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互联网与大数据可能是有线电视的最后一次机会

    1、2013年,有以下两件大事很值得关注:1)一是今年“电视互联网”这个新名词/新兴术语隆重诞生。“互联网电视”这个名词突出的是“互联网”,笔者理解更强调其媒介属性,“网络/互联网视频”也是如此,由此,“互联网电视”与“网络/互联网视频”就把IPTV、有线电视OTT掉,成为竞争态势,而且竞争程度愈来愈大。而“电视互联网”这个名词突出的是“电视”,笔者理解更强调其媒体属性,既然是强调“电视”,那实质就是强调“服务”——进一步就是强调“业态”、“业务”、“用户综合/全方位体验”等,所以IPTV可以做“电视互联网”、有线电视可以做“电视互联网”、互联网电视及网络视频也可以做电视互联网。由此,IPTV、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的竞争就上了一个档次:老百姓认为谁的“电视互联网”做得好(即谁的服务做得好、感觉谁的业务体验及服务体验好),就倾向于选择谁。或许,这也为三者由竞争逐步走向竞合提供了可能性。也正是由于如此,自从“互联网电视”这个名词在今年被首先提出来之后(笔者印象中好像是同洲首先提出的),人们本已很敏感的神经再度被无限激活,而且还“一石激起千层浪”,被业界人士在各种正式场合或非正式场合广泛讨论,笔者在参加完于今年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大会期间由深圳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数字电视中文网共同举办的电视互联网论坛(相关报道,请查阅数字电视中文网的ICTC专题)之后,感受更深。有线电视发展电视互联网,时不我待!电视互联网对有线电视的影响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战略层面的!只有通过全面而长远地部署和稳健而扎实地推进,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2)二是今年所有媒体的发展都无法忽视“大数据”的影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指出大数据是一项具有帮助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潜力的新资产。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逐渐从概念变为现实,并且显现出对社会生活产生全方面影响的态势。因为大数据技术对国家管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有显著作用,世界各国都开始依照国情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希望借助技术的变革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根据Gartner的报告,2013年全球IT支出将达到3. 7万亿,较2012年将增长4.2%,到2014年,大数据分析工具将会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投资方式。在未来几年,全球大数据份额会实现井喷式的增长。今年,摩根斯坦利与Gartner都几乎同时发布研究报告,列出2013年大数据增速最快的十大领域,互联网与媒体便是其中之一。按照大数据的发展思路与要求,不同类型新媒体必然将对其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基础技术进行一定的升级,这些都将使新媒体呈现出新的态势。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便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依据。新媒体公司必将围绕这一焦点展开新一轮的争夺,门户网站、社交媒体、购物网站都会加大有关大数据技术的关注与投入,并做出相应的改变或转型,世界新媒体的产业格局或许会因此而发生改变。2、“电视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关系?笔者认为,“电视互联网”与“大数据”两者的关系可以用本文第一部分的两句话来概括:“电视互联网”这个名词更强调其媒体属性,而所有媒体的发展都无法忽视“大数据”的影响!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机构与力量正在进入电视这一领域,开始打着各种电视的旗号在广电的传统势力范围内攻城略地。国家对于广电、电视的政策保护能到几时?守着牌照是不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有线电视自身都无法全面实现互联互通还如何应对外敌?网台之间的矛盾纠葛不去解决要如何做到资源的最大化?操作系统、应用商店、门户等这些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如何掌控?习惯了 闭,要如何与互联网、平台化的文化融合?“电视互联网”的最大实质就是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有线电视从管理层到最基层,“看电视”转为“用电视”的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全面落实。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有线电视都是电视行业的霸主、诸侯,近十年来,虽屡受数字化冲击,但无论如何广电都还牢牢掌握着家庭电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快速兴起的OTT TV、互联网电视却直接进军客厅“抢地盘”,有线电视被互联网彻底抄了家底,形势变得异常严峻。OTT TV、互联网电视是必然方向,无法通过政策手段强制打压,而这种趋势之下,表面上是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管道化传输变为平台化传输、稀缺性内容到丰裕化内容,在底层却终将以数据的形式体现。有了数据,了解了需求,才能够为观众、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产品与业务,完成最符合其使用需求的编排方式,构建适销对路的沟通平台。有线电视未能全面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业务还不够丰富、产品还不够多元,另一方面也是苦于没有找到支撑性的技术解决方案。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无疑将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解决手段。而另一方面,要实现电视互联网,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就离不开多屏战略!在今后的视频媒体发展中,多终端的无缝链接将会是一种必然。但是,“多屏”绝不简单是每个屏都呈现同样的内容/服务,否则就不能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多屏”的实质是用什么样的内容去适配什么样的终端、什么时间与场合推送怎样的内容去怎样的终端。这些问题并不简单。但是,毕竟多屏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有受众就会有偏好,就会有行为痕迹,就会有需求信息,就会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归根结底,大数据是多屏战略得以更好地制定、执行的重要依托。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大数据,正是因为在数据的背后是用户的需求、是市场,追逐数据的本质其实是要给电视消费者们提供越来越来好的最后可以贴心的服务!而对电视消费者的认知,则非常需要大数据的支撑:1)受众的分散与聚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目前很容易关注到人群什么时候、被怎样地分散了,但是,人群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借助什么智能终端,通过什么内容或业务产品,依靠什么话题、凭借什么机缘又重新聚拢起来,这一点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不管什么性别、职业、年龄、收入的人群,有“分”的可能,但也有更多“聚”的事实。而最大的营销机会,其实不在“分”而在“聚”。[!--empirenews.page--]2)从功能角度来看,“受众”和“用户”是无缝跳接的两个词。在电视频道匮乏的时代,所有人在媒体前面都只能是被动接受的“受众”。今天,有了多种媒体手段,提供了大量互动机会,所以“用户”出现。但无论是“受众”还是“用户”,对于个人来说这种身份会因时因地发生改变,作为媒体(电视互联网)也需要适应这种转变。3)无论是单体还是群体,依循时间轴的变化是恒定的。在人所具备的多重属性中,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依循时间的变化,一时、一天、一生、一世,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最近流行的所谓“多屏”,表面是“点”,但贯穿背后的确是时间流!!要抓住受众,也应当把握“时间”这条重要线索!综上,归根结底,没有大数据、没有融合的观念,就无法适应需求,就无法建成“电视互联网”,就无法适应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与电视互联网既是有线电视最大的一次机会,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这次机会再被错失,那离被边缘化的结局也就不远了。关于电视互联网的更多内容,数字电视中文网即将主办的亚太OTT TV峰会将进行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新的游戏规则既给有线电视带来了挑战,但其实也给有线电视创造了机会,用户数据、新的交易体系、未来庞大的市场空间、来自政策层面的利好等等,这些都是有线电视在大数据潮流中通过建设电视互联网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3、有线电视网络如何建设“电视互联网”与“大数据”?有线电视如何建设“电视互联网”?其实还是回到了最为本质的问题——就是本文第1部分所说的“电视互联网实质就是强调“服务”——进一步就是强调业态、业务、用户综合/全方位体验”。这就与今年茁壮徐佳宏董事长在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大会期间由深圳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数字电视中文网共同举办的电视互联网论坛(下文简称为“电视互联网论坛”)所阐述的观点(具体请查阅数字电视中文网的相关报道)相一致,笔者在论坛现场还了解到,茁壮还为此推出了iPanel 3.0 advanced、iPanel Join、Play Cube云栈等相关产品。电视互联网论坛上还有其他一些精彩的信息、观点、瞬间。CIBN将盒子定位成“家庭娱乐中心”,通过关联推荐来发展付费OTT TV,认为“OTT向DVB要直播,DVB向OTT要增值”等。歌华披露其在内容建设上将坚持“精品化、本地化、个性化”,做好视频本业,明年在全网部署语音遥控器。乐视认为有线电视与视频网站应实现优势互补。歌华认为有线电视发展OTT,必须要能自己控制门户、开机界面等,CIBN当场表示同意,而乐视等则不以为然。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中得出的结论是,大数据的出现,为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机遇。据国际咨询公司分析:网络运营商使用大数据可使行业人均产值平均提升17%,在所有行业中位列前十;运营商挖掘大数据价值,带来企业的销售额提升,其所带来的增长潜力在所有行业中名列第一。这些使得大数据得到国内外运营商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广电行业成为大数据发展的潜在的重要领域。Richard Benjamins在Examining the drivers of big data for operators, Telco big data real time analystics与 Rowan Scranage在Making thetransitionfrom voice to data, Telco big data real time analystics中均谈及,运营商(尤其是有线电视运营商)目前在大数据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大数据的应用广泛,技术涉及范围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选择何种技术架构构建应用系统是当前运营商面临的显著挑战。而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监测,从我国情况来看,大数据刚刚起步。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大数据产业链还未成形;只有手中掌握数据的公司的,如百度、阿里巴巴等推出了商用服务;其他的大数据应用仍集中在企业内部使用;未来发展前景巨大。看来,有线电视不能再错失大数据这个巨大机遇。有线电视网是一个天然 闭、安全且高速的网络,有线数字电视这些年来大规模的推广与普及,已经为广电行业带来了一个巨量且详尽的真实用户信息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人口统计特征数据、用户内容使用数据与行为痕迹数据、搜索与需求信息数据、消费行为数据、社交活动与意见信息数据等等都已经具备。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网络和用户是其核心资产,而其中的数据(包括用户基础数据、网络数据、网管/日志数据、用户位置数据、终端信息等)是运营商的核心数据资产。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最有价值的数据来自基础网络,对于基础网络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是运营商大数据挖掘的最重要方向。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合作组织OECD在2013年发布的报告都认为,要充分把握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还需要企业和机构思维上、组织上的转变,要有待技术的成熟以及制度的健全。下一步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在有线电视网的物理基础之上,迎合与多方沟通、互动的需求,建立起一个虚实结合的互动信息平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用户进行实时的沟通、互动,可以用这个平台去搜集用户的所有数据信息,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去分析用户的喜好,再根据用户的喜好去提供更适合的内容产品、更精准的营销与广告信息。这才是未来广电行业的产业流程。4、结语“电视互联网”这个名词更强调其媒体属性,而所有媒体的发展都无法忽视“大数据”的影响!电视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国内有线电视网络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容错失的机遇。

    半导体 互联网 有线电视 大数据 TV

  • 四川移动领先一步 4G手机28日全川首销

    四川移动24日对外宣布,将于本月28日在四川移动高升桥营业厅首销4G手机。据了解,4G手机的开售意味着4G发牌、商用即将到来。同时,四川将领先西部,率先迈入4G时代!4G首销助推4G时代提前来临本月10日,四川首位4G用户诞生,四川移动率先打开西部地区4G大门,首批千人友好体验客户也免费领取MIFI、CPE、数据卡等4G终端,率先享受到了4G高网速的畅快体验。但消费者翘首以盼的4G手机却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露出真容。时隔半月,四川移动宣布,4G手机将于28日在四川移动高升桥营业厅开售,包括索尼M35t、三星GT-N7108D、中兴U9815、酷派8736在内的多款4G手机将闪亮登场。此后,HTC8088、三星note3、海信X6T、华为G716、天语Touch1、酷派8760L等4G手机也将陆续上市,4G手机第一次大规模普及潮即将来临!据了解,按照工信部部长苗圩的表态,4G牌照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发放。此次4G手机的在川首销,标志着4G牌照发放已为时不远,4G终端产业链已成熟完善,无疑将加速4G时代的提前到来。早在2012年10月23日,四川移动就开通了中西部第一个4G基站。2012年底,全省正式开通4G(TD-LTE)网络。2013年开启首批友好客户招募,同时开通了省内第一条4G公交线路,四川移动在4G的建设和发展远远走在前列,而如今4G手机的全川首销更是表明四川移动已经率先做好4G商用准备,万事俱备,只欠发牌!首发现场NBA球星前来助阵据四川移动相关人士透露,NBA巨星格兰特将莅临28日四川移动高升桥营业厅4G手机首销现场,四川第一位4G手机用户可获得与格兰特签名合影的机会,格兰特还将现场签售十部4G手机。活动现场四川移动还将对4G新一代网络进行“充分演绎”。首销现场设置了大面积体验展区供用户体验4G的畅快。用户可通过4G手机直接上网玩游戏、耍应用,感受4G时代所带来的非同凡响。还可通过4GMiFi、CPE设备,使用平板、电脑等终端享受4G网络的速度,下一部电影,看看是否能在五分钟内搞定,打开大型网络游戏,看看是否缓冲和延迟已经消失……总之,如果您对4G感兴趣、有憧憬,请一定先到体验台“把玩”够了再做决定。移动4G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此外,首销现场还将开展购机送蓝牙耳机等精美礼品、购机抽4G手机、NBA篮球等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现场购机,不但“快人一步”迈入4G时代,还将得到巨大的实惠。4G手机全面兼容2G3G千元靓机蓄势待发!针对用户对4G手机和3G手机有什么区别的疑问,四川移动相关人士介绍,4G手机将全面兼容从2G到4G的多种网络,“多模多频”成为了4G手机的标配。此外,随着国内4G发牌倒计时,种种消息显示,支持中国移动4G技术的移动版iPhone5s和iPhone5c或将下月正式上市。据了解,移动版iPhone5s和iPhone5c已通过工信部入网许可并取得了TD-LTE试用证书。按照一般手机上市流程推测,4GLTE网络的移动版iPhone5s和iPhone5c有可能在近期上市。为让更多用户享受4G手机的乐趣,包括中兴、华为、酷派、TCL等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正进行俗称“千元机”的“面向大众市场的普及型4G智能手机”的布局。中国移动方面表示,计划在2014年推出千元价位的4G手机,加快4G终端及业务的普及。链接NBA巨星霍勒斯·格兰特霍勒斯被人称为“眼镜蛇”,他不仅是公牛第一个三连冠时期的主要成员,也是第三号得分手,并与乔丹、皮蓬构建起了史上最为强大的三巨头之一。乔丹第一次退役后,格兰特成为了公牛队的二当家,后来合同结束成为自由球员,又到了魔术,与奥尼尔搭档打入总决赛。99-00赛季他到了超音速,一年后到了湖人—在这里他又赶上了三连冠的开头,与奥尼尔和科比一起拿了一个冠军,随后安安心心戴着四个戒指退役了。

    半导体 移动 终端 4G手机 NBA

  • 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年固网用户超2.7亿

    飞象网讯(章芳/文)10月25日消息,工信部近日印发了《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1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0.79,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7亿户,其中光纤入户超过7000万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光纤到村。到2015年,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6500吉比特每秒(Gbps)。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用户数超过4.5亿,LTE实现规模商用。互联网网民超过8.5亿人。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实现规模商用。县级以上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数字化,80%实现双向化。《规划》要求,到201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建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系统软件、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集成电路芯片规模生产工艺达到32/28纳米。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更加显著。以国家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为基础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超过85%,地市级和县区级政务部门分别平均达到70%、50%以上。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基于互联网的政民互动逐步普及。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信用、综合治税、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一批重大业务协同应用取得实效,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日臻完善。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互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初步形成支撑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成规范可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覆盖70%以上的城乡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省范围内即时结报。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8亿,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提高,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体系、信息安全协调机制更加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掌握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核心技术,初步建成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体系。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基本形成技术、装备、系统和服务一体化支撑能力。《规划》指出,在构建下一代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以宽带普及提速和网络融合为重点,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骨干网络架构,完善业务节点国际布局,提升国家骨干网传输能力。采用多种技术推进光纤向用户端延伸,扩大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提升用户端接入能力。优化互联网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实现互联网信息源高速接入。支持东部地区积极利用光纤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全面提升宽带网络速度与性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支持中西部地区增加光缆路由,提升网络容量,扩大接入网络覆盖范围;引导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落户中西部条件适宜的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光纤、铜线、同轴电缆、3G/LTE、微波、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快宽带网络从乡镇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推进农村宽带进乡入村。促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和前沿布局。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抓紧开展IPv6商用试点,适时推动IPv6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加快推进IPv4向IPv6的网络过渡、业务迁移与商业运营,在设备制造、软件开发、运营服务等环节形成较完善的产业和协同创新链条。完善互联网国家顶层架构,升级骨干网络,实现高速度高质量互联互通,提升网络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推动我国互联网国际互联架构优化,提升互联层次和流量转接水平。加快未来网络技术研发和战略布局,建设面向未来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示范平台,开展新型架构及创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形成系列国际标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组织实施三网融合全面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规划,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标准体系,加大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新兴融合型业务,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强三网融合法制建设,强化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监管,建设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优化国际通信网络布局。统筹规划海底光缆建设,完善跨境陆地光缆,与有条件的周边国家实现互联。丰富到亚太、北美、欧洲的国际路由,增加到非洲、南美的国际海底光缆。加快部署海外业务接入点和国际数据中心,提升为驻外机构和企业提供信息网络服务的能力。

    半导体 光纤 固网 工信部 互联网

  • 运营商放弃设立4G独立子品牌?

    如果没有意外,在未来一两个月里,4G就能正式发牌。事实上,有没有牌照并不重要,反正三大运营商,尤其是中移动和中电信,都已经开始建设4G网络,中移动甚至已经开始进行试商用,在部分城市,数据终端乃至4G手机都已经放号。可问题是,这些4G业务将要使用什么子品牌呢?直到现在,我们仍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这就有意思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战,都只是品牌建设的一环。在产品与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用户选择运营商的决定因素,品牌正越来越重要。在2G时代,中国移动最早按照用户差别,推出了“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个定位清晰的子品牌,从而将高端用户、新业务用户和低消费用户进行了区格,从而以差异化的品牌和服务策略,强化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了更大主动。所以,在竞争加剧的3G时代,三大运营商都进一步精心设计了新的子品牌。其中,中移动在3G牌照发放的第二天,就推出了“G3”,并以“引领3G生活”口号进行密集传播,中电信和联通则分别推出“天翼”和“沃”,并展开全面推广。在“中国移动”的企业品牌下面,“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并列,并与信息指向清晰的“G3”业务品牌进行立体融合,而且在技术弱势的情况下,隐藏了TD-SCDMA的技术形象,但同时又以水墨特色,暗示自己的“中国技术”特点。与之相比,中电信以前没有清晰细分用户的子品牌基础,3G也并不是它当时需要宣传的重点,反而因为刚获得移动通信业务,更需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移动业务形象和标识。所以,“天翼”并没有像“G3”那样定位于特定业务,而是在技术代差上相对模糊化,或者说,它的品牌定义就是覆盖了自身的所有移动业务,以翅膀的形象,体现中国电信补全移动通信,从而提供全业务的差异化亮相。而最后推出“沃”的联通,当时处于弱势企业地位,客户品牌认知度和认同度都非常低,品牌形象尴尬,加上改革重组中与网通合并,导致品牌体系与业务体系庞杂、混乱,相互交叉,难以梳理,与此同时,采用最领先的WCDMA制式也成为其“翻身筹码”。从这个意义上讲,“沃”更大的意义,是为处于全新起点的联通重塑形象,为用户形成一个全新的、清晰的全业务品牌认知。所以,“沃”的定义最广,是一个全业务品牌,并通过“沃·精彩”、“沃·商务”、“沃·生活”等相对模糊的群体定位,来实现进一步的个人、家庭和集团用户区格,而品牌形象中的“W”,也为WCDMA进行了突出强调。如果单纯看3G前期阶段,其他两家的品牌都符合自身的品牌需求,但由于条件限制,都相对模精,而中移动在前期的品牌基础上扩展的品牌策略,应该是当时最为细致、精准的。但现在,随着技术的迭代,中移动的这个品牌精准化的策略,却反而即将面临新的尴尬。3G时代是“G3”,那么到了4G时代,那是不是再出一个“G4”,未来再出“G5”、“G6”?而如果单独针对4G业务再设计新的子业务,那么,2G、3G、4G三代业务的同时存在,加上WLAN业务的“随E行”,再与客户细分的“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进行交叉,是否会导致子品牌的过度细分?如果不设计单独的子品牌,那么4G的业务推广又将如何造势,如何与竞争对手的子品牌进行有效竞争?如果整合收拢,重新回到全业务品牌的路上,中移动又该如何梳理自己的品牌体系呢?新品牌又该如何定义,如何设计呢?原来的品牌如何保留或放弃?与它相比,中电信和联通当年没能进行品牌精细化的局限,如今反而成为优势,4G业务是否再设计新的子品牌推广,则能攻能守,进退自如得多。这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的优势,如今成为了负担,当年的缺憾,如今却已金不换。不过,就我看来,根据之前的这些经验,估计运营商们,尤其是中移动,应该不再会单独就4G设计完全独立的子品牌了,毕竟这样看似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未来必成新的负担。

    半导体 中电信 联通 4G 3G

  • 色彩的学问--色彩测量仪器为食品工业保驾护航

    色彩测量仪器可以用于食品色彩管理、农产品、海产品和肉类的增长量检查或等级分类、判断生肉新鲜程度、研究保鲜方法,或者进行消费者喜好调查或产品研发等。在陈列于玻璃后面的各种冷藏、冷冻、盒装、烘干和塑料包装食物的零售天地中,视觉的吸引力远比嗅觉来得重要。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颜色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增进食欲,如红色给人以甘美成熟的印象;橙色给人甜美、愉悦、健康、欢快和朝气蓬勃的印象;黄色代表光明、希望和丰收;绿色让人感到安全、舒适、新鲜;蓝色给人清爽、宁静的印象 ;紫色代表温柔神秘 ;白色代表洁净、清爽、清晰,黑色则意味着成熟。另外,食物的色彩与新鲜度和品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食品的颜色也反映了食品的营养和功能,故而,就有了“择色而食,食之有道”之说。显然,新鲜和加工食品生产商对于色彩所传递的种种语言了然于胸,他们毫不犹豫地采用更多的色彩检测手段,对各种产品的色泽进行更好的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色彩测量仪器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原因。登上食品测色的舞台一直以来,人们都是运用感观品评方法来进行食品色、香、味等方面的品质鉴定,为了能对色泽更好地进行量化分析,保证产品质量,防止食品腐败、污染,提高产品的吸引力,食品工业引入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这两种主要方法,通过与软件的结合,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厂对产品的测色、颜色匹配、颜色配方及颜色质量控制。◆ 比色法:比色法是对人眼所看到的光的三原色进行量化的一种方法。通过研究产品色差值与感官品评值的相关性,去除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使得色泽的判定更加客观,以指导食品或饮料配方中添加颜色成分,提高“色彩吸引力”,规范食品“煮熟到什么程度”等,为产品研发和品质控制提供有力可信的依据。国外色差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如日本柯尼卡美能达便携式色差仪CR-400/410。◆ 分光光度法:过去十几年间,在确定配料、果酱、果冻、蜜饯、饮料等成品色泽标准,研发新的食品饮料产品、根据屠体天然脂肪含量对肉类、家禽和鱼类进行筛选、分拣和品质分级、质量检验等方面,分光测色计的需求日益上升。分光测色计主要依靠测定物体反射的光谱功率分布或物体本身的反射率特性,然后根据光谱测量数据,可以精确计算出物体在各种标准光源和标准照明体下的三刺激值。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科学“一步法”,是目前测量食品色彩、配方所需颜色并进行质量控制的最精确的测色技术。其测量的波长范围为400纳米至700纳米(毫微米),包含了人类肉眼可见范围内物体所有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可以精确配制任何所希望得到的颜色。常用的便携式多功能积分球分光测色计,由于结构紧凑、轻巧时尚、重量轻、可存储数据多、能在任何位置进行高精度测量等诸多优点,受到市场的欢迎。◆ 与软件相结合通过结合颜色配方软件和配色软件包,便携式和台式分光测色计可用于实验室色彩控制系统,实现从科研实验室到厂区的各种色彩控制。这些色彩数据软件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色彩品质控制,使得色彩的检测和控制更加简便。如,预定义的屏幕模版对产品进行达标/不达标评估和统计以及精密的研发分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和特定参数要求,来设计自己的软件显示及输出界面 ;可在测量数据中插入数字图片,精确标记测量光点,从而建立起与供应商进行色彩交流的新空间 ;测量数据可以用Excel表格导出,并通过“拖放”方式将任何图形复制到电子表单上 ;可自定义报告,以满足终端用户需求的格式显示色彩数据 ;还可在局域网(LAN)内共享数据等。这样,通过与现行便携式色差计和台式分光测色计相结合,就可以在同一平台,全面控制组织内的色彩品质。

    半导体 软件 测量仪器 反射 测量数据

  • ST推出与机顶盒芯片集成的智能家居软件平台

    中国,2013年10月24日 ——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世界领先的机顶盒系统芯片供应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推出智能家居软件。意法半导体的智能家电软件促使机顶盒逐渐演变成智能家居机顶盒。新一类设备能够管理家用能源、家庭自动化系统和家庭保安监视系统,为家庭用户提供一条通过家电访问数字多媒体内容的途径。新产品于2013年10月23 – 25日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的意法半导体ICTC(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专场技术展示会展出(之江饭店101展厅),欢迎参观。意法半导体的智能家居软件将预集成到机顶盒和家庭网关系统芯片,例如,STiG105 和 STiG112智能家居专用芯片;以及多媒体网关芯片,例如,深受欢迎的STiH416(‘Orly’)和新推出的Monaco系列产品(STiH407、STiH410、STiH412)。有了这个新的开发软件框架,意法半导体的客户能够研制下一代产品,支持创新的差异化家庭能源管理、安全监视、自动化服务和其它功能。最终,这项技术让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多价值,提高收入。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数字融合产品部总经理Gian Luca Bertino表示:“增加对智能家居应用和服务的支持是机顶盒自然进化的结果,让运营商能够提供创新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使用体验。智能家居软件平台结合我们的大量的外围芯片,例如,家庭网关系统芯片、网络互联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为开发人员提供了释放这个令人期待的新机会的潜能所需的一切。”基于Linux、Java Virtual Machine和OSGi框架等开放标准,智能家居支持主流的数字家居标准,例如,Home Gateway Initiative (HGi)、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UPnP)和 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DLNA),还支持智能家居使用的所有的主要无线通信协议,例如,ZigBee®,包括最新的Smart Energy Profile 2.0、Z-Wave、Wi-Fi,包括IEEE 802.11n,以及近距离通信(NFC)。该软件还支持Bluetooth® Smart Ready,以及2G、 3G 或 LTE蜂窝通信标准。意法半导体还为该软件平台推出一个包含硬件的参考设计,其中硬件是搭载STiG105系统芯片的评估板。智能家居软件平台有助于原始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快速开发智能家居应用服务。该智能家居平台可让用户在安装智能家居软件的智能机顶盒上控制安全摄像头、家庭照明、取暖设备、多媒体设备,并与其互动。Alpha版产品开发工具套件(PDK)已于2013年9月发布,全功能版的PDK工具计划在2013年12月发布。

    半导体 集成 智能家居 机顶盒芯片 软件平台

  • 应用c进行嵌入式Linux的研究

    1.引言嵌入式Linux是一种开放源码的真正32位的操作系统,并且可以进行裁减和优化,性能稳定,并且支持多任务和软实时,所以深受开发者的信赖。它支持从IntelX86到MotorolaPowerPC,ARM,CompaqAlpha等多种硬件平台,并且提供了丰富的软件资源,具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功能,支持GUI开发,并且嵌入式Linux的开发技术资源丰富。如何管理各个应用在系统中无冲突安全地工作?如何把开发的系统快速的转化为可发布的产品?如何优化和管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保证在有限的工期之内完成高质量的产品?使用平台创建套件(PCS)来开发嵌入式Linux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2.平台创建套件介绍平台创建套件(PlatformCreationSuit)是由Metrowerks公司开发的一套专门用于进行嵌入式Linux应用的一套系统,它提供的主要功能有:配置操作系统,开发自己的应用,自动编译(Build),部署(Deploy),调试(Debug),检查许可文件,集成新的软件等等。平台创建套件包含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目标向导工具(TargetWizardTools),用来管理,配置,扩展,生成和部署传统的开放源码的Linux软件元素,来全面的支持目标产品的需要。如图一。目标向导工具提供了扩展基本的Linux环境的功能,它允许集成千万种可下载的开放源代码和二进制应用,GNU工具集,新的Linux内核,或者用来提高内核功能的改进的设备支持,安全,实时性能,服务质量(QOS)和网络等部件。CodeWarrior可视化开发环境,用来进行项目管理,创建和生成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CodeWarrior可视化开发环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包括编辑环境,调试环境和项目管理功能,快速开发工具,等等。因为CodeWarrior可视化开发环境已被众多的嵌入式应用开发人员所熟悉,这里不再详细介绍。板极支持包工具(BoardSupportPackage),包括用来创建,部署和调试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针对目标硬件平台的应用所需要的所有元素,通常一个BSP中包括Linux内核,设备驱动程序,应用和服务,各种类库,GNU工具集(编译器,连接器,等等),部署向导等等。图一:平台创建套件这张图是PCS中最常用的模块:TargetWizard的界面。在TargetWizard中所有的部件都以树型结构显示,部件的图标表明它的状态,这样整个系统中各个部件及其状态都一目了然。开发者可以很方便的对部件进行裁减,只要通过简单菜单操作来打开(Enable)和关闭(Disable)就可以对系统中的部件进行配置。PCS会自动管理各个部件之间的依赖和冲突关系,这就避免了开发者在研究部件依赖关系和解决部件冲突的时候花费大量的时间。开发者在打开一个部件的时候,如果它所依赖的部件并没有打开,那么在状态窗口中会显示出这个部件的依赖信息,开发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逐一地解决。当有冲突的时候,在状态窗口中会显示出具体的冲突信息,开发者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在没有冲突检测的情况下,开发者可能意识不到冲突的存在,而直到运行的时候才发现冲突的存在,PCS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发生。TargetWizard同时与其它的功能模块紧密相连,PackageEditor是一个可视化的环境来导入新的驱动程序、应用和库文件,PCS同时也提供了手动方式来完成这些功能的方法;LinuxKernelImportTool可以用来导入新的Kernel;GNUToolchainImportTool可以用来导入新的toolchain;DebianBinaryImportTool允许开发者下载并导入多种公开发布的DebianGNU/Linux二进制应用程序;ExportBSPtool可以用来导出BSP,是生成BSP的工具;SkeletonDeploymentWizard是可以设置一些通用属性的部署工具;GDB(GNUDebugger)和DDD(DataDisplayDebugger)是目标镜像文件已经部署到目标板上的调试工具。3.基于平台创建套件的嵌入式Linux应用的开发过程进行嵌入式Linux的开发大致都采用以下的开发过程:1.基于功能需求选择一个目标板(MCG,Force,PC104,PPC,等等)或者根据需求选择一个处理器(购买一个评估开发板)和外围芯片,定制目标板。2.定制和配置操作系统。3.开发定制的应用。4.重新配置软件,进行部署。5.维护软件。使用平台创建套件(PCS)可以加速整个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下面介绍使用平台创建套件(PCS)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可以采用的详细的开发过程。

    半导体 开发者 GNU 嵌入式LINUX WIZARD

  • 充换电标准化促电动汽车上路提速

    日前,全国规模最大、充电能力最强的北京市通州区小圣庙电动出租车充电站启用,200辆电动出租车上路运营,通州成为继延庆、怀柔、密云、昌平、平谷、房山、大兴之后,北京第8个进行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的区县。随着电动汽车上路数量不断增加,行驶范围不断扩大,充换电设施的标准化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动汽车上路规模增加通州小圣庙充电站站长郑和佳介绍:“该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动出租车充电站,设有交流充电桩200个,直流充电桩10个,采用交流慢充为主、直流快充为辅的整车充电模式,可同时为210辆电动出租车提供充电服务。”其中,交流慢充桩6-8小时可让出租车电池充足电,直流快充30分钟可快充出租车80%的电量。此次上路的200辆电动出租车均是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北汽新能源E150EV车型,充满电后可行驶16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25公里。下一步,北京市电力公司将在通州区医院、商场、地铁沿线等试点、分批建设一定数量的直流充电桩作为快速充电设施,形成充电服务网络。此前,北京市最大的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四惠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于今年9月投入运营。截至目前,65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构成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北京市所有区县,充电桩共计1274台,服务公交、出租、环卫共1648辆电动汽车。据了解,不仅在北京,我国其他地方电动汽车上路数量也越来越多,如已投运的苏沪杭电动汽车城际互联工程,电动汽车可自由穿行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需迫切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在发现电池快没电时,我都会寻找最近的一家充换电站,而每家充换电站的充换电标准都是一样的。”浙江省杭州市的纯电动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表示。对此,杭州供电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专职张鹏飞介绍:“在杭州,甚至长三角地带,所有充换电站内的设施和服务都采用统一标准,这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介绍,目前杭州市充换电站设施的执行标准主要是《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Q/GDW233—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技术要求》等,包括了电动汽车换电站规划、设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涵盖站址选择、供电系统规范、充电系统安全及功能要求、电池更换系统功能及安全要求、站点监控系统功能及通信协议等。张鹏飞表示:“如果没有标准,各类型充电站、充电设备无序建设,城市配电网将随之调整、增容,改造费用巨大。同时,不通过标准通信协议确保各充换电站信息实时监控,大容量充电负荷的无序性将可能对电网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充换电设施标准的建立可指导、规范车辆生产厂家、设备生产厂家依据标准生产,实现设备、车辆的通用性要求,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四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了电动汽车充电设置七项行业标准送审稿,包括《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用充电机技术条件》、《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行管理规范》、《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供电系统技术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导则》,新标准有望在今年年底发布实施。 责任编辑:Mandy来源:中国能源报 分享到:

    半导体 电动汽车 快充 供电系统

  • 基于AVR单片机的高精度频率调节器设计

    1 引言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与高精度测试中,我们需要相当精确的频率来帮助判断设备性能指标。而且我们希望能够微调该频率。采用压控振荡器得到的频率不够精确,微调频率步骤烦琐,耗时漫长,因此有些测试项目限制了压控振荡器的使用。Mega系列单片机是Atmel公司于2002年起陆续推出的。这款AVR增强型单片机具有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为了加快AVR单片机的软件编制,Atmel以及第三方提供的开发工具多种多样,程序开发方便有效。该单片机内部FLASH结构功能灵活,加锁后很难解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知识产权。AVR单片机可以广泛应用于通信、野外测试、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并且适用于各种低电压、低功耗的场合。本文提出一种方法能够基于AVR单片机,采用AD9850提供精确到1Hz的频率信号,不但可以发生正弦波,也可以发生方波,从而为要求频率精度高的企业解决了难题。它以Atmel公司的AVR单片机Atmega16L作为核心,能够方便、准确地控制输出频率。由于AVR单片机实现了在线可编程,所以大大简化了设计步骤,加快了设计进程,同时不会烧毁、烧费芯片,节约了成本。图1给出了该频率调节器的整体设计框图。用户通过4×4键盘设定频率值,AVR单片机使用I/O端口,扫描读入频率值。随后AVR单片机控制AD9850调节到用户要求的频率。AD9850的输出可以接电压比较器整形为方波,也可以经过低通滤波器限制带宽,输出正弦波形。AVR单片机同时控制液晶显示模块,使之实时显示当前频率。图1. 频率调节器整体框图2 控制核心与频率发生技术2.1 控制核心本设计采用了Atmel公司的AVR单片机Atmega16L作为控制核心。AVR单片机的单周期指令能够保证高的执行效率和低成本,是精简指令集CPU中的高性能器件。AVR单片机可以提供高达16 MIPS的执行时间,具有128K字节的可编程Flash存储器,同时具备4096字节的静态RAM。AVR单片机自带看门狗定时器,在强烈的电磁干扰条件下可以防止程序跑飞。本设计中采用的Atmega16L还具有以下特点:· 内部包含有硬件乘法器,加快乘法运算速度;I/O端口引脚数多达32根;· 支持在线可编程功能,不需要频繁从电路板插拔芯片;带有可编程的支持同步传输的UART端口;· 支持三线传输SPI端口;具有方便的I2C总线端口,直接与Philips芯片接驳;· 支持JTAG边界扫描电路;具有BOD低电压检测功能;· 内部有8路10位的A/D变换器;具有4个PMW,可以协同或单独工作;· 内部带有实时时钟电路;工作频率最高可达16MHz。2.2 AD9850频率发生技术AD9850是AD公司推出的低功耗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芯片,可以产生从直流到62.5MHz的宽频率信号,从投入市场到今天已经应用在雷达系统、低功耗频率源中。它良好的频率合成功能适合于应用在高精度测试中。本设计采用了AD9850作为波形发生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的优点。在控制流程中,AVR单片机为AD9850计算了频率控制字,并且将频率控制字写入其中。联合小键盘上的“+1Hz”键和“-1Hz”键,本设计使得频率可以精确到步长为1Hz的调节。它可以产生方波和正弦波。用户要求产生正弦波时,我们设计了低通滤波器用来滤除信号的高频分量。该低通滤波器还可以使用五阶椭圆滤波器实现。图2示出了本系统的AD9850电路设计图。PC2——PC5可以同时作为I2C总线端口。图2 AD9850电路设计

    半导体 高精度 调节器 AVR单片机 AD9850

  • 记录仪实时多任务调度策略的研究

    实时多任务系统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系统分类也很复杂。虽然不同的应用在实现模式上不完全一样,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在嵌入式系统中,实时多任务机制是依靠启动之后运行的一段后台任务管理程序实现的。应用程序运行在该管理器程序之上。后台根据各个任务的要求,进行资源管理、消息管理、任务调度、异常处理等工作。其首要目的是调度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实时控制任务。实时系统主要有两大类:软实时系统和硬实时系统。软实时系统的宗旨是使各个任务运行的越快越好,并不要求限定某一任务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在硬实时系统中,各任务不仅要执行无误而且要做到准时。大多数实时系统都是二者的结合。对于一个复杂任务系统,任务调度模式的选用是其系统架构的一个重点。无纸记录仪具有多层次的界面管理和较高的实时响应需求,由此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系统任务调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本论文综合考虑了各任务响应的实时性需求,对任务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进而将软实时系统和硬实时系统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规划出最为合理的任务调度模式。1 记录仪实时多任务的特点通常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都比较庞大,对于由单片机(80C320)组成的实时系统是不适用的。由于单片机的运算能力和内存有限,要求实时操作系统具有简单实用、高效可靠的特性。就记录仪而言,其任务和功能是预知的,则内存和文件管理系统可简化,甚至取消[1]。因为任务对存储器的要求是明确的,这样就可以使用固定和独立的存储区域分配方案,无需通过OS来控制和分配。因此,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就可以简化为基于任务调度与时钟中断管理为核心的调度模块。记录仪中的任务状态有四种:运行、就绪、等待、挂起,睡眠状态并入等待,不再另加以区分。2 任务的划分、组织和调度2.1 任务的划分在单片机实时多任务系统中,实现实时多任务机制的关键在于将系统功能合理地分解成各个任务模块。划分任务的原则: 功能相对独立,并能与其他程序同时执行的程序划分为一个任务。但任务划分不能太细,否则将增加任务切换的系统开销,降低系统效率并影响系统响应的实时性。文献[2]指出,应尽量将关系密切的任务合并,减少任务间的通信。综合考虑任务的实时性和执行时间,记录仪的十个任务可分为三类:(1)高优先级任务:下位机上传采样值的处理,虚拟通道组织,报警处理。这类任务实时性要求高,执行时间<0.1s,如采样值处理任务,记录仪要保存采样值作为历史数据,保存过程中要加上时标,采样值正确而时标错误的记录是无效的。(2)低优先级任务:按键响应、显示、PID控制、流量积算。这类任务执行时间<0.2s,任务实时性要求一般。如按键响应任务,延迟0.5s是可以容忍的。(3)后台任务:存储、打印、与管理机(PC)通信。这类任务的执行时间>1s,对实时性的要求最低。2.2 任务的组织系统上电,初始化每个任务的固定任务栈,建立任务队列状态表和任务控制表(TCB),这两张表是任务调度的依据。任务队列状态表由高优先级、低优先级、后台任务三张子表组成;任务控制表由任务首地址、状态寄存器、任务局部变量三部分组成,数据结构见图1。2.3 基于消息驱动机制的任务调度借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在记录仪程序中引入消息概念,将任务的执行条件转换为消息,由消息对相应的任务进行激活,并由任务调度模块实现调度。消息定义为:当某个事件(如中断或某任务完成)发生时,事件处理程序设置相应的标志,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消息。事件处理程序可以是中断服务程序,也可以是执行后需设置的标志的任务,因此,记录仪中任务的调度是基于消息机制来驱动的。消息在多任务程序中的作用相当于桥梁,使任务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机关联,任务之间不能直接调用,需借助消息,由任务调度模块实施。

    半导体 记录仪 实时多任务 实时系统 多任务调度

  • 2014年SD 3.0存储卡渗透率有望达到20%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储存事业处DRAMeXchange调查显示,由于系统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单眼相机等,仅少数机种能支援SD 3.0介面,以及主要需求来自出货量占整体市场比重较低的零售通路市场,使2013年全球SD 3.0存储卡渗透率约10%。预期上述两大不利因子自2014年起有机会逐渐改善,再加上龙头厂商们为了提升获利品质也会加速提高SD 3.0产品比重的情况下,2014年SD 3.0渗透率有机会挑战20%水准。SD 3.0(又称UHS-I)介面的最大频宽从SD 2.0的25MB/s大幅提升至104MB/s,连续写入速度可轻易超过10MB/s水准(即Class 10等级以上)。为了能充分发挥SD 3.0的高速读写效能,存储卡供应商大多会采取堆迭2颗NAND Flash Die以上的封装方式,所以SD 3.0存储卡的容量至少会从8GB起跳。从上述SD 3.0存储卡的读写效能与容量来看,可以知道此产品是适合主攻对存储卡有高速读写与大容量需求的高阶产品市场,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摄影机或单眼相 机。TrendForce资深经理陈玠玮表示,存储卡市场80%以上的需求量是来自手机与平板电脑,但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销售量的快速成长,却未能 同时刺激SD 3.0存储卡的需求。原因之一是上述系统装置内的AP(Application Processor)芯片在2013年大多无法支援SD 3.0介面,只有极少数的高阶机种能够支援,所以即使SD3.0可向后相容于SD 2.0,却因为只能发挥SD 2.0的效能而不受客户青睐,这也让目前的SD 3.0存储卡需求,主要来自高阶相机与摄影机市场。原因之二,SD 3.0存储卡虽然具备上述优点,但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至少内建4/8GB以上的eMMC,以及所要求的读写速度皆可由eMMC满足,造成存储卡市场采 购量最大宗的系统OEM客户(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制造商或是电信营运商),反而倾向继续采买价格较便宜的SD 2.0存储卡。如果是eMMC容量超过16GB以上的高阶产品,甚至会选择不附赠任何存储卡,以降低本身的生产成本。然而,上述系统客户的采购策略,却反而促成SD 3.0存储卡的需求被转移到了零售通路市场。因为随着相片、影像、应用程式、作业系统所需要的储存量大幅增加,仅搭载4/8GB容量eMMC的智能手机 和平板电脑,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储存需求。此时,为了扩充容量并且发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效能,大多数的消费者会倾向购买大容量且高速的SD 2.0 Class 10等级或是SD 3.0存储卡。换句话说,来自零售通路端对于高阶存储卡的需求,是SD 3.0存储卡的商机所在。目前的存储卡供应商为了方便销售SD 3.0存储卡,大多会在存储卡上面,同时标记Class 10和UHS-I的字样。受上述两大原因影响下,SD 3.0存储卡在2013年的市场渗透率,只能挑战10%的水准(见上图一),但是2014年预估可以达15-20%,主要原因在于AP芯片从2014年 起,可支援SD 3.0介面的产品线会逐渐增加。此外,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平价化趋势带动下,制造商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所搭载的eMMC还是会以低容量为主。如此一来, 零售通路市场对于高阶存储卡的需求有机会持续成长。另一方面,市场出货量最大宗的系统OEM市场,在智能手机占整体手机市场的比重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已 呈现出逐年衰退的趋势,这让零售通路市场占整体存储卡市场的比重上升,也会进而推升SD 3.0的渗透率。除此之外,存储卡领导厂商们,为了在严峻的大环境下继续维持产品组合的获利品质,预料会开始加快提升自家SD 3.0产品比重。在龙头厂商们的积极推动下,相信也会对SD 3.0渗透率有所帮助。目前SD 3.0存储卡供应商除少部分采用In-house的解决方案外,大多数是采用慧荣与群联的SD 3.0控制芯片。除这两家外,擎泰、安国、鑫创等竞争者也持续紧追在后。未来随着SD 3.0存储卡的出货量逐步放量,再加上SD 3.0控制芯片的获利率较SD 2.0来得高,在低阶存储卡市场规模近年来不断萎缩的趋势下,相信SD 3.0控制芯片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值得注意的是,SD 3.0控制芯片因为可大幅提升NAND Flash的读写效能,所以已经开始被采用在原先SD 2.0 Class 10等级的高阶存储卡市场了,换句话说,SD 3.0控制芯片现阶段已经开始取代部分SD 2.0控制芯片市场。然而,预期在SD 3.0商机不断成长,竞争者也开始增加下,日后价格战的到来相信是无法避免。TrendForce认为,随着SD 3.0与SD 2.0的控制芯片价差逐渐缩小,有利于SD 3.0控制芯片加快取代SD 2.0市场的速度,因此,SD 3.0控制芯片的商机在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半导体 控制芯片 平板电脑 存储卡 SD

  • 基于MiniGUI的数字加密电话系统GUI设计

    引言在需要丰富人机交互信息的嵌入式系统应用中,高精度的动态图像显示非常重要。因此,嵌入式系统对GUI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动态图像的抖动和刷新延迟的问题在嵌入式系统中经常出现,影响系统的显示效果国产图形用户界面系统MiniGUI提供完备的多窗口机制和类Win32消息传递机制,便于实现多个进程间的消息传递。而且具有占用内存少、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嵌入式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笔者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用MiniGUI的animation控件实现时出现动画抖动,二是显示较多图片的窗口刷新时屏幕闪烁,严重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本系统采用MiniGUI的双缓冲技术和多张图片交替显示的方法,并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1 数字加密电话系统架构1.1 硬件系统数字加密电话硬件系统的芯片采用ATMEL公司的AT91SAM9263处理器。主频为200 MHz,2 MB高速Data Flash、64 MB NAND Flash和64 MB SDRAM。核心板的对外接口包括键盘接口、LCD接口、LED接口、MODEM模块、电话机模块和接口、SD卡接口和USB主从接口等。如图1所示。1.2 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开放源码的Linux操作系统是开发嵌入式产品的首选。本系统采用开放源码的嵌入式Linux系统。它的内核版本为2.6.22,是基于default_at91sam9263_config配置的交叉编译工具链:采用arm-linux-XXX。arm-linux-gcc用于交叉编译源程序,生成执行文件;arm-linux-strip用于去掉执行文件中的调试信息,起到减小执行文件大小的作用GUI系统:MiniGUI是国产的一款面向嵌入式系统、跨操作系统的轻量级国产高级窗口系统(Windowing System)和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支持系统。经过10余年的发展,MiniGUI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性能优良且功能丰富的跨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图形界面支持系统。MiniGUI可在Linux/μClinux、eCos、μC/OS-II、VxWorks、pSOS、ThreadX等操作系统以及Win32平台上运行,已广泛应用于手持信息终端、机顶盒、工业控制系统、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产品中MiniGUI支持BMP、GIF、PNG、JPEG、PCX、TGA等常见图像文件和位图、图标、光标等Windows资源文件,支持多字符集和多种字体,库文件较小且可配置。MiniGUI3.0比其之前的版本,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的发展:①主窗口双缓冲技术,可以在自定义缓冲区中获得整个窗口的渲染结果②外观渲染器技术,外观渲染器提供了多种风格的主窗口和控件界面外观,并且应用程序可在几种风格之间动态切换③双向文本显示与输入,增加了对阿拉伯文和希伯来文语言的支持,实现了文本的变形和重排,并提供了阿拉伯文和希伯来文键盘的支持④支持不规则窗口,如圆角矩形、非矩形窗口等⑤增加了组件mGUtilis,该组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对话框模板,便于代码复用⑥增加了组件msgplus,该组件是对MiniGUI图形绘制接口的一个扩充和增强,主要提供对二维矢量图形和高级图形算法的支持因此,MiniGUI非常适合编写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1.3 用户界面设计数字加密电话系统需要显示当前的系统状态和具体内容,以此进行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对界面的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较高。本系统将整个屏幕分为3个区域,即状态区域、Logo与时间显示区域和主显示区域,如图2所示。状态显示区主要表示当前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设备的状态。比如是挂机态还是摘机态,是加密还是非加密态,是否插入U盘,当前的数据传输率为多少等。不同的状态需要用不同的图片来显示。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需要用一个动画来表示。主显示区域主要显示表示当前系统的工作情况的动画或文字提示。比如表示普通语音电话的动画、表示正在加密传输的动画,也可以显示其他信息,如系统功能选择界面、选文件界面、日志管理界面等。Logo及时间显示区显示公司的Logo与当前系统时间。对于本系统的界面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各种动画的显示要流畅。2 实现GUI时存在的两个问题本系统GUI的实现问题主要是各种图片的显示、动画和选择功能界面的实现。图片的显示方法很简单,因此,在下面只介绍动画和选择功能界面的实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 加密 电话系统 MINIGUI GUI设计

  • 基于ARM9处理器的ZigBee工业以太网网关设计

    引言目前多标准多协议共存的场合应用增多,而充当协议转换桥梁作用的网关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比较流行的两个本地无线技术无疑是Wi-Fi 和蓝牙,但是,对于低功耗、低带宽的控制类应用,诸如工厂内的传感器网络,ZigBee 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配备一个功能强大的处理器后,ZigBee可以在低功耗、低带宽的限制下高效完成很多复杂的应用。ZigBee 因其低成本、低功耗、组网灵活等众多优势,成为工业无线通信技术中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ZigBee 是一种低速网络,传输速度为10KB/S~250KB/S,多样的互联方式使得组网方式灵活而稳健。文章介绍一种基于AT91SAM9260 的ZigBee 工业以太网网关设计,实现ZigBee 与工业以太网的一种透明接入,上层采用ZigBee 协议,应用于工业现场短距离的无线控制、监测、数据传输等的以太网协议转换,并内嵌嵌入式WebServer 实现现场仪表的远程监控、远程数据交互系统应用框图如图1 所示用户可通过ZigBee 以太网网关内嵌得WebServer 直接访问或修改仪表数据,实现现场仪表的远程监控、远程诊断等当网关接入GPRS 或因特网后,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可随时访问工业现场仪表数据,实现现场仪表的远程组态、远程诊断以及远程操作等功能,使世界范围内的不同传感监测网络可以信息共享。图1 ZigBee 以太网网关应用示意图1 硬件设计网关硬件如图2,系统以AT91SAM9260 为核心,AT91SAM9260 为ATMEL 公司高性能ARM9 处理器,主频可达200M,带有以太网MAC,扩展了以太网PHY 模块、 ZigBee 无线通信模块、Nand FLASH和SDRAM。图中K9F2G08 为256M的Nand FLASH,HY57V64162为64M SDRAM,与AT91SAM9260 的地址线、数据线、片选线、读写线直接无译码相连接。DM9161 为以太网PHY 芯片,10M/100M 兼容,实现以太网物理层CC2520 是TI 公司的第二代的ZigBee/ IEEE 802.15.4 RF 收发器,具有当今业界最佳的选择性/共存性及优异的链路预算功能特点,目标满足各种应用中ZigBee/IEEE 802.15.4 同专有无线系统的要求,而且提供了广泛的硬件支持,包括数据包处理、数据缓冲、突发传输、数据加密、数据认证、空闲通道评估、链接质量指示以及数据包计时信息等,与AT91SAM9260之间通过SPI 进行数据通讯与控制。图2 网关硬件框图

    半导体 Zigbee 处理器 工业以太网 ARM9

  • 基于MCGS的充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1引言电动汽车由于燃料的可再生性、清洁性,逐渐成为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对象,而电动汽车充电站是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后必须建设的基础设施。从文献[2]、[3]、[6]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充电站建设中,实现其高效、安全、智能化管理已成为主流,充电站监控系统作为充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是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专用停车场的充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根据国家标准设计监控系统实现的功能,最后介绍基于MCGS技术的充电站监控系统的实现。2充电站监控系统结构设计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指导意见[7][8]、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9]、电力监控系统的技术实现路线及发展趋势,充电站监控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图1充电站监控系统结构图整个监控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连接,充电机、bms(电池管理系统)和智能电表由通讯控制器经协议转换后接入以太网并与上位机进行通讯,配电监控系统同样由以太网与监控系统通信,这些部分采用c/s结构;上级监控系统通过以太网与本地监控系统通信,该部分采用b/s结构;服务器负责存储充电站内的各种数据信息,gps时钟提供本地时钟校准功能。监控系统能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各种类型充电机的接入,对充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监控。此外,本地监控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与多个上级监控系统进行通信,实现分级和远程监控。这种结构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可伸缩性,可以满足充电设施规模不断扩容的要求。3监控系统功能设计充电站监控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充电监控功能,即对充电机和充电电池的各种工作状态的监控。此外,还包括一些辅助功能以增强系统稳健性和智能化管理。3.1数据采集功能系统采集充电机工作状态(充电模式)、温度、电压(输出电压,直流母线电压)、电流(输出电流,直流母线电流)、功率和故障信号(输入电压过压,输入电压欠压,输入电流过流,输出电压过压,输出电流过流,模块温度过高,输入缺相,通信中断,风扇故障等);采集电池组的温度、soc、端电压、端电流、电池连接状态和电池故障信号(包括单体电池工作参数,如正常工作电压,温度,容量,能量,电池电压上限、下限报警限制,温度报警上限,最大充电电流及电流报警上限,电压互差最大报警上限,充电次数,电池健康指数);采集充电站配电系统监控上传的开关状态、保护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3.2控制调节功能监控系统能向充电机下发控制指令,遥控充电机启停、校时、紧急停机、远方设定充电参数,控制配电系统断路器及开关的分合。3.3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监控系统根据充电站内的数据性质、重要性进行分类存储,当数据量大时,可以根据预定策略保证重要信息的实时传送;提供对充电机和电池组遥测、遥信、报警事件等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集中存储和查询功能;此外,系统具备操作记录、系统故障记录、充电运行参数异常记录和电池组参数异常记录功能。

    半导体 通信 充电站 充电机 监控系统设计

  • 处理器外接SDRAM的控制技术介绍

    现代的处理器(SoC)或DSP都内建有内存控制器,它是外部SDRAM、FLASH、EEPROM、SRAM……等内存的控制接口。但不同处理器内部的内存控制方式都不尽相同,而且它们的控制程序大部分都位于开机程序内,皆属于汇编语言,所以常令人不知所云。SDRAM的规格现代的处理器并不需要额外的外部器件,就可以直接将外部内存连接至处理器的脚位上。但是,在选择SDRAM时,还是必须考虑下列几项因素:工作电压最大的工作频率最大的记忆容量I/O大小和排数(bank number)“列地址闪控(column address strobe;CAS)”的延迟(latency)刷新(refresh)的速率分页大小(page size)初始化的顺序(sequency):可程序化的顺序是MRS=>REF(refresh)或REF=>MRS。上述参数都列在SDRAM规格中,它们必须能符合处理器内部的内存控制器之要求,惟有如此,才不需要额外的外部器件,否则就必须另外设计逻辑电路来衔接。在图1中,SDRAM-B无法符合ADSP-TS201S处理器的内存控制器的要求。因为SDRAM-B的“突发资料组之宽度(burst length)”是1,而不是“全分页”;而且SDRAM-B的分页大小是2048字组(word或16bits),但是ADSP-TS201S处理器最多只能支持1024字组。所以,相较之下,应该SDRAM-A才对。缓存器的设定与其它控制器一样,处理器内部的内存控制器也需要透过缓存器(register)去设定它的组态与功能。根据图1的规格,可以设定ADSP-TS201S处理器的“SDRAM控制缓存器(SDRCON)”。SDRCON缓存器的初始值是0,表示SDRAM是在禁能(disable)状态。图2是SDRCON缓存器的每个位的名称。1. 位0(SDRAM ENABLE):设为1时,表示有SDRAM存在。2. 位1~2(CAS LATENCY;CL):表示当读取(read)命令发出之后,至数据出现时之间的时间。它与写入作业无关。此值可以在SDRAM规格表中查到,如图3所示。假设外部总线速率是100MHz,则CL应设为2。有些SDRAM的时序参数(例如:CL、tRAS、tRP…..等)是根据不同的传输速率和速率等级(speed grade)而定的。3. 位3(PIPE DEPTH):当有数个SDRAM并排使用时,可能需要外部缓冲存储器(buffer),这时,此位必须设为1。不过,如果SDRAM脚位上的电容值远低于30pF,则此位可以设为0。4. 位4~5(PAGE BOUNDARY):分页边界,是用来定义分页的大小,单位是字组。此值与“列的地址(column addresses)”数目相等。图4是SDRAM-A的规格,从中可以查出:列地址的总数目是256(A0~A7),因此,分页大小是256。5. 位7~8(REFRESH RATE):这个值能决定处理器内部的刷新计数器(refresh counter)之值,好让处理器的速率能与外部SDRAM所需的刷新速率相配合。于图4中,刷新计数值是4K;而且在SDRAM规格中,会经常见到:64ms,4096 cycle refresh或者4096 cycles/64ms或15.6μs/row。刷新速率的计算公式是:cycles=SOCCLK×tREF/Rows,其中,SOCCLK是处理器的CPU速率,tREF是SDRAM刷新间隔(refresh period),Rows是行地址的位数目。假设SOCCLK等于250MHz,由上述公式可以求得刷新速率等于3900周期(cycles)。因此,实际的刷新速率必须等于或小于3900周期,但是ADSP-TS201S处理器的内存控制器最多只支持3700周期,所以此值要设定为3700。6. 位9~10(PRC TO RAS DELAY):此参数决定SDRAM的Precharge到RAS之间的延迟时间,也就是tRP,如图5所示。图6是SDRAM的时序规格范例,其中,传输率属-6等级者,它的最小tRP值是18ns,若使用100MHz速率,则至少需要1.8周期(100MHz×18ns=1.8)。因此,tRP应该设为2周期。

    半导体 处理器 控制技术 内存控制器 SDRAM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