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至10日,2025年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大赛以"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为主题,吸引了全国近百所高校的优秀学子参与角逐。
2025年8月,ITECH艾德克斯正式发布全新IT-EC7800系列可编程交/直流电源,定位2kVA~15kVA中功率测试区间,主打“高密度、高性价比、高适配性”,为电力电子、新能源、工控、教育等行业提供更实用、更优的测试新选择。
在显示技术领域,量子点-LCD耦合技术凭借110% NTSC超广色域与HDR10+动态调光算法的融合,正推动液晶显示向“全色域+真HDR”时代迈进。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源于量子点材料的光物理特性,更依赖背光分区控制算法的精密设计,其核心架构与工程实现已形成完整技术闭环。
在AR/VR设备向“眼镜化”轻量化演进的浪潮中,硅基OLED凭借其5000PPI级超精细显示与毫米级厚度优势,成为近眼显示领域的核心器件。京东方推出的0.39英寸硅基OLED模组,通过晶圆级封装工艺与动态电源管理策略的协同创新,将像素密度提升至5644PPI,功耗降低40%,重新定义了微型显示器的性能边界。
在智能座舱向“第三生活空间”演进的浪潮中,车载显示技术正经历从功能性到沉浸式的范式变革。群创光电推出的全球首款拼接式Micro LED镜面显示器,以86%反射率、115% NTSC色域及低功耗高亮度特性,重新定义了车载显示的交互边界与美学标准。这一突破不仅源于Micro LED材料的物理优势,更依托于精密的镜面架构设计与光学工程创新。
在显示技术迈向“虚实融合”的浪潮中,Micro LED凭借其微米级像素、超高亮度与低功耗特性,正成为突破物理交互边界的核心载体。群创光电在2025年SID展会上推出的“Micro LED浮空珠宝盒”,通过浮动影像技术实现1500尼特亮度与非接触式手势识别,重新定义了显示设备的交互维度与视觉体验。
在超高清显示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钙钛矿纳米晶凭借其荧光效率高、色纯度可调、光谱覆盖可见光全波段等特性,成为突破传统量子点材料色域瓶颈的关键候选。尤其在525nm波段绿光优化领域,其通过离子交换调控与维度工程实现的精准光谱控制,正推动显示产业向Rec.2020国际标准迈进。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车载显示与交互系统正经历从“功能模块”向“情感化智能空间”的跃迁。曲面车载触控一体化技术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载体,通过柔性电容传感层与3D贴合工艺的深度协同,不仅突破了传统平面屏幕的物理限制,更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的沉浸感与安全性。
在AR眼镜的显示技术竞赛中,硅基Micro-OLED凭借其像素密度突破5000 PPI、对比度超200,000:1、响应时间低于1μs的卓越性能,已成为高端AR设备的核心显示方案。然而,亮度衰减、寿命短板和功耗控制仍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行业正通过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和算法升级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超高清显示技术领域,色域覆盖范围已成为衡量显示器件性能的核心指标。传统LCD屏幕色域普遍停留在72% NTSC水平,而量子点材料凭借其独特的量子限域效应,正推动显示技术突破物理极限,实现BT.2020标准下90%以上人眼可辨色彩的精准还原。
在Linux系统安全加固中,SELinux通过强制访问控制(MAC)机制有效防范了零日漏洞攻击,但其严格的策略规则常导致服务启动失败或文件访问拒绝。本文将通过三个典型场景,演示如何使用semanage和chcon工具精准修复SELinux上下文冲突,避免因策略误配置引发的安全风险。
在Linux系统性能优化中,内存管理与网络连接处理是两大核心领域。vm.swappiness与net.core.somaxconn作为关键内核参数,直接影响系统在高负载场景下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本文通过实战案例解析这两个参数的优化策略,并提供可落地的配置方案。
在自动驾驶的 “驾驶技能” 里,横向控制算法就像司机的双手 —— 它决定车辆能否精准沿着规划好的路线行驶。而在众多横向控制算法中,纯跟踪算法(PurePursuit)凭借 “简单好用” 的特质,成为低速场景(比如园区物流车、自动泊车)的首选方案。人类开车时,从不会死盯着车头,而是会看向前方几十米的目标点,然后自然转动方向盘对准它。纯跟踪算法的核心逻辑,就是把这个过程 “数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