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片机 > typedef
[导读]有个粉丝关于条件编译的问题,程序一直编译报错。我整理了关键的部分,下面代码是头文件中的定义。

粉丝问答

有个粉丝关于条件编译的问题,程序一直编译报错。我整理了关键的部分,下面代码是头文件中的定义。

#ifdef EXTERN  #undef EXTERN #define EXTERN #else #define EXTERN extern #endif EXTERN int a;

报错的内容就是error: unknown type name 'EXTERN,报错的地方是EXTERN int a;

分析

乍一看条件编译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但编译器确实已经报错了,那就只能说确实没有定义?。

首先,用户的意图是想用宏EXTERN代替关键字extern。

针对此模块,要保证EXTERN就是extern,所以需要判断外部是否已经定义了EXTERN。如果已经定义了,则需要取消宏定义后再重新定义。

那这里又有同学问了,如果外部已经定义了EXTERN,为什么还要取消宏定义再重新定义呢,直接用不可以吗?

严格来说是不行的,假设外部有个地方定义了

#define EXTERN const 

那么此时EXTERN就不再是extern了,意义完全变了。这时候又有同学说了,怎么可能会有人把EXTERN定义成const呢,我只能说,我也希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吧...

如果外部没有定义EXTERN会进入else分支,则在本模块直接定义。

看起来都是这么合情合理。

查看预编译文件

上面已经分析了一次,逻辑上好像没问题(指出问题了我还这么继续写下文)。既然分析没有问题,那我们直接去看预处理文件吧,简单写个Demo,头文件不变。

gcc生成预编译命令为gcc -E .\main.c -o main.i参数E代表预编译处理,o代表输出,后面跟一个文件名。代表将源文件预编译处理将处理的结果输出到main.i文件中。

内部定义EXTERN

假设我们在源文件包含头文件之前已经定义了EXTERN,如下:

#include #define EXTERN extern #include"main.h" 

然后对源文件预编译处理并截取关键信息:

# 10 ".\\main.h" int a;
# 4 ".\\main.c" 2 

未定义EXTERN

源文件部分代码,此时没有定义EXTERN。

#include #include"main.h" 

同样对源文件预编译处理并截取关键信息:

# 10 ".\\main.h" extern int a;
# 4 ".\\main.c" 2 

对比

当外部定义了EXTERN时,头文件预编译的结果没有对变量a做extern声明。外部定义了EXTERN时,头文件预编译的结果对变量a做了extern声明。

结果

宏的本质是代码替换,上述对比表明,当外部定义了EXTERN时,在处理EXTERN int a;前EXTERN变成了一个空宏。

那我们再回头看看头文件中的条件编译,如果外部定义了EXTERN则取消宏定义,并重新定义EXTERN,但是在重新定义宏的时候,这里仅仅是定义了EXTERN。并没有指明EXTERN是extern。所以编译总是提示unknown type name 'EXTERN

问题2-宏的处理顺序

问题已经找出来了,但是粉丝现在又有了新的疑问,同一个宏在多个文件是如何处理的?

其实上面的两种测试代码已经能够表明了,因为预编译也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处理的,所以宏的处理过程也是按照先后顺序。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包含main头文件之前定义EXTERN,而不是在包含头文件之后定义EXTERN

延伸问题-宏判断

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一些宏的判断有些分不清楚,不清楚应该在何种场合使用。在此仍然以EXTERN为例吧。

第一种

#define EXTERN 

依稀记得当时刚毕业出来工作,当我第一次看到代码有这种定义的时候,也是挺懵逼的。甚至怀疑是不是写错了?因为我当时认为后面少了数字。为什么是少数字呢,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宏都是下面这种使用方法。

#define VALUE (100) 

第一种方式宏定义仅仅代表定义了这个标识符,而不用关心它具体是什么。

常用的就是在调试模式下定义DEBUG,发布程序的时候将DEBUG关闭。主要是用来打印一些信息,方便程序员调试用的,如下:

#ifdef DEBUG //打印信息 #endif 

第二种

#if EXTERN 

注意这种使用方法,是一个判断语句,跟我们编程用if判断逻辑相同,也就是EXTERN不为0才能成立。

这种用法通常都是在定义宏时直接定义成1,例如:

#define EXTERN (1) 

第三种

#ifdef EXTERN 

这种方式和第二种有区别,这种判断只关注有没有定义,但凡你定义了,不管是什么牛马蛇神,条件都是成立的。

最后

关于宏相关的知识点,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C语言中宏定义的盲区

这篇文章主要也是宏相关的,主要是实际编程中的问题。条件编译报错,可以去查看预处理文件,反向分析。如果你对C理解得比较深,可能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了。

每个人都是从小白过来的,需要时间慢慢沉淀,慢慢也就好了,加油~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链表作为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在程序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掌握链表的高效操作技巧,特别是逆序、合并和循环检测,对于提升算法性能和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操作的C语言实现,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关键字: 链表 C语言

在C/C++多文件编程中,静态变量(static)与全局变量的作用域规则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诸多陷阱。开发者若未能准确理解其链接属性与生命周期,极易引发难以调试的内存错误、竞态条件以及维护灾难。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类变量的作...

关键字: 静态变量 全局变量 C语言

在嵌入式系统和服务器开发中,日志系统是故障排查和运行监控的核心组件。本文基于Linux环境实现一个轻量级C语言日志库,支持DEBUG/INFO/WARN/ERROR四级日志分级,并实现按大小滚动的文件轮转机制。该设计在某...

关键字: C语言 嵌入式系统

在嵌入式系统和底层驱动开发中,C语言因其高效性和可控性成为主流选择,但缺乏原生单元测试支持成为开发痛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宏定义和测试用例管理的轻量级单元测试框架方案,通过自定义断言宏和测试注册机制,实现无需外部依赖的嵌入...

关键字: C语言 嵌入式系统 驱动开发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任务调度算法直接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时间片轮转(Round-Robin, RR)作为一种经典的公平调度算法,通过为每个任务分配固定时间片实现多任务并发执行。本文将...

关键字: 实时操作系统 RTOS C语言

在Linux设备驱动开发中,等待队列(Wait Queue)是实现进程睡眠与唤醒的核心机制,它允许进程在资源不可用时主动放弃CPU,进入可中断睡眠状态,待资源就绪后再被唤醒。本文通过C语言模型解析等待队列的实现原理,结合...

关键字: 驱动开发 C语言 Linux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C语言与汇编的混合编程是优化性能、访问特殊指令或硬件寄存器的关键技术。然而,内联汇编的语法差异和寄存器使用规则常导致难以调试的问题。本文以ARM Cortex-M和x86架构为例,系统梳理内联汇编的核...

关键字: C语言 汇编混合编程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缓冲区溢出攻击长期占据漏洞利用榜首。这种攻击通过向程序缓冲区写入超出其容量的数据,覆盖相邻内存区域(如返回地址),进而实现任意代码执行。本文将深入探讨栈保护机制与安全函数(如snprintf)的集成防御...

关键字: 栈保护 安全函数 C语言

在嵌入式系统和大规模数值计算等性能敏感场景中,程序优化是提升效率的关键环节。gprof作为GNU工具链中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精准定位CPU时间消耗热点。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演示gprof的三个核心使用步骤,帮助开发者快速识别...

关键字: C语言 gprof 热点函数

哈希表作为高效数据检索的核心结构,其性能高度依赖冲突解决策略。本文通过C语言实现对比链地址法与开放寻址法,揭示两种方法在内存占用、查询效率及实现复杂度上的差异,为工程实践提供量化参考。

关键字: 哈希表 链地址法 开放寻址法 C语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