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十多年一直处于与时间赛跑的状态。移动通信,十年一代。但对处于全面追赶的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来说,这个时间被大大压缩了。2009年3G发牌照、2013年年底4G发牌照、2019年年中5G发牌照,十年中,3G、4G、5G先后发牌商用。
“根据定位,故障点应在2号和3号环网柜间的电缆线路上。请立即派人检查现场设备。”2月20日,眉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配网调度班员工黄雷根据5G配网差动保护装置传回的电气量比对信息,确认了10千伏金岛线出现故障的位置,并向运检人员发出相关指令。眉山电网是川西水电汇集送至成都负荷中心的重要枢纽,随着水电、风电、光伏电源等多种新能源分散性地接入国家电网,配电网络的稳定性受到考验。
2022年6月6日,在5G发牌三周年之际,中国移动召开 “5G-Advanced双链融合产业创新成果发布会”,携手华为等产业伙伴发布 5G-Advanced 业界首批端到端产业样板以及《5G-Advanced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白皮书》,标志着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5G-Advanced迈入产业构建阶段,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之前,中国向3GPP提供了8700多份文稿,占整个文稿数的32%,而如今,中国牵头的5G标准化项目占到了40%。
6月8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淄博市深化交通执法信息化赋能及“智慧+”推广活动新闻发布会,淄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宋敏,就深化交通执法信息化赋能及“智慧+”推广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作为具有“智慧交通”鲜明特色的省级交通科研单位,湘交科从1999年开始进入机电交安行业,先后承接114条高速公路的120多个公路机电工程和交安施工项目,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伴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行业应用逐渐走向深度化、综合化。随着我国智慧交通的市场潜力被不断挖掘,交通领域对数据可视化、信息化有着强烈的需求,全息路网系统作为智能交通产品中的重要应用,其需求也将随着智慧交通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增长。也就是说,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一体化、数字化的智慧交通是必然趋势。
远程教育科技山东有限公司:5G出牌三年来,在我国5G坚持不懈适当超前的、建用多管齐下标准,不但得到了令人瞩目的造就,并且顺利地为在我国信息内容通讯业发展趋势蹚出了一条新路。现如今,中国已经推动全世界5G产业发展的浪潮,这是以1G到5G30很多年来移动通信技术有史以来的初次。回望过去,在我国5G的领跑有很多工作经验非常值得汇总;展望未来,大家更要保持定力和方位,完成由5G到5.5G的维持领跑乃至更为宽广的总体目标。
据我所知,我们现在实现公路智能规划,把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RSU等等设备全都部署到路面上,成本大概是每公里500-1000万,1000公里就是5-10个亿。在无人驾驶运行初期,如果只有100辆、200辆无人车运行,均摊成本就会非常高。但如果既服务于无人驾驶,又服务于有人驾驶,任何一条1000公里的高速路,一天的通勤量是几万辆车,平摊下来,成本就低许多。
丹东作为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毗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拥有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通过水域直接联通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对外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对交通运输管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丹东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一座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600余万人,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因受限于东西狭长的特殊地貌,交通运输压力极大。
在智慧交通一块,毛国强同时站在了学术与产业的两边。一方面,他担任西电智慧交通研究院的院长,从学术科研攻关;另一方面,他创立了深圳市戴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无线定位技术、传感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提供智慧公路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传统的方式是以车为中心,如拓宽道路。但事实是,深圳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拥堵情况可能在道路拓宽后3-6个月得到缓解,6个月后,问题仍将出现。
交通的宗旨,第一是效率,人是要从A—B去,任何的东西也都是一样的,A—B去所谓第一个讲究的是效率的问题,第二个是安全的问题,因为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去就一定会有可能潜在的碰撞风险,涉及到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所以一定要安全第一。第三个实际上是一个节能减排的问题,因为是需要能量推动的,而能量是通过一种形态转化成另外一个形态的,转化的过程当中肯定会涉及到能量的效率问题,还有一些转化的排放问题,所以今天讲新能源特别的意义就在这里,需要更好的、更环保的、更节能的一个能源的来源,所以这是低碳。最后一个是便利和舒适以及扩展的车生活。
从2020年起,“双碳”这个词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中国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国家层面到街头巷陌,从专家学者到普通股民,关于它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说它是机遇,也有人说它是一个大挑战,当然大部分人还处于吃瓜群众阶段,对这个词也仅仅限于耳熟。
道路交通的“智慧大脑”你见过吗?近年来,以智能网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应用于道路交通领域,道路逐步具备了分析能力,变得越来越“聪明”,满足了人们对于安全便捷、高质量出行的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