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人工智能策略如何因地制宜?东莞背靠香港、深圳两大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业如何作为?昨日,国际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首届院士论坛在东莞举行,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及东莞创新发展”主题探讨未来发展大势,针对东莞在新一代信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的布局,11位院士、专家现场建言。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作为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新兴技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如果将它们看做是我们身体,大数据则是这些触觉到外部信息的存储集合,而数据库则好比人的大脑的记忆系统,没有了数据库就没有了记忆系统。
在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一场零售业的大变革正在来临。而随着“新零售”被提出后,很多机构和创业公司都开始研究,如何用“新零售”来更新和改造自己当下的业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新零售模式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社群新零售平台有好东西抓住了用户的痛点和需求,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出对企业更有价值的数据,服务更多广大用户。
大数据概念虽然诞生多年,但大数据在各个行业之中的应用落地却依然曲折与艰难。究其原因,固然与不同行业之间的数字化程度存在差异有一定关系,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数据的技术与产品如何与行业业务实现契合,真正让大数据的技术与产品融入到业务决策之中。
这一周Alan辗转三个城市,从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青岛,凌晨四点在赶飞机的路上,他给女朋友发了条微信:“明天陪你过双休。”
科创板如期而至,25家公司整装待发。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首批登陆科创板的25家上市公司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在营收中平均占比11.3%,合计拥有专利5726项,与创业板上市公司与可比A股上市公司相比研发属性更强。
亿欧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而10%赚钱的企业基本是技术提供商。小样本学习的迫切性更在于落地过程面临的数据孤岛、数据隐私保护导致的数据割裂问题,让AI技术很难充分发挥价值。从谈概念、讲技术,到拼场景、抢落地,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仍面临数据本身带来的挑战。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川西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雅安、开园运行,对推动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月4日召开的全市大数据产业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到2023年新引进培育大数据企业100户以上,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大数据时代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讨论会暨2019传媒研修计划(贵阳站)”活动于7月19日圆满落幕。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围绕“新金融发展的全球趋势与中国机遇”这一主题,在回顾全球金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解读了金融的特性、诠释了如何正确认识金融,进而对金融的本质及中国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近日,在“‘大数据时代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讨论会暨2019传媒研修计划(贵阳站)”活动中,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宋青从“大数据、大生态、大开放”三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城市发展的机遇、挑战及路径选择”,详细剖析了贵阳发展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环境优势及具体做法,分享了自己对如何讲好贵阳故事的感悟。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各行各业都逐渐开启大数据应用时代。直至现在,大数据依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当前,以大数据为主导的信息化“浪潮”正逐渐成为全球各地经济实力的表现。随着我国把大数据产业纳入到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在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之后,很多省市都在积极谋划布局大数据发展,并将大数据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山西省政府近日就公布了《关于加快我省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打造全国领先的基础数据产业聚集地,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实现全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7月19日,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在成都挂牌运营。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宁出席省大数据中心干部大会暨揭牌仪式并讲话。
中商情报网讯:大数据产业是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预计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将达到7150亿元。
“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小刘最近想要办理居住证,原来这个事项涉及到八个部门,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还要来回跑很多次。而今后,他一次都不用跑,在网上就可以直接办理,还可以减少一些证明和开支。”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中心主任严卫东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就是通过数据整合、共享,让群众实实在在感知并切实受益的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