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性制造“神经元”,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在智能产线的协同应用

    柔性制造系统(FMS)正从单一设备的自动化向全产线协同进化。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作为智能产线的“神经元”,通过分层架构与协议融合,构建起覆盖感知、控制、决策的全域网络。这种协同不仅解决了传统制造中“信息孤岛”与“实时性差”的痛点,更催生出“数据驱动生产”的新范式。

  • 平安城市大脑,大数据与AI算法如何实现城市风险预测与应急响应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复杂、灾害风险多样。平安城市大脑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中枢,通过大数据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全域的风险预测与应急响应体系,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超级大脑”。这一技术架构不仅重塑了城市治理模式,更在灾害预警、公共安全、资源调度等领域展现出颠覆性效能。

  • 锂电设备“心脏”,卷绕机与叠片机核心配件的技术迭代与降本路径

    在锂电产业迈向TWh时代的进程中,设备作为产能扩张的核心载体,其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卷绕机与叠片机作为电芯制造的“心脏”,其核心配件的技术突破正深刻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及生产效率。本文从机械精度、电气控制、材料创新三大维度,解析两大设备的技术演进路径,并揭示其降本增效的核心逻辑。

  • 从“功能堆叠”到“体验共生”,智能座舱的架构重构与算力革命

    智能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正经历从“功能堆叠”到“体验共生”的范式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涉及硬件架构的迭代升级,更依赖算力革命与算法创新,推动人机交互从工具化操作向情感化共生演进。

  • 传感网核心技术解析,从ZigBee到LoRa,低功耗广域网的演进之路

    传感网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支柱,其发展历程映射了从短距离通信到广域覆盖的技术跃迁。自2003年ZigBee协议问世以来,传感网技术经历了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范式转变,而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的崛起,更推动了传感网在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演进逻辑三个维度,解析传感网核心技术从ZigBee到LoRa的演进路径。

    通信技术
    2025-04-07
    Zigbee LoRa
  • 城市物联网安全,平安城市中LoRaNB-IoT设备的防护策略

    在平安城市建设中,LoRa与NB-IoT技术凭借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等特性,成为城市物联网(IoT)设备的主流通信方案。据统计,2024年我国城市级物联网设备部署量已突破10亿台,其中LoRa与NB-IoT设备占比超过60%。然而,随着设备数量的激增,安全风险也随之暴露——某省会城市曾发生因LoRa网关被劫持导致3000余台路灯控制器集体失控的事件,暴露出城市物联网安全防护的脆弱性。本文将结合技术原理与实战案例,剖析LoRa/NB-IoT设备在平安城市中的安全威胁,并提出分层防护策略。

  • 超高清视频监控,8K技术如何破解平安城市“最后一公里”盲区

    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城市角落的监控盲区始终是治安防控的痛点。背街小巷、偏远乡村、无电区域等“最后一公里”场景,因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复杂,传统监控设备难以覆盖。随着8K超高清视频技术的突破,这一难题正被逐步破解。8K技术凭借7680×4320像素的超高分辨率、100dB动态范围、宽色域等特性,为平安城市提供了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的跨越式解决方案。

  • ULIEC标准下的LED驱动器认证,安规与电磁兼容性设计指南

    在LED照明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驱动器的安全性与电磁兼容性(EMC)已成为产品合规性的核心指标。U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体系通过严格的测试规范与认证流程,为全球市场树立了技术门槛。本文结合UL8750、UL1310、IEC 61347等标准,从安规设计、EMC测试、认证流程三个维度,为工程师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电源
    2025-04-07
    LED ULIEC标准
  • 边缘计算赋能传感网,如何实现数据本地化处理与实时响应

    在物联网(IoT)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中,传感网作为数据采集的“神经末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数以亿计的传感器每秒产生PB级数据,传统云计算模式因网络时延、带宽瓶颈及数据隐私风险,难以满足工业控制、智能交通等场景对实时性与安全性的苛刻要求。边缘计算凭借其“数据本地化处理、低时延响应、隐私保护”的核心优势,成为破解传感网困局的关键技术。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实践案例三个维度,解析边缘计算如何重塑传感网的数据处理范式。

  • WAPI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提升设备接入安全性与效率

    在智能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场景的无线通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巡检机器人、移动作业终端、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的接入,对网络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自主研发的WAPI(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技术,凭借其双向认证机制、国产密码算法及灵活的组网能力,成为智能电网无线通信的优选方案。

  • SiC MOSFET驱动设计,LED照明系统中的效率与散热协同优化

    在LED照明技术持续演进的背景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成为制约系统效率与可靠性的核心因素。碳化硅(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凭借其高开关频率、低导通损耗与高温稳定性,逐渐成为LED驱动电路的首选方案。然而,SiC MOSFET的驱动设计需在效率提升与散热管理之间寻求动态平衡,这一过程涉及驱动电路拓扑、材料选择、封装工艺及控制策略的多维度协同优化。

    电源
    2025-04-07
    LED SiC
  • LED驱动器如何通过传导与辐射干扰测试

    LED驱动器作为LED照明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照明系统的表现。在现代电子设备日益密集的环境中,电磁兼容性(EMC)成为衡量LED驱动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确保LED驱动器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传导与辐射干扰测试成为了其研发与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IEEE 802.15.4标准演进,传感网协议如何适应低功耗需求

    IEEE 802.15.4标准自2003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成为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领域的关键技术基石,尤其在物联网(IoT)与无线传感网络(WSN)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标准通过定义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的规范,为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设备通信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随着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变化,IEEE 802.15.4标准持续迭代,其核心目标始终围绕如何优化传感网协议以适应低功耗需求。

  • AI芯片赋能智能汽车,算力革命如何重塑出行体验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而在这场变革中,AI芯片作为智能汽车的“大脑”,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算力革命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智能汽车的性能与功能,更深刻地重塑了我们的出行体验。

  • AIoT时代的传感网,AI算法如何提升传感器数据价值

    在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传感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各个行业的运作模式。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的数据如潮水般涌来,如何高效、精准地挖掘这些数据背后的价值,成为了推动AIoT应用落地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AI算法的融入为传感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价值。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