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间结算政策或调整 运营商格局生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消息,随着近日业内盛传的工信部关于网间结算政策调整,电信运营商格局或许将彻底改变。据测算,网间结算调整后,将对三大运营商的收入与利润结构产生巨大影响——调整后中国移动每年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网间结算的支出,将增加超过120亿元,相比之下联通和电信纯利将有27%和29%的上行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信部此举意在即将到来的4G时代,平衡三大运营商竞争格局。不过对于此举能否实现预期效果,业内存在争议。
动态 网间结算政策或调整
近日,来自《财经国家周刊》的消息称,工信部即将对三大运营商的业务牌照和网间结算政策进行调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允许中国移动进行固定宽带网络市场;下调联通与电信向中国移动支付的移动-移动网间结算标准。
其中,尤其是关于网间结算标准的调整,由于与运营商收入和利润直接相关,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按照现行结算方式,当中国移动用户与联通和电信用户之间拨打移动电话时,都按照主叫方向被叫方付费的方式进行网间结算,费率统一为0.06元/分钟。不过经调整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向中国移动缴交的结算费用将减半为0.03元/分钟,而中国移动所支付的结算费则维持0.06元/分钟。
昨日,记者从三大运营商获悉,三方均未得到任何通知。“中国移动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内部也没有接到任何文件。”中移动相关人士称。而联通和电信相关人士也向商报记者表示,“尚不知情”。
商报记者致电工信部,截至晚间发稿仍未接到回复。此前的9月18日,工信部公布了《关于统筹移动网间结算与市场竞争格局优化调整政策研究》报告,建议实施移动网间不对称结算,大幅下调其他运营商的结算费率。对此。香港投行Jefferies证券发表报告认为,现阶段网间结算收费调整方案仍未有定案,一切需要待10月底的听证会定论。
网间结算调整消息引发了资本市场波动。“非对称”结算消息一出,中国移动股价从10月3日开盘时的87.9港元下跌至7日收盘时的83.2港元;而同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不过戏剧性的是,昨日三大运营商均表示未接到任何通知后,联通回吐2.3%至12.88元,中国电信跌1.2%至3.98元,中国移动则微跌0.3%报84.15港元。
探因 平衡三大运营商格局
4G牌照发放在即,工信部酝酿网间结算政策的调整,再次触动业内敏感神经。
“调整可让三大运营商的实力趋于均衡。”《财经国家周刊》产业部主任王云辉在长微博中这样写道。而《财经国家周刊》正是率先披露工信部调整网间结算政策的媒体。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对于工信部此举,业内人士普遍赞同王云辉的说法。
“为了避免中国移动在电信运营中的垄断,必须平衡三大运营商竞争格局。”易观国际终端及电信分析师王珺告诉商报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联通香港上市公司净利润为71亿元;中国电信净利润149.25亿元;而中国移动上市公司净利润高达1293亿元,是联通的18倍,电信的8倍。从三大运营商的利润总和来看,中国移动占据了85%。而在移动用户数上,中国移动拥有7.2亿,联通拥有2.4亿,电信则拥有1.5亿。
这种说法也得到官方佐证。工信部发布的《关于统筹移动网间结算与市场竞争格局优化调整政策研究》报告,也建议实施移动网间不对称结算。
纵深 中国移动或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网间结算的费用变化,对运营商利润的影响将更加直接。中国移动用户数量庞大,一旦实施移动网间非对称结算,将大大增加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盈利能力。”昨日,易观国际终端及电信分析师王珺向商报记者表示。
华创证券分析称,调整后的政策一旦实施,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净利润将大幅度增长,影响净利润幅度约在30%~45%,中国移动净利润将被拖低10%左右。
根据财国智库的测算,调整后中国移动每年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网间结算的支出,将增加超过120亿元。“由于中国移动用户群较大,预计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计划下可分别省下57亿元和76亿元网间成本,联通纯利将有27%上行空间,而电信纯利则有29%上行空间。”香港投行Jefferies证券发表报告指出。
网间结算的调整,对普通消费者会带来什么影响?
“网间结算费是电信运营商的成本之一,调整网间结算标准能够降低联通和电信的成本,体现在终端上,使用这两者的用户话费也将更便宜。”王珺说。但他同时也指出,目前运营商在话费定价上并没有自主权,自己调整的空间比较小,因此红利最终留给了运营商,电信运营商是最终受益者,“最大受益方将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对于中国移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电信分析师陈昊飞告诉商报记者,“我们预计中国移动未来3~5年将出现5%的年复合净利润下降。”
那么,结算费用调整后,是否中国移动“稳亏”?
“短期内将削弱中国移动盈利能力,但中国移动4G已经开始抢跑,给其他两大运营商带来压力,4G带来的收益,肯定可以弥补网间结算费的损失。”独立电信观察家沈群告诉商报记者,一方面,中国移动已率先抢跑招揽4G用户;另一方面,中国移动此前只能通过铁通发展宽带市场,但政策一旦调整,中国移动就可以自行发展宽带用户,也会出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观点 与其“人为平衡”,不如推进市场化竞争
不过,对于是否应该调整网间结算费,业界却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电信分析师陈昊飞是支持者。他向商报记者表示,“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移动每年的结算净收入达到60亿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净结出为20亿元和40亿元,“为了平衡结算格局,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实施非对称的网间结算。我们建议考虑小幅度的非对称网间结算来作为平衡格局的政策选项,实施移动打出0.06元/每分钟、打入0.04~0.03元/每分钟的非对称结算,即将 电信联通至移动的语音/短信结算 相对 移动至电信联通的语音/短信结算 下调30%~50%。如果后续结算格局迈向平衡,则可以取消下调,恢复对称结算。”[!--empirenews.page--]
“除平衡格局外,还考虑到业务数据的普及。”他说,虽然较高的网间结算起到了限制语音零售资费降价、维护行业语音业务利润的效果,但过于维护语音业务利润会抑制数据业务的普及。
然而,《财经国家周刊》产业部主任王云辉却反对调整三大运营商网间结算。他认为这是“劫富济贫”的手段,会带来真正市场化的问题。
“这会间接拉高部分运营商的成本,影响其通信资费合理下调。其次,可能催生大量非市场化的竞争手段,如以回拨等方式更改主叫等,影响通信质量,并加大民资进入通信市场后的混乱程度与管理难度。”他建议,减少以生产要素的不对称管理实现的“人为平衡”;进一步鼓励民资进入,以更开放的生态推进更真正的市场化竞争。“运营商的利润不均衡,可以考虑以其他方式来平衡,比如由优势运营商承担更多的非盈利性质的普遍服务义务,提升整个社会的通信服务质量。”王云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