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个月,台积电每天能赚5亿元,业绩又一次创下新高 !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赚疯了。4月14日,台积电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总营收约新台币4910亿元(约合1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5%,净利润为新台币2027亿元(约合4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粗略计算下,过去三个月,台积电每天能赚5亿元,业绩又一次创下新高。从营收构成来看,5nm晶圆出货量占据了总营收的20%,7nm工艺技术占30%。也就是说,先进制程芯片代工贡献了一半营收。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电话会议上表示,3nm芯片将于2022年下半年投产,此外2nm制程也在按计划研发,目标是在2025年量产。他认为,这些先进工艺会是下一个大成长节点,等同5nm、7nm家族。今年1月,台积电全年财报显示,2021年总营收568.22亿美元的大盘中,苹果贡献了近143亿美元,占比达四分之一。
当然苹果也忌惮掌握其“命脉”的台积电。此前台媒报道称,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产能,苹果不得不接受台积电芯片价格上涨,为其新处理器订购多达15万片4nm芯片。过去两年,缺芯潮蔓延,技术先进的台积电趁势赚了个“盆满钵满”。当下,PC和智能手机需求疲软,台积电的业绩是否会受到影响?
“其他终端产品需求仍强劲,产能吃紧,供不应求。”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财报后的电话会上回应。依据一季度营收的产品类型构成,智能手机业务占比有所下滑外,高性能计算业务和汽车芯片业务呈现了强劲增长,同步大涨26%。基于此,魏哲家预判2022年全年产能吃紧的状况将持续,台积电不会因供过于求而降价。台积电这台“印钞机”有望以更快速度运转。
北美历来是台积电的最大营收来源地区,且其收入占比远远高于其它地区。在2021全年,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总净收入的65%,比2020年提高了3%,可以看出大客户苹果的新手机iPhone13对其营收的拉动。据2022Q1的最新数据,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总净收入的占比依然达到64%。
2021全年,来自亚太地区、中国大陆、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和日本的收入分别占总净收入的14%、10%、6%和5%,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继续下降,从2020年的17%跌至2021年的10%,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苹果以及北美地区公司吃掉了过去华为的部分订单需求。
台积电在今年三月份公布了一组数据,其2021全年最大客户苹果的订单量增长了20%,达到约900亿人民币,这是台积电2021年晶圆代工总收入的近26%。
从iPhone、iPad到Mac、AppleWatch,台积电的晶圆代工业务几乎包揽了苹果的大部分重要品类的产品,据研究机构statista数据,台积电去年前三大客户分别为苹果(占比25.4%)、AMD(占比9.2%)及联发科(占比8.2%)。
更重要的是,在未来,苹果与台积电的联系只会更加密切。据日经消息,苹果为减少对高通5G调制解调器(modem)技术的依赖,计划从2023年开始采用台积电的4nm先进工艺,来量产其首款自研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
此外,苹果的M2芯片、A16处理器也已预定好台积电的4nm先进工艺。此次法说会上,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表示其3nm先进工艺将与今年8月投片,其产能也早早被预订一空,大客户苹果更是拿到了产能“优先权”。
苹果热衷于台积电的背后有其根源,决定处理器们性能的关键在于其是否采用最新工艺制程和各芯片设计中的微架构。芯片的先进工艺很好理解,虽然芯片性能并不是简单的芯片制程越小性能越强,但在功耗、发热、面积、价格等多因素综合考虑来看,可以简单理解为10nm制程的芯片就是很难超过5nm。
芯片设计中的微架构同样重要,例如即便是同样是采用7nm制程、ARM架构、台积电代工的苹果A13芯片和高通骁龙865芯片,它们的处理器单核、多核跑分性能均有差异,其原因就在于不同公司设计的芯片微架构也有高下之分。
由此看来,决定各厂商芯片性能强弱的关键在于能否抢占到了三星、台积电有限的先进产能和自身芯片设计实力,因为三星和台积电是唯一有能力生产5nm及以下更先进制程的芯片厂商。
再者,即便手机厂商们采用的是同一款Soc,哪家厂商能率先得到供货,哪家厂商就能更快夺下市场。例如,小米曾宣布其新款机型将将首发骁龙8 Gen 1,当时OPPO、vivo、联想都在抢高通芯片的首发权,原因在于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在客户预算充足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去买上一代的骁龙888机型,那么谁抢占了新款处理器的首发权,谁就率先抢占到了市场先机,因此三星、台积电先进制程的芯片优先供给谁异常重要。
按照2021年的数据,台积电营收高达1.587万亿新台币,折算成人民币就是3470亿元左右。
而这3470亿元的营收中,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总净收入的65%,而来自亚太、中国大陆、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 和日本的收入分别占总净收入的14%、10%、6%和5%。
可见,北美才是台积电最大的收入来源,而中国大陆的营收已经下滑至第三名了,只占10分之1了。
如果拿2020年2季度的数据来看,台积电当时在北美的营收占58%,中国大陆的营收占21%,可以说现在下滑了一半多。至于具体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明白,就是华为麒麟的原因。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台积电的营收中,虽然中国大陆只贡献了10%,但总量算下来可不少,甚至是中芯国际来自于大陆客户营收的1.6倍。
同样拿2021年的数据为例,中芯国际营收54.4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约为347亿元。而中芯国际的营收中,来自中国大陆(含香港)的营收占比为64%,算下来就是222亿元。
而台积电2021年来自于中国大陆的营收为10%,算下来也就是347亿元,与中芯国际在全球的收入差不多,约是中芯国际在大陆营收中这222亿元的1.6倍。
事实上,之前IC Insights也统计过一份2021年整个中国区域的IC设计企业,找谁代工的数据,当时的数据显示,台积电是中国IC设计企业的首选,其晶圆代工份额达到了57%,而中芯国际的份额只有19%,之后再是华虹、联电、格芯、武汉新芯等。
很明显中国区域的IC设计企业,更愿意找台积电代工,其比例是中芯国际的三倍左右。
这背后当然有台积电工艺更先进的原因,毕竟中芯国际只有14nm,14nm以下的工艺,只有找台积电才行。
但我认为,中国大陆的IC设计企业,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将订单转给本土的企业,比如中芯、华虹等,只要工艺能够替代,就要尽量转单,支持本土企业,除非14nm下的没办法转。
因为只有中芯国际这样的本土企业赚到足够多的钱,才会投入更多的钱来研发,才会推动工艺进步,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