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国庆期间,全国各地很多人都选择了自驾游出行。小编认为,让他们令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估计不是参观的美丽景色,而是被堵成了车水马龙的高速路吧。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消费行为的转变,快时尚品牌们正不断进行改变和扩张。个别市场甚至已经开始采用部分智能方案。时尚品牌离开大众视野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品牌方不得不加快脚步调整战略以应对更多挑战。H&M大中华区总经理MAGNUS OLSSON近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H&M正在人工智能模型方面进行投入,建立H&M数据库系统。据了解,未来H&M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设计师提供数据,并对采购员做出决策,以提高自身生产效率。
传麒智能将以参展商的身份,于2020年3月24-26日在苏州博览中心亮相IOTE2020第十三届国际物联网展,届时将在B14展位展出RFID电子标签复合机等产品。传麒智能长期跟踪RFID复合设备的市场需求及技术要求并不断研发改进,为客户提供性能更佳的RFID标签复合设备。
SR100T是NXP连接性、安全生态系统和安全体系架构的一部分,NXP表示,目前许多支持移动支付的设备上都有近场通信(NFC)和安全元素(SE)硬件。NXP报告说,新增UWB功能可以为多种室内外设备带来全新的相对定位连接能力,几乎不会相互干扰。根据NXP的说法,即使在墙壁、大量人员和其他众多障碍物拥挤的多通道信号环境中,UWB技术也可提供很好的准确性。该技术还搭载角度定位(AoA)技术来精确指示信号方向,进一步提高精度。SR100T扩展了NXP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为新的无感访问应用提供空间感知功能。
作为ISO / IEC 15961的注册机构,AIM将负责维护数据结构的正式注册,监督申请新数据结构的程序和应用并分配与ISO / IEC 15961相关的应用程序系列标识符。该协议为如何将数据表示为对象提供了指导方针,定义了对象标识符的结构,并指定在应用程序和RFID标签之间传输数据所支持的命令和响应。
国内RFID芯片和模组行业首个成功的战略融资项目即物联网芯片设计和模组制造商国芯物联完成逾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不仅让科技圈看到了资本对芯片行业的持续高度关注,还让RFID行业的人看到了国内自主研发物联网读写器芯片、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市场的希望。除了专注于为行业应用提供全套芯片解决方案外,国芯物联还为RFID行业带来哪些惊喜?
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 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发基于RFID技术的金库物流管理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了银行对出入库的资源实现配送的信息流管理和物流的电子化交接、库房物资的实时盘点和监管、以及钞箱在集中管理模式下的清机维护流转作业管控和银行上门收款业务的管控。
牙科医学中心位于West 168th Street的哥伦比亚范德比尔特诊所的整个五楼。研究人员将这个15000平方英尺的空间改造成了未来智能牙科诊所的雏形。目前,智能牙科诊所只是一个先例。哥伦比亚大学口腔学的信息主管对新闻网站outline谈到:“我们的智能牙科诊所已经引起全国的各地诊所的兴趣,你可能不必等待太长时间,就可以体验到躺在牙椅上全身心放松治疗的日子了。
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正在开发一种方法,可以将不起眼的RFID标签变成用于物联网的光敏传感器。专家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达到750亿台左右。无论这是否是一件好事,这确实意味着将会有很多传感器和其他收集数据的设备需要大量能量才能继续工作。基于钙钛矿薄膜电池,目标是制造价格低廉,可与互联网连接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无需电池或其他外部电源即可运行数月甚至数年。该研究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和《IEEE传感器》上。
NatWest近日正与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金马拓(gemalto)合作向150名客户展示了高端的生物指纹技术。据了解,英国银行发行的首张生物指纹信用卡已经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试用。NatWest银行此前曾试用过生物识别储蓄卡而这次将是首次发行信用卡。生物识别信用卡将使用指纹验证提供非接触式付款,交易金额最高为100英镑比目前的30英镑限额有所增加。
近年来,生物识别行业深受资本青睐。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整体来看,近三年来,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投融资热度逐渐上涨。
一生当中有半生都要在床上度过,床的重要性大家都晓得。如今各种智能家居层出不穷,床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从最初只是一个睡觉的工具也慢慢的开始进行着演变,越来越人性化的设计,国外某智能家具品牌更是另辟蹊径设计出了一款智能床Hi bed,它中文名叫嗨床。
现如今,不同的生物解锁方式贯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人们熟知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还有如声纹、虹膜、静脉识别,甚至还有远距离心跳识别等。
随着物联网技术、5G技术的发展,边缘计算已是大势所趋,AI计算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放在了边缘侧。而这也推动了AI芯片市场的爆发。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机器学习,各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及安全性也在快速的提升。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近几年快速爆发也正是得益于此。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则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持,相比传统的CPU、GPU来说,专用的AI芯片性能更强,且更具效率。
苹果最近申请了一项专利,详细说明了苹果在该领域的创新。苹果公司提出了类似于iphone或ipad上Touch-id的设计方案, 在这种设计方案当中,苹果技术实时绘制了手掌静脉不同方向的几何形状作为用户身份识别凭据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静脉映射,可以识别血管肿胀,阻塞或其他类似的健康问题。苹果似乎正在考虑将该技术用作用户的被动验证,而不会提示。该专利申请表明,当在设备上使用应用程序时,可以“在执行另一任务时” 同时完成手掌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