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待遇还要有"面子"烟台大学生求职很纠结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寒假,鲁东大学大四学生小吴前往开发区某企业做了一回技术工人,“其实工作并不算累,而且一个月就挣了2000多元。为帮助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机遇,烟台大学和山东工商学院为此专门开办了多场专场招聘会,并针对考研学生“突击”开讲座,让他们尽快了解就业形势和流程。
随着驻烟高校的陆续开学,大学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但是对于已完成大部分课程大四毕业生而言,这学期最重要的课程则是“找工作”。为了在“就业”这门课上不挂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从年后就一直四处赶场求职。然而记者27日走访发现,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依然是个“老大难”。
现状: “我的要求这么低,为何还这样难?”
对于大四学生而言,“找工作”则是头等大事。烟台大学的大四学生程薇薇就是其中之一,二月刚过完年,程薇薇就辗转各地参加了好几场招聘会。“找工作时间越长,条件也越来越低,但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
程薇薇告诉记者,她曾想应聘烟台某食品公司的会计岗位,月薪仅为1500元。虽然工资待遇不高,但招聘要求却不低,不仅要求有会计证,年龄在25岁至35岁,大专以上学历,还要有两年的从业经验,光是最后一条就把程薇薇挡在了门外。看到招聘单位给出的“寒酸”薪水,程薇薇感叹道,“现在找个全职保姆,月薪基本都在4000以上。就这样的月薪1500元的工作投了简历还没能应聘上,我都参加十多场招聘会了,到现在也没找到一家合适的。”
“今年的招聘会我都去了,看到招聘岗位确实不少,但自己觉得满意的却很少,只要算不错的单位面前总站满了人。”烟台大学的陈宇如调侃道,找工作简直和找对象一样,“愿意要自己的单位我看不上,看得上的单位又不要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正在求职路上奔波的毕业生情绪低落,纷纷表示“很累,很迷惘,我们的要求也不算高,为什么找个合适的工作这么难?”
剖析:不怕工作条件苦, 最怕没“面子”
明明到处在喊“用工荒”,为啥大学生就业依然这样难?鲁东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纪淑波认为,大学生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理想工作,而理想工作所涵盖的并不仅限于工资。
“90%的学生不愿意从事酒店管理类的服务业,别说是家政或者一线工人了。”纪淑波认为,学生不愿意去一线工作,并不像社会上说的那样是因为缺乏吃苦精神,而是传统就业观念在作祟。据介绍,11月底,鲁东大学开办了勤工助学家政技能培训班,245名学生参加并获得了山东省内通用的家政服务岗位合格证,包括保洁工作、护理病人、烹饪、礼仪各方面,报名参加的学生很多,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把这当成是勤工俭学的手段,而非一份专职工作。
今年寒假,鲁东大学大四学生小吴前往开发区某企业做了一回技术工人,“其实工作并不算累,而且一个月就挣了2000多元。”小吴说,“工资待遇虽然好,但我不可能留在那工作,周围的同事都是中专生,我要是去那里工作的话,这四年大学不就白上了吗?”
采访中,记者从一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了解到,现在的大学生除了注重工资和发展空间外,还注重岗位的名称。“某某酒店没人应聘,但改成某某集团,人就多了;招‘技术工’,没人问津,改成招‘储备干部’的话,就会有很多大学生投简历。其实工作是一样的,都是从底层干起。”该工作人员说:“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招聘‘储备干部’了,其中有不少企业就是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打着幌子来招一线工作人员的。”
高校:三月又迎求职高峰 多管齐下助就业
随着三月初考研成绩和各大高校分数线的相继出炉,一大部分沦为“炮灰”的“考研党”也不得不开始着手找工作。与很多自觉考研无望的同学相似,虽然考研成绩和报考学校的分数线尚没揭晓,可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的叶同学已经忙着在烟台、青岛等地参加招聘会了。叶同学告诉记者,光是他们班考研的同学,最近几乎都忙着找工作去了。
面对三、四月这又一毕业生求职高峰,烟台各大高校也是做足了工作,尽力帮助学生们找工作。“寒假前烟大毕业生仅有7%的签约,年后3、4月才是签约高峰期,至少一半以上毕业生能敲定工作,所以这两个月对我们就业中心以及学校而言非常关键。”烟大就业指导中心杜主任如是说。
为帮助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机遇,烟台大学和山东工商学院为此专门开办了多场专场招聘会,并针对考研学生“突击”开讲座,让他们尽快了解就业形势和流程。
鲁东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纪淑波介绍,除了每周举办至少1次专场招聘会,3月20号鲁东大学将迎来一场由省教育厅举办的大规模招聘会,届时会有500多家企业前来招揽人才,到时烟台各大高校学生均可前往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