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芯闻号 > 充电吧
[导读]无线充电技术最大的制约在于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磁波,这个电磁波的辐射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这也是需要继续探索克服的问题。

无线充电技术最大的制约在于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磁波,这个电磁波的辐射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这也是需要继续探索克服的问题。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杜克大学普拉特工程学院的两位学生发明了一种可以将手机WiFi信号转化成电流的新技术,有望在未来彻底取代手机充电器。此外,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目前正与诺基亚合作,希望共同研究利用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所产生的电压极不稳定的电流来为移动设备充电。那么,手机无线充电是不是指日可待了?

新型充电技术多为鸡肋

我们所期待的无线充电,可能真的就像蓝牙、WiFi一样,走到哪就可以充到哪,从根本上杜绝充电器和移动电源。但是,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却很难使这一“梦想”普及,衍生出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的新型充电技术。

目前,手机太阳能充电器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充电产品,价格多在一百到两百元不等。充电器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存储在蓄电池里面,调节电压从3.7伏到6伏,可以对MP3、MP4、iPad、数码相机和手机等产品充电。而专门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则是直接将太阳能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存储在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内置电池里,在需要对手机充电时,太阳能手机充电器里的蓄电池将电能输出,对手机进行充电。

但是,太阳能充电器也有很多缺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告诉记者,利用太阳能充电确实很容易实现又环保,但电量转换效率非常低,充电速度慢是它最大的鸡肋,仅适用于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临时救急。而且,太阳能充电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脱离充电器,还是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太阳能转换器。

此外,姜克隽介绍,手摇、纳米充电等也适用于没有电源线的时候充电,但是手摇的频率以及通过纳米摩擦产生的小输出率的电量也很难充满手机。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张洪欣教授也认为,太阳能以及手摇充电虽然很可行,但是手摇充电和太阳能充电与目前的技术有关,现在还达不到市场化的要求,即电量不好保证,很难获得市场。

看来,这些新型的充电技术看起来很潮,实际应用起来并不是很顺手,相较于用户彻底摆脱充电线的需求还相差甚远,它们始终不能代替用户对无线充电的需求。新型充电技术多为鸡肋,用户对手机无线充电时代的到来愈发期待。

充电革命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一种可以在空气中传导电流的技术,这意味着,在一台需要充电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和放电器之间,不需要任何物理接触。这种技术依靠磁场传导,科学家相信,该技术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大规模运用。

一年前,连混合动力车都可以无线充电。有日本科学家展示了对混合动力车进行无线充电的新技术:一辆日产混合动力车,停在距离充电柱几米远的地方,借助电磁场导电,很快充上了电。虽然距离很近,但都给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普及带来了一丝希望。

目前,无线充电的技术大多借助了无形的磁场来传输电流,首先就是通过手机来普及的。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还确实存在一种Qi标准无线充电器,而且淘宝上销售这类产品的商家已经超过2万。

Qi便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进行输电的一项技术,这种充电器对手机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手机电池上必须有无线触点,然后在电池无线触点上吸附一个纸张薄厚的无线接收端,再将Qi无线充电器紧贴于无线接收端后面,就像把手机放在一个“电磁炉”上,便可以给手机充电了。如果是苹果手机这种电池不能拆卸的手机,就要在手机外面套一个无线接收端手机壳,手机壳要与手机充电接口相连,才可以实现无线充电。

据介绍,Qi现阶段的设计目的是为5W以下的电子产品提供无线电力供应,供电效率已有70%左右,相较常用的直流电源适配器72%的平均效率相差不远。但是,此款产品鸡肋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摆脱充电器的束缚,还必须将手机紧贴充电器,相较于有线充电,更不利于边充电边使用手机。

其实,Qi无线充电器的出现已经向无线充电革命迈进了一大步,可能百年之后它会被誉为无线充电技术的前身,Qi充电技术所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是目前最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的一种,虽限制不少,但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也是目前最成熟的技术。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无线充电成为各大手机制造商志在必夺的蛋糕。据统计,在年初诺基亚Lumia920、三星GalaxyS系列、谷歌Nexus4、HTC8X等都已上市且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机,它们都可以通过感应无线充电器充电。

但是如果想要不把手机放在“电磁炉”上,电磁感应充电技术恐怕要彻底革新。目前已知的其他技术有磁共振充电技术,可以让支持该技术的设备能够放在离电源最多几英尺开外的地方进行充电。磁共振充电基于与磁感应同样的发射器技术,但是它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输电。但是目前这项技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无线充电还需继续探索

有网友认为:“无线的方式除了方便一点似乎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如果列一张单子的话估计还是缺点更多,比如电磁损耗之类的。”确实,无线充电的今天,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杨旭东教授曾经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研究了无线充电技术,该团队负责人表示,电磁感应是目前最普遍的充电方式,得到的电量也较为充裕,足够手机使用。而目前正在进一步研发的是磁共振技术,当然还没有到成熟的阶段。不论是哪一种方式,最大的制约都在于无线充电技术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电磁波,这个电磁波的辐射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这也是需要继续探索克服的问题。

如何从接触式的电磁感应充电成功升级为远距离的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确实是个需要挑战的地方。就手机利用电磁感应进行无线充电这一相对成熟的方式来说,目前尚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并且无线充电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尚待解决。比如充电效率偏低、充电距离非常短、研发资金的不足等。

在将来,无线充电技术不仅仅要利用在手机上,随着纯电动汽车的不断推广与发展需求,为汽车无线充电也会成为无线充电技术发展和普及的方向。相机、音响、台灯等家用电器也可能都不再需要电源线,无线充电真的会像蓝牙、WiFi一样普及。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一个兼容AirFuel 和 Qi两大无线充电标准的无线充电 (WPT) 天线配置和有源整流电路,并用Cadence Virtuoso 仿真工具评测了天线配置的性能,电路仿真所用的线圈参数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线...

关键字: 无线充电 天线 有源整流系统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关键字: 无线充电 大功率 磁场共振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

关键字: 电动车 无线充电 PFC

手机的无线充电原理是:充电底座负责将电流变成磁场,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在手机的后盖下有一个线圈。

关键字: 手机 无线充电 磁场

我们这里说的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是指为高压动力电池进行补能的大功率充电方式,这在新能源行业内已经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了,也前前后后发展了很多年了,一直是不温不火,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

关键字: 电动车 无线充电 充电

电磁感应:在无线充电系统中,通常由一个发射线圈和一个接收线圈组成。发射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

关键字: 无线充电 电磁感应 充电

有线充电的劣势在于:同时充电的汽车数目有限,户外有线充电桩易受到侵害,占地也比较大。

关键字: 无线充电 户外有线 充电桩

当两个线圈靠近并处于同一频率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磁场共振,形成一个能量传输通道,从而将电能从充电基座无线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 电能

充电效率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通常只有有线充电器的50%~70%,这意味着无线充电的速度比有线充电慢。

关键字: 无线 充电器 无线充电

在电磁学领域,楞次定律(Lenz's Law)是揭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规律的核心法则之一。这一理论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于1834年提出,作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重要补充,它不仅为电磁学原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字: 楞次定律 电磁感应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