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AMD王启尚:多核CPU已经走到尽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四年前,一场围绕CPU和GPU取代与被取代的“口水大战”在互联网上爆发,双方背后的支持者均声称自己将取代对方,成为芯片界的未来。四年后的今天,若你碰巧再度回想起这段论战,或许会对争议本身存在的必要性有了新的理解。
6月19日,AMD在北京推出了新一代APU加速处理器,并对其主打的异构计算和软件应用生态进行深度延伸。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AMD全球副总裁王启尚先生,并就新款加速处理器性能优势、异构系统架构未来发展趋势、APU软件生态链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受访人履历
王启尚原为ATI于2000年所收购的公司ArtX团队中的一员。在服务ArtX期间,他曾负责任天堂Game Cube游戏系统计划;在此之前,他曾在美国硅图公司(SGI, Silicon Graphics)和艾萨华科技(LSI Logic)担任过多项技术及设计管理职务。
▲王启尚现任AMD产品研发部晶片设计全球副总裁
王启尚现任AMD产品研发部晶片设计全球副总裁,负责管理桌面平台及笔记本平台的硬件开发,包括AMD Radeon GPU、Fusion APU、服务器产品家族等。带领的团队分布在四个国家的七个晶片设计中心,业务涵盖前端逻辑设计及验证,晶片整合,实体设计,计划管理,及后硅 (post silicon) 验证。
CPU是跑车 GPU是客车 各取所长
CPU和GPU是很不一样的东西。CPU像开跑车,速度很快,但一次最多坐4个人;GPU则像大客车,一次可以载四五十人,跑得相对更慢,但是到终点的话可以很多事情一次性做完。这两种很不一样的交通工具,怎么样能够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APU的策略与目的。
将CPU与GPU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整合起来,过程十分困难。大家知道GPU最初是为游戏应用而设计的,如何让它具备通用计算能力就成了第一个难点;其次,当把CPU与GPU放在同一个芯片上,CPU与GPU如何保持快速沟通则成为第二大难题。对此,AMD做出相当的努力来保证CPU与GPU的协同。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APU及其异构系统架构是非常大的突破,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做出了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去思考性能与功能怎样平衡,以如何实现平衡等。
支持APU加速的软件已多达百余款
现在大家都在强调用户体验,对用户来说,他们关心产品带来的感受多于背后的技术,这很正常。因此为了加快APU加速应用的范围与力度,AMD组建了一个专属团队,负责与软件开发商接洽,提供技术支援甚至提供创作基金。任何开发商若有什么好主意均可向AMD申请协助,就像今天已支持APU加速计算的软件已有100多款,每一款应用软件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小故事。
随着OpenCL和异构系统日趋程序,未来用APU与CPU在可编程的兼容角度已没有太大差别,而异构系统能大幅简化开发者的工作,让他们将精力放在创意上,而不是花大量时间考虑这部分应交给CPU还是GPU。
APU图形性能不比独显差
除了软件生态链更趋成熟外,APU的图形性能也越来越强。以我们今天发布的第二代APU产品为例,其内置的GPU都可以达到终端独立显卡的效果,随着在软件方面成熟度的提升,在APU本身内置GPU性能提升都能帮助效能方面的提升。
多核CPU已到尽头
创新是硬件厂商发展的唯一出路,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而发展到今天,很明显多核CPU已走到尽头,核心数量与性能提升在很多应用中已不再成正比(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应用软件中,CPU核心数量的翻倍并不能给应用带来加速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异构架构是必然的趋势,如果大家都能进入这个架构,一方面是竞争公平,另一方面更能刺激软件开发商做出更好的软件,对消费者更有价值。
APU整体性能胜过竞争对手
来说说产品定价和定位。其实在市场部看来,对一款产品的定价和定位并非AMD或Intel说了算,而是用户说了算。简单地讲,目前我们与友商的产品定位对比,大致为A6对i3、A8对i5,市场上绝大多数笔记本的定价亦是如此。
但从性价比来看,我们认为APU的整体性能胜于竞争对手。因为APU的异构生态系统在启动加速后,整体性能要比单纯的CPU或GPU性能强得多。
另外,很多人不会拿笔记本玩游戏,或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玩游戏,此时APU强大的图形性能也不会浪费,许多新的软件应用也能通过GPU通用运算加速。就拿苹果来说,它旗下的Mac OS很早就实现了GPU加速,而Mac OS上的很多应用程序也都支持GPU加速,这就是为什么苹果软件的应用体验那么好的一大原因。
性价比不等于低价
本质而言,性价比不是坏事,但性价比不等同于便宜。例如AMD的A8系列通常定位在四、五千元的机型中,很超值但算不上便宜。AMD不会以低价的幌子吸引客户,而是一如既往的在相同价位下提供性能更好、应用更优的性价比更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