涨跌幅榜的第21位。2014年3月28日,SW电子指数的市盈率为43.2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8.1倍,SW电子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溢价为5.3倍。风险因素:电子行业景气度下降;集成电路行业发展不及预期;LED照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半导体 电子元器件 电子行业 集成电路产业 LED灯

  • 海信推安卓智能电视SOC芯片

    继“信芯”成功推出之后,海信并未停下芯片研发的脚步。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今天在上海举办的CES Unveiled创新技术发布会上,海信集团『微博』董事长周厚健透露,海信将推出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SOC芯片,预计明年流片量产。据悉,“信芯”之后,海信相继推出了基于LINUX的SOC数字电视芯片、T-CON、高清图像处理芯片等产品。 据了解,基于LINUX的SOC智能电视芯片已于去年实现量产销售,预计今年6月底前实现量产电视20万台,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SOC芯片,预计明年流片量产。

    半导体 海信 安卓 智能电视 SOC芯片

  • 中国引领亚太地区4G增长 融合组网推动产业链繁荣

    弯道超速,中国4G投资迎来爆发年。数据显示,2014年三大电信运营商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预算为3855亿元,相比2013年的实际支出增长471.48亿元,增幅为13.93%。按照企业初步预测,4G今年投资将达到1600亿元,带动国内投资经济发展将超过9000亿元。进入4G时代,亚太地区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中国市场更将是2014年LTE全球市场发展的最大看点。市场知名研究机构ABI Research指出,今年亚太地区在基站领域的增长将超过其他地区,并继续占据全球基站部署的绝大部分。亚太地区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TE市场,其次是北美和西欧地区;预计2014年,亚太地区已安装数量将增长8倍。同时,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称霸亚太地区的LTE基站市场,并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LTE用户群。在这样的前景下,有业内人士指出,融合的生态系统是推动TD-LTE全球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运营商尽快推进融合组网,为产业链提供明确的方向。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也表示,“中国不会不发展FDD,但什么时候发,怎么发,需要经过试验后再决定。”归根到底,4G制式之争更是生态之争,构建具备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是TD-LTE国际化的根本驱动力。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飞快发展、频谱资源越来越稀缺的当下,TDD/FDD融合组网应该成为运营商4G时代下的选择,备受期待。区别3G以往:中国4G爆发式发展从跟随到引领,4G的发展不像3G时代渐进式的发展而是爆发式的,中国将借4G实现跨跃式发展。据市场研究公司GSMA Intelligence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4G-LTE网络普及的速度将会比3G网络普及的速度快一倍,预计今年中国4G连接数将会达到1亿,到2020年将会达到9亿左右。截至2013年底,TD-LTE连接已占全球LTE连接的2.5%;到202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增长到25%,全球TD-LTE市场将会突破5亿连接数大关,其中逾四分之一的连接将来自于中国。这些美好预期源于中国市场对4G的“大手笔”。弯道超速,中国4G投资迎来爆发年。数据显示,2014年三大电信运营商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预算为3855亿元,相比2013年的实际支出增长471.48亿元,增幅为13.93%。按照企业初步预测,4G今年投资将达到1600亿元,带动国内投资经济发展将超过9000亿元。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还表示,预计今年4G基站数增长将超过50万个,年底4G网络将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用户也将超过3000万户。走出去,TD-LTE国际化步伐再进一步。美国第三大通信运营商Sprint近日宣布,将开始部署北美地区首张TD-LTE网络,以提升竞争力。在此之前还有消息称,全球WiMAX产业联盟成员有可能集体加入TD-LTE阵营,向TD-LTE演进。TD-LTE全球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并扩大,目前已经包括了超过10家系统设备厂商、超过18家芯片厂商、10余家测试设备厂商,以及50多家终端厂商。这些标志着中国主导研发的4G标准TD-LTE正在成为全球产业机会。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吕廷杰认为,推动TD-LTE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中国未来在移动通信领域的话语权和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有助于提高TD-LTE的竞争力、全球关注度和产业投入,有助于整个设备、终端等产业链的发展,有助于让TD-LTE在全球更有生命力。高额的投资数目、巨大的用户基数、不断提升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市场,都为LTE在中国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产业链也将集体受益。中国市场正引领亚太地区4G新一轮增长,进而吸引全球目光。大势所趋:融合组网渐成全球部署4G最优选择中国4G发展如火如荼,全球4G部署“相中”融合组网。从全球范围来看,融合组网大势所趋。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开通TD-LTE服务的2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LTE网络是采用TD-LTE和FDD LTE融合组网的方式,也就是说虽然TD-LTE目前呈现高歌猛进的势头,但在整个LTE的发展进程中,TD-LTE和FDD LTE的融合才是大方向。从具体案例来看,融合组网带来实效。日本软银在已商用TD-LTE的基础上启动了FDD LTE商用网络,开始融合经营两张独立的LTE网络;LTE TDD和FDD之间固有的、紧密的互通设计,使运营商Sprint能够实现FDD和TDD网络的紧密融合,达到网络覆盖和系统容量的平衡。实践证明,融合组网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客户和频谱资源,以提升在LTE时代的竞争力。顺应趋势,中国4G发展也不应该例外。业界的共识是,其一,在LTE这样一个统一标准下,FDD和TDD两种模式的共通融合是推动LTE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也表示,“FDD和TDD的融合组网是非常有前景的课题,TDD、FDD多模终端路线逐渐被国际上主要运营企业认可,LTE和FDD融合组网有利于满足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要求。”其二,4G可用频段越来越匮乏,融合组网既省资金成本又能满足需求,越来越多运营商的成功实践可见一斑。由此拓展,产业链也将迎来机遇,目前,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诺西、阿朗等通信设备厂商都推出了TDD/FDD的共平台产品,TDD/FDD共芯片的产品成为国内外芯片厂商的研发方向。中国移动也即将启动融合通信端到端系统测试,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现网测试,力争在2014四季度实现试商用,2015年中实现融合通信的全面商用。发展策略:4G生态构建殊途需同归中国4G的发展速度将超乎想象,引爆软硬件的革新,加速相关产业洗牌,TD-LTE的预期也颇为乐观,但4G制式之争更多则是产业链的生态之争,构建具备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才是中国4G国际化的根本驱动力。现实情况是:从世界范围看,TD-LTE的产业生态系统整体仍弱于产业化启动更早的LTE FDD。GSA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支持TD-LTE的终端数量为274款,而支持LTE FDD的终端数量已超过1200款。为弥补不足也为争取机遇,作为TD-LTE全球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运营商及整个4G产业链有责任为TD-LTE和LTE FDD的融合发展提供“样板”。运营商既需要推进LTE网络的规模部署,又需要推动4G终端产业链的快速成熟,更需要精心设计LTE的资费计划,以形成一个共赢的生态链。[!--empirenews.page--]归根到底,融合的生态系统是推动TD-LTE全球发展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赋予不同制式无线网络清晰准确的技术和市场定位,并根据其定位合理规划网络投资和部署节奏,是运营商在融合组网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这不仅决定电信运营业未来的发展,也将影响我国4G产业链在全球市场的定位。

    半导体 组网 4G TD-LTE FDD

  • 华为英特尔强强联合 构建全融合的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IDC预测,大数据存储将以一种史无前例规模深刻地影响整个IT行业和人类社会生活;它也被认为是下一个创新、竞争力和生产力的前沿。如何应对汹涌而来的数据洪水,充分、高效挖掘海量数据中潜藏的巨大机会,正在成为整个IT行业的关键聚焦。越来越多的全球IT巨头开始通过收购、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互补及整合。近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与全球计算创新领域的领先厂商英特尔启动在大数据存储领域战略合作的消息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目光。双方将协作构建“全融合”的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实现对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存储、使用和管理。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核心技术团队,开展包括架构师合作、研发路标共享等前期技术合作,并在产品、解决方案及前沿技术创新方面进行联合开发、验证和优化,同时启动包括市场战略、合作营销和合作贸易展会在内的全面营销合作。这是华为存储与世界一流IT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构建和谐共赢行业生态系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华为与英特尔的合作源于双方在大数据存储领域的共识;另外,作为具有ICT全行业解决方案能力背景的专业存储厂商,华为拥有全球领先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完善的存储解决方案体系,而英特尔在大数据、横向可扩展存储和软件定义存储领域具备领先技术,双方的互补优势让业界对此次合作充满期待。华为表示,大数据存储的基础在于为海量数据提供超大容量、超高性能、超强扩展的存储解决方案,以满足海量数据存储与分析对容量及速度的严苛需求;另外,大数据存储必须具备数据零装载能力,最大化降低海量数据迁移的需要,以此规避由于数据迁移带来的巨大时间和成本损耗,大幅减少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复杂度。英特尔认为,横向可扩展的、且能同时兼顾存储和计算双重功能的设备正是全方位满足上述需求的理想之选。它们既易于扩展,以响应大数据前所未有的数据增长速度,又能对数据进行存储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高速的处理和分析,从而让大数据更快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以降低大数据的应用成本。这种存储即计算,计算即存储,打破传统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边界,实现存储和计算融合的趋势已成为整个产业界的共识。基于英特尔智能化和高I/O带宽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英特尔以太网和英特尔固态硬盘存储系统,有助于为华为的基础创新,并提供高性能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凭借在大数据存储领域数年的技术积累,华为在业界率先提出了“全融合”的大数据存储管理理念。其核心在于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即聚焦大数据基础架构,以分布式文件系统为基础,叠加并行SQL引擎、企业级Hadoop等多种分析组件,进行存储、分析、归档等功能All-in-one的融合,在单一存储系统内实现“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此来消除存储孤岛,减低大数据迁移的必要性,减少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全融合”还体现为多种存储介质和设备的融合,基于华为存储统一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打造跨存储设备的融合存储资源池,根据数据类型、冷热程度以及对一致性的不同要求,实现数据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自由流动和按需分布。而英特尔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包括:英特尔处理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以及丰富功能来实现分析与管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存储数据,帮助企业提高平台效率及降低成本。随着智能存储功能要求提升,如重复数据删除,数据分层,压缩和擦除编码能力,基于英特尔的解决方案将提供增强的用户体验,并启用新的使用模式。据悉,华为OceanStor 9000大数据存储系统是华为与英特尔在大数据存储领域合作的关键着力点。OceanStor 9000是华为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核心,它采用全对称Scale-out架构,支持3~288节点的弹性无缝扩展,单一文件系统可扩容至40PB,系统性能也能随着容量增长而线性增长。在2013年全球权威性能评估机构SPEC的性能测试中,华为OceanStor 9000仅用100个节点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00万OPS,以领先业界其他产品性能3倍多的卓越表现成为存储业界性能新的领导者。并且,OceanStor 9000创新的“全融合”技术架构,在share-nothing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在同一系统内的存储、归档、分析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零装载”的独特优势能够让数据在多个业务系统间有效流动,免除跨设备数据装载和迁移,数据使用效率提升高达80%。目前华为和英特尔已经初步完成对OceanStor 9000的40PB、288节点项目的联合验证,即将发布阶段验证结果。在冷数据存储方面,双方正在联合开发适用于冷数据存储和视频监控方案中的低功耗、低成本高密存储设备。同时,双方将持续在高性能领域加强技术投入:借力英特尔在硅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突破,华为将验证在下一代大数据平台中利用该技术实现100GE的主机接口和系统高速互联,这将大幅提升系统带宽和降低系统延时;而在存储加速领域,华为计划使用英特尔 ISA-L指令集进行存储算法优化,预计优化后指令处理效率提升100%,压缩性能提升4倍。在未来,华为和英特尔将在大数据存储乃至整个IT基础架构领域的创新协作,运用双方技术与资源优势,为最终用户打造更高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助力用户完美应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业务的转型和升级。此外,双方在前沿技术方面的协作也将促进行业发展,推动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半导体 华为 英特尔 大数据存储 存储解决方案

  • 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景好 MCU市场可期

    机器手臂已开始在智慧工厂的产线上发挥重要功能,其可取代人工进行焊接、涂装及装配等流程,达到更经济、快速和准确完成标准的常规作业;而随着机器手臂日益受到重视,在机器手臂马达控制中担当重任的微控制器(MCU),亦可望跟着受惠。意法半导体大中华暨南亚区产品行销经理杨正廉表示,工业型机器人应用前景看好,因此在机器人马达控制中担当重任的MCU将可明显受惠。意法半导体(ST)大中华暨南亚区产品行销经理杨正廉表示,由于工厂产线上单一具机器人或是机器手臂,通常涉及多种运作机制,彼此虽各司其职但也要互相协调,因此内建于机器人中的控制器或处理器身负重任,可望搭上此波工业自动化风潮的顺风车快速成长。杨正廉进一步指出,在多种控制器或处理器中,又以MCU的市场前景最为可期。他解释,虽然MCU的处理效能比不上微处理器(MPU)、数位讯号处理器(DSP)或是现场可编程闸阵列(FPGA)等元件,不过由于目前智慧工厂产线上的机器人多以机器手臂为主,高精度、大型且完全拟真人的机器人还不普遍,而机器手臂注重的是马达控制效能,因此已在马达控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MCU将最直接受惠。据了解,机器人系统的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 DOF)高低取决于移动关节数目,关节数愈多,自由度越高,位移精准度也愈出色,然所须使用的马达数量就相对较多;换言之,愈精密的工业型机器人,其内建的马达数量愈多,也意味着控制器或处理器的数量将相应增加。因此杨正廉表示,工业型机器人市场需求愈旺,对MCU业者来说商机也愈大;以单支机器手臂为例,其内建的控制器平均约有八成为MCU,剩下的才是MPU等高效能处理器。为满足机器人马达控制应用,MCU业者除须提供易开发的嵌入式平台、设计工具及通用软体外,更要建立好MCU周边完善的通讯环境,亦即MCU须能处理各种工业通讯协议,包括控制区域网路汇流排(CAN BUS)、通用序列汇流排(USB)、序列周边介面汇流排(SPI)、乙太网路、无线区域网路(Wi-Fi)、蓝牙(Bluetooth)等基本通讯。另一方面,MCU运算效能亦须与时俱进。杨正廉指出,目前MCU的平均效能约介于80~100DMIPS之间,高阶MCU则上看200DMIPS,而为了助力工业型机器人的控制效能、精准度不断提升,未来MCU业者的首要开发目标是将效能提升至300~400DMIPS,同时持续优化周边元件的性能,如将类比数位转换器(ADC)从主流的12位元逐渐汰换成16位元;此外,也要戮力改善对周边开发环境的IP支援。

    半导体 MCU 工业机器人 马达控制 DM

  • 微软拉拢联发科开拓白牌Windows平板市场

    近期供应链盛传微软(Microsoft)正积极拉拢联发科在白牌市场开拓Windows平板电脑版图,原本联发科对于此项提案采取观望态度,然随着微软在开发者大会宣布开放9吋以下移动装置免费授权Windows ,双方合作机会大增,若微软与联发科联手,将有助于微软进一步扩展移动装置市场版图,但此举恐将对微软既有智能型手机芯片合作厂商高通(Qualcomm)产生压力。不过,相关业者均未正面证实上述讯息。 微软积极开拓Windows平板电脑市场却一直难获得明显进展,主要原因之一在于Windows平板电脑价格相对较高,使得终端品牌厂兴趣缺缺,宁愿投入Google Android平板电脑阵营,微软日前释出将针对9吋以下移动装置Windows系统免费授权,试图将高昂价格门槛卸除,让品牌业者重新燃起投入Windows平板电脑开发热情。 供应链业者表示,微软不仅在Windows系统授权展现弹性,亦企图另觅芯片合作厂商,微软目前在智能型手机合作芯片厂商为高通,然近年来微软在Windows手机市场表现欠佳,双方合作关系渐趋冷淡,加上高通芯片诉求品质优良、但价格高昂,让微软有意引进新的芯片供应商,业界传出联发科便是微软主要争取对象,并自2014年初起积极与联发科接触。 事实上,微软过去一度与联发科紧密合作,双方在2010年宣布将合作推出搭载Windows Mobile应用平台、具备多媒体功能的智能型手机,然联发科后来亦加入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随着Android阵营发光发热,微软Windows Mobile平台却越来越弱势,这次微软卷土重来,希望再度冲刺移动装置市场,联发科基于过去合作经验,原本对于双方合作态度保守。 不过,微软宣布9吋以下移动装置免费搭载Windows系统后,展现弹性策略调整、全力与终端品牌厂力拓市场的决心,目前不仅包括宏碁、华硕、惠普(HP)、戴尔(Dell)等PC品牌厂对于Windows平台接受度开始提升,就连芯片厂亦有意在Windows平台移动装置市场跃跃欲试。 供应链业者指出,过去高通与微软在智能型手机合作主力在于诺基亚(Nokia)机种,2013年出货量约1,000万~2,000万台,由于Windows手机市场规模始终无法扩大,2013年Windows平台智能型手机市占率仅3.6%,预计2014年约达3.8%,远不及Android平台手机逾7成市占率,对于高通而言,难透过以量制价,提供更廉价的解决方案。 微软释出善意,针对9吋以下移动装置免费授权Windows后,尽管高通将首先受惠,但未来微软若与联发科在白牌平板领域合作,恐将对微软既有手机芯片合作厂商高通产生压力;对于联发科而言,将增加另一个成长机会,不再只局限于Android平台。至于有意扩大移动装置版图的PC品牌厂而言,亦正面看待联发科与微软合作,将可增加更多选择机会,推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

    半导体 Windows 微软 联发科 平板市

  • 晶门科技荣获2014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最佳创新组别银奖。

    晶门科技有限公司(「晶门科技」)宣布其SSD2080 高清金属氧化物TFT液晶显示屏驱动IC荣获2014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最佳创新(科技创新)组别银奖。该获奖的SSD2080 TFT液晶显示屏驱动IC 支持金属氧化物面板技术,乃高清智能手机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高清金属氧化物SSD2080高清液晶显示屏驱动器在生产面板时比LTPS或AMOLED使用较少的光罩,从而令生产成本降低,并具备多项崭新功能,有效提升智能手机效能、降低功耗及显示优质图像。SSD2080具有由晶门科技自主研发并已获取专利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有效降低功耗,延长智能手机的备用时间达25%。SSD2080亦支持大范围解像度(高达400ppi)及面板尺寸,显示媲美AMOLED 及LTPS品质的生动鲜明图像,更支持面板实现窄边框设计,达至显示面积最大化,迎合目前智能手机的设计潮流。此崭新技术有效加速高清智能手机与其它智能应用的发展及普及。SSD2080已获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采用于针对中国庞大高清智能手机市场的金属氧化物显示屏模组,促使SSD2080成为国内首发支持高清金属氧化物TFT液晶显示屏的商品化驱动IC,为中国业内及显示模组技术发展奠定重要里程碑。晶门科技集团行政总裁梁广伟博士表示:「对于能获颁这个荣誉奖项我们深感荣幸,亦是对产品创新性及团队精益求精、致力创新的一份嘉许和肯定。我们相信此创新的SSD2080 TFT液晶显示屏驱动IC已准备就绪,充分把握高解像度及优质显示智能手机的庞大市场潜力。」信利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建华先生表示:「衷心祝贺晶门科技获颁此奖项。我们很高兴能与晶门科技合作于中国将此获奖产品商品化,并期盼双方日后能携手捕捉更多市场机遇。」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通过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于2006年成立。2014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策动、得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全力支持,并由十个香港业界组织及专业团体主办,目的是为香港建立一个广受香港社会爱戴、并获国际认同的资讯及通讯科技专业奖项。今年的得奖科技/产品将于香港资讯科技展展出,该展览于2014年4月13日至16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半导体 通讯 智能手机 晶门科技 SSD

  • 安捷伦参加国际无线年会及展览

    日前,由IEEE MTT-S(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分会)和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无线年会》(IEEE IWS2014)在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顺利落幕。作为全球最大的测试测量公司,安捷伦科技(NYSE:A)是本次会议的白金赞助商,携手合作伙伴精心准备了5个展台,展出了最新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出席了此次展览,并参观了安捷伦展台。展会同期,安捷伦还举办了“有源微波器件进阶测试技术讲座”和“航空航天和国防电子测量技术讲座”,共吸引了近350人与会。 陕西副省长李金柱参观安捷伦展台研讨会现场安捷伦科技本次展出涵盖了毫米波/T赫兹、雷达和电子战、复杂信号产生与分析、4G无线通信、进阶微波器件测试、高速数字电路分析等内容,更是首次在国内展示了325GHz高精度频谱仪和信号源等样机和系统方案,为客户和业内专家展示了安捷伦领先的射频微波测试方案。 演示安捷伦解决方案展览同期,为了帮助国内客户深入了解微波器件特别是放大器、变频器等有源器件的测试技术,安捷伦举办了“有源微波器件进阶测试技术讲座”,安捷伦元件测试集团首席科学家Joel Dunsmore 结合现场实物测试演示,会为专业客户进行了4小时的有源器件测试技术剖析。深入讲解了测量评估放大器和混频器等复杂有源微波源器件的最新技术、有效提高校准精度和测试效率的方法、夹具内测试精度优化技术以及大功率测试的优化方法等。 而同期举办的“航空航天和国防电子测量研讨会”则与国内用户一起分享了目前的热点题目,内容涵盖了国防电子、雷达和电子战、微波和通信领域等共计10多个前沿课题。翔实的内容,专业的听众,深度的交流,为国内专业人士和国际顶级专家之间以及国内专业人士之间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和产业交流机会。

    半导体 无线 安捷伦 测试技术 微波器件

  • 触控厂界面3月营收回升Q2估续增温

    触控面板厂界面光电今年3月份营收约达4.23亿元新台币,虽较上月回升6%,但仍年减达52%,表现低于预期(原本预估3月营收有望重返5亿元新台币)。主因是客户新机种拉货在第二季才会较明显放量。其整体第一季营收约达11.8亿元新台币,季减约5%、年减近44%。展望第二季,目前界面对于第二季业绩持正面看法。主要系因为台系(ASUS)、日系(SONY等)与中国客户都有新机种推出,并且拉货力道将于第二季逐步增强。市场预期,界面今年第二季营收或有机会挑战13-15亿元新台币,季增先拼2成。损益方面,受到触控面板跌价及产品组合改变、产能利用率偏低等等因素影响,界面去年第四季毛利率转负、单季毛损率约1.45%。由于今年第一季营收水位仍低(推测产能利用率不高),一般预料,界面今年首季毛利率改善空间可能有限,单季续亏压力仍在。目前界面主要产品为薄膜结构触控面板,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其去年上半年主要仰赖日系品牌客户,今年客户结构则较为多元新台币,并已陆续接获台系、日系、中国各厂牌客户新机订单。至于去年第四季新推出的MetalMesh触控面板,虽然已小量供应给客户,但初估短期内贡献度还有限。

    半导体 光电 触控面板 MESH SONY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