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苹果迷们有了新的“玩具”,iPhone 4S发布,其中 Siri 的加入给智能手机市场注入了新的基因,其智能化的语音识别,交互功能在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预示着人工智能之门即将打开。
摘要:2011年10月20-22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于国家传感网示范中心(无锡市)隆重举行。物联网大会作为国内级别最高,影响力最为深远的物联网行业年度盛会,其目的是凝聚精英智慧,引领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
摘 要:为了提高工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工厂仓储系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迫切有待提 高。文中针对某工厂仓储系统的管理要求,基于CC-Link现场总线通讯技术,主要实现了该工厂仓储系统的货物分拣和环境 监控系统设计。通过该系统,操作人员可实现远程发送货物的分拣命令和环境温湿度命令设置,并实时监控货物自动分拣、 自动存储和仓储环境,提高工厂仓储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进而提高工厂的管理效率。
摘要:2011年10月20日,首届车联网大会在兰州召开。此次大会得到了兰州市政界和学界的广泛重视,兰州市委书记及市长等若干领导参加了大会,其中兰州市市长袁占亭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参与了院士高峰论坛。兰州理工大学和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分会为大会提供了相应的学术支持,并邀请到四名两院院士发表演讲或参与论坛互动活动。应该说,作为第一次车联网大会,此次活动获得了成功,而与会的各位代表,也得到了相应的收获。
摘要: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指出:物联网的发展方向要面向解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摘要:2011年10月20日,中国首届车联网大会在兰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光选、何积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陈清泉、倪光南在大会上建议要进一步加快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并提出具体倡议。加快实施车联网工程,汽车物联网发展,应向智能方向深入推进,应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努力破解交通安全难题,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摘要: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暨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10月20日在无锡市举行,受大会委托,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发布了《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该年报深入研究了2010年以来美、欧、日、韩等经济体的物联网发展战略、政策体系、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的最新动态及标杆企业的产业化进展之后,《年报》同时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既具备了一些国际物联网发展的共性特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特点。
摘要:10月21日,在无锡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德国电信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忠发表了“500强企业的云计算之路”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云计算一是应用;二是运维。
摘 要:论述了建立城市停车引导系统的重要性,分析了基于云服务的城市停车引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 停车引导系统的实现方案。给出了停车场控制终端的硬件设计方案以及协议和软件实现原理,阐述了停车引导App软件、停车 引导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这些原理和方法对城市停车引导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中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开始走入全面应用时代,航天信息作为产业领军企业,推动产业向粮食安全、公共安全(食品药品流通行业综合执法监管、肉菜流通追溯监管)、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物流防伪,以及智能卡和电子标签应用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多领域深入发展应用。中国物联网产业从概念推广跨入技术应用,将为强国强农,改善社会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并为创新城市智慧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摘 要:从保护通信中信息的角度研究了LED光线编码通信,从而实现了隐藏信息的目的,可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截获通信中的重要信息。文中的信息隐藏技术基于通信双方LED灯内置控制开关的无线芯片,按照预定发送的二进制编码控制LED 的亮与灭,接收方通过光线接收器接收信息。接收方按照与发送方约定的规则,同时依据概率论知识获取通信中的有效信息。
摘要:iPhone4S的上市,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之前业界曾疯传新苹果或加入NFC。随着iPhone4S的面世,传言落空。有人不禁要问:为何新苹果采用蓝牙而非NFC?答案是:苹果有苹果的思想。
摘要:2011 年11月1日上午,福州大学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签约共同创设的福州大学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在福州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福州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及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摘要:在去年宣布进军云计算之后,华为于10月31日宣布成立IT产品线,主要提供定制化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据了解,刚组建的华为云计算研发团队超过6000人,并将持续增加,预计在2012年超过1万人。
摘要:目前,“智能城市”建设势头强劲。截至2010年,在世界各地展开的各项建设计划已达到100项以上,仅2011年就有近1000项建设项目。尤其是中国,项目总数似乎约达500项。本文通过介绍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尝试,为读者解读各国的“智能城市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