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app泡沫即将破灭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互联网似乎始终伴随着泡沫,从互联网在中国诞生的那天起,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泡沫:网游,视频网站,电子商务,sns,团购网站……一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往往具有惊人的复制功能,可泡沫之后往往是残酷的。
这代互联网从业者又是幸运的,在十几年的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革。在见证一个个泡沫吹起到破灭过程中体验做产品的不易,而今年app的泡沫即将破灭,原因如下:
数据不全面
目前装机量是评价一款app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一款app动辄上百万上千万装机量,让开发者如打了鸡血一般。可装机量真正代表装在机器的量吗?
当前的装机量只是统计了用户安装app的频次,换句话说如果一台机器每天不间断的安装卸载各种app,那么最终这台机器就可能为整个app贡献了极为可观的装机数据。没错,这就是刷榜。如果app始终统计不到卸载量,整个app的数据是缺乏依据的,借装机量大肆宣传无疑在给开发者自己,给投资人,给用户打鸡血。
抛开人为的刷榜不考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卸载,数据如何来统计。客观来说,app开发者能够想尽各种办法在用户隐私方面大下工夫,不可能统计不到卸载量,如果没有行业的规范,这个数据很可能成为永远的秘密。
盈利环境进一步恶化
当下app盈利模式无非为地上和地下两种。
所谓地上模式,就是以广告,捆绑app,收费等形式的盈利模式。对于一款流淌道德血液的app来说,这也是最理想的盈利模式。如今来看,都不太理想。
广告弹出,已被无数用户抛弃,加之金山手机毒霸,360手机安全卫士等安全软件的围剿存活几率已经不大。从用户角度考虑不断弹出确实有碍用户体验。
捆绑app目前对于热门游戏确实还有一定空间,最近火爆的《找你妹》就是例子,用户可以下载推荐app换取积分,开发者可以与捆绑app结算费用。只不过用户往往下载捆绑app之后基本要么闲置,要么卸载,此种效果对于捆绑app效果究竟如何?难以估量
收费模式可能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噩梦,app收费目前只有游戏币充值及特殊功能购买付费,目前并不理想。以号称googleplay下载过亿的“go桌面”为例,经过多年开发经营,始终无法突破盈利瓶颈。去年张向东宣布2013争取扭亏为盈,今年在海外推出3d付费桌面,两周营收100万。在该公司对外的宣布中,两周100万无疑是一个自认为非常了得的数据,该公司从总裁,总经理,副总在网上分享各种创业经验,俨然成功人士。可两周100万,一月200万,每年2400万的数据在当下互联网确实不值一提。即使扩大5倍,也难以摆脱亏损的魔咒。对app用户来说基础功能之外如果付费,多数会选择放弃,何况只是为了效果的绚烂。
地下模式主要以出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可以说是黑客的另外一个战场,各种流氓app不断建于报端,在多种手机杀毒软件围剿及法律法规的完善之下,此赚钱渠道越来越难。
闲置率过高,创新力不够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常用app基本以微博,微信等功能性软件为主,往往会下载一百多个游戏之后常用的寥寥无几。据统计,平均每个用户大概60%左右app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表面看,为闲置app贡献着装机量,可这些僵尸app又有多大价值呢?
app的闲置率过高客观讲还是app的创新力不够,用户下载app可能图一时之快,可在使用之中无法为其提供持续使用的兴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遂成为鸡肋app。闲置率过高在某种意义上又为草根app开发者敲响警钟,如果不能持续稳定投入开发,别趟这浑水。
竞争寡头化
腾讯,新浪这些门户网站拥有平台,拥有海量用户,app用户就不是问题。小米手机控制手机端,内置系统app当然不会是问题。此次陌陌投资锤子科技,便可见一斑,
在各大寡头纷纷占领app各大入口的同时,又讲开发者联盟条件定的极为苛刻,草根及入口控制不力的app的开发者自然可以考虑退出了。
可以预见,对于app开发者今年将会是极其煎熬的一年,如果再无清晰盈利模式各投资方将会放弃一大批app机构,甚至包括一些已经极有人缘的产品。对投资方来说如果不能盈利,市场不见好,钱就收不回来。一大批app开发者将会被迫放弃,犹如去年的团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