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液晶电视与手机渐成中国ICT产业支撑点 拓墣产业研究所(TRI)发布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以液晶电视(LCD TV)、NB和手机增长最多,其中LCD TV居冠,尽管2008下半年因景气急转直下,需求趋缓,但年增率(YoY)仍超过63%,中国地区销售量预计达1,272万台;而手机销售量则预计达2.15亿部。 TRI表示,手机虽在换购率与新增需求萎缩下,年增率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至13.8%,但销售量预计仍将突破2亿大关,其中带动市场的两大功臣就属智能手机及CMMB电视手机。而另一市场焦点NB,在购买力提升与低价产品力促下需求大增,年增率攀升至37.7%,销售量可望超过1,000万台。 三、四级城市——LCD TV增长焦点 2008年中国LCD TV保持旺盛的直接因素来自北京奥运,厂商们靠着产品推陈出新与价格战联手做大市场,而藉由运动盛事提携,更让LCD TV规格朝高清(HD)甚至全高清(Full HD),以及可解决动态残影的100Hz/120Hz倍频技术迈进。 TRI表示,2008上半年日、韩厂商凭借成本优势展开价格肉搏战,成功掠夺市场,中外品牌不仅在销售金额上差距愈来愈大,从前十大销量排名来看,本土厂商占34.36%,日、韩厂商则高达51.12%,相比之下,本土厂商已失去先前优势。 随着LCD TV市场基数增大,其增长速度将稍稍放缓,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PDP TV放量增长的制约,综观后奥运时代LCD TV所面临的挑战,PDP TV可说是虎视眈眈在后,经历多年萧条,PDP TV藉由奥运重获市场关注,2008年第一季销量达44万台,无疑将瓜分中国彩电的部分商机。 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已激活三、四级城市市场,预计2008年的LCD TV销售量将达345万台,占全LCD TV市场1,272万台的27%,而未来两年,三、四级城市市场对LCD TV的需求将逐渐扩大,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2010年销售量更可望达704万台,占市场比重30%以上,三、四级城市市场俨然是未来中国LCD TV的新增长亮点。 智能手机、CMMB电视手机 中国手机市场需求趋于疲软下,未来一年最主要的挑战不外乎通胀压力与经济减速,而这也将是手机业者的获利和生存能力的一大考验,然而在此市况下,中国手机市场仍不乏亮点,拓墣上海子公司总经理张光平指出,未来一年内中国手机市场的商机落在多媒体娱乐、触控式屏幕、低价智能型、超低价、TD-SCDMA以及CMMB电视手机。 以2008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特别是低价)的销售状况分析,出货量约1,600万部,预计全年度可达3,090万部,约占2008年中国手机销售数量2.15亿部的14.4%,实力不容小觑。另一方面,由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推动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CMMB)标准,于今年7月宣布CMMB标准在英特尔与华旗、华硕、富士通、海尔、联想、三星等终端产品携手合作,获得全线突破后,CMMB已成为中国电视手机的事实标准。 随着CMMB大规模建网,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日益壮大,CMMB所主导、推动的中国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电视市场,即将进入爆发增长期,并一举将中国电视手机市场多年来的踌躇不前,推向大规模普及发展,拓墣上海子公司研究员高小强预测,2011年中国电视手机出货量将超过1亿部,而采用CMMB标准的电视手机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中国NB产业地位日趋重要 随全球主要NB代工业者如广达、仁宝、纬创、英业达、华硕等在中国布局臻于完善,近年来中国当地的NB生产数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预估,2008年中国NB产量将突破1亿台。与此同时,中国NB内需市场受价格大幅滑落激励,已使NB进入一般消费者市场,带动高速增长。 TRI表示,2008年中国NB市场的销售量可达1,060万台,由于NB对于台式机的替代有加速之势,在Internet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下,未来中国NB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可期,2011年销售量可望攀升至1,870万台。
【导读】半导体知识产权市场继续熠熠生辉 2007年的情况表明,半导体知识产权(IP)产业仍然是电子市场中最亮丽的产业之一。去年半导体IP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元件销售额,达到了接近15亿美元的最高纪录水平。 高价值IP,不论是自有的还是难以制造的,在早期分类中有时被视为“明星IP”。这类IP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处理器和接口类IP占总体市场的60%以上。三大IP供应商——ARM Ltd.、MIPS Technologies和Synopsys,不是以处理器就是以接口IP为主,它们三家几乎占总体市场的一半。 应用处理器IP是增长最快的领域,2007年营业收入几乎比2006年上升了25%。该领域中的主要厂商,如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和Tensilica,所提供的产品都含有大量综合应用技术知识,使得其它公司不可能复制这种能力,即使能复制在经济上也得不偿失。随着越来越多的系统开始基于产业标准,iSuppli公司预测该领域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位于所有IP领域之首,截至201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18.6%。 大众化商品IP,如标准单元库和内存编译器,2007年不太成功,尽管从绝对营业收入方面来看仍然表现良好。根据定义,这些IP的价值较低,因为它们的功能不是“火箭科技”,其它工程团队能够轻易地复制。 增长最慢的领域是物理库,复合年增长率只有1.5%。该领域面临三重挑战:首先,新设计数量普遍下降;其次,来自内部开发的库(如台积电的库)的竞争加剧;第三,未来不同制造工艺的总体数量减少。如果各种制造联盟(如IBM、特许半导体和三星之间的联盟)按计划开展,则将来不会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单元库以及模拟模块。 内存特别令人感兴趣。标准内存模块和功能是大众化商品,增长速度明显相对较慢,与物理库的情况类似。但是,非易失性内存等新型内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情形。未来五年左右,新型内存技术应该能得到市场的迅速接受。 但总体而言,iSuppli预测IP市场增长速度将轻易超过总体半导体市场,因为目前以及将来日益复杂的设计不但需要使用更多的IP(多核ASSP和ASIC已经变得很普遍),而且需要应用处理器甚至完整子系统这样的更高水平、更高成本的IP。因此,IP市场在2012年以前有望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超过25亿美元。对于芯片本身来说,两位数的增长率越来越少见。 图1所示为iSuppli公司对于2006-2012年半导体IP市场的预测。 图1:全球半导体IP营业额预测预测,按类别细分(以百万美元计)来源:iSuppli,2008年7月 鉴于IP对于ASSP和ASIC市场至关重要,该市场不支持更多的成功企业可能令人意外,例如,ARC凭借2900万美元的营业额就获得了第10的排名。2007年ASSP和ASIC市场总体营业收入略低于1000亿美元。 但是,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万美元大关,而且将来数目也不会有太大增长,这有几个原因。首先,真正拥有出色和/或独特IP的小型IP厂商往往被他人收购,不是被想利用其IP促进系统销售(同时防止该技术落入竞争对手手中)的系统厂商收购,就是被希望扩大规模的IP公司收购。仅2007年一年,Silicon Image Inc.就收购了sci-worx GmbH(2006年市场份额排名第10),On2 Technologies收购了Hantro Products Oy,MIPS收购了Chipidea——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 在这些收购活动中,收购方经常强调两家公司之间的“协同”,但是否总能获得协同效应则不得而知。当然,经常会得到一些运营优势——节省管理成本,以及(可能)获得一些销售优势,但技术优势似乎是另一个收获,而且是更加难得的收获。 ARM在2004年以接近10亿美元的价钱收购Artisan,当时就有人议论这两家公司如何互补,尽管它们的产品线截然不同。如今三年多过去了,这笔交易得到了什么协同效应仍然不明朗。最近MIPS收购Chipidea也面临同样情况,这两家公司的两条产品线——微处理器和模拟器件,难以做到非常不同,追踪上述两家合并而成的新公司的营业收入情况将会很有趣,可以看看它们的实际销售额增长率是否能高于市场总体水平。 但实现产品协同是非常可能的。在Silicon Image收购sci-worx的交易中,后者的视频处理器应该会很好地扩展前者的视频接口。将来,某家象ARM这样的公司,可能充分利用一家模拟厂商的产品线来补充自己的物理库产品;实际上,这样的收购活动尚未出现,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百万美元级的IP公司非常稀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多数IP因为数量巨大而卖不出高价。在大众化商品IP市场获得成功只能依靠规模,一旦技术和质量问题被攻克,市场只能容纳一两家中到大型供应商。一个重要例子就是物理库(ARM)和内存(Virage)。难以想像这些领域还能再挤进一家或两家以上的成功企业,即使就增加一家或两家也不太可能。 最后一个原因是,实际上成功的IP厂商数量多于市场份额表上面所列出的数字,而且更加成功。第三方IP营业收入仅占IP所掌握的真实价值的一小部分。相当大的一部分IP收入没有流入专业IP厂商的腰包,实际上是流向了利用内部IP来刺激硅片销售的半导体公司。这方面的两个突出例子是德州仪器和高通。德州仪器拥有DSP技术,而高通则拥有CDMA技术。完全可以认为,高通不是真正的硅片供应商,而是巨大的IP供应商;只不过它的IP载体不是具有RTL代码的磁盘,而是硅片。[!--empirenews.page--] 由于IP产业正在从初生阶段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个别公司的命运可能有所起伏,但从总体来看,半导体IP未来仍将是成长前景最光明的领域之一。
【导读】数字家庭——让家庭娱乐再进化 从单一功能到串流整合,从家庭娱乐到数字生活,近年来数字家庭的概念在产、官、学及各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已愈见成熟,尤其从近期消费性电子展当中更可明显感受到数字家庭已是目前各大软硬件厂商相争抢攻的市场。若简单定义“数字家庭”,可说是希望藉由嵌入式软件技术来保留并简化个人计算机的丰富娱乐功能,但在稳定、一按即用的消费性电子装置内,让使用者可以随意读取、分享以及连结所希望读取的内容,并在简易、美观的使用者界面上完成以上工作。 以家庭娱乐来说,任一消费性电子装置都有机会在某个时间点成为娱乐中心的主轴,因此新世代的嵌入式软件供货商,应打破过去垂直运用的设计思维,也就是仅为单一产品而开发。以水平整合垂直运用的平台式软件架构设计,来有效改善目前消费性电子市场遭遇软硬件、标准整合的复杂性,以及图形处理的效能问题。 虽然消费性电子产业被视为继个人计算机、手机后下一波最具潜力的市场,各大厂商也积极抢进。然而除了少数产品大获全胜,多数产品仍旧无法以一个最适当的方式点切入消费者的生活。到底其困难性以及消费者所期待的产品又应具备哪些条件? 对消费性电子产品来说,过去标准太多以致缺乏互通性,因此,采取开放标准现成为发展架构的共同方向。另一则是消费性电子产品因其运算能力有限、使用行为不同,且无法提供如个人计算机一样复杂的界面以及多功能应用。反观市面上产品发展趋势,次世代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对具有3D绘图、数字影音高画质的HDMI显示接口,以及网络内容整合技术等功能有较强烈的期待与需求,也就是所谓多功能应用(Hybrid),如现在很受欢迎的Apple iPod Touch、Sony PlayStation 3等。 由此推论,次世代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将着重于两个特点发展:图形接口以及网络多媒体信息的撷取与浏览。但在嵌入式的环境下,要如何保有计算机画面所能呈现的丰富图像画质,却又兼具嵌入式稳定以及低成本的特性?最重要的关键就在软件能力,除了必备的弹性、多元系统特色的嵌入式软件解决方案,还需能够符合目前数字多媒体影音主流的开放产业标准,如互动电视、数字家庭联网、网络媒体播放器等,才能够利用软件能力协助厂商完成多功能的应用需求与设计。 以MediaWalker嵌入式多媒体软件平台而言,在起初的软件架构设计规划内建四大单元模块,包含结合硬件加速能力启动2D或是3D图形控制的Graphics API、串连Codec、DSP处理影音格式和媒体播放的Media API、用来达成数字家庭联网与对外网络沟通的Networking API;以及对于上层应用程序开发者最重要的2D、3D Application软件开发套件;藉此简化图像界面的开发程序与提升跨平台重复利用价值。当所选择的软件平台具备开放标准模块化设计架构,产品开发商除了能更专注于市场需求缩短上市时程以及保持软硬件升级能力外,也能有效降低硬件复杂度的控制用料成本(BOM cost)。 图说: MediaWalker平台设计架构图(凯太数字提供) 随着数字汇流及电信网络(3G、WiMAX)基础环境日渐成熟,家庭联网控制标准亦逐渐普及(DLNA、UWB、HomePlug)。不久,我们的生活也会因陆续问世的数字化家用设备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而带来更多使用的便利性。接下来的数字生活,个人化的娱乐选择及内容来源几乎是垂手可得,透过数字家庭剧院或是媒体服务器(Home AV Server),我们可以任意选择想看的电视频道、无时段限制的录制节目并分享到其它房间的数字媒体转换器(DMA),或是可携式媒体播放器(PMP),亦可与计算机联机存取、读取各种多媒体内容格式(MP3, MP4, H.264, WMV9等),甚至直接连外收看各类网络来的媒体内容(RSS Channels, Flickr, YouTube)。 另外也可利用内建于大型液晶电视内的数字媒体控制器(DLNA-DMC),分享不同的视讯串流,读取内建或外接磁盘、光盘、记忆卡与家人一同欣赏影片、相片、音乐。也可使用自动搜寻及管理个人储存媒体中的档案来建立个人专属媒体库,让使用者能轻松利用此媒体库来搜寻自己所喜爱的偶像照片或是专辑中的任何歌曲资料!这些有趣、独特的功能,都需要在软件平台中具备支持方案,提供相关对应技术及应用模块。当然,不论产品技术多进步,具备多少好用的功能,产品是否有机会大卖,最终关键都将取决于使用者界面图像呈现的精致度与操作流程定义。 以开发环境来看,嵌入式图形一直以来不论在2D或3D图像领域,由于软、硬件的限制,各自都有其较难突破的瓶颈,如2D里的Alpha Blending以及Smooth Scrolling问题,3D图像在没有硬件支持下仅能仿真类3D的效果。过去因为成本的考虑,在消费性电子产品内无法置入图形芯片供软件使用的问题目前已有逐渐被解决的趋势。少数嵌入式芯片大厂已陆续推出整合精简架构、低成本的3D多媒体芯片,因此,透过软件来启动芯片内的3D引擎,即可在使用者界面上呈现高流畅度且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3D效果。 OpenGL ES是目前最受注目的3D绘图接口,除了footprint小、低耗电等适合嵌入式使用外,由软件至硬件的绘制(rendering)高密合性更是特色之一。继OpenGL ES 1.1后,随着OpenGL ES 2.0逐渐成熟,开发者也逐渐将眼光转向2.0。但事实上开发者并不需将ES2.0视为1.1的进阶版且非用不可,而是确认在一个3D界面上所想要强调以及呈现的效果为何,再决定采用哪种版本。 OpenGL ES 2.0大幅改善1.1在效能、图层与pipeline弹性上的多数问题,但即使2.0的功能更完整,最后仍会取决于是否有适合的硬件可支持2.0的应用开发。[!--empirenews.page--] 当处理器内具备3D加速引擎,不需具备复杂、高耗电的独立GPU即可发挥OpenGL ES 1.1/2.0良好的视觉效果,包括阴影、倒影、光源、景深、镜头、反锯齿以及结合硬件加速能力的动态特效。两者最大的差异莫过于1.1为fixed function pipeline,而2.0则是运用programmable pipeline,并且因为 2.0中shader-based的特性,材质的表现也就更加突出。但相对的挑战则是需要图形引擎的调整以及与硬件初期的整合,以及耗电问题。凯太数字(KatDC)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展MediaWalkerR3D GUI整合开发工具以提供便利的3D SDK、Layout/Effect Editor、模拟环境等,让应用开发者享有友善的开发经验。 图说:3D Photo Viewing图标(凯太数字提供) 除了3D图形外,在与网络内容整合应用上,MediaWalker Java-based Application Framework因支持RSS技术,能将网络上受欢迎的内容信息藉由XML Data Feed转换成Widget,可针对不同网络资源设计特定应用,例如Internet Radio、Flickr、RSS Channel等;而嵌入式Java的跨平台、可移植性的特色,除在手机应用外亦被广泛使用于下一代消费性电子设备,包括互动电视、蓝光播放机、车用多媒体导航。MediaWalker Application Framework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更可有效管理、分配系统应用资源以及支持在线软件升级。 随着嵌入式软、硬件技术与规格的进步,新世代产品除大幅扩展并提升使用者的家庭娱乐经验,同时也将带给消费者更多使用上的便利。数字家庭是整体概念,需要技术与服务应用的整合才能发展出符合市场所期待的产品。凯太数字(KatDC)期待在数字家庭产业链中,透过MediaWalker这个嵌入式多媒体软件平台将最底层的硬件到最上层的应用,做全方位的整合与串连,实现数字化的家庭娱乐全新优质环境。
【导读】电源适配器市场的趋势暨安森美半导体解决方案 电源适配器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内部交流/直流(AC/DC)电源转换器,内置在电子产品内部,可能拥有多路输出电压,如台式计算机内部电源等;另一类是外部单路输出AC/DC或交流/交流(AC/AC)电源适配器,拥有单路输出电压,通常简称为外部电源(EPS),广泛用于打印机、笔记本、LCD显示器和游戏机等应用。 电源适配器的通用市场趋势 从通用市场来看,电源适配器主要体现出一些重要趋势。一是工作能效和待机(空载)能耗要求更高。例如,美国环保署(EPA)“能源之星”项目于2008年4月发布了针对外部电源的2.0版规范,从表1的对比中可以看出2.0版规范的要求高于1.1版规范。这针对外部电源的EPA 2.0版规范将于2008年11月1日开始生效。 表1:“能源之星”外部电源规范对比(Ln为额定输出功率的自然对数)。 而在台式计算机电源等内部电源方面,“能源之星” 的4.0版规范(EPA 4.0)的第一阶段要求自2007年7月20日开始生效。该规范要求台式机在20%、50%和100%负载条件下的能效最低达80%。此外,更新的5.0版规范第一阶段要求将于2009年7月1日开始生效,将要求使用内部电源的计算机在50%负载条件下工作效率最低达85%,而在20%和100%负载条件下最低效率达到82%。 除了“能源之星”这类的业界能效规范要求,某些大型的OEM客户可能还会有自己独特的工作能效和能耗要求。例如,针对计算机电源的EPA 4.0规范对于使用外部电源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待机能耗(≤1.0W)、休眠能耗(≤1.7W)等方面;相比较而言,戴尔针对这类电源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不同特定负载条件下的能效,即在0.7W(输入功率Pin<1W)、1.5W(Pin<2W)、10.7W(Pin< 12.6W)和17W(Pin<20W)负载条件下,能效分别要高于70%、75%、85%和85%。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能效规范未来仍将不断提高要求和演进。以笔记本电脑AC-DC电源适配器为例,目前业界在空载模式能耗方面的较高水平约在300mW以上,而未来空载模式下150mW的能耗可能成为目标。而且,有关多输出适配器的要求也可能被纳入标准之中。 电源适配器市场的另外一个重要趋势,是客户需要具有更高输出功率、更小体积的适配器,这就涉及到新拓扑技术的使用。采用安森美半导体的NCP1605 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和NCP1396谐振模式控制器可用于设计200W台式适配器或是300W适配器。而从笔记本适配器而言,其功率要求已经从50W至70W范围上升到超过100W等级。另外,诸如苹果MacBook Air和联想ThinkPad X300等新型超便携笔记本的电源适配器也更小更轻。 除了这些趋势,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在“能源之星”针对外部电源的正式2.0版规范中对功率因数(PF)限制的放松。实际上,根据已经在欧洲和日本实施的IEC61000-3-2谐波电流减少标准,功率大于75W的适配器应用中需要PFC。目前市场上既有传统的“功率因数校正+脉宽调制”(PFC+PWM)两段式架构,也有将这两段融合为一段的单段PFC式架构。两段式架构能够在115Vac和230Vac条件下都实现0.9的功率因数,而且动态响应速度和纹波方面的性能更佳,但这种架构是一种资源密集型设计,会采用更多的元器件,如控制IC、电感和MOSFET等,而且可能会导致工作模式下能效的下降;相比较而言,另一种单段式PFC架构将PWM段和PFC段融合在一起,减少了控制IC、电感和MOSFET的使用,实现了能效的提升和显著的成本降低。只不过,单段式PFC架构的外部电源在230 Vac测试条件下,功率因数通常只大于0.8,离0.9的限制还有不少距离,要实现0.9的功率因数限制要求,需要对电路进行一些修改,但这种修改又会损失几个百分点的能效。 因此,针对外部电源的“能源之星”正式2.0版规范中,将功率因数要求限制在输入功率大于100W的外部电源和115Vac电压的测试条件,而对230Vac则不作要求;设计用于同时能够工作在115Vac和230Vac条件下的外部电源在功率因数方面只需要满足115Vac条件下的测试要求。这样一来,具有更高性价比、适合电源适配器等应用的单段式PFC将赢来更大的发展动力。 电源适配器面临的挑战 综合以上电源适配器的通用市场趋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源适配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 降低空载输入功率; 提高总体能效; 特别针对笔记本适配器而言,注意待机、休眠和空闲等不同模式下的能效; 改善功率因数; 下面我们将按照不同功率等级的应用,分享安森美半导体的相关解决方案。 安森美半导体电源适配器解决方案 [!--empirenews.page--] 1) 输入功率小于75W的适配器应用 如上所述,在输入功率小于75 W时,外部电源无需PFC,系统主要只是PWM段,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是反激式拓扑结构,适配器既能工作在固定频率(FF),也能工作在可变频率(VF)的控制器(特别是就准谐振模式而言)。在额定负载和轻载条件下,要同时实现较高能效,关键就在于要采用能够根据负载状况调整工作模式的智能控制器。 图1:单段PFC架构的适配器结构示意图。 针对这类应用,安森美半导体推出了一系列的PWM控制器解决方案。其中,就功率介于10W至50W范围的应用而言,可以采用NCP1351和NCP1216等器件。其中,NCP1351采用固定导通时间、可变关闭时间电流模式控制技术,会在负载变低时降低开关频率,可以提供卓越的空载能耗,并在轻载条件下提供最佳的能效表现;当频率下降时,峰值电流逐渐下降到最大峰值电流的大约30%,能够避免变压器发生机械共振,从而大幅消除可听噪声,并保持良好的待机能耗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安森美半导体推出了基于NCP1351的GreenPointTM 40W打印机电源适配器参考设计。这参考设计的待机能耗低于150mW,而目前常用的40W打印机在相似情况下能耗约为450mW。在额定负载条件下,该设计的能效高达85%;而其采用的频率反走技术,也令其在高于2W的轻载条件下能效高于80%。除了NCP1351和NCP1216,安森美半导体还将推出NCP1217和NCP1380等新器件。 而在40W至70W的功率应用范围,也可采用NCP1271、NCP1219和NCP1288等固定频率控制器(其中NCP1219和NCP1288为新产品,即将推出),还可采用NCP1377、NCP1337和NCP1380等可变频率控制器。 除了PWM控制器,功率小于75W的电源适配器中,还可采用其它的众多安森美半导体器件。如在电压反馈环节,可以采用TL431、TLV431、NCP100和NCP4300(用于第二代恒流恒压适配器)等分流稳压器。而在整流器和MOSFET方面,安森美半导体同样提供众多适用的器件,其中包括电压介于45至100V、电流介于3至10A的所有H系列和L系列肖特基二极管,以及NCP4302控制器。以NCP4302为例,这是一款集成型同步整流(SR)控制器与驱动器,集成了在反激转换器中应用同步整流技术所需的全部控制和保护功能,支持任何类型的反激拓扑结构图(连续导电模式、准谐振模式或不连续导电模式),非常适合于适配器、充电器和机顶盒等空间敏感型应用。 图2:功率小于75W的电源适配器架构 2) 输入功率大于75 W的应用 相反,根据IEC61000-3-2标准,如果输入功率大于75W,则需要增加PFC,即构成PFC+PWM的两段式外部电源架构,如图3所示。在这种功率等级的PFC段中,临界导电模式(CRM)应用得非常广泛;而在主转换器段,则有反激、正激有源钳位和谐振LLC等多种拓扑结构可供选用。 图3:输入功率大于75W的PFC+PWM两段式外部电源架构示意图。 如果我们把大于75W这个功率范围进一步细化,可将其分为75至120W和120至250W这两个细分范围应用。其中,就75至120W功率应用而言,可以采用NCP1606这样的CRM PFC控制器。实际上,在功率等级低于150W的应用中,CRM是一种非常适合的PFC方案。安森美半导体的NCP1606是一款有源PFC控制器,特别设计用于在电子镇流器、AC-DC电源适配器和其它中等功率离线转换器(通常功率最高可达300W)中用作预转换器。它嵌入了CRM机制,在多种输入电压和功率等级范围下,都能够持续提供接近1的功率因数。它集成了可编程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精确及可编程的导通时间限制和过流限制等保护功能,非常适合用作强固PFC段中的驱动器。 在适合75至120W功率范围应用的PWM控制器方面,可以选用安森美半导体的NCP1230、NCP1381、NCP1382、NCP1651和即将推出的NCP1652等。实际上,传统有源PFC拓扑结构中,通常采用开关型升压电路,开关频率在几十至几百kHz之间,相应的开关损耗不可小视。NCP1230固定频率电流型PWM控制器和NCP1381谐振振电流模式PWM控制器具有在待机状态下关闭PFC的功能。NCP1230和NCP1381都有一 个专用的引脚用来连接PFC控制器的VCC引脚。当芯片检测到系统进入待机时,会自动切断PFC的VCC供电,这等于省去一个损耗环节,可以实现超低待机能耗。 而在120至250W功率范围,可以采用NCP1651/NCP1652这样的单段式集成型PFC控制器。而在这个功率范围的PWM控制器方面,安森美半导体也提供了众多适用的解决方案,如NCP1337、NCP1381、NCP1382、NCP1396和即将推出的NCP1392和NCP1901等产品。 [!--empirenews.page--]对于输入功率大于75W的电源适配器应用而言,同样可以选用TL431和NCP4300这样的分流稳压器,以及所有H系列和L系列的肖特基二极管和MOSFET、TO220AB和TO220FP等可控硅整流器与NCP4302同步整流驱动器。 在这个功率等级,为了帮助客户加快设计,安森美半导体还推出了GreenPointTM 200W游戏机适配器参考设计。这参考设计采用NCP1562开关电源控制器、NCP1014待机稳压器以及TL431分流稳压器等重要元器件,符合“能源之星”针对游戏机电源适配器的要求,待机能耗低于1W,在满载时能效高于88%;值得一提的是,这参考设计还可进行修改,针对需要PFC的市场将PFC功能增添进去。 3) 单段PFC解决方案 如前所述,与PFC+PWM两段式架构相比,单段PFC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架构,使用的元器件数量更少,为两段式架构提供了良好的替代选择,而且这种架构在较高输出电压(大于15V)和中等功率(75至150W)下工作得更好。 针对这个应用空间,安森美半导体提供了NCP1651这样的集成控制器,并即将推出升级版的NCP1652。安森美半导体还推出了基于NCP1651的GreenPointTM 90W笔记本适配器参考设计,该参考设计能够降低解决方案成本超过15%,只使用1个磁性元件(电感)、1个控制IC、1个高压开关器件(高压MOSFET)及1个整流器,相比较PFC+PWM两段式架构,减少了元器件使用数量,具有更高的电源能效和功率密度,还符合OEM对适配器外壳温度上升和泄漏电流的要求。 此外,从某独立设计公司基于NCP1651设计的90W单段式适配器与某厂商的两段式90W适配器的能效测试结果对比(如表2)可以看出,基于NCP1651的方案拥有更佳的工作能耗和更低的空载能耗。 表2:基于NCP1651的单段90W适配器与竞争产品的能效测试结果对比。 总结 本文探讨及分析了通用电源适配器市场的趋势,如工作能效和待机能耗要求越来越高、某些OEM拥有独特能效要求、某些规范的局部要求放松使得单段PFC方案获得更大发展动力以及电源适配器的功率需求越来越高和体积要求越来越小等。还相应地分析了电源适配器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不同功率等级的应用,探讨了其应用的要求以及可以采用的安森美半导体解决方案。作为全球领先的高能效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森美半导体不仅提供针对电源适配器应用的一系列PFC控制器、PWM控制器、分流稳压器、功率MOSFET和整流器,还提供高能效、低能耗的GreenPointTM参考设计,用于笔记本、游戏机、LCD显示器和游戏机等一系列应用,帮助客户缩短开发时间,加快产品上市进程。 (供稿:安森美半导体)
【导读】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巨资投入奥运赌对了 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可口可乐、柯达等国际商业巨头都曾成为其顶级赞助商,并因此获得了梦幻般的商业成功。昨日下午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由于赞助奥运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效应,联想集团在过去4年内销售额增长近5倍,一跃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杨元庆称,联想将成为第一家通过奥运会“顶级赞助商”快船取得国际成功的中国企业。 盛赞中国企业技术实力 昨日下午,在层层保镖的护卫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的联想数字奥运体验馆内玩起电玩。这是联想设计的一款名叫“奔跑的电脑”的游戏,通过ThinkPad独有的主动硬盘保护功能,罗格将笔记本变成了遥控器,他操控游戏画面中运动员奔跑的方向和速度。在轻松的游戏中,表情一向很酷的罗格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 在IdeaPad体验区,人脸识别功能让罗格惊讶地体验到了现代科技的趣味和安全性。罗格在参观过程中向晨报记者盛赞中国企业技术实力,“联想在过去4年的各项准备工作有目共睹。我欣喜地看到,联想正在为历史上规模最大、IT系统最复杂的北京奥运会提供着全天候、高质量的技术支持。联想向本次奥运会提供了近3万件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提供了580人的奥运技术团队,构筑了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硬件平台,覆盖了7个奥运举办城市的56个场馆。可以看到,目前中国企业的工业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赠杨元庆运动衫勉励运动 参观结束后,杨元庆向罗格赠送了一份极具纪念意义的礼物——由联想祥云火炬设计团队集体创作的祥云画卷。这幅中式画卷以祥云火炬和祥云图案为主题,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色彩绚丽、精美绝伦。杨元庆说:“能够为北京奥运会设计火炬,创造出‘祥云’这个形象和寓意,联想倍感荣耀。这份礼物生动地展现了祥云火炬的独特魅力,凝聚了联想人对奥林匹克事业的热忱。我们希望它能给国际奥委会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奥运开赛已有4天,联想的技术设备已经成功地支持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联想奥运工程师也在举重馆的技术后台上支持了中国首枚金牌的诞生。未来的十多天赛程中,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确保2008奥运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支持运动员们追逐他们的最高梦想,助力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罗格非常高兴地接过了礼物,并表示要将其收藏入奥林匹克博物馆。他说:“联想设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方案,历经北京奥组委三轮遴选,在全球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联想也由此成为目前唯一一家为奥运会设计火炬的合作伙伴。联想设计了祥云火炬,为奥运留下了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祥云火炬具有独特的美感,它的图案、形状及颜色都融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祥云火炬所蕴含的和谐理念,折射出超越自我、和平友谊、相互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我赞叹联想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创新设计!” 作为回赠,罗格取出一件运动衫:“杨先生看起来很运动,希望今后穿上这件有国际奥委会标志的运动衫,继续加强运动。” 赞助奥运,营业规模四年翻五倍 杨元庆告诉晨报记者:“2004年在联想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协议的时候,我们曾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服务好奥运会的同时,借助奥运会的平台实现联想的国际化,帮助我们在全球提升品牌形象。在这4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并购IBM的PC业务,通过奥运营销战略的有力执行,成功地实现了我们的理想,实现了我们的跨越式发展。” 在奥运历史上,可口可乐、VISA等国际公司都曾凭借成为这场全人类盛会的赞助商而实现了大步跨越,本次奥运上,中国企业也顺利搭上了这一快车。杨元庆说:“我们4年前签署协议的时候,联想只是一个营业规模30亿美元,只在中国运营的公司。但4年后,我们的营业规模已经达到了接近170亿美元,同时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业务。4年前,很多人认为联想花费巨资投入奥运会不值得,完全是场豪赌。那么今天看来我们赌对了!值!”
【导读】夏新电子:上半年再亏四个亿或暂停上市 尽管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057.SH,下称“夏新电子”)总裁卢振宇一上任就大力推行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卢氏新政”,但也无法避免因历史问题所带来的巨大亏损。 夏新电子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销售收入11.65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4.2%,毛利润为459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1.39%,净利润亏损4.12亿元。公司资金短缺,新产品推出停顿,生产计划无法完成,加上处理库存带来的压力等诸多因素是上半年亏损主因。 “如果2008年公司不能实现扭亏,将会被暂停上市。”夏新电子董事会秘书吕东表示,从目前状况来看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公司最迟应能在2009年上半年扭亏。 暂停上市 据证监会出台的退市办法,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股票即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第一个半年度如果盈利,可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恢复上市。 4月底,夏新电子发布的2007年度财报显示,2007年亏损8.029亿元。而2006年底将利润经会计更正追溯调整后该公司净利润也为负值。如果夏新电子被暂停上市,其负面影响非常大,包括向银行申请贷款都会变得更加困难。不过,卢振宇似乎对此早有准备。 7月初,夏新电子通过向控股股东夏新电子有限公司和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借款,以及以公司设备、商标权、下属子公司股权向CEC提供反担保,从而获得了12.7亿元的金融支持。 8月7日,夏新电子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将出售多处房产以补充资金的决议。此前夏新电子曾公告称,夏新电子将向CEC出售济南、沈阳、厦门、上海、杭州等地共6处房产,总计出售价格6488.11万元,向关联人中电智能卡公司出售北京一处房产,出售价格1414.88万元,向武汉中原电子公司出售武汉一处房产,出售价格513.02万元。这样,通过上述交易夏新电子将获得回笼资金共计8416万元。 “收放”戏法 夏新电子董事会预期,三季度仍将亏损,但亏损额将减少。因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具体金融支持得到落实,各项成本控制将达到预期目标,国内外销售将恢复正常。 上半年该公司对销售体系全面调整,原分公司改为区域营销中心,分公司直供改为区域代理模式,虽然在改革过渡期影响了国内渠道的销售,但对销售体系的调整大幅压缩了分公司运营费用支出,降低了终端零售成本,为公司扭亏打下基础。 不过,卢振宇深知,如仅解决夏新电子未来可能面对的资金紧张问题,不足以让夏新电子全面扭亏。 夏新电子内部人士透露,为把市场策略推行到国内外市场,卢振宇从7月开始悄然上演了一出人才调动的“收放”戏法。5月份才从济南分公司调回总部担任总裁办经营战略部经理的周玉华,7月底已到上海分公司任总经理。周玉华在夏新电子工作已近10年,其任职济南分公司总经理时济南业绩同比其他分公司较好。“将公司的优秀人才调回总部,主要是让其深刻理解新的市场策略和做法。然后再放出去,放在全国重要的区域。”夏新电子媒体负责人透露,这种人才调动可能让公司新的市场策略真正贯彻到执行和实施层面。据悉,周玉华的调动不是个案,类似情况在最近已有四五起了。 夏新电子媒体负责人指出,下半年公司将维护夏新手机现有渠道,大力开拓运营商和行业客户定制市场,并新推17款手机。尽管如此,夏新手机想要在国内市场再次崛起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渠道商对夏新电子还是有些怀疑。”福建一家手机经销商透露,虽然7月初夏新电子与电影《赤壁》签约,推出以“赤壁”命名的新款手机,但市场反应并不大,主要原因就是夏新电子的经销商已习惯了以前夏新手机保姆式营销模式,而现今夏新电子不仅撤销了大部分分公司,且大幅降低销售费用,“能否重塑经销商信心是重振市场关键。”
【导读】奥运考验“中国制造”康佳收获新兴市场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开幕,各国代表团在奥运会期间的饮食起居、使用的产品和享受的服务等,都受到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记者从素有“田径王国”之誉的牙买加驻中国大使馆获悉,该大使馆已正式通知康佳集团,接受其赞助的近百台手机和电视产品,并已将这些产品交付给了牙买加奥运代表团使用。在整个奥运会期间,诸如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两届保持者博尔特、鲍威尔以及雅典奥运会女子200米冠军坎贝尔等诸多牙买加田径名将,都将使用康佳产品。 家门口的考验保证运动员在奥运比赛期间保持充沛的精力,享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会务筹备问题。奥运经济专家指出:“各国运动员是否选择中国产品,这些产品能否满足其需求,实质上是对‘中国制造’水平和国际声誉的一次大考验。” “中国有不少值得骄傲的品牌,无论是家电、手机,在牙买加本地都有不俗的业绩和口碑表现。”牙买加奥运代表团向记者表示,这次之所以选择康佳的产品,是因为康佳是一个牙买加人熟悉的品牌,而且品质过硬、值得信赖。 据悉,早在2005年,康佳设计和生产的15万台C926手机就顺利通过了加勒比地区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的测试,并正式在牙买加开始试销。该运营商发现,康佳手机在其代理的产品中返修率最低,而且其“超长待机功能”相当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于是在试销不久之后,该运营商便于康佳签订了3年战略性合作协议。迄今为止,康佳已经成了牙买加和加勒比地区最受欢迎和信赖的手机品牌之一。 “这份成果来之不易。”康佳通信总经理李宏韬向记者介绍说,海外市场普遍由运营商掌控定制、销售的话语权,运营商对品质的要求也特别苛刻。国产手机厂商要想进入海外运营商的定制名单,首先要求入围厂商必须有自主的设计方案,能随时根据运营商的要求进行应用界面、操作系统、标准和接口的调整。另外,在产品的标准、服务和规范上也必须与国际接轨。 2006年开始,为了冲刺国际市场,康佳实施了“质量、精品、创新”3大工程,并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到突出的地位。建立了以康佳研究院为预研龙头、以产品开发中心为产品研发主体、以集成化研发管理体系统领产品开发全过程的三级研发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研究体系。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康佳集团的产品研发质量、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而在国产手机普遍被人诟病的品质问题上,康佳则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可靠移动”的概念,导入IPD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360度品质研发管理模式等品控体系,对品质要求的绝大多数指标已经远远超出国家及国际标准。近年来,康佳手机早期返修率在国内同行中保持最低,其中部分机型的早期返修率甚至降至2%,超过了国际品牌的水平,而直通率、品次合格率等指数则不断上升。 收获新兴市场“牙买加奥运代表团对康佳手机的青睐,事实上体现了中国制造业在新兴市场上的优势。”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据了解,康佳目前在印度、东欧以及拉美等新兴市场都取得了相当好的业绩,在这些市场的影响力也正在与日俱增。 康佳集团今年上半年最新海外销售业绩表显示,康佳手机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38%,总销量超过百万台。在南美地区,康佳集团上半年的出货量超过了20万台,包括美洲电信、西班牙电信在内的南美两大运营巨头,都与康佳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前世界首富、墨西哥大亨卡洛斯旗下的墨西哥电信,也是康佳手机的大客户;在印度市场,康佳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当地第一大电子品牌商video鄄con、第二大电子品牌onida,都是康佳手机的合作伙伴,康佳手机在印度上半年的销量同比增长了75%。 “我们在新兴市场的成功,除了不断增强的研发和品质管理能力之外,还和我们的本地化市场战略密不可分。”康佳手机海外业务负责人秦广宇介绍说,康佳在每一个市场里都派驻代表,用于与当地运营商的协调和沟通,同时也能以最短的时间把握当地的契机,因此,康佳总是能准确捕捉到适合本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热点,并快速响应,完成产品的覆盖。 通过在新兴市场的发力,康佳目前不仅已经扭亏为盈,而且还在持续性盈利,在国产手机普遍惨淡经营的大背景下,康佳在海外市场的突飞猛进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希望之光”。 “我们此次赞助牙买加奥运代表团康佳手机和电视,不仅是为了满足‘特殊消费者’的需求,”李宏韬说,“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全球的消费者都建立起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并以此提升中国民族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借此让全球市场的消费者都明白:中国的产品和企业是值得信赖的。”
【导读】夏新电子上半年再亏4.12亿 暂停上市可能性加大 8月9日,夏新电子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销售收入11.65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4.2%,毛利润为459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1.39%,净利润亏损4.12亿元。 尽管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057.SH,下称“夏新电子”)总裁卢振宇一上任就大力推行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卢氏新政”,但也无法避免因历史问题所带来的巨大亏损。 8月9日,夏新电子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销售收入11.65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4.2%,毛利润为459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1.39%,净利润亏损4.12亿元。公司资金短缺,新产品推出停顿,生产计划无法完成,加上处理库存带来的压力等诸多因素是上半年亏损主因。 “如果2008年公司不能实现扭亏,将会被暂停上市。”夏新电子董事会秘书吕东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目前状况来看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公司最迟应能在2009年上半年扭亏。 暂停上市 据证监会出台的退市办法,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股票即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第一个半年度如果盈利,可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恢复上市。 4月底,夏新电子发布的2007年度财报显示,2007年亏损8.029亿元。而2006年底将利润经会计更正追溯调整后该公司净利润也为负值。如果夏新电子被暂停上市,其负面影响非常大,包括向银行申请贷款都会变得更加困难。不过,卢振宇似乎对此早有准备。 7月初,夏新电子通过向控股股东夏新电子有限公司和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借款,以及以公司设备、商标权、下属子公司股权向CEC提供反担保,从而获得了12.7亿元的金融支持。 8月7日,夏新电子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将出售多处房产以补充资金的决议。此前夏新电子曾公告称,夏新电子将向CEC出售济南、沈阳、厦门、上海、杭州等地共6处房产,总计出售价格6488.11万元,向关联人中电智能卡公司出售北京一处房产,出售价格1414.88万元,向武汉中原电子公司出售武汉一处房产,出售价格513.02万元。这样,通过上述交易夏新电子将获得回笼资金共计8416万元。 “收放”戏法 夏新电子董事会预期,三季度仍将亏损,但亏损额将减少。因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具体金融支持得到落实,各项成本控制将达到预期目标,国内外销售将恢复正常。 上半年该公司对销售体系全面调整,原分公司改为区域营销中心,分公司直供改为区域代理模式,虽然在改革过渡期影响了国内渠道的销售,但对销售体系的调整大幅压缩了分公司运营费用支出,降低了终端零售成本,为公司扭亏打下基础。 不过,卢振宇深知,如仅解决夏新电子未来可能面对的资金紧张问题,不足以让夏新电子全面扭亏。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夏新电子内部人士处获悉,为把市场策略推行到国内外市场,卢振宇从7月开始悄然上演了一出人才调动的“收放”戏法。5月份才从济南分公司调回总部担任总裁办经营战略部经理的周玉华,7月底已到上海分公司任总经理。周玉华在夏新电子工作已近10年,其任职济南分公司总经理时济南业绩同比其他分公司较好。“将公司的优秀人才调回总部,主要是让其深刻理解新的市场策略和做法。然后再放出去,放在全国重要的区域。”夏新电子媒体负责人透露,这种人才调动可能让公司新的市场策略真正贯彻到执行和实施层面。据悉,周玉华的调动不是个案,类似情况在最近已有四五起了。 夏新电子媒体负责人指出,下半年公司将维护夏新手机现有渠道,大力开拓运营商和行业客户定制市场,并新推17款手机。尽管如此,夏新手机想要在国内市场再次崛起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渠道商对夏新电子还是有些怀疑。”福建一家手机经销商透露,虽然7月初夏新电子与电影《赤壁》签约,推出以“赤壁”命名的新款手机,但市场反应并不大,主要原因就是夏新电子的经销商已习惯了以前夏新手机保姆式营销模式,而现今夏新电子不仅撤销了大部分分公司,且大幅降低销售费用,“能否重塑经销商信心是重振市场关键。”
【导读】东芝出资2亿日元完全收购与TCL合资公司 东芝公司已完全购买与TCL建立的合资家电制造公司——东芝TCL家用电器制造(南海)有限公司,使其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东芝公司此前已与TCL公司解除了合资关系,并出资约2亿日元从TCL手中购买了剩余的10%股权。 2005年3月东芝与TCL集团合资成立了东芝TCL家用电器制造(南海)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提供给中国国内市场的东芝品牌以及TCL品牌的中高档电冰箱、洗衣机,并且生产供给亚洲(包括日本)和欧洲市场的东芝品牌电冰箱、洗衣机。 该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松下工业园,注册资金1813万美元。2006年3月,开始大批量生产。计划到2010年能够生产100万台电冰箱,150万台洗衣机。按照当时的合资计划,东芝公司拥有该合资公司90%的股权,TCL集团拥有剩余10%的股权。东芝公司在三年后完全收购该合资公司是其完善运营体制的重要举措,预计其高性能冰箱,洗衣机的销售状况将会得到改善,并提高在日本,俄罗斯,中国等高性能家电产品需求市场的份额。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面对松下电器在专业型家电领域不断推出新型产品,大举进入新兴国家的家电市场,东芝公司正在强化生产和研发工作,相信在白家电领域东芝和松下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导读】安森美半导体发布2008年第2季度业绩 安森美半导体公司(ON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代号:ONNN)宣布,2008年第2季度的总收入为5.627亿美元,比2008年第1季度增长约33%。 安森美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傑克信(Keith Jackson)说:“本人欣然宣布,公司于2008年第2季度的收入及经调整EBITDA均创下纪录 。整合AMIS Holdings, Inc.以及来自Analog Devices的中央处理器电压及热监控产品部均取得正面进展,并使安森美半导体稳居模拟及电源管理领域的领导地位。于7月17日宣布的收购Catalyst Semiconductor, Inc.的最终协议预期将于2008年第4季度完成。所有我们近期完成及宣布的收购不断加强我们与市场领袖客户的关系及行业地位。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安森美半导体的国际级营运能力及供应链,相关收购将使安森美半导体能够持续为股东、客户及雇员增值。”
【导读】半导体库存仍然居高不下——季中业绩展望令人对下半年燃起希望 尽管经济形势不断恶化,但电子产业供应链中的多数参与者在发布季中运营展望时确认了第二财季的业绩目标。2008年第一季度多数厂商在季中降低或者缩窄了营业收入预期,与当时相比,第二财季的情况比较正面。在第二财季季中展望中,多数厂商重申了季度营业收入预期或者只是略微收紧了预估区间。 在2007年第二季度,厂商在季度结束前提供的展望准确地预见到了该季度整个供应链的业绩情况。今年6月以前厂商给出的展望,是否也能准确预示即将发布的业绩,仍需拭目以待。 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的时候,全球电子供应链中的半导体库存高涨,主要是由于芯片供应商的库存过剩。2008年第一季度结束的时候,电子供应链中有60亿美元的过剩库存。iSuppli公司原来估计的数字是36亿美元。第一季度剩库存预估向上修正,是因为企业在2008年4月以后发布业绩的厂商更新了财务展望。 iSuppli公司估计,第二季度半导体库存稳守在60亿美元。在修正后的数字中,多出来的库存多数是因为半导体供应商的库存天数(DOI)上升。芯片供应商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符合其营业收入预期,但库存额意外上升。虽然有些库存与价格变化有关,但其它因素,如新产品导入、企业并购以及各企业特有的问题,也导致半导体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库存额上升。 在属于淡季的第一季度,半导体供应商通常会增加库存,尽管如此,对于2008年第一季度过剩库存上升的预期是基于2007年底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但是,第一季度供应商的库存金额实际增加了。库存余额上升,以及季节性销售疲软,导致第二季度DOI上升和过剩库存。 2008年第一季度结束时,供应商的DOI接近44天。这比2007年12月几乎增加了四天,但低于2007年第一季度时的46.1天。第二季度开始的时候,供应商的过剩库存比库存目标水平多出近两周。供应商继续持有供应链中91%以上的过剩芯片库存。 还有一部分增加的库存来自电子制造服务(EMS)领域。继第一季度初DOI降至目标水平以下之后,外界预计在3月结束时,EMS供应商的DOI将比目标水平低几天。但是,2008年第一季度EMS供应商获得的供应充足,导致其DOI比目标水平多出两天。第一财季结束时,DOI上升了6.5天。继受益于2007年底EMS领域库存不足局面之后,2008年3月供应链累积库存形势逆转,而当时EMS的库存金额随其销货成本(COGS)一同下降。虽然过剩库存在2008年第一季度迅速增长,但总体销售业绩符合季节型态。多数厂商预期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将符合季节特点,尽管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与支出。 在需求持续令人担忧之际,供应链中存在这么多过剩库存非常不幸。如果需求在下半年下降,届时供需两方面因素都将推动库存增加。第二季度已过去一半,供应商对于需求情况所知甚少,就象今年第一季度结束时那样。尽管厂商的营业收入报告稍显乐观,但iSuppli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厂商对下半年形势同样相当谨慎。 第二财季即将结束,需求趋势似乎非常正常。PC出货量符合预期,尽管服务器仍然有第一财季结转的一些 库存。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也符合预期,尽管年初元件和电池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内存继续拖累整体供应链,因为其销售情况不稳定,尤其是DRAM市场的形势非常不确定。现货市场价格下降,但供应增长将在下半年减慢。第一季度手机开局艰难,当时发达市场的需求减弱,被新兴市场比较强劲的销售所抵消。第二季度仍然有些疲软。早期指标指向第一季度遇到的产品组合反转问题,即低端手机表现好于高端手机。第三季度中国需求情况仍然令人担忧。 预计2008年第二季度过剩库存与第一季度持平。为了迎接需求通常比较强劲的下半年,工厂产量在第二季度开始提高。这符合正常的季节趋势,半导体供应商通常在第二季度准备建立库存。尽管预计过剩库存与2008年第一季度持平,但由于需求强于向来是淡季的第一季度,预计过剩库存将略有下降。预计下半年较高的过剩库存水平将会下降,如果笼罩在手机产业上面的乌云不投下更大阴影的话。
【导读】台积电7月合并营收318.14亿元 年增率7.9% 创今年新高 晶圆代工厂商台积电 2330(TW) 公布7月营收,合并营收为新台币 318.14亿元,较 6月和去年同期均同步增加 7.9%,并创下今年营收新高纪录,累计 1-7月合并营收 为2074.31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22.5% 。 台积电 7月非合并营收为308.69亿元,比 6月增加 8.3%,较去年同期增加7.3%;累计1-7月营收为2016.94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2.3%。 以新台币汇率 30.20元计算,台积电预估在市场需 求下滑的影响下,第3季合并营收约为新台币900-920亿 元,将较第2季成长3-5%,目前达标率为 34.58-35.34% 。
【导读】国际专家认为铜价和石油价格将继续下跌 从7月中旬开始,铜价和石油价格不断下跌,有关专家认为,由于需求继续减少,美元继续走高,使这两种原材料价格有继续下跌的趋势,石油价格有可能跌破100美元/桶,而铜价有可能在年底跌破3美元/磅。8月11日国际铜价下跌到3.38美元/磅,成为自2月7日以来的最低价。 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则下降到从5与1日以来的最低价,达到114.46美元/桶
【导读】半导体知识产权市场继续熠熠生辉——明星IP领军,2007年市场增长逾10% 2007年的情况表明,半导体知识产权(IP)产业仍然是电子市场中最亮丽的产业之一。去年半导体IP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元件销售额,达到了接近15亿美元的最高纪录水平。 高价值IP,不论是自有的还是难以制造的,在早期分类中有时被视为“明星IP”。这类IP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处理器和接口类IP占总体市场的60%以上。三大IP供应商——ARM Ltd.、MIPS Technologies和Synopsys,不是以处理器就是以接口IP为主,它们三家几乎占总体市场的一半。 应用处理器IP是增长最快的领域,2007年营业收入几乎比2006年上升了25%。该领域中的主要厂商,如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和Tensilica,所提供的产品都含有大量综合应用技术知识,使得其它公司不可能复制这种能力,即使能复制在经济上也得不偿失。随着越来越多的系统开始基于产业标准,iSuppli公司预测该领域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位于所有IP领域之首,截至201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18.6%。 大众化商品IP,如标准单元库和内存编译器,2007年不太成功,尽管从绝对营业收入方面来看仍然表现良好。根据定义,这些IP的价值较低,因为它们的功能不是“火箭科技”,其它工程团队能够轻易地复制。 增长最慢的领域是物理库,复合年增长率只有1.5%。该领域面临三重挑战:首先,新设计数量普遍下降;其次,来自内部开发的库(如台积电的库)的竞争加剧;第三,未来不同制造工艺的总体数量减少。如果各种制造联盟(如IBM、特许半导体和三星之间的联盟)按计划开展,则将来不会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单元库以及模拟模块。 内存特别令人感兴趣。标准内存模块和功能是大众化商品,增长速度明显相对较慢,与物理库的情况类似。但是,非易失性内存等新型内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情形。未来五年左右,新型内存技术应该能得到市场的迅速接受。 但总体而言,iSuppli预测IP市场增长速度将轻易超过总体半导体市场,因为目前以及将来日益复杂的设计不但需要使用更多的IP(多核ASSP和ASIC已经变得很普遍),而且需要应用处理器甚至完整子系统这样的更高水平、更高成本的IP。因此,IP市场在2012年以前有望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超过25亿美元。对于芯片本身来说,两位数的增长率越来越少见。 图1所示为iSuppli公司对于2006-2012年半导体IP市场的预测。 图1:全球半导体IP营业额预测预测,按类别细分(以百万美元计)来源:iSuppli,2008年7月 鉴于IP对于ASSP和ASIC市场至关重要,该市场不支持更多的成功企业可能令人意外,例如,ARC凭借2900万美元的营业额就获得了第10的排名。2007年ASSP和ASIC市场总体营业收入略低于1000亿美元。 但是,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万美元大关,而且将来数目也不会有太大增长,这有几个原因。首先,真正拥有出色和/或独特IP的小型IP厂商往往被他人收购,不是被想利用其IP促进系统销售(同时防止该技术落入竞争对手手中)的系统厂商收购,就是被希望扩大规模的IP公司收购。仅2007年一年,Silicon Image Inc.就收购了sci-worx GmbH(2006年市场份额排名第10),On2 Technologies收购了Hantro Products Oy,MIPS收购了Chipidea——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 在这些收购活动中,收购方经常强调两家公司之间的“协同”,但是否总能获得协同效应则不得而知。当然,经常会得到一些运营优势——节省管理成本,以及(可能)获得一些销售优势,但技术优势似乎是另一个收获,而且是更加难得的收获。 ARM在2004年以接近10亿美元的价钱收购Artisan,当时就有人议论这两家公司如何互补,尽管它们的产品线截然不同。如今三年多过去了,这笔交易得到了什么协同效应仍然不明朗。最近MIPS收购Chipidea也面临同样情况,这两家公司的两条产品线——微处理器和模拟器件,难以做到非常不同,追踪上述两家合并而成的新公司的营业收入情况将会很有趣,可以看看它们的实际销售额增长率是否能高于市场总体水平。 但实现产品协同是非常可能的。在Silicon Image收购sci-worx的交易中,后者的视频处理器应该会很好地扩展前者的视频接口。将来,某家象ARM这样的公司,可能充分利用一家模拟厂商的产品线来补充自己的物理库产品;实际上,这样的收购活动尚未出现,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百万美元级的IP公司非常稀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多数IP因为数量巨大而卖不出高价。在大众化商品IP市场获得成功只能依靠规模,一旦技术和质量问题被攻克,市场只能容纳一两家中到大型供应商。一个重要例子就是物理库(ARM)和内存(Virage)。难以想像这些领域还能再挤进一家或两家以上的成功企业,即使就增加一家或两家也不太可能。 最后一个原因是,实际上成功的IP厂商数量多于市场份额表上面所列出的数字,而且更加成功。第三方IP营业收入仅占IP所掌握的真实价值的一小部分。相当大的一部分IP收入没有流入专业IP厂商的腰包,实际上是流向了利用内部IP来刺激硅片销售的半导体公司。这方面的两个突出例子是德州仪器和高通。德州仪器拥有DSP技术,而高通则拥有CDMA技术。完全可以认为,高通不是真正的硅片供应商,而是巨大的IP供应商;只不过它的IP载体不是具有RTL代码的磁盘,而是硅片。[!--empirenews.page--] 由于IP产业正在从初生阶段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个别公司的命运可能有所起伏,但从总体来看,半导体IP未来仍将是成长前景最光明的领域之一。
【导读】解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科技 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就是“科技奥运”,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科技手段辅助,北京向世界呈现的,是一场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 视觉和感官上的震撼,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同一个梦想”。 开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说,震撼来自创新方案和高新技术的大量结合。开幕式总共用了几十项高新技术,涉及多个领域,航天材料也运用到开幕式上。地面升降舞台、多媒体、地面LED(发光二极管)系统、指挥系统、通讯系统……多种装置都采用了高新技术。除通讯系统是引进技术外,其他核心技术全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非凡的光影效果为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演出的LED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创历届之最。 开场的画轴打开在一个巨大的LED屏幕上。屏幕长147米,宽22米,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巨大平台,构成历届开幕式面积最大的一个舞台,上面铺了4.4万颗LED。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结合,幻化出各种图案,将观众引入梦幻般的世界中。 演出核心的中心舞台,是一个直径20米的升降台,藏在体育场中央的巨大“地坑”中,“地坑”顶端的盖板可以平移。 卷轴和“地球”都从这个“地坑”升起。而“地球”是先压缩在地下的,也就是说,球体结构必须是柔性的。而用升降台升起球体之后,演员需要在球体的立面上表演,因此升起后又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才能保障演出的安全和效果。感谢高科技的铝合金感光材料,让“地球”能屈能伸。 “地球”的创意十分新颖,也是最能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亮点。“地球”上装有9个轨道,58名演员用钢丝拉着,像失重般进行倒立行走及空翻等高难度动作。这项技术是国内首次使用,国外也不多见。 “活字印刷”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舞台上凸显的巨大“活字”并不是由机械操控的,而是由上千名演员表现的。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演出套”上设计了各种节点,提示里面的演员能找到坐标,找到队形,提高了节目的准确性。 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赵家玉,是本届奥运会主火炬点火团队的主要成员。从2007年起,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奥运科技专项课题“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申请了10多项专利。 赵家玉说,以往奥运会也有奥运标志被应用到焰火的燃放中,但基本上都是在地面固定好烟管,装好焰火弹,同时点火,以便在天空中制造出奥运五环效果。“我们通过科技攻关,掌握了动态空中焰火组图技术,让五环动起来了。” 据介绍,用于“奥运五环”的特效烟火弹分三层,最外层为黯然点火药,也就是说,烟火弹从发射到升至100米高空时,远距离观赏者是看不到的。烟火弹上升到100米高空后,第二层点火药开始燃烧,这层火药燃烧速度非常快,观众会在这一刻突然看到烟火弹,震撼效果强烈。随着烟火弹快速上升,第三层高亮度银白色火药开始燃烧,焰火图形变大变亮,一个直径70米的巨大的环形图案最终形成。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笑脸”也属于不规则动态焰火。赵家玉说,“笑脸”发射器类似人脸图形:外环有32根发射管,形成脸部轮廓;内环上部有两个发射管,就像眼睛,下部是8个发射管,类似微笑时的嘴巴。42个发射管同时发射,在距地面180米的高空呈现出最大长度80米的“笑脸”,全程5秒钟。 赵家玉说,“笑脸”分红白两种颜色,但眼睛部位的药剂分不同颜色,颜色的变换,让观众看起来就像在眨眼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