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实现快速智能化——涂鸦智能IoT开发板评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杭州涂鸦科技推出智能IoT开发平台,号称一天之内实现快速智能化。公司现已推出多项基于云服务的智能产品,包括爱相机、WiFi SD卡及涂鸦智能等产品。本次评测将对涂鸦智能IoT开发板进行简单介绍,体验其提供的快速化云平台服务。
本次评测产品型号为TYDE 3.0涂鸦智能IoT开发板,可供用户快速体验涂鸦提供的智能云服务。
图1 包装
TYDE 3.0产品外包装设计非常简洁。纯白包装盒,是否预示着等你来涂鸦?包装盒上印有tuya及涂鸦智能等文字标识,另在红色的涂鸦logo上还有一个WiFi信号图样,表明这是一块WiFi开发板。
图2 开发板全家福
打开TYDE 3.0包装盒,内有使用手册一份,TYDE 3.0涂鸦开发板一块,Micro USB数据线一根及用于安装在开发板上的配套螺丝等备件。包装盒内使用了镂空的防震泡沫保护开发板,防止运输过程中对设备的磕碰,考虑得比较周到。
图3 开发板与用户手册
拆开TYDE 3.0开发板的防静电包装袋,看到开发板上最醒目的就是WiFi模块,型号为TYWE1S,这是涂鸦自行研发的WiFi模块,内部使用的是ESP8266的芯。
图4 开发板正面照
除了包含WiFi模块之外,TYDE 3.0开发板上还包含一个STM32F103C8T6芯片,可以对它编程使之与WiFi模块通信,从而控制WiFi模块,实现用户定制功能。开发板上引出了3种类型的烧录接口,实现固件的下载。其它的一些接口或设备还包括LED灯、RGB三色LED灯、用户按键及引出的GPIO接口。关键的设备或接口还特意使用中文予以标注。开发板布局看上去简明、清晰,元器件排列合理。只是按键按起来手感略显生硬。
图5 开发板背面照
TYDE 3.0开发板背面没有使用元器件,有点浪费了。
图6 WiFi模块特写
来张WiFi模块的特写,呃,似乎焊接的时候有点歪,另外可以看到好几个元件的焊点也有点拖沓的感觉。
图7 开发板图赏
图8 开发板图赏
再来两张美图赏析,感觉是真的不错,好板,好图。
接下来准备TYDE 3.0上电体验。
使用包装盒内提供的Micro USB来给开发板上电,LED1点亮,电源指示灯LED4也点亮,表明供电正常。开发板出厂时已烧录好固件,通过简单的配置,即可体验远程无线控制的功能。按官方手册上的说明书一步一步来操作。
首先要准备一个无线热点,将其SSID设置为tuya_mdev_test,这个热点的功能是供开发板上电自检,检测WiFi功能是否正常。基本步骤如下
1. 使用手机热点或者路由器,设置一个SSID为“tuya_mdev_test”的Wi-Fi信号;
2. 等待几秒钟指示灯LED1亮起(长亮或快闪或慢闪都可以);
3. 长按按键2 三秒钟以上松开,此时“16RGB彩灯”会依次显示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然后TYWE1S模块进入Wi-Fi功能测试,等待3-5秒后,Wi-Fi模块的Wi-Fi功能测试完毕。此时的“16 RGB彩灯”显示颜色应该为绿色,表明自检正常。
4. RGB彩灯为绿色时,按下按键1,RGB彩灯变成白色;再次按按键1,RGB彩灯关闭。
5. 开发板自测完成,可以使用下载并注册了“涂鸦智能”App的手机即可进行配网操作
这里有个小插曲,随开发板上附送的用户手册里说第3步应长按”WiFi复位键“5秒钟,所以第一次上电的时候愣是按了半天的按键,也没有配置出来。直到从网上下载PDF版的用户手册才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就是扫描二维码下载APP来进行配置了。这里又有一个小插曲
图9 涂鸦APP
点击安装,然后,然后就出了一个提示信息
图10 乱了
呃,这是闹的哪一出?不过用浏览器打开然后下载APP就没问题了,虚惊一场。
启动APP,接下来要在APP里添加设备信息。
图11 APP启动后的界面
现在APP里还没有添加任何设备,点击”我的设备“右边的+号,添加设备
图12 添加设备[!--empirenews.page--]
在设备类型里选择其它,
图13 准备好硬件,等待APP发现
确保WiFi指示灯处于快闪状态,然后点击下一步
图14 为开发板设置路由器
为TYDE 3.0涂鸦开发板提供连接路由器的信息,如果配置成功的话,以后开发板就会记住该配置信息,不需要再次配置。
图15 连接路由器
连接过程,这里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一点,大约几秒到20秒之间
图16 配置完成
现在看到添加设备成功,点击完成按钮,完成配置过程。
图17 RGB LED演示
点击刚才添加好的设备,这里只实现了控制TYDE 3.0开发板上的RGB三色LED灯的开关,点击就会打开LED灯,再次点击关闭指示灯。
图18 LED灯的其它几种控制模式
除了默认的开关模式,APP还提供了几种点灯的模式,一种是使用PWM技术实现的彩光模式,还有情景模式及定时模式等。
图19 彩灯控制模式
图20 场景控制模式
小结来说,上电体验过程还是比较容易的,除了中间由于文档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小插曲外,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整个控制过程中,没有出现不稳定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良好。不过在切换RGB三色灯的不同显示颜色过程中发现,每次切换到另一种颜色时,LED灯均会有闪烁的情况出现,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应该是代码设计存在BUG,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这些都是系统出厂时设定的工作模式,如果用户需要创建自己的控制点,则需要借助官方提供的一系列帮助,以达到快速创建产品的目的。
图21 开发者模式
打开官方的开发者网站,注册一个用户账户。进入创建产品的页面,根据官方的提示,创建一个产品只需要3个步骤。选择产品模板,定义产品功能,然后完善产品信息就OK了,确实很简单!不过这都是基于涂鸦提供的底层API接口。
图22 选择应用模板
这里我们选择照明功能,通过这个模块来控制开发板上的LED灯。官方模板提供了丰富的选项,几乎涵盖了常用产品的功能。如果碰到产品模块里没有提供的功能,还可以自定义产品类型来完成产品设计。
图23 设置产品功能
接下来选择产品的功能,比如对于一个照明产品来说,有开/关操作,亮度调整及各种应用模式等,将这些物理特性定义成具体的数据类型,设置它们的值的范围等;还有参数是否可以上传或下传等功能,只需要通过鼠标点击来选择即可,一方面很直观,二者设置也更全面。
图24 完善产品信息
接下为产品指定一个名称及其它相关补充信息,以便将产品分类并管理。至此,一个产品的设计过程就完成了。
接下来,后台服务为该产品生成一些文档及相关的配置,开发者需要下载这些配置信息集成到自己的代码当中。以实现与物理产品的具体对接,最终实现完整的产品。
图25 应用的二维码
在用户设计好产品参数后,后台服务会生成一个用户应用,为了将该应用集成到APP中,使用APP来扫描后台服务生成的二维码,就会在APP中添加一个新的应用。
图26 新的应用已就绪
新的应用已经添加到APP中,不过此时还不能实现真正的控制,因为应用与设备还没有实现软、硬件的对接。不过此时已经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来查看具体的数据交互了。
[!--empirenews.page--]
图27 下载相关的配置及代码
这些是后台生成的软件与硬件的接口,主要包括产品通信协议、MCU SDK及功能点调试文件。其中产品通信协议主要负责通过串口与WiFi通信,接收及上报数据信息;SDK程序提供了具体的MCU程序,还有用户的产品标识码,每一个应用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区分不同的应用;最后还有一个功能点调试文件,这是一个JSON格式文件,封装了功能点的一些关键参数,以便准确的解析数据格式。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整个通信过程及相关参数的设置,官方提供了一个DEMO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该程序进行适当的修改,如更改产品标识符,指定数据处理方式等。
图28 生成的协议文件
如上图所示,这是后台服务为我们创建的应用生成的SDK代码,注意其中就有PRODUCT_KEY一项,具体开发的时候要使用自己的PRODUCT_KEY替换该字符串。SDK及DEMO中的代码均有详细的注释,用户阅读代码并根据自己设置的参数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为了方便用户调试代码,官方还提供了一个串口调试程序,用来代替真实的网络通信。这样的话,实际的通信过程被简化了。一旦串口调试没有问题,就可以将代码集成并下载到STM32 MCU上实现真正的无线通信。
图29 串口调试助手
上面是串口调试助手通信过程中的一个画面,从通信过程给出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到,通信失败的原因是设备处于离线状态!使用串口调试助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30 新的应用
由于我们新建的应用是基于模板设置,实际上就是APP中演示功能的一个克隆,所以在界面上看起来并无差别,只是应用的标题换成了我们创建的功能的名称而已!
至此,一个完全由用户自己创建的新的应用就完成了!从功能的设计到代码的实现,还有最终的软、硬件的对接,最终达到快速建立产品原型的目的。最后上一段main函数的代码,体会设备工作流程
图31 主要的功能逻辑
总结来说,TYDE 3.0涂鸦开发板实际上是一款非常接近产品原型的开发板。WiFi芯片使用了目前非常具有性价比的ESP8266,涂鸦科技对产品进行了很好包装。开发板本身提供了足够的接口供用户体验,如LED灯,GPIO接口;软件上基于云端的产品配置模式,极大的简化了开发流程,我觉得后台生成的针对具体应用的代码,结构清晰,逻辑上也比较易于理解,可见开发人员是花了大力气的。另外除了WiFi模块,还集成了STM32 MCU,比之单纯的ESP8266应用,虽则成本提高了,但灵活性无疑更强大,再结合串口调试程序,可以很快的实现需要的功能。
也许是产品频率升级迭代的原因,部分文档的更新并未及时更新,特别是随开发板一起提供的纸质用户手册居然还有错误,有点小小的遗憾。
参考资源:
本文系21ic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