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方增利8倍推股东回报计划稳人心

    昨日,京东方发布2013年度财务报告,2013年京东方实现营业总收入337.7亿元,同比增长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811%,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17 .1亿元;每股收益0 .17元,同比增长逾815%。在前一轮疯狂投资后,这两年,京东方终于开始出现盈利。不过京东方也没有停止继续融资扩张,近期就刚落实了接近460亿的融资,继续投入到面板事业。京东方的扩张颇具争议性,而此前追捧京东方的大都为国资背景投资者,并不利于长期发展。在饱受诟病之后,京东方也做出了更为关注投资者收益的姿态,昨日其提出了股东回报计划和回购股份长效机制,欲以此收买人心。调结构抵御市场风险对于整体盈利的原因,京东方对记者表示,从市场方面来看,2013年上半年市场整体平稳,京东方抓住机遇,为全年业绩奠定坚实基础;进入下半年以来大尺寸产品价格有所下降,但整体幅度不大。从公司层面看,2013年,京东方各产线保持满销满产,产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规模效应充分体现;同时,京东方强化管理创新,持续产线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成果显现,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整体移动类面板产能比重进一步提升,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财报显示,2013年,京东方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高附加值显示产品占比超过70%;产品结构逐渐得到优化,产线小型化、增值化、特色化转型进度加快,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报称,2013年京东方对多条生产线进行布局,包括北京8.5代线完 成1 2 0 K扩 产 、鄂 尔 多 斯5 .5代A M O LE D产线和合肥8.5代线均实现产品点亮投产、重庆8.5代线项目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等。在技术与新产品方面,2013年共新增专利申请4282件,主导修制订国际/国内技术标准共计8件。京东方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数据向好,预计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 .6亿- 6亿元,同比增长95%-109%。兴业证券分析报告指出,公司在面板价格下跌情况下还能保持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随着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更大尺寸面板、高品质面板和移动类面板产品比例进一步提升,公司抵御市场波动能力显著加强。2014年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实施精益管理,一季度各产线在原材料成本下降、各产线间协同配合等方面成效显著,整体盈利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表态关注股东回报京东方刚刚进行了约460亿的天量融资,而每逢融资,京东方都要面临投资回报的拷问。趁着财报数据利好,京东方也发布多项措施,表达对于投资者收益的关注与承诺。京东方发布了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14-2016)。京东方表示,此举为建立和健全公司股东回报机制,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据介绍,在弥补累计亏损后,京东方将每年按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规定比例向股东分配股利。未来三年,京东方将优先采用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规划显示,京东方将采用现金、股票或者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京东方可以进行中期利润分配。除特殊情况外,京东方在当年盈利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的情况下,优先采取现金方式分配股利。每年以现金、股票或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未来京东方也在一定条件下提出股票股利分配预案。

    半导体 移动

  • 盘点今日将召开的各种发布会

    4月23日,各种厂商都将在今天召开发布会,有发布新机的,有发布战略品牌的,有为新机上市造势的,可谓是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4月22日到4月27日,国内数得上的几大手机厂商都宣称有大动作(见下图)。发布会一: 一加手机一加手机即将在4月23号北京召开产品发布会,前期预热已经把消费者的胃口吊得很高,业界也普遍关注一加手机的诞生。不得不说这家新品牌的营销工作做得还是很到位的,起码邀请函的“大肥皂”就很博人眼球。不过也是比较悲催,自己第一款新机的发布会遇上了这么多的竞争对手搅合。发布会二:小米手机小米决定在4月23日这一天推出新设备,其中既有“情理之中”的小米3S(小米3已经开发购买了)即将上市,又有一个“意料之外”的新设备。从官方的邀请函来看似乎是一款跟电视有关的东西,甚至有网友曝光说这个叫做“MI Trackpad”, 是小米专为小米电视而设计的多点触控板,不管是什么到时候发布了再评价。发布会三:中兴NubiaNubia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4.23,该来的,总会来”。官方配图中并没有透露出太多的信息。不过可以猜测是在为新旗舰nubia X6的上市进行造势宣传,nubia可能会在4月23日正式开卖nubia X6或者公布更多的相关信息。发布会四:联发科技联发科4.23发布全新品牌形象启动营销战,在中国北京举办「Everyday Genius 创造无限可能」全新品牌发表会,会上除了联发科的新品牌以外,会不会有一直期待的MT6595正式亮相呢?发布会五: 华为荣耀以上几位都是确定了4月23日要干点啥的,还有一个华为则是突然在官微上宣布:快了!4月22日,周二见。这条微博很明显是临时起意,可见是故意把日子安排在了大家的前一天,据媒体推测,应该是要发布4G版本的荣耀X1。发布会六:中兴红牛就在各家纷纷要大战23日之际,中兴新品牌红牛也不甘寂寞,在官微发布了:4.22,别闹,等我来!估计是红牛V5要在22号开仓放货了。比较有意思的是选择了跟华为一样提前一天。现在距离4月23日还有几天,说不定还会有谁会来参与一脚,各位早已入局大佬玩得正高兴,而最早定下发布会日期的一加手机恐怕只能默默垂泪了。在这样一个齐欢乐的日子里,你会选择关注谁呢?

    半导体 中兴 一加手机 GEN PAD

  • 英飞凌牵头启动重点项目“eRamp” 

    近日,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宣布,以能效为重点的欧洲最重要的研发项目之一“eRamp”近日在英飞凌科技公司德累斯顿研究中心启动。 “eRamp”项目为期三年,旨在加强和扩大作为电力电子制造技术中心的德国及至整个欧洲的实力。来自6个国家的26个研究伙伴参与了该项目。作为称雄业界的全球功率半导体供应商,英飞凌担任该5,500万欧元项目的牵头方。eRamp项目研究活动的重点是快速推出全新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开发功率半导体的芯片封装技术。来自德国的项目合作伙伴将负责研究和开发加速生产启动的新方法。德国研究合作伙伴将利用在德国各地的现有试产线和全面的生产技术,检验研究成果在新型生产技术应用之地的实际可行性,其中包括德累斯顿(英飞凌:基于 300 mm晶圆的功率半导体)、Reutlingen(博世:基于200 mm晶圆的功率半导体、智能电源和传感器)和雷根斯堡(英飞凌:功率半导体的芯片封装技术)等地。英飞凌、欧司朗和西门子将密切合作研究和制造测试设备和 演示器,以评估新开发的芯片嵌入技术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茨维考西萨克森应用技术大学也参与研究。除博世、英飞凌、欧司朗和西门 子外,参与研究的其他德国企业包括制造业自动化IT专业厂商SYSTEMA Dresden,光学检验、检测与安装供应商HSEB Dresden以及称雄业界的化学和物理实验室分析厂商SGS INSTITUT FRESENIUS。电力电子装置包括电子组件和其内置的芯片——所谓的功率半导体。功率半导体有助于将用电量降至最低。eRamp可确保尽可能多地向电网输送风电和太阳能电力, 同时确保从电厂到电力用户的数千公里的输电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损耗。eRamp还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多种设备的功耗,例如家电、照明技术、服务器和计算机,乘用 车、商用车、施工设备和农用设备的混合及电动驱动系统,以及工业电力技术和生产设备等。

    半导体 英飞凌 功率半导体 晶圆 RAM

  • 富士康、英业达将代工小米平板

    小米公司今(23)日将在北京举办新品发表会,可望推出三款新产品;市场传出,小米计划第2季、第3季之间首度推出平板计算机产品,由英业达(2356)与鸿海代工,6月上市,首批出货量至少百万台以上。小米近年来以售价低廉与饥饿营销策略,成功席卷大陆市场,因此今天的发表会备受市场关注。此次小米印制的新品上市会邀请函主题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规划三款产品亮相。市场传出,小米将推出新款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与小米盒子。市场传出,小米平板计算机采用夏普的Retina(视网膜)面板,尺寸为7.8寸,与苹果iPad mini一较高下意味浓厚。由于受惠英特尔将采取补贴政策,传出这款产品将采用英特尔芯片。另外,小米平板将有两种版本,英特尔芯片的产品为鸿海代工;英业达代工的是采用辉达(Nvidia)的解决方案。法人表示,小米已经透过手机产品拥有很多忠实客户,这次推出平板计算机,售价将是市场关注的话题,若性价比让消费者满意,加上可以配合自家小米电视等相关小米产品搭配使用,小米平板的推出,将对竞争对手带来不小的压力。市场传出,鸿海目前还在产品测试阶段。法人认为,鸿海与英业达初期小米平板的出货量不会拉高,预估出货量放大的时间约在第3季。大陆媒体指出,预估小米平板售价约人民币999元(约新台币5,000元),机壳采用塑料机壳,外观酷似iPad mini。法人预估,小米平板全年出货量有机会达300万台以上。小米董事长雷军日前公布小米去年业绩,总计销售出1,870万支手机,年增160%,超过前一年订下的1,500万支目标,今年目标出货量为4,000万支。

    半导体 富士康 鸿海 平板 小米

  • 老杳:联发科短期内对大陆平板芯片厂商影响不大

    元器件交易网讯 4月23日消息,联发科今天将在北京举行新品牌发布会,以“Everyday Eenius创造无限可能”为主题,向外界展现焕然一新的联发科形象,此番除了阐述新品牌涵义,另已确认将有全新的产品会亮相发布会,包括平板解决方案MT8127、MT8392和可穿戴智能设备解决方案Aster。联发科从2013年开始加大了平板产品力度,开始大举进攻平板平板市场,在2013年收获约2000万套的良好成绩,创下历年新高,2014年联发科预计平板芯片的出货是4000万套。在新品牌发布会上,联发科将向外界展示最新的四核MT8127和八核MT8392两款新产品,覆盖中高低不同市场,借此带动出货量。在今年的英特尔IDF2014峰会上,英特尔表明了进军平板电脑芯片的决心,甚至为推销其平板电脑芯片,开始进军中国白牌平板市场,并将其价格降至5美元以下。英特尔对平板电脑如此大的动作,也使原本重点并不在平板电脑领域的联发科有点坐立不安。平板解决方案MT8127、MT8392也出现在此次品牌发布会上,也从侧面印证了联发科对平板电脑市场的重视。元器件交易网就此次联发科举行的新品牌发布会采访了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王艳辉),他认为平板并不是明天品牌发布会的重心,并对联发科力推平板电脑和可穿戴产品芯片做了个人分析。英特尔和联发科平板目标策略并不同英特尔和联发科两大公司策略还是有区别的。英特尔虽然在IDF2014上对外表态非常支持中国白牌平板,但是主力还是放在宏碁、华硕、联想身上,对中国大陆白牌市场的期望并不是很大。英特尔今年的业绩目标是4000万台平板芯片出货量,但是对内分给大陆的平板指标是500万台,主要还是寄希望于宏碁、华硕、联想来出货,所以英特尔和联发科的目标不一样。但是,英特尔这样的做法给联发科很大压力,会使联发科进入华硕、联想等品牌市场形成阻力。联发科也肯定会往下压,更侧重深圳的白牌市场,这样会给大陆的瑞芯微、全志有比较大的压力。英特尔和联发科两家公司目标不一样,联发科的目标是争取在高端品牌客户市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并不放弃白牌市场。联发科希望未来最大的卖点是品牌营销,也希望自己的客户往上提高,积累更多的品牌用户,使联发科摆脱山寨厂商的标签。手机、平板电脑方面来说都是一样的。而英特尔面临的是一个死与活的问题。假如英特尔4000万的出货目标能达到的话,就会占据2014年平板市场10%~20%的市场份额,有足够多的消费群,那么英特尔整个的安卓的X86生态才能够建立起来。但是现在因为英特尔的安卓生态还未形成,对外售卖架构的话,现在做AP的厂家不会太关注。英特尔的目标不是自己做芯片,而是和ARM一样授权它的架构,一旦英特尔这一步走成功了,说不定联发科和英特尔还会是合作伙伴。大陆平板芯片厂商虽有压力,短期内影响不大联发科在大陆的芯片市场上是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在带有通信模块的平板上是优势明显。无论是瑞芯微还是全志,他们都只有AP没有基带。但大概有70%~80%的白牌平板市场还是WiFi版的,是不含通信模块的。WiFi版平板领域虽然偏AP,但还是更强调图像、视频方面的应用,全志和瑞芯微等国产芯片厂商已浸淫多年,全志马上就要推出八核心芯片,我相信全志和瑞芯微等厂商短期内或中短期内还是能保持一定优势的。不过,带通信模块平板的市场份额越变越多是今后的趋势。联发科会通过带推模块的市场,慢慢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联发科做可穿戴只是在试水对于联发科这样的厂商,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市场机会的。可穿戴市场和平板市场还不太一样,当年平板市场的走势并不明朗,前几年的市场销售情况并不太好,一年只有几千万的量,并不足以吸引联发科这个量级的企业。现在没有人不看好可穿戴市场,但是目前却没有一个公司把可穿戴产品卖得很好。所以即使联发科、北京君正这样的芯片厂提供一个方案,他们自己并不能决定可穿戴产品的未来,真正决定未来的还是做终端的厂家。老杳认为联发科做可穿戴有点试水可穿戴市场的意思,通过试水与客户合作慢慢找到感觉。举个很明显的例子,三星的Galaxy Gear,第二代产品比第一代要强出很多,现在对厂家来讲,需要不停地试水才能调整产品策略。联发科目前进入可穿戴市场,试水的目的更多一些,但未必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做可穿戴市场。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半导体 联发科 芯片厂商 英特尔 平板

  • 电子行业16周周报:2014年电子新品聚焦穿戴装置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系统产品不断往轻薄、短小、省电、联网、性价比高等方向发展。电子新品聚焦穿戴装置自从谷歌推出”谷歌眼镜”问世后,穿戴装置市场开始受到电子产业的重视,加上搭配应用软件和内容服务,国际大厂三星纷纷推出相关产品(galaxygear)。如果说过去电子产业所谓的牛肉(份量大、增速趋缓),那穿戴装置将有机会成为明日之星(市场小、成长弹性大)。根据台湾IEK推估2018年全球穿戴装置市场规模将达206亿美元,其中半导体元器件达37亿,占全球半导体市场0.9%。非半导体元器件如电池、显示屏、相机模组、结构件、组装…将达96亿美元。目前,A股相关穿戴议题公司,平均市盈率超过40倍,而目前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9倍,处在历史相对高位。今年以来,市场最大的特点是相关小票的呈现“非理性”上涨。但是,市场仍普遍期待着的大票反弹和小票补跌并没有来到。我们持续认为,在后消费电子时代,电子行业的投资进入选择“新成长”阶段。大票反弹的高度有限,而“新成长”股下跌的空间也有限。超高清电视价格来到甜蜜点,国产材料商机浮现随着大陆成为彩电最大市场之一。根据NPD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推估2014年超高清电视每吋价格下探21美元,2017年可能下探至11 美元。同时预估大陆市场超高清电视出货量将达1000万台,由于全球面板产业链正不断朝向大陆移转,相关零部件例如玻璃、液晶、偏光板将迎来商机,搭配国家政策扶值提高面板进口关税,加大厂商导入国产材料力度,而我们认为即将进入所谓兑现期,国产面板相关零部件厂商即将进入所谓业绩拐点。建议关注面板产业中的玻璃、偏光片与液晶材料子行业将有机会受惠。LED行业步入旺季一路到年底LED方面,我们再次重申14年led将是一个贯穿全年的行情。在照明放量,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将迎来利润率和roe的拐点。此外,今年不少led公司都有兼并收购和再融资的需求,由于二三线led企业利润基数普遍不高,所以对应的业绩弹性相当大。随着4月份传统行业景气旺季,一季度业绩的验证,我们认为LED产业投资价值已经浮现。近期LED板块出现明显调整,我们认为在整体照明放量趋势刚刚开始的背景下,应该重新检视led行业投资机会。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持续坚定看好led行业发展大趋势,建议投资者高度关注难得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半导体 电子产业 电子行业 照明 LED行业

  • 可穿戴设备产业化临近

    2014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概念由理想变成现实的新阶段。来自艾媒咨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微博]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为28.4亿元,2017年在望达到12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以上。市场的快速发展,将给中国的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产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做大做强?已经摆在了中国电子产业者的面前。大数据将成就小公司如果说大数据是金矿,那么健康大数据就是其中的钻石矿藏,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如是说。现在很容易找到关于自己的身份、经历、消费、阅读等方面的数据,甚至更加隐私的个人记录都能找到,但关于个人健康的数据几乎没有。截至目前,传统的医疗器械不能满足大数据的要求。在健康大数据的刚性需求下,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望迎来新的开始。智能终端在医疗机构的普及是可穿戴设备普及的基础。2011年应用到医疗电子领域的无线可穿戴健康传感器只有2077万台,2012年冲到了3000万台,而在未来5年内,此类设备将增长到1.7亿台。至于健康大数据,在2007年时还不过是乔布斯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的未来,则将是10倍的宽广成长空间。健康大数据时代将带来全行业的洗牌。对众多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大家都害怕成为诺基亚,公司规模越大,越不利于迅速实现转型,最终反而会被新浪潮吞没;而嗅觉敏锐的小公司的机会到来了!可穿戴设备产业化指日可待可穿戴设备做的是“小微康”,但可实现的是大健康的梦想。大健康,是随地随时地要关注健康的一些细节之处,甚至到细胞级的健康,这就使可穿戴设备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这也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从目前技术进步的进展来看,可穿戴设备已经实现了无线互联、小巧、低功耗、方便实用等特征。宝莱特董事长燕金元表示“确实要达到医疗的精度,对一些疾病要能起到监测或者治疗的效果,这才是可穿戴设备能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可穿戴设备将是医疗界的快消品。”事实上,中国有一批企业在4、5年前就开始做移动医疗,但烧钱很多,最终未能成功。“除非到了快赚钱的阶段,才会有人来投钱。”现在,随着苹果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数据存储、传输等难点也都已经攻克,燕金元表示,可穿戴设备已经到了即将产业化的阶段。目前整个移动医疗呈现产品更新快、时尚化、娱乐化的快销品趋势,相比传统5年-10年的产品周期,现在只需要3个月,加上核心元器件成本和功耗降低,可穿戴医疗的产业化指日可待。

    半导体 智能终端 大数据 可穿戴设备 移动医疗

  • IDT推出可节省70%板面积的无线电源接收器

    IDT公司宣布,推出新的超紧凑型无线电源接收器产品系列,相比基于开关电路稳压器的解决方案,可节约板面积高达 70%。这颗最新的兼容 Qi 和 PMA标准的器件拓展了 IDT 业界领先的无线电源产品组合,满足器件密集和成本敏感的便携式应用需要。IDTP9024、IDTP9025A 和 IDTP9028 是高度集成的、单芯片无线电源接收器,分别支持 PMA、WPC Qi 1.1 和 双模(PMA和 Qi)标准。器件使用了一个高效的基于低压差稳压器(LDO)的架构来减少组件数量,因此可显著节省板面积和物料清单(BOM)成本。此外,优化的控制逻辑降低了电源损耗,确保高效地将功率传输到负载。这颗空间和成本优化的无线电源接收器是无线手持设备、手机袖套和平板电脑的理想之选。IDT 公司副总裁兼模拟与电源部门总经理 Arman Naghavi 表示:“我们很激动推出针对超紧凑便携式应用而优化的产品,来丰富我们业界领先的无线电源产品组合。基于 IDT屡获殊荣的无线电源平台,及其被证明的可靠技术,这一新的接收器系列有信心为客户提供通往最新的 Qi 和 PMA 标准的升级路径。”所有三款无线电源接收器将高效的全桥同步整流器、高效的 LDO 和先进的控制电路集成到一个单芯片中。这些功能模块与外部的一个薄的接收线圈一起工作,无线地接收来自一个兼容的发送器发出的功率,提供一个稳定的 5V 输出,为便携式电子产品提供电源和充电。IDTP9024 和 IDTP9025A 能够分别帮助开发与任一款符合 PMA 或 Qi 标准的发送器全面兼容的便携式设备。为了实现更多功能,IDTP9028 提供无缝的双模功能,可在 Qi 和 PMA 协议之间切换,并协调电功率交换而无需用户介入。这样的高度集成极大地简化了系统架构,使设计人员仅需很少的努力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设计,同时,已被证明的标准之间的兼容性确保了用户的友好体验。

    半导体 器件 集成 无线电源 IDT

  • 2K屏泛泰IM-A888S曝光 配骁龙805处理器

    过去我们曾经报道过泛泰将会推出配备骁龙805处理器的旗舰机型的消息,而现在来自安兔兔数据库中的信息则证实了这样的传闻。不过,与此前流传的说法相比,这款泛泰旗舰的硬件配置更加强悍,还将拥有2K分辨率的显示屏和3GB的内存容量,堪称当前最强悍的智能手机之一。配骁龙805处理器从此次安兔兔数据库中所显示的信息来看,这款泛泰旗舰机型的型号为IM-A888S,最大的特色是配备了2.5GHz主频的高通骁龙805四核处理器,其主要特色是基于Krait 450四核架构,并支持高达25.6GB/s的内存带宽,同时还搭配了Adreno 420 GPU,其影像处理能力要比过去的型号提升了40%。此外,该处理器还将支持Gigapixel/s的相机传输速度,能够摄像头的速度和影像质量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还将是第一款在系统层面提供4K影片录制、播放的处理器,并在提升性能和多任务的情况下,还具备更低的能耗。2K分辨率显示屏而除了当前最强悍的处理器配置,泛泰IM-A888S还配备了分辨率为2560×1440像素的2K级别显示屏,并且还拥有3GB RAM的超大内存和32GB ROM存储容量。不过,或许是由于工程样机的缘故,该机的摄像头规格有些离谱,其前后置摄像头均为200万像素。值得一提的是,该机虽然搭载的是Android4.4.2系统和高通最强的骁龙805处理器,但泛泰IM-A888S的安兔兔跑分成绩仅为36970分,甚至还不如泛泰上一代旗舰IM-A880S。不过,这样的表现有可能是由于工程机优化不足,以及2K级别分辨率拖累所致。预计五月推出而根据过去的传闻,该机可能会被命名为VEGA IRON 2,在韩国市场会有四个版本推出,并且还会有无锁版的全球版本发布。据悉,泛泰VEGA IRON 2还会配备2800毫安时电池,并拥有USB 3.0接口,支持LTE-A高速网络,预计在今年五月份推出,手机的价格为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600元左右。当然,如果以上消息属实,那么则意味着该机将成为首款配备骁龙805处理器的智能手机。

    半导体 处理器 显示屏 骁龙 GB

  • 金色版LG G Watch曝光 具防水防尘功能

    智能穿戴近一段时间可谓是非常火热,三星Gear 2 Neo以及三星Gear Fit已经正式上市,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用户的目光。作为直接的竞争对手LG,也在近期官网曝光了多张渲染图。其中就是金色版本,值得一提的是,金色版本只是在LG G Watch四周镶有金色,并不会让人感觉非常耀眼反而蕴含着内敛。金色版LG GWatch曝光(图引自CnBeta)金色版本(图引自CnBeta)边框采用金色(图引自CnBeta)金色版LG GWatch(图引自CnBeta)LG G Watch 采用了无物理按键设计,并搭载了Android Wear系统,并且支持更换表带,用户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选择。该机还支持Always-on以及防尘防水 功能,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官方依旧没有正式宣布其售价和发行时间。反观三星等品牌,已经将自己智能穿戴设备正式推出,并且在市场进行销售,看来LG在该反面 又慢了一步,希望LG正式推出LG G Watch之后能够带来一些惊喜。

    半导体 三星 BETA LG WATCH

  • 特斯拉在华合作伙伴浮出水面 包括汉能联通富士康等

    虽然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短板尚且存在,但特斯拉这个电动车领域的高富帅还是抱着较高的预期,信誓旦旦地登上了中国市场。昨日下午,8名车主从特斯拉汽车公司CEO埃隆·马斯克手中接过等了近半年的Model S车钥匙,成为特斯拉在中国的第一批用户。同日,汉能等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后的“合作伙伴”也揭开了面纱。昨日下午,在北京交车仪式现场,马斯克一段简短的“对中国市场一片看好”的演说词过后,其将首批钥匙交到了车主手中。仪式前后持续半个多小时,随后马斯克欲匆匆离场时遭遇了近百名记者的围追,他的回答中依然不乏对中国市场较高的憧憬。此前,马斯克表示,中国将有望超越美国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尤其,“未来3-4年,特斯拉会有本地化的生产”。不可否认,在中国的落地,合作伙伴必不可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充电桩成为重中之重。昨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现场获悉,汉能成为特斯拉充电桩建设的合作伙伴。“主要为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提供光伏设备、车棚、储能等支持。”一位陈性汉能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据这位负责人披露,特斯拉从今年3月21日开始与汉能接触,4月11日左右确定合作,“当时得到定下合作的消息后,我们放下电话就赶紧联系到供应商,生产相关的设备。”该负责人称,“目前,汉能主要负责特斯拉北京和上海嘉定的充电桩项目。”据介绍,这种超级充电桩20分钟就可以充50%。关于充电设施,此前中石化方面还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特斯拉将与其接触洽谈相关合作事宜,尽管中石化方面并没有透露具体合作内容,但外界普遍猜测特斯拉看中了中石化强大的加油站销售网络。除了汉能,中国联通也在昨日与爱尔兰Cubic Telecom签署合作协议,双方针对中国用户共同给特斯拉提供汽车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表示,中国联通将依托自身LTE和WCDMA一体化的网络,为特斯拉汽车提供汽车通信解决方案,实现导航、远程监控、多媒体、互联网浏览、通信等信息服务。据了解,在汽车信息化领域,中国联通与宝马、奥迪等世界主流汽车厂商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此外,马斯克证实,富士康承担了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车用面板制造。另有消息称,马斯克将于今日抵达杭州,并与杭州几家企业见面,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和万向集团等知名企业。针对此前颇受关注的与国家电网合作,马斯克昨日在接受采访时称,充电不依赖国网。但身为首批车主的汽车之家总裁李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特斯拉在交车前要求必须安上充电桩,“给他们安装充电桩的人除了特斯拉员工,专业人员都穿着国家电网标志的服装”。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等硬伤还是让特斯拉在中国的前途增加了诸多未知,很多车主还主要把它当做“备车”。“至少应该是第二辆车。”李想说,该车续航可以达到500km,碍于充电桩的不充足,还是仅适用于短距离。在安充电桩上,社区对建设的态度同样增加其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在家安装的充电桩,自己所住的别墅社区物业比较配合,经沟通后,改装了相关设备,从32安电流增至80安,充满电所需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了4小时,但有的社区可能就不那么配合。”李想说。经试驾后,他认为,从外观及驾驶体验上,特斯拉的这款车值100万元的标准。但后座是个“硬伤”,坐姿比较低,不是很舒服,从后座的乘坐体验上看,这辆车仅值10万-15万元。

    半导体 富士康 联通 特斯拉 充电桩

  • 联想而立之年大考:PC行业萎缩 加码新兴和海外市场

    “这些年,做的事儿倒是越做越大,跑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睡觉时间却是越来越短。可是不收腹,还是穿不进《时尚》封面的那套西服。这大概就是50岁中年男人的烦恼吧!”一年一度的财年誓师大会上,面对台下近千名联想员工,刚刚上台的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如此自嘲。在杨元庆眼里,“三十而立”的联想,希望在2014年“逆生长”,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打基础。一年前的誓师大会上,杨元庆提出联想PC+战略,他称联想未来将不再是一家PC公司,而是把自己定位成PC+公司(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竞争对手也不再是惠普、戴尔,而是三星、苹果。而一年时间过去,杨元庆把2013年比作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以来最浓墨重彩的一年,而2014年则是“重新站到新的起跑线”。“联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杨元庆反思,“现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将影响到联想的每一个价值链、每一个部门,现在联想仍然在风暴中航行。”他同时透露了联想2014财年的冲刺目标:智能手机在2014财年将销售8000万部,平板电脑将销售2000万部,继续保持PC份额第一的位置,今年力争将份额提升20%以上,同时PC利润率提高至少一个百分点。守PC,攻新兴市场2013年,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第三,全球销量1.15亿台,增长37%;服务器业务增长33%;联想乐商店总下载量50亿;中国区PC份额35.1%,智能手机中国第二……这是联想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但对联想来说,这些成绩或许只是过去。IDC的报告显示,2014年PC行业还将继续萎缩,出货量已呈现连续八个季度的下滑。从整个PC市场来看,联想的竞争对手索尼、三星正在逐渐退出,而戴尔、惠普还在举棋不定左右摇摆。面对PC下滑的颓势,今年年初联想对于摩托罗拉移动和IBM x86业务两项重大并购,被杨元庆比作“为下一个十年蓄势、打基础”。“并购消息一公布,有人觉得我们过于自信过于匆忙,也有人不相信我们能够快速把收购业务扭亏为盈。”杨元庆昨日说,甚至联想的合作对象IBM和谷歌也顾虑会相互影响,但联想对此感到兴奋。过去联想的智能手机销量绝大部分来自中国,这一全球最大也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无法保证利润水平。杨元庆认为,只考虑中国市场的战略不能长久持续,同时也很难真正赚到钱,从谷歌手中买下摩托罗拉移动,将突围抢占更多新兴市场。而在企业级市场,尽管联想早就制定了进攻企业级市场的战略,但由于只在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开展业务,规模无法跟别人竞争,无法开发全系列的产品,企业级业务的发展就很难打破“鸡与蛋”的循环。而从去年开始,联想加大了力度,投资新产品,加强前端销售和服务,但要想完全靠自身谋得发展,仍然是“长路漫漫”。“而用联想入门级产品加上IBM的高端产品形成完整组合,加上联想的制造和在企业客户的优势,在IPDC市场,我们不仅能凭借优势的成本超越传统的竞争对手——惠普和戴尔;也将充分利用品牌和技术的优势,把OEM和ODM厂商甩在身后。”杨元庆说。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联想业务模式的丰富,联想的内部架构也由二变四,将此前的两大业务集团Think业务集团和Lenovo业务集团,划分为PC业务、移动业务、企业级业务和云服务业务四个集团。杨元庆昨日也表态称,原先的PC+战略已经不能承载联想下一步的战略考量。“个人电脑虽然是盈利支柱,但除此之外,未来平板电脑、 手机、服务器业务都在以远超过个人电脑的速度增长。”杨元庆称,联想原先的PC+战略已经延伸到了多个“加号”。具体来讲,第一个加号代表联想原来定义的PC+,即PC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组合,第二个加号是代表全设备组合,指的是联想融入IBM x86业务之后形成的企业级设备与消费级产品的组合,第三个加号则代表了全设备组合与云服务的结合。“这三个加号的背后都包含着巨大的增长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杨元庆说。联想、摩托双品牌战略苹果和三星,这两家被联想视作主要竞争对手的公司,目前联想还未真正实现超越,仍在迎头追赶。几年时间下来,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仍然是苹果和三星两家垄断第一阵营,第二阵营则是群雄混战。在2013财年,联想智能手机销量超过4000万部,位于全球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但广大的移动运营商乐于见到第三股势力的出现。”杨元庆说,要实现这个目标,联想面临巨大的挑战,从品牌到运营商关系、渠道,还有专利的挑战,摩托罗拉恰好拥有这些能力,“联想希望能够稳稳地登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的市场,同时成为前两名的有力挑战者。”对于现在的联想来说,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获得进入全球市场的入场券似乎比业务盈利更重要。而对于外界关注的如何帮助摩托罗拉实现扭亏为盈,杨元庆称,联想不会通过裁员实现盈利目标——“这个谷歌已经帮我们做了。”他称,此前摩托罗拉移动的减员增效和产品线投入正在产生回报,“摩托罗拉移动剩下的员工都是人才,多数是工程师,他们可以帮助联想开发高端市场的产品。”此外,伴随着交易的完成,联想与谷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将帮助联想在安卓阵营中抢占先机。对于与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未来整合,联想移动业务负责人刘军则对记者预计在今年7、8月间通过审批,届时将与摩托罗拉实行“双品牌战略”,例如在拉美、北美、西欧市场以摩托罗拉为主,在中国市场仍以联想为主,摩托罗拉作为高端产品的补充。“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联想集团获得了品牌、专利以及摩托罗拉积累的运营商关系,这让联想集团可以顺利进入成熟市场。”杨元庆说,如果没有这些,联想集团进入欧美等成熟市场就需要缴纳高额的专利费,而这正是联想迟迟未能进入欧美等成熟市场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过去一年我本人花在海外市场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国内市场的时间。”刘军对记者说。对于联想还未正式进入的非洲市场,刘军称此前是通过转售,分销产品过去,今年有计划会考虑在南非、尼日利亚直接销售。在其他移动终端产品方面,联想将研发下一代Yoga笔记本和平板以及新一代的智能手机和智能桌面,而应用方面,将主要围绕安全、同步和云服务。特别是未来将围绕关键部件进行创新,其中包括生物识别技术、基于自然交互的输入、输出技术,新型显示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empirenews.page--]而此前摩托罗拉公布的首款 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Moto 360等可穿戴式产品,未来也将划归为联想的产品线。“事实上在联想研究院一直有投资可穿戴式设备。”刘军称,预计到今年年底,会有多款亮眼的可穿戴产品面市。

    半导体 联想 杨元庆 PC

  • 联想老兵执掌中国手机业务 2014年目标6000万台

    4月23日消息,日前,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迎来了新的负责人张晖,作为一个1993年加入联想,在多个职位上打拼过,也曾一度离开创业的联想老兵,他表示将从2014年在互联网模式上进行突破式进展。先说目标,在2013年,IDC数据显示,联想手机出货4546万,同比增长90%。而在2014年,张晖给中国区定的目标是6000万部。无独有偶,小米CEO雷军今年3月底的一次活动上也表示,自己给小米2014年出货量的目标也是6000万部。面对同样的目标,针对红米Note,联想也在做一款名为黄金斗士S8的同类产品,在售价和配置接近的前提下,差异化的定位就是现货。对于现货的问题,张晖认为788元的S8销售模式上依然是先预约后购买,但联想的所有营销方式一定基于现货发售的方式进行。张晖还强调,联想这么多年从PC然后到手机业务的积累,会比别的厂商在产品供应链系统、研发系统和质量保证更有优势,也更有实力带给用户更有品质的产品。谈及眼下普遍关注的4G话题,张晖透露,联想首款千元4G手机A788t已经上市,而随着国内4G市场的不断完善,联想也将加快4G产品的推出,届时将覆盖各个级别的市场。联想2014年手机市场另一个不定因素是MOTO的收购,如果一切顺利,下半年完成,那摩托可能以高端子品牌的身份进入到联想的渠道,对联想整体销售目标的达成会有更多的促进。

    半导体 联想 小米 4G手机

  • 下一代Thunderbolt接口标准泄露:速率达40Gbps

    4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台湾科技网站VR-Zone的最新流露图显示,第三代的Thunderbolt(雷电)接口或将于2015年发布。新标准在传输速率上较第二代提高一倍,同时功耗降低了50%,不过不利一面是——新接口较旧标准短3mm,两者需要额外适配器才可实现兼容。在VR-Zone公布的关于英特尔“Skylake”CPU架构的幻灯片中,出现了代号为“Alpine Ridge”的下一代Thunderbolt控制器的协议标准。相比去年刚刚推出的Thunderbolt 2,新接口传输速率达到了40Gbps,为旧版的两倍。同时功耗水平也较上一代降低50%,并最大支持为100W功率的设备充电。由于拥有较高的带宽,新一代的Thunderbolt能同时驱动两个4K级显示器,而当前版本则只能支持一个。此外,新Thunderbolt控制器支持PCI Express 3.0,并兼容其他多个传输协议,包括DisplayPort 1.2、USB 3.0和HDMI 2.0等。与当前第二代产品一样,英特尔会为下一代Thunderbolt控制器推出两个版本——采用四个PCI Express通道的高功率版,单个控制器可同时提供两个接口;以及采用两个PCI Express通道的低功率版,只提供一个接口。像苹果Mac Pro和视网膜屏MacBook Pro等高端产品,将配置双接口的控制器,而Mac Mini和MacBook Air等低功耗设备,则会配置单个接口的控制器。鉴于Skylake是英特尔Broadwell处理器架构的继任,因此预计下一代Thunderbolt的发布时间会是在2015年某个时候。采用Broadwell架构的处理器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但届时英特尔将只会对Thunderbolt 2标准做出细微更新,如降低控制器功耗和支持给最大53W功率的设备充电等。

    半导体 接口 接口标准 GBPS THUNDERBOLT

  • 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厚积薄发,御政策之风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出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趋势。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经过十余年的自身积累,并依托国家政策扶持,成长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已经初具规模,诞生了海思、展讯、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借势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以及大陆庞大消费市场,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逐步形成了“消费市场→终端品牌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这一产业链需求结构,各环节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新一轮国家扶持政策的引领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速,实现由廉价劳动力驱动向研发设计驱动,从低端走向中高端的发展路径转换。得“移动”者得天下。从全球来看,当前PC行业已从成熟期进入衰退期,集成电路产业的增长源泉发生改变,已经主要来自下游移动智能终端的拉动效应。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等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企业均专注于移动终端产品,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将延续,而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新兴市场将增速较快。设计业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各子行业中,劳动密集型的封测业起步最早,带动了早期产业转移,是过去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近些年,我国大陆优秀设计企业快速成长,来自大陆的设计企业订单占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制造封测企业的比重越来越高,产业链进入设计业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大陆海量市场与崛起的国产终端厂商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强力保障。2013年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大陆消费市场—大陆终端品牌商—大陆芯片设计—大陆晶圆制造—大陆封装测试”这一产业链需求结构。下游国产终端品牌商如中华酷联、小米等在移动终端时代迅速崛起,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在全球占比已经超过20%并呈上升态势,将直接拉动本土集成电路产业从设计业到封测业的全面崛起。新一轮政府扶持政策有望为产业发展“插上翅膀”。“863项目”、“国家02重大专项”等政府主导的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政策为我国优秀企业提供了强力支持。我们预计即将发布的新一轮扶持政策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机制设计上都将优于以往,我们判断政策将主要着眼于加强形成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协调组织的长效机制、解决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瓶颈问题、创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生态环境、加强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政策侧重将会以集成电路制造业(主要是芯片制造)为中心,以产业基金为手段,实现全产业链扶持。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半导体 中芯国际 封装测试 集成电路产业 半导体集成电路

发布文章