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边缘AI芯片都是大家的关注焦点之一。因此针对大家的兴趣点所在,小编将为大家带来边缘AI芯片的相关介绍,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今天,有媒体报道,称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趋势导致今年2月份芯片订单的交货周期相比去年10月延长了5至15周,甚至一些芯片的交货时间长达99周。
在国内市场上,一说起华为公司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很多人对华为都特别的熟悉,最近这几年,随着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快速发展起来以后,不少人都开始用上了华为智能手机,而华为因为和苹果手机相竞争
没有5G功能成了华为手机不可言说的痛,更是有不少人借此质疑华为的技术研发实力。平心而论,这在芯片自研化上华为以及海思已经走在国内手机厂商的前列,海思更是一度成为全球芯片营收排行第十的企业,这也是内地企业从来没有达到的高度。
前面和大家分享了外媒对于iPhone阵容的展望,其实总结下来无非就是“刘海屏”是否会继续延用?Touch ID和Face ID的应用程度?还有就是折叠屏iPhone的加盟,如果你之前没有看到相关内容,可以翻查我前两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
成熟制程产能持续紧缺背景下,终端产品供应商选择“跳跃式升级”。据台媒报道,晶圆代工产能大缺,业界传出,不少网络通信芯片主流厂商等不及成熟制程扩产
因为所谓的“环保”借口,苹果将iPhone包装内的充电器给取消了,明眼人都清楚,这其实就是苹果的新生意,取消充电器能够让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据三星电子发布的财报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三星电子旗下的存储芯片业务营收达到了603.7亿美元,约合3839.9亿元人民币,同比暴增31%。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存储芯片业务所在的半导体业务部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芯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越来越普及,而在芯片这个大家族里面,也有各种各样,也有不同类型。而在芯片这么多种类之下,最核心的其实就是存储芯片,存储芯片的优劣甚至还决定了智能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顺畅。
中芯国际是国内芯片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厂商,也是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企业,少数能够生产制造14nm等先进制程芯片的企业。
眼瞅着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难题悬而未决,欧盟、美国争相出炉了振兴自家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方案。其中,欧盟计划要在2030年拿下全球20%的半导体份额,然后还喊话台积电等巨头到欧洲建厂;美国则在前几天就下定决心要重整在半导体产业的雄风,盼望着回到巅峰时期——此前拿下全球37%的半导体制造份额。
随着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各项新技术也在不断出现,而中国新型人工智能技术也在曝光,并且还推出了人工智能相关设备,结果美国瞬间坐不住了,因为有专家断言,中国的这项技术在2030年将领跑全球?这项技术到底有多厉害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手机几乎从不离手,导致电池电量消耗得也快。
2022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InWith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出世界第一款软性AR隐形眼镜。这将是“动眼进入元宇宙”的第一步么?用智能隐形眼镜,直接在人眼上映出增强现实图像的点子,在电影电视中里不少见。比如在很卖座的《黑镜》里有。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汽车产业产销量受到明显影响,叠加疫情降低车市预期,车企提出芯片减产要求,芯片供应商降低车用芯片产能,将产能转向其他信息类产品芯片供应。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芯片代工厂商,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别是是两家超级厂商台积电、三星,技术达到了5nm,今年进入3nm。第二级别是联电、格芯、中芯国际,技术达到14nm
在最后时刻,中国选择为AMD亮起绿灯,这使得该公司能以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26亿元)的代价将全球最大的FPGA厂商赛灵思收入囊中。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又称固态驱动器,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的硬盘。
受到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影响,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纷纷在年初展出了最新研发的智能汽车的相关技术,关注热度依然不减,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再到未来出行方式的打造,无数厂商正凭借其技术优势,打破边界,涌入其中,等待市场的爆发,这其中自动驾驶的规模量产和商业化或将成为2022年不可阻挡的趋势。
1月25日,业内有消息指出,美光科技正在解散150人左右规模的上海研发中心DRAM部门,并挑选了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移民技术美国的资格。这一消息把大家气坏了,说明美国科技企业正在采用高度防范中国企业,值得中国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