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机构The Information Network总裁Robert Castellano表示,半导体产业环境正在恶化,而且领先指标显示该市场即将发生库存修正;他指出,虽然2010年将会是半导体产业经历大幅反弹成长的一年,但好日子恐怕不多了。 Castellano预测,终端电子产品销售将出现下滑,首当而冲的就是DRAM领域;该市场在今年第二季还曾出现过135%的销售成长;此外他也预言,PC销售业绩趋缓,将会对英特尔(Intel)、AMD等微处理器供应商造成负面影响,连带让晶圆代工业者也受到冲击。 最近几周以来,有数家市场研究机构都上修了对2010年半导体产业成长率的预测,其中有很多都认为该成长幅度将超过30%;但也有一些芯片业者,包括Intel 与 AMD,反而是因为PC销售趋缓而调降了业绩目标。实际上,包括那些上修2010年市场成长率预测的市场研究机构,也预言2010下半年市场景气走缓。 稍早之前,Needham & Co. LLC分析师Vernon Essi调降了数家类比芯片供应商的业绩预测;包括Exar、PMC-Sierra两家厂商,也于近日降低了业绩目标。不过有部分无线芯片供应商,包括英飞凌(Infineon)与Skyworks Solutions,则是于近期上调了业绩展望。 根据Castellano的看法,半导体产业在今年上半年显现的“超高成长”不会是持续性的,因为全球宏观经济景气无法支撑半导体产业达到50%以上的成长率。他对那些每月财报数据似乎“越报越多”的半导体与芯片设备业者提出警告,表示脆弱的西方世界经济情势,恐怕无法保证那些成长预测。 Castellano预期,半导体销售业绩下滑,连带将影响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供应商的业绩跟着下滑;半导体前段设备市场恐怕将经历排挤效应,其中微影设备市场受创将最深。 他也将2010年与2000年做了比较,表示在当时,库存控制不当、对芯片缺货的恐惧,以及对先进设备交货期延长的忧虑等,导致2000年的IC市场出现100亿美元的过剩产能;而芯片设备市场的混乱不安,一直到今年都还没有完全复原。
据日本媒体报道,韩国LG集团17日宣布,旗下LG电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南镛由于手机业务业绩不佳提出辞呈,LG集团将派贸易公司LG国际负责人KooBon-joon接替南镛职位。另外虽然外界传言LG将收购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公司,但LG集团的宣传部负责人对此传言表示否定。LG集团宣传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LG没有收购海力士半导体公司的打算。同时,该负责人还强调,是否收购海力士半导体公司,最后做决定的是LG集团,而不是LG电子公司。此外,受LG即将收购海力士的传闻影响,在17日的韩国首尔股票市场上海力士半导体公司的股价上涨了6.64%。
全球著名的半导体生产商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Infineon)CEO彼得·鲍尔(PeterBauer)在接受德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由于手机芯片需求旺盛,该公司并不排除特别分红的可能。据国外媒体今日报道,全球著名的半导体生产商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Infineon)CEO彼得·鲍尔(PeterBauer)在接受德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由于手机芯片需求旺盛,该公司并不排除特别分红的可能。之前有消息称,在英特尔收购英飞凌无线芯片业务之后,鲍尔曾表示公司要注重投资而不是将收益返给股东。不过,本周五,鲍尔告诉德国DAF电视台,英特尔决不排除特别分红的可能。本月早些时候,鲍尔曾通过一家报纸表示,英特尔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飞凌无线芯片业务。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内IC企业是否会出现大面积的整合和兼并;当前的IC设计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生存模式是否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式;一度甚嚣尘上的“IC的冬天”是由经济衰退引起的,还是行业自身规律使然;经济寒冬下的中国IC产业何去何从? 中国IC产业之特征篇 我国IC产业目前发展的三个主要特征: (1)产业分布很集中,97%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2)行业整理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低端产品大量出口、高端产品需大量进口。我国的IC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一般都有五年以上的差距。每年我国都需要大量外汇来进口高端器件产品。以最关键的IC制造技术为例,国际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已经开始研究到45纳米,而国内最先进的企业中芯国际的90纳米工艺产品仅刚刚开始量产。 (3)行业结构“头轻脚重”,位于中上游的设计、制造业占比很低,下游的封装业占比很高。中国IC产业一直是芯片封装检测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芯片制造业和设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产业链的完善。这一不合理的格局也严重制约了半导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IC产业之影响因素篇 从全球来看,通常IC产业景气的变化与三大因素密切相关:全球经济的景气度、产能的利用率和库存量。半导体的硅周期有其自身的规律,从历史数据上看,大致归结为四到五年一个小周期,九到十年一个大周期。所以全球半导体市场每隔四年左右就会出现所谓的波峰或者波谷的振荡,最近的一次波谷是2001 年。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半导体市场当年萎缩32%,2002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复苏,半导体市场的下游应用需求不断爆发,从PC需求的大幅增长,到手机性能的升级,以及数码相机、DVD刻录机、MP3和数字电视等消费类电子的大量出现,使半导体市场也不断升温,2004年达到此轮景气的顶点。半导体公司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在规避风险和应对产业周期变化方面显得更加成熟,尤其是库存方面,各个厂商都学会了如何控制库存来尽量保证自身利润。虽然紧跟最新技术,抢先推出新品能带来高利润,但往往也会带来老产品库存积压的问题。目前,厂商们通常的做法往往是在解决库存和尽快发布新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中国IC企业步入寒冬了吗 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给我国IC设计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IC产业总体上是过度外向型,订单和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此外,一些具有海归背景的IC设计企业资本大部分受制于海外,中低端IC消费类的应用市场过度依赖出口。在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随着订单的抽走、风险资本的搁浅、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我国IC产业,尤其是IC设计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一系列重大考验。相关数据表明,2000年到2006年期间,我国IC设计业总销售额每年以 70%左右的同比增长率快速增长,但在2007年,这一数字锐减到14%。增长率的锐减表明,行业正在进行大幅度调整。 在IC产业调整的大环境下,我国一大批IC设计企业正面临大考。在产业调整阶段,市场不明确或研发力量不足的公司将被淘汰。此外,由于风险投资收缩,尚无产品销售的公司在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下,生存也将成为问题。在市场上还没有站稳脚跟的公司必然将采取价格战,造成市场的恶性市场竞争,从而导致已有产品销售的公司在整体市场萧条的情况下,销售额将大幅下滑。 同时,金融危机使国内外的消费者信心显著下降,这对中低端消费类IC设计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在广东等沿海省的企业传出一些负面消息,使国内一些以智能卡IC为主业的设计厂商面临用户数下降、价格进一步下滑的不利局面。最后,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成本攀升等因素,更使得IC设计企业及其产业链“雪上加霜”。 中国IC企业寒冬之应对篇 1、立足本土,扩大内需 国内下游需求的高速增长。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需求增速减缓,但国内市场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总需求做出了弥补。尤其是汽车电子、照明电子等新兴领域未来数年对半导体器件需求的年均增速均在30%左右,将是未来拉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另外,2008年奥运赛事积极推动国内新技术应用,一些新的高科技产品诸如移动视频、无线互联、安防产品等,将会在国内市场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因为中国1万亿美元的消费能力不容低估。 2、加大研发,降低成本 对于国内市场,价格依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所以积极挖潜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扩大销量,从而也能有效提升企业利润。例如一些IC设计公司就利用LDO作为手机LED背光驱动芯片,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同时也有公司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推出不同价格的个性产品,例如针对老人和儿童的个性手机等,从而赢得市场的青睐。 3、善用资源,积极合作 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比较成熟,以往国内厂商倾向于利用纵向的产业链资源,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IC企业也可以利用横向的产业资源,例如做电源管理厂商可以考虑和做通讯设备、计算机、医疗器械等厂商合作,获得更好的资源组合。此外,还可以利用晶圆厂等的生态系统降低自己的风险和成本。
据日本媒体报道,韩国LG集团17日宣布,旗下LG电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南镛由于手机业务业绩不佳提出辞呈,LG集团将派贸易公司LG国际负责人KooBon-joon接替南镛职位。另外虽然外界传言LG将收购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公司,但LG集团的宣传部负责人对此传言表示否定。LG集团宣传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LG没有收购海力士半导体公司的打算。同时,该负责人还强调,是否收购海力士半导体公司,最后做决定的是LG集团,而不是LG电子公司。此外,受LG即将收购海力士的传闻影响,在17日的韩国首尔股票市场上海力士半导体公司的股价上涨了6.64%。
ARM公司总部坐落于充满诗情画意的英国大学城剑桥镇东南侧。无论是只有三栋建筑的园区,还是周围的环境,都很难让人将这里与最新科技的发源地联系起来。但是当今世界出售的几乎每一部手机都使用该公司所设计的低能耗芯片。而在下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中,ARM也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物联网,在这个网络中,所有的日常事物都将内置芯片,从而具备处理信息并与网络交流的能力。有些分析师认为,在后PC时代,英特尔那熟悉的广告声——嘣……嘣,嘣,嘣,嘣——将会随着计算技术的变革而消失,人们不会再听到任何声音。或者更确切地说,ARM将悄无声息地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之一。ARM的业务是将芯片设计授权给苹果、三星和高通等企业,这些企业通常都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对设计进行一定的调整。除了手机,还有很多设备使用ARM的芯片,包括索尼电视机、亚马逊Kindle电子阅读器、酒店门禁系统、打印机、自动售货机以及汽车。ARMCEO沃伦•伊斯特(WarrenEast)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我们的用户一年出售了40亿片芯片。”投资者也都很看好ARM的业务。过去一年间,该公司的股价几乎翻了3倍,从6.52美元的低点上涨到上周五的18.34美元。甚至有传言称,苹果将收购ARM。但是考虑到ARM的广泛合作模式,因此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伊斯特说:“我对此一笑了之,这非常荒谬。”商业模式不同ARM的芯片被用于多种设备,与之相比,英特尔每年数亿片的芯片出货量实在是相形见绌,尽管后者是全球收入最高的芯片厂商。分析师难免会将这两家企业视为不共戴天的仇家,并认为他们将为芯片市场的统治权展开一场厮杀。ARM高管通常都会以他们低调的作风淡化这种看法。伊斯特说:“人们希望我们与英特尔的关系就像是大卫与歌利亚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伊斯特和其他ARM高管都指出,他们与英特尔的商业模式并不相同。英特尔设计并生产自己的PC和服务器芯片,每片芯片的售价约为50至1000美元不等。而ARM则会与多家芯片制造厂商签订合同,每片芯片的价格为0.65至20美元。通过授权业务,ARM只能从中获得微薄的收入。去年,ARM的收入为4.9亿美元,而英特尔则高达350亿美元。不过,伊斯特还是指出,所有采用ARM架构的芯片价值基本与英特尔的芯片价值相当。“我们跟英特尔不一样,”他说,“我们永远不会成为一家收入上千亿美元的企业。”面对巨大机会然而,ARM刚刚推出了一款可以被用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芯片设计,而这恰恰是英特尔的领地。英特尔也已经开始凭借低能耗芯片进军智能手机、电视和消费电子领域。英特尔发言人比尔•克寇思(BillKircos)说:“即使是按照保守估计,很快也将有数十亿部设备被激活。这对于整个芯片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克寇思坚持认为,英特尔的制造优势使之可以在常规周期内生产出能耗更低、价格更便宜的芯片,从而与ARM及其合作伙伴竞争。ARM已经与诺基亚、宝马和谷歌等希望拓展新设备的企业展开了合作。ARM高管也认为,今后将有数十亿台设备和日常用品使用功能齐全的芯片,或者至少也会内置具备上网功能的感应器,其中包括汽车、冰箱、电视、服装和建筑物。他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物体需要在可能的范围内使用能耗最低的芯片,因为他们通常都无法直接使用电源。能耗已经取代性能成为了最大的担忧,ARM高管则表示,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成绩斐然。低能耗信仰ARM研究副总裁克里斯蒂安•福劳特纳(KrisztianFlautner)说:“我们就是在这些低能耗压力下成长起来的。这使得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自从1990年成立至今,ARM已经将低能耗培育成了一种的信仰。该公司是从已经失败的AcornComputers公司分拆出来的,而当时处于困境之中的苹果则是它的早期客户和投资者。当时的苹果正在开发Newton掌上设备。ARM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麦克•穆勒(MikeMuller)说:“苹果和Newton使这家公司存活了下来。尽管Newton并未成功,但却帮助ARM起步,并且使我们获得了一些信誉。”由于要为掌上设备和手机提供芯片,迫使ARM必须严格控制能耗。该公司追求能耗,英特尔则追求性能。ARM的低能耗芯片也体现了其轻松的文化。根据穆勒的回忆,该公司的首批员工当年在剑桥的一个酒吧里举行了一次会议,并在会上规划了ARM的未来。当时,如果哪位工程师想要成为管理人员,就需要举手示意。穆勒说:“有几个人举了手。你是新的营销副总裁,你是新的销售主管,等等。我们在这些领域并没有任何经验。”这些传统得以延续至今,ARM的员工总是穿着牛仔裤和休闲衬衫来办公。只有从摆在架子上的几个空空如也的香槟瓶才能看出他们也曾经沾沾自喜过。每当有新的授权协议签订,他们便会用香槟来庆祝。关注物联网英特尔的模式则大相径庭,他们几乎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该公司拥有着行业中最高的利润,并且被外界视为好斗的竞争对手。该公司每年都会花费数十亿美元保持其芯片制造工厂领先于对手,并不厌其烦地生产着最快、最大的芯片。英特尔同时也面临着反垄断指控。过去两年间,英特尔因为反垄断指控而支付了将近30亿美元的罚款和和解费。ARM利用低廉的授权费吸引了新的企业,并且依靠合作伙伴来生存。穆勒说:“我们知道,剑桥不是宇宙的中心。如果你在硅谷,或许就会犯这样的错误。”ARM为用户提供多种授权选择。用户可以采用ARM的基础设计,也可以选择能够进行自定义设计的授权。微软最近就购买了ARM的一款自定义授权,从而对其多年的合作伙伴英特尔形成了不小的打击。这也表明,微软有可能也会利用这一授权开发自己的ARM芯片,并将其用于手机或其他设备。穆勒说:“我们鼓励专家做他们擅长的事情。”在谈及ARM时,伊斯特都显得非常谦逊。尽管ARM的芯片已经在智能手机等领域占据了主导,但该公司的高管通常都会避免自吹自擂。例如,伊斯特将ARM的办公室描述为“一个非常枯燥的地方,工程师都坐在工作站后面。”然而,当谈到物联网时,福劳特纳和其他ARM高管都很放松,在他们看来,英特尔是这个新世界的不速之客。他们表示,英特尔和微软在电脑和服务器领域攫取了绝大多数利润,使得惠普、戴尔和宏碁只能够从每台产品中赚到几美元。消费电子公司和其他企业不会重蹈覆辙。[!--empirenews.page--]“谁在乎PC?”福劳特纳说,“我愿意丢掉我的PC。现在,关键是拓展这些我们尚未彻底了解的稀奇古怪的市场。”
SEMI日前公布了2010年8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订单出货比报告。按三个月移动平均额统计,8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订单额为18.2亿美元,订单出货比为1.17。订单出货比为1.17意味着该月每出货价值100美元的产品可获得价值117美元的订单。报告显示,8月份18.2亿美元的订单额较7月份18.4亿美元最终额增长1.1%,较2009年8月份的6.145亿美元最终额增长195.5%。与此同时,2010年8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出货额为15.5亿美元,较7月份15.0亿美元的最终额增长3.8%,较2009年8月份5.8亿美元的最终额增长167.6%。“8月设备出货总额增长近4%,达到2007年9月以来的高位,”SEMI总裁兼CEOStanleyT.Myers说道,“尽管8月订单额小幅下滑,但2010年仍将成为创纪录的设备增长年。”北美半导体设备市场订单与出货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出货量(三月平均) 订单量(三月平均) 订单出货比 2010年1月 1100.8 1331.6 1.21 2010年2月 1279.4 1442.5[!--empirenews.page--] 1.13 2010年3月 1344.8 1525.0 1.13 2010年4月 1466.2 1729.8 1.18 2010年5月(最终) 1495.8 1836.6 1.23[!--empirenews.page--] 2010年6月(初步) 1552.1 1815.9 1.17数据来源:SEMI
美国芯片巨头德州仪器公司周四宣布,该公司将回购更大规模的股票并且提高其分红水平。受此消息影响,该公司股价在本周四的交易中大幅上涨。总部位于达拉斯的德州仪器本周四表示,该公司已经授权其回购价值75亿美元的股票。在本周四美国股市的盘后交易中,该公司股价上涨了3.5%。德州仪器同时表示,此次股票回购与之前的股票回购计划并不重复。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上一轮股票回购方案的剩余额度为13亿美元。德州仪器同时宣布,该公司计划将季度分红上调至每股13美分,而年度分红则将达到每股52美分。根据规定,德州仪器的季度现金分红将于今年11月22日进行派发,而对象则为11月1日之前登记在案的股东。
9月9日《半导体行业特别报告》出版,涉及项目包括有:库存补充、企业升级周期、智能电话作为主要趋势、移动性长期转变、供应链动态、3G和4G的构建。涉及企业包括有:AMD公司(AMD)、ARM集团(ARMH)、AT&;T公司(T)、Altera公司(ALTR)、苹果公司(APPL)、Atheros(ATHR)、爱特梅尔公司(Atmel:ATML)和其他多家企业。以下内容摘录自《半导体行业特别报告》,专业分析师在其中讨论了该板块的前景和投资展望。2005年进入德意志银行的鲍勃•古嘉瓦蒂,在加入德意志银行前曾在英特尔公司任职6年,担任过各种职务,涉及财务、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部门。过去2年里,古嘉瓦蒂负责英特尔公司至强系列处理器在中国的技术销售工作。他拥有德克萨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理学学士学位。《华尔街记录报》:存储产品行业现在发展如何?古嘉瓦蒂:DRAM存储产品将在今年迎来很棒的一年,因为这是个快速恢复的年头。我们认为,DRAM存储产品销售收入今年将增长约67%,实现快速的回升。根据百分比来计算,DRAM存储产品将成为今年半导体行业增长最快的部门。但也要注意到,经过三年的下跌后,这只是普遍的恢复。这是个利好消息,但是你会注意到今年过后这种势头会逐渐减弱。综上所述,DRAM存储产品业绩会在今年出现良好的回升但是势头慢慢减弱。到了年底,DRAM存储产品就会普遍失去所有的优势。《华尔街记录报》:业绩回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增长势头会减弱?古嘉瓦蒂:经历表现不佳的三年后,产品供应最终会实现合理化。你已经看到了奇梦达公司(Qimonda)的破产,这在半导体行业中和DRAM存储产品企业中都非常罕见。当你实现了供应合理化,就会减少供应,需求回升会改变产品的定价。这一直是DRAM存储产品的定价模式,对今年67%的增长贡献很大。但当企业再度从DRAM存储产品上盈利,它们会产生再投资的意愿,产品增多则会降低价格,收入也会减少。尽管年初实现了67%的增长,但我们预测DRAM存储产品收入明年会减少18%。你能看到这个循环周期。《华尔街记录报》:那么个人电脑产品方面情况如何?我们会看到类似的发展趋势吗?古嘉瓦蒂:个人电脑产品的发展轨迹很有趣。今年我们预计该产品增长是较低的两位数。等到4月份左右,情况就变得非常乐观,因为个人电脑需求好于上一季度,人们开始认为,个人电脑部门会实现20%的增长。目前我们预测今年的增速为15%到16%。这个目标很不错,是个合理的数字,实际上,我们对明年的增长也比较乐观。在我们看来个人电脑产品行业最有趣的一点是,企业的实力惊人,消费者的需求疲软也让我们感到意外。这和去年情况相反,消费者个人电脑业绩良好,企业电脑产品根本没有支出。今年情况截然相反,企业电脑产品销售好于消费者个人电脑。我们也要谈到NAND闪存产品。NAND闪存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我们对该行业非常乐观,预计NAND闪存产品收入今年增长50%,去年增长了20%。过去两年的业绩非常良好。我们预计2010年NAND闪存行业会获得220亿美元的营收,这基本上是2005年的两倍,当时大约为110亿美元的市场。NAND闪存今年取得不错的行业进展,也是存储产品行业唯一实现增长的市场。我们看好NAND闪存市场,认为该市场将在明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NAND闪存市场将在明年增长10%。《华尔街记录报》:具体的公司情况怎么样?你看好那家,原因是什么?古嘉瓦蒂:在存储产品方面,我们看好圣碟公司(SanDisk:SNDK),因为我们看好NAND闪存市场。我们把圣碟公司股票评级定为买入,把美光公司(Micron:MU)股票评级定为持有,因为我们对DRAM存储产品有些担心。如我所说,DRAM存储产品今年会快速回升,但是2011年的前景不明朗,我们对此保持谨慎的态度,因此评为持有。在个人电脑方面,我们注重个人电脑的升级周期。我们认为个人电脑有多年的升级周期,今年增长为15%,预计明年还能达到两位数。英特尔公司的企业电脑业绩良好,我们给英特尔股票评级定为买入,给AMD公司和英伟达(NVIDIA:NVDA)定为持有,因为这两家公司偏向于消费个人电脑业务。尽管有理论称行业的上涨会带动所有的企业,我们仍然认为今年情况不是如此,AMD公司和英伟达侧重于消费个人电脑,在这方面的风险更大,而在企业个人电脑方面的风险较小。我们看好仙童半导体(Fairchild:FCS)和安森美半导体(ONSemiconductor:ONNN),这两家公司涉及各个层次的个人电脑,但是我们预计它们的股价比较低。对这些企业而言,个人电脑部门今年实现15%的增长应该不错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能源委员会15日决定,将在加州南部沙漠地区建造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这是加州大力推广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举措。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一发电项目位于南加州的里弗赛德县,由4个250兆瓦的发电站组成,占地面积约为38平方公里,将由美国太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太阳千年公司承建。首期两个电站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该项目预计拥有1000兆瓦的发电能力,可为30多万户家庭提供充足电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当天发表声明说,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加州经济的未来,加州将把大力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希望上述发电项目的建设吸引更多公司到加州开发新的清洁能源项目,从而促进加州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根据计划,加州政府将在2016年前兴建3000兆瓦太阳能电力系统。此外,加州还会投入32亿美元,全面推动“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
南非政府发言人滕巴-马塞科18日表示,南非已正式启动发电能力为100兆瓦的大功率太阳能发电厂的计划,南非政府希望得到国外财团和机构的大力投资。南非新闻联合社援引马塞科的话说,该太阳能发电项目位于南非西北省的省会城市阿平顿,是南非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工程,由于资金没有到位,该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遇到障碍。该项目预计耗资1500亿兰特(约合206亿美元)。马塞科说,该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厂。南非政府已确定把绿色、环保经济作为南非经济下一个阶段的主要驱动力,这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减少南非的碳排放量。南非是非洲的电力大国,发电量占全非洲的三分之二,其中几乎90%来自燃煤发电。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南非这个“富电国”开始发生供电短缺。在着眼于开发核电的同时,南非也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NextPage]根据市调机构最新报告显示,估计到了2014年,全球太阳能转换器(solarinverter)的出货量,可望超过2,330万台,与2010年的260万台出货规模相较,可望扩增至9倍之多。此外,太阳能转换器的销售额,也可望从2010年激增至2014年的近90亿美元。iSuppli分析师GregSheppard表示,太阳能转换器是把太阳能面板所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一套电子系统,这套系统可说是最坚固耐用的电子系统之一,以当前绿能发展趋势而言,太阳能转换器市场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觑。不过,尽管太阳能应用需求不断上升,但全球太阳能转换器每瓦的平均价格,已经下降了13.5%,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供应商正企图利用降低成本价格,来降低太阳能面板价格。Sheppard表示,除了前端的收购成本以外,在未来几年内,还有其它竞争因素,将可望让其中一些供应商胜出。除了日渐成长的竞争压力以外,大型转换器系统逐渐增加的市占比重,也在影响当前价格下降的趋势,使得每瓦的价格更低。报告指出,转换器供应商在持续不断地提高产能的同时,不仅要考虑转换器的成本问题,以及整体能源转换的问题,甚至必须考虑安装了转换器系统之后,将近20年使用寿命的问题。虽然最初的成本价格非常重要,但是转换器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将是太阳能转换器供应商在投资报酬率方面,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质量和稳定性在转换器产业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关键优势角色。
据外电报道,市场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的数字显示,2006年,印度半导体离散件市场规模将达2.9亿美元,与2005年的2.3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相比,增幅达23.4%。Frost&Sullivan定义的离散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半导体闸流管以及光电半导体产品。该公司表示,目前有十几家公司涉足印度的半导体离散件市场,该市场上的半导体离散件产品包括从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被过滤广告以及飞利浦、STMicro和AgilentTechnologies等公司生产的产品。UPS、变极器、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电表以及机顶盒等产品推动了半导体离散件的销售。该公司还表示,产品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过渡,对半导体离散件的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今年,印度市场将消化约63亿件半导体离散件产品,预计将包括2.27亿件功率电晶体,7800万件光电半导体,以及60亿件其他半导体离散件产品。
面对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几个全球最大太阳能市场纷纷下调电价补贴制度(FeedInTariff;FIT)费率,意味着毛利将受到压缩。为了市场的商机,各太阳能大厂已做好降价的心理准备,以便因应严酷的市场考验。尚德欧洲区总裁JerryStokes在接受路透(Reuters)采访时表示,虽然FIT调降前内部报酬率(IRR)高达20%以上的时代的确令人怀念,不过太阳能厂商终究还是得正视现实,为了长远经营适时调整价格。相较于2009年因为金融海啸需求大减导致太阳能装置平均单价(ASP)暴跌40%以上的情况,太阳能市场在2010年确见需求明显回升,价格也大幅回稳。太阳能厂商如尚德、天威英利都希望能在2011年持续力守价格走势,确保获利稳定。Stokes就表示,目前尚德不认为在2011年有降价必要,毕竟即使在2011年有FIT费率下砍情况,以尚德的太阳能产品价格来说,对投资人应仍具有一定吸引力。不过分析师则认为如果要让投资人有安装太阳能装置的意愿,就得确保他们的投资报酬率,所以在FIT费率下降之后,太阳能行业人士势必也得调降装置价格,才能引起投资人兴趣。德国7月已宣布在第3、4季FIT费率将阶段式下砍13%、16%,之后2011年初可能会再持续下砍动作。由于德国原本FIT费率颇高,即使第3季已下砍13%,目前IRR仍有接近10%的理想水平,所以投资人对购买太阳能装置仍有相当意愿。ArdourCapital投资机构AdamKrop表示,即使IRR来到7%左右,对投资人来说仍算是稳赚不赔,因此太阳能装置需求仍会持续成长。只是2011年初欧洲各国政府对太阳能补助政策进一步紧缩是否会造成影响,则仍有待观察。由于2010年需求回温,不少模块行业人士表示以目前产能来说,仍是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即使如此,模块平均单价在2010年滑落幅度仍有10%左右。Cowen&Co分析师RobStone表示虽然欧洲的投资人急于在2011年初德、意等几大市场下砍FIT费率前安装太阳能装置,争取一定的报酬率,不过这些投资人选的多是提供低价产品的厂商。所以象是在2009年带头打出价格流血战的天威英利很可能会因此受惠。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太阳能行业人士在2010年积极扩增产能,市场需求力道却又可能因为欧洲几国FIT费率在2011年初进一步下调而减缓,Stone认为太阳能装置平均单价很可能会因此出现滑落情况。不过不少太阳能行业人士仍对整体市场景气表示乐观,认为美国、亚洲市场需求逐渐攀升可抵销欧洲需求趋缓所带来的冲击。即使是在欧洲市场,全球高效率太阳能电池代表厂美国SunPower也计划持续积极投资。如意大利这个全球第3大太阳能市场,SunPower便要在2011年达到200百万瓦(MWp)太阳能安装量的目标。
Gartner预期,半导体资本设备市场的所有部门在2010年的成长表现会格外强劲,成长态度会延续至2012年(参考下表)。2009~2014年全球半导体资本设备支出预测(单位:百万美元) (来源:Gartner,2010年9月)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预估,2010年全球半导体资本设备支出可望达到369亿美元,较2009年的166亿美元大幅成长122.1%;该机构同时预期2011年全球半导体资本设备支出将微幅增加4.9%。Gartner副总裁KlausRinnen表示:“半导体产业在2010年呈现的强劲成长,带动半导体资本支出的空前成长佳绩。由于晶圆代工和逻辑IC的大幅支出,加以内存制造商追求技术升级,资本支出(Capex)的年增率超过95%。不过在2011年,资本支出的成长率预期将减缓至10%,因为总体经济成长趋缓,也会对电子和半导体销售造成负面冲击。”Rinnen进一步表示:“考虑到设备采购会更聚焦于产能提升、而不是技术设备上,企业应该为2011年趋缓的景气预做因应的生产计画。企业亦应为始于2012年晚期的下一轮设备景气循环的下滑阶段,预先规划好业务计画,因为内存厂商的过度投资恐会导致设备产能过剩。以各设备类别来看,2010年的晶圆厂设备(WFE)部门是近年来表现最为亮眼的一年,预计可于今年劲扬119.9%,2011年的增幅则为3.9%。Gartner指出,整体产能使用率在2010年第二季到达94%的高峰,但未来随着产能增加,以及半导体生产随着终端需求而趋缓,产能利用率会快速回落至90%左右。2010年封装设备部门(PAE)的年增率估计可超过123%,且接下来可维持个位数温和成长速度至2012年。不过到了2013年,Gartner认为该领域将因供过于求的传统因素而导致衰退,特别在内存设备市场;此一情况也同样反映在铜线接合产能扩充的大幅下滑。在Gartner的预测中,全球的自动测试设备(ATE)市场2010年将成长144%。今年上半年呈稳定成长,但预期将在今年晚期和明年初期出现季节性衰退。该机构所提出的2010和2011年的成长预测,主要系受转换至DDR3内存测试制程的带动。2010年整体自动测试设备将带来超过110%的收益增长。Rinnen指出:“2010年半导体设备产业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强劲表现,从谷底明显反弹。由于企业采购从技术升级转向产能设备,半导体设备产业将持续成长至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