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盘”是闪存走进日常生活的最明显写照,其实早在U盘之前,闪存已经出现在许多电子产品之中。传统的存储数据方式是采用RAM的易失存储,电池没电了数据就会丢失。采用闪存的产品,克服了这一毛病,使得数据存储更为可靠。除了闪存盘,闪存还被应用在计算机中的BIOS、PDA、数码相机、录音笔、手机、数字电视、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中。追溯到1998年,优盘进入市场。接口由USB1.0发展到2.0再到最新的USB3.0,速度逐渐提高。
快闪存储器(英语:flash memory),是一种电子式可清除程序化只读存储器的形式,允许在操作中被多次擦或写的存储器。这种科技主要用于一般性数据存储,以及在计算机与其他数字产品间交换传输数据,如储存卡与U盘。闪存是一种特殊的、以宏块抹写的EPROM。早期的闪存进行一次抹除,就会清除掉整颗芯片上的数据。
软盘(Floppy Disk)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软盘驱动器设计能接收可移动式软盘,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它曾经盛极一时。之后由于U盘的出现,软盘的应用逐渐衰落直至淘汰。
市场上并不缺少提高数据存储效率的新技术,然而这些新技术绝大多数都是关注备份和存档的,而非主存储。但是,当企业开始进行主存储数据缩减时,对他们来说,了解主存储优化所要求的必要条件十分重要。主存储,常常被称为1级存储,其特征是存储活跃数据――即经常被存取并要求高性能、低时延和高可用性的数据。
电源功率的大小,电流和电压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基于CMOS工艺的高性能处理器时钟系统,集成PLL可以从内部触发,比从外部触发更快且更准确,能有效地避免一些与信号完整性相关的问题。
前不久,Altera 正式推出了Nios II系列32位RSIC嵌入式处理器。Nios II系列软核处理器是Altera的第二代FPGA嵌入式处理器,其性能超过200DMIPS,在Altera FPGA中实现仅需35美分。
可编程逻辑器件是通过EDA技术将电子应用系统的既定功能和技术指标具体实现的硬件载体,FPGA作为实现这一途径的主流器件之一,具有直接面向用户,灵活性和通用性极大,使用方便,硬 件测试和实现快捷等特点。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在PAL、GAL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数字集成电路产品的种类很多,若按电路结构来分,可分成TTL和MOS 两大系列。
数字集成电路是将元器件和连线集成于同一半导体芯片上而制成的数字逻辑电路或系统。根据数字集成电路中包含的门电路或元、器件数量,可将数字集成电路分为小规模集成(SSI)电路、中规模集成MSI电路、大规模集成(LSI)电路、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和特大规模集成(ULSI)电路。
混合集成电路是由半导体集成工艺与薄(厚)膜工艺结合而制成的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是在基片上用成膜方法制作厚膜或薄膜元件及其互连线,并在同一基片上将分立的半导体芯片、单片集成电路或微型元件混合组装,再外加封装而成。与分立元件电路相比,混合集成电路具有组装密度大、可靠性高、电性能好等特点。相对于单片集成电路,它设计灵活,工艺方便,便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并且元件参数范围宽、精度高、稳定性好,可以承受较高电压和较大功率。
早在19世纪80年代,电阻、电容滤波电路就已经出现。具有频率选择功能的电感、电容谐振电路可作为最简单的滤波器。
有源滤波器是用电流互感器采集直流线路上的电流,经采样,将所得的电流信号进行谐波分离算法的处理,得到谐波参考信号,作为的调制信号,与三角波相比,从而得到开关信号,用此开关信号去控制单相桥,根据技术的原理,将上下桥臂的开关信号反接,就可得到与线上谐波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谐波电流,将线上的谐波电流抵消掉。这是前馈控制部分。再将有源滤波器接入点后的线上电流的谐波分量反馈回来,作为调节器的输入,调整前馈控制的误差。
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简称APF)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谐波、补偿无功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它能够对大小和频率都变化的谐波以及变化的无功进行补偿。有源滤波器之所以称为有源,顾名思义该装置需要提供电源(用以补偿主电路的谐波),其应用可克服LC滤波器等传统的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方法的缺点(传统的只能固定补偿),实现了动态跟踪补偿,而且可以既补谐波又补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