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路输出AC-DC设计,交叉调整率优化与次级侧同步整流的协同控制

    在工业控制、医疗设备及通信电源等应用场景中,多路输出AC-DC电源需同时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功率负载供电,其输出电压精度、交叉调整率及动态响应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稳定性。传统多路输出设计常面临交叉调整率恶化与同步整流效率冲突的难题:主输出负载变化时,辅助输出电压波动可达±10%以上;而同步整流管的强制开通/关断策略可能加剧输出耦合效应。本文从磁路设计、反馈补偿及数字控制算法三个维度,探讨交叉调整率优化与次级侧同步整流协同控制的技术路径。

    电源
    2025-08-20
    ACDC 同步整流
  • 反激式AC-DC转换器设计,从5W适配器到100W工业电源的变压器优化设计

    反激式拓扑凭借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及电气隔离特性,在5W至100W功率范围内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适配器、工业控制电源及LED驱动等领域。作为反激式转换器的核心元件,变压器设计直接影响整机效率、温升及电磁兼容性能。本文从磁芯选型、绕组结构、气隙控制及损耗优化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不同功率等级下变压器设计的关键技术路径。

  • PFC电路设计,临界导通模式(CRM)与连续导通模式(CCM)的对比选型

    在电力电子系统中,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是提升电网能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模块,其通过将输入电流波形整形为与电压同相的正弦波,显著降低谐波污染。根据电感电流的导通特性,PFC电路可分为临界导通模式(CRM)、连续导通模式(CCM)及断续导通模式(DCM),其中CRM与CCM因兼顾效率与功率密度,成为工业界主流选择。本文从工作原理、效率特性、电磁兼容性(EMC)及成本维度展开对比,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PFC设计提供选型依据。

    电源
    2025-08-20
    CRM PFC电路
  • LLC谐振转换器在AC-DC中的应用:高效率与软开关实现的平衡设计

    在AC-DC电源转换领域,LLC谐振转换器凭借其独特的谐振特性与软开关技术,成为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与低电磁干扰(EMI)的核心拓扑。通过精确设计谐振网络参数与控制策略,LLC转换器在宽负载范围内平衡了软开关实现与效率优化,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数据中心供电、消费电子适配器等场景,推动着电力电子技术向高频化、集成化方向演进。

    电源
    2025-08-20
    LLC ACDC
  • GaN器件在AC-DC中的应用,高频化带来的磁元件小型化与损耗分析

    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凭借其宽禁带、高电子迁移率、高击穿场强等特性,正在重塑AC-DC转换器的技术格局。在高频化趋势下,GaN器件不仅推动了磁元件的小型化,还深刻改变了损耗分布与优化策略,为消费电子、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领域的高效电源设计提供了关键支撑。

    电源
    2025-08-20
    GaN ACDC
  • AI赋能AC-DC优化,基于机器学习的效率预测与参数自适应调整

    AC-DC转换器正经历从传统硬件设计向“AI+电力电子”深度融合的范式变革。基于机器学习的效率预测模型与参数自适应调整技术,通过实时感知系统状态、预测性能边界、动态优化控制参数,将转换效率推向理论极限。以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数据中心电源等典型场景为例,AI技术已实现效率提升3%-8%、动态响应速度提升50%以上,为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开辟了新路径。

    电源
    2025-08-20
    AI ACDC
  • AC-DC转换器数字控制:基于STM32的PFM+PWM混合调制与动态电压调整

    在能源效率与智能化需求双重驱动下,AC-DC转换器的数字控制技术正经历从传统模拟方案向全数字架构的深刻变革。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PFM(脉冲频率调制)+PWM(脉冲宽度调制)混合调制策略,结合动态电压调整(Dynamic Voltage Scaling, DVS)技术,为转换器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效率与响应速度的双重优化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关键算法及工程实现四个维度展开论述。

    电源
    2025-08-20
    STM32 AC-DC
  • AC-DC转换器轻载效率提升,突发模式(Burst Mode)与跳周期控制的对比

    在AC-DC转换器的设计领域,轻载效率优化始终是核心挑战。当负载电流低于额定值的10%时,传统PWM控制模式下开关损耗与静态电流占比可超过50%,导致转换器在待机或低功耗场景下效率骤降。为突破这一瓶颈,突发模式(Burst Mode)与跳周期控制(Skip Cycle)作为两大主流技术路径,通过动态调整开关行为实现效率跃升。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性能特征、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对比。

  • AC-DC转换器故障保护,过压过流短路的三级保护机制与响应时间优化

    AC-DC转换器作为电力电子系统的核心组件,其可靠性直接决定终端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在复杂多变的负载环境中,过压、过流与短路故障如同三把悬在系统头上的利剑,需通过分级保护机制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三级保护架构的设计精髓在于将故障响应划分为预警、初级限制与终极隔离三个阶段,通过不同保护器件的协同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衡保护速度与系统抗干扰能力。

  • 能量收集技术在M2M中的应用,太阳能、振动与热电的混合供电系统

    物联网(M2M)设备向低功耗、长续航方向演进,能量收集技术(Energy Harvesting, EH)正成为突破电池瓶颈的关键路径。通过将环境中的太阳能、振动能、热能转化为电能,混合供电系统可实现设备的"永续运行",尤其适用于工业监控、农业感知、智能城市等难以定期维护的场景。本文从技术原理、系统集成、应用场景及工程实践四个维度,解析多模态能量收集在M2M中的创新应用。

    电源
    2025-08-20
    能量收集 M2M
  • M2M终端动态电源管理,基于DVS(动态电压调整)的能效优化算法

    在万物互联的M2M(机器对机器)通信时代,终端设备的能效优化已成为决定其应用广度的核心要素。据行业数据显示,超过70%的M2M场景(如环境监测、智能物流)依赖电池供电,且设备部署后往往难以进行维护充电。传统静态电源管理方案因无法适应动态负载需求,导致能量浪费率高达40%以上。本文聚焦动态电压调整(DVS)技术,深入探讨其在M2M终端中的能效优化机制,从算法设计、硬件协同到实际应用进行系统性分析。

  • 电子式整流器:高效能、高稳定性的电能变换设备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电子式整流器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设备,正以其高效能与高稳定性重塑着能源利用的格局。从工业生产线的精密控制到居民家庭的日常用电,从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并网运行到轨道交通的动力供给,电子式整流器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成为连接交流电源与直流负载的 “能量桥梁”,为各行各业的高效运转提供着坚实的电力保障。

  • 利用电源树实现电源系统电流的合理分配

    在电子系统中,电源如同人体的心脏,为各个元器件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而电源系统电流的合理分配,更是决定了整个系统能否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电流分配,可能导致某些元器件供电不足,无法正常工作;也可能使部分器件电流过大,产生过热、损坏甚至引发整个系统故障。因此,实现电源系统电流的合理分配,是电子系统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电源树作为一种高效、直观的电源分配设计方法,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电源内阻 —— 扼杀开关电源的凶手

    在现代电子设备的庞大体系中,开关电源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其高效、紧凑、灵活等诸多卓越特性,广泛应用于从日常电子消费品到复杂工业设备的各个领域。从我们爱不释手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精密复杂的医疗设备,开关电源都肩负着为系统稳定供电的重任,堪称电子设备的 “动力心脏”。

  • 利用数字电位计实现开关模式电源的快速、线性调节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电源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开关模式电源(SMPS)因其较高的效率,在高电流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而若能够精细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将为系统带来诸多益处,如移除电源路径上的容差和压降、验证系统限幅的运作,或者实现微处理器的简单动态电压控制等。本文将深入探讨利用数字电位计实现开关模式电源的快速、线性调节的相关内容。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